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孔雀绿釉八棱玉壶春瓶考
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
AppreciatION 鉴赏编辑|薛续友1964年一个貌似普通的日子,原保定市建筑公司在永华南路小学进行一项普通的建筑施工——挖地基。
然而,当地基挖到一米来深的时候,一件不太普通的事情发生了:1个工人一铲子下去,一个竖穴出现了,工人们发现里面竟然是一批瓷器。
随后,经过考古人员专业清理,这个并非墓葬的竖穴内共出土瓷器11件。
其中青花瓷6件:青花釉里红贴花开光盖罐一对、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一对、八棱青花玉壶春瓶1件、八棱青花执壶1件。
其他瓷器5件:菱花口白釉龙纹盘1件、菱花口瓜棱白釉酒杯1件,还有宝石蓝釉加金彩匜、宝石蓝釉加金彩酒杯、宝石蓝釉加金彩盘各1件。
除此之外还有绿松石山子2件、彩绘玻璃瓶1件、从河北保定窖藏出土元青花看元代青花瓷器造型特征及纹饰特点雷 静八棱青花海水龙纹带盖梅瓶AppreciatION 鉴赏玉片数十片,等等。
此次发现和1980年在江西高安出土的元代瓷器一并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元代青花瓷最重要的两次发现。
但1964年保定元代窖藏文物的出土,是国内首次发现的成批至正型元青花,为国内研究提供了非常珍贵的资料,具有开创性意义。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瓷器所用钴料习惯上按来源分为进口料和国产料。
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在于钴料中铁和猛的含量不同:进口料俗称为苏麻离青,这种料的特征是低锰高铁,用这种料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较浓艳青翠,料浓处可以看到金属结晶斑,呈铁锈色,凹陷明显,通常被称为铁锈斑,用这种进口料烧制的元青花一般我们称其为“至正型元青花”;而国产料的特征是低铁高锰,烧成的器物青花发色比较灰暗、浅淡,也没有进口料那种铁锈斑的特点,这种料烧成的元青花我们称其为“延祐型元青花”。
保定窖藏出土的这批元青花瓷器处处透着至正型元青花的特点,色泽艳丽,绘图工艺精细,青花纹饰笔画有些晕散,浓淡相互映衬,变化自然,最浓处成为黑色并深入胎骨,并发出黑色闪银光的铁锈斑。
用手抚摸釉面,黑色深入胎骨处感觉凹陷。
现就保定窖藏出土的这几件元青花涉及的器形及纹饰做一简述。
各朝各代“玉壶春瓶”雅集珍藏、仅供鉴赏学习
各朝各代“玉壶春瓶”雅集珍藏、仅供鉴赏学习2020-04-27 09:37宋定窑玉壶春瓶三种瓶型相比,玉壶春的造型最为经典。
清新挺俊的身姿、曼妙的曲线更显女性的丰满与妩媚,所以不少藏家称其为“女性瓶”。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造型定型于宋代,多为酒器。
到了元代一度为装饰陈设,元末明初时期瓶身风格重厚圆润,不复延续宋代瘦纤体格。
元青花如意形开光海马纹玉壶春瓶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来源:据传,唐代时人们多称酒为“春”,玉壶指用玉制的壶或是指如玉一般的青瓷壶。
司空图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
“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酒”。
宋定窑玉壶春瓶除此之外,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相传在宋代熙宁年间,大学士苏东坡路过景德镇,特地去寻访他的一位禅友佛印和尚,得知佛印云游未归,他就信步闲逛到一个制瓷的作坊。
宋吉州窑开窗太公钓鱼图八棱玉壶春瓶他见一位老人坐在轱辘车上拉坯,觉得非常奇异,便对老人说:“久闻景德镇瓷器贯通文化,诗词歌赋皆能以绘画而描述,但不知这瓷器造型能否表达?”说完就吟咏了唐代王昌龄的一首诗:“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宋哥窑瓜棱玉壶春瓶老人听了以后,略作思忖,就拨动车轮,须臾间塑出了一个撇口、细颈、敛足的器型来,老人说:“此器如心倒置,谓之'心到’了,撇口寓示'敞心扉’,拙器抒志示节,客官以为如何?”宋磁州窑剔花牡丹纹玉壶春瓶东坡见了,感慨地说:“冰壶者,表里澄澈,光明磊落。
当也是'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呐!”于是乎兴情所至,当即赋诗一首,其中“玉壶先春,冰心可鉴”两句尤为脍炙人口。
后来佛印和尚闻讯赶来,也欣然写下了“清如玉壶冰,贞见玉壶春”的诗句。
宋代龙泉窑玉壶春瓶不论这传说有无考证,还只是文人附会的一个故事。
都可看出,玉壶春瓶的确以其曼妙的造型而深得文人们的喜爱。
元代玉壶春瓶的底部特点
元代玉壶春瓶的底部特点元代玉壶春瓶是中国古代艺术品中的一种,它具有独特的底部特点。
底部特点是指玉壶春瓶底部的形状、纹饰、制作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下面我将详细解释元代玉壶春瓶底部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描述。
元代玉壶春瓶底部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底部形状特点:元代玉壶春瓶的底部形状多为圆形或者平底。
这种形状设计使得玉壶春瓶能够稳定地放置在桌面上,不易倾倒。
2. 底部纹饰特点:元代玉壶春瓶底部的纹饰多样丰富,常见的有刻花纹、浮雕纹等。
