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简述罗杰斯的教育理念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简介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是美国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被广泛认可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出发,强调鼓励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自主学习,提倡积极参与和互动的学习环境。
罗杰斯的教育理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在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体化教育罗杰斯的教育理念核心思想是个体化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需求、兴趣和学习方式。
因此,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关注个体的发展和成长。
在个体化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创造一个支持学生自我成长的环境。
教师应该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通过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积极参与和互动罗杰斯强调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
他认为,学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参与各种课堂活动和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并与他人交流。
教师应该创造一个支持学生互动的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自我实现和自主学习罗杰斯认为,教育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并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他认为学生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成为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人。
为了实现自我实现和自主学习,教师应该提供学习的机会和资源,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支持和反馈,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
典型案例:罗杰斯式教育罗杰斯式教育是罗杰斯教育理念在实践中的体现。
在罗杰斯式教育中,教师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和兴趣,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罗杰斯式课堂。
在罗杰斯式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和支持者。
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进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设计个性化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卡尔 兰塞姆 罗杰斯
在他12岁时,全家迁往芝加哥西部的农村。罗杰斯喜欢农场的生活,到了高小阶段.他对农业科学发生了兴 趣。
罗杰斯于17岁时考入威斯康星大学攻读农学,但于他具有强烈的宗教倾向,大学二年级时转攻历史,以便从 事基督教的研究和牧师职业。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是在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儿童出生以后,随着身心的成长,由最初 的物我不分、主客不分,到逐渐把自我与环境区分开来,并在语言的帮助下进一步分清了主我(I)和客我(me)。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所谓无条件积极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体验.即使自 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罗杰斯认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 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
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员有影响的三大教育学说之一。在关于“教 学模式”的归类研究中,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被列在“个人权式”之首,足见他对教育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反对传统教育压抑人性、重知轻情,主张剪重学生的自我潜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 主观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这些观念和精神已融人到了当代西方教育的体系中。
罗杰斯是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西方重要的人格理论家之一,他强调人格的完整性,强调人格中自我的作用, 注重健康人格的培养,因此对自我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另外,罗杰斯尝试运用Q分析技术来了解人的自我概念 相机体经验,为他的人格理论的某些关键概念成为可操作的技术,因而受到主流心理学家们的重视。许多人仍对 罗杰斯的人格理论深感兴趣,并在各自的实践中验证和发展其理论观点。
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意义学习的要素
⑴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 ⑵学习是自我发起的 ⑶学习是渗透性的 ⑷学习是学生自我评价的
◆教学过程
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的理论与策略。
★非指导性:罗杰斯认为,关注促进学习而不是教学功 能的教师,在组织安排自己的时间、精力方面,相当不 同于传统的教师所采用的方式。学习促进者不是把大量 时间放在组织教案和讲解上,而是放在为学生提供学习 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上,把精力集中在简化学生在利用资 源时必需经历的实际步骤上。
第三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罗杰斯的心理治疗观
一、治疗目标 二、治疗条件 三、治疗过程 四、治疗技巧
治疗目标
• 格拉盟在评述罗杰斯的治疗目标时将所有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目标 分为两类,人格成长目标和问题解决目标。罗杰斯的治疗属于前 者,其主旨在于整个人格的成长。
• 具体表现 减少内在冲突、增强自我整合与自尊、对生活方式感到满意及变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确立以自由为基础的学习原则。 教师应做到: 对学生全面了解、关心备至; 尊重学生人格; 与学生建立良好、真诚的人际关系; 善于使学生自陈价值观和态度; 善于采取灵活多样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对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评价
主要贡献: 开辟了心理治疗的新方法; 发展了人格心理学,强调自我的作用,对西方自我心理学的发展产
•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最有影响的人物之 一,马斯洛去世后他成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主要代言人。
