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城市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

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

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无锡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背景介绍:无锡作为江苏省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名城,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不断提升。

随着建筑物的高度不断增加和使用性质的多样化,建筑物的排烟系统也面临着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人员生命安全和建筑物的防火安全性,无锡需要一个适合当地特点的建筑排烟道设计方案。

方案一:单向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每个楼层设置一个单独的排烟井,排烟井与室外相连。

在每层楼的走廊里设置排烟口。

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打开排烟口,烟气会被自然抽出,并通过排烟井最终排至室外。

这种方案适用于建筑物高度适中,且楼层之间相对独立的建筑。

方案二:机械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每个楼层设置一个集中式的排烟井,排烟井与室外相连。

排烟井内设置有机械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

当发生火灾时,通过打开排烟口,排烟风机会抽出烟气,并通过排烟井最终排至室外。

这种方案适用于建筑物高度较高,且楼层之间有连续的走廊的建筑。

方案三:压力差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采用压力差排烟系统。

每个楼层的走廊都设置有压力差感应器,当发生火灾时,感应器会自动启动排烟系统。

排烟系统通过压力差作用,将烟气从火灾现场排至室外。

这种方案适用于建筑物高度较高,且楼层之间有连续的走廊的建筑,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安全性。

方案四:喷淋排烟系统在建筑物内,设置喷淋装置,通过喷洒水雾来降低烟气浓度,并将烟气带走。

喷淋排烟系统适用于建筑物的各个区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和控制。

这种方案适用于火灾发生后需要快速控制烟气扩散的建筑。

这四种方案各有各的优势和适用范围,无锡可以根据不同建筑物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案。

同时,为了确保排烟系统的良好运行,无锡还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设备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大小和使用性质选择合适的排烟设备,如排烟风机、压力差感应器等。

2. 排烟口的布置:排烟口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使用性质进行合理布置,以确保排烟的畅通和烟气的快速排放。

3. 排烟井的设计:排烟井的尺寸和布置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使用性质进行设计,以确保排烟的效果和安全性。

无锡许舍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无锡许舍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无锡旭天智慧谷项目规划建筑设计方案Wuxi Binhu District TecPark Xushe Software Park 2014.05.21第一章:项目简介本项目基地位于无锡滨湖区许舍路和清源路交叉口,交通便利,可建设用地面积41710平方米。

基地南侧紧邻城市干道清源路,地势高于北侧3m左右,具有良好的采光优势和完整的城市界面。

地理位置及项目概况基地至市中心至新区基地基地南靠雪浪山,西北有龙王山,东临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美。

现状分析及设计策略 基地龙王山雪浪山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第二章:总平面图及效果图无锡旭天智慧谷项目沿许舍路透视图第三章:设计概念通过院落式组团布局,结合现代的手法,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人文生态的、和谐的江南传统院落空间,形成良好的工作环境。

根据任务书和规划要求,将整个地形分为一期、二期。

二期一期无锡旭天智慧谷项目整体布局分析布置出整个园区的建筑方位,园区主入口设在向阳路一侧中间位置。

利用地形高差引入景观平台的概念,平台下部做半地下车库,解决车辆停放问题,同时丰富了空间变化。

景观平台轴线两侧为独栋式办公和单元式办公两个组群,分别用两个架空的景观平台,将两个组群联系起来,底下做停车库。

景观平台既有效地组织了建筑又丰富了空间变化。

景观平台上布置了闲庭信步的小径及硬质铺地小广场,有机散落的设施小品、灌木及花坛又增加了景观的趣味性。

两个景观平台一规整一自由,如两片水系绕于建筑之间,严谨的几何形态的景观平台与高低错落的办公楼形成了动静之间的生趣转换。

本案采用太阳能电池板,可以有效地利用太阳光的能量,为建筑提供一部分的照明,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本案采用功能型的阳光房,提高了建筑物的档次。

实现了办公与阳光的亲密接触。

本案每栋小体量建筑均采用露台空中花园,将使用功能和景观观赏两者兼顾,供人们观赏、休憩和活动。

屋顶太阳能电池板阳光房空中花园周围环境与园区景观龙王山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雪浪山基地周边青山绿水,自然环境优美,为不打破这种平衡,本案利用地形高差,通过景观平台式组合方式,与周边自然环境相呼应。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工程概况1.本项目为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为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办事处,地块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