刻花纹饰通常采用精细的刀工,刻出精美的花纹图案,如花草、鸟兽等。
浮雕纹饰则是在玉壶春瓶底部上雕刻出凸起的图案,增加了观赏性和立体感。
3. 底部制作工艺特点:元代玉壶春瓶底部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通常采用的是雕刻或者镶嵌工艺。
雕刻工艺要求雕工具细致锋利,手法熟练,能够将纹饰刻细刻实。
镶嵌工艺则是将不同材质的玉石、宝石等嵌入到玉壶春瓶底部,形成丰富的图案和色彩。
除了以上的基本特点,元代玉壶春瓶底部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如:1. 底部款识特点:元代玉壶春瓶底部常常刻有款识,用以标识制作者或者所有者的信息。
款识通常采用篆书或者隶书的字体,内容包括制作年代、制作地点、制作者姓名等。
这些款识对于研究玉壶春瓶的历史背景和价值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底部刻印特点:有些元代玉壶春瓶底部还刻有印章或者图案。
这些刻印既可以是制作者或者所有者的印章,也可以是一些吉祥图案或者文字。
刻印的形式多样,有的是凹刻,有的是凸刻,为玉壶春瓶增添了一份神秘和独特的魅力。
3. 底部材质特点:元代玉壶春瓶底部的材质通常与整个玉壶春瓶的材质相同或者相似。
常见的底部材质有玉石、宝石、金属等。
底部材质的选择既要与玉壶春瓶的整体风格相协调,又要考虑到底部的承重和稳定性。
通过以上对元代玉壶春瓶底部特点的解释和扩展描述,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元代玉壶春瓶底部具有独特的形状、纹饰、制作工艺等特点,展现了元代玉艺术的高超工艺水平和独特审美价值。
唐代青釉八棱瓶介绍
唐代青釉八棱瓶介绍唐代青釉八棱瓶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作之一。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其进行全面介绍。
首先,让我们从外观特点来看。
唐代青釉八棱瓶的造型独特,通常呈八棱形,具有高度对称的美感。
其高度一般在30至50厘米之间,体态修长,线条流畅,给人以稳重庄重的印象。
瓶身表面采用青釉进行装饰,青釉呈现出深浅不一的色调,有时还会出现裂纹效果,增加了瓶子的艺术韵味。
其次,让我们从历史背景来看。
唐代是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重要时期,青釉瓷器在唐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青釉八棱瓶作为当时的一种主要瓷器类型,代表了唐代陶瓷艺术的高峰。
它不仅在国内备受赏识,还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了海外,成为中外贸易交流的重要物品。
再次,让我们从制作工艺来看。
唐代青釉八棱瓶的制作工艺非常精湛。
首先,陶匠需要选用高质量的陶土,经过精细的捏制和塑造,形成八棱瓶的基本形状。
然后,瓶身经过初烧后,再施以青釉。
青釉的制作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包括配料、研磨、筛选等。
最后,将施釉的瓶子放入窑中进行高温烧制,经过数十个小时的烧制,使得瓷器获得坚硬的质地和美丽的釉色。
此外,让我们从艺术价值来看。
唐代青釉八棱瓶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成为了收藏家们追逐的对象。
其瓶身线条流畅,形态优美,展现了唐代陶瓷艺术的高超造诣。
青釉的色调深浅变化,裂纹的出现更是增添了瓶子的韵味,使得其具有浓郁的历史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因此,唐代青釉八棱瓶在艺术品市场上备受追捧,价格也居高不下。
综上所述,唐代青釉八棱瓶作为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杰作之一,具有独特的外观特点、重要的历史背景、精湛的制作工艺以及丰富的艺术价值。
它不仅代表了唐代陶瓷艺术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
故宫沉睡的霸主——元代瓷器(满满的底图、细图)
故宫沉睡的霸主——元代瓷器(满满的底图、细图)釉里红地白花暗刻云龙纹四系扁壶元,高34cm,口径8.5cm,足横26.5cm,足纵8.2cm。
壶圆唇,短直颈,弧肩,肩两侧各置双系,扁方腹,方圈足。
底露胎,胎细白。
釉色白中透青灰,介于青白釉和卵白釉之间。
壶两面均刻龙纹、灵芝形云纹、火珠纹、如意云头纹和折枝花纹,花纹以外釉里红填地。
此壶的造型别致,带有北方游牧民族的特征。
工艺方面则体现出元代釉里红瓷器初创时期的制作水平和艺术风格。
龙泉窑青釉执壶元,高25cm,口径4.5cm,足径3cm。
执壶直口,口下渐丰,垂腹,圈足微外撇。
壶一侧置长流,相对一侧置曲柄。
附平顶圆纽盖。
口、足边露胎。
通体施青釉。
此执壶上瘦下丰,线条流畅,收放适度,造型优美。
其釉面匀净,釉色粉青,美若天然古玉。
景德镇窑青花缠枝牡丹纹罐点击名片快速关注:《收藏大纵横》景德镇窑蓝釉白龙纹盘元,高1.1cm,口径16cm,足径14cm。
盘折沿,浅壁,平底。
通体内外施蓝釉,外底无釉。
盘心坦平,在蓝釉地上以白色泥料塑贴一条矫健的白龙。
龙细颈,三爪,作昂首翻腾状。
此盘属于高温钴蓝釉瓷器。
这种传世元代蓝釉白龙纹盘见诸发表的共有4件,除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一件以外,日本出光美术馆、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和英国伦敦大维德基金会各收藏1件。
高温钴蓝釉瓷器是元代景德镇窑的新品种之一,它是明代霁蓝釉的前身。
