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两组
《图片两组》教案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情。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理解图片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风格各异,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以便展示图片。
3. 准备相关艺术术语卡片,如“色彩”、“构图”、“风格”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片给你什么样的感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2. 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风格等方面分析第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艺术术语。
教师可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图片的主题和情感。
3. 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欣赏图片的理由,并从他人的观点中学习到新的看法和理解。
4. 总结:教师对第一组图片进行总结,强调其中的艺术特点和价值,引导学生欣赏艺术之美。
5. 拓展:教师展示第二组图片,重复上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讨论中,进一步锻炼自己的审美能力。
6. 总结:教师对第二组图片进行总结,对比两组图片的异同,引导学生发现艺术作品的独特魅力。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教师可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更符合学生的需求。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2. 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交流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绘画或摄影创作,让学生运用所学到的观察和分析技巧,创作出自己的艺术作品。
《图片两组》课件1(7张PPT)(苏教版必修2)
写解说词的方法
• 简介图片的创作背景 • 描绘图片表现的场景 • 抓住图中震撼人心的细节 • 适当想象图片之外的故事 • 表达作品的情绪气氛、主题意义和 观者自我内心的感受、情感共鸣 • 语言风格要符合图片的情境和氛围
gkstk精品课件
gkstk精品课件
• 历史画外音——
图片两组
gkst的内容(结合文字资 料) • 关注图中的背景与主体 • 抓住图中震撼人心的细节 • 适当联想、想象图片之外的故事 • 读出图中情绪与作者意图,读出自 己的情感共鸣
gkstk精品课件
解说词
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 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解 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宣传 的效果。
gkstk精品课件
gkstk精品课件
远处,轰炸机群的声音如滚雷般逐渐袭 来,这是1940年,德国开始对英伦三岛狂轰 滥炸。几个月来,这些考文垂附近的农村孩 子早已习惯了轰炸机飞来时的声音,他们一 起躲在了田野中间的防护沟里,仰望天空, 恐惧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轰炸,同时,也为 还在田里的父母担心,战争使他们的生活无 以为继。这块充满农民的无奈和孩子恐惧的 土地其实仅仅是个被殃及的地方。惟有和平 及和平撒下的人道阳光,人们才能真正回归 到宁静幸福的生活中去。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图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片欣赏: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一组是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是人文景观图片。
2. 图片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图片的构图、色彩、主题等方面,培养学生对图片的欣赏能力。
3. 图片评价:让学生对两组图片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对图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难点: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引导法:引导学生分析图片,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3. 讨论法:让学生进行图片评价,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图片素材:准备两组图片,一组是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是人文景观图片。
2.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幻灯片等。
教案内容待补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 图片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图片的构图、色彩、主题等方面,培养学生对图片的欣赏能力。
3. 图片评价:教师让学生对两组图片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
5.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进行点评,总结图片欣赏的重点和难点。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八、教学评价:教师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图片评价和小组讨论,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图片欣赏和评价能力的掌握程度。
九、教学拓展:1. 让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图片,下节课分享给同学们。
2. 组织一次图片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
十、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自然风光图片、人文景观图片、学生作品等。
《图片两组》的教案
《图片两组》的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艺术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教学重点:1. 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2.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图片。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可以是绘画作品、摄影作品或其他类型的艺术作品。
2. 准备黑板和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初步观察,并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两组图片,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二、观察和分析(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每组图片,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3. 教师针对每组图片的特点,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题材等方面进行分析。
三、想象和创造(10分钟)1. 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设想自己是图片中的主人公或场景设计师,进行创意改编。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意,教师进行点评和鼓励。
四、语言表达(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对图片的感悟和看法。
2. 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
2. 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邀请艺术家或摄影师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艺术创作的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方法是否有效等,以便在下次教学中进行改进。
