古今三峡的不同
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三峡》知识点梳理一、文学常识1、作者郦道元,是我国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二、中心思想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字词略无:完全没有。
阙(quē):同“缺”,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自,如果。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荣:茂盛。
良:甚,很。
肃:肃杀,凄寒。
响:回声。
哀转:声音悲凉婉转。
漱(s hù):冲荡。
属(z hǔ)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或:有时。
虽:即使。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疾:快。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冲上,漫上。
【通假字】略无阙处(通“缺”,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
今义:或者。
)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至于夏水襄陵(古义:是两个词,动词“至”和介词“于”。
今义:连用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隔绝)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或①或王命急宣(有时)②或以为死,或以为亡(有的人)清①回清倒影清(清波)②清荣峻茂(水清)【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
)(2)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急流的水)(3)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4)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从空旷的山谷)【特殊句式】1、省略句(三峡)两岸连山省略定语“三峡”。
2、省略句(两岸)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四、重要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
《三峡》中的古今异义
《三峡》中的古今异义说起《三峡》,那可是篇让人一读就心潮澎湃的文章。
里面的古今异义,简直就像穿越剧一样,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时间的流转和文化的变迁。
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些古今意思大不同的词语,看看它们是怎么在古老的故事里,绽放出现代的光芒。
先说说“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这句话里的“亭午”和“曦月”,搁现在来说,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古代说的“亭午”,那就是正午时分,太阳正当空,热得能让人脱层皮。
现在咱们说“正午”,感觉就平常多了,没那股子诗意。
至于“曦月”,古代指的是早晨的阳光和晚上的月亮,听着就让人感觉到一股子清新脱俗。
现在咱们说起太阳月亮,那可就接地气多了,啥“太阳公公”、“月亮婆婆”的,亲切又可爱。
再来说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这“夏水襄陵”,说的可是夏天水涨得老高,都快把山陵给淹没了。
搁现在,咱们看到洪水泛滥,心里头那个急啊,生怕家园被毁。
可在古代,这场景在文人眼里,那就是一幅壮丽的山水画,美得让人心醉。
至于“沿溯阻绝”,那意思是上下游的交通都被阻断了。
搁现在,咱们得赶紧想办法疏通,保证交通顺畅。
可古人呢,他们却能从中找到一份宁静和超脱,仿佛这水患也成了他们修身养性的好去处。
还有那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这里的“奔”和“御风”,古代可是指飞奔的骏马和驾驭风的力量。
想象一下,骑着骏马,像风一样在三峡中穿梭,那得有多爽!现在咱们别说骑马了,连开车都得小心翼翼,生怕出事儿。
可古人那份豪情壮志,那份对自由的向往,却在这简单的几个字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说到“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那更是让人心生向往。
古代的“清荣峻茂”,说的是水清树荣,山高草盛,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现在咱们去旅游,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头那个美啊,简直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可古人呢,他们只用简单的几个字,就把这美景给描绘得栩栩如生,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最后说说“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这句话里的“属引”,说的是连续不断的声音。
三峡 古今异义词 略
三峡古今异义词略三峡是中国的著名景区,也是一个含义丰富的名词,可以指代不同的事物或场景。
下面将介绍三峡的古今异义词,包括三峡地理景区、三峡工程和三峡文化等方面,带您探索三峡的多重含义。
一、三峡地理景区1.长江三峡:指位于中国长江中游的三个峡谷,分别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长江三峡是世界上最长、最险、最壮丽的峡谷之一,是中国著名的旅游景区。
2.丹霞三峡:指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一个景区,因其地貌与长江三峡相似而得名。
丹霞三峡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奇特的地质景观而著名,是国内知名的红色旅游景区之一。
3.黄河三峡:指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的一个景区,因其地貌与长江三峡相似而得名。
