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理论的早期教育启示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探讨了自卑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影响。
在阅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自卑感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会感到自卑,这种感觉往往来自于我们对自己的不满和对他人的比较。
而自卑感往往会影响到我们的行为和思考,从而导致一些不良的后果。
例如,自卑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攻击性和控制欲,从而影响到自己和他人的生活。
其次,超越自卑感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过程。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阿德勒提出了“个体心理学”这一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超越自卑感的潜力。
超越自卑感需要我们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不断地努力和探索,从而找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只有通过超越自卑感,我们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最后,我们需要更加重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复杂性。
在《自卑与超越》这本书中,阿德勒探讨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各种现象,例如竞争、合作和社会性等等。
这些现象使得人类行为和心理变得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研究和理解。
只有通过更深入的
研究和理解,我们才能够更好地应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和心理问题。
总之,阅读《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对人类行为和心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我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卑感和超越自卑感的问题,我们的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和有意义。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它深刻地探讨了人类自卑感的根源及其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同时提出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治疗方法,鼓励人们通过自我超越来克服自卑感。
读完这本书,我深有感触,对自卑与超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首先,阿德勒在书中指出了自卑感的根源。
他认为,自卑感源自于个体对自己的无能感和无价值感,这种感觉往往来自于童年时期的不良经历和教育方式。
父母的过度溺爱或苛刻批评、同龄人的排斥和欺凌等都会使个体产生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到个体的行为和心理健康,使其在人际关系中表现出自卑、依赖、逃避等消极行为。
通过阅读书中的案例分析,我深刻地理解了自卑感的形成过程,也更加关注了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
其次,阿德勒提出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治疗方法,即通过自我超越来克服自卑感。
他认为,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来摆脱自卑感的困扰。
他提出了“社会利益”这一概念,即个体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从自我中转移到社会中,通过为社会做出贡献来实现自我价值。
这种积极心理治疗方法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我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同时也更加自信地面对自己的不足。
最后,阿德勒在书中强调了个体的自主性和选择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不应该被过去的经历和环境所限制。
他鼓励人们勇敢地面对自己的不足,不断地超越自己,实现自我发展。
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深深地感染了我,使我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道路,不受外界的干扰。
通过阅读《自卑与超越》,我对自卑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学会了如何通过自我超越来克服自卑感。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心理学经典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指南。
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更加积极地面对自己的不足,勇敢地超越自己,实现自我发展。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是由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探讨了人类自卑感的根源和影响,并提出了一种以自我实现和社会利他为核心的人生观。
读完这本书,
我深深感受到了以下几点:
1. 自卑感的来源: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源于个体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负面评价,通常是
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环境。