基地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基地内目前主要为农田,有部分水域及农村住宅。

2.该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0064 ㎡。

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02090㎡,总占地面积 187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240190㎡,地下建筑面积 61900㎡。

根据用地规划,本设计将用地分为睦邻中心、住宅、养老院三大片区。

二. 设计依据1.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的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任务书2.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2011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该地块规划设计方案用地示意图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10.《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11.《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 26-2006)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第二章设计篇一、总体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位于沪宁高速、锡澄高速和锡宜高速的交汇处,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捷,距无锡市中心商务区仅为10公里。

基地位于惠山新城南缘,惠山区堰桥街道,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

无锡太湖新城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无锡太湖新城是江苏省无锡市的一个新兴区域,位于无锡市东南部,毗邻太湖,总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是无锡市发展的重要战略区域。

本篇文章就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进行探讨。

首先,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

考虑到太湖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重要的生态价值,规划设计应注重保护太湖及其周边生态系统,通过建设绿色生态基础设施,提高环境质量,保护生态资源。

同时,要坚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路径,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其次,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

无锡太湖新城的地理位置独特,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产业资源。

规划设计应充分挖掘新城的产业潜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等优势产业,提升区域经济水平。

同时,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引进外资和创新创业人才,推动新城经济的国际化、现代化发展。

第三,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考虑到新城的地理条件和发展需求,规划设计应合理安排城市功能区划,将市中心区域作为经济、文化、行政中心,发展高端商业、文化艺术等产业。

同时,要合理规划居住区,提供高品质的住宅环境和配套设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此外,规划设计还应注重公共交通、道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可达性和通达性。

最后,无锡太湖新城的总体规划设计应注重人文关怀。

作为一个新兴区域,新城的人文环境和社会服务设施尚未完善。

规划设计应注重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建设完善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等社会服务设施,提供多元化的生活选择。

此外,还应注重保护和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形象和品质。

总之,无锡太湖新城的概念性总体规划设计应以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为理念,注重优势产业的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注重人文关怀。

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无锡太湖新城将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

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

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无锡南泉地区是一片拥有丰富资源和潜力的城市区域。

为了更好地促进该地区的发展,无锡市政府最近制定了最新的规划方案。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一规划方案,包括规划目标、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等。

第一部分:规划目标南泉地区的规划目标是通过合理的土地利用和城市规划,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推动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1.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市化进程,加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融合,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2. 打造绿色生态区: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建设生态公园和绿色空间,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3. 建设智能化城市:推动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

第二部分:主要内容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无锡市政府将在南泉地区实施以下主要内容:1.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土地用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划定保护性用地、农业用地、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等不同功能区域。

2. 城市建设规划:合理控制城市扩张的规模,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城市建设向垂直发展,建设高品质住宅区、商务区和交通枢纽等。

3. 交通规划:完善南泉地区的交通网络,优化公共交通系统,改善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出行效率。

4. 环境保护规划:加强环境管理,推动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实施生态修复项目,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实施计划根据最新规划方案,无锡南泉地区的规划将分为三个阶段逐步实施。

第一阶段(2022-2025年):建设基础设施,推进土地整理和城市更新,完善交通网络和公共服务设施。

第二阶段(2026-2030年):加强产业发展,引进优质企业,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第三阶段(2031-2035年):全面实施规划内容,确保南泉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城市。

第四部分:总结无锡南泉最新规划方案的出台将为该地区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府将根据规划方案,采取有力措施,推动规划的顺利实施。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南泉地区将成为一个宜居、宜业的现代城市,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无锡枢纽设计方案

无锡枢纽设计方案

无锡枢纽设计方案无锡枢纽设计方案无锡位于中国江苏省中部,作为一个交通枢纽城市,其交通枢纽的设计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我们的无锡枢纽设计方案。

一、枢纽定位无锡枢纽的定位是一个综合性交通枢纽,包括高铁、地铁、长途汽车、公交和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的集散地。