简述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的主要观点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简介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Person-Centered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其主要观点强调了个体的自我概念、自我实现以及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对心理治疗和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格自我罗杰斯认为,人格自我是一个整合的、动态的、正积极发展的心理结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评价和理解。
人格自我由自我概念组成,即对自己的看法、价值观、能力和身份认同等因素的总和。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的主观看法和评价。
罗杰斯认为,人们在与他人互动中经历了无数的“反映性的自我”。
通过收到他人的反馈信息,个体形成了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建立起自我概念。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人格自我的核心概念之一。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追求自我实现,即实现自己的潜能、发展自身能力,并成为一个更完整、更真实的自我。
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基本动力,是实现幸福和满足感的关键。
条件化自尊罗杰斯认为,实现自我实现的关键是条件化自尊。
当个体能够根据自己的内心价值和目标进行行动,并受到他人的接纳和尊重时,就能够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
这种自尊感使个体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并能够实现自我发展。
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个体受到了罗杰斯所称的「正向动机」的驱动。
这种动机源于个体对于自我的认同和完善的渴望,而不是外在的奖惩或社会的压力。
正向动机推动个体主动寻求新经验、探索自己的潜能,并不断发展成为一个更真实和独立的自我。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罗杰斯的人格自我心理学强调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并将其视为个体自我实现的关键环境。
人际关系中的积极性和互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成长具有重要影响。
真实的关系罗杰斯强调了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真实的关系的重要性。
真实的关系是一个人能够真实展示自己、接受他人和被他人接受的关系。
在真实的关系中,个体能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和接纳,从而建立起条件化的自尊感,并实现自我发展。
人本主义疗法 罗杰斯
人本主义疗法---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其主要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
人本主义的学习与教学观念深刻地影响了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改革,是与程序教学运动、学科结构运动齐名的20世纪三大教学运动之一。
人本主义疗法的创始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Carl Rogers),以人为中心的心理疗法是人本主义治疗的核心内容,相对于精神分析和行为疗法,被称为心理治疗理论中的“第三势力”。
罗杰斯1902年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早年攻读过农业、生物、物理和神学,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师范学院学习心理学,接触了行为主义的理论并接受了精神分析的训练,毕业后在罗彻斯特市防止虐待儿童中心作为心理治疗家工作了12年。
他在心理治疗中总结自己的经验,于1942年出版了《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阐述自己的来访者中心的心理治疗观。
1951年出版了《来访者中心治疗》一书,为来访者中心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罗杰斯在心理学方面的贡献是杰出的,曾于1964-1967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的主席,1956年和1972年分别获得了美国心理学会授予的杰出科学贡献奖和杰出专业贡献奖。
人本主义疗法强调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对人采取积极乐观的看法,注重个人的内在价值和主观体验,强调咨询关系的重要性,强调以咨询者的态度为中心。
这些观点都强烈冲击着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有一定的积极价值,但不适合处理危机中需给予某些指导性策略的来访者,不适合无法通过口语表达的来访者。
1.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在搜寻资料过程中找到两个版本的说法,下面一一罗列)一理论基础:1.实现的趋势它假定人类和所有的生物,不论是植物或动物,与生俱来就有一种不断发展、增长和延续其机体的趋势。
2.自我概念这个自我形象是通过自身与环境,特别是与其他人对他的评价相互作用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3.充分体验它是对宏观事物和可以意识的机体内部过程的态度。
人本主义 心理学 书
人本主义心理学书
1. 《人性能达到的境界》- 亚伯拉罕·马斯洛
书中阐述了马斯洛关于人类动机和人格发展的研究成果。
他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探讨了人类的动机、价值观和自我实现的概念,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2.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欧文·亚隆
这本书将存在主义哲学与心理治疗相结合,探讨了人类存在的意义、自由、孤独和死亡等主题。
亚隆通过临床案例和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深入探索个体内心世界和促进个人成长的治疗方法。
3. 《成为一个人》- 卡尔·罗杰斯
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
本书汇集了罗杰斯的一些重要文章和演讲,探讨了个体的自我实现、同理心、真诚和接纳等概念,对于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和治疗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4. 《自我实现的人》- 亚伯拉罕·马斯洛
这本书是马斯洛关于自我实现的研究成果的总结。
他通过对一些具有高度自我实现倾向的个体进行访谈和观察,探讨了自我实现的特征、需求满足和成长的关系,以及人类潜能的发展。
这些书籍都是人本主义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它们对于理解人类的本质、个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提供了深入的思考和启示。
阅读这些书籍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了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促进个人的成长和自我发现。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卡尔·罗杰斯(Carl Ransom Rogers,.