他强调了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于塑造个体自信心的
重要性。
2. 自我实现的重要性:阿德勒认为,通过积极的努力和自我实现,人们可以克服自卑感,实现自我价值和幸福。
重要的是要选择积极的生活态度,并努力追求个人目标和
理想。
3. 社会关系的意义:阿德勒提出了“社会利他”概念,认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至关重要。
通过在社会中建立互助关系和追求共同利益,个体可以获得更多的自尊和满足感。
综合来看,阅读《自卑与超越》让我重新审视了个体的心理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启发我要积极应对自卑感,并通过努力实现个人目标和积极投入社会,以获得更多的
幸福和满足感。
如何评价《自卑与超越》这本书
.书名:《自卑与超越》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或许会觉得有点枯燥,并难以理解,但是,坚持读下去,你会不自觉地思考起来,会对文中的观点产生共鸣,也会产生一些新的看法。
.这是一本深刻而内敛的心灵启示录,深入探讨了自卑的本质和超越自卑的途径。
作者从自身的经历出发,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刻的洞察,阐述了自卑的形成和根源,指出人类的自卑感来源于生活中切身的挫折和挑战,但在自卑的背后,是我们内心的渴望和追求。
.这本书能让你更加的了解自己,并教你如何去认识别人。
.这本书适合企业家、职工、教师、父母等各种角色阅读,强烈推荐每一个人都去看一下这本书,你会从这本书中获得启发。
.我选择阅读这本书的理由是:因为我是个性格内向的人,所以我很自卑,而我也一直想改变自己的性格;.其实,我也一度在怀疑,内向者他们的性格真的是遗传的吗?看了这本书以后,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因为我小时候的经历,生活环境,还有我身边的人,尤其是我身边的人对我的影响会比较深刻,他们会不断地在我耳边重复“她是一个内向的人,以后不会有所作为的”,他们可能会跟身边那些性格活泼开朗的人对比,然后得出结论:“因为你性格内向,所以你不受欢迎”。
.他们或许是无心的,但是我也确实在这些众多的声音中感受到,那些性格外向的人确实更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更受他们的喜爱,而我又缺乏正确的指引,所以就变得更加自卑了。
.阅读这本书,其实对于我个人而言算是自卑者的自我救赎了,我认识到内向其实并不是缺陷,它只是性格的一种,所以,没必要自卑,内向者的心思会更加细腻、更容易静得下心来做事。
我也很难解释这本书给我带来了什么影响,但我是真切的感受到了自己内心的变化。
.希望大家早点看到这本书,并坚持读完它,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因为每一个人的见识、人生阅历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阅读这本书的感受都会不一样,如果你只是去网上看书评或者解说,其实我是不太建议这样做的,要自己真正去阅读,才会感同身受,才会有所启发,并去改变和突破自己。
自卑与超越心得体会5篇
自卑与超越心得体会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致辞、事迹材料、学习心得、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自我鉴定、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deeds, learning experiences, contract agreements, normative documents, self-evalu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自卑与超越心得体会5篇心得体会写好了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经历的深刻思考和领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支撑,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自卑与超越心得体会5篇,供大家参考。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 引言《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是一本心理学经典著作,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对人类心理学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人类自卑感的根源,并提出了一种积极的心理理论——个体心理学。
在阅读过程中,我深受启发,对人类心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对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启示。
2. 自卑感的根源阿德勒认为,许多人的焦虑和不满来自于内心的自卑感。
自卑感来源于人们对自己不足的感知,以及对他人的评价和比较。
无论是在童年还是成年阶段,我们都会不断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形成自卑感。
这种自卑感,如果不加以解决和超越,会对个人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3. 探索自卑感的解决之道阿德勒认为,要解决自卑感问题,重要的是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价值有清晰的认识,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
其次,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弥补,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能。
最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他人和睦相处,协作共赢,从中获得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4. 个体心理学的核心思想个体心理学是阿德勒创立的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个体的主观体验和主动性。
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相对,个体心理学更注重人的社会性和目标追求。
