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住院诊疗规范

合集下载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
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
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
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
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 年修订)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 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是对该指南分析解读,供同行学习
·标准与讨论·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
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
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通信作者: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1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4,Email:xjhrm@
【提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
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诊断; 治疗
一:临床表现
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 “CRAB”症状 C——血钙增高 R——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下降) A——贫血(常为单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伴白细胞、血小板减 少) B——骨病(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 其他——免疫力下降、高粘滞血症、淀粉样病变等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摘要《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再次和大家见面。

今年的指南〃诊断部分〃有较大修订,包括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删除蛋白鉴定〃的界定,及增加罕见骨髓瘤类型的内容,体现了〃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诊断定义细节更规范、罕见类型诊断更全面〃的三大特点,本文对诊断部分的更新进行了详细解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z MM )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1844年由Solly医生首次报道。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MM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对骨髓瘤疾病的认识深入,新疗法的不断涌入,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MM诊治指南更需更新迭代,因此《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与大家如约而至。

本版指南〃诊断部分〃有较大修订,本着力求推进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我国MM诊治水平的宗旨,在诊断部分体现了〃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诊断定义细节更规范、罕见类型诊断更全面〃的三大特点,具体解读如下。

一、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本次诊断标准表2进行了精简,更加直观的展示了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 MGUS )、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 , SMM )和活动性MM ( active multiple myeloma , aMM )的标准,尤为重要的是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 )的诊断标准和删除M蛋白鉴定的诊断条件。

1.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的诊断标准: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国际上有不同的定义,从2007年的PETHEMA到2018年Mayo Clinic z 2020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 )所提出的标准,包括M蛋白量、骨髓浆细胞比例、受累轻链数值,PETCT结果,或者细胞遗传学(FISH )高危因素等特征,并且基于不同因素高危SMM的积分各有不同。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疗规范样本[定义]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产生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原发的全身性骨髓肿瘤,又称浆细胞瘤,多发骨髓瘤,浆细胞性骨髓瘤。

常侵犯多个部位及组织。

发病年龄多为40~70岁,好发男性,男、女之比为1.5∶1。

好发部位是脊柱、扁平骨(骨盆、颅骨及肋骨)。

[诊断依据]一、病史无全身症状的单发骨髓瘤认真治疗,能达到长期存活(5~10年)。

如果出现全身症状,无论是单发或多发,生存期将缩短(2~5年)。

二、症状和体征疼痛是其首发症状,可出现放射性下肢疼痛。

10%的病人有软组织肿胀。

晚期患者可表现为:剧痛、体重下降、贫血,发烧、氮质血症等。

少数病人会出现脾异常或尿毒症样肾功能不全。

三、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表现为贫血,血清中球蛋白增加,出现白蛋白/球蛋白比率倒置,蛋白电泳中α或γ球蛋白出现异常,尿中出现B-J蛋白,高钙血症,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及肾功能不全导致代谢产物蓄积。

X线检查表现是圆形“穿凿状”骨破坏,散在于颅骨、椎体、髂骨等好发部位,随病史进展,小的骨破坏可融合为大的溶骨区,局限性病灶可能转变为多发性骨溶骨改变。

同位素扫描相对于病灶的范围,其对同位素的摄取非常少,表现为“冷结节”。

CT检查CT图像较平片能更早的观察、确定肿瘤的范围。

MRI检查病变组织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

病理检查大片的嗜碱性圆细胞之间有较多的小毛细血管,肿瘤细胞为圆形的,大小一致,核偏心,胞浆清透含很多块状嗜碱的染色质呈车轮样或表面样排列。

[鉴别诊断]骨转移癌大多数骨转移癌的病人有原发癌病史。

与骨髓瘤的鉴别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查,特别是血清免疫电泳检查,骨髓瘤病人多显示球蛋白的异常,骨转移癌病人少有,但最终确诊须病理学检查。

[治疗]一、非手术治疗(一)放疗对于单发骨髓瘤,如果放疗较手术治疗对功能影响小,则首选放疗。

对于多发骨髓瘤病人,如果生存期不长,更应选择放疗来缓解疼痛,控制局部肿瘤的生长,延长生命。

(二)化疗最有效的是环磷酰胺(癌得光)和左旋苯丙胺酶氮芥(米尔法兰)并联合使用皮质激素药(强的松)、长春新碱、阿霉素及其它药。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完整版)简介:本文档是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医疗团队提供的治疗方案指南。

