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学史说课讲解

中国药学史说课讲解
中国药学史说课讲解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间概念的划分,如下: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社会(1949——至今) 注:新民主主义社会只是一个过渡社会,它不是独立的社会形式。 第一篇: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 第一章:鸦片战争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 中国 (1)、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占绝对优势的地位。(2)、政治: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其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其核心是宗法家长制,突出父权、夫权、君权。 (3)、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文化专制。 世界 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冲破中世纪神学蒙昧主义的精神束缚,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鸦片战争——近代史的起点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操纵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的基础解体,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障碍。 (4)、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产生,但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5)、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不平衡,中国社会不统一。 (6)、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近代中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1)、农民与地主的阶级矛盾更加激化。 (2)、新兴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出现。中国的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产生,五四运动前达到200万人。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是:受压迫重——革命性最强;集中——容易形成战斗力;来源于农民——容易形成工农联盟。 (3)、中国资产阶级也是中国新产生的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转化而成。 三、近代中国的基本矛盾和历史任务 1、两对基本矛盾及其关系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的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正确答案是:A 2.中国封建社会产生过诸多“盛世”,出现在清代的是(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之治 D.康乾盛世 正确答案是:D 3.将中国领土台湾割让给日本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瑗珲条约》 正确答案是:C 4.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正确答案是:B 5.1839年组织编写成《四洲志》,向中国人介绍西方情况的是( ) A.林则徐 B.魏源

C.马建忠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6.19世纪末,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的国家是( ) A.俄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 正确答案是:C 7.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的时间是( ) A.1851年 B.1853年 C.1856年 D.1864年 正确答案是:A 8.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是( ) A.永安建制 B.北伐失利 C.天京事变 D.洪秀全病逝 正确答案是:C 9.最早对兴办洋务的指导思想作出完整表述的人是( ) A.冯桂芬 B.马建忠 C.王韬 D.郑观应 正确答案是:A 10.洋务运动时期最早创办的翻译学堂是( ) A.同文馆 B.广方言馆 C.译书局 D.译书馆 正确答案是:A

历史说课稿万能模板

历史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版版高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第课的内容《》根据本课内容。 一。说教材。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的设置。 1、教材地位:本节课是本主专题第几节,只要内容是什么,上承XXXX 下启XXXX 2.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是制定教学目标的出发点和依据,高中历史要面向高考根据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简述,认识。了解,认识。 考纲要求:XXXXXXXX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了解--。培养历史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初步掌握从历史史料中汲取历史知识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选取优秀的史料、图片或影视片断,结合课本内容,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运用阅读法、比较法、讨论法、推理法等多种方法来学习历史知识;通过教学活动设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参与中主动接受历史知识。 (1、引导学生课前学生预习,搜集信息,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快乐。 2、引导学生分析图片、文史资料,借助形象思维感知历史,体验历史。 3、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互动,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的自豪感,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热爱。

近现代史: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这一道理。感悟先进中国人以振兴民族为己任的献身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认识到只有改革开放、不断创新,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使学生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念、树立振兴中华的决心。 认识到因各国国情不同,其政体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从而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人民的选择,逐步培养开放和平等的世界意识。) 3.教学重难点(依据教材内容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重难点为) 重点难点: 4.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说教法 探究式教学: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加强。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运用各种教学 手段,采用启发诱导办法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以促进身心 发展。这里要着重说明,启发式教学不仅是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思想,是教学原 则和教学观。当代世界各国教学改革无一不是围绕着启发式或和启发式相联系。(我 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就很重视启发式教学。他曾论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以教材为基础,辅之以现代教育技术,师生合作共同完成 教与学的过程,注重情境创设、史料解读、归纳总结、情感升华,以启发式教学法为 主,结合史料分析法、比较法、表格归纳法、合作探究法、等等来实现对本课知识的 学习与掌握。 (本课教学主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采用史料分析法,问 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 题能力等得到同步提高。 确定依据:本课内容较抽象且学生知识储备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三.说学法 1.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三年的历史学习,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具备了一些历史自学的能力,对本课内容()也有一定的了解,但主要侧重于史实的掌握