六、观察技巧的深化(10分钟)1. 教师展示新的图片组,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如纹理、光线、色彩对比等。
2. 学生练习记录观察到的细节,并尝试用词语描述。
3.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两组图片之间的视觉差异。
七、审美能力的培养(10分钟)1. 教师讨论图片中的审美元素,如和谐、对比、对称等。
《图片两组》课文教案
《图片两组》课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对图片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图片内容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片的观察: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一组是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是人物图片。
2. 图片的比较:让学生比较两组图片,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图片的描述: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图片的内容,包括图片中的景物、人物、动作等。
三、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和人物。
2.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物和人物。
3. 让学生比较两组图片,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片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看他们能否准确地描述图片中的内容。
2. 评价学生的分析能力,看他们能否找出两组图片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 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看他们能否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图片,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
2. 让学生收集其他图片,进行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让学生参加绘画或摄影比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图片的内容和特点。
2. 运用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图片的细节,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运用情景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图片的美。
七、教学资源:1. 准备两组图片,一组是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是人物图片。
2. 提供图片分析表,帮助学生记录图片的详细信息。
3. 准备相关背景音乐,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和用语言描述图片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图片的细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九、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图片中有哪些吸引你们的元素?”2. 观察与描述: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张图片,用语言描述图片的内容和特点。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两组图片的观察和分析。
2. 图片主题的讨论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1. 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2.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图片。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两组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图片主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图片。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与图片相关的作品。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第一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组图片的观察和分析。
2. 图片主题的讨论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1. 观察和分析图片的能力。
2.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图片。
2. 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第一组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图片主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图片。
4. 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与图片相关的作品。
三、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第二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四、教学内容:1. 第二组图片的观察和分析。
2. 图片主题的讨论和表达。
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第二组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特点和规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图片主题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语文】《图片两组》 课件苏教必修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所有的战争都是内战,因为所 有的人类都是同胞。” ——弗朗索瓦费奈隆
作业:1、为最后一幅伊拉克女孩图配 标题和解说词,并附上简短的鉴赏文 字。(必做)
2、小组合作,以“祈祷和平”为 主题,完成一个图片展。(选做) ※ 图片展 ※ 前言 选图 拟标题 配说明文字 写解说词
3、利用余暇,看一本经典二战电影,读一部 二战文学作品。进一步了解战争给人类带 来的灾难。 电影:《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 琴师》(分获第66、71、75届奥斯卡奖) 《东京审判》 文学作品:《静静的顿河》《一个人的遭遇》 [前苏联]肖洛霍夫 《兄弟连》[美] 安 布罗斯 《第二十二条军规》[美]约瑟夫·海勒 《野火春风斗古城》[中]李英儒 《荷花 淀》[中]孙犁 《安妮日记》[德]安妮
尸骨遍地的集中营
[英]乔治·罗杰
借鉴读图要领,每个四人小组 选择1—3幅图片中你们觉得最 有震撼力的一张,谈谈你们对 图片的理解和感受。
· ·
· ·
(1)图片的背景与氛围? (2)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男孩没有走在远离尸 体的一边? (3)孩子的步态、表情和常理下应有的反应 有何不同?为什么? (4)他为何独自走在这可怕的路上? (5)他原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集中营 里的生活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6)这幅图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图为1945年4月,贝尔森集中营里的 女性囚徒准备埋葬死难者的尸体。
谈谈对这幅图片的理解。提示: 谈谈对这幅图片的理解。提示:
(1)图片的背景与氛围? (2)可能是什么原因使男孩没有走在远离尸体 的一边? (3)孩子的步态、表情和常理下应有的反应有 何不同?为什么? (4)他为何独自走在这可怕的路上? (5)他原本应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集中营里 的生活会对他的一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在1—5问的基础上,思考: (6)这幅图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内涵?