枢纽应提供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环境,为人们出行提供高效、便利的服务。

二、枢纽规划布局1. 高铁站规划:高铁站应位于市区中心地带,方便市民前往,同时与地铁和公交站点相连,打造无缝换乘的交通枢纽。

高铁站应设立多个出入口,方便乘客进出,同时要配备充足的自助检票设备和行李寄存设施。

2. 地铁站规划:地铁站应覆盖市区各个重要交通节点,方便市民出行。

地铁站应设置便利店、餐厅、自动贩卖机等服务设施,方便乘客购买所需物品。

3. 长途汽车站规划:长途汽车站应位于市郊交通便捷的地方,与高铁、地铁等交通方式相连。

汽车站应设计合理的候车大厅和候车区域,同时要建设舒适的候车室、洗手间和餐厅等设施。

4. 公交站规划:公交站点应位于市区各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业中心,以方便市民出行。

公交站点应设置站名标识和车辆到站时间的信息显示屏,方便乘客了解车辆情况。

5. 出租车站规划:出租车站应设在各个重要的交通节点,方便市民随时叫车。

出租车站应设置等候区和候车亭,方便乘客等候出租车。

三、枢纽交通组织1. 高铁、地铁和长途汽车之间应设立无缝换乘的通道,方便乘客换乘不同交通方式。

同时要设置导向标识,引导乘客前往不同的交通方式。

2. 枢纽内部应设置交通指示牌,指示乘客前往不同的交通区域。

同时设立信息查询处,为乘客提供相关的交通信息。

3. 公交车和出租车的进出口应分开设置,避免交通拥堵。

四、枢纽设施配套1. 枢纽内部应设置餐厅、便利店、自动贩卖机和洗手间等生活设施,方便乘客购买所需物品和解决生理需求。

2. 枢纽应设置充电设施和WIFI覆盖,为乘客提供手机和电子设备的便捷充电和上网服务。

3. 枢纽应设置安检系统,确保乘客的安全。

美丽无锡实施方案

美丽无锡实施方案

美丽无锡实施方案
无锡,一个美丽的城市,拥有着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如何更好地发挥无锡的优势,打造更美丽的城市,是我们共同关心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全面的美丽无锡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要注重城市的绿化工作。

无锡作为一座生态城市,应该更加注重植树造林,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提升城市的绿色环境。

同时,要加强对植物的保护和管理,确保城市的绿化工作能够持续稳定地进行下去。

其次,我们要注重城市的环境整治。

城市的环境整治工作涉及到城市的整体形象和市民的生活质量。

我们要加大对污染源的治理力度,减少环境污染,改善空气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垃圾分类和处理的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共同建设一个清洁整洁的城市环境。

再次,我们要注重城市的文化建设。

无锡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加强对这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要举办更多的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

最后,我们要注重城市的交通建设。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我们要加强城市道路的建设和管理,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同时,要发展公共交通,减少城市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环境。

综上所述,美丽无锡实施方案是一项全面的工程,需要各部门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打造出更加美丽的无锡,让这座城市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

希望我们能够在美丽无锡的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无锡成为更加美丽、宜居的城市。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项目概况一.工程概况1.本项目为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为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办事处,地块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

基地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基地内目前主要为农田,有部分水域及农村住宅。

2.该地块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0064 ㎡。

规划建设总建筑面积302090㎡,总占地面积 187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 240190㎡,地下建筑面积 61900㎡。

根据用地规划,本设计将用地分为睦邻中心、住宅、养老院三大片区。

二. 设计依据1. 无锡市惠山区堰桥街道的广惠路与天河路东北侧地块规划设计任务书2.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2011版《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3.该地块规划设计方案用地示意图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 48-88)8.《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 67-89)9.《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JGJ 122-99)10.《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11.《江苏省住宅设计标准》(DGJ32/J 26-2006)12.《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1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15.《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第二章设计篇一、总体规划设计项目位于无锡市惠山区堰桥镇,位于沪宁高速、锡澄高速和锡宜高速的交汇处,有着显著的区位优势,交通十分便捷,距无锡市中心商务区仅为10公里。

基地位于惠山新城南缘,惠山区堰桥街道,南临天河路,北靠林新路,东至规划道路,西至广惠路。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规划文本(1995年-2010年)一九九五年八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无锡市城市规划区内各项城市建设的重要文件。