元代蓝釉器的造型有梅瓶、匜(yí 音仪)、爵、小杯、盘等。
装饰方法有描金和用白泥堆贴龙、飞凤、海马纹等。
饰有白龙纹的蓝釉器仅见于梅瓶和盘。
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梅瓶元,高41.6cm,口径6cm,足径14cm。
梅瓶折沿,细颈,丰肩,肩以下渐敛,圈足。
足底无釉,泛火石红色。
外壁自上而下以青花双弦线把纹样分成5层。
肩部绘卷草纹和下垂云肩纹,云肩内绘缠枝菊纹,云肩纹间饰卷草纹。
腹部绘云龙纹。
胫(jìng音径)部绘卷草纹和仰莲瓣纹。
此器造型秀美,做工细腻,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
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故宫博物馆藏品精粹(辽金--元)陶瓷品欣赏三彩印花海棠式盘三彩印花海棠式盘,辽,高2.5cm,口径30—17cm,足径26—12cm。
长盘作八曲海棠式,折沿宽边,平底。
盘内模印花卉,口沿为卷枝纹,盘心以模印的水波纹为地,中央一线排列3朵莲花。
盘内纹饰以黄、绿、白釉三色施彩。
三彩印花盘三彩印花盘,辽,高3cm,口径14.5cm,足径8cm。
盘敞口,口沿为8瓣花口,斜壁,平底。
盘内壁模印8朵花卉,中心模印一硕大的花朵,外饰4片茨菇叶。
花纹外以水波纹作地。
盘内施黄、绿、白三种色釉,其中白釉为地,花叶纹则以黄、绿色釉间隔排列,盘外施黄釉。
印花是辽代瓷盘的主要装饰方法,纹饰一般为凸起的阳纹,题材以花卉较为常见,如牡丹、莲花、菊花,亦有印水波游鱼、飞凤、蝴蝶等纹饰者。
三彩印花方盘三彩印花方盘,辽,高2cm,口径12cm,足径7.5cm。
盘四方花口,口微敞,平底。
盘内四面立壁均分饰2开光,每开光内饰花卉1朵,花卉两侧对称饰卷云纹。
盘内底四角饰叶纹,底心模印团菊1朵。
盘内施黄、绿、白三色釉彩,盘外施半釉。
三彩鱼形壶三彩鱼形壶,辽,高15cm,口径5cm,足径7cm。
壶仿鱼形,造型设计巧妙。
鱼背部正中为一喇叭状菊瓣花口,一侧为提梁,已残失。
鱼嘴为壶流。
鱼身、鱼鳍、鱼尾用不同的釉彩装饰并刻划不同的花纹,鱼腹下饰一荷叶,托起鱼体,荷叶下为平底实足。
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
此壶形体生动,色调淡雅,集模印、堆贴、刻划工艺于一体,是辽代瓷器中之精品。
黄釉执壶黄釉执壶,高36cm,口径3.5cm,足径8.5cm。
壶直口,细长颈,丰肩,长圆腹,圈足。
一侧为八棱形壶流,流细长弯曲,根部饰一皮扣状装饰,另一侧为带状长柄,连于颈肩。
自壶口至近足处,通体饰弦纹6组。
器身施黄釉,釉面光亮莹润。
执壶为辽代瓷器中的常见器形,而此壶造型独特,其细长颈、壶流及壶柄的式样独具风格,在辽代瓷器中亦不多见。
黄釉提梁壶黄釉提梁壶,高29cm,口径2.5cm,足径7.5cm。
今天我们看一件元青花双狮八棱玉壶春瓶宋代多六棱,元代多八棱时
今天我们看一件元青花双狮八棱玉壶春瓶宋代多六棱,元代多
八棱时
今天我们看一件元青花双狮八棱玉壶春瓶。
宋代多六棱,元代多八棱。
时代之不同风格。
宋代六棱上下天地代表八方世界,元代八棱上下天地代表十方世界。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
泛指遍虚空界,尽一切世界。
元代崇佛故十方世界。
狮子,纹样寓意:祥瑞之兆,象征权力与威严。
狮子纹是我们瓷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是一种瑞兽,也被称为是“百兽之王”,通过绘画狮子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热爱和追求。
古人认为狮子不仅可以驱邪纳吉、镇守陵墓,还能预卜洪灾,彰显权贵。
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古代很多衙门、私宅门口经常会左右各放一只狮子看门,以达到驱邪纳吉,狮子还寓意着万事如意、飞黄腾达、官运亨通。
你看这个元代狮子纹特点气势凶猛,双目圆睁,毛发密而卷,身体雄壮。
四爪尖锐有力,腿上有毛。
尾巴呈飘动状。
狮子身边通常配有杂宝纹和结带绣球,身披火焰,绘画写实威武。
青花下沉与晕散正是苏麻离青料的独特反映,这只是一种狮子纹样,在元代元代工匠发挥空间大,有各种狮子纹样,在北京地区就出现了“塌腰狮子”。
白塔寺天王殿前就有一对“塌腰狮子”。
元代统治者在雕造狮子造型物上并无严格管束,工匠们创作造型的自由空间较大,狮子的造型变化自然多姿多彩,生动活泼,一直延续到明代初期。
狮子图样是人们喜闻乐见之图,在各朝代都有而且特点各异!一言难尽。
非本文能详尽,今天就好好欣赏这件元青花双狮子玉壶春瓶吧!看看它能给你带来什么感受?[玫瑰][玫瑰][玫瑰]。
玉壶春瓶名称来源考
玉壶春瓶名称来源考一、缘起关于玉壶春瓶名称的来源,笔者曾在《玉壶春瓶考略》一文中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时至今日,已经十年有余。
现根据新的资料和有关著述将《玉壶春瓶考略》一文中关于名称来源部分的论述进行了修订考证。
玉壶春瓶又叫玉壶春壶,是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是中国古代瓶类中特有的一种器型,自成体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这种瓶的造型缘起于唐代,定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非常典型的流行器物。
玉壶春瓶除瓷器之外,尚有玉器、金银器,也有铜胎珐琅器等不同的质地,这说明其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被其他器物所借鉴使用,如许多瓶类、壶类都用玉壶春瓶的造型作为主体,加上其它附饰(如耳、铺首、柄、流、盖等)而冠以新的名称,像明清时期的许多执壶就是这样,只是比玉壶春瓶多了流、柄与盖,因而也被称作玉壶春执壶。