非连续性文本:在对比中解读——以《图片两组》为例
组的整个组合来 看 , 换过 后 的 四幅 图更 好地
将镜头聚焦于 战争 中 的普 通 民众 , 这样 也 能 引起读 者 从更 广 更 深 的 角度 反 思 战 争 。再
表达 了战后 人们 对 战争 的反 思 , 需要 读 者细
细研读 、 比对 、 挖掘 。
二、 在 画 面 主 体 与 背 景 的 对 比 中探 寻
细 节
次, 便 于读者将 新教 材 的图二 和 图一组 合起
来进行对 比阅读 , 因为 图一 和 图二 的叙 事 角 度都是 受侵 略 国家—— 中国 的人 民 的, 只是
一
个是个像 , 一个是群像 。 又如 , 第一 组 的图三 , 由原 来 的“ 欧 洲某
“ 细节是形象作 品的生命 。 ” 抓 准了细节 , 就抓住 了 图片解读 的关键 。然 而 , 如 何探 寻 最具震撼 力 的细 节?我认 为 , 图片 主体 和背
次, 将哭换 成 了笑 , 图 片 表达 的意 蕴 更 为丰
来具体说 明。
第一组 图片 的 图一 中, 图片 主体 为 哭泣
的小孩 , 背景 为被 炸成 一 片废墟 的上 海 火车 南站 。图片 中 只有 一 个人 物 , 而 且这 个人 物 在 图片 中 占 的 比例 也很 小 。对 比主体 和背 景, 不难发 现 , 二 者构 成 了强 烈 的反差 , 即 战 争造成的 巨大废 墟和微小无 助的小孩形 成对 比。这样 的对 比反差展现 了生命在 巨大战争 中的渺小与无奈 , 以及战争 的巨大破 坏性 , 激
强化 了主体 民众 的欢 庆 和黑 夜背 景 的反差 , 其表达效果要 比旧教材 的两 幅图好 。新 教材 中第二组 图片 的图二 、 图三 、 图 四则分 别从警 示人们要记 住历 史 、 发 动侵 略 国家 士兵 的受 害 与忏悔 、 发动侵略 国家 整个 民族 正视历史 、
《图片两组》的优秀教案
《图片两组》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他们的视觉识别能力和观察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使他们能够发现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提升学生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发现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每组图片数量相等,图片内容相关联。
2. 准备投影仪或白板,用于展示图片。
3. 准备记录纸和笔,供学生记录观察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 观察图片:学生独立观察两组图片,注意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4. 分享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结果和讨论内容,其他学生可进行补充和评价。
5.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强调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课后选择一组图片,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2. 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在观察和分析图片过程中的思考和感受。
教学反思:六、教学延伸活动:1. 图片找茬:展示两组相似但有所不同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之处。
2. 图片故事: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图片内容,创作一个简短的故事。
3. 图片展览: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互相交流和评价彼此的观察作品。
七、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检查学生课后记录的观察结果,评估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2.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评估他们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他们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八、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级别的图片,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2. 在小组讨论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图片两组》教案15活动探究课
《图片两组》教案15(活动探究课)
图片两组
【学习目标】
1、体会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珍贵。
2、学会解读图片并拟写解说词。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主预习】
⑴利用图书馆或网络搜集关于战争、环保、疾病、
吸毒、矿难、交通事故等主题的图片,选择最能触动你
心弦的一幅,将它粘贴在下面的空白处,可在旁附上图
片创作背景。
⑵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词。
它通过对事物
的准确描述、词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其了
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到宣传的效果。
请同学们从课内两组图片中选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幅,体会图片独特的视觉冲击力,写100字左右的解说词,
准备在班上进行交流。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合作探究】
1.读图会意:分组研讨图片,找出最具表现力的细节。
2.图片解说词:交流修改点评课前创作的解说词,归纳撰写优秀解说词的要领。
【活动三:拓展延伸】
1.为你搜集的图片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解说词,走上讲台,朗读你的解说词。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畅所欲言,用一句话表达你对这个世界最真诚的祝愿。
【课后练笔】仔细观察下列图片,任选一幅,展开合理想象,自选叙述角度,写一个故事,不少于800字。
燃烧的女孩(1972,越南)
饥饿的苏丹(1994,苏丹)
战场上的婚礼(1995,萨拉热窝)。
《图片两组》教案
《图片两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具有对比性。
2. 准备黑板、多媒体设备等教学工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第一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内容。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两组图片的背景和主题,引导学生关注图片中的细节。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对比两组图片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图片背后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选取一组图片,用文字描述图片内容和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2. 请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观察和分析图片的方法,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3. 鼓励学生收集更多有趣的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4.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两组图片,发现图片中的特点和差异。