黄河三峡以其壮丽的山水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而闻名,是甘肃省重要的旅游景区。
4.大足石刻三峡:指位于重庆市大足区的一个景区,以其独特的石刻艺术而著名。
大足石刻三峡是中国四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被誉为东方艺术宝库,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文化价值。
二、三峡工程1.三峡大坝:指位于中国湖北省宜昌市的长江三峡的一个水电站,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
三峡大坝是中国现代工程技术的杰作,可以防洪、发电、航运和观光,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三峡水库:指由三峡大坝拦截长江水流形成的一个巨大水库,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水库之一。
三峡水库对中国的水资源调节、灌溉和航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也对环境、生态和社会带来了一系列影响。
3.三峡船闸:指位于三峡大坝的一个水闸系统,用于调节长江航道的水位和流量,保障船舶的通行。
三峡船闸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工程之一,也是中国内河运输的重要枢纽之一。
三、三峡文化1.三峡人文景观:指长江三峡地区丰富多样的人文景观,包括古代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
三峡人文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2.三峡民歌:指长江三峡地区的民间歌曲,以其朴实、动人的旋律和深入民心的歌词而闻名。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
《三峡》课文原文、译文、字词及赏析【作者介绍】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北魏时期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散文家、地理学家。
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郦范年少有为,在太武帝时期,给事东宫,后来以他优秀的战略眼光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军师,曾经做过平东将军和青州刺史。
郦道元也先后在平城(北魏首都,今山西省大同市)和洛阳(公元493年北魏首都南迁到这里)担任过骑都尉,御史中尉和北中郎将等中央官史,并且多次出任地方官,做过冀州(今河北省冀县)长史,鲁阳郡(今河南省鲁山县)太守,东荆州(今河南省唐河县)刺史,河南(今洛阳)尹等职务。
郦道元前半生,北魏正是鼎盛时期,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统一北方之后,经过献文,文成等诸多帝王的励精图治,至后来的北魏孝文帝的积极改革,北魏国力日渐强盛。
郦道元也跟随孝文帝等人致力于统一大愿的实现。
然而,在孝文帝死后,北魏从500年开始,国内矛盾又开始高涨起来,逐渐走下坡路,至527年,六镇叛乱,四方叛乱揭竿而起。
在国家正值多事之秋的时候,郦道元慷慨殉国。
长空孤雁鸣,秦山鸟悲歌,在流星闪过之时,一代英豪就此陨落。
郦道元在做官期间,“执法清刻”,“素有严猛之称”。
颇遭豪强和皇族忌恨。
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郦道元在奉命赴任关右大使的路上,雍州刺史萧宝夤受汝南王元悦怂恿派人把郦道一行围困在阴盘驿亭(在今陕西省临潼东)。
亭在冈上,没有水吃,凿井十几丈,仍不得水,最后力尽,和他的弟弟道峻以及两个儿子一同被杀害。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爱好游览。
他跟随父亲在青州时候,曾经和友人游遍山东。
做官以后,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个地方,都要游览当地名胜古迹,留心勘察水流地势,探溯源头,并且在余暇时间阅读了大量地理方面的著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
他一生对我国的自然、地理作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工作,并且撰写了地理巨著——《水经注》,为我国古代的地理科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水经注】《水经》一书写于三国时期,是一部专门研究河流水道的书籍,共记述全国主要河流一百三十七条。
2-统编教材文言文逐篇梳理19.三 峡
原文呈现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 (yǎn)多生怪 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写春冬之景: 水退潭清,风景优美 )
原文呈现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 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写秋天情景: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
3.作者写三峡秋景抓住了哪种有代表性的事物?渲染了什么气氛? 高猿长啸。一是凸显了三峡山高、峡长、岭连的地形特点,二是凸显了 三峡秋季凄清肃杀的环境特点。
◎素养提升 4.下面是《小石潭记》中的一段文字,和本文第二段比较,在写水方面 有什么异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 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示例:相同点:都从侧面写水。不同点:《三峡》写出水势大、水流急的 特点;《小石潭记》写出水清澈透明的特点。
在七百里三峡当中,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全然没有中断的地方。 (2)乃西向觅小径入峡。 (我)于是向西寻找小路走入峡谷。 4.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峡中西望 / 重峰掩映 /最高一峰当其后