在城市规划区进行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办法》和《无锡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二条本规划是一九八。

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的修订规划。

凡原规划与本规划有不一致处,均以本规划为准。

第三条修订规划的依据与基础资料1、无锡市人民政府C19933锡政字280号《关于修订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锡规(1993)7号文的批复》。

2、一九八八年一月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的《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修改方案》。

3、《上海经济区域城镇布局规划纲要(1985—2000)》。

4、《江苏省沿江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5.无锡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规划纲要。

6、太湖风景名胜区马山、梅梁湖、蠡湖、锡惠等景区规划。

7、无锡市综合交通规划。

8、江阴、锡山、宜兴三市(县级市)市域规划。

9、国家及省有关法规。

第四条规划指导思想1、强化经济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无锡的区位优势,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等全面协调发展,以实现经济国际化,城市现代化、农村城市化。

2、制订“山水城市”的建设模式,建设具有良好城市生态环境,融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于一体的现代化城市。

3、构筑现代化大城市的发展格局,以利城市有机疏散和持续发展。

4、建立现代化的城市交通体系,加速形成区域交通枢纽,提高和增强城市的运行效率和流通功能。

5、建立科学合理的城镇体系,形成现代化的城市群格局。

第五条规划修订重点1、调整城市布局,提出建设”城外城”(无锡新区)、”城中城”(无锡旧城)、”山水城”和中心商务区(CBD)的构想,以形成开敞的、分散组团式的大城市发展格局。

无锡新区站规划方案

无锡新区站规划方案

无锡新区站规划方案背景无锡新区作为无锡市重要的城市发展区域之一,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为适应未来无锡新区持续高速发展的需求,规划建设新的交通枢纽和城市轨道交通站点,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近年来,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在国内城市中的普及和应用,其作为城市中便捷的公共交通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市民的喜爱。

无锡新区站作为无锡新区城市轨道交通的一个重要枢纽站,规划设计方案是高速发展壮大无锡新区的重要保障。

规划建设目标无锡新区站规划建设的目标是为了打造一个集无锡新区城市交通、商业娱乐、文化活动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并为无锡市民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城市轨道交通服务。

具体目标为:1.利用无锡新区地理位置优势和中心城市交通资源,打造一个高端、现代、便捷的城市交通站点,让更多市民能够方便快捷地到达目的地;2.综合利用城市闲置资源,建设包括商业、娱乐、文化等多种功能的城市综合体,打造一个集交通、商业、文化于一体、互动性更强的城市空间;3.充分考虑无锡新区未来的城市发展规划和建设需求,对无锡新区站进行规划和设计,保障站点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建设方案1. 设计概况无锡新区站按照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要求,采用高层小长条形建筑设计,总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

站点采用高架结构,具有梦幻美感和现代感,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科技智慧为设计理念。

站点所在建筑廊道建设规划高度介于5-6m之间,展览空间建设计划高度5m,与周边高楼相融合,具有很好的城市发展环境和条件。

2. 规划布局无锡新区站采用双向七条线路集散种,旅客体验更佳。

站台的出入口共15个,包括主入口、出站口、出口等。

同时,无锡新区站将会配套多种功能设施,包括商业、娱乐、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和便利。

设计中将统筹协调,规划局部公共设施,资源共享,形成更强的城市自给能力,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选择和更好的体验。