2.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讲授法:教师对图片的背景、艺术特点等进行讲解。
4. 实践法: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图片,提高审美和创作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回答问题等方面的表现。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对图片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3. 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4. 同伴评价: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图片展览,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浙江专用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8课图片两组课件苏教版必修
一、观看课文中的第一组图片,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片是瞬间的永恒,我们透过一幅幅画面可以想象到发 生在昨天的故事,听到人物的心灵之声。第一组四幅图片都给 我们强烈的震撼,这种力量来自于细节。请谈谈每一幅图片中 哪一个细节最具这种不同寻常的表现力。
明确:图一要注意在轰炸中失去了父母的孩子已经受了伤, 他无助地哭泣,背景是轰炸后的场景。图二,在蜿蜒的山路上, 劳工们背着竹篓,用自己的双手紧张施工,参与施工的居然有 老人、妇女和孩子。图三要注意少年们的装扮和表情,他们被 强令穿上军装,反而露出了笑容。图四要特别注意时间是“宁 静的中午”,一个孩子走在遍布尸体的集中营的路上,为什么 他见到堆积的尸体而不惊慌?是他已经见得太多,还是他已经 麻木?集中营里的童年生活会给他的一生留下什么样的创伤?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瞬.间(shùn )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1)血鲜 血.血 淋.淋 xu
è xiě
(2)悬.赏( xuán )
(3)废墟.( xū )
(2)宁宁安.死宁.不ní屈nɡnìnɡ
2.语境辨析法
(3)这些并不强.(qiánɡ)壮的少年却被法西斯强.( qiǎnɡ )令穿上
[领悟] 作文片断论述的中心是“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铭记历史、共创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愿。作者正是从两组图 片中,透过历史来审视人类曾经遭受的战争的摧残,仿佛听到了 人类祈祷永久和平的无声呐喊。它提醒我们忘记意味着背叛,表 达了追求和平的愿望。
[精彩范文]
①在奥斯维辛解放 60 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 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飞着鹅毛大雪,仿佛老天 也为之动容,流下冬天的眼泪,洒下祭祀的白花。远 处苍茫的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些处在低洼之地 的木制和砖砌的营房和毒气室,在洁白飞舞的雪花 中,静静地伫立着,无言地出示着历史的一份浸透着血泪的证言。
《图片两组》的教学思索
《图片两组》的教学思索摘要:在打开这一页的时候,世界上的枪炮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迄今,战争已吞噬了数以千万计人的生命,消耗财富折合成黄金可铺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绕地球一周的金带。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类必须正视战争造成的苦难,思考如何避免战争。
关键词:语文教学解读图片祈祷和平一、读解图片,祈祷和平作为20世纪最惨痛的记忆,德、日等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带给世界的苦难和破坏是空前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战时的一切在人们的记忆中日渐模糊,只有那些凝固了历史的传世照片,至今仍向人们展示着一个个真实的瞬间。
这张照片是发生在上海火车站的凇沪会战。
面对这幅在历史上产生很大影响的图片,学生在质疑、讨论后,听听他们的感想吧!甲生:可怜的孩子,战争中最惨的还是儿童,我希望和平,永远不要有战争!乙生:我真想投入到当时的情景中去,把这个孩子抱在怀里。
紧紧地抱着他!丙生:我憎恨战争!战争本来是人类自残的行为!丁生:无辜的群众有什么错?孩子有什么错?孩子知道什么是战争吗?在炮火轰炸的摧残下,他们对这个世界只有恐惧,只有哭泣。
面对这幅照片,我只能无语。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这首诗,来控诉这场卑鄙的屠杀!我愤怒,日本侵略者残忍的手段几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但是,我却更为我们软弱可怜的同胞,为我们屈辱的昨天感到悲哀。
一个曾经出类拔萃、毅然挺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泱泱大国,却任一个小小的日本强盗在我国美丽的国土上肆无忌惮,为所欲为。
这是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落后就要挨打”。
此时,在我颤抖的心头烙上永不褪色的4个字——勿忘国耻。
勿忘国耻,我们不能因为时光的流逝而忘却,我们不必要也不能向日本发动一场抱复性的战争。
可令人气愤的是,日本政府居然公开参拜靖国神社,篡改历史教科书美化侵略,拒不承担赔偿责任,我要正告日本那些领导人:中国人民不会答应,历史不容篡改,事实不可抹杀,每一寸浸满鲜血的土地可以作证!今天,在我们共享安定幸福,迈进小康生活门坎之时,作为龙的传人,怎样才能实现前人梦想、世纪希冀?我们集聚在国旗下庄严宣誓:我们跨世纪的新一代要扬起生命风帆,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绝不让历史的悲剧重演,只有这样,才能告慰那惨遭劫难的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被害者,安慰那些幸存者受创伤的心灵。
《图片两组》的教案2
《图片两组》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观察图片,分析图片中的元素,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具有对比性。
2. 准备whiteboard 和markers,用于展示和记录学生的观点。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展示第一组图片,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享他们看到的图片内容。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自己的观点,并记录下来。