5.请分别写出甲乙两文中表现水流湍急的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 甲: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或: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乙:溪破其中出。
4.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2)或.王命急宣 (3)虽.乘奔御风 (4)属.引凄异
5.通假字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至于*:_到__了___ 或:_有__时___ 【拓展】一食或.尽粟一石 乘:_即__使___ 属:_连__接___
“_阙__”同“_缺__”,_空__隙__、__缺__口___
6.重点虚词
古今三峡的不同
今天,长江三峡作为一个地名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可是三峡是怎样得名的,什么时候得名的,人们却不一定都知晓。
在历史上三峡的得名和概念内涵屡有变动。
汉代《水经》载有广溪峡、巫峡和西陵峡,但汉代“三峡”作为地名还没见于书面。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时巫山峡雍而蜀水不流,帝令鳖灵凿以通江水也。
”似汉代对今三峡习惯称巫山峡。
估计是到了东汉末魏晋时期人们才习惯称三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引渔家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今乐录》也有“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句。
巴东之称源于三巴之称,早在东汉末三巴之称已较流行。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便分置了巴东郡,三国谯周著有《三巴记》。
可见东汉末三峡作为地名估计已广泛在民间使用了。
三国以后三峡作为地名已广泛使用于书面,《太平御览》卷一三六《徵应》引《蜀记》:“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口。
”盛弘之《荆州记》称:“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
”《水经注》注文中则多次使用三峡的称呼,如其卷三三至三四:“斯乃三峡之首也……自三峡七百里中……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到了唐宋时,三峡作为地名已十分寻常了,并有《三峡记》一书问世,遗憾现已佚失。
明万历年间吴守忠曾专门编有《三峡通志》,至今仍存。
至于唐宋诗文中三峡作为地名就更是屡见不鲜。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天三峡库区概念的地域上已有了两个三峡。
《太平御览》卷五三引《荆州记》:“巴东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今谓之巫峡、秭归峡、归乡峡。
”这里明显记载有两个三峡,一个是巴郡之三峡,一个是巴东郡之三峡。
关于巴郡之三峡,《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载:“其(巴)郡东枳有明月峡、广德峡,故巴亦有三峡。
”从今天地理位置看,在今重庆(巴郡治)与涪陵(古枳县)之间依秩序有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明月峡即今明月峡无疑。
又据《水经注》记载巴县和枳县之间依秩序有黄葛峡、明月峡、鸡鸣峡三峡,枳县与平都间有东望峡。
部编版 八上 《三峡》
,隐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四、文意理解 1.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三峡景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统编教材 课后思考探究) 作者先总体描绘三峡概貌,突出其雄伟气象;接下来,按照特点的不同, 具体描绘三峡四季的不同景象。作者未按照四季更迭的顺序写,而是借着文 脉之势,先写夏水襄陵之峻急雄壮,与第1段一脉相承;再写春冬与秋天, 转为沉静,虽氛围、特色不同,但文脉转缓,文气相贯。从另一方面看,三 峡之所以成为“峡”,是因为旁有群山约束,中有江水流淌,二者缺一不可。 山为屏障,是峡之外围,所以第1段先写山,勾勒全貌;水是峡之筋骨,所 以后两段重点写水,而又从动、静两方面写其特色;最后又将目光聚焦于山, 首尾呼应。
(9)飞.漱.其间 飞漱:飞__速__地__往__下__冲__荡___ (10)清荣.峻茂 荣:__茂__盛___ (11)每至晴.初.霜.旦. 晴初:_天__刚__放__晴____
霜旦:__下__霜__的__早___晨____
(12)林寒涧肃. 肃:__肃__杀__,__凄__寒_____
(13)属.引.凄.异. 属引:__接__连__不__断____ 属:_连__接_ 引:_延__长_ 凄异:___凄__惨__悲__凉___
作者简介
《三峡》选自 《水经注校注》 ,作 者 郦道元 , 北魏 时著名的 地理学 家。 著有《水经注》,不仅是地理学的重要 著作,也是具有较高文学价值的散文名 作。
二、重点字词梳理
1.通假字
略无阙处 _阙___同_缺___,意思为:_空__隙__、__缺__口___
2.古今异义 (1)至.于.夏水襄陵 古义:_“_至__”__是__动__词__,__“__到__”__的__意__思__;__“___于__”__是__介_ 词 今义: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
《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字词梳理
一、通假字
1、略无阙处
二、一词多义
1、绝:①沿溯阻绝②哀转久绝③绝多生怪柏
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自非亭午夜分
3、清:①回清倒影②清荣峻茂
三、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2.虽乘奔御风
四、词类活用: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林寒涧肃
3、空谷传响
4、晴初霜旦
5、素湍绿潭
五、重点句翻译: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
1、略无阙处
2、重岩叠嶂
3、不见曦月
4、至于夏水襄陵
6、飞漱其间
