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的形态构造和生理特性
植物的种子
2.人工种子 (plant artificial seed)
• 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诱导产生的体细胞胚状体 ,采用理化因素控制胚状体的同步生长,在 胚状体表面包上一层有机化合物作为保护胚 状体及提供营养的“种皮”,这种和种子相 似的结构称为人工种子。
人工种子具有许多优越性。
• 通过细胞悬浮培养产生的胚状体增殖快,繁殖系 数大,能在室内大量生产,便于人工控制; • 便于将基因工程等技术培养出来的植物新品种, 通过人工种子获得快速繁殖,提高育种效率; • 在使用过程中,人工种子可以进行机械化播种, 大量快速繁殖苗木,是种苗生产的新途径。 • 此外,在人工种子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某些农 药来防治病虫害,以及加入某些激素来调节植物 的生长发育。
单子叶植物的有胚乳种子
种皮:是在果皮之内与果皮相接的薄膜。 胚乳:胚和胚乳的界限很明显。水稻和小 麦的胚乳可分为两部分,紧贴种皮的是糊粉层, 其余大部分是含淀粉的胚乳细胞。 • 胚:胚芽位于胚轴的上方,为生长点和包 被在生长点之外的数片幼叶所组成,包围在胚 芽外方的鞘称为胚芽鞘;胚根位于胚轴的下端, 由生长点和根冠所组成,外方包被的称为胚根 鞘;胚轴较短,上接胚芽,下连胚根,子叶只 有一片,称为盾片。盾片与胚乳交界处有一层 排列整齐的细胞,称为上皮细胞。当种子萌发 时,上皮细胞分泌酶类到胚乳中,把胚乳中贮 藏的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并转移到胚的生长 部位利用。 • •
种皮 保护功能
• 种脐:种子脱离果实时留下的痕迹(如 蚕豆一端黑色的眉条) • 种孔:在种脐一端,珠孔留下的痕迹 • 种脊:维管束集中分布的地方,为种子 腹面中央一条稍隆起的纵向痕迹。倒生 胚珠才有,由株柄和珠被合生发育而成。
2. 种子的主要类型
(1)有胚乳种子 •蓖麻种子的结构(双子叶) •小麦种子的结构(单子叶)
水果种子主题期末总结
水果种子主题期末总结一、引言水果种子主题是我在本学期种植学课程中选择的一个主题。
通过对水果种子的研究和实践,我对水果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及种子处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在这个主题上的学习、实验和研究进行总结,并提出一些对于这个主题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二、水果种子的形态结构水果种子在形态结构上主要包括种皮、胚乳和胚珠。
种皮是种子外部的一个保护层,起到保护胚珠的作用。
胚乳是种子内部的营养组织,为胚胎提供养分。
胚珠则是种子的核心部分,包含胚胎和胚胎萌发所需的营养源。
三、水果种子的生理特性1. 萌发特性:不同水果种子具有不同的萌发特性。
一些种子萌发较快,如葡萄和草莓种子,而一些种子则需要一定的处理才能促进其萌发,如苹果和樱桃种子。
2. 耐久性:水果种子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可以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存活很长时间。
然而,一些种子对温度、湿度和光照等环境因素敏感,容易受到损伤。
3. 营养成分:水果种子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等。
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种子的生长发育和萌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水果种子的生长发育水果种子的生长发育经历了一系列的过程,包括种子萌发、胚胎生长、根的形成和幼苗的形成等。
在这个过程中,种子的营养储备被转移到幼苗,为幼苗的生长提供养分。
五、水果种子的处理方法为了促进水果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发育,可以采取一些处理方法。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冷处理,即将种子置于低温环境中,以模拟寒冷的冬季环境,促进种子的萌发。
另外,种子的浸泡处理、催芽剂处理和光照处理等方法也可以有效地促进种子的萌发和生长。
六、实验与研究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和研究,以探索水果种子的生长发育和种子处理方法。
通过观察不同水果的种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和生长状况,我对水果种子的生理特性和萌发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总结与展望通过对水果种子主题的学习与研究,我对水果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生长发育及种子处理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种子知识点总结
种子知识点总结一、种子的结构种子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它由胚珠发育而成,并带有一定数量的营养组织。
一般来说,种子的结构由种皮、胚乳、胚和胚轴组成。
种子的结构对种子的生长发育和萌发有着重要的影响,不同植物种子的结构也存在差异。
1. 种皮:种子外部的表皮,起到包裹和保护种子内部组织的作用。
种皮的结构和形态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有重要影响。
2. 胚乳:种子内部的主要储藏组织,贮存着植物胚胎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对种子的贮藏和萌发起着关键作用。
3. 胚:种子内形成的新生植物胚胎,它是种子生长发育的关键部分,对种子的萌发起着决定性作用。
4. 胚轴:连接胚和种子的组织,起着支持、传递养分和水分的作用,对种子的生长发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种子的形成过程种子的形成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阶段,它包括花粉萌发、授粉、受精、胚胎发育和种子发育等多个阶段。
在这一过程中,植物需要依赖花粉、雄蕊、雌蕊、子房等生殖器官的协同作用,完成种子的形成。
1. 花粉萌发:花粉萌发是花粉在萌发管中形成萌发管并向子房内生长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第一步。
