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优化分析及模式建构——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角
管理 , 三 种管理模式侧重和效用各有不同。
( 一) 防范型 的制度 化管理模式 我 国社会 正处于 巨大 的历 史转型之 中, 于此背
【 作者 简介】谢棋君 ( 1 9 9 1 一),男,江西九江人 , 硕士研究生,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助理社工师。
一
、
问题 的提 出
头、 脚疼 医脚 ” 局部性调整处置方式 , 属粗放式管理 。
事 实上, 政府面临着两难 的尴尬 处境 : 一 方面, 以农
我 国关于流动人 口的界定较为复杂 , 不 同职 能
部 门、 不 同学者从不 同视角对于其 界定也略有不 同。
民工为主力 的流动人 口群 体进 城是发展 城乡经济 、 解 决农村剩余 劳动力就业 的主要途径 , 政府对其选 择 负有责任 , 故为他们提供 良好 的就业环境 , 保护其 合法 权益是理所 应 当的。另一方 面, 为保持城市 的 健康 良性成长 , 其 自身 空间资源 的有 限与流动人 口
— —
以新公共服务理论为视 角
谢 棋 君
(广 州大学,广 东广 州,5 1 0 0 0 6)
【 摘要 】流动人 口管理是测量城市管理有效性达成的重要指标。传统的防范型管理、适应型管理、协作型管理范式取 得 了局部性突破 ,但也存有先天缺陷。而新公共服务理论理念与城市流动人 口管理 目的高度契合 ,表现 出内在的统一性。 通过深入分析整合,试 图用于指导城市流动人 口管理 ,以提供 良好的思路借鉴 ,进而为构建 出更为优化的管理模 式起到辅 助作用 ,最终促进流动人 口顺利实现市 民化 ,融入城市发展进程 。
展 的人群 。通过综合考 量, 本研 究将流动人 口界 定为狭义上 的流动人 口, 特指户 籍不在本地 的农 民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流动的数量和速度也在急剧上升,农村大量劳力流出,城市大量民工流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出现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数量倒挂现象,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
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县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流动人口的现状出租房屋是与流动人口相伴而生的事物,谈流动人口必然离不开出租房屋。
以笔者所在的吉安县为例,分析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现状。
(一)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1、人员数量和增幅。
2006年至2009年,吉安县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数分别是:1971人、1266人、2244人、2863人;286所、394所、461所、676所。
而流动人口大大超出这些数字,仅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就突破万人。
2、人员分布和住所。
吉安县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主要分布在县城工业园区、县城中心商业区、油盘铁矿、天河煤矿、安塘煤矿和各乡镇的砖厂、松脂采集点等地。
居住地点分散,有居(农)民家中,有厂矿企业临时宿舍,有山林和工地的临时工棚。
3、人员来源和类型。
吉安县的流动人口来自全国的20多个省市。
其中,油盘铁矿主要来自沿海福建等地;天河煤矿和安塘煤矿主要来自湖北、河南;各乡镇砖厂主要来自贵州和四川;采松脂工人主要来自广西等地;县城中心商业区和工业园区外来人员除了部分来自台湾、香港、沿海城市的外商外,主要来自邻近县(市、区)和本县农村地区。
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
4、人员职业和素质。
吉安县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以服装加工业、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为主,从事技术行业的比例极小。
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
(二)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常住人口具有固定性、长期性,易于管理,而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短期性,难于管理。
2024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总结(三篇)
2024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我市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吸引了大量的流动人口。
这些流动人口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的管理难题。
为了更好地服务和管理流动人口,我市设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并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措施。
2024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创新的服务模式,提高流动人口的满意度和融入度,促进城市的稳定和发展。
二、工作内容和实施情况1.健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我们建立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包括建立完善的信息采集和管理系统,加强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形成多元化的服务网络。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更全面地了解流动人口的需求和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2.完善服务措施我们改进了流动人口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
加强了医疗和教育方面的服务,为流动人口提供了更便利的就医和就学条件。
同时,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了他们的生活保障水平。
3.加强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针对流动人口在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加强了法律宣传力度,组织了一系列的法律知识讲座和宣传活动。
同时,我们建立了法律援助机构,为有需要的流动人口提供法律援助。
4.开展文化交流和精神慰问活动我们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交流和精神慰问活动,旨在让流动人口感受到城市的温暖和关怀。
通过艺术演出、座谈会等形式,我们促进了流动人口与当地居民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5.加强管理力量建设我们增加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提高了他们的岗位培训和绩效考核机制。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对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督导和评估,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工作成效和亮点1.流动人口服务满意度提升通过改进服务措施和加强服务宣传,我们有效提高了流动人口的服务满意度。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流动人口的服务满意度较去年提高了10个百分点。