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行为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追求目标,而自卑感只是一种阻碍人们实现目标的心理状态。
个体心理学通过在分析治疗过程中帮助个体认识到自卑感的根源,并鼓励个体积极面对并超越自卑感。
5. 个人成长和自我超越的启示阅读《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我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启示。
首先,我意识到自卑感是人们内心的一种负面情绪,但它并不是不可战胜的。
通过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逐渐改变自己的自卑感。
其次,个体心理学的观点提醒我要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与他人和谐相处、互相支持是实现个人成长和超越自卑感的关键。
最后,个人成长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我们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认真的努力,不断追求个人目标和提高自身品质。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常用版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常用版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于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经典著作。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人们内心的自卑感以及如何摆脱自卑,实现自我超越的方法和心理学原理。
读完这本书,我对于自卑和超越这两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也从中受益匪浅。
《自卑与超越》首先引导我们审视自卑感的成因。
阿德勒认为,人的自卑感和童年时期的经历息息相关。
童年时期,父母、老师和社会对于孩子的评价和期望,对于孩子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孩子从小就被灌输着自卑、无用和失败的观念,就会在以后的人生中感到自卑。
这种自卑感会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和社交能力,使其陷入消极的心理状态。
书中的案例分析让我产生了共鸣。
我也曾遇到过自卑感的困扰,总是觉得自己不够好,无法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自卑感的成因并认识到,自卑感只是一种思维定势,是我们对自己的一种负面评价。
要想摆脱自卑感,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阅读本书还让我了解到实现自我超越的方法和心理学原理。
阿德勒提出了人们超越自卑感的方法——实践社会兴趣。
社会兴趣指的是我们对于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参与。
当我们关注他人,关心社会,积极参与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时,我们的自卑感就会逐渐减弱。
这是因为我们在实践社会兴趣的过程中,与他人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得到了他人的肯定和认同。
通过社会兴趣,我们不再将自己的价值和他人的比较,而是学会珍惜自己,发掘自己的潜力。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人类的社会本能和竞争欲望。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我们需要与他人建立联系,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
然而,竞争欲望又使我们不断地将自己和他人进行比较,从而产生了自卑感。
阿德勒认为,要想摆脱自卑感,我们应该摒弃竞争心理,而是将合作和协作作为人际关系的基础。
通过与他人的互助和支持,我们可以实现个人成长和超越自我的目标。
阿德勒还强调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和态度的自由,决定自己的命运。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最近读了阿德勒的这本书,感触颇深呐。
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更强大。
这种自卑感并非什么坏事,反而是推动我们前进的动力。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小时候我特别胆小内向,在班级里几乎不敢大声说话。
每次老师提问,我就算知道答案,心里也会紧张得要命,生怕答错了被同学笑话。
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成绩不如人家好,朋友也没人家多。
这种深深的自卑感让我感到很苦恼。
后来,我慢慢发现,其实很多同学也有他们自己的烦恼和不自信的地方。
比如,有个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同学,体育却很差,每次上体育课都很发愁;还有个长得漂亮的女同学,因为家庭条件不太好,总是很自卑。
看到他们这样,我突然意识到,原来大家都不是完美的,都有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于是,我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
我主动参加班级的活动,哪怕只是帮忙搬搬东西、布置一下场地,也让我觉得自己在为集体做贡献。
我还报名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虽然准备的过程中紧张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但真正站在台上的那一刻,我告诉自己:“怕什么,豁出去了!”结果那次演讲,我居然得了个三等奖。
虽然不是最好的成绩,但对我来说,却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从那以后,我好像找到了一点自信。