本指南基于2023年最新修订,旨在为患者提供准确、全面和更新的治疗信息。

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主要影响骨髓内浆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本指南将提供多种治疗选择,旨在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存率。

治疗方案:1. 初次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特征,医疗团队可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化疗:包括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剂、靶向药物等。

- 干细胞移植:可考虑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高剂量化疗的辅助治疗。

2. 确认复发/进展:- 当多发性骨髓瘤出现复发或进展时,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前期治疗应答来进行调整。

- 新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

- 免疫治疗:包括刺激免疫反应和提高抗肿瘤免疫力。

- 继续化疗: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支持性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支持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旨在减轻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 支持性治疗包括:- 疼痛管理: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

- 骨密度管理:预防骨质疏松并减少骨折风险。

- 心理支持:提供患者与其家庭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结论:本指南旨在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医疗团队提供治疗方案指导。

但鉴于患者情况各异,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特征和医疗团队的专业判断进行调整。

了解最新修订的治疗方案是保持患者疾病管理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李大伟,等。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3):191-203。

- 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IMWG)。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2;40(10):987-1023。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路径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路径

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路径一、多发性骨髓瘤(MM)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CD-10: C90.001)(二)诊断依据。

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骨髓瘤专业委员会,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2):1066-1070),NCCN多发性骨髓瘤实践指南(2016.V2),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指南(2014),《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07年)1.常见临床症状:如贫血、骨痛、肾脏损害等;2.血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升高;3.病理:穿刺或活检;4.影像学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中国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内科杂志,2015,54(12):1066-1070)(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30天,复诊患者标准住院日为4-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C90.001多发性骨髓瘤疾病编码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有MM并发症,如肾损害等,需特殊处理者,不进入路径。

(六)化疗前准备3-7天(指工作日)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常规化验:血尿便粪常规、生化全项(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血沉、胸片、心电图;2.疾病相关检验:血清蛋白电泳、血免疫固定电泳(必要时)、免疫球蛋白、血尿轻链定量、血清游离轻链(必要时)、β2微球蛋白、;3.影像学:X线片、CT或MRI或PET/CT(必要时);4.骨髓穿刺(初诊及评估时),必要时病灶部位取活检行病理检查、骨髓活检、免疫分型、FISH检查;5.超声心动和肺功能(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

(七)化疗方案选择。

根据是否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的意向(主要根据年龄),选择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要点

多发性骨髓瘤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

其特征为骨髓中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绝大部分病例存在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的分泌,导致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

常见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损害、血钙增高和感染等。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其发病率也逐年升高,现已达2/10万左右,低于西方国家(约5/10万)。

此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目前仍无法治愈。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明。

遗传、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病毒感染、抗原刺激等可能与骨髓瘤的发病有关。

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但对MM分子机制的研究显示MM是一种由复杂的基因组改变和表观遗传学异常所驱动的恶性肿瘤。

遗传学的不稳定性是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明显多变的染色体异常核型,同时骨髓瘤细胞与骨髓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进一步促进了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和耐药的发生。

临床表现1.骨骼损害骨痛为主要症状,以腰骶部最多见,其次为胸部和下肢。

活动或扭伤后剧痛者有病理性骨折的可能。

MM骨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活性失衡所致。

2.贫血贫血为本病的另一常见表现。

因贫血发生缓慢,贫血症状多不明显,多为轻、中度贫血。

贫血的发生主要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所致,与骨髓瘤细胞浸润抑制造血、肾功能不全等有关。

3.肾功能损害蛋白尿、血尿、管型尿和急慢性肾衰竭。

急性肾衰竭多因脱水、感染、静脉肾盂造影等引起。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是多方面的:①游离轻链(本周蛋白)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后沉积在上皮细胞胞质内,使肾小管细胞变性,功能受损,如蛋白管型阻塞,则导致肾小管扩张;②高钙血症引起肾小管和集合管损害;③尿酸过多,沉积在肾小管,导致尿酸性肾病;④肾脏淀粉样变性,高黏滞综合征和骨髓瘤细胞浸润等。

4.高钙血症食欲缺乏、呕吐、乏力、意识模糊、多尿和便秘等,主要由广泛溶骨性改变和肾功能不全所致。

5.感染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及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如细菌性肺炎和尿路感染甚至败血症。