2.法律意识提升通过开展法律宣传和法律援助工作,我们提高了流动人口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范本(3篇)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范本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发展的推进,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不断增加,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愈发重要。
为了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提供优质的服务,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制度旨在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确保其顺利开展。
二、总体要求1. 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原则,致力于为流动人口提供便利、高效、优质的服务。
2. 坚持科学管理,系统化、规范化、信息化的服务管理模式,提升管理效能。
3. 坚持综合管理,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协作合作,形成联动管理机制。
4. 坚持法治思维,严格依法办事,加强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服务水平。
三、工作流程1. 流动人口登记1.1 流动人口在到达新居住地后,应主动向居住地社区或街道办事处登记,提供个人基本信息和住址等相关材料。
1.2 社区或街道办事处应及时办理登记手续,确保登记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流动人口服务需求调查2.1 社区或街道办事处应定期开展流动人口服务需求调查,了解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情况,为制定服务计划提供依据。
2.2 调查结果应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加强资源整合和配置。
3. 流动人口服务计划制定3.1 将流动人口服务需求与本地实际情况结合,制定针对流动人口的服务计划。
3.2 服务计划应包括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教育医疗等特殊服务的保障,以及法律法规宣传、咨询等方面的工作内容。
4. 流动人口服务资源整合4.1 各相关部门应按照服务计划,整合服务资源,确保流动人口能够享受到公共服务。
4.2 应建立流动人口服务资源共享机制,推动资源共享、信息互通。
5.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监督5.1 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监督制度,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和监督责任。
5.2 定期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检查和评估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四、保障措施1. 加强人员培训1.1 各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人员参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知识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服务水平。
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总结5篇
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工作总结5篇篇1一、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流动人口数量逐年攀升,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本年度,我们围绕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开展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报告旨在回顾总结本年度工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
二、工作内容及成效(一)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1. 制定并实施《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明确各级管理部门职责,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优化管理流程。
2. 建立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实时更新、动态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3. 开展跨部门协同合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管理措施的落地执行。
(二)深化流动人口服务工作1. 优化服务流程,简化办事程序,为流动人口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2. 开展服务宣传周活动,普及相关政策法规,提高流动人口的政策知晓率。
3. 针对流动人口需求,设立就业咨询、法律援助、健康咨询等专项服务窗口。
4. 推动社区融入活动,组织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增强流动人口的归属感。
(三)加强数据分析与研判1. 定期收集并分析流动人口数据,掌握人口流动规律及变化趋势。
2. 结合数据分析结果,制定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和服务措施。
3. 开展流动人口居住状况调研,深入了解流动人口的生活需求及面临的问题。
(四)强化监督检查与考核评估1.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措施的有效实施。
2. 定期开展考核评估,总结工作经验,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 鼓励创新举措,对优秀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
三、存在问题及挑战(一)流动人口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部分服务措施未能完全满足流动人口的实际需求,服务质量需进一步优化。
(三)部分区域协同合作不够紧密,部门间信息共享仍需加强。
(四)流动人口自我管理和服务参与程度不高,社会融入仍需推进。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一)完善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数据质量管理和信息更新。
(二)深化服务措施,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06
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了解国际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做法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 学习借鉴国际成功案例,提高我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 促进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与国际合作项目
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开 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培训和交流 活动。
YOUR LOGO
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与对策
汇报人:XX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流动人口服 务管理现状
02.
流动人口服 务管理工作 存在的问题
03.
对策建议
04.
政策建议
05.
创新服务模 式
06.