全国2009年01月自学考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

全国2009年1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B) 1-3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国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C) 1-15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C) 1-6 A.日本侵略军 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4.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D) 1-11 A.《中国丛报》 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 D.《万国公报》 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1-19 A.经济技术落后 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 D.军事装备落后 6.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 1-20 A.林则徐 B.魏源 C.龚自珍 D.王韬 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C ) 2-26 A.洪秀全 B.杨秀清

C.洪仁玕 D.石达开 8.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 2-25 A.《天朝田亩制度》 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 D.《原道觉世训》 9.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 2-31 A.江南制造总局 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 D.湖北枪炮厂 10.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A) 2-32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11.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D) 2-35 A.《新学伪经考》 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 D.《仁学》 12.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1-21 A.《天演论》 B.《穆勒名学》 C.《原富》 D.《法意》 13.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C ) 4-57 A.《孔乙己》 B.《药》 C.《狂人日记》 D.《阿Q正传》 14.《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C) 4-61 A.李大钊 B.陈独秀 C.陈望道 D.毛泽东 15.1925年国民政府将所辖各部队统一改编为( C ) 4-70 A.国民军 B.东征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八章)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特定的历史阶段,党制定了正确的路线和指导方针,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破烂摊子上,顺利地完成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充分理解历史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 二、重点与难点 1.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历史必然性。 2.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是什么? 3.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 三、计划课时:2课时 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开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建立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在局部地区建立起来的,这就是当时的各个解放区。在这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被废除,但民主革命的任务尚未完成,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还不具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即进入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时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就已经是一个“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去的过渡性质的社会”了。 (二)中共中央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分析 对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所建立起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1948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做过分析。毛泽东指出,把我们社会的经济称作“新资本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它没有说明在我们社会经济中起决定作用的东西是国营经济、公营经济,这个国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这些经济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我们的经济的名字还是叫“新民主主义经济”好。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就是“社会主义经济领导之下的经济体系”。刘少奇提出,民主革命胜利以

近现代史纲要(多选)

1、早期的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 ABCD ) A、王韬 B、薛福成 C、马建忠 D、郑观应 E、林则徐 2、马克思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不需要花费一文钱和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里俄国得到的“好处”有(ABC) A、俄国公使可进驻北京 B、对库页岛进行行政管理 C、俄国人可以在内地经商 D、取得清政府部分战争赔款 E、俄国军队进驻中国东北 3、近代中国反侵略战争失败的两个主要原因是(CD) A、西方国家船坚炮利 B、清军武器落后 C、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 D、中国经济技术的落后 E、统治阶级不懂御敌之术 4、近代中国新出现的两个阶级是(CD) A、地主阶级 B、农民阶级 C、工人阶级 D、资产阶级 E、小资产阶级 5、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牺牲的爱国将领有(ABC) A、关天培 B、陈化成 C、海龄 D、邓廷桢 E、冯子材 6、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有(CD)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E、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7、中国资产阶级主要是由以下转化而来,他们是(ABCDE) A、买办 B、商人 C、地主 D、官僚 E、手工作坊主 8、中国工人阶级的主要来源是(ABC) A、破产农民 B、手工业者 C、城市贫民 D、地主 E、商人 9、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是指(ABCDE) A、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B、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C、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或保持中立 D、没有革命的彻底性 E、既有革命性又有软弱妥协性 10、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CD) A、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B、推翻封建主义统治 C、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D、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E、救亡和启蒙 11、《马关条约》签订后,为维护本国侵略利益,参与“干涉还辽事件”的国家有(BDE) A、英国 B、德国 C、美国 D、法国 E、俄国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有(BDE) A、《虎门条约》 B、《瑷珲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E、《天津条约》 1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ABCDE) A、资本——帝国主义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力量 B、中国封建势力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 C、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依然保持,民族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D、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E、中国人民的贫穷和不自由程度世界罕见 14、近代中国人民群众的反侵略斗争有(ABCD) A、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 B、太平军重创“常胜军”、“常捷军”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教案)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过程,明确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对中国革命和中国命运的伟大意义。 2、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早期工农运动、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意义,明确中国共产党能够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正确的革命纲领,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为中国革命指明正确的方向和道路。 二、教学内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北洋军阀的统治 (2)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3)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4)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 (1)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 (2)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3)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 3、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 (2)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三、基本概念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国共合作大革命 四、基本线索 1、从北洋军阀的统治了解新文化运动作为思想解放潮流发生的必然。 2、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3、国共合作使中国革命出现了新局面。 五、教学重点 1、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历史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过程 六、教学难点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特点 2、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七、教学热点 1、正确认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作用。 2、第一次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北伐战争的意义。 八、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师生互动为辅。 2、适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九、教学方法 1、充分尊重教材,增补相关资料。