7、良多趣味
8、沿溯阻绝 9、属引凄异属引凄异
10、故渔者歌曰 11、不以疾也 12哀转久绝
七、理解性默写
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
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
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
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的句子是:
5、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
6、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
7、写水势凶险的句子:
8、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
9、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
10、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
八年级上文言文《三峡》全面解析
八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三峡》一、要点梳理概述郦道元的《三峡》(选自《水经注》)是一篇著名的山水之作,只用不到区区200字的篇幅,作者描写了三峡错落有致的自然风貌。
全文描写随物赋形,动静相生,情景交融,情随景迁,简洁精练,生动传神。
由于文章比较经典,历年来《三峡》入选多个版本的教材,如今在部编版语文的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作者郦道元是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
其曾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等职,还做过冀州长史,鲁阳郡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
执法严峻,后被北魏朝廷任命为为关右大使。
北魏孝昌三年(527年),被萧宝夤部将郭子恢在阴盘驿所杀。
背景郦道元生活于南北朝北魏时期,出生在范阳郡(今河北省高碑店市境内)一个官宦世家,世袭永宁侯。
少年时代就喜爱游览。
后来他做了官,就到各地游历,每到一地除参观名胜古迹外,还用心勘察水流地势,了解沿岸地理、地貌、土壤、气候,人民的生产生活,地域的变迁等。
他发现古代的地理书——《水经》,虽然对大小河流的来龙去脉有准确记载,但由于时代更替,城邑兴衰,有些河流改道,名称也变了,但书上却未加以补充和说明。
郦道元于是亲自给《水经》作注。
因此写就《水经注》。
(四)三行对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在完全没有。
同“缺”,空缺。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之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遮蔽遮挡连词,如果正午日光指太阳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到上顺流而下。
逆流而上阻断断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有时候宣布,传播即“朝于白帝发”(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知识点整理
《三峡》知识点整理知识要点整理一.原文注释和翻译原文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quē)处;注释;①自:在②略无:完全没有.略,完全,全部③阙:同”缺”,中断翻译: 在七百里长的三峡中,两岸群山连绵,没有一点空缺的地方.原文2:重岩叠嶂(zhàng),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月。
注释;①嶂,直立像屏障一样的山峰②隐,蔽:遮盖③自:如果④亭午,正午。
⑤夜分,半夜⑥曦,早晨的阳光,这里指太阳翻译: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原文: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
注释;①至于:到了②襄陵:上,漫上;丘陵③沿:顺流而下;④溯:逆流而上⑤绝:断翻译: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只都阻隔断了.原文4: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注释;①或:有②其:这,从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③虽:即使④乘奔御风: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
奔,奔驰的快马。
⑤不以:不如;以,认为,如⑥疾:快翻译: (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则)有时早上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原文5: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绿潭,回清倒影。
注释;①之时:的时节;时,季节,时节②素湍:白色的急流③回清:回旋着清波翻译: 春冬季节,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影子。
原文6:绝巘(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注释;①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绝,极;巘,山峰②飞。
飞泻③漱(shù)冲荡④其,它们,指怪柏⑤清荣峻茂:水清,树茂,山高,草盛⑥良:实在,的确翻译: 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古柏,悬挂着的泉水瀑布,从它们中间飞泻,冲荡下来。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