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骨髓瘤的治疗方案

骨髓瘤的治疗方案第1篇骨髓瘤的治疗方案一、背景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种起源于骨髓浆细胞的恶性肿瘤,其特征为恶性浆细胞在骨髓中克隆性增生,导致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骨髓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本方案旨在为骨髓瘤患者提供一套合法合规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二、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体能状态、并发症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放疗、手术治疗、支持治疗等,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3. 随访评估: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合法合规:确保治疗方案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诊疗指南。

三、治疗方案1. 初期治疗(1)药物治疗:采用基于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等药物的多药联合化疗方案。

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能状态,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和剂量。

(2)放疗:针对局部骨骼破坏、疼痛等症状,可采用姑息性放疗。

(3)支持治疗:包括纠正贫血、改善肾功能、预防感染等。

2. 持续治疗(1)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药物组合和剂量,可采用口服药物、皮下注射等方式。

(2)定期随访: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影像学检查等。

(3)维持治疗:病情稳定后,可采用低剂量药物治疗,以维持病情稳定。

3. 疾病进展后的治疗(1)更换药物:针对病情进展,更换敏感药物,重新制定化疗方案。

(2)加强支持治疗:针对并发症,加强相应治疗。

(3)评估治疗效果:每3个月进行一次全面评估,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四、注意事项1. 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处理。

2.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3. 遵循国家相关法规,确保治疗方案的合法合规。

4. 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高治疗团队的专业水平。

五、总结骨髓瘤的治疗方案应遵循个体化、综合化、合法合规的原则。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疗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骨髓瘤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

但多发性骨髓瘤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的不规范。

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

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骨髓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常导致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

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约一半到2/3 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多发性骨髓瘤骨病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

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

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

骨髓瘤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

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治疗方案

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是一种恶性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髓中的浆细胞。

该疾病的特点是骨髓中存在大量异常的浆细胞,导致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损害等一系列临床表现。

由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因此综合治疗方案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

一、诊断与分期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活检和相关实验室检查。

骨髓活检可以确定浆细胞的存在和数量,而实验室检查可以评估肾功能、贫血程度、钙水平等指标。

此外,还需要进行骨骼X线、骨骼CT、核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骨骼破坏的程度和范围。

根据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International Myeloma Working Group,IMWG)的标准,多发性骨髓瘤的分期主要依据β2微球蛋白(β2-MG)和白蛋白(ALB)的水平。

根据β2-MG和ALB的值,将患者分为三个阶段:Ⅰ期、Ⅱ期和Ⅲ期。

分期的目的是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预后,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二、综合治疗方案多发性骨髓瘤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化疗、干细胞移植、靶向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多种手段。

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疾病分期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来确定。

1. 化疗化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基础治疗手段,可以通过抑制浆细胞的增殖和减少异常蛋白的产生来控制疾病的进展。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梅赛德斯(Melphala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硼替佐米(Bortezomib)等。

化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疾病分期来确定。

2. 干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可以通过高剂量化疗杀灭骨髓中的恶性细胞,然后再通过输注患者自身的干细胞来恢复骨髓功能。

干细胞移植分为自体干细胞移植和异体干细胞移植两种,其中自体干细胞移植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