我不再总是盯着自己的不足,而是努力去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发现自己的作文写得还不错,就经常给校报投稿,慢慢地,我的文章也开始被刊登出来。
每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和作品出现在报纸上,心里那种喜悦和自豪真是无法形容。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逐渐明白了阿德勒所说的“超越自卑”的真正含义。
超越自卑并不是要完全消除自卑感,而是要学会在自卑感的驱使下,不断地挑战自己,突破自己的局限。
就像爬山一样,我们知道山很高,爬起来会很累,但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挑战,我们才能看到更美的风景。
再比如说找工作这件事吧。
大学毕业那会儿,看着同学们一个个都找到了不错的工作,我心里又开始犯嘀咕了,觉得自己能力不行,专业知识也没学好,肯定找不到好工作。
超越与自卑读后感通用8篇
超越与自卑读后感通用8篇写读后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写读后感,我们可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超越与自卑读后感通用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超越与自卑读后感篇1花了三天时间看完了阿德勒《自卑与超越》。
这是一本简单易读的心理学书籍,刚开始读的时候,是被标题吸引,想看看是一本怎样的励志书籍,不知道会不会晦涩难懂自己读不完,读起来易懂轻松,还有很多案例,让我一直有趣味读下去。
书中说一个人的性格在六岁前就形成,家庭中父母兄弟姐妹对于个体性格特征影响的重要性。
书中强调合作性的.重要性,一个人具有合作的能力,就能爱护别人,关心别人同样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才具有生活的意义。
书中讲到一些人具有性格缺陷:外貌特征具有缺陷被忽视的人和外貌优秀被溺爱的人。
两者都是在成长过程中忽视或者过度关心而失去合作能力,无法与社会沟通生活的人。
摘抄书中印象深刻的句子如下:所有真正生命意义的真正标志: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
但凡人们认为具有“生命意义”的人或事,都具有此共性。
经验并非成功或者失败之母,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
只有渴望将自己融入社会整体而不是只关注自己的孩子,才能成功学会如何补偿自己的缺憾。
只是想逃避困难的人,必然会落后于他人。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意识到他要面对一个他无法解决的问题时,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只有夫妻二人都将对方的幸福看得比自己的幸福更重要的时候时,双方才有可能产生真正的合作,才会给予对方真正的爱。
生命的意义在于乐于关注他人,渴望成为社会大家庭一员,梦想着为人类和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超越与自卑读后感篇2一、书本简介自卑与超越》书名很容易误导人,买的时候,还以为是一本解释自卑的书,看完后,依旧自卑。
我是个自卑的人,“不了解一个人的幼年,就无法了解其童年”。
小时候,父母总是很严格,记得无论外面有多少人,只要听到你说脏话,就打嘴巴;考试必须班上前3名,否则抄字帖,但即使长期第一名也没奖励;老爸字写得很好,看你写得难看,就得擦了重新写。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自卑与超越》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自卑是什么,作者阿德勒在本书中提出的定义是,“当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应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此时出现的情绪便是自卑。
”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每个人为自己构建的“生活意义”各不相同。
但是,思考生活的意义,不能忽略三个基本事实:(1)人类生活在资源贫瘠、物少人多、竞争激烈的地球上;(2)个人很脆弱,受到种种限制,在多数情况下无法单独地完成自己的目标。
假如一个人孤零零地活着,并且想只凭借自己的力量来应付一切问题,他只能面对失败和灭亡;(3)人类有两种性别,个体和人类集体生命的存续都必须依赖于这一事实。
由于这一事实的存在,人类社会才产生了爱情和婚姻这两种联系。
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
我们一生中所经历的事物并不仅仅是单纯的事物,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事物对我们人类的意义。
即使是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最简单的事物,人类在接触它们的时候也是从自己的角度作为出发点来看待它们的。
如何超越自卑?作者是从教育者和治疗者的角度讨论这个问题的。
作者否定了遗传或者性压抑决定性格的观念,认为自卑是有希望被纠正的'。
作者认为人们需要判断哪些行为其实是自卑的表现,患者的潜在愿望是什么,患者的哪些早期经验造成了现在的错误反应模式,然后向患者指出错误所在,鼓励其建立正确的反馈模式——即作者通篇强调的“合作”,以达到一种利人利己的普世价值。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卑感吧!我认为人类应该不断加强自己的心理素质,不断改变,提高自己。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最近我读了《自卑与超越》这本书,让我对自卑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其实吧每个人都会自卑,或多或少,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人,难免会对自己感到不满意。
超越与自卑读后感5篇
超越与自卑读后感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心得体会、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应急预案、策划方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policy documents, emergency plans, planning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超越与自卑读后感5篇写读后感是一个思考的过程,通过它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读后感是一个展现我们文学素养和思考能力的机会,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超越与自卑读后感5篇,供大家参考。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心理学著作。