三峡文言文知识点《三峡》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所创作的一篇散文,全文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以下是关于这篇文言文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一、文学常识郦道元(约 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
他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其所著的《水经注》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二、重点字词1、自:在,从。
2、略无:毫无。
3、阙:通“缺”,缺口,空隙。
4、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5、自非:如果不是。
6、亭午:正午。
7、夜分:半夜。
8、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9、襄:上。
10、沿:顺流而下。
11、溯:逆流而上。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疾:快。
14、素湍:白色的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巘:极高的山峰。
17、飞漱:飞速地往下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盛。
19、良:甚,很。
20、晴初:天刚晴。
21、霜旦:下霜的早晨。
22、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
引,延长。
三、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空隙)四、一词多义1、自(1)自三峡七百里中(在)(2)自非亭午夜分(如果)2、绝(1)沿溯阻绝(断绝)(2)哀转久绝(消失)(3)绝巘多生怪柏(极)3、清(1)回清倒影(清波)(2)清荣峻茂(水清)五、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或者2、虽乘奔御风古义:即使今义:虽然3、至于夏水襄陵古义:到了今义:表示另提一事4、良多趣味古义:甚,很今义:好六、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2、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3、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七、特殊句式1、省略句(1)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白帝”前省略介词“于”)(2)飞漱其间(“飞漱”前省略主语“悬泉瀑布”)2、倒装句(1)不以疾也(正常语序应为“不以之疾也”)八、重点句子翻译1、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梦回三峡之三个峡名称由来
梦回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名称由来众所周知,今天的长江三峡指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历史上,三个峡的名称一直处于演化之中。
由于历史、地理、人为的原因,这种演化十分复杂。
直到近代,三峡名称才逐渐趋于统一。
瞿塘峡历史上,瞿塘峡曾用名:西陵峡、广溪峡、瞿塘峡、巴峡、夔峡,也称作西峡、上峡。
【西陵峡】“西陵”曾是古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之一。
《史记·五帝记》说:“‘西陵’,为黄帝时一氏族名。
传说,黄帝娶于西陵氏。
”瞿塘峡古以西陵峡名,极大可能与西陵氏在峡谷内生活有关联。
《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夔州》记载“瞿塘峡,在(夔)州东一里,古西陵峡也。
”明代王嘉言《瞿塘峡记》云:“三峡同称险矣,瞿塘为最,旧所谓西陵峡者也。
”不过,千万不能将古西陵峡(瞿塘峡)的称呼与今天的西陵峡混淆,因为两个“西陵”的含义不同。
【广溪峡】广溪,是广纳众溪的意思。
四川境内的溪流和陕、甘、云、贵的一部分溪流注入长江,汇总到狭窄的瞿塘峡。
就连奉节境内也有6条溪河(梅溪河、朱衣河、草堂河、石笋河、安坪河、小溪河)齐集夔门——“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另有一说“广溪峡”由“广谿峡”演变而来。
《水经》述“江水又东,迳广溪峡……”。
唐朝诗人杨炯曾在《广溪峡》中曾写道“广溪三峡首,旷望兼川陆。
”【瞿塘峡】明代吴守忠撰《三峡通志》:“瞿唐峡:府东十三里,旧名西陵峡,峡两崖对峙,中贯大江,全蜀之门户也。
瞿者,大也;唐,水所聚也。
又云:瞿者,渠也,秋冬水落为瞿,唐也,春夏水溢为唐。
”古文中,“塘”通“唐”。
《夔州府志》也云:“瞿者,大也;塘,水所聚也。
”另有说法:秋冬水落为瞿,春夏涨水为塘。
此即瞿塘峡名称的由来。
【巴峡】巴峡并非是“巴东之峡”,因此不是指巫峡,而是指瞿塘峡。
秦汉时,今天的巫峡与西陵峡属南郡,惟有瞿塘峡属巴郡,故称巴峡。
杜甫曾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夔峡】唐武德二年(公元619年),朝廷改信州府(今奉节县)为夔州府。
(完整版)《三峡》知识点归纳
《三峡》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口)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泝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yǎn多生怪柏(极)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句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至于夏水襄陵,沿泝阻绝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⑤悬泉瀑布,飞漱其间⑥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⑦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⑧常高猿长啸,属引凄异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六、其他重点词语解释1、略无阙处(略:完全、全部。
)(“略无”,完全没有。