3. 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手段,通过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增殖。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一、诊断1) 新增骨髓检查:有条件的单位加做CD269等的抗体,建议临床研究时开展2) 新增其他检查:怀疑淀粉样变性者,推荐“有条件可行心脏核磁共振检查”3) 把MGUS,SMM,aMM放在表格中,易于比较4) 新增高危SMM定义:SMM中符合以下3条中的2条及以上:血清单克隆M 蛋白≥20 g/L;骨髓单克隆浆细胞比例≥20%;受累/非受累血清游离轻链比≥20者5) 不分泌型MM诊断标准:骨髓浆细胞≥10%6) aMM定义修改:去除“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7) 增加新的类型“巨灶型MM”诊断定义:单处或多处骨破坏病灶,单发病灶常伴周围软组织或淋巴结累及8) 新增少见类型MM9) 组织活检为单克隆浆细胞瘤是指骨相关或者髓外组织病灶的病理结果二、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1) 修改预后因素措辞:“宿主因素、肿瘤特征和治疗方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为“宿主因素、MM的生物学特征、治疗反应”2) 新增危险分层影响因素详细描述3) 新增mSMART 3.0分层系统表格三、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1)ASCT年龄限制放宽至70岁2)提出ASCT理想CD34+细胞数:5×106/kg3)提高高危患者巩固治疗建议力度:再用有效的诱导方案2~4个疗程,随后进入维持治疗4)适合移植诱导方案:·强调为达到更好疗效尤其是MRD转阴率,可考虑加入达雷妥尤单抗的四药联合诱导方案5)不适合移植诱导方案:·新增Dara-VMP、DRd治疗TIE-NDMM推荐·新增对老年衰弱患者用药考虑建议:选择治疗时可先予两药,待一般情况改善后可考虑给予三药联合·删除马法兰/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推荐6)维持治疗:·来那度胺维持对细胞遗传学标危及中危患者获益更多四、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1)修改复发后再诱导治疗方案选择原则,建议根据患者对R、V的耐药性选择不同机制药物,新增选择原则流程图2)增加再诱导治疗后持续治疗建议:如果有效,建议持续治疗直至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3)首次复发:删除“6个月内复发,尽量换用与复发前不同作用机制药物组成的方案”描述,增加卡非佐米、泊马度胺、XPO-1抑制剂推荐,增加挽救性ASCT 治疗建议4)多线复发:新增“应考虑使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达雷妥尤单抗以及核输出蛋白抑制剂、细胞毒药物等的2~4药联合化疗”5)侵袭性复发:修改侵袭性复发及症状性复发的患者应该启动“化疗”改为“治疗”五、支持治疗1)骨病的治疗:·增加地舒单抗使用建议及注意事项·增加骨靶向药物治疗频率建议·删除“氯屈膦酸”推荐2)高钙血症:·增加地舒单抗使用建议及注意事项3)肾功能不全:·修改透析建议措辞,“有肾功能衰竭者,应积极透析”改为“必要时透析”4)感染:·提高预防性抗病毒药物推荐力度,“可”改为“应该”;·删除“HBV再激活患者暂停达雷妥尤单抗治疗”描述5)凝血/血栓:·新增建议低危患者给予阿斯匹林,高危患者根据危险程度给予预防或治疗剂量华法林、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抗凝剂六、随访监测1)删除孤立性浆细胞瘤的治疗与随访相关内容2)删除“巩固及维持治疗期间每3个月进行1次疗效评估”描述。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规范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规范

4 .骨骼破坏
90% 以上的MM患者有骨骼破坏。60% 的患者可以出现 病理性骨折。骨髓瘤骨病的特征是成骨细胞活性明显受抑
制或缺失。骨髓瘤所致骨骼破坏可以出现在任何部位,最 常见的依次为脊柱(49%)、颅骨(35%)、骨盆(34%)、肋 骨(33%)、肱骨(22%)、股骨(13%)和下颌骨(10%)。影像 学表现最常见为溶骨性破坏、骨质疏松或压缩性骨折。80 %的患者有骨痛。15%的患者有高钙血症。影像学可以发 现80%患者骨骼受累的证据。但X线平片敏感性较低,只 有当骨小梁丢失超过30% 以上时才能被发现。同时也不 能很好地评估治疗反应。对高度怀疑骨骼病变而平片没有 发现者,可以使用CT平扫、MRI或PET检查。MRI发现无 症状骨骼病变不仅比x线平片更敏感,还具有一定的预后 作用,MRI检查发现7个以上局部病灶时提示预后不良。
综合上述特点,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新的相 关浆细胞疾病的诊断标准:
MGUS:M蛋白<3O L;骨髓浆细胞<10%;没有 其他B细胞增殖性疾病证据;没有骨髓瘤相关的 器官或组织受损。
SMM:M蛋白>30g/L,和/或骨髓克隆性浆细 胞>10% ;没有骨髓瘤相关的器官或组织受损。
MM:血浆或尿中有M蛋白;骨髓克隆性浆细胞或 浆细胞瘤;有相关器官或组织受损。
国际分期系统ISS
分期
标准
平均生存期(月)
I 血清B2微球蛋白<3.5mg/L 62
白蛋白≥35g/L
II 介于I与III
44
III 血清B2微球蛋白>5.5mg/L 29
ISS分期系统简单、实用,与预后密切相关,但缺 乏与肿瘤生物学特性相关的细胞遗传学因素。几 乎所有的骨髓瘤患者都有基因重排现象,但由于 骨髓瘤细胞的低增生活性,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 在诊断时可以检测到异常。几乎一半的患者有超 二倍体,都有较多的染色体数目(平均54条)。超 二倍体患者有较好的整体生存。t(4;14),t(14; 16),t(14;20)及部分或完全13q缺失的患者通常 提示预后较差。而t(11;14),t(6;14)通常提示 预后较好。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 PPT【72页】