3. 站内设计为了提高无锡新区站的美观性和舒适度,《规划设计方案》在站内设计中进行了深入思考。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 控制基础设施走廊
中心城
• 城市性质
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国内外 著名旅游胜地
中心城
人口规模
• 现状159万人 • 近期170万人 • 远期200万人
用地规模
• 现状140平方公里,88.0平方米/人 • 近期195平方公里,91.9平方米/人 • 远期195平方公里,97.5平方米/人
城市化水平 • 2005年60%左右 • 2010年65%左右 • 2020年73%左右
市域城镇体系
市域城镇体系 结构
• 构筑“多中心、开 敞式”市域空间发 展格局
• 培育由沿江城镇发 展轴、沪宁城镇聚 合轴和澄锡宜城镇 发展轴组成的“两 横一纵”“干”字 型城镇发展轴
市域城镇体系
城镇空间和等级规模
市区
空间结构
• 将洛社、玉祁作为重点 中心镇培育,承担中心 城功能扩散
• 在无锡与苏州、常州的 边界地区控制2公里左右 的禁止建设区,以避免 城市连绵成带发展
市区
〉2公里
〉2公里
市区
基础设施建设
• 加强市政设施建设的整 体协调、区域共享,提 高市区的整体建设标准, 如高等级公路、区域供 水、污水处理厂等
中心城
城市发展方向
• 南拓北展 • 东整西优
城市形态
• 星楔状
中心城
城市布局结构
• 形成“七片一带”的 总体布局结构,构筑 “山水城林”一体的 城市总体框架
• “七片”是城中、蠡 溪、东亭、滨湖新城、 新区、山北、锡北7 个片区
• “一带”是“Z”字形 的环太湖、五里湖的 自然山水风光带
中心城
• 中心城人口200万人,周边 城镇人口为31.3万人,乡村 人口为46.4万人

无锡南泉规划方案

无锡南泉规划方案

无锡南泉规划方案摘要:本文将介绍无锡南泉区域的规划方案。

无锡南泉是无锡市区的发展热点之一,规划方案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无锡南泉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与发展机会。

一、引言无锡南泉位于无锡市区南部,总面积约250平方公里。

本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无锡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推动经济发展,无锡市政府组织专家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无锡南泉规划方案。

二、土地利用规划1.市中心区域:市中心区域将成为无锡南泉的商务中心,包括商业办公区、金融区和文化娱乐区。

在这些区域建设高层建筑,提供多样化的办公、购物和娱乐场所,吸引外来投资和企业入驻。

2.住宅区域:在无锡南泉规划中,将建设多个现代化住宅区,为居民提供高品质的居住环境。

住宅区将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学校、医院、公园等,提供便利的生活条件。

3.产业区域:无锡南泉将发展多个产业园区,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和先进制造业园等。

这些产业园区将吸引高科技企业入驻,促进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交通规划1.道路交通:无锡南泉将建设一系列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提供便捷的交通网络。

此外,还将修建快速交通枢纽,方便市民进出无锡南泉。

2.公共交通:在无锡南泉规划中,将建设多个公交站点和地铁线路,方便市民出行。

公交线路将覆盖整个区域,提供高效、便捷的交通服务。

3.自行车道:为了鼓励绿色出行,无锡南泉将建设大量自行车道,方便市民骑行。

这些自行车道将连接各个重要区域和公共交通站点,提供绿色出行的选择。

四、产业发展规划1.高新技术产业:无锡南泉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包括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

通过引进高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推动无锡南泉的创新发展。

2.生物医药产业:无锡南泉拥有丰富的生物医药资源,将发展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基地。

通过建设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吸引国内外生物医药企业入驻。

3.先进制造业:无锡南泉将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

无锡高铁站商务区 规划设计

无锡高铁站商务区 规划设计
无锡市高铁站商务区1号2号街区城市设计 / Urban Design for No.1 & No.2 Blocks of the Wuxi HSR Commercial Area
SOM
宜人的城市尺度 HUMAN SCALE URBAN SPACE
无锡市高铁站商务区1号2号街区城市设计 / Urban Design for No.1 & No.2 Blocks of the Wuxi HSR Commercial Area
新锡路 XINXI ROAD
SOM
项目背景
SITE CONTEXT
• 当前,高铁站、地铁站和 主要道路已开始施工。
• Construction is underway.
无锡市高铁站商务区1号2号街区城市设计 / Urban Design for No.1 & No.2 Blocks of the Wuxi HSR Commercial Area
新锡路 XINXI ROAD
1 4
5
锡沪路 XI HU ROAD
3
XIAN FENG ROADΒιβλιοθήκη 先锋 路2新


XIN YUN ROAD
XIN HUA ROAD
新华 路
锡山大道 XI SHAN BLVD
无锡市高铁站商务区1号2号街区城市设计 / Urban Design for No.1 & No.2 Blocks of the Wuxi HSR Commercial Area
• The Project Boundary is set at the centerlines of planned or partially contstructed roads. Measured from the centerlines of Xianfeng Road, Xinhua Road, Wenjing Road and Others a project area of 501,614 square meters is derived.