思想背景
主要论文著作发表于50.60年代
美国50.60年代社会风貌
思想背景
1.物质生活富足 2.战后心理治疗需要 4.只有物质科学是不足以幸福的 3.教育需要重新定义
思想背景
50.60年代美国心理学界 人本主义兴起,讥讽精神分析学派
思想背景
条件化积极关注
偏离产生 焦虑
Hale Waihona Puke 自我机构体验与内化的评价标准发生冲突
理想自我 现实自我
主要理论及观点
心理治疗理论
治疗者应放弃其权威性,相信来访者具备自我矫正的能力 治疗者应该对来访者有“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治疗观视为一种人生哲学,而不是对“变态的治疗”
主要理论及观点
心理治疗理论
人格的自我理论阐述了心理疾病的根源,也就指明了治疗方向 人格理论和治疗理论是一脉相承的:
个人工作经历
1945-1957年,他任芝加哥大学的心理 学教授,并建立了心理咨商中心。在他任 职时期,确立了咨询中心的工作理念,并 进行相关的研究去验证方法的有效性。
主要理论及观点
1.人格的自我理论
“自我概念” “经验” “无条件积极关注”
2.心理治疗理论
“以人为中心的治疗”
3.教育观
“以学生为中心”
条件化积极关注引起,因此放弃权威,转为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去除 内化了的价值观念,让人“找回自己”,自我修复,所以 并不是对变态的治疗,而是一种引导。
主要理论及观点
教育观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经验学习,它以学生经验的生长为中心,以 学生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为学习动机
引导激发学生去自己学习,而不是灌输指导
主要理论及观点
人本治疗模式
14
人本治疗模式
在罗杰斯看起来,人本治疗模式中案主是真正的治疗中心,是治疗的 主动者,而社工则处于被动者地位,社工的责任是协助案主发挥潜能、 实现自我。整个治疗过程更多体现出来的不是刚性的指导,而是柔性 的关系重构。实际上,这种隐含的、内潜的社工地位对社工本人的专 业特质要求更高。罗杰斯认为,一个优秀的专业社工或治疗者应该具 备三种优秀品质
第一,真诚。这被认为是人本治疗工作者最重要的专业品质,因为种 种原因,前来求助的当事人也就是案主往往会自我封闭,以便保护自 我,逃避恐惧。这就要求工作者本人应该具有良好的自我概念,真诚 地开放自我,主动地接纳案主,这是心灵之间的对话,外在的技巧无 足轻重,更重要的是,工作者本人良好的自我会对案主产生无形的但 却是巨大的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
人本治疗模式
XXX:XXX
XXX:XXX
2
人本治疗模式
目录
人本治疗模式
人本治疗模式也被称为当事人中心治疗模式,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1902-1987),这个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主要受 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早期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深深地受到了心理学发展的影响。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与心理学专业的发 展表现出了令人惊奇的一致性
人本治疗模式
人本主义清晰地看到了这两种心 理学的局限性,深人批判了心理 分析和行为主义两大流派,在研 究样本上选取健康和成功的人士, 在研究方法上采用系统整体的观 点,因此,人本主义彻底摒弃了 心理分析的悲观主义和行为主义 的机械主义,进而采取积极的乐 观主义,由此开创了迥然不同的 另一个心理学天地,这也是之所 以称人本主义为第三思潮的另一 重深层意义
6
人本治疗模式
总体来说,人本治疗模式的人性观是积极的、乐观的。罗杰斯认为,人性的积极性主要体 现在三个方面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
罗杰斯人本主义经典国外公开案例罗杰斯人本主义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创立的一种心理治疗理论,强调尊重和理解个体内心深处的体验和情感,并以此为基础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做出改变。
以下是一些罗杰斯人本主义的经典案例:1. "Mary" - 一个15岁的女孩,因家庭问题和自我价值感的问题而来到心理治疗中心。
治疗师使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包括聆听、理解和接纳她的感受,同时为她提供一个无条件支持的环境。
过了一段时间,Mary逐渐开始了解自己,并且渐渐地打开了心扉,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的自我认知和自尊心得到了提高,最终走出了自己的问题。
2. "John" - 一个29岁的男子,因长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而来到心理治疗中心。
治疗师使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包括提供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鼓励他表达他的感受,同时让他逐渐发现自身价值和优势。
通过逐步地探索自己内心的问题和挑战,John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潜力和价值,并且逐渐改善了自己的情绪状态和自我认识。
3. "Anna" - 一个40岁的女性,因婚姻不幸和自我发展问题而来到心理治疗中心。
治疗师使用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互相尊重和信任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Anna开始感受到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得到了理解和尊重。