这些从玉壶春瓶派生出来的新器物,虽然名称各异但仍是属于玉壶春瓶范围内的系列类型。
由此可见玉壶春瓶影响之深远,但对于这样一种常见的瓶类造型的名称的来源却语焉不详,相互因袭,不能给人以明确的说法。
“玉壶春瓶”之名在通行的各类书籍中都说是因诗句“玉壶先春”而来,也有说是因“玉壶买春”而得名,但这仅仅是四个字,完整的诗句是什么,何人所作,题目是什么,都不得而知。
进一步说,即便知道了这首诗的全部,但一句诗是如何与这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器物联系起来的呢?也难以考知。
关于“玉壶先春”的出处,有的人认为和北宋大文豪苏轼与陶工的民间传说有关,他曾有“玉壶先春,冰心可鉴”的诗句,但遍查苏轼的相关著作,包括诗、词、文、赋都未得见。
再看“玉壶买春”四字,确有出处,见于唐代司空图的《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 , “玉壶买春”四字在这里的意思是用玉壶去买“春”(“春”指酒),玉壶指玉制的壶或是指如玉质一般的青瓷壶;至于这种壶的形状是否就是现在所见的“玉壶春瓶”,二者是否能够直接联系起来,均难考实;也有某种可能是后人用“玉壶买春”(或“玉壶先春”)来附会现在的玉壶春瓶,也未可知。
玉壶春瓶考
源 , 有 许 多 传 说 和 附 会 , 最 为 流 上 古 之 陶 器 , 或 本 于 商 周 之 礼 器 行 的 说 法 , 一 是 认 为 因 宋 人 的 诗
句 “玉 壶 先 春 ”而 得 名 , 并 强 指 正 如 清 代 唐 英 所 言 “仿 旧 须 宗 雅 语 出 苏 轼 “玉 壶 先 春 , 冰 心 可 则 , 肇 新 亦 有 渊 源 ” , 此 “雅
,
金 文 作 壹 ( 司 寇 壶 ) 。小 篆 虞
春 瓶 式 的 统 一 包 装 , 也 就 没 有 作 墨 , 上 象 盖 , 下 象 耳 腹 之
一
、
玉壶春瓶 之正名
“瓶 ” 因 “酒 ” 名 的 历 史 依 据 。 三 是 认 为 因唐 代 司 空 图 《 品 ・ 诗 典
形 。 ”黄 伯 思 《 观 余 论 》 云 : 东
足 。 《绀 珠 》 言 : “ 、 姘 瓶
同 ,神 农 作 。” 在 神 农 时代 是
否 出现 玉 壶 春 瓶 式 是值 得 怀 疑
鉴 ” , 东 坡 先 生 附 会 了 一 段 佳 则 ” 与 “渊 源 ” 大 概 就 是 古 人 造 为 话 , 实 际 上 查 无 出 处 。 二 是 认 为 器 之 不 同 于 现 代 人 的 一 大 区 别 因 “玉 壶 春 酒 ” 而 得 名 , 并 引 吧 。 唐 、 宋 诗 词 及 《 浒 传 》 等 文 学 水
上 古 之 时 … … 因 壶 以 为 壶 。 ” 按 《诗 》 毛 《 》 云 , “壶 , 瓠 传
顺 。 言 不 顺 , 则 事 不 成 。 ” 管 子 思 , 与 玉 壶 春 瓶 实 在 没 有 什 么 关 也 。 ” 《 子 ・ 遥 游 》 篇 说 瓠 庄 逍
元明清瓷器鉴定知识要点
阿元:景德镇在宋元以生产青白瓷著称1278(忽必烈)在景德镇设浮梁瓷局,生产诸如“枢府”字眼的卵白瓷。
元代景德镇除生产青白瓷、白瓷、黑釉瓷以外,新品种有卵白釉(枢府)瓷、青花瓷、釉里红瓷和红瓷、蓝釉等高温颜色釉瓷以及孔雀绿等低温颜色釉瓷。
卵白釉(枢府)瓷:一、枢府瓷特征:1、枢府瓷和青白瓷同样为白胎,但相对来说,比青白瓷厚2、枢府瓷釉,变青白色为卵白色(更偏白,近似鹅蛋色),不如典型青白瓷—影青瓷那样呈玻璃光。
3、枢府瓷器形以盘、碗、执壶和高足杯为多见,极少大件器,最典型的枢府瓷,其碗为小底足。
4、枢府瓷中的折腰器,是突出造型,为人们所称道。
(折腰是宋代定窑沿袭唐代金银器的式样而在瓷器制作中运用,著名的有元代山西的霍窑和景德镇的青白瓷、枢府瓷和青花瓷都有此式)5、枢府瓷盘、碗的底足均为露胎,足壁厚,削足规整,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且有明显旋纹。
二、枢府瓷装饰和文字:枢府瓷分粗细两大类1、精细的制品大多有印花装饰,图案花纹主要为缠枝莲、菊瓣、花蝶、云龙、云凤等,但印花多数显得浑圆而不太清晰,这类精细器物的釉,基本上都是白乳浊色。
2、较粗制品,主要是日常用的盘、碗,一般均素面无纹,胎较厚重,釉色白中略偏灰青,偶然在器身有几道划纹。
有戗金装饰。
3、枢府瓷铭文以“枢府”最为典型,一般印在盘碗器物内壁口沿下,除枢府字样,还有“太禧”“福禄”“福寿”和“寿”“福”“良”等单个吉祥字样铭。
美国博物馆有“昌江”字铭。
三、枢府瓷的鉴定要点见特征,釉呈乳浊状而釉色偏青,无大器,底足较小青花瓷:一、定义青花瓷是指一种在瓷胎上用钴料着色,然后施透明釉,以1300 左右高温一次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中国瓷器的发展:唐代以前,青瓷占主导地位唐代以后,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宋代,品种众多,百花争艳元代,白地蓝花的青花瓷占据主流二、成熟元青花瓷主要要素有三点1、洁白的瓷胎和纯净的透明釉2、运用钴料产生蓝色的图案花纹3、熟练掌握釉下彩绘的工艺技术(青花起源,唐代巩县窑中唐三彩的蓝色,用钴料呈色,早在春秋战国陶胎琉璃珠上的篮彩,用钴做呈色剂)三、青花瓷器形元青花,器形多见的为盘、罐、梅瓶、长颈瓶、葫芦瓶、玉壶春瓶、扁瓶、执壶、水滴、高足碗(马上杯)。
元-明青花花卉纹八方玉壶春瓶
元-明青花花卉纹八方玉壶春瓶王向远曾说:真正的审美,就必须与美保持距离,要入手其内,然后超乎其外。
元-明青花花卉纹八方玉壶春瓶永宝斋藏当你拿着一件可能是元青花瓷时,想做到超乎其外就真的很难,毕竟心跳是有惯性的,突然停车会出问题的。
这件青花花卉纹玉壶春瓶就是能让我心跳不止的那种。