太平天国说课稿

《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太平天国运动》是人民版《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反映民主革命时期农民阶级寻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革命斗争的基本史实。从内容上说,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本节内容是农民阶级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旧式农民运动的延续,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它上承第二专题的民族危机而出现,又开启了近代民族革命的新篇章。因此,从结构上看,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分析: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本课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历史。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新的时期的到来使得中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新的矛盾又使得农民斗争肩负起双重任务——反封建、反侵略。同时,社会的变化还使农民利用“上帝”的权威来进行反封建斗争,宣传平等思想。太平天国反剥削、争平等,符合广大劳动人民的切身利益和要求,保证了革命形势由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再到1856年达到全盛时期的迅猛发展。 《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前期和后期分别颁布的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标志着几千年来农民斗争的最高峰,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如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天京、北伐、西征、东征、天京事变、天京失陷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异同,培养阅读历史文献并运用已学知识观察历史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根据教科书和教师提供的相关图片、史料等资料,运用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再现太平天国时期斗争的规模巨大的场景,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太平天国运动的学习,使学生对中国近代的农民运动有恰当的认识。认识到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有一定的必然性,由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单纯的农民运动无法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认识到农民对中国革命和建设重要作用,从而关注农民,关注农村。 4、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确定依据: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由盛而衰---走向失败是本节的基本线索,理清线索,有助于学生整体把握知识框架。 (2)、教学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及最终失败的原因。

(完整word版)答案版2009年01月自学考试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年真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09年0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 课程代码:0370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答案)章节-页 更多自考资料请百度搜自考一点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9世纪初,大肆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国家是( B ) 1-1-3 A.美国B.英国 C.日本D.俄国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C ) 1-2-14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3.1860年洗劫和烧毁圆明园的是( C ) 1-2-6 A.日本侵略军B.俄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 4.基督教在中国设立的最大出版机构广学会发行的报刊是( D ) 1-2-11 A.《中国丛报》B.《北华捷报》 C.《字林西报》D.《万国公报》 第 1 页

5.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反侵略斗争失败的最根本原因是( B ) 1-3-19 A.经济技术落后B.社会制度腐败 C.思想文化保守D.军事装备落后 6.鸦片战争后,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是( B ) 1-3-20 A.林则徐B.魏源 C.龚自珍D.王韬 7.太平天国后期,提出《资政新篇》这一具有资本主义色彩改革方案的是( C ) 2-1-26 A.洪秀全B.杨秀清 C.洪仁玕D.石达开 8.太平天国在1853年冬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A ) 2-1-25 A.《天朝田亩制度》B.《十款天条》 C.《原道醒世训》D.《原道觉世训》 9.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A ) 2-2-31 A.江南制造总局B.马尾船政局 C.天津机器局D.湖北枪炮厂 10.近代中国派遣第一批留学生是在( A ) 2-2-32 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维新时期 C.清末“新政”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11.谭嗣同在戊戌维新时期撰写的宣传变法维新主张的著作是( D ) 2-3-35 A.《新学伪经考》B.《变法通义》 C.《日本变政考》D.《仁学》 12.严复将英国人赫胥黎的《进化与伦理》的前两章翻译为( A ) 1-3-21 A.《天演论》B.《穆勒名学》 C.《原富》D.《法意》 13.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C ) 4-1-57 A.《孔乙己》B.《药》 C.《狂人日记》D.《阿Q正传》 14.《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的译者是( C ) 4-2-61 A.李大钊B.陈独秀 第 2 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全套)