无锡彩虹步道规划方案

无锡彩虹步道规划方案

无锡彩虹步道规划方案背景介绍无锡市是一座旅游城市,拥有许多知名景点。

其中,灵山景区和太湖风景名胜区是无锡市的主要旅游景区。

然而,除了这些区域以外,无锡市的城市规划仍有许多提升的空间。

特别是在城市步道的建设方面,无锡市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彩虹步道的建设将是无锡市城市步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彩虹步道的规划彩虹步道规划由市政府的城市规划部门制定,目的是为了增加市民和游客的运动空间,并推广城市旅游。

彩虹步道设计从建筑的角度出发,结合地形和城市风貌,构建出一个兼具功能性与美观度的城市步道。

建设目标•提供一个具有运动和休闲功能的城市步道,引导市民和游客,增加文化氛围。

•优化城市环境,促进市区的可持续发展,增加城市的生态和环保。

•传达无锡市的文化内涵,强化对外宣传。

建设地点彩虹步道将建在无锡市中心区域,设计以交通路线为主,连接市区的重点地区,并紧密贴合城市风貌。

步道的长度约30公里,建设过程中,市政府规划部门会对建设的主要道路和路段进行评估,以确保步道的连接性和方便程度。

建设内容彩虹步道被设计成一个集运动、休闲、文化、观光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步道。

步道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公园区彩虹步道将会紧密围绕城市绿地和公园,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一个舒适、安静、绿色的环境,同时为城区增加生态环保。

生态观光区步道上将建设一个与城市生态环境相关的生态教育中心和野生动物展,向市民和小学生讲解保护城市生态的重要性。

运动区彩虹步道将建设运动与休闲的多功能区域,建设市民喜欢的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等。

建设周期彩虹步道的建设周期预计为2年,建设工期可以通过把握技术和资金的优势得到缩短。

建设资金来源彩虹步道的建设主要由市政府的财政、公共土地分配和筹资、福利抽成、文化产业等多个渠道筹措。

同时,将会得到来自各相关企业和社会团体的无偿资助。

建成后的效果全年开放的彩虹步道,将给无锡市民和游客带来许多的利好,下面列举部分: •优化城市交通体系,减少交通堵塞现象。

无锡市梁溪河两侧(湖滨路——新运河)规划设计方案

无锡市梁溪河两侧(湖滨路——新运河)规划设计方案





33 功 能 混合 . 地 ” ,它是 一 个使 人 充分 感 受到 生 态 自然 的城 市 公
园 ,同时具 有优美 的景观 建筑 ,营造高 品质的环境 ,
在 梁溪 河 两 岸设 计 了 多种 功 能 的混 合 ,在 A然 精 心塑造 生动 和谐 的城市 建筑群 与开放空 间 ,构 筑优 的氛 围内 ,人们 可 以休 息 、娱乐 、参观 和购物消 闲 。 美 ,舒适 的生态绿 化和 自然滨水 环境 。以人为本 ,按 与地 区历史文 化相关 的展馆 :如大运河 展馆 、 自然展 照城市空 间复合利 用和塑 造多层 次城市空 间景观 的要 馆 、文 物展馆 以及 旧工 厂展馆布 置在公 园中 ,购物 的 求 为市 民提供多样 化 的场 所和设施 ,以滨水 绿化 为主 商店 、市场 、餐厅 、咖啡酒吧及 露天影 院可 以为 周 围 旋律 ,增强滨水 空间活力。
船只泊 位 ,它们 位于二 个主要 广场边 。另外 ,还有 一


2 规 划 目标
一 。 一 々 一 《
设 计 的 总体 目标 是 创 造 一 个 城 市 的 “ 态 绿 生
个 由小路 组成 的路 网 ,在 这些小 路有安静 的休息位 子
和亭子 ( ~ 图3 4)。
f m ,Ur or bandesgn i
另一 条是河岸 道路 ,由石路 和很 多 亲水平 台和座 现 无锡政府 正在重 点治理 粱溪河 ,开发无锡 中心到 太 位组成 。岸边一共设计 了5 个停 船泊位位置 ,彼此 间相 湖 的水上路 线 ,无 锡市梁 溪河两侧 ( 湖滨 路——新 运 互交错 。船可 以从 这里到 达太湖 ,有两 个泊岸为 私人 河) 规划设计将 对无锡 的旅 游起到很 大的积极作用 。