3.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
4. 引导思考:教师针对学生的观点,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图片。
5.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发现两组图片之间的联系和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
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元的图片素材,让学生接触到更多不同类型的艺术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
六、教学评估:1. 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分享,评估学生在观察、分析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热情。
3.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问题,用于后续教学的改进和调整。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图片创作,让他们选择一个主题,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2. 邀请艺术家或艺术老师来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创作经验和艺术理念。
3.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或博物馆,让他们亲身体验艺术的魅力。
八、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收集各种类型的图片,包括自然风光、人物、建筑、抽象艺术等。
《图片两组》的教案
《图片两组》的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两组图片中的物体和场景。
2. 学生能够通过比较和对比,发现两组图片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学生能够通过创造性思维,将两组图片中的物体进行组合和重构。
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每组图片包含5-7张图片,图片中的物体和场景应具有相似性和差异性。
2. 准备白板或大张纸,用于记录学生的描述和发现。
3. 准备彩色笔或马克笔,供学生使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教案《图片两组》。
2. 告诉学生将要观察两组图片,并比较和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观察第一组图片(10分钟)1. 展示第一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2. 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每张图片中的物体和场景。
3. 记录学生的描述,以便后续的比较和讨论。
三、观察第二组图片(10分钟)1. 展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仔细观察。
2. 邀请学生用语言描述每张图片中的物体和场景。
3. 记录学生的描述,以便后续的比较和讨论。
四、比较和对比两组图片(15分钟)1. 与学生一起回顾记录的两组图片的描述。
2. 邀请学生比较和对比两组图片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3. 引导学生发现两组图片之间的关联和差异。
五、创造性思维活动(10分钟)1. 邀请学生使用彩色笔或马克笔,将两组图片中的物体进行组合和重构。
2.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新的场景或故事。
3.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创造性和重构作品,并描述他们的思考过程。
注意事项:1. 在观察和描述图片时,鼓励学生使用详细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 在比较和对比两组图片时,引导学生关注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 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不要限制他们的想法和表达方式。
扩展活动:1. 邀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如绘画或写作,将两组图片中的物体进行组合和重构。
2. 学生可以尝试编写一个故事,以连接两组图片中的场景和物体。
3. 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将两组图片中的物体和场景进行表演和展示。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二、教学内容:1. 两组图片的观察和分析。
2. 学生对图片的想象和创作。
3. 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难点: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四、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创作法。
五、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一组为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为人际关系图片。
2. 准备黑板和投影仪,用于展示图片和学生的创作。
3. 准备录音机和磁带,用于记录学生的想法和感受。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两组图片,让学生初步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两组图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Step 2: 观察和分析学生观察两组图片,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的细节,如色彩、形状、纹理等。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
Step 3: 想象和创作教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对图片进行创作,如为图片添加故事情节、人物等。
学生可以独立创作,也可以小组合作。
Step 4: 表达和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图片的感受和想法,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
七、作业设计:1. 让学生选取一组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幅图片进行创作,可以是故事、诗歌、绘画等形式。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看他们能否发现图片的细节并创作出有趣的故事。
2. 评价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看他们能否清晰、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方面。