教案 2009 ~2010 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授课对象 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1班,信管1-2班, 07临床Ⅰ5-8班,08生工1-2班, 09护理1-5班,09公管1-5班, 09环境1班,生科1-4班, 07临床Ⅰ1-4班, 09药学1-5班 授课教师叶建 温州医学院

教案 授课日期:教案编号: 1 课程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年级:09麻醉1班,法医1班,康复 1班,信管1-2班,07临床Ⅰ5-8班,08 生工1-2班,09护理1-5班,09公管 1-5班,09环境1班,生科1-4班,07临 床Ⅰ1-4班,09药学1-5班 专业、层次:2007、 2008、2009本科 学时:32学时 教师叶建地点:7AJ101,7AJ201,东教学楼406,7BJ20 6A107,7AJ102 教学安排课型:理论实验见习其它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示教其它 教学资源多媒体模型标本实物音像其它 授课题目(章、节)开篇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教材和主要参考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节选)(1939.12) 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1997.9.12)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介绍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形势。 2.了解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3.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4.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课堂讲授 1、介绍本课程的总体情况和基本要求(20分钟) 2、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形势(30分钟) 3、鸦片战争前的世界形势以及对中国的影响(30分钟) 重点和难点: 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师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2.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届重要会议内容电子版本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届重要会议内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历届重要会议内容 (重点关注:红色字体的会议) 1.一大(1921.7)《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决议》(一大立党,二大立纲) 2.二大(1922.7)半殖半封;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民主纲领:消内乱,打军阀,建和平。最高纲领---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民主共和国;提出了最低纲领(找到了革命的对象),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三大(1923.6)①国共合作,党内合作,②提出"真正的平民政权";③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 "左"右两种错误倾向---陈右倾,提到但没有做斗争献:提出党的奋斗目标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①"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②国共合作的基础:新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核心是民权) 4.四大(192 5.1)讨论问题:①无产阶级领导权;②工农联盟 [功绩]:①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②国民党分为左、中、右(扩左、争中、反右);工农运动;③明确将资产阶级分为买办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5.五大(1927.4)纠正陈的机会主义(对待农民问题的错误)没有真正改正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的民族独裁制"。五大实际上并没解决挽救时局的问题。 6.八七(192 7.8)提出枪杆出政权;纠正陈右倾;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秋收起义 7.三湾(1927.9)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原则”;组织、政治、思想建军,

