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推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在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没有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人,根本难以适应未来的发展需要。但当前学校教育的现状还是过于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和操练,忽视了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

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地指出: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而培养小学生良好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正是实现这一改革目标所要求所要做到的。

专家认为:“在人的成长中最关键的因素,往往不是智力,而是心理。心理品质是人的素质核心,既能影响人的生理素质,又影响人的社会素质,它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结合。”但多项调查显示,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目前,在小学生当中,学习品质或心理品质不良者较多,尤其是经济发达的广东省珠三角等地区,较为富裕的家庭背景和较复杂的社会环境导致许多学生出现学习动机弱、主观能动性差、依赖性强、自私自利、缺乏合作精神、耐挫力差、任性娇横、焦虑畏缩甚至抑郁自闭等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方面的问题。这些因素都严重地制约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后续发展。另外,部分教师未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学思想滞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效率低下,针对这种状况,迫使我们加强小学生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

的教育,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和学业成绩的提高。

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为今后一生打基础的学习,从小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心理品质,今后就能更好地承受高中、大学的学习压力,更好地承受来自工作、家庭、社会的各种压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看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是学生、教师、家长、社会的殷切期盼。

二、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内在联系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识到: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是两个既有区别但又有密切联系的概念,正确认识和处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1、动机与学习品质。动机是发动并维持活动的倾向或意向。通过课题研究证明:学习效果不良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于学习的内部、外部动机还没有获得充分的发展。学习上成就动机强的学生比成就动机缺失的学生更能抵抗外在的干扰,成就动机强的学生比成就动机弱的学生更能集中注意力去思考。过去,人们通常只注意动机对于学习的促进作用,而忽略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动机与学习之间的关系是典型的,相辅相成关系,绝非一种单向性的关系。”这就是说,动

机可以增强和促进学习,而通过学习所获得的知识反过来又可以提高学习的动机。因此,如果学生还没有表现出学习动机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不管那些尚无学习动机的学生,没有必要停止或推迟教学活动,而是尽量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有效地去开展教学。当学生通过一定的学习,有所收获有所成就时,就有可能产生“我要学”的动机。因此,在有些时候,我们可以把重点放在学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让学生富有成就感的学习效果来进一步激发他的学习动机。

2、情感与学习品质。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就是一种最高层次的学习热情,只有进入到“乐学”这一层次,才能使人做到学习上自强不息。过去,我们强调情感对学习认识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认为,情感与学习品质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研究表明:情感的产生虽然与生理状态紧密联系,但它并非单纯由生理状态所激活,而是与人认识活动有着必然的联系,必须依靠人的认识活动的“折射”才能产生。美国心理学家沙赫提出了“情绪三因素说”,其中认知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事实证明,对事物没有一定的认识,就不会有情感的产生。

人的认知的发展会带来人的情感的发展和变化。认知深刻丰富,情感也会越深刻丰富。

3、意志与学习品质。一个有坚强意志的学生,不仅能促进人的情感和智力的发展,而且还可以调节和控制自身的情感,主导和支配自己的认识活动,按

自己的计划向自己的认知目标进军。可以讲意志是小学生学习品质形成的核动力、催化剂。人的意志总是在一定的行动中表现出来,它的发生、发展和形式都离不开行动。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可以经常性意识地给学生设置难点,或者让学生给自己设置一些难题,给学生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战胜困难,在困难中磨练自己的空间。我们相信通过不断的潜移默化,小学生的意志日益坚强起来。

4、性格与学习品质。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所说:“性格决定人的命运”。一个学生如果具有优良性格特征,那么他会具有正确的学习动机,稳定的学习情绪,持久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他心智活动的水平就会得到提高,学习活动就会获得成功。

总之,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有内有的联系,如果我们能合理处理两者的关系,就能促进小学生的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协调发展。

三、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探索出一套小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的培养方法与策略。

1、学科渗透。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的理论与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水平。学习渗透的内容是广泛的,涉及到课堂教学的各方面。从优化学生学习的外部因素看,包括课堂气氛的营造、课程渗透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辅导等;从优化学生学习的内部因素来看,包括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策略训练、学习习惯培

养等。我校在区级心理教育课题研究的基础上,从2004 年起,就要求各位教师在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系统地运用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理论于教学实际,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行动活泼地开展。我校的实践证明,优化课堂环境可以有三条途径:即创造和谐气氛,激发兴趣和鼓励成功。

(2)学习动机激发,又可分为外部动机激发和内部动机激发。外部动机激发可以通过奖赏、创设课堂气氛等方法,给学生以学习动力,它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手段。内部动机激发包括:归因训练、角色转换、成功体验、兴趣培养等。

(3)挖掘教材中心理品质教育结合点。在各学科各年级的教材中都隐藏着丰富的心理品质与学习品质的内容。这为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学习品质与心理品质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我们要求教师特别注重从教学内容中挖掘蕴含其中的心智教育结合点,如开发教材中人物精神影响、人文景观的情感熏陶、自然社会的科学思想等,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来培育学生的良好性格、健康和谐的人格、高尚精神、坚毅意志、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度的责任意识、科学思想等。我们要求老师在学科教学中有意识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