无锡新区站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无锡新区站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无锡新区站规划方案背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无锡市新区的快速发展对公共交通的需求日益增长。

为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无锡市政府决定规划修建一座新的交通枢纽——无锡新区站。

无锡新区站将是一个综合性的交通枢纽,集合高铁、城际铁路、地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体验。

设计理念无锡新区站的设计理念是“便捷、舒适、安全、环保”。

我们希望设计一个交通枢纽,在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服务的同时,也要注重环保和舒适性。

我们采用高度灵活的设计方案,以满足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复杂的需求和变化的情况。

建筑设计无锡新区站将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共有4层,其中地下两层为地铁和城际铁路车站,另外两层为高铁车站和公共交通车站。

可容纳约6000人同时候车,可满足未来10年内的出行需求。

该站建筑采用大面积的玻璃幕墙设计,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线,为乘客创造舒适的候车环境。

总体布局无锡新区站总体布局为“一核多翼”,中央核心设有站厅和交通指引中心,外围分别是地铁、城际铁路、高铁和公交车站。

各个区域之间采用便捷的通道相互连接,同时还设计了各种便捷的列车和车站信息展示系统,以便乘客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信息。

交通接驳无锡新区站交通便利,与多条地铁线路、城际铁路线路、公交车线路以及多条高速公路相连。

除此之外,在站内还设有购票自助机、取票窗口、换乘通道等交通换乘设施。

环保设计无锡新区站的环保设计是基于城市环保的责任感,我们希望通过可持续性的设计,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该站将采用太阳能光伏、雨水收集等多种环保措施,使其成为一个绿色环保站点。