通过治疗过程,Anna逐渐释放出自己的情绪和压抑情感,并开始更加坦诚地面对自己的内心问题。
最终,她找到了自己的内心平衡,并且在她的生活中做出了积极的变化。
这些案例证明了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方法是有效的,可以帮助人们在面临各种情绪和行为问题时,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并且走出自己的困境。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以人为中心疗法"的核心理论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是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张“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首创非指导性治疗,强调人具备自我调整以恢复心理健康的能力。
关于自我的理论是罗杰斯人格理论的核心,也是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
罗杰斯认为:如果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了无条件积极关注,就会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并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后来,罗杰斯把这一原理应用于心理治疗,提出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态度也应该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这样才有利于来访者克服障碍,解决存在的问题。
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面对来访者时一直使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心理咨询理念。
正如罗杰斯所言:咨询师并非专家,并不比来访者更了解他们自己的问题。
因此,咨询的关键不是技术,而是咨询师的态度,以及气氛的创造和咨访关系的建立。
作为度麦学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只需要为来访者创设一种温暖、接纳、真诚的氛围,就能使来访者享受到被尊重的体验。
无数成功的案例证实:来访者的信任与配合才是咨询效果的有力保证,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就是获得来访者信任与配合的最佳途径。
在此,我想分享一个让我记忆犹新的案例。
那是一个年轻的男孩,他来到度麦学苑心理咨询室的时候,整个人的感觉像缩成一团的刺猬,带着强烈的防备。
我请他坐在舒适的椅子上,并轻声询问他来这里想要解决的问题.看得出来,他很想回答,却几番犹豫不敢说出口.我没有催促他,只是静静地等待着.他一会儿看我一眼,一会儿又低下头想想,终于在五分钟后猛然抬头问了我一句话:“老师,你不会骂我吧?”感受到他的紧张不安和恐惧,我坚定地摇了摇头,轻轻地说:“不会。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
【名人故事】心理学家罗杰斯的生涯轨迹卡尔·罗杰斯(Carl R. Rogers)是20世纪心理学领域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和治疗师。
他在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塑造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理论框架,并开创了人本主义治疗方法。
他的生涯轨迹为心理学的发展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卡尔·罗杰斯于1902年1月8日出生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的奥克希尔。
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他对农村生活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种对自然的热爱和观察力成为他后来的心理学实践和研究的基石。
罗杰斯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得了历史学学士学位,并在科罗拉多大学获得了宗教学硕士学位。
在从事宗教事业的过程中,他对心理学的兴趣越来越强烈,他决定从事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
他于1928年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在那里遇见了心理学家费尔德·比恩和克里斯汀·英妮斯。
他们的合作使罗杰斯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推动和影响。
1940年代初期,罗杰斯开始对儿童心理学展开研究,并发表了用儿童的语言描述的成人生活过程的文章。
他的研究揭示了人类自我及其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
在此期间,他还开发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核心理论框架。
他主张人们具有自我决定性和内在动机,并相信每个人都具有实现自己潜力和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能力。
在1942年至1967年期间,他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任教,并开展了许多实地研究和实践项目。
他的研究成果和治疗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