加强国际合 作与交流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
01
流动人口数量及构成
流动人口数量:近年来持续增长,成为城 市发展的重要特征。
流动人口构成: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行业, 以青壮年劳动力为主,也有部分家庭随迁。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现状:存在管理难度大、 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 公共服务建设。
对策建议:针对流动人口数量及构成的 现状,应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政策, 提高服务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行力
建立政策宣传 与培训的长效 机制,确保政
策落地生根
建立政策评估机制
评估标准:根据流动人口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评估标准 评估方式: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评估,包括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专家评估等 评估周期:定期进行政策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评估结果:将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和反馈
城市外来民工社区化管理模式初探
是计划式管理思想导致 管理散率低。近年来 , 城
市外来 民工管理 部门在认 同外 来民工对城市经济促进 作用的前提下 , 步将外来民工管理从 “ 逐 盲流 管理转变
为建设 “ 民工有序流动 ” 工程 . 民工流动从 堵 把 转为 “ , 疏 这在流动人 口管理上是一种进步 。但 由地方政府 精心组织 和安排农 民进城打工的做法仍具有 强烈的计 划经济色彩 , 这种“ 有序” 流动难以满足劳动力商品供需 双方各 自不 同的需求 与偏好 ,同时抬 高 了农 民进城 的 “ 门槛 使 , 民工有序流动 ” 工程成 为了外来 民工与企业 设法 回避而 不予配合的 制度 。缺乏 主体 配台的管理制 度, 无法保证 管理 目标的实现 , 以做到 真正的有序。 难 =是 只管手脚 、 不管头脑” 促成外来 民工边缘化倾 向。 计划式 管理 的重要特 点是 在具体 的管理措施 中 “ 只管手脚 、 不管头脑” 。户籍制度以及由此所决定 的相 关政策制度 ,使外来民工不为现在的城市杜 区所接纳, 大多 只能处于与城市社会相对隔离的亚 文化环境之中 产生游离 于原有农村 社区与现代城 市杜 区之外的边缘 化倾 向。这种不为社区所认 同的边缘 化倾 向 . 造成城市 外来 民工对社会缺乏责任心和认 同感 , 再加上缺少思想 文化和法制教育 , 引发一些社会治安问题 对城市社会
副作用 。尤其 是当少数素质低下 的管理人员借管理之 名为 自已或为 自己所在的小团体谋取私 利时 , 这种管理 方式就蜕变为一种侵犯外来 民工合法权益的工 具, 为 成
引发外来 民工 不满 和怨愤的源头 , 从而使管理的初衷走 向其反面。 走 出城市外来 民工管理的误 区, 改革现行外来 民工
化 的特 有产 糟
城市 化水 平是 一 国经济 发展水 平 的重 要指 标 之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1
浅谈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随着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人口流动的数量和速度也在急剧上升,农村大量劳力流出,城市大量民工流入,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出现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数量倒挂现象,面对新形势,公安机关户籍管理的重点也开始由常住人口转变到流动人口。
多年以来,公安机关依托人口管理平台掌控社会治安,人口管理的成败对公安工作将造成重大影响,为了使人口管理顺利转型,笔者结合本县实际,分析研究了流动人口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几点对策。
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望批评指正。
一、流动人口的现状出租房屋是与流动人口相伴而生的事物,谈流动人口必然离不开出租房屋。
以笔者所在的吉安县为例,分析流动人口及出租房屋的现状。
(一)流动人口的基本情况1、人员数量和增幅。
2006年至2009年,吉安县登记在册的暂住人口和出租房屋数分别是:1971人、1266人、2244人、2863人;286所、394所、461所、676所。
而流动人口大大超出这些数字,仅工业园区务工人员就突破万人。
2、人员分布和住所。
吉安县的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主要分布在县城工业园区、县城中心商业区、油盘铁矿、天河煤矿、安塘煤矿和各乡镇的砖厂、松脂采集点等地。
居住地点分散,有居(农)民家中,有厂矿企业临时宿舍,有山林和工地的临时工棚。
3、人员来源和类型。
吉安县的流动人口来自全国的20多个省市。
其中,油盘铁矿主要来自沿海福建等地;天河煤矿和安塘煤矿主要来自湖北、河南;各乡镇砖厂主要来自贵州和四川;采松脂工人主要来自广西等地;县城中心商业区和工业园区外来人员除了部分来自台湾、香港、沿海城市的外商外,主要来自邻近县(市、区)和本县农村地区。
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农村。
4、人员职业和素质。
吉安县流动人口所从事的职业以服装加工业、建筑业、餐饮业、运输业、服务业等劳动强度大、收入报酬低的工作为主,从事技术行业的比例极小。
流动人口文化素质不高、法律意识不强。
(二)流动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常住人口具有固定性、长期性,易于管理,而流动人口具有流动性、短期性,难于管理。
流动人口管理模式创新——以江苏为例
流 动人 口管理模 式创新
— 一
以江 苏为例
龙 一 平 , 丽 阳 邹
( . 江苏技术 师范学 院, 1. 2 江苏 常州 23 0 10 1)
摘
要: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 江苏在外来流动入 口管理方面进行 了积极 的探 索和实践 , 实现 了由单项管理 向
综合管理转变的适应性调整 。新形势下流动人 口管理思路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 善 , 政府及管理部门不仅要探索 建立高效 的人 口 管理 体制 和运 行机 制 , 还要建立健全人 口 登记管理制度 , 推动外来流动人 口市 民化 的政策设计
由“ 择性排斥 ” 选 走向“ 普惠制” 。 关键词 : 外来流动人 口; 口管理 ; 人 江苏 中图分类号 : 6 1 2 D 3.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6 4 8 2 ( 0 1 1— 0 3 0 17 — 52 2 1 )2 0 1— 4
1
困惑 。
理创 新 动力不 足
济活动 。通过社 区的道德观念及道德规范、 价值欢
( 】 五 自上而下式管理 , 利益表达渠道不 I , 管 念及价值规范、社会舆论及行为准则来约束流 炀 人 口的思 想 和行 为 。社 区可 以为 流动人 口解决 后
城市政府 在决策时 ,流动人 口参与 的翟度之 顾之忧 , 特别是流动人 口较为敏感的居住 问题、 生 低令人担忧 。 利益相关人被排除在决策之外 流动 活问题 、 子女教育问题要予以落实解决 ; 创造一个