这本书通过对人类心理的深入探讨,揭示了自卑感对个体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超越自卑感来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在阅读这本书之后,我深受启发,对自卑与超越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自卑感是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的一种心理状态。
它来源于对自己能力、价值和地位的不安全感,常常会导致个体在行为和心理上的消极表现。
阿德勒指出,自卑感的形成往往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比如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
这些经历会对个体的心理产生深远的影响,使其在成长过程中形成自卑感。
而一旦自卑感形成,就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工作产生负面影响,甚至阻碍其发展。
然而,阿德勒也提出了一种积极的心理态度——超越自卑感。
超越自卑感并不是简单地否定自卑感,而是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行为改变,逐步克服自卑感的困扰,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这种态度需要个体有足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对自己的积极评价和自信心。
只有通过超越自卑感,个体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的发挥,拥有更加积极的生活态度和更高的生活质量。
在阅读《自卑与超越》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自卑感对个体的影响,也认识到了超越自卑感的重要性。
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曾经有过自卑感,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产生怀疑。
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思考自己的自卑感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理调适和行为改变来超越自卑感。
我开始更加注重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和积极评价,以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此外,我也开始更加关注他人的自卑感,并尝试帮助他们超越自卑感。
我发现,通过倾听和理解他人的心理需求,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树立自信心,从而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我深信,只有通过帮助他人超越自卑感,才能真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心灵交流和情感共鸣,使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总的来说,阅读《自卑与超越》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我深刻认识到自卑感对个体的影响,也认识到了超越自卑感的重要性。
2024年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
2024年自卑与超越读后感3篇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前段时间阅读了阿德勒的《自卑与超越》,受益颇多。
这是一本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读物。
其中,本书主要论述了自卑感的形成,自卑感对人的影响,以及人们如何消除自卑感以达到自我超越的目的。
一、三类孩子阿德勒指出人的一生都是追求从自卑到优越的过程,即使是那些罪犯,他们和其他人也没什么两样,只不过他们在追求优越的过程中方向上发生了错误。
书中主要列举了三类孩子,一类是身体有缺陷的儿童,一类是受宠的儿童,还有一类是受忽视的儿童。
这三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如果没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得到训练,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就容易形成错误的生活风格,以致走上错误的道路。
比如身体有缺陷的孩子,如果他们自身的缺陷没有得到理解和关爱,他们就很难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就是奉献。
他们更容易关注自己的感觉,害怕被嘲弄。
他们就更不会对别人感兴趣了,自然也就学不会合作。
受宠的儿童,因为他一直得到别人的宠爱,通常会认为自己无须努力就会出出类拔萃。
一旦当他进入不是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环境时,他就会非常失落,会觉得世界抛弃了他,他受过的训练是期待而不是给予。
他习惯了别人奉承,后果就是他失去了独立性,也失去了学习面对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
他的兴趣只在于全身心关注自己,从不学习合作的运用和必要性。
当他不再容易找到往昔的温暖和顺从及被奉承时,他们就会觉得被出卖了,就会认为社会对他们充满了敌意,认为“别人和他对着干”,一旦他赋予生活这样的意义,那么他们往后努力的方向都将是错误的。
受忽视的儿童,从不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编造了一通不包含这些友好力量的`生活解释。
当他面对困难时,他会高估困难,低估自己可以得到别人帮助的能力。