8.六大(1928.6莫斯科)没收一切土地,依靠贫雇、联合中农;批判王 "左"右倾和陈右倾 9.古田(1929. 12)人民军队的建设问题。 六届四中全会(1931年1月)王明的左倾占统治地位,主要表现有: 1)在革命性质上:混淆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把反资和反帝并列 2)在革命形式上:强调革命高潮的到来 3)在革命道路上:坚持以城市为中心 4)在军事方面:军事教条主义,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 10.遵义会议(1935.1)①讨论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问题(注:没说政治路线问题)(政策问题-瓦窑堡;思想问题-延安整风;作风问题-七大);②确立毛泽东的领导核心;③是幼年党向成熟党转变的标志。 11.瓦窑堡(1935.12)①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②将"工农共和国"变"人民共和国" ③无产阶级和全民族(两个先锋队) 12.洛川(1937.8)全面抗日路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独立自主原则)无产阶级领导权;减租减息解决农民问题 13.六届六中全会(1938年)总结抗战经验,纠正王明右倾投降主义;毛提出"马克思中国化" 14.六届七中(1945.4)《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历史经验;确立毛泽东思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建党学说重要内容(思想建党);世界观和党性(作风建设);整风处理党内矛盾;根本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 15.七大(1945.4)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第一次总结;确立毛思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袁世凯出山 武昌起义后,清政府惊恐万状,立即派陆军大臣荫昌赶赴武昌前线,调兵镇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燕山大学》之三。然而,因为北洋军大部分将领为袁世凯的心腹爪牙,所以荫昌指挥失灵。10月14日,在列强的压力下,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湖广总督。但袁世凯为了逼迫清政府交出更多的权力,一面借口“足疾”尚未痊愈留在河南彰德,继而提出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授予他军事全权等条件;一面指使冯国璋、段祺瑞等北洋军将领暂取观望态度,致使清军进攻武汉受挫。27日,清政府被迫召荫昌回京,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节制湖北水陆各军。当时,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正秘密组织燕晋联军直捣北京,而新军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则联合第三镇协统卢永祥等发动“兵谏”,于10月29日在滦州联名电奏清政府速开国会,改定宪法,组织责任内阁,特赦“国事犯”。这一举动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11月1日,在北洋军攻克汉口的当天,皇族内阁被迫辞职,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来京组织责任内阁。袁世凯取得清政府的军政大权后,立即派人刺杀了吴禄贞,同时进京组阁。可是袁世凯并不打算立即攻占武昌,而企图利用南北对峙的局面夺取全国政权。11月26日,经过袁世凯和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的密谋,英国驻汉口领事出面向湖北军政府提议南北停战议和。为了创造议和的有利条件,27日,北洋军攻陷汉阳,威胁武昌。 2、南北议和 12月初,南北双方达成协议,开始停战。18日,各省军政府议和代表伍廷芳和袁世凯派出的议和全权大臣总代表唐绍仪在上海开始和谈。南北代表除讨论军队停战的具体措施外,主要就实行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展开争论。袁世凯在议和期间一面以倡言君主立宪要挟革命党,一面以革命党要求共和立宪来逼迫清政府。20日,当南北议和代表举行第二次会议时,英、美、俄、法、日、德六国驻上海总领事同时向双方代表提出照会,表面上要他们“尽速达成协议,使目前的冲突归于停止”,实际上是压迫南方革命势力尽快向袁世凯妥协。 南方革命阵营中的立宪派也趁机向革命党施加压力,迫使革命党人向袁世凯交出政权。早在武昌起义前夕,张謇就到河南彰德拜访袁世凯,经过密谈,双方对未来的政局和对策达成默契。袁世凯的议和总代表唐绍仪抵沪后,张謇等立宪派便在幕后紧张活动,上海南阳路上赵凤昌的住宅惜阴堂成了南北议和代表和立宪派进行密谋的场所。1910年入京谋炸摄政王载洋未遂被捕入狱的同盟会干部汪精卫,于1911年11月出狱后担任了南方各省议和参赞,积极参与惜阴堂密谋,为袁世凯疏通。同盟会“内外负重要责任之同志,则悉倾于和议” 《胡汉民自传》,《近代史资料》总45号第59页,黄兴在收到汪精卫为袁说项的电报后明确表示,为了“早日恢复完全土地,免生外人意外之干涉”,待袁世凯举事后,“请项城充中华民国大统领,组织完全政府。此非兴一人之言,全国人心皆有此意” 黄兴:《复汪精卫电》,《黄兴集》第94页,中华书局1981年版。由于袁世凯当时拥有重兵,且有拥护共和的表示,因此总统“非袁莫属”几乎成了共识。南北议和几经周折,至12月底初步达成了“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从多数取决”的协议《南北议和史料》,《辛亥革命》资料丛刊第8册第84页,其实想让袁世凯通过这种方式取得民国大总统的地位,只是举行国民会议的具体地点尚未决定。

2010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2010年4月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模拟试题及答案(二)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标准模拟试卷(二)本试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选择题50分,非选择题50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将其符号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法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儒家思想 2.外国人在华创立较早的外文期刊《北华捷报》后改名为【】A.《中国丛报》 B.《字林西报》 C.《万国公报》 D.《亚细亚学刊》 3.中国历代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

A.义和团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 4.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主要采取哪种方法?【】 A.中外合办 B.官商合办 C.官督商办 D.民办 5.在日俄战争期间,____派兵侵入中国西藏地区。【】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法国 6.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7.1913年6月,袁世凯向全国发布____,实行尊孔复古。【】A.《通令尊崇孔圣文》 B.《通令尊孔读经文》