多发性骨髓瘤诊治 PPT【72页】

雷利多胺通过肾脏代谢,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周际昌,抗肿瘤药物临床治疗手册,2004
症状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四)
硼替佐米/卡非佐米
作用机制:为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通过抑制体内蛋 白酶体的活性可防止特异蛋白的水解,进而延迟肿瘤 细胞在体内的生长。
给药方法:IV 1.3mg/m2 每周2次;研究发现,含硼替 佐米的方案有效性不受不良的细胞遗传学特征、高龄 及肾功能情况的影响。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不必追求完全缓解, 只要获得缓解,达到 平台期,就可能继续 延续生命,从而达到 长期生存;
新观点:
在不能治愈的情况下, 使MM成为慢性病, 尽量延长生存是治疗 的目标;
每次治疗都努力获得 高质量的完全缓解, 从而延长生存时间, 提高生存质量
研究表明:
1.取得完全缓解的患者,具有更高的存活率 2.高质量的缓解延长TTP(至疾病进展时间) 3.缓解程度越高,DOR(缓解持续时间)越长 4.缓解率越高,生存率越高
分期

MM分期系统


DurieSalmon标准
以下所有: 血红蛋白>10g/dL
非Ⅰ期或Ⅲ期
符合以下一项或多项: 血红蛋白﹤8.5g/dL
血钙值正常或≤12mg/dL
血钙值>12mg/dL
骨X线检查(正常骨结构)或 仅有孤立性骨型浆细胞瘤
晚期溶骨性病变
M成份产率较低 IgG值﹤5g/dL
IgA值﹤3g/dL 本周氏蛋白﹤4g/24h
给药方法:沙利度胺起始剂量200mg/d,分2次口服,每 2周增加200mg,直至最大剂量800mg/d,仅少数患者可 以耐受,大部分患者以400-600mg/d维持治疗。
不良反应:深静脉血栓、周围神经炎、嗜睡、胃肠道 功能紊乱、皮肤瘙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多发性骨髓瘤住院诊疗规范————————————————————————————————作者:————————————————————————————————日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住院管理规范1.病史[A,I]注意骨痛、骨折出血、高钙血症、贫血、肾功能损害、感染、高粘滞综合征和髓外浆细胞瘤浸润、淀粉样变性的表现。

化学物质(如苯、二甲苯等)、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病毒感染史,家族史(包括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2.体征 [A,I]生命体征: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骨骼症状:累及骨骼的局部压痛、骨骼局部肿块(浆细胞瘤),病理性骨折,可合并截瘫出现神经及肌肉症状体征。

感染:好发于呼吸道和皮肤、粘膜交界处,如肺部感染,牙龈炎,扁桃体炎、肛周炎和肛周脓肿(骨髓瘤患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可以在没有症状患者中出现肺部特殊菌感染)。

髓外浸润可出现胸腔积液。

贫血:皮肤粘膜苍白。

重度贫血患者伴有心率增快、二尖瓣收缩期出现功能性杂音。

出血:较少见。

合并血小板减少以及凝血因子异常的患者可出现出血,以粘膜出血多见。

出现高粘滞患者眼底出血可与血小板水平不相符。

合并淀粉样变性患者出血与血小板水平不相符,在皮肤出现特征性紫癜。

肾功能损害:出现双下肢水肿,颜面水肿。

淀粉样变性病变者可表现为舌肥大,腮腺肿大,心脏扩大,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及外周神经病等。

周围神经损伤:出现感觉减退,针刺或麻木。

3.辅助检查血常规及白细胞分类[A,I]:最多见的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晚期患者出现血小板的下降,合并浆细胞白血病患者分类检查可见幼稚浆细胞在20%以上。

ABO及Rh血型,乙肝2,抗HCV,抗HIV,梅毒抗体[A,I]:完善输血前准备,在骨髓瘤患者容易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应常规筛查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试验)生化肝肾功能及白蛋白、乳酸脱氢酶、血钙、血磷、尿酸,血及尿免疫球蛋白定量检查、血及尿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免疫固定电泳(M蛋白鉴定,在单纯轻链型患者加作IgD、IgE的免疫固定电泳)、β2微球蛋白、C反应蛋白、血钾、钠、钙、磷等离子,骨代谢、DIC全套,胸片,心电图,腹部B超[A,I]:全面评估患者状态,进行分型以及分期,准备下一步化疗自身抗体筛查[A,I]骨髓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包括G显带以及间期原位荧光杂交)和分子学检查[A,I],进一步明确骨髓瘤诊断和分型,并进行预后判断。