他认为社会对他很冷酷,他怀疑别人,无法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对别人的有益行为来获得感情和尊重。
他也就无法对别人产生兴趣和学会合作了,从而也就赋予了错误的生活意义,在错误的方向上越努力越远。
因此阿德勒指出人的早期记忆是相当重要的,它会持续影响人的一生。
《自卑与超越》讲了些什么
《自卑与超越》讲了些什么这是一本心理学的书,对我来说有点难读,太枯燥了,但我还是泛读了一遍,是阿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心理学家。
针对教育、家庭、婚姻、犯罪等社会问题,从探索生命的意义出发,启发我们理解生命的真谛。
他告诉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就要从他的过去入手,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他对过去经历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致的。
自卑并不可怕。
关键在于如何认识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难,超越自己。
他有几个想法对我们的生活很有启发。
1、人生最大的错误是自卑。
2、人生最危险的境地是贪婪。
3、人生最大的罪过是自欺欺人。
4、人生最大的破产是绝望。
5、人生最大的羞辱是献媚。
6、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7、人生最可怜的是嫉妒。
8、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10、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痴迷。
11、人生最大的失败是自大。
12、人生最大的愚蠢是欺骗。
——————————《自卑与超越》的原文1. “自卑是一种疾病,只有通过自我认识和自我完善才能够治愈它。
”——阿德勒2.“自卑是一种扭曲的自我认知,只有通过积极的自我肯定才能够改变它。
”——罗杰斯3. “自卑是一种限制,只有通过拓展自己的视野和经验才能够突破它。
”——马斯洛4. “自卑是一种自我防御,只有通过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才能够克服它。
”——尼采5. “自卑是一种机会,只有通过在挫折中成长和进步才能够抓住它。
”——拜伦——————————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自卑与超越?自卑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是有限的,需要拓展自己的视野和阅历来突破这种局限。
只有开始接触新事物,认识新的人,尝试新的体验,才能真正超越自卑。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精选10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心理学专著。
该书于1956年首次出版,通过对人类心理的深入探索,探讨了自卑感对个人成长和社会交往的影响,并提出了超越自卑的方法与思考。
在阅读《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切体验到了其中所揭示的真理与智慧,引发了我对自己内心的思考和对社会人际关系的关注。
书中通过分析自卑感的产生原因及其对人的影响,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卑感在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以及克服自卑感的重要性。
同时,书中介绍的一系列克服自卑感的方法和策略,让我对于如何在生活中实现超越自卑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帮助我改变了原有的负面思维模式。
《自卑与超越》这本书的重要性在于它揭示了自卑感在人的成长和社会交往中的巨大影响。
通过深入剖析自卑感的根源,作者呼吁人们要正视自己内心的无助和自卑,勇于面对困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同时,书中提出的超越自卑的方法也非常实用,不仅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指导人们如何改变负面的自我评价,提升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因此,无论在个人发展还是社会交往中,这本书都对于我们追求自我认知和自我提升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阅读《自卑与超越》的过程中,我深感到自卑感是人性的一部分,每个人都会面临自卑感,但如何超越自卑取决于个体的选择和努力。
在我看来,超越自卑的关键在于建立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人生观。
当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和短处,并将其视为成长的机会和动力时,我们就能脱离自卑感的困扰,实现自我超越。
此外,我也认为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彼此的平等与尊重,不要将自己与他人进行对比和竞争,而是要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和成就,从中获取启示和激励。
总结起来,阅读《自卑与超越》这本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让我认识到了自卑感的影响及其重要性,更帮助我找到了克服自卑、实现超越的方法与思考。
通过这本书,我意识到克服自卑感需要持续的努力和积极的心态,同时也明白了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应该注重平等与尊重。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10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自卑与超越,这是一本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所著的书籍,其主要介绍了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
这个主题似乎很陌生,但实际上,它与每个人的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深感受益匪浅,特在此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作为一名高中生,我对心理学有着深刻的兴趣。