1961年,他发表了标志性的著作《人的学习》,其中概述了他的发展心理学和治疗方法的基本原理。
他主张通过提供温暖、非评判性和接纳的治疗环境,激发和支持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成长。
在晚年阶段,罗杰斯继续在世界各地进行演讲、研究和培训。
他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治疗方法对心理学和心理治疗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卡尔·罗杰斯于1987年2月4日去世,享年85岁。
虽然他已经离世多年,但他的贡献和影响远未消逝。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
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自我实现理论: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是一种关注人的尊严和自我实现的哲学观点,其中卡尔·罗杰斯的自我实现理论对于发展心理学和辅导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自我实现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探讨其对个体成长和幸福的重要性。
1. 自我实现的概念自我实现是指个体在完全发展自身潜力的过程中实现内在的个体目标。
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推动着个体不断追求成长和实现自己的目标。
自我实现的过程是一个主观体验,个体通过反省、探索和接受自身的内在需求,追求与自己真实自我一致的生活。
2. 人本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内在价值和尊严,个体应该被尊重、关注和支持。
罗杰斯主张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环境,以满足个体的基本需求和心理成长。
他提倡人们通过积极的关注和理解去接纳个体,从而帮助他们实现自我实现的目标。
3. 自我实现的条件罗杰斯提出了三个重要的条件,这些条件促进了个体的自我实现。
首先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个体需要得到无条件的接纳和关注,从而能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其次是真实性,个体需要和周围的环境保持真实的互动,没有伪装和假象。
最后是移情共鸣,他认为个体需要经历他人的共情和理解,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
4. 自我实现的影响自我实现理论认为,当个体能够实现自身的潜力和目标时,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首先,个体会体验到更高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通过追求自我实现,个体能够获得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其次,个体会经历到更加深刻的人际关系。
建立在真诚和理解的基础上,个体能够与他人建立更加深入和持久的关系。
最后,自我实现会提高个体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个体能够更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理念和思维方式。
5. 实现自我实现的方法为了实现自我实现,个体可以采取一些行动。
首先,个体需要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意识到自己的内在需求和目标。
其次,个体需要用心倾听自己的内在声音,了解自己真实的情感和需求。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在心理学领域中,自我概念是指个体对自己理解与认知的总和。
自我概念影响着我们对自己的看法、情绪、行为以及与他人的交互方式。
卡尔·罗杰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自我概念的理论提供了深刻而独特的见解。
本文将探讨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自我概念的影响。
从卡尔·罗杰斯的角度来看,自我概念是一个动态的、持续发展的过程。
他认为,人们通过对自身的主观经验进行反思和解读来构建和塑造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包括自我认知、自尊和自我价值感,以及对自己行为和情绪的接受与理解。
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了个体内在的积极力量和成长潜力。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着自我实现的动机和愿望。
个体在接受他人的尊重、理解和接纳时,能够更好地发展和塑造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需要体验到无条件的正面关注和爱,以便能够真实地表达和发展自己。
对于罗杰斯而言,自我概念的核心是自我价值感。
他认为,个体的自我价值感是建立在与他人的情感联系和认同基础上的。
当个体受到他人的肯定和尊重时,他们会形成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相反,如果个体遭受他人的否定、厌恶或冷漠,他们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从而产生自卑感和焦虑。
罗杰斯强调了个体内在的主观体验和感受的重要性。
他认为,个体必须真实地面对和接受自己的情感、需求和价值观,而不是试图适应社会对他们的期望和要求。
他主张个体应该关注自我真实性,即通过对内心的倾听和尊重,与内在的自己建立联系。