2 0 年 ,江苏省省际间净流人人 口 2 . 万 系统教育和家庭 的关怀 , 09 89 2 心理 尚未成熟 , 风险抵抗 人, 而在 2 0 年 、0 7 、0 8 0 6 2 0 年 20 年这三年 , 则分别 力弱 , 易受误导和冲动 , 有时仅为了一点琐碎事情 就意气用事 , 不懂得合理 的心理宣泄方法 , 往往导 过去的流动人 口基本上是农村人 口,现在扩 致 发生无 可挽 回的后果 。 展 到 城 市人 口; 去 流 动 的基本 上是 劳动 力 , 在 过 现 ( ) 保障 水平低 二 社会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例文(三篇)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例文一、总则为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流动人口的服务质量和满意度,制定本工作制度。
二、工作目标1. 为流动人口提供便利、高效的服务;2. 保障流动人口的基本权益;3. 提高流动人口的融入度,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工作内容与职责1. 登记服务:负责对流动人口进行登记,获取基本信息,维护登记数据库。
2. 维护秩序:负责维护流动人口居住区域的公共秩序,防止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3. 提供服务:负责向流动人口提供各类服务,包括居住证办理、就业信息发布、社会保险办理、医疗就诊等。
4. 教育培训:负责为流动人口提供教育培训机会,帮助其提升技能水平。
5. 纠纷调解:负责对流动人口之间的纠纷进行调解,并协助解决。
6. 宣传引导:负责开展宣传活动,引导流动人口遵守法律法规,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四、工作流程1. 登记服务流程:(1) 流动人口到达居住地,前往办理登记手续;(2) 提供有效身份证明材料,填写登记表格,提交相关申请材料;(3) 工作人员审核申请材料,确认登记信息并录入数据库;(4) 打印登记证件,交付流动人口。
2. 维护秩序流程:(1) 定期巡查流动人口居住区域,排查安全隐患;(2) 加强对治安问题线索的收集,及时处理违法犯罪行为;(3) 组织开展社区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提高流动人口的安全意识。
3. 提供服务流程:(1) 流动人口提出服务需求;(2) 工作人员核实需求,并提供相应的服务方案;(3) 流动人口按照指引办理相关手续;(4) 工作人员跟进办理进展,及时解决问题。
4. 教育培训流程:(1) 搜集流动人口的教育培训需求;(2) 组织相关培训机构提供培训课程;(3) 维护培训记录,评估培训效果,并为流动人口提供进一步指导。
5. 纠纷调解流程:(1) 接受流动人口的纠纷调解申请;(2) 调查核实相关事实,听取各方意见;(3) 提供公正的调解意见,促使双方达成和解;(4) 监测调解结果的执行情况,对不遵守调解结果的行为进行追责。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范例(4篇)
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范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工作,并适用于各级政府、各类服务机构以及社会组织在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中的参考。
第三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应坚持依法依规、全面服务、分类管理、人性化原则。
第四条流动人口包括在外流动的农民工、流浪乞讨人员、残疾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以及其他需要服务的流动人口。
第五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应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
第二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和人员第六条为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本单位设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具体职责如下:(一)负责制定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二)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三)负责流动人口服务的统计、分析工作,做好工作报告和工作总结;(四)负责组织开展流动人口服务的培训工作,提高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五)负责探索和推广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创新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能;(六)负责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工作,解决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的问题和困难。
第七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构的人员由本单位指派,其中包括工作人员和专业人员,具体配备人数和职责由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内容第八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应包括以下内容:(一)流动人口服务需求调查,确定服务重点和方向;(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服务效能;(三)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政策和制度的制定与宣传;(四)流动人口入户落户及相关证件办理的指导和协助;(五)流动人口权益保障工作,包括劳动权益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等;(六)流动人口文化娱乐和心理健康服务;(七)流动人口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申领办理;(八)流动人口矛盾纠纷调解和解决,维护社会稳定;(九)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评估和考核;(十)其他与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相关的工作。
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经验分享
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经验分享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经验分享。
把深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规范化管理和流动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管理作为工作重点,按照“统筹管理、均等服务、按类分区、促进融入”理念,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不断提升服务水平。