)2、重岩叠嶂(嶂:像屏障似的的高山)3、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4、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到了)(襄:冲上)5、则素湍绿潭(素:白色的)(湍:急流)6、飞漱其间(漱:这里是冲荡的意思。
)7、良多趣味(良:真,实在)8、沿泝阻绝(沿,顺流而下)(通“溯”,逆流而上)9、属引凄异(属:zhǔ,连续)(引:延长)10、故渔者歌曰(故:所以)11、不以疾也(快)七、理解性默写1、文中从正面写山高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侧面写山之高的句子是:“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全文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文中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的句子是:“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古今异义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三峡古今异义
《三峡》是南北朝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
此文是一篇明丽清新的山水散文,其记述了长江三峡的雄伟险峻,描绘出三峡各具特色的四季风光,展现出了长江万里图中一帧挺拔隽秀的水墨山水画。
全文结构严谨,布局巧妙,浑然一体,其用语言简意赅,描写则情景交融,生动传神。
此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有:
1.至于:古义:到今义:特别
2.虽: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3.良多趣味:古义:的确今义:很多
4.奔:古义:飞奔的马今义:奔跑
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古义:如果不是今义:自己
6.沿溯阻绝:古义:断绝今义:完全阻隔。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
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郦道元(约公元466,469,470或472年—527年),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人。
平东将军郦范之子,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希望大家喜欢!初二语文文言文《三峡》知识点汇总一【通假字】[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常见短语】整体把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结构提纲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
(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
(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问题探究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三峡 古今异义词 略
三峡古今异义词略三峡是指我国长江上游地区的一段风景秀丽的峡谷,古称“湘妃三峡”,即首峡香妃峡、二峡凤凰峡和三峡巫峡,是世界上最长、最壮丽的峡谷之一。
三峡也指位于湖北宜昌市以西的长江三峡地区,是三峡库区和三峡大坝的所在地。
三峡还指中国三峡工程,包括三峡大坝、三峡电站和三峡枢纽,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在古代文献中,三峡有很多别名和异称,这些名称反映了历史上人们对三峡地区的认知和赞美。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三峡的古今异义词。
一、“湘妃三峡”:湘妃三峡是古代对三峡的一种称号,其中“湘妃”指的是三峡地区的湘妃山。
湘妃山位于三峡中的凤凰峡,因山上有一个与湖南湘妃祠有关的传说而得名。
湘妃山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三峡地区的一个重要景点。
二、“长江三峡”:长江三峡是指从湖北宜昌市西部的湘妃山到重庆市万州区的巫峡,全长193公里,其中又可分为首峡、二峡和三峡。
首峡即香妃峡,二峡即凤凰峡,三峡即巫峡。
三、“三峡大坝”:三峡大坝是三峡工程的核心部分,位于湖北宜昌市沙市区和湖北三峡库区,也是三峡地区最宽的最美的地方之一。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之一,总体规模巨大,填筑长度近2700米,最高处约185米,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和旅游景点。
四、“三峡电站”:三峡电站是三峡工程的关键设施,位于三峡大坝的右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之一。
三峡电站由五级船闸组成,可通过船闸将船只从较低水位的上游提升到较高水位的下游,保证了长江上下游水运的畅通。
五、“三峡枢纽”:三峡枢纽是指由三峡大坝、船闸、电站和周边附属设施组成的一个综合性工程集群,是三峡工程的总称。
指长江上游河段的三峡地区,包括湖北宜昌市的西陵峡、巴东峡和广阳峡等。
七、“水鬼三峡”:水鬼三峡是古代对三峡的一种贬义称号,因为三峡地形复杂,水流湍急,海难频繁,很多人在水鬼三峡中丧生。
这是因为当时水运条件艰苦,且三峡地区少有可供人居住的平地,因此对于很多人来说,三峡是一个危险而险恶的地方。
《三峡》中的古今异义词
《三峡》中的古今异义词《三峡》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篇名篇,描述了长江三峡在秋季的壮美景色,以及巴蜀子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
在文中,有许多古今异义词,它们丰富了我们对于《三峡》的理解,也使文章更具特色。
首先,《三峡》中的“三峡”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三峡大坝或三峡风景区,而是指巴蜀地区的一条大江,也就是长江。
在古代,长江流域的巴蜀子民,称长江为“大江”、“大水”或“长江”,而《三峡》中的“三峡”则是指长江中的巫山、巫峡和西陵峡。
在《三峡》中,“巴东三峡”是指长江中游的巫山、巫峡和西陵峡,而“巴东三峡”则是指长江中游的夷陵、夷陵和彝陵三峡。