C.《通令祭祀孔圣文》 D.《通令尊定国教文》 8.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是【】A.美国 B.中国 C.俄国 D.法国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 A.马克思主义研究会的成立 B.中共一大的召开 C.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宣言》的制定 10.国民党的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 A.资产阶级政权 B.小资产阶级政权 C.地主阶级、大资产阶级政权 D.封建君主专制 11.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着名起义是【】A.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B.赣南秋收起义 C.湘南秋收起义 D.广州起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案(第三章)

第三章民族复兴的准备 一、教学目的: 通过这一章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中国的各个阶级和阶层都进行了反抗和斗争,但是无一能够取得胜利,这样就为认识到只有中国的工人阶级才能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打下了基础。 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运动能够促进中国的近代化,而有的运动却只能遏制中国的近代化。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甲午战争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有重大影响。空前的民族危机是戊戌变法发生的基本原因,也是中国近代化由技术层面发展到政治层面的主要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残局”的出现是此后中国近代化全面展开的主要原因。辛亥革命的昙花一现再次表明了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和曲折。 二、重点和难点: 1.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2.百日维新述评? 3.分析比较太平天国与义和团运动的异同。 4.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5.你怎样评价太平天国的纲领和其失败? 三、计划课时:4课时 第一节太平天国运动 一、农村社会变动与太平军起义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农村社会的变动 1. 农村经济更加残破 1840年的鸦片战争是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它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在政治上是一个独立自主、统一的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开始被割裂,主权的完整遭到破坏,中国已经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战前,中国在经济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渐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沿海通商口岸及其附近地区的传统手工业。 (1)鸦片输入的激增引起的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小民重困"等问题更加严重 就缴纳的田赋而论,"东南产米之区,大率石米卖钱三千,自古迄今,不甚悬远。昔日两银换钱一千,则石米得银三两;今日两银换钱两千,则石迷仅得银一两五钱。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而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曾国藩:《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一,《备陈民间疾苦疏》(咸丰元年十二月十八日)这在无形中就使农民增加了一倍以上的田赋负担。地主阶级又千方百计的把这种负担转嫁给农民,加速了劳动者的破产。 (2)清政府为了支付战费和赔款,拼命搜刮百姓 如江浙一带的的漕赋,原需交米1石的,战后竟需交米2石5、6斗,甚至达3、4石之多;湖南的地丁税则从每丁正银1两变成了每丁几两。这些都使劳动人民的负担更加沉重。 (3)地主、官僚、贵族也加剧了土地的兼并,地租剥削率很高 到太平天国起义前夕,土地兼并已经十分激烈,官僚、贵族占地的规模最为惊人,如道光时期的大学士琦善占地竟达25600顷以上。满汉大员有地几百顷、数千顷的很多。(农也:《清代鸦片战争前的地租、商业资本、高利贷与农民生活》,《经济研究》1956年第1期)一般地主占地规模也相当惊人,以致广大自耕农和小地主破产。至于佃农的境况就更加恶劣

(完整版)03708近现代史纲要自考历年试题及答案

2018年10月自考真题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一、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A.地主阶段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帝国主义和中华名族的矛盾 C.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D.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答案】A 【解析】1840年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封建社会。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考点】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2、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先和主要的是( ) A.政治控制 B.军事侵略 C.经济掠夺 D.文化渗透 【答案】B 【解析】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首选和主要的是进行军事侵略,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 【考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长沙战役 B.北伐受挫 C.天京事变 D.安庆失守 【答案】C 【解析】1856年9月,天京事变发生,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后败亡。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转折点,它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造成了严重危机。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4、太平天国后期,洪仁轩提出的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盛世危言》 【答案】C 【解析】太平天国后期,"干王"洪仁轩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的建议。《资政新篇》是一个带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改革与建设方案,但有个致命弱点是通篇未涉及农民和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考点】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5、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规模较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 )。