流动人口管理措施经验分享一是以宣传舆论为先导,营造良好气氛。
在拆迁工作还没有开始,村两委与计生干部深入到户,宣传政策法规、村规民约和管理规定;街道利用宣传车,村利用广播喇叭、发放宣传单等宣传工具,全方位、多层次宣传计划生育法律规定,真正达到家喻户晓。
利用传单、咨询手册、文艺汇演等多种手段向流动人口宣传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生殖健康知识,把少生快富的观念逐步深入到流动人口思想中,在流动人口集中的地区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用良好的计划舆论氛围改变流动人口的生育观念,从思想上、源头上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
二是以澄清底数为根本,健全档案信息。
村两委分成三个小组入户认真核对微机信息,进一步澄清已婚育龄妇女婚、孕、育及节育措施的底数。
做好拆迁户育龄群众的登记工作,侧重对重点人员的服务,详细核实基础信息、外出居住的详细地址和联系方式,避免漏管现象,并由村两委成员专人包靠。
三是以章程合同为抓手,深化居民自治。
2013年1月依法修订完善《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合同》,明确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违约处理条款,明确执行计生政策的权利与义务,对发生违约现象的,暂缓享受村里的一切住房优惠待遇、政策。
四是落实“依房管人”责任。
根据登记的流入暂住人口,以房主为负责人,村与出租户、流动育龄群众签订计生管理合同协议,定期开展宣传咨询活动,建立流动人口个案信息,及时提交反馈到流入人口的户籍所在地。
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村规民约,房主有连带责任。
村计生专职主任及时上门随访服务,按时发送避孕药具和宣传品,组织好孕检,全面掌握拆迁户,流入人口婚、孕、育、节育人员情况,推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有效的提高了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特点及模式研究
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的特点及模式研究作者:吕顺来源:《法制与社会》2017年第14期摘要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维持流入地社会的安定和谐,促进流动人口与所在地居民的融合以及改善村居治理模式一直都是政府及各界关注的重点。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本文对广东省顺德区的村居流动人口社区融合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了不同的融合模式。
关键词村居社会融合流动人口作者简介:吕顺,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讲师,主要从事社会组织管理方面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7.05.231一、村居流动人口社区融合背景到2016年末,我国流动人口总数达到2.45亿,而作为人口流入大省的广东,流动人口也已达到3128万。
保障流动人口的权益、维持流入地社会的安定和谐,促进流动人口与所在地居民的融合以及改善村居治理模式一直都是政府及各界关注的重点。
顺德区为珠三角制造业密集、劳动力密集的典型代表地区,本地绝大部分基层村居都拥有产业园区,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就业人口,其中就包括离开家乡进入顺德务工的流动人口。
流动人口的到来使得本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无论是流动人口还是本地居民都面临着相互之间的融合问题。
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与流动人口社区融合相关的背景知识,笔者研究了近7年来顺德区关于流动人口的媒体报道,通过社会调查方法中的文献研究法对这些报道进行了量化处理,得到了以下的主要结论:一是流动人口的关注度近年来显著增加;二是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遍及全区;三是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以政府为主导;四是文化娱乐成为管理服务的重要方向。
可以看出,作为流动人口主要目的地的顺德乃至珠三角地区,流动人口的服务和融合活动已经引起了当地的高度重视,政府及社会各方也采取了种种措施应对这种现状,服务于流动人口与本地居民,本文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对顺德村居流动人口融合的具体状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
二、流动人口村居融合的总体情况(一)调查村居的主要特点要全面地把握顺德村居流动人口的融合特点,就需要尽量地选取较具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流动人口的管理
流动人口的管理一.流动人口管理概述一.流动人口的含义流动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市区或乡镇,到其它地区滞留活动的人口。
流动人口是否在在流入地居住可分为暂住人口和过往人口;按流动人口暂住时间长短可分为长年居住型、季节往返型、短期型三种;按流动人口的地域跨度可分为跨省流动,跨市县流动、跨乡镇流动三种;按流动人口的流入原因可分为劳务经营型(也称就业型)、公务事务型、社会型、盲流型等类型。
二.流动人口的成因、特点与发展趋势(一)流动人口剧增的基本成因流动人口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早就客观存在。
80年代初期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搞活的不断深入,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频繁,促进了人、财、物的大流动,流动人口剧增。
其原因有:1.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存在我国13亿人口有80%在农村,全国农村有劳动力约4.5亿人左右。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显。
2现代化建设对劳动力需求的加大城市、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加大,使劳动力由农村向城市、不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有了可能。
3地区、城乡之间的较大差距由于城市在社会中的特殊经济地位,使得许多农民和一些中、小城镇的居民为追求更高的发展而不断向大、中城市集中。
4.公民自由度的空前提高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公民的自由度也空前提高,使流动人口有了可能。
(二)流动人口的特点1.数量大,增速快,周期长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增加,流动人口在持续了20年递增的情况下仍呈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2.来源多,分布广各地调查统计资料表明,流动人口来源较多,分布广泛。