但理性告诉我,这和那种被放大影响了的元青花还有点距离。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河北博物院藏这件河北博物院藏的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这种器型实在罕见,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和著名私人收藏都没有见到图录。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河北博物院藏此壶出土于河北保定永华南路小学,出处无争议,断代为元也未见争议,是一件研究元青花的重要标准器。
更重要的是它的纹饰和我的八方玉壶春瓶一模一样,但河北博物院所藏的八棱执壶,其青花发色比我的艳丽很多,而且是执壶,多了流和柄。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执壶河北博物院藏种种迹象表我的八方玉壶春瓶年代是要晚一些了,但晚到什么时候呢?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故宫博物院藏元-明青花花卉纹八方玉壶春瓶永宝斋藏从故宫博物院藏的明永乐青花花卉纹八方烛台底足来看,从胎釉和火石红都和我的八方玉壶春瓶比较接近些。
那么我的八方玉壶春瓶有可能是永宣时期的制品吗?元-明青花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永宝斋藏这件元-明青花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我曾经将它和葛师科先生所藏的元青花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做对比,感觉还是非常接近元青花的,只是窑口应有所不同。
明永乐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故宫博物院藏从尺寸上来说,我的八方玉壶春瓶要比河北博物院藏的要小很多。
从另一个角度看,故宫博物院藏的两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纹八方烛台,二者尺寸上几乎一致。
这也说明了如果相同时期完全相同的制品尺寸上应该是一样的,尤其是要求严格的官窑制品。
把我的两件青花花卉纹八方玉壶春瓶做对比,底足的胎和施釉方式也不一样。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天民楼藏综上所述,我的青花花卉纹八方玉壶春瓶应该是明代制品。
元青花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天民楼藏元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河北博物院藏这件元青花双狮戏球纹八棱玉壶春瓶,目前也收藏在河北博物院。
玉壶春瓶简史“瓶中三宝”之玉壶春,貌美价惊人!
玉壶春瓶简史“瓶中三宝”之玉壶春,貌美价惊人!但如果拿三种瓶型作比,又要属玉壶春的造型最阴柔最经典,曲线曼妙,身姿清挺,丰满与纤细合一,可以说,见到者没有不心动,没有不心痒痒呢!下面,我们就从她谜之得名、身材演变以及惊人身价,来简要说说她之迷人风采吧。
01 谜之得名说到她之得名,最初也有一段佳(八)话(卦)呢。
那和大文豪苏东坡有关。
相传有一次,苏在景德镇会见友人,路上遇到一个老人在制作瓷器,细颈,肚子浑圆,造型十分别致。
大文豪见之诗性大发,现场便忍不住吟诗一首,其中两句即为:“玉壶先春,冰心可鉴”,后人称此便是玉壶春瓶的由来。
但是好事者多年潜心研究发现,翻遍苏大文豪所有作品集,并没有此诗之出处,而且完整的诗稿也不可考,所以呢,经证实,这只是古人撰写的又一则野史趣闻罢了。
▲釉里红花卉纹玉壶春瓶故宫藏那么,关于'玉壶春瓶'名字的由来,到底还有没有什么靠谱说法呢?严格说来,倒是与其相关的四个字——'玉壶买春',有明确记载。
它之见于唐司空图的《诗品·典雅》:“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
'玉壶买春'四字在此之意便是用玉壶去买'春'。
什么,古人赤果果的拿壶去买春?要不要这么放诞不羁,涛涛污力?不担心被举报么?当然,如果这般作解,就纯属误解!我们也不妨来看看“买春”二字今昔何异?说“买春”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那时它之本意纯得醉人,只是“买酒”之意。
而之所以称“酒”为“春”,也是文人借用了当时酒窖酿酒名。
在大唐,喝酒成风尚,所以各地都有各地的名酒品牌争奇斗艳,类似现在的贵州产茅台,衡水出老白干儿,法国波尔多有拉菲。
在唐代《国史补》中有这样的记载:酒有郢之'富水春',乌程之'若下春',荥阳之'上窟春',富平之'石东春',剑南之'烧春'。
显然,“春”即代表酒之总称。
元代古玩瓷器器型美图及鉴定要领
元代古玩瓷器器型美图及鉴定要领青花四爱瓶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元代瓷器元釉里红是元代中国传统瓷器烧造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品种。
元釉里红是陶瓷装饰历史上重要发明之一。
元代八方龙纹釉里红拔白梅瓶它为釉下铜红彩绘、拔白、打板、接胎而成,烧成难度大,氛围特殊性强,应该说元釉里红瓷器是陶瓷史上的一次伟大创新。
流传至今的元代釉里红瓷器也很少,可见它的历史性、艺术性、珍贵性,堪称华夏文明的瑰宝。
元代青瓷印花双兽耳盘口瓶元代瓷器明显具有草原民族的独特风格,在瓷器器物器形上都新创烧了许多蒙古族特有的器物类型。
创烧单色釉也比前代精美。
设立枢府专门管理烧造瓷器,枢府烧出的白瓷为甜白釉色,被后世称为“枢府瓷”。
并且此时对外贸易、中西文化交流频繁,开始烧造大量外销瓷。