安全措施无锡新区站的安全设计是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

站内将设有智能监控、安保巡逻和应急疏散系统等多种安全措施,确保乘客出行期间安全无虞。

结语无锡新区站是一个便捷、舒适、安全、环保的综合性交通枢纽。

该站将是无锡市交通建设的一次重要突破,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快捷的出行服务,也为环保、智能、绿色的城市未来注入新的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规划目标
衔接上位规划、对相关规划梳理整合,从城市设计的角度,对该重要地区的 发展思路、主体功能、空间结构、开发空间体系、交通结构、历史文化遗存等进 行综合研究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城市设计要求与方案。具体是:
(1)构建空间形态与功能业态相匹配的发展框架; (2)构建富有特色的空间格局与完善宜居的开放空间体系; (3)构筑体现无锡历史文化底蕴、兼具国际现代城市的风貌形象; (4)构建通畅便捷的交通组织体系,地下空间利用集约高效; (5)打造区域级城市活力中心; (6)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策略与计划。
4
规划内容
任务设计书
1、地区功能定位与发展思路
研究上位规划的要求和老城商贸区整体功能特点,进行地区发展定位研究和发展思路策划。明确规划区发展方向、目标和 总体策略,进行老城商贸区产业策划,确定老城商贸区的主体功能与空间配置。
2、功能结构与用地布局
结合上位规划,对老城商贸区的功能结构及用地布局提出详细的引导。规划应合理分配各种功能,划分各功能区段并组织 空间布局,提出总体方案构思。
拆除地块 北部 南部
待定地块 北部 南部
道路
水系
绿地
小计
总建筑面积(平米) 建筑占地面积(平米)用地面积(平米) 占总用地的比例 平均容积率 平均建筑密度
5,653,513 4,090,535 1,562,978 1,612,327 1,414,726 197,601 3,017,658 1,947,609 1,070,049
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现代服务体系不完善,产业发展不协调; 二、商业业态配置不合理,商业界面不连续; 三、功能与空间匹配和集聚效应未能完全体现; 四、缺乏龙头项目(地区)的支撑与拉动; 五、空间格局未形成体系,开放空间体系不完善; 六、历史文化保护和城市发展关系处理不佳,老城特色逐渐消失。
1
设计范围
27.78% 16.56% 11.22% 15.86% 13.07% 2.79% 19.97% 10.52% 9.45% 20.11%
2.88 3.49 1.97 1.44 1.53 1.00 2.14 2.62 1.60
-
43.76% 48.08% 37.39% 45.04% 44.86% 45.89% 45.84% 48.54% 42.83%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5);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1990); 5、《无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 6、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2010); 7、2011年-2013年无锡市城市建设行动纲要(2010); 8、无锡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清明桥沿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0、小娄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11、无锡市环城古运河规划(2009); 12、无锡市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10); 13、轨道交通1、2号线相关站点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 14、轨道交通1、2号线相关站点地下空间开发; 15、国家有关设计规范及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原规划: 规划总建筑面积1258万平米 其中保留面积为871万,改造387万 规划平均容积率为1.755
11
3、空间形态
在充分研究地区环境、历史文化、景观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和手法,对老城商贸区内的具体空间形态 提出城市设计引导。要求本次城市设计研究确定城市空间格局、天际线、廊道、界面、节点等内容。
4、开放空间系统
梳理老城区现状传统街巷广场开放空间系统,结合已有建设发展规划,制定开放空间优化导引。面向的开放空间主要包括 规划范围内的公共绿地、河道步行系统及其附属公共空间、传统与新建街巷空间系统以及上述空间串联的各种重要公共活 动节点。
崇安寺 老城东门
小娄巷
体育公园
老城南门
南禅寺
太湖广场 京杭运河
南长街
老城区主要 特色空间节
点分布图
商贸商务节点 文脉记忆节点 历史文化节点 其他节点
10
老城区开发强度预控
现状: 总建筑面积约为1056万平米 总用地为7.06平方公里 平均容积率为1.473 平均建筑密度约为30% 平均层数为4.97
本次规划基地位于无 锡市区最核心部位, 规划区由解放环路及 其周边环城运河所围 合范围及其南部太湖 广场与周围办公区近 长方形围合范围相接 构成。 具体规划范围是:北 至环城运河、西至环 城运河接永乐路再接 新盛路、南至清名路、 东至大窑路再接环城 运河。 总规划面积约7.06平 方公里。
2
规划依据
5、交通组织与地下空间利用
结合上位规划和实际情况,梳理规划区的交通组织。对地铁到达、机动车到达、公交线路和车站、自行车和步行相关交通 设施进行整体布局和优化。在提升交通效率的同时,保障老城区中心慢行交通使用者的安全和舒适,促进城市中心不断迸 发新活力。此外,还要注重对老城商贸区轨道站点的地下空间利用研究。
6、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方案
在本次规划确定的总体结构和开放空间框架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重要地区的具体功能及空间结构,确定重要地区的城市 设计策略。重要地区的城市设计要做到形象鲜明,功能领先、特色明显,留有的弹性,适应城市核心进一步升级发展的要 求。(南禅寺—清明桥地区、城中公园—小楼巷—东林书院地区)
7、经济性分析
结合现状开发规模的分析,综合协调地区发展的经济、社会、生态等发展目标,合理确定改造、新建地块的规划策略、开 发时序和实施措施,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估。
5
现状情况初步整理
保留建筑分布图
保留地块分布图
8
各类地块面积统计
地块类别
保留地块 北部 南部
-
-
-
360,978
5.11%
-
-
-
-
707,600
10.01%
-
-
10,283,498
2,011,447
7,067,600
100.00%
1.46
28.46%
平均层数
6.58 7.27 5.27 3.19 3.41 2.18 4.66 5.40 3.74
-
-
-
5.11
9
老城北门 三阳广场
老城西门
站前门户
-
859,390 562,825 296,565 504,968 414,342 90,626 647,089 360,861 286,228
-
1,963,719 1,170,656 793,063 1,121,159 923,663 197,496 1,411,642 743,421 668,221 1,421,322
无锡市老城中心区城市设计任务书
(草案)
无锡市规划局
项目背景:
十二五时期是无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变城市发展模式、提升城市能级、打造区 域中心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任务。《无锡市“十二五”城乡建设规划》提出重点培育三个 核心来做强区域中心城市,老城中心区作为三个市级核心之一,需要通过编制城市设计来 促进产业转型、提升空间品质、增强辐射能力,并具体指导老城中心区的发展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