合并骨髓纤维化以及穿刺涂片无法确诊的患者可行骨髓活检。

骨骼检查[A,I]:包括头颅、骨盆、腰椎、胸椎的平片检查。

有髓外浆细胞瘤者可在相应部位进行MRI检查。

4.诊断与鉴别诊断参照2008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进行诊断及分型(一)诊断骨髓瘤相关器官或组织损害(ROTI)血钙水平增高校正血清钙高于正常上限值0.25mmol/L[1mg/dL]以上或>2.8 mmol/L[11.5mg/dL]肾功能损害血肌酐>176.8μmol/L[2mg/dL]贫血血红蛋白<100g/L或低于正常值20g/L以上骨质破坏溶骨性损害或骨质疏松伴有压缩性骨折其他有症状的高粘滞血症、淀粉样变、反复细菌感染(≥2次/年)1、诊断标准主要标准:①组织活检证明有浆细胞瘤或骨髓涂片检查:浆细胞>30%,常伴有形态改变。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IgG>35g/L,IgA>20g/L,IgM>15g/L,IgD >2g/L,IgE>2g/L,尿中单克隆K或λ轻链>1g/24小时,并排除淀粉样变。

次要标准:①骨髓检查:浆细胞10%~30%。

②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的存在,但低于上述标准。

③X线检查有溶骨性损害和(或)广泛骨质疏松。

④正常免疫球蛋白量降低:IgM<0.5g/L, IgA<1.0g/L, IgG<6.0g/L。

凡满足下列任一条件者可诊断为MM:主要标准第1项+第2项;或第1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②③④中之一;或第2项主要标准+次要标准①③④中之一;或次要标准①②+次要标准③④中之一。

2、最低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二项)①骨髓恶性浆细胞≥10%或虽<10%但证实为克隆性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且血清和/或尿出现单克隆M蛋白;如未检测出M蛋白,则需骨髓恶性浆细胞≥30%和/或活检为浆细胞瘤②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功能损害(至少一项,详见表1)[其他类型的终末器官损害也偶可发生,并需要进行治疗。

如证实这些脏器的损害与骨髓瘤相关则其也可用于骨髓瘤的诊断]3、有症状MM诊断标准:①符合MM的诊断标准。

②出现任何ROTI。

4、无症状MM诊断标准:①符合MM的诊断标准。

②没有任何ROTI的症状与体征。

(二)、分型依照增多的异常免疫球蛋白类型可分为以下八型: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

根据轻链类型分为κ、λ型。

(三)、分期Durie-Salmon分期体系以及国际分期体系(ISS)均可用。

ISS分期体系分期ISS分期标准中位生存期(月)Iβ2-MG<3.5mg/L,白蛋白≥35g/L;62II 不符合I和III期的所有患者45III β2-MG≥5.5mg/L。

29Durie-Salmon分期体系分期Durie-Salmon分期标准I 血红蛋白>l00g/L血清钙水平≤3.0mmol/L[12mg/dL]骨骼X线:骨骼结构正常或孤立性骨浆细胞瘤血清骨髓瘤蛋白产生率低IgG<50g/LIgA<30g/L本周氏蛋白<4g/24h瘤细胞数<0.6x1012/m2体表面积II 不符合I和III期的所有患者瘤细胞数 0.6-1.2x1012/m2体表面积III血红蛋白<85g/L血清钙>3.0mmol/L[12mg/dL]血清或尿骨髓瘤蛋白产生率非常高IgG>70g/LIgA>50g/L本周氏蛋白>12g/24h骨骼检查中溶骨病损大于三处瘤细胞数 >1.2x1012/m2体表面积亚型标准A肾功能正常(血清肌酐水平< 176.8mol/L[2mg/dL])B 肾功能异常(血清肌酐水平≥176.8mol/L [2mg/dL])(四)、鉴别诊断与下列病症鉴别:反应性浆细胞增多(RP), 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M)及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以及其他可以出现M蛋白的疾病如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轻链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reactive plasmacytosis):①存在原发病:如慢性炎症、伤寒、系统性红斑狼疮、肝硬化、转移癌等;②浆细胞≤30%且无形态异常;③免疫表型:反应性浆细胞的免疫表型为CD38+CD56-,而MM则为CD38+CD56+;④M蛋白鉴定:无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⑤细胞化学染色:浆细胞酸性磷酸酶以及5’核苷酸酶反应多为阴性或弱阳性,MM患者均为阳性;⑥IgH基因克隆性重排阴性。