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塑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他认为,个体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不断地调整和改变自己的自我概念。
个体的自我概念在不同的情境和时间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取决于他们的主观经验和外界的反馈。
总结而言,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对于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提供了独到的见解。
卡尔·罗杰斯心理学思想述评
卡尔·罗杰斯心理学思想述评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2012级应用心理一班姓名:李厚儒学号:201241909134课程论文题目:《卡尔·罗杰斯心理学思想述评》课程名称:西方心理学史评阅成绩:评阅意见:成绩评定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力于人本主义人际关系的研究。
晚年他对教育改革和维护世界和平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1987年因手术后并发症去世。
罗杰斯担任过美国许多心理学重要学术团体的领导人,在学术界享有崇高的声望,如先后担任过美国应用心理学会主席和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向他颁发了首届“杰出科学贡献奖”,1972年又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专业贡献奖”。
在美国心理学史上同时获得这两项殊荣者,至今仍没有出现过第二人。
有学者将罗杰斯列为“二战”以后最有影响的100名心理学家中(第四位)。
80年代初,罗杰斯被视为“当代心理治疗最有影响的学者”,超过了弗洛伊德而位居第一。
罗杰斯一生勤于治学,著作惊人。
先后出版著作16部,学术论文200多篇。
代表作有:《问题儿童的临床治疗》、《咨询与心理治疗》、《来访者中心治疗》、《论人的成长》、《学习的自由》、《一种存在的方式》、《在80年代学习的自由》。
一、主要思想介绍(一)人性观人性观是罗杰斯整个理论的出发点。
大致说来,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积极肯定人的本性。
他认为,人性不仅是乐观的、积极的,而且是富有建设性的。
以心理治疗患者为例,罗杰斯发现,患者“个人具有足够的能力来建设性地处理他意识到的生活的所有方面,……我们可以说:在每一个有机体中,在任何程度上,都有一股向着建设性地实现它的内在可能性的潜流”。
而文化影响是造成人的恶行的主要因素。
其次,强调人性是发展变化的。
罗杰斯把人看成是一种动态的过程,而不是固定的实体;是不断变化着的一组巨大的潜能,而不是一群固定的特征。
罗杰斯认为,人的变化并不完全是在消极地适应于社会、文化,人完全可以通过自身的变化达到对社会文化的控制和创造。
第九讲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这与行为主义的环境决定论产生了尖锐 的冲突。
第三节 罗杰斯论学习的原则
一、人类生来就有学习的潜能。 二、当学生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目 的有关时,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三、涉及到改变自我组织(即改变对自 己看法)的学习是有威胁性的,并往往 受到抵制。 自我概念——一个人的信念、价值观和 基本态度。
四、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 易觉察和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
十、在现代社会中最有用的学习是了解 学习过程,对经验始终持开放态度,并 把它们结合进自己的变化过程中去。
能够影响一个人行为的知识,只能是 他自己发现并加以同化的知识。
教师的任务不是教学生知识,也不是 教学生怎样学,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学习 的手段,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任务是:
提供各种学习的资源; 提供一种促进学习的气氛; 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第二节 罗杰斯的学习观
学习可以分为两类,它们分别处于意义 连续体的两端。
认知学习
意义学习
只涉及心智
不仅是增长知识
与完整的人无关
而且与每个人各
发生在颈部以上
部分经验都融
合在一起。
问题:罗杰斯的意义学习与奥苏贝尔的意义学习的内 涵有什么不同?
人的左右脑需要共同发挥功用
左半脑——以逻辑的、线性的方式发挥 作用。与生活中的阳刚方面联系在一起。 右半脑——以直觉的方式思维的。与生 活中的阴柔方面联系在一起。 意义学习把逻辑与直觉、理智与情感、 概念与经验、观念与意义结合在一起, 使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五、当对自我的威胁很小时,学生就会 用一种辨别的方式来知觉经验,学习就 会取得进展。 六、大多数意义学习是从做中学的。
七、当学生负责任地参与学习过程时, 就会促进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尔·罗杰斯与人本主义心理学
11级应用心理学班
曹江亮学号5
卡尔·罗杰斯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对人本主义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开创了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先河,首先普及了“以人为中心”的治疗方法(Rogers,1951)。