元代盛行大量烧造的青花瓷大多数就是提供外销到中东众多伊斯兰国家。
在创烧众多新品种时,并继承和发展了宋代的钧窑和龙泉窑,釉色肥厚圆润,器形圆壮。
很多地方都有明显吸收汉文化特点。
元代瓷器描银葫芦元代古玩瓷器器型鉴定要领:造型是鉴定瓷器的重要依据仿制古陶瓷,往往得其形似而失其神华采,能效其隽秀,未必能学其古拙。
因为一件器物的创作,与当时人们的博中生活习惯、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都有密切的关系。
一般说陶瓷器在纹饰、胎釉等方面均能博体现各时代的特色,但造型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
所以若能善于识别其形中博状和神态,就可以在鉴定工作中掌握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
元代影青刻花瓶观察器形首先要华对历代造型有一个基本概念。
陶瓷器的形状,大体是古时简朴,随同时代的演进而渐趋繁复博华。
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大多较为钝重稚拙,无论青、白瓷器都比中物一般宋、明瓷器显得突出。
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物中器物,常见有相当大的器形。
例如传世的元青花与釉里红大碗有口径达42厘米,博华青花和釉里红大盘的口径也在45~58厘米左右。
由于胎体厚重,烧制不易,难免有翘棱博物、夹扁、凹心、凸底等变形的缺陷,因而过去文献多有元瓷粗率之论,其实这是不博够全面的。
河北博物院馆藏-元景德镇窑青花器物分享
河北博物院馆藏-元景德镇窑青花器物分享元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直口,肩及上腹较鼓,下腹渐收,圈足,沙底无釉。
罐体采用彩绘、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
颈部饰一周缠枝牡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水波莲花,云头之间缀以折枝牡丹。
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
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莹亮的红色与湛蓝的青花交相辉映,具有极强的装饰效果。
下腹饰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
罐盖为覆盆形,顶有狻猊纽,口边绘回纹和卷草,盖面饰变形莲瓣纹。
元景德镇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元景德镇窑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小口,折沿,细颈,丰肩,腹部较长,足微侈,通体作八棱形,瓶盖亦为八棱形。
肩部和近底部采用白地青花技法绘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分别填绘凤鸟、奔兽、花卉。
器身主题纹饰以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海水龙纹。
蓝色的海水衬托着四条矫健的白龙,龙体采用刻绘结合的技法,用手抚摸龙体微微凸起。
整个画面繁而不乱,主题突出,气势宏伟。
元景德镇窑青花海水龙纹八棱带盖梅瓶元景德镇窑青花八棱狮球纹玉壶春瓶,保定市永华南路小学出土。
通体作八棱形,侈口,细颈,上腹较瘦,下腹圆鼓,圈足微侈。
纹饰自上而下分为八层,颈上部饰蕉叶纹,颈下部和近底部饰变形莲瓣纹,腹部主题纹饰为双狮舞球,狮子四周缀以火焰、方胜、灵芝、双角等杂宝纹。
各层纹饰之间隔以回纹、卷草纹和钱纹。
圈足饰双层莲瓣纹。
这种多层次的构图布局和多棱角的造型结构,具有鲜明的时代风格,是元青花中的典型作品。
元景德镇窑青花八棱狮球纹玉壶春瓶元景德镇窑青花月影梅纹高足碗,侈口、斜直壁、竹节形高足。
外壁光素无纹,内壁口沿饰两道弦纹,一侧用青花绘一枝盛开的梅花,另一侧绘一钩弯月,碗心点六个圆点。
胎质洁白细腻,器壁很薄。
釉色白中泛青,光亮莹润。
此碗造型精巧秀丽,纹饰简洁明快,青花色泽清淡高雅,是元青花中少见的精品。
元景德镇窑青花月影梅纹高足碗元景德镇窑青花云龙纹食盒,盖盒呈扁圆形,子母口,直腹,折腹,矮圈足。
元代玉壶春瓶拍卖成交价格记录,成就高价!
元代玉壶春瓶拍卖成交价格记录,成就高价!元代玉壶春瓶玉壶赏瓶即玉壶春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
它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
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
釉色、纹饰华丽丰富,已从宋代的实用酒器转变为陈设器。
明代的玉壶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长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
元代的玉壶春瓶烧造数量很大,以青花、釉里红、影青、青釉(龙泉窑)等釉彩品种为多见,虽然高价出现,如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大玉壶春瓶,在2001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237.9435万元成交。
2005年,英国雅梵在伦敦拍卖会中,“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拍卖纪录,也将中国着名的青花瓷推举到了一个难以达到的高度。
