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

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是广大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这里所说的学生能力是多方面的,其中的自学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一个人要获得丰富的知识,博学广闻,就必须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新时期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培养具有较高自学能力的人。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学生自学能力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就会显著加强,远非注入式教学所能相比。古人说得好:“善学者教师安逸而功倍,不善学者教师辛苦而功半。”一个学生有了自学能力,他就可以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将来参加工作,他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继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去自由探索,去发明创造。所以,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有重要意义的。

在教学中应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各种感官全部调动起来,引导他们主动参加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去,自己去看书、去思考、去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掌握自学方法,探索知识的规律。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要通过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会学”。教师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时首先要弄清学法指导的内容,然后去思考和落实怎样指导,同时

要结合实际提供可以操作、能够运用的学习方法,注意学生的学法迁移,从简单到复杂,从课中到课外,使得课内获得的学法成为课后自学的有效法则。教师只有这样教学,学生才会由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对知识的探究,通过“学法”到“仿法”最后能“创法”,并逐步形成自学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基本知识的获得、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均来自教材,教学中引导、培养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使学生逐步形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风气,充分调动他们听课的积极性。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根据教材内容及知识结构,学会粗读和精读有关内容。对于教材新内容的章节预习,在阅读时要掌握所学知识的概貌,将教材内容在脑海中串联成线,了解知识的条理特点,故只需粗读。而对于教材中的概念、公式、性质、定理等的结构特点、性质特点,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则需反复阅读、体会、思考、记忆。对于一些易混淆的概念则需在阅读中加以对比,体会特点,增强记忆,对于有疑难的地方,则要做出标记,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这就需要精读。学生通过有目的的预习,能促使他们听课时注意力集中,在疑点、难点获得突破之后,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兴奋之情,从而在大脑中产生深刻的刺激,留下较深的印象。这样日积月累,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师在听课方面要指导学生处理好听课、观察、思维和笔记

之间的关系。听课和观察均是直接用感官接受知识,在听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听清楚每节课的学习要求,听知识的导入及形成,听懂每节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听方法和知识的总结。当一个人掌握了大量的知识之后,如果不整理,则不利于记忆储存,相近的知识概念还很容易混淆,不利于形成一定的知识结构。因此,在进行完一个单元、一个章节、一个月、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应该让学生自己总结,梳理知识,归纳方法。数学中有不少概念、性质、公式很相似,极易混淆,把几个相似或相关的知识有机地联系归纳,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以温故知新,相互弥补,加深理解,有助于学生主题思维意识的培养。

其次,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放开手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论。只有在实践中能力才会受到锻炼和发展。自学是一种实践,学生在自学中不仅能够牢固地掌握知识,而且容易与解决实际问题相联系并形成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要优化课堂结构,改变传统的满堂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让学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

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再次,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自学是一种个体的、自觉的活动,开展这项活动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教师要在平时课堂教学中注意这方面的引导和鼓励,以便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师在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能力时,一方面要对学生说明进行自学数学的意义,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以增强自学数学的兴趣。数学活动课是增强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又一个主战场。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对学生及时进行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引导和强化,使学生在成功后有了学习兴趣,在失败时能更加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从教师“指路”学习,变成自己“找路”学习。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