流动人口虽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沿海及其它开发、开放地区,但农村地区、一般地区也有分布。
3.季节变化渐小,滞留时间渐长调查统计表明,占半数以上的流动人口在暂住地滞留一年以上,有的多达数十年,成了暂住地不流动的“流动人口”,没有常住户口的“常住人口”。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提纲)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一)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组成(二)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三)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二、当前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服务意识淡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相对滞后(二)管理法规不完善,部门合作不协调(三)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保障存在薄弱环节(四)政策执行不到位三、加强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管理的建议(一)更新观念,建立信息化的管理模式(二)统一管理,加强协作沟通(三)加大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保障力度(四)提高流动人口社会化管理水平一、深圳市流动人口管理现状(一)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组成现阶段,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组成主要有以下三类:第一类是大量流入城市的农村人口,主要是一些农村富余劳动力。
第二类是农村先富裕起来的一部分农民,拥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子女的教育,涌向城市,共享城市公共资源的便利。
第三类是从小城镇流入的人口,这些人主要是掌握了一定技术能力,受教育程度较高,不满足于现状,为谋求更好的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如一部分高校毕业生。
(二)深圳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特征深圳近年来流动人口增长迅速,2003年为557.41万人, 2008年达到了876.83万人,2010年增加到1200.55万人。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5年,深圳市全市累计登记实际居住的流动人口达1700.5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84.9%;其中户籍人口212.35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的15.1%。
目前深圳市流动人口增长、结构、布局等特点可以总结为“四个最”:一是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比例倒挂最严重,2014至2015年进行的统计的数据显示:深圳市城市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达6:1。
二是人口密度全国大中城市里最高,从“四普”时每平方公里825人增加到“五普”时3597人,十年间增长了3.46倍,以年均15.32%的速度增加。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相关推荐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精选10篇)在现在社会,制度对人们来说越来越重要,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篇1军乐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根据镇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的推进情况,为不断提高推进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特制定如下工作制度。
一、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制度1、镇流管办代表党委、政府具体负责此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的组织协调,对各流管站的工作进行指导。
同时,组织人员培训与信息录入工作。
2、建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联席会会议制度,由镇分管计生工作的副镇长牵头,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联席会议,相关职能部门,主要收集此次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的工作情况,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意见和要求。
3、各流管站负责承担本行政区域内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的日常工作。
主要包括宣传动员、信息采集小组的人员组成、采集人数和每个人员的具体选择确定、信息采集的组织、信息倒查、表格审查、建立台账,以及常态化管理等事项。
4、镇各职能部门结合工作实际,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共同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推进工作。
群工办、经发办、派出所等部门落实相关服务与管理工作。
5、落实用工单位、经营业主的协调责任,全面推进“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业主责任制,各用工单位、经营业主要确定人员,积极协助所在村(社区)流管站做好用工人员情况、员工租住情况的信息采集与报送工作,规模主要企业由社区民警协调相关人员采集信息。
6、对流动人口实行与常住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服务,同管理”四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他们的归宿感,真正从各方面全面融入军乐生活。
7、村(社区)民警和流动人口专职协管员负责对各村(社区)流动人口的检查与质量考核,指导各村(社区)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社区流动人口工作方案(通用5篇)
社区流动人口工作方案社区流动人口工作方案一、什么是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
“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
二、社区流动人口工作方案(通用5篇)编写工作方案的人需要有高瞻远瞩的眼光,深思熟虑的判断。