这两种说法都反映了古人对于长江三峡的生动描绘。
此外,《三峡》中的“金,其色白。
银,其色青。
”这里的“金”和“银”也是古今异义词。
在《三峡》中,指的是巴蜀地区出产的黄金和银子,这里的“金”和“银”并非指现代意义上的黄金和银元,而是指黄金和银子本身。
而现代汉语中,“金”和“银”则是指金属的贵重金属。
再如,《三峡》中的“巴人”和“蜀人”则是古代巴蜀地区居民的自称,它们反映了古代巴蜀地区的文化特色。
而“巴人”和“蜀人”在《三峡》中,主要指在长江中游的巴蜀子民,因为他们的祖先迁徙至长江中游一带。
此外,《三峡》中的“长,衣对句输入法,下同”则是古代汉语中的一个表达,意为“衣句对”,类似于现代汉语中的“衣句对,句读相同”。
这个表达出现在《三峡》中,是为了形容长江上两岸的悬崖峭壁,由于两岸相对高耸,好像有穿在两面衣服一样。
最后,《三峡》中的“巴,其上力,弱而不用。
蜀,其下泽,刚而不用。
”这里的“力”也是古今异义词。
在《三峡》中,“力”指的是力气、力量,意指巴蜀地区的山水地势,具有很强的山河气势。
而现代汉语中的“力”则指的是货款、力气等,含义发生了变化。
总之,《三峡》中的古今异义词,充分体现了古代文学的文学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们为我们了解《三峡》的文意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让我们更加深入地领略了长江三峡壮丽的山水美景。
《三峡》中的古今异义
《三峡》中的古今异义“这壁上的诗词,看着怎么这么眼熟呢?”李教授站在三峡大坝的参观通道上,手指着墙上的一幅书法作品,眼中带着几分疑惑。
“李老师,这些诗词都是出自唐代,那时的三峡可是诗人墨客心中的圣地啊。
”小张,一个对古代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紧跟在李教授身后,语气中透露出一丝自豪。
“圣地?我看不过是古人借景抒怀罢了。
”坐在一旁的张老先生,一边品着茶,一边慢悠悠地说,“这‘江山如画’,‘长风破浪’,不都是用来表达他们自己的情感吗?”“张老,您这话我就不太同意了。
”李教授放下手中的笔记本,眼神坚定,“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他们的诗词不仅仅是抒怀,更是对自然的观察、对人生的思考。
”“那您说说,这‘猿鸣三声泪沾裳’,究竟是什么意思?”小张好奇地问。
“猿鸣三声,泪沾裳,这里的‘裳’是指衣服,尤其是古代士人的长袍。
”李教授解释道,“这句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他通过猿鸣声来唤起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那现在的‘裳’还是指衣服吗?”小张追问。
“现在的‘裳’,在大多数情况下已经指的是衣服的下摆了。
”张老先生接过话茬,“‘裙裾飘飘’,‘袂随风舞’,这些词语里的‘裳’,都是指衣服的下摆。
可古代的‘裳’,可是男女老少都穿着的,它的意义要丰富得多。
”“嗯,那‘江山’,古代和现代的意思一样吗?”李教授沉吟片刻,问道。
“‘江山’在古代,是指国家,是政权和疆域的象征。
”小张回答,“而现代的‘江山’,更多的是指自然风光,是一种审美情感。
”“那‘大江东去’,这里的‘大江’又是指什么呢?”张老先生拿起茶杯,轻啜一口,眼神深邃。
“‘大江东去’中的‘大江’,指的是长江。
”李教授回答,“这句诗出自宋代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里的‘大江’既是自然景观,也是历史的见证。
”“可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长江,已经不再是古代的那个长江了。
”小张若有所思地说,“大坝的修建,改变了它的面貌。
”“改变面貌,也是一种发展。
三峡 文言常识
《三峡》
文言常识
通假字:
略无阙quē处
通“缺”, 缺少、中断。
多音字:宫阙(què)
古今异义字: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用于选择复句 的关联词。
古今异义字: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表假设 今义:虽然,表转折。
古今异义字:
不以疾也。 古义:快 今义:疾病
古今异义字:
良多趣味。 古义:的确,实在 今义:好
一词多义: 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 ——介词,在 自非亭午夜分 ——(zhǔ) ——动词,连接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shǔ名词,类
词类活用: 奔
虽乘奔御风 动词 活用做名词
飞奔的马
词类活用: 清
回清倒影 形容词 活用做名词
清波
词类活用: 空谷
空谷传响 名词 作状语
从空旷的山谷里
词类活用: 霜
每至晴初霜旦 名词 活用做动词
下霜
互文: 也叫互辞 ,是古诗文中常
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古文中对它的
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
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辞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 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 相阐和补充,说的是一件事。由上下 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 来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修辞方法。
互文: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林寒涧肃
三峡知识点梳理图文稿
三峡知识点梳理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三峡》知识点梳理一、通假字1、略无阙处(“阙”通“缺”,空缺)二、一词多义1、绝:①沿溯阻绝(断)②哀转久绝(消失)③绝巘多生怪柏(极,极高)2、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3、清:①回清倒影(清波)②清荣峻茂(清澈)三、古今异义:1.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2.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四、词类活用:▲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奔驰的快马)2、林寒涧肃(肃:形容词用作动词,寂静)3、空谷传响(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荡的山谷里。