从青花瓷器拍卖纪录来看,价格前几名的多为元青花以及明代永乐青花瓷。
元代玉壶春瓶分;人物故事、茂叔爱莲、青花荷莲、梅瓶、昭君出塞、龙泉窑、釉里红等。
1956年常德市蒙恬将军形象出土。
高30cm,口径8.4cm。
此瓶造型优美,撇口,细长颈,圆腹且下垂,圈足,形体秀美。
饰釉下青花。
内口沿绘如意头,圈足为卷草纹、腹部主纹为人物故事。
今年瓷器炒作的相对任何一年都还要热火,这样也是市场都瓷器高度的认可。
而瓷器中器形非常多,而玉壶春瓶则是最受欢迎的,这不仅仅是用为外观优美,更重要的是因为器形独特,制作工艺难,导致市场价格极高。
元枢府釉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鉴赏
元枢府釉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鉴赏
作者陶斋
景德镇在五代、北宋创烧了青白釉瓷器,在元代创烧了枢府釉瓷器。
青白釉是一种钙釉,烧成温度较低,用它作白釉烧出的青花发色不正。
枢府釉是一种碱钙釉,釉的透明度较差,用它作白釉烧出的青花纹饰欠清晰,发色也不正,显蓝灰、蓝黑。
这两种白釉都不适合作青花瓷的白釉。
为了烧制青花瓷,景德镇在元代开发了一种新的白釉,其cao的含量介于青白釉和枢府釉之间,属于一种钙碱釉,在适当的烧成温度下,烧成的白釉莹润透明,青花蓝艳,总体色调和谐、协调,使元青花非常漂亮,成为一代名品。
有趣的是,有时还能见到用青白釉或者枢府釉作白釉的元青花瓷器,陶斋收藏了一件枢府釉青花折枝花卉纹八棱玉壶春瓶(图1-图4),
图1
图2
图3
图4
高29厘米,瓶呈八棱形,敞口,细长颈,鼓腹,圈足微外撇。
全器用青花装饰,瓶口内绘一圈卷草纹,瓶颈绘蕉叶文、回纹。
腹部有八个梯形开光,开光内绘四种折枝花卉,以海涛纹间隔,下腹部饰变形莲瓣纹一周,其间绘卷草纹一周,圈足外绘莲瓣纹。
全器施枢府釉,釉色发青黄,透明度差,青花纹饰欠清晰,青花发色蓝灰,浓重处近黑色。
八棱玉壶春瓶是典型的元青花瓷器,施枢府釉的很少,弥足珍贵。
美艳的孔雀绿釉孔雀绿釉,因颜色类似孔雀尾羽而得名,实际呈现十分鲜
美艳的孔雀绿釉孔雀绿釉,因颜色类似孔雀尾羽而得名,实际
呈现十分鲜
美艳的孔雀绿釉
孔雀绿釉,因颜色类似孔雀尾羽而得名,实际呈现十分鲜艳的蓝色。
孔雀绿釉始于宋代磁州,清康熙时,孔雀绿釉瓷器品种日渐丰富,雍正、乾隆朝亦有延续。
这蓝色有种镇定心弦的力量,心静自然凉。
1、元孔雀绿釉罐
2、明宣德孔雀绿釉高足碗
3、清康熙孔雀绿釉凸螭纹方鼎
4、清孔雀绿釉狮
5、清康熙孔雀绿釉加蓝猫
6、清乾隆孔雀绿釉饕餮纹象耳尊
7、清雍正孔雀绿釉凸花夔龙穿莲洗口尊
8、清康熙孔雀绿釉暗花蕉叶饕餮纹尊
9、清康熙孔雀绿釉灯笼瓶
#刘若希收藏鉴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民间收藏与文化产业发展论坛交流论文
元孔雀绿釉八棱开光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考
李晓光
一、藏品的相关情况
笔者有幸收藏到一件元孔雀绿釉八棱玉壶春瓶,此瓶通高51CM,口部直径15CM,腹部直径28CM,底部直径16CM。
瓷件从器型、釉色、胎体等方面看均符合元青花的特征。
下面,我就本藏品所展现的多方面特征以及相关信息作一番简略介绍。
从造型上看,这只孔雀绿釉八棱开光莲池鸳鸯纹玉壶春瓶,是元代时期瓷器造型受中亚、西亚金属器多角棱边的金器造型影响产生的。
器物圈足为规整的八边形,在颈部、腹部与底部共有四处接胎,处处都遗留有元代工艺的痕迹。
从胎体上看,整件器物胎质厚薄适中,烧结度较高,胎足为典型的元代糙底,有黑粒隐和铁锈斑,但无白釉斑以及火石红呈现。
从釉色上看,色如孔雀羽毛般雅丽,又似绿松石般清翠,有西亚风格。
整体显得润洁清亮且带亚光感,是直接在涩胎青花上罩以孔雀绿釉烧制的器物。
由于低温绿釉与涩胎的膨胀系数不同,釉面满布鱼子纹开片。
尽管如此,仍然给人一种温润似玉的感触。
从青料发色上看,钴料发色艳丽,在孔雀绿透明釉层下面呈褐色(由此亦被习惯性称作墨彩),透过透明绿釉斑仔细观察,还可以发现早期工匠不经意间在涩胎上留下的划痕。
从釉下气泡上看,使用50倍放大镜观察,气泡廖若晨星,受外界自然因素侵蚀,表层大气泡多已失透,而釉下的细小气泡很少且难以发现。
从纹样装饰上看,造型优美,色泽浓艳,纹饰生动精致。
口沿内侧饰一周卷草纹。
瓶身具有元代典型的分法,纹饰多达8层,从上至下依次为:蕉叶纹、几何形花瓣纹、覆莲瓣纹、卷云纹、鸳鸯束莲纹、卷云纹、仰莲瓣纹和几何形花瓣纹。
主题纹饰为开光莲池鸳鸯纹。
图案兼工兼意,构图整体布局密集中见疏朗。
变形莲瓣为上下两组,构成对应的仰、覆莲瓣纹边饰。
莲瓣纹边饰均作单体排列,莲瓣间留有空隙。
仰、覆莲瓣内纹样丰富,上面一组画垂云纹与环状的饰物,下面的一组莲瓣内除垂云纹以外,还附加穿插以火焰纹和简单的杂宝纹图案。
为了证明此件到代,作三点补充说明:
一是器表上水沁斑点自下而上呈现由浓趋淡、由密到疏的分布状态,瓶颈以上部分则又反过来,上浓下淡。
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出土之前在地下窖(或墓)室中受到高湿氛围的作用,器表面凝结有细小水珠,水汽往上升时,凝结于器表背面(颈上部分),待多了时则顺势向下,流经或停滞于玉壶春瓶腹部上下,日积月累易形成水沁斑点。
当在某个特定时节成为传世品后,藏主会用手去提擎玉壶春瓶颈部,把握既久,此部位的水沁斑会被磨损去一些。
二是正对着颈口的内壁底,有一处近似瓶口圆形大小的污痕,这有可能由于该瓶在漫长岁月中,长期处于相对静滞状态,受到地下室空气、尘土等自然因素缓慢侵蚀而遗留的印迹。
增加了此件器物到代而并非仿制品的概率。
三是在绿色透明釉下面,发现有许多乳白色浊点,似玉中雾棉团,显然是在受到特殊环境影响下而逐渐形成的。
根据我在景德镇仿古市场所作的考察,当代孔雀绿釉仿制品中没有发现上述三种现象。
在已有文献资料也很少发现“元孔雀绿釉玉壶春瓶”相关记载。
