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的实证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职业指导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的实证研究
姓名:贺伯雄
XX号:8
XX号:
所在省市:XX省
所在单位:共青团XX省委驻京工作委员会
共青团XX市委驻京工作委员会
XX市青少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的实证研究—以陇西县农村为例
贺伯雄
共青团XX省委驻京工作委员会
共青团XX市委驻京工作委员会
XX市青少年事业发展服务中心
内容摘要
本文通过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方法,从与年龄和性别相关的变迁、与文化程度相关的变迁、就业地点变迁和就业结构的特点就业环境的改善这几个方面描述了变迁的表现,并从个人、社会经济、制度方面分析了这些变化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国家应当继续完善推广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加大人力资本的投资、政府要降低信贷的门槛,扩宽贷款的渠道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字】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社会保障制度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得到了显著地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在有利的国内社会经济环境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也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地提高。
一直以来,由于农村和城镇二元经济结构的制约,农村和城镇社会发展差距显著,因此在人们传统的观念之中,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模式主要分为:青年人的区域间流动就业模式和中老年人的当地农业就业模式为主。而他们从事的工作又具有低技术含量,高劳动强度,低劳动报酬,高风险压力等等这些特点。虽然从事这些城市人不愿意从事的也没有余力去从事的工作,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因此受到应有的尊重和支持。
但是通过和陇西农村劳动者的实地接触,并通过收集陇西县劳务办近年来的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统计数据发现他们的就业模式和就业状况和我们传统的想法有很大的差异,他们并不是简单的外出打工或者是在家务农,并不是仅仅从事那些城镇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并不是处处受到城镇人的歧视,也并不是拿着比城镇人低的工资生活;那么,他们到底是怎么的就业模式?他们的就业状况到底发生了怎么的变化?他们具体从事怎样的工作?本研究采用个案访谈和文献研究的研究方法,对农村劳动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访谈,对近年来陇西县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的统计资料进行了收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整理和归纳,希望对以上问题的解答有所帮助。
(二)文献综述
1、相关研究的特点
通过对1979—2011年来的35篇研究文献进行了仔细阅读和总结,发现具有明显的研究特点:
第一、研究的视角单调,具有明显的学科偏向特点。根据研究的学科视角,可以将这些研究文献分为经济学,社会学和其它没有明显学科区分的新闻报道等视角,在这些文献中尤其以经济学居多,社会学次之。由于劳动力就业问题即劳动力需求与供给是劳动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以及经济学独特的研究方法,决定了在经济学的视角下研究农村劳动力问题更为合适;在社会学的视角下,研究主要侧重于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符合社会学一贯的研究思路。在其它新闻报道方面,主要是记录报道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财政收入的促进作用。
第二、研究的方法主要在二手资料的基础上做定量分析为主,并且注重理论的检验。就业模式本身宏观性,理论性较强的性质特征,决定了要讨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模式需要大量的统计数据,这就决定了收集数据的工作量大,不易实施的困难,所以借助于国家或者是地区的统计年鉴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就研究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来说单纯的依赖于统计年鉴是缺乏精确性的,认为在某些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较低导致对调查的不充分理解以及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被调查者受政策,人情,面子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导致调查的失真,因此采用个案访谈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由于定量研究和经济模型本身的研究方法的缺陷,导致研究者缺乏投入理解和对行动者的意义和动机的理解。在分析研究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主要还是重点对以往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观点的检验,并没有提出较多的提出新的见解,缺乏创新。
第三、研究的内容较为宏观,且对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肤浅。在人类工业化的过程中,社会保障的发展和完善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紧密相连,社会保障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互动影响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可以说,社会保障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产物,反过来,社会保障又反作用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然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和城乡劳动力市场并没有实现良性的互动,社会保障制度并没有与城乡劳动力市场同步发展,农村劳动力社会保障的缺失依然是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引入社会保障的研究是很有
必要的,这也是以往研究所忽视的地方。另外,以往研究主要是对全国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分析讨论。
第四、所得出的就业模式分类过于肯定,没考虑到某些地区的特殊情况以及新的变迁。
2、评价与展望
综上所述,1979-2011年期间对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研究具有明显的学科偏向特点,具有明显的研究方法偏向的特征,研究的内容和结果较为宏观。总的来说,研究的是成果还是很丰富。但这些研究大多是二手资料的定量研究,缺乏个案访谈,关于就业模式的变迁缺乏新的理论;其次是很少有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的实操性强的解决办法;再者,很少有对单独一个区域的细致研究;最后,缺乏缺乏对个案的实地研究。因此,关于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迁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三)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在社会学的视角下,主要运用个案研究的方法,发现并提出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变化,包括就业地点的变化,就业行业的变化等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诸如年龄,性别,教育年限,社会保障等因素对这些变迁的影响作用;因此对于完善当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提出新的变化,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鲜有学者通过个案访谈和个案研究对一个地区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进行研究,本文尝试性应用这种方法对陇西县的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变迁进行了研究,从而更为深入细致地发现其变迁。
2、实践意义
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理论分析,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可操性较强的建设性建议意见。当前我国处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切实可行的举措,而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模式的转变,建立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具体的措施,因此,本文对于陇西县人民政府了解当地当前的就业状况,制定适合当地具体情况的就业政策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