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定风波》(公开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确:作者在寒冷中感受到了温暖,在阴雨之后 看到了阳光,于挫折中看到希望,于逆境中看到 曙光,心境顿时豁然开朗。
赏析探究
思考:“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 “晴”的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一句写出了词人 怎样的人生感悟? “风雨”和“晴” 人生的逆境和顺境 名利的失和得 官职的降和升
明确:词人认为无论是雨还是晴都无所谓。人生也 是如此,顺境也好,逆境也好;窘困也好,通达也好, 都无所谓。这是词人面对仕途失意的旷达胸襟。是人 生的大超越。
我们了。 C失败和成功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败来了,成功还会远吗。 D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E阴雨之后必有阳光,生活中要充满乐观和希望。 F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再见
归纳总结
《定风波》体现词人在自然风雨中镇定自若、 在仕途风险中泰然处之、在痛苦中旷达自解 等一复杂而深微的情致及旷达情怀。
《定风波》是苏轼的旷达词之一。旷达情 怀贯穿了全词的始终。所谓旷达,指豁达通 脱、疏狂不羁、潇洒超俗、乐观开朗的创作 个性。旷达是苏轼为人的性格特征,旷达词 在苏词中数量很多,所以旷达可以称为苏词 的主要风格。
作者在词中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 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将自然 界的风雨和人生的风雨相类比。
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学习目标
1.感受词人的形象,体会作者豁 达的胸怀;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体会词 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3.学习本词的表现手法。
交流自学成果
初读课文,弄懂大意
朗读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 3、读出感情
诵读感知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 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 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洒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以曲笔直写胸臆”
——清人郑文焯《手批东坡乐府》
反复诵读 合作探究 重点鉴赏 1、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轻?这里
的“竹杖芒鞋”和“马”有什么深刻含义?
2、“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否只指自 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3、“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人生体验? 4、“也无风雨也无晴”中的“风雨”和“晴”的 深层含义是什么?这句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 悟?
“竹杖芒鞋 轻胜马”
两者对比,隐喻闲散 江湖胜过奔波官场
赏析探究
思考:“一蓑烟雨任平生”中的“烟雨”是
否仅指自然界的风雨?“任”表现了作者怎样
的心境?
“风雨” 自然界的风雨, 人生的波折、政治上的风云变幻 镇定、从容、洒脱和旷达
“任”
赏析探究
思考:“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 却相迎”三句中“微冷”“相迎”并举,表达 了作者的人生体验? “料峭春风” “山头斜照” 人生的逆境 政治的风雨 人生的希望
总结
《定风波》这首词写眼前景,
寓心中事,从习以为常的自 然现象生发出深刻的人生哲 理,以一语双关,以小见大 的手法体现了作者藐视祸难、 达观自信的智者襟怀。
拓展迁移
苏轼,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行万 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处天堂,他 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苏轼,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却说:“眼 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人。” 他这样描述自己的一生:“载歌载舞, 深得其乐”。
5、本词以一场自然风雨实写人生风雨、人生态度, 不细细品味,难揣其意,大家思考,词人运用了一 种什么表现手法做到的?
赏析探究
思考:作者为什么说“竹杖芒鞋”比马 “轻” ?你认为这里的“竹杖芒鞋”和“马” 有什么深刻含义吗?
“竹杖芒鞋”
“马” “轻”
闲散江湖,平民生活 奔波官场 心情的轻松,无官一身轻
以小见大,以生活小事件中见
出人生大哲理。
拓展延伸
苏轼旷达的人生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归纳总结
旷达,是苏轼调整自己与社会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
●尽力扩张自我,充实自我,使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 最大限度的加强,从而抵抗外界的一切侵扰。只要内 心能有安与和的修养,那么荣辱毁誉就只能夺其外而 不能乱其中了。
A阳光总在风雨后。 B也许正当我们感到绝望的时候,希望和转机已经在前面等着
播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 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 ~~~~ ~~~ 故作此词。
1、词的小序交代了哪些信息?
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写作缘由 。
即事感怀
面对这场大雨,抒源自文库主人
公是怎样的态度? (用文 中词语回答)他给你的印 象是什么? 沉着、通达 “莫听” “何妨” “谁怕” “吟啸且徐 行” “任” 豪迈、随遇而安 潇洒安闲 泰然自若 向风雨挑战
可见,苏轼是潇洒超俗的,乐观开朗的, 是旷达的。《定风波》正充分体现了他这一 精神特质。
贬到杭州,他说“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此好湖山”。 贬到黄州,他说:“长江绕郭知鱼 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到惠州,他说:“日啖荔枝三百 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贬到儋州,他说:“九死南荒吾不 悔,兹游奇绝冠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