九、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如何在下一个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学生观察、想象和表达,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图片两组》教学设计之五
《图片两组》教案5作者:何付祥图片两组邳州市官湖高中高一语文组何付祥一,导入:我们在必修一里面曾经学过一种特殊的文体,叫做“摄影散文”。
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思考:图片与散文的有机结合,更强调对图片的联想与想像,强调对图片的新的发现新的理解新的创造与生发),今天,我们来学习类似于摄影散文的图片文章,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板书《图片两组》二,学生利用5分钟的时间浏览图片《死亡之花》。
(对不起,六幅图片我就只能上传一幅了你们在找吧)。
A,这些图片在整体上都想表现什么主题的?(战争,死亡,美外表下的恐怖)B,阅读图片应该注意些什么?(出示图片《死亡之花》,让学生欣赏并说出其对图片的理解及应注意的事项)(1,借一个表象来阐述一个很难用语言说出的道理,或者说是辅助语言,让某些道理更深入浅出,更易于接受(2,表面与内在往往是相反的,不能陈于表面,应有深层次的挖掘(3,注意图片的标题,往往是对图片简洁的分析,有利于对图片的理解(4,学过的历史知识与图片结合理解三,大家既然知道了怎样去分析图片,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文章中的图片,一共两组六张图片,放在一起共同去阐述什么?(战争和平)四,问题设计:1,研究第一二幅图片,看它在描述什么?(整体上看:一在表现巨大的废墟和一个弱小的儿童。
应注意的细节:大片的被炸毁的火车站,受伤的哭泣的弱小的无助的儿童(二在表现从战场上归来的丈夫和妻子的拥抱。
注意的细节:巨大而空旷机场,横放的拐杖,正拄着的拐杖,失去了一条腿,一只手臂在拥抱妻子,想像丈夫的表情2,作者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可以有许多种选择,在上两张照片中,为何只选择了一个儿童,一对夫妻?(A,更能震撼人心,巨大的废墟,空旷的机场,微小的人,形成对比,展现了生命的渺小与无奈(B,引起更丰富的想像:儿童的父母呢?周围的人呢?儿童受到什么样的伤?更让人感觉到在巨大的飞机的轰鸣声中这孩子的哭泣是多么的无奈和微弱,不禁让人潸然泪下他们夫妻团聚了,当年一起出征的其他的人呢?空旷的机场怎么没有他们的身影?丈夫是什么样的心情?是谁让他们走向战场?伤残的士兵怎样生活?3,两幅图片让你还想到什么?联系学过的历史知识,做一下总结(无论是被侵略的国家还是去攻打别人的国家,受伤的都是他们的人民,但他们往往是最无辜的。
《图片两组》的教案2
《图片两组》的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引导学生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组图片的观察和分析。
2. 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
3. 学生创作和展示。
三、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图片,发现其中的特点和差异。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3. 创作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向学生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和发现。
2. 观察和分析:让学生仔细观察两组图片,发现其中的特点和差异。
3. 讨论和表达:引导学生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进行小组讨论。
4. 欣赏和评价:向学生介绍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5. 创作和展示: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2. 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的提高。
3. 表达能力的提高。
4. 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激发。
六、教学资源1. 两组图片资料:包括绘画、摄影、雕塑等各类艺术形式的作品。
2. 艺术作品欣赏指南:提供艺术作品的欣赏方法和评价标准。
3. 创作材料:如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4. 评价表:用于学生作品的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力、思维能力、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表达图片中的细节之美,激发创新意识。
八、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资料,提前布置教室,以便学生上课时能充分观察和讨论。
2. 准备艺术作品欣赏指南,以便学生在欣赏作品时有所依据。
3. 准备创作材料,以便学生在创作环节能顺利进行。
4. 制定评价表,以便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艺术展览,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
《图片两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图片两组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掌握图片两组的分类和应用。
1.2 技能目标能够运用图片两组进行创意设计,提高视觉表达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图片两组的兴趣,激发创新思维,提升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两组图片,一组为自然风光图片,另一组为人像图片。
2.2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展示法、讨论法、实践法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3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两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讲解:教师介绍图片两组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
(3) 实践: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组图片进行创意设计。
(4) 展示:学生展示设计成果,进行评价和交流。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评价方法采用自评、互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
3.2 评价内容(1) 知识掌握:学生对图片两组的概念、特点和分类的掌握程度。
(2) 技能运用:学生运用图片两组进行创意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3) 情感态度:学生对图片两组的兴趣、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的表现。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课后作业学生课后收集其他类型的图片两组,进行欣赏和分析。