当计划做某项工作时,我们需要先准备多份工作方案以供上级参考,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工作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社区流动人口工作方案(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社区流动人口工作方案1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建立流动人口管理长效机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旧城”,根据上级有关规定,结合我镇经济发展和流动人口的现状,特制定20xx年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为维护我镇的社会治安稳定,巩固、完善打防控一体化建设,坚持"打牢基础、突出重点、抓着根本,以查处促管理,以管理强基础,以打击促防范"的工作思路,坚持管理与服务、维权并重,进一步推进流动人口社会化、市场化、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全面加强和改进流动人口的管理工作,为打造"平安旧城"夯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1、强化宣传教育,流动人口及房屋出租人的法制意识有较大提高,能依照有关房屋租赁规定,自觉申报登记并做好自我管理和防范工作。
2、全面摸清各镇的流动人口、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用工较多单位底数,健全各类档案资料,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管理规范。
3、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落实各项管理措施,对发现的流动人口中的违法闲散人员,坚决予以打击,维护社会稳定。
4、建立健全管理网络,理顺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关系,建立和巩固流动人口的长效管理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社会化管理新局面。
三、工作措施(一)强化组织领导结合实际,制定了以“政府领导、综治牵头、公安为主、各方参与、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把其纳入了各村、各部门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热情服务与依法管理相结合,善待弱势群体与保护公众合法权益相结合,使的流动人口管理工作进一步法治化、社会化、规范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流动人口现象逐渐凸显,成为了社会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流动人口,即因工作、学习、生活等原因,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跨越一定行政区域范围,在异地居住一定时间的人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转轨、产业结构调整、城市化进程加速,以及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政策的调整,都为流动人口的形成和变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本文旨在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变动的九大趋势,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揭示流动人口变动的特点和规律,为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提供参考。
我们将从流动人口的规模变化、空间分布、结构特征、居留意愿、社会融入等多个维度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全面反映我国流动人口现象的发展态势和未来走向。
我们也将关注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城市化的推进、社会结构的调整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理解我国流动人口现象提供更为清晰和深入的视角,为推动流动人口问题的科学决策和有效治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流动人口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规模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乡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城市化进程加速,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特别是在沿海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大量外来务工人员涌入,形成了庞大的流动人口群体。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从最初的数百万,到如今的数亿,流动人口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种流动不仅体现在城乡之间,也表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特别是从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的迁移。
流动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带来了诸多社会影响。
一方面,流动人口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了城市的繁荣和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也给城市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带来了挑战。
从街居制到社区制
从街居制到社区制:我国城市社区30年的变迁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管理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适合计划经济体制的“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模式转变为适合市场经济体制的社区制模式。
新的模式标志着与发达国家基层社会管理模式接轨的开始,也必将对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和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因此,值得我们对其原因、转型轨迹、特点以及不足进行认真的总结和研究,以利于社区制未来的健康发展。
一、街居制向社区制转型的主要社会原因我国的街居制是辅助“单位制”建立的,其设想是单位制管理有工作单位的职工,街居制管理没有工作的居民。