罗杰斯后来在“互助小组”治疗方法的创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Rogers,1970)。
他还把自己在心理治疗领域内的知识扩展到一般人格理论中(Rogers,1961)。
最后,罗杰斯把人本主义方法应用到社会问题的解决中,例如教育和世界和平问题(Rogers,1969,1977,1982)。
罗杰斯始终对人性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及对个体可以挖掘潜能和获得幸福的信念,为了解人性提供了新视角。
卡尔·罗杰斯于1902年生于美国伊利诺斯的奥克派克。
刚开始,他遵从父母的意愿从事农业,或许是因为一颗不甘平凡的心促使他开始接触心理学。
但因为心理学太过乏味,他又决定学习宗教。
正因为这一选择,他对心理学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人的思想。
罗杰斯渴望帮助别人,他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应该也离不开他这可乐于助人的心。
人本主义心理学普遍认为人的本性就是要努力做到因个人生活而保持乐观态度。
他把达到这一目标的人称之为心理健全的人(The Fully Functioning Person)。
对于心理健全的人的特征,罗杰斯做出了界定。
心理健全的人坦诚的对待自己的经历。
与其陷入常规的生活模式,他们似乎更愿意投身于生活。
与此相连,心理健全的人生活在现实的空间里。
他们的目的是体验生活,而不仅仅是过日子。
心理健全的人愿意相信自己的感觉,如果他们觉得一件事是对的,可能就会去做。
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敏锐,但不会屈从于社会行为标准的要求。
心理健全的人与其他人相比,不太屈从于社会期待的角色要求。
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是反叛的。
相反,他们也可能走上一条传统的道路,上大学,找工作,结婚和建立家庭,但前提是这些选择都是遵从他们自身的兴趣,价值观和需要的。
心理健全的人更能深刻而敏感的体会自己的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惟其如此,心理健全的人能接受和表达他们的愤怒,能做其他事情是使自己摆脱某种情绪。
也正因为这种敏感性,心理健全的人能经历更丰富的生活。
罗杰斯是一个乐观的人,这从他的健全的人这一概念的界定可以看出。
我在看到他对心理健全的人的界定的时候显得比较激动。
面对这样一种人生,我很难想象有谁能够不动心。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每个人都会经历或大或小的挫折,没有烦恼就不会思考,没有挫折就不会成长。
就连卡尔·罗杰斯本人在小时候也走了不少弯路。
他自己也十分清楚,人经常不快乐,也很难成为心理健全的人。
对此现象他提出了自己的解释。
当我们感到焦虑并以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做出反应时,我们就会远离快乐。
在罗杰斯看来,当人接触到跟他的自我知觉不同的信息时,焦虑就会产生。
而面对这种情形时,那些心理健全的人会做出何种反应呢?让我们来看一看。
如果一个心理健全的人听到这种信息:有人不喜欢你。
你会考虑一下这个新的信息,然后把它纳入自我概念中,你会想,自己是个好人,但不是每个人都认为你是完美的。
从上述的想法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但大多数人都不会接受这个信息,并且感到焦虑。
甚至,如果一个信息对你的自我概念的中心部分构成严重的威胁的话,那么这时的焦虑就更难克服了。
在这一点上,罗杰斯与弗洛伊德的观点有些类似,罗杰斯提出人们是在意识之下的某一水平接受与其自我概念不一致的信息。
因为我们并不是在意识层面上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种不一致,所以罗杰斯称其为“潜知觉”(subception)。
而如果这个信息进入到意识层面并与自我概念相抵触,那么我们的防御机制就会阻止其进入到我们的意识层。
最普遍的防御机制就是“歪曲”(distortion)。
例如,在寝室里打扫垃圾是你的责任,你一时忘记了,而当寝室长怪罪的时候,你会否认:今天是我值日吗?明明是他值日。
而通常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在短期内有效地降低焦虑,但通过这种焦虑的缓解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因为每一次使用防御机制都会使我们离现实生活越来越远。
严重时,有人会把现实与幻想混淆在一起。
当自我概念与现实之间的差距非常大时,防御机制就不能发挥作用,人就会体验到一种罗杰斯所说的“整合失败”(disorganization)状态。
当这一过程发生时,对不一致的信息的抵御就彻底失败了,其结果就是极端焦虑。
既然无法抵御,那么又为什么接受它呢?罗杰斯的回答是多数人都是在有条件积极关注(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的环境中长大的。
小时候,我们的父母给我们的爱和支持都不是无条件的。
而结果就是孩子们学会了抛弃了他们自己的真实情感和愿望,而只是接受被父母赞许的那一部分自我。
他们拒绝自己的弱点和错误。
在罗杰斯看来人们需要无条件积极关注来接受人格的所有方面。
在无条件积极关注中,我们知道无论自己做什么,都会被接受,被爱。
卡尔·罗杰斯的很多思想和观点都让我产生了共鸣。
他对人性抱有一个乐观积极
的态度去看。
这给了很多人信心与勇气去挑战他们的生活。
而他的“心理健全的人”这一概念,也是我为之奋斗的目标。
但他在有条件积极关注中说道:父母给我们爱与支持是有条件的,一旦我们没有按照父母的要求去做,父母就不会爱我们。
我想这或许与他的家庭有关。
他有很多的兄弟姐妹,但是他的家人毫不热情,体贴。
其实,即使我们没有按照父母给我们的要求去走,我们仍可以获得父母的爱。
事实可以从中国很多家庭看出。
但不可否认罗杰斯给我们的教育,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