响:动词作名词,回声)4、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5、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降霜)6、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五、重点词语:略无..:毫无亭午..:正午夜分..:半夜曦.:日光,这里指太阳至于..:到了襄.:上陵.:丘陵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不以.疾也(及,比得上)宣.:传达御.:驾。
有时..:这时候疾.:快素.:白色;飞漱..:急流冲荡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良.:实在响.:回声晴初..:天刚晴属引..:接连不断。
属.:连接引.:延长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六、《三峡》作者是郦道元,字善长,北魏(朝代)地理学家。
着有《水经注》。
★七、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中心)《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抒发了对三峡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八、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增添了诗的意境,渲染了秋季悲凉肃杀的气氛,突出了山高峡长的特点。
九、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文章先写山,后写水。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十、为什么不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而是从夏、春冬写到秋?答:主要根据三峡江水的特点来选择写作顺序的,①夏水最盛,最为凶险、迅疾,最具有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长江三峡作为一个地名已经是家喻户晓了,可是三峡是怎样得名的,什么时候得名的,人们却不一定都知晓。
在历史上三峡的得名和概念内涵屡有变动。
汉代《水经》载有广溪峡、巫峡和西陵峡,但汉代“三峡”作为地名还没见于书面。
西汉扬雄《蜀王本纪》:“时巫山峡雍而蜀水不流,帝令鳖灵凿以通江水也。
”似汉代对今三峡习惯称巫山峡。
估计是到了东汉末魏晋时期人们才习惯称三峡。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三十四引渔家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古今乐录》也有“巴东三峡猿鸣悲,猿鸣三声泪沾衣”之句。
巴东之称源于三巴之称,早在东汉末三巴之称已较流行。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便分置了巴东郡,三国谯周著有《三巴记》。
可见东汉末三峡作为地名估计已广泛在民间使用了。
三国以后三峡作为地名已广泛使用于书面,《太平御览》卷一三六《徵应》引《蜀记》:“鳖灵乃凿巫山,开三峡口。
”盛弘之《荆州记》称:“旧云,自三峡取蜀,数千里恒是一山。
”《水经注》注文中则多次使用三峡的称呼,如其卷三三至三四:“斯乃三峡之首也……自三峡七百里中……所谓三峡,此其一也。
”到了唐宋时,三峡作为地名已十分寻常了,并有《三峡记》一书问世,遗憾现已佚失。
明万历年间吴守忠曾专门编有《三峡通志》,至今仍存。
至于唐宋诗文中三峡作为地名就更是屡见不鲜。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今天三峡库区概念的地域上已有了两个三峡。
《太平御览》卷五三引《荆州记》:“巴东三峡,明月峡、广德峡、东突峡,今谓之巫峡、秭归峡、归乡峡。
”这里明显记载有两个三峡,一个是巴郡之三峡,一个是巴东郡之三峡。
关于巴郡之三峡,《华阳国志》卷一《巴志》载:“其(巴)郡东枳有明月峡、广德峡,故巴亦有三峡。
”从今天地理位置看,在今重庆(巴郡治)与涪陵(古枳县)之间依秩序有铜锣峡、明月峡、黄草峡。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明月峡即今明月峡无疑。
又据《水经注》记载巴县和枳县之间依秩序有黄葛峡、明月峡、鸡鸣峡三峡,枳县与平都间有东望峡。
这里鸡鸣峡即今涪陵剪刀峡,也为人熟悉。
而《水经注》的东望峡有可能便是《荆州记》的东突峡,在今涪陵与丰都之间,具体地点待考。
唯广德峡具体位置一时难以考定;唯可知大概在今重庆巴南区(旧巴县)木洞与其时的东突峡之间,也有可能便是今长寿东的黄草峡。
汉晋南北朝以来,关于巴东郡之三峡的名称是十分混乱的。
《荆州记》载巴东三峡是巫峡、秭归峡、归乡峡,但《水经》载巴东三峡是“江水又东径广溪峡……江水又径巫峡……江水又东径西陵峡”。
由此可知汉晋南北朝时今瞿塘峡称广溪峡和巫峡,今巫峡称归峡、巫峡,今西陵峡称归乡峡、西陵峡。
但《蜀都赋注》称:“巴东永安县有高山相对,相去可二十丈左右,崖甚高,人谓之峡江,西陵峡、归峡、巫峡是也。
”位置更是十分混乱。
唐初今三峡从西向东仍称广溪峡、巫峡、西陵峡。
杨炯诗有《广溪峡》、《巫峡》、《西陵峡》三首可为证。
不过,盛唐时今瞿塘峡不叫广溪峡了,李白、杜甫、刘禹锡等文人的诗皆直言瞿塘峡,即可看出今瞿塘峡得名在盛唐时。
五代时的《玉堂闲话》中具体谈到三峡中的瞿塘峡是直呼为瞿塘峡。
北宋时期今瞿塘峡又叫西陵峡,今西陵峡又叫归峡,《太平寰宇记》卷一四八《夔州》:“三峡山谓西峡、巫峡、归峡。
”同条又称:“瞿塘峡,在东一里,古西陵峡也。
”从以上可以看出今西陵峡又叫归峡,但仍有西陵峡之称,故《太平寰宇记》卷一四七《峡州》:“西陵峡在县西北二十五里。
”南宋《方舆胜览》卷五七《夔州》仍称:“三峡,谓西峡、巫峡、
归峡……瞿塘峡,在州东一里,旧名西陵峡……巫峡,在巫山县之西……”同书卷二九《峡州》则仍记当时有西陵峡。
不过大概在南宋时今瞿塘峡已不常称为西陵峡了,所以陆游《入蜀记》、范成大《吴船录》及陆游的许多诗文中都称今瞿塘峡为瞿塘峡,既不见有西陵峡的称呼,更不见有广溪峡的称呼。
明代《警世通言》中谈到王安石智辨峡中水的故事,将三峡分为上峡、中峡、下峡,好像宋明时期民间还有上、中、下峡的习惯称呼。
明清时人们对于三峡的名称趋统一,开始习惯称今瞿塘峡为夔峡和瞿塘峡,今巫峡为巫峡,今西陵峡亦为西陵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