1954年,全国人大一届四次会议通过《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城市居委会组织条例》,从此形成了由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构成的“行政性”很强的街居体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从农村移向城市,虽然街道并未成为改革的目标,但是,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变迁以及由此出现的问题,促使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的职能开始产生重要变化。
随着1987年社区服务的提出、2000年社区建设的正式展开和推进,社区制开始全面替代传统的街居制,社区这一舶来品已经成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的术语,社区制也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
那么,社区制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呢?第一,快速的城市化。
改革开放前,我国的城市化一直远远落后于世界城市化的发展,1949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为7.3%,而当时世界城市化率为22.8%;到197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只达到12.1%(据UNDP数据,1980年,世界城市化率为39.1%)。
①改革开放后,城市化呈现逐步快速发展的状态,1990年达到26.4%,2000年则上升到36.2%[1]。
与此相对应的,城市数量也不断增长,1949年,我国的城市数量为132个,1978年为193个,到2001年底,城市数量达到662个[2]。
城市化的迅猛发展,自然对城市社会的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
摘要:本文关注焦点在于流动人口管理的一种新方法社区化管理模式,通过把握流动人口的主题,应用城市管理中的社区化研究视角对这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
文章以这一视角分析城市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范围、框架和内容,比较客观的还原这一管理模式的原型;结合新旧模式的对比,分析了社区化管理模式的优势,并指出城市管理过渡的背景下这一研究视角的应用趋向。
关键词:城市管理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
1.引言:城市管理与社区化研究视角
1.1 社区化管理模式概述
社区化管理是指在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宏观调控下,在有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和指导下,基层以社区资源为基础,运用社区管理的机制与手段,促进社区整合与稳定运行的一种管理模式。
与以往的管理模式比,社区化管理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属地化管理,即以一定的聚集地为前提,实行的是人住哪里,哪里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和提供服务;二是服务型管理,即以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需求为基础,提供迫切必需的服务和保障,因此社区化管理也是一个社区整合的过程;三是参与式管理,即社区化管理特别强调让普通平民积极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
1.2 社区化研究视角:社区化管理与城市管理的联结
城市管理强调城市不应该由政府单一中心主导,各种准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企业以及市民也可以、并且应该积极的参与到城市管理的过程中来,以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成公共目标,在社会上形成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
通过上面的叙述,我们不难看出现代城市管理的理念与社区化管理中的属地化管理、参与式管理和服务型管理不谋而合,因此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二者的连接点,这也是本文中的社区化研究视角题中之义。
2.实践:城市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新模式
2.1 传统流动人口管理概述
目前,我国城市流动人口约1.5亿,占全国人口的10%,是城市住民管理中的一大核心点。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流动人口在城市居住的时间逐步延长,许多人已经是事实移民,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中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一种以社区化研究视角为基础、针对城市流动人口的新型管理模式进入人们的视野,这也就是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
2.2 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的范围与框架设计
简单地说,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就是在流动人口聚集的地带,模仿城市社区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服务方式对流动人口进行管理,以维持聚集地社会秩序的稳定,并通过服务的提供为流动人口提供一定的社会保障。
按照这一概念,我们不难发现流动人口社区化管理模式的范围应该包括法制管理、户籍管理、劳务管理、治安管理、人口管理、社
会管理和服务管理,这一广阔的范围既包括传统管理方式所题中的内容,也包括社区化研究视角下所特有的部分。
首先,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是在社会管理的网络和法制管理的框架下展开的其次,新型的社区化管理以聚集地域为先导,以户籍管理和人口管理为基础同时社区化管理以治安管理为中心,这也是与城中村、城乡结合部治理相联系的一点,即通过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和疏导,最后我们回归社区化视角本身,以服务管理为依托、以劳务管理为形式,这也正是社区化管理模式所题中的观点另一方面提供培训等可以提高流动人口自身素质的服务,并将这些与劳务和就业挂钩,使流动人口最终实现就业,这也是保证社会安定的最根本措施。
2.3 流动人口管理中的社区化视角
流动人口的社区化管理是社区化研究视角的典型应用,通过上面对其范围、框架的叙述,我们不难从中发现这一管理模式实际上也是属地化管理、参与式管理和服务型管理,这与社区管理模式的特征恰好吻合。
按照之前的分类,包含外来人口登记制度、单位管理制度、社会治安综合管理制度在内的传统流动人口管理模式与社区化管理模式存在较大区别,本文将结合社区化视角的特点对这两种方式进行比较。
首先,传统管理模式十分强调户籍基础,这与其产生初衷和二元结构限制是分不开的,而新的社区化管理则尽量淡化户籍的因素,并在实质上以流动人口聚集地带为基础,采取一种属地化管理的方式;其次,传统管理模式下强调以公安机关为主体的管制和控制,将流动人口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