故笔者暂且认为,本藏品似可与动物界的珍稀品种“大熊猫”相媲美,属于难得一见的元单色釉品种。
二、关于玉壶春瓷瓶
玉壶春瓶,是一种撇口、细颈、垂腹、圈足,以柔和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在于颈部较细,中间微束,逐渐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圆缓;圈足或内敛或外撇。
这种瓶的造型发韧于隋唐,定型于宋代,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成为我国瓷器造型中的典型代表。
玉壶春瓶因“玉壶买春”而得名,唐代的《诗品·典雅》中有“玉壶买春,赏雨茆屋;座中佳士,左右修竹”的句子。
“玉壶买春”的原意,是指用如玉一般的青瓷壶去买酒,后来渐渐地演变成了盛酒器皿代名词。
元代其时,玉壶春瓶烧造数量很大,以青花、釉里红、影青、龙泉青釉等釉下彩品种最为常见,地域则以景德镇烧造为主。
从出土实物与传世器物来看,元代玉壶春瓶的造型十分丰富,粗分为轮廓线生硬挺直和柔和顺畅的两大类,细分共计八种类型。
八棱形玉壶春瓶为元代所特有的器型,这类器物在制作工艺上与其它玉壶春瓶略显差异。
元代的玉壶春瓶对后世同类器物的影响很大,明清时期的玉壶春瓶造型几乎均能在此时找到原型。
元代历史几近百年,玉壶春瓶的用途悄悄地发生变化,即从实用酒器逐渐向陈设器皿转变。
元早期的玉壶春瓶出于实用目的,制作比较粗糙,不甚讲究美观,接胎痕迹明显,器身偶有图案或文字。
及至元中、晚期,玉壶春瓶的装饰逐渐增多,青花、釉里红等的釉彩品种使这一器物多姿多彩。
器身装饰繁复细腻,层次分明,图案更具有欣赏意味。
主题纹饰或为行龙,或为莲池水禽,或为寓意吉祥的文字,作为赏鉴的内容开始变得丰富起来。
三、孔雀绿釉瓷器介绍
孔雀绿釉,是颜色釉瓷器中的一个种类。
它以氧化铜为着色剂,在窑炉内中温烧成,为元代景德镇颜色釉瓷器创新品种,色调鲜艳,宛如孔雀羽翎之翠绿。
孔雀绿旧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
色有深浅。
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浅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
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具宋磁州窑孔雀绿黑花效果。
唐宋时期烧造孔雀绿釉的产品,与元明清的孔雀绿釉器区别在于,唐宋时均为陶胎,自元代以后则开始大量出现瓷胎。
据有关资料记载:孔雀绿釉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
景德镇则从元代开始在瓷器上烧造生产这一品种,至明成化年间,孔雀绿釉瓷器烧造工艺臻于完美。
明清时期,颜色釉瓷器深受宫廷喜爱,许多品种为皇家所垄断,地位特殊。
与青花和粉瓷相比,颜色釉瓷更富于天然韵致。
在单色釉瓷器中,保持着天然的纯净典雅,红得热烈、黄得华贵、蓝得静谧、紫得神秘。
加上变幻莫测的窑变釉等,处处异彩纷呈,提供给国人雅士以种种美的感受。
孔雀绿釉的烧造,多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也有的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后者制作程序相对繁琐,先须在泥坯上画上青花,入窑高温烧成涩胎青花器后,通体施以孔雀绿透明釉,第二次入窑低温烧成。
该类瓷器制作成本高,成品率低,民窑均无力烧制。
四、同类釉色的存世量信息
《中国艺术品拍卖数据库》检索结果表明,在1993年至今的15年间,国内60余家拍卖公司的1500余专场拍卖会上,总共拍卖了近60万件拍品,这中间有48件从元代至民初的孔雀绿釉瓷器,其中仅只一件“墨彩开光人物梅瓶”属于元代孔雀绿釉产品。
山东景鸿堂2006年春拍中的第349号拍卖品,是一件明嘉靖年间的“孔雀绿黑花碗”。
据笔者对这49件器物所作观察,既有属于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也有属于低温绿釉中的瓜皮绿和
秋葵绿等,正宗的孔雀绿釉瓷件为数寥寥。
另据笔者在因特网上所采获的信息,曾经出现过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釉三足炉一只,陶胎砖红色,仿商周双立耳青铜鼎造型;有元代磁州窑孔雀绿釉三足炉一只,砖红色陶胎,形制仍仿古代青铜器;有明代景德镇孔雀绿釉鱼型水滴一枚,系两半合模瓷胎;目前上海博物馆里收藏有一件明成化款的孔雀绿釉青花鱼藻纹盘,敞口圈足,盘里及圈足内均施白釉;扬州博物馆存藏有唐代孔雀绿釉波斯风格双耳罐一只;另有北京一古玩居,也曾经展示过一件元代博山窑所制的“元孔雀绿釉香炉”,等。
2006年初,故宫博物院为庆祝建院80周年,首次尝试限量仿制“镇院之宝”并对外发售,在所推出的“镇院”瓷器和珐琅器复制品中,颜色釉瓷器是其中一种。
而仿清朝雍正年间的“孔雀绿釉凸花尊”,一度被媒体称为颜色釉瓷器中的典型代表。
但该高仿品不知是仿不出那样的色彩,还是出于什么原因,色彩接近天蓝釉,而非真正的“法翠”色。
2005年《艺术市场》第10期登载了黄萍、罗学正两位的署名文章,该文称“从传世品和窑址出土的标本来看,(元代)官窑瓷中还应包括釉里红、红釉、蓝釉、蓝釉戗金彩器以及红绿彩瓷和孔雀绿釉等。
”
综合以上叙述,可以初步判定此件孔雀绿釉器物应当属于元代晚期的官窑制品。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狱局老干处)
参考文章:
孛儿只斤.敖斯尔--《解读元青花奥秘》
klam --《雅丽清翠孔雀绿》
蓝色海洋--《清新妙雅玉壶春瓶》
米承燕--《陶瓷辞典》
高学训--《元末明初景德镇御窑厂珍稀残瓷片略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