2015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提纲第七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 第七章为创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 1、[单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称雄。 2、[单选]中共中央在1945年8月25日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 3、[单选]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又称《双十协定》。 4、[单选]1945年9月19日,中共中央针对和谈期间特殊情况,正式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5、[多选]反法西斯战争后,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的主要表现是 (1)社会主义的苏联得以较快地恢复和巩固 (2)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多国建立 (3)民族解放运动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蓬勃兴起 (4)在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影响显著增长,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 6、[多选]为打退国民党军队在重庆谈判期间发动的军事进攻,解放区军民进行了上党战役、邯郸战役、平绥战役、津浦战役。 7、[多选]出席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的党派,除国民党、共产党外,还有民主同盟、青年党。 8、[多选]1946年1月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协议包括政府组织、国民大会、和平建国纲领、宪法草案。 9、[多选]1946年2月10日和6月23日,国民党当局先后在重庆和南京制造了较场口惨案、下关惨案。 10、[简答]毛泽东指出的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的原因。 答:(1)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外形势,明确而坚定地指出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2)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场院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不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中华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3)能够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优势和美国的援助,只是暂时的现象是临时起作用的因素;而蒋介石发动的战争的反人民性质,人心的向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 第二节国民党处于全民的包围之中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规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规划 (2012-2016) 一、课程的沿革及建设的基础 1998年,根据课程调整的需要,由《中国革命史》改成《毛泽东思想概论》,2006年又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将《毛泽东思想概论》改成《中国近现史纲要》。无论如何变化,三门课程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内容体系以及在爱国主义培养功能等方面大体一致。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仍然以主讲《中国革命史》、《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程的教师为骨干,教师稳定,有着丰富的业务知识和雄厚的学科底蕴。这些年的课程建设以及全体教师的努力都是《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建设的基础。 二、课程建设目标 1、认真执行中青年教师的中长期培训计划,大力支持教师参与国家和陕西省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课题的研究,通过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通过教学检验科研的成效。总之,通过教师教学和科研良性互动机制的建立,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养出在本学科和本课程领域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教学名师和学科研究专家。建设一支更加合理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懂得教学规律和教学艺术,同时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的师资队伍。 2、以贴近现实、增强实效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创新。较长时间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难以成为大多数学生欢迎的课程,不少学生对公共理论课兴趣不大,实际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关键的问题在于理论缺乏创新,内容脱离实际。学生不欢迎教师照本宣科,思想僵化,理论无法解释现实,又不能回答和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改革的思路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的前提下,注重用通俗话讲课,讲贴近现代化、贴近国际国内热点问题、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内容。同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一方面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实际,有计划地组织开展课堂讨论、师生对话、革命遗址参观,另一方面配合团委、学生处和各教学单位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3、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课程讲授不仅是传递文化知识体系,而且是促进学生认识、能力、技能等全面发展的手段,而讲授方法将直接影响以上各项目标

历年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真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 A.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答案】C 【解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考点】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 2. 洋务派最早从事的洋务事业是( )。 A.兴办军用工业 B.兴办民用工业 C.派遣留学生 D.创立新式学堂 【答案】A 【解析】洋务派最早兴办的洋务事业是军用工业。 【考点】洋务运动的兴起 3.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影响较大的报刊是( )。 A.《国闻报》 B.《时务报》 C.《强学报》 D.《万国公报》 【答案】B

【解析】戊戌维新时期,影响较大的报纸有梁启超任主笔的上海《时务报》、严复主办的天津《国闻报》以及湖南的《湘报》等。 【考点】戊戌维新运动的兴起 4. 1904年至1905年,为争夺侵略权益公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的是( )。 A.美国与俄国 B.美国与英国 C.英国与日本 D.日本与俄国 【答案】D 【解析】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清政府却宣布“局外中立” 【考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5. 20世纪初,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传播中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是( )。 A.孙中山 B.邹容 C.章炳麟 D.陈天华 【答案】C 【解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歌颂革命是“启迪民智,除旧布新”的良药,强调中国人有能力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考点】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6. 1922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起点是( )。 A.香港海员罢工 B.安源路矿工人罢工 C.京汉铁路工人罢工 D.省港工人罢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