我看到这本书最初的时候,很想看看它会给我带来什么启示。
当我开始读它的时候,我被它的内容所吸引。
阿德勒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追求目标。
」这句话让我深深地思考,因为我一直认为生命的意义在于快乐。
通过阅读,我认识到个人的心理健康并不是简单的快乐感,而是要不断追求目标、不断超越自己。
阿德勒的理论揭示了一个基本的事实:人都有自卑感,但我们并不必要被它所控制。
他认为,自卑的人都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什么。
举个例子,如果一个孩子在学校里被欺负,他可能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或者不够受欢迎,从而产生自卑感。
阿德勒告诉我们,自卑感是一种弱点,而我们需要寻找自己的强点,并利用它们来超越自己。
除此之外,阿德勒还提出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如主动性、社会兴趣和目标取向,来帮助人们克服自卑感,实现自我超越。
我想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人的个人心理健康,还适用于组织和社会层面。
此书对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它不仅能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还可以给予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人们克服心理问题。
在当今社会,许多人都感到压力重重,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价值观。
阿德勒的理论可以帮助人们愉快地面对挑战,而不是被自卑感所控制。
此书为我们提供了有关实现个人价值和目标的有益指导,这是自卑与超越的核心。
读完这本书,我深刻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需要不断追求目标,不断创新自己。
这本书的警示是,我们要谨防自己的自卑感和负面情绪,用积极的态度和信心走出困境,超越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总的来说,这就是我的个人读后感。
我认为,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阿德勒的心理治疗方法,并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
自卑与超越读后感200字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
但通俗中包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在《自卑与超越》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
然而,并不是人人都能超越自卑、关键在于正确对待职业、社会和性,在于正确理解生活。
那些自幼就有器官缺陷或被娇纵、被忽视的儿童,以后在生活中容易走上错误的道路;家长和教师应培养他们对别人、对社会的兴趣,使他们真正认识“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这样,他们就能够从自卑走向超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建立在他的生活方式之中。
(二)自卑感与自卑情结
自卑感不同于自卑情结,在阿德勒看来一般的自
卑感是行为的原始决定力量,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
的,它是一个人在追求优越地位时的一种正常的发展
过程。正如弗洛姆认为的“人是所有生物中最无能
的”,因为人一出生起就处于弱小、卑微、幼稚、依赖
病弱者或因父母的偏爱,而引发自卑情结。因此,问
题儿童的产生既有父母的主观意志的原因,也有某些
容易被忽视的客观因素的涉足。虽然阿德勒也承认问
题儿童的产生与经济、社会、种族或家庭状况都有着
密切的关系,但他仍然强调家庭教养方式的重要影响。
所以,家长要有这种意识,适当地予以干预,取长补
自卑情结源于不良的生活风格,所以家庭学校要引导
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理想,养成良好的生活风格。阿
德勒扬弃了弗洛伊德心理学强调的个体过去特殊的经
验对近日生活的影响,指出意义并非为环境所决定,
而是取决于我们赋予环境的意义。于是阿德勒宣称
“促使人类行动的动机是个人对未来的期望(虚构),
而不仅是他过去的经验。这种目标虽然是虚假的,他
和无助的境地,都体验着自卑,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
有人的通性。因此,阿德勒认为自卑感是人与生俱来
的一种心理现实。当人的某种能力缺陷受到周围人们
的轻视、嘲笑、侮辱时,这种自卑心理往往会大大加
强,甚至以畸形的形式如嫉妒、暴怒、自欺欺人等方
式表现出来,由此上升为
“自卑情结
”。因此,当
“一
父母往往根据自己的需要教育孩子,他们不知道
去顺应自然、使子女成为自己生活的客体对象,忽略
儿童的主体性,以自己的意志统摄子女的一切。这样,
儿童处于工具性的地位,容易囵隅于自卑之中。另外,
即使是父母意识到这一点,但同一个家庭中的孩子也
可能因为不同的长幼排行而产生无形的作用,使幼者、
.台北:台北志文
出版社,
1984.
[2]叶浩生
.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
[M]
.北京:人民
教育出版社,
1998.
[3]
[奥]阿德勒
.超越自卑
[M]
.刘泗编译
.北京: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责任编辑:雷艳萍]
127
(四)引导学生从自卑走向超越
“失败乃成功之母”。自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陷
于自卑的泥潭而无法自拔,丧失了对自我的信心与信
念。应对自卑的方式可概括为两种取向,一种是意志
消沉掩藏退缩,另一种是克服障碍努力改进,只有后
者才能真正摆脱自卑的阴影,从自卑走向成功,实现
自卑的超越。自古寒门出贵子,人往往因自卑感产生
对优越感的渴望,并为获得优越感而进行奋斗。这种
奋斗不仅在个体身上可以见到,整个人类也进行着同
样的奋斗。可以说自卑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因,科学
的进步就是人类对他们的无知感到自卑,从而努力奋
斗的结果。
阿德勒提出的自卑与补偿作用,是生活中普遍存
在的,自卑为动力,补偿为方式,超越才是终极的目
的。愈来愈多的人认为,与精神分析心理学分道扬镳
三、自卑与超越理论的早期教育启示
(一)重视早期家庭教养方式,预防问题儿童的