2、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Waldenström's macroglobulinemia,WM):①血中IgM型免疫球蛋白呈单克隆性增高,同时其他免疫球蛋白正常或轻度受抑制。

②影像学:X线摄片较少见骨质疏松,溶骨性病变极为罕见。

③浆细胞形态:骨髓中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多见。

淋巴结、肝、脾活检提示是弥漫性分化好的或浆样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④免疫表型:多为IgM+,IgD-, CD19+, CD20+, CD22+, CD5-, CD10-及CD23-。

3、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①骨痛以静止及夜间明显;②血清碱性磷酸酶常升高;③多伴有成骨表现,在溶骨缺损周围有骨密度增加;④骨髓涂片或活检可见成堆癌细胞;⑤多数患者可查见原发灶,但部分患者可找不到原发灶。

4、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onoclonal gammopathy of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项)①血中M蛋白<30g/L;②骨髓克隆性浆细胞<10%;③没有ROTI、没有其他B细胞增殖性疾患或轻链相关的淀粉样变性以及其他轻链、重链或是免疫球蛋白相关的组织损伤。

5、孤立性浆细胞瘤(骨或髓外)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项)①活检证实为单个部位的单克隆性浆细胞瘤,X线、MRI和/或FDG PET检查证实除原发灶外无阳性结果,血清和/或尿M蛋白水平较低;②多部位骨髓穿刺涂片或骨活检浆细胞数正常,标本经流式细胞术或PCR 检测无克隆性增生证据;③无骨髓瘤相关性脏器功能损害等。

5.入院医嘱/监测项目每天观察生命体征,感染、出血、贫血表现以及重要器官的合并症;根据MM分型以及分期给与化疗或放疗或外科手术治疗化疗期间定期观察血象、生化、电解质、尿便常规、DIC全套每次化疗前检查心电图、胸片每2个疗程化疗行血及尿免疫球蛋白以及骨髓检查,评估病情和疗效,每半年行骨骼检查了解骨骼改善状况或在疾病有进展时随时进行。

必要时请耳鼻喉科、口腔科医生会诊,清除潜在感染灶,眼科医生行眼底检查,了解有无眼底出血、渗出、浸润或眼底出血[B,III]6.治疗方案和患者告知治疗目标:通过化疗或放疗,达到缓解,有移植条件者争取经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进一步延长无病生存。

治疗之前要对患者掌握以下治疗原则:1、ﻩ无症状骨髓瘤或D-S分期I期患者可以观察,每3月复查1次。

2、有症状的MM或没有症状但已出现骨髓瘤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的骨髓瘤患者应早治疗。

3、年龄≤65岁,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4、ﻩ适合临床试验者,应考虑进入临床试验。

5、治疗要取得患者或家属的知情同意。

7.疗效评判标准:2008年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1)、完全缓解(CR)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1.血清和尿M蛋白免疫固定电泳均为阴性;2.软组织浆细胞瘤消失;3.溶骨病变在范围或数量上没有增加;4.骨髓浆细胞<5%(如对不分泌型骨髓瘤,需至少二次至少间隔6周或以上骨髓检查,其浆细胞均<5%)。

2)、严格意义的完全缓解(sCR)在CR的基础上,血清游离轻链比值正常和骨髓(免疫组化或免疫荧光法)未发现克隆性浆细胞。

3)、接近完全缓解(nCR)除免疫固定电泳阳性以外,其它各项指标均达到CR标准。

4)、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血M蛋白下降≥90%和尿轻链<100mg/24h但又未达到CR标准。

5)、部分缓解(PR)必须符合以下所有条件:1.血清M蛋白下降≥50%(对不分泌型骨髓瘤,要求骨髓浆细胞下降≥50%);2.24h尿轻链下降≥90%或小于200mg/24h;3.软组织浆细胞瘤缩小≥50%;4.溶骨病变在范围或数量上没有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