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工程名词解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酶工程:由酶学与化学工程技术、基因工程技术、微生物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它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一定的生物反应器中,将相应的原料转化成所需的产品。

锁钥学说(酶的专一性):酶与底物分子或底物分子的一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有严格的互补关系

诱导契合学说:酶分子的构象与底物原来并非恰当吻合,只有当底物分子与酶分子相互碰撞时,可诱导底物的构象发生变化,使其与底物配合,然后才结合形成中间络合物,进而引起底物分子发生相应的化学变化。

酶:由生物体细胞合成的具有选择性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 包括蛋白质和核酸)

单纯酶(simple enzyme):仅由氨基酸残基构成的酶。

结合酶(全酶)(conjugated enzyme):由蛋白部分(酶蛋白apoenzyme)和非蛋白部分(辅助因子cofactor)组成

辅酶(coenzyme):与酶蛋白结合疏松,可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辅基(prosthetic group):与酶结合紧密,不能用透析或超滤的方法除去。

酶的活性中心:酶蛋白上只有少数氨基酸残基参与酶对底物的结合和催化,这些相关氨基酸残基在空间上比较靠近,形成一个与酶显示活性直接有关的区域,称为酶的活性中心。

必需基团:酶活性中心的一些化学基团为酶发挥催化作用所必须,这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使其改变,则酶的活性丧失,称为必需基团。

接触残基(contact residues):和底物直接接触,参与底物的化学转变,是活性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辅助残基(auxiliary residues):使酶与底物相互结合,辅助接触残基。

结构残基(structural residues):维持蛋白酶形成一种有规则的空间构象

非贡献残基(non-contributing residues):不参与酶的催化功能,对酶活性的显示不起作用

结合基团:与底物结合的部位,决定酶的专一性;

催化基团:促使底物发生化学变化的部位,决定反应的性质。

结构域:蛋白质肽链中一段较独立的具有完整、致密立体结构的区域。

激活剂:凡是能提高酶活性,加速酶促反应进行的物质都称为该酶的激活剂。

抑制剂:能降低酶的活性,促使酶反应速率减慢的物质。

不可逆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分子上的某些基团以共价键方式结合,导致酶的活性下降或丧失,且不能用透析、超滤等物理方法除去抑制剂而使酶复活的作用。

可逆的抑制作用:抑制剂与酶以非共价键方式结合而引起酶的活性降低或丧失,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可以除去抑制剂而使酶恢复活性。

单体酶:酶蛋白是一条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如RNA酶、胃蛋白酶、溶菌酶等;

寡聚酶: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多肽链组成的酶,如乳酸脱氢酶由四条多肽链组成、谷氨酸脱氢酶由六条多肽链组成,所有的寡聚酶都具有四级结构;

多酶复合体:几个酶嵌合而成的络合物。如丙酮酸脱氢酶系、a-酮戊二酸脱氢酶系、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等。

同工酶:能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但蛋白质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的一组酶。

别构酶:具有活性中心和别构中心,其中活性中心负责对底物结合和催化,别构中心则与调节催化速度有关。

别构效应:当某些代谢物以非共价方法结合于别构中心部位后,可使两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这种效应称为别构效应。

修饰酶 :某些酶在其他酶的催化下,通过共价键可逆结合某种化学基团,从而改变其活性,这种作用称为共价修饰调节,这类酶称为共价修饰酶或化学修饰酶。

结构酶:也称合成酶,是细胞以恒定数量生成的,它是细胞中天然存在的酶。

诱导酶:是细胞中进入特定的诱导物以后,被诱导生成的,其有无及含量的多少受外界条件影响。

胞内酶:合成后仍留在细胞内的酶。

胞外酶:合成后分泌到细胞外而游离在发酵液中的酶.

异构酶类:促进同分异构体的相互转化的酶类,如磷酸葡萄糖异构酶、消旋酶等。

合成酶类:与ATP分解相偶联,促进两分子化合物相互结合,同时使ATP分子中的高能磷酸键断裂的酶类。

酶活力(酶活性):是指酶催化某一化学反应的能力.

酶活力单位(IU):在一定条件下,每分钟催化1μmol的底物发生转变所需要的酶量。

酶的比活力(比活性):是指每毫克酶蛋白所具有的的酶活力单位数。

转换数(周转数k cat):表示酶的催化中心的活性,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每秒钟每个活性中心或每个酶分子转换底物的分子数。

失活作用:指由于一些物理因素和化学试剂部分或全部破坏了酶的三维结构,即引起酶蛋白变性,导致部分或全部丧失活性。

抑制作用:指在酶不变性的情况下,由于必需基团或活性中心化学性质的改变而引起的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

去激活作用:某些酶只有在金属离子存在下才有活性,去除金属离子也会引起这些酶活性的降低或丧失。

阻遏作用:指某些因素(如激素或药物等)使细胞内酶蛋白的合成减少,反应速度的降低是由于酶分子数量的减少,每分子酶的催化效力并无变化.

富集培养(enrichment):在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特点,设计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于分离到所需的菌株。

分批式富集培养:将富集培养物转接到新的同一种培养基中,重新建立选择性压力,如此重复转种几次后,再取此富集培养物接种到固体培养基上,以获得单菌落。

恒化富集培养:通过改变限制性基质的浓度,来控制不同菌株的比生长速率。在一定稀释率下,使比生长速率小的细胞溢出培养器,而比生长速率大的细胞留在细胞器中。

初筛:是从大量分离得到的微生物中将具有合成目的产物的微生物筛选出来的过程。

复筛:目的是确认符合生产要求的菌株,所以应精确测定每个菌株的生产指标。

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然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而进行的菌种筛选过程,又叫自然分离。

杂交育种:将两个基因型不同的菌株结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而获得具有新性状的菌株。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用脱壁酶处理将微生物细胞壁除去,使菌体细胞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只有原生质膜包裹的球状体(原生质体),再用诱导融合剂促进原生质体发生融合,两亲本基因组由接触到交换,从而实现基因重组。

DNA重组技术(DNA recombination technology):指按人的意志,将某一生物(供体)的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