4.2 教学延伸组织学生进行图片两组的展览活动,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五章: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材准备选用合适的教材,用于辅助教学,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6.2 教具准备准备投影仪、电脑、图片两组素材、画纸、画笔等教学用具。
6.3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PPT。
第七章: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两组,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图片两组的特点和作用。
7.2 讲授新课教师讲解图片两组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图片两组的相关知识。
7.3 实践操作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图片两组素材,进行创意设计,展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成果。
《图片两组》的教案
《图片两组》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两组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教学重点:1. 观察和描述图片的能力。
2. 欣赏和评价图片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2. 如何有深度地欣赏和评价图片。
四、教学准备:1. 准备两组图片,要求图片内容丰富,具有对比性。
2. 准备白板或黑板,用于展示和分析图片。
3. 准备彩色粉笔或马克笔,用于在白板或黑板上作图。
五、教学过程:a. 这两组图片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b. 这两组图片给你带来了哪些感受?2. 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第一组图片。
a. 展示第一组图片,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b.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的细节,如色彩、形状、纹理等。
c.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4. 新课内容: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第二组图片。
a. 展示第二组图片,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对图片的感受。
b. 引导学生关注图片的细节,如色彩、形状、纹理等。
c.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5. 课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用语言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7.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两张图片,用文字或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并写下自己的思考。
8. 板书设计:a. 第一组图片的特点和感受。
b. 第二组图片的特点和感受。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表现,总结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10. 课后评价:根据学生的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延伸:1. 组织一次图片展览,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其他同学和老师。
2. 邀请同学们互相评价对方的作品,共同学习进步。
3. 开展一次图片故事创作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富有创意的图片故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拟题目
概括、简洁、深刻 细节、人物的心声
解说词,就是口头解释说明的 词。它通过对事物的准确描述、词 语的渲染,来感染观众或听众,使 其了解事物的来龙去脉和意义,起 到宣传的效果。 为图片写解说词,其语言风 格要符合图片本身所创设的情境和 氛围。
如何拟写解说词
想象发生在图片背后的故事 描绘图片所表现的场景 抓住震撼人心的细节 表现图片所传达的人物的心声
六十年前,历经两次世界大战的灾 难,人类开始反思自身的疯狂行为,如 此坚定地决心彻底铲除战争这一祸害。 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将 要结束这一课的时候,世界上的枪炮声 仍然没有平息,仍然有人在流血,战争 每天都在吞噬着生命,毁灭着财富……
roads must man look up How many years can amountain exist How many times musta a man walk down Before it's washed tosky? you call him man? Before he can see thea the sea? 答 seas must a white have Howmany ears must one mandove exist many years can some people sail How 案 Before they're allowed sand? she sleeps people be free? 在 Before he can hearin theto cry? How many times mustitman turn his head, How many deaths can a the cannon balls fly 风 will take till he knows 中 Before many forever banned? Pretending he just doesn't died? That toothey're people have see? 飘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my friend,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The answer is blowin' in the wind.
和平的祈祷· 历活动体验,学会抓住重点准确解 读图片内容,掌握鉴赏图片的基本方法, 提高读图能力。 2.能通过图片解读,了解人类在战争中 的悲惨遭遇,对战争毁灭人类的罪恶有形 象的认识,进而珍惜和平的生活环境。
初步读图,整体感知
综合第一组图片,说说这四幅图片所表现的共同主题。
例:图一的解说词: 呼啸着俯冲的轰炸 机,此起彼伏的凄厉的 爆炸声,如山崩塌的断 壁残垣,惨不忍睹的横 陈的尸体,汩汩流淌着 的鲜血,在日寇轰炸后 留下的一片废墟上,受 伤的小男孩孤独无助地 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 “妈妈,你在哪里……”
摄影艺术探究 摄影的角度、选材 与 摄影师的意图
1944年,日本投降前
表现战争的丑恶,控诉战争罪恶。
研读第二组图片, 指出图片中富有表现力的细节特点,说说第二组图片所表现的主题。
图一
图二
这一组图片表现了人类对和平的渴望。
如何读图
(1)了解背景, 揣摩意图
如何读图
(2)欣赏构图, 品味细节
如何读图
(3)分清主次, 展开想像
小结读图方法
(1)了解背景,揣摩意图 (2)欣赏构图,品味细节 (3)分清主次,展开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