出现
除天生的器质性病变因素以外,所有儿童都具有
能正常发展的生物前提。可是为什么有的儿童却成了
“儿童问题
”?个体成长是环境(广义的环境包含教育
在内)与遗传两因素影响下展开的过程,阿德勒认为
这其中关键之处在于早期家庭教养方式。
育的启示。
[关键词
]自卑;自卑情结;超越;早期教育启示
126
一、自卑感与自卑情结
阿德勒强调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反对弗
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其理论是
以社会文化为价值取向的,理论的最后落脚点是追求
人的优越感和自我完善。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
理论的基本动力,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
自己缺点克服过犹不及,甚至表现出某些变态的行为
举动。这都是自卑导致心理异常的副作用。
但是当一个人面对自卑而积极地寻求适当补偿,
追求优越时,自卑感反而是催人上进的推动力,使人
*
[作者简介
]满忠坤,西华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原理(四川南充
637002);赵鹏程,西华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教授(四川南充
势一面,正视并尽量克服其欠缺的一面,促进儿童良
好社会兴趣的形成和发展,提高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避免郁积为自卑情结,使儿童拥有活泼开朗、外向的
性格和健康体魄。
(三)引导儿童超越自卑,树立良好生活风格
每个人在克服自卑,寻求优越感的方式各不相同,
由此形成不同的生活风格和人格。基于阿德勒的理论,
是客观对待自己的不足。作为一种
“强化物
”,家长和
教师的期望与态度对儿童早期成长关系密切,行为主
义的强化理论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家长教师要细心
观察学生的优缺点,多与儿童沟通,引导儿童正视自
己的长与短,并懂得“尺有所长,寸有所短”、人无完
人的事实。我们要做的是立足于实际,发扬儿童的优
的阿德勒,对心理学的贡献超过了弗洛伊德,其理论
对教育的启示也颇为深刻、亲切,给教育者一种不同
的育人视角。我们要借鉴其理论的精华,培养儿童良
好的自我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顺利完成儿
童的社会化,在德智体等方面健康地成长。
注释:
[1]
[奥]阿德勒著
.自卑与超越
[M]
们却能使人类按照其期待,做出各种行为
”。为此要使
儿童超越自卑对其行为方式进行导引,就必须让他们
学会在自身外部探求生活目标,在集体中体验到快乐,
才有可能避免、克服自卑。儿童要超越自我,超越个
人的私利,把自我与他人统一起来,而不是以自我为
中心,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良好人格的形成,成为一个
社会人。
2010年第
5期(综合研究)
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理论的早期教育启示
满忠坤赵鹏程
*
[摘要]阿尔弗雷德
·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与超越》,提出了自卑情结及超越等概念,建构
了其自卑与超越理论。在阿德勒看来,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时的地
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的通性。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阿德勒自卑与超越理论对早期教
积极主动地寻求解决的方式,设法克服障碍最后往往
会战胜自卑。而有些时候,一个人已没有勇气面对生
活,但他仍然要设法摆脱自卑之感,不过这种人采取
的方式不是设法克服障碍,反而是用一种自欺的
“优
越感
”来麻醉和欺骗自己,这样做的结果,非但不能
克服自卑感,而是愈积愈烈,在困难面前表现得犹疑、
彷徨甚至退却的举动。
个人面对一个他无法适当对付的问题时,他表示他绝
对无法解决这个问题,这时出现的就是自卑情结”。
[3]
二、自卑感的功效及其机制
自卑既能摧毁人,也能塑造人。每个人在克服自
卑、寻求优越感的方式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不同的生
活风格和人格,我们大致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补偿不
当,另一种是适当补偿。补偿不当指的是缺乏或过度
“度”,而如果自卑感
愈积愈多,而不能积极地宣泄、释放,就会引发
“自
卑情结
”。过度的自卑就会变成生活中长久潜伏的暗
礁,关键期儿童自然健康的生命航船,就容易触礁。
这需要每一个教育者(家长和教师)正确看待儿童的
优缺点,警惕儿童有可能的自卑,在生活学习中积极
引导学生,使儿童扬长避短,保持适当自卑感,也就
补偿,这都会引发自卑情结,甚至患有神经症。有自
卑情结的人通常会有两种表现:一是缺乏补偿时,人
面对自己卑微、无能而消极,不敢正视现实,极力掩
饰,并放弃自我改善处境的想法;二是过度补偿,为
了摆脱卑微,人极力寻求另外一种满足,以掩饰其某
方面的自卑感,甚至不顾别人的需要和社会的要求,
陶醉于自我虚幻的优越感中,盲目追求个人优越,对
自卑感本身并不是变态的,实际上它是人类、个
体不断发展的动因。在阿德勒看来,人类的全部文化
都是以自卑感为基础的。追求优越并不是说人人都天
生要寻求在地位上、等级上超过别人,也不是说人们
要追求保持自己比别人更重要的态度,而是个体无论
追求什么都渴望有能力和有成效的动机。每个人都有
渴望优越感的目标,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类的通
短,发挥儿童的优势,弥补不足,科学地施教,在自
然与干预之间寻找平衡点。
(二)客观对待自己的优缺点,避免
“自卑情结
”
的产生
阿德勒的自卑与补偿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
会有自卑感,自卑是正常的、必须的。适度自卑感是
激励个体超越的动力,去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而
争取更大的成功。事事都有一个
637002)
比较教育研究
不断开拓进取,体验积极的生活。一个适当补偿的人,
当他的努力在某方面受到阻挠时,他就能在另一方面
找到新门路,获得自我实现和自我价值,如外貌不是
很好的女性,往往会通过获得高的学业成就来达到心
理补偿。正因为自卑,人类追求优越感永远不会停止,
而人类文化发展也在不断地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