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新的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从而创设出有利于教学的有效教学情境二、教学背景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内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笔算加法和减法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目的是对前面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和提升,利用学生已经学过的统计和比多、比少的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同样多,多些,少些等概念,初步会比较一些实物的多少等简单的比较两数大小的知识基础上,引导学生学会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

一方面加深学生对减法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学习根据减法含义解答应用题;另一方面也为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和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垫定基础。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是从兴趣中产生的,思维主要凭借具体形象的材料进行,因此,我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采取体验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在不断的学习探究中,逐渐的解决问题。

教学时借助媒体的演示、小组合作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这节课中,学生容易见多几就加,见少几就减,为了避免这类错误,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习惯和逆向思维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用减法解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学会分析这类应用题。

教具准备:三角形和圆形各20个,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出示图片:
教师提问:(1)第一行有几个圆片?第二行有几个三角?
(2)谁能用多、少来表示圆片和三角的关系?
(3)出示虚线:谁能再说一说图上有什么变化?
师总结:今天我们就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来学习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出示课题。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从学生己有知识经验出发,层层递近,再从学生的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从而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的进行作好铺垫。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一)、创设卫生评比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出示图和对话框:提问:你看到了哪些信息?
(1)二1班有16面红旗;
(2)二2班比你们少3面;
提问: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
如果让你用圆片摆一摆,你可以吗?
小组讨论,学生自己摆。

进行反馈。

得出答案是13面。

2、提问:你是怎么摆的?学生说,老师摆。

(先摆什么、再摆什么)
13面是怎么来的?(16里面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二1
与二2班同样多的部分;另一个部分是二1班比二2班多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比二1班少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的红旗数。


或者(13面是从二1班的16面中去掉二1比二2班多的3面。

那么,剩下的就是二1与二2班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二2班的红旗数。

3、用算式表示:
16-3=13(面)
提问:16代表什么?3代表什么?13代表什么?从而巩固同样多的含义。

(二)拓展:在巩固所学的知道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拓展:给出红旗数,根据条件求出数量。

1、拓展一:给出三1班和二1班的关系,让学生根据关系,运用刚才的方法求出三1班的红旗数。

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设计提问:想知道三1班的红旗数,要先知道什么条件?
用算式表示:16-4=12(面)
2、拓展二:给出二1班比四1班多6面的条件,让学生找到两种条件的不同之处,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同一种意思用“多”“少”两种数学表达方式。

直接列出算式:16-6=10(面)
(三)教师进行总结:
1、今天的应用题有什么特点?(都是减法题)
2、什么情况用减法?
(我们知道一个多的数,又知道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求少的数用减法计算,多的数中去掉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
3、从哪儿知道求的是较大的数还是较小的数?
(通过带有“比”的条件句中,弄清谁和谁比,从中找到较大的数和较小的数)
3、需要注意什么?
(不是所有的题中有“多”就用加法,关键要看是求的较大的数还是较小的数,和条件中的“多”、“少”没有关系)
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方法,并进行适当的拓展,使学生拓宽思维,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练习巩固环节:
1、练习一: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词语可以表示数学中的“多”或“少”。

优惠
涨价多
降价
贵少
便宜
2、练习二:完成书中的做一做。

先读题:你看到什么了?
出示句子:每个球优惠8元。

也不是每个球少8元。

和谁比少8元?现在的价格和原来的价格比少了8元。

指名说整体解题思路,再列式计算。

3、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知道了这类题解题方法是:首先从条件句中找到谁是多的数,谁是少的数,看问题求的是什么数,求少的数是从多的数中去掉它和少的数同样多的部分,就是多出的部分。

我们用减法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解答方法,体验解答过程。

(四)板书设计: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16 - 3 = 13(面)
16 - 2 = 14(面)
16 - 6 = 10(面)
五、课堂效果评价:
我本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一教学原则,采用电教手段,动物图片演示等,充分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

整体的教学效果比较好。

1、数学生活化,数学应用化,使数学学习有实效
2、注重体验式学习,提高实效性
3、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接受性学习的实效性接受学习与体验学习在本课的有机融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4、创设游戏情境,有效地评价反馈,增强实效性
总之,本课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是数学真正成为人的使用工具。

六、教学反思:
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低年级教学的一个难点。

为了突破难点,让学生动手摆、动口说、动笔写,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全过程,使学生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领悟出“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仍然是把较大数看作两部分组成的,从大数中去掉大数比小数多的部分,就是小数与大数同样多的部分,也就是小数的数值.确实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用减法计算的道理和解答方法.对于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我以全校卫生评比为情境,尤其是二年级1班的卫生红旗数最多,来引起学生最大的兴趣。

同时,我创设了以二1班和学校其他年级各班相比较,使学生对教学内容非常感兴趣。

这样,学习效果就立竿见影。

二、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生活。

学生在学会了这一部分应用题后,我并没有让学生停留在这一步,而是继续引导学生懂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这里,我创设了一个游戏情境,让学生边放松边把生活和数学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我给学生列举了几个生活中的词语:优惠、便宜、贵、涨价和降价。

让学生把这些词语和数学中的“多”、“少”连成朋友。

学生对这个游戏很感兴趣,同时也很容易把这些词语找到了朋友。

然后通过挑出其中一个学生已经熟悉的词语引出生活中的买球问题,学生就迎刃而解了。

通过解决诸多此类的实际问题,使数学问题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作用,明确学好数学的必要性,更重要的是促进对知识的领会与掌握。

三、让学习过程活动化,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课标指出:数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去“做数学、悟数学”,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感悟数学知识,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完成第一个例题后,我立刻以同样的方式对刚刚学过的知识进行巩固,学生很容易就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出下一个班组的红旗数,不仅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对所学的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

四、使学习方式自主化,使学生在发现中学习数学。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是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而应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在“再创造”中学习数学,使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我在教学中,通过出示一个对话信息“二1班比四1班多6面红旗”让学生和前面的己知条件进行比较后,引导学生发现不能看到“多”就用加法,看到“少”就一定是减法。

让学生明白求的是小数用减法,反之求大数则用加法。

让学生在发现中获取知识。

五、在这次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
1、在例题后的拓展环节中,在求出三个班的红旗数后,由于时间关系,我没有对学生进行逆思维的训练,应该让学生照老师的方法根据红旗数来描述这个班与其他班的数量关系。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注意对学生逆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2、在例题与拓展全部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

我总结的第三点让通过三个算式让学生比较找到大数、小数和差。

在这里,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找到大数和小数是从“比字句”中找到的。

让学生有些混乱。

3、在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环节,如果有时间,应该多给学生一些生活中的数学情境。

让学生反复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意学生对知识接受和处理的能力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活的能力。

更加注意自己在细节上的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俄發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