2. 授粉:授粉是花粉与雌蕊柱头的接触和花粉粒与子房花柱部形成萌发管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 受精:受精是授粉后,花粉萌发管与子房内的胚珠结构相接触并形成胚珠内部的核融合的过程,它是种子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步骤。
4. 胚胎发育:受精后形成的受精卵通过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等过程,逐渐形成胚乳和胚,从而完成胚胎的形成。
5. 种子发育:胚胎发育后,胚乳组织逐渐发育形成营养组织,并与胚形成完整的种子结构,完成种子的形成过程。
以上是种子形成的基本过程,它们决定了种子的数量和质量,同时也对种子的萌发和生长发育起着深远的影响。
三、种子的生理特性种子的生理特性包括种子休眠、萌发、生长发育等多个方面。
它们对种子的保存和利用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
1. 种子休眠:种子休眠是种子在成熟后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状态下种子不会发芽。
种子基础知识
种子基础知识种子(seed),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特有的繁殖体,它由胚珠经过传粉受精形成。
种子一般由种皮、胚和胚乳3部分组成,有的植物成熟的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
种子的形成使幼小的孢子体枣胚得到母体的保护,并象哺乳动物的胎儿那样得到充足的养料。
种子还有种种适于传播或抵抗不良条件的结构,为植物的种族延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所以在植物的系统发育过程中种子植物能够代替蕨类植物取得优势地位。
种子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除日常生活必需的粮、油、棉外,一些药用(如杏仁)、调味(如胡椒)、饮料(如咖啡、可可)等都来自种子。
种子的形态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因种类不同而异。
椰子的种子很大,油菜、芝麻的种子较小,而烟草、马齿苋、兰科植物的种子则更小。
蚕豆、菜豆为肾脏形,豌豆、龙眼为圆球状;花生为椭圆形;瓜类的种子多为扁圆形。
颜色以褐色和黑色较多,但也有其他颜色,例如豆类种子就有黑、红、绿、黄、白等色。
种子表面有的光滑发亮、也有的暗淡或粗糙。
造成表面粗糙的原因是由于表面有穴、沟、网纹、条纹、突起、棱脊等雕纹的结果。
有些还可看到种子成熟后自珠柄上脱落留下的斑痕枣种脐和珠孔。
有的种子还具有翅、冠毛、刺、芒和毛等附属物,这些都有助于种子的传播。
种子体积的大小差异很大,一个带着内果皮的椰子种子,可以达几千克重,而药用植物马齿苋种子的千粒重只有0.13克,寄生的高等植物列当种子更小,千粒重仅在0.0029-0.0049克之间。
种子大小的差异悬殊,各有其生物学上的意义。
例如椰子的种子很大,每株结实数量有限,由于种子极易萌发,种子内又富含液体胚乳,营养充足,这样就可得到“重点保证”。
而那些体积极小的种子,则以多取胜,虽然它们只有占总数很少的种子能够萌发,但仍可产生大量后代。
许多一年生杂草植物,就是以这种方式进行大量繁殖的。
种子的结构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来,具保护胚与胚乳的功能。
裸子植物的种皮由明显的3层组成。
外层和内层为肉质层,中层为石质层。
种子生物学-复习材料
种子生物学一.大题总结绪论1.种子的涵义:植物学上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农业生产上指凡是能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2.种子生物学的内涵:是农学的重要课程,主要讲育种工作以后的事,即作物品种选育成功进入种子生产、流通领域的工作;也是植物学分支,研究种子特性和生命活动规律,阐明植物种子各种生命现象的变化与其与环境条件的联系,并将基础理论知识应用于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检验等环节3.种子在农业生产上的作用:种子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种子是人类最主要的生活资料;种子是绿色革命的主体,农业科技的载体;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谁控制种子谁就能控制世界;种子不仅是农业的起点,还是终点,而且通过种子的贮藏与更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4.种子工程的意义与实现种子产业化的途径意义: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就是把种子的选育、生产、加工、推广、销售、质量检测、加工工艺、管理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工程系统,运用现代科技成果进行建设的组织与运行管理。
途径:实施种子工程要实现种子工作的四个转变:①由传统的粗放生产向现代化大生产转变;②由行政区域自给生产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转变;③由分散的小规模经营向集约化、集团化转变;④由科研、生产、经营脱节向育、繁、推一体化转变最终达到集约生产、规模经营、规范管理,育繁销一体化,大田用种商品化。
5.为什么说种子是特殊的商品①种子本身的独特性②种子有特定的生产适应性、易受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③利用种子时间的有限性④种子生产方式的特殊性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1.种子发育成熟过程经历哪些阶段?种子成熟过程中有哪些物质积累?阶段:①胚的发育②胚乳的发育③种被的发育物质积累:成熟过程中养分由同化器官向贮藏器官转移,种子大小、重量、发芽率上升,但含水量下降。
可溶性糖、非蛋白态N含量降低,淀粉的支/直升高,脂肪酸价降低、碘价升高,贮藏蛋白增多。
2.种子成熟的概念?形态成熟: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泽;生理成熟: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3.什么是脱水耐性?指的是种子对低含水量或脱水的忍耐程度, 即植物种子在脱水后的活力或发芽力的变化情况, 其反面称为顽拗性或脱水敏感性4.脱水耐性是如何获得的?种子脱水耐性的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它们如何影响种子脱水耐性的?发育时逐渐发生的生理和形态结构变化的结果, 其中包括后期阶段专一性保护物质的合成影响因素:① 蛋白, 这些蛋白质可能起脱水保护剂和代替水的作用; ②非还原性糖的积累, 以维持干燥条件下膜和蛋白质的稳定性;③ 脂类和抗氧化系统, 是脱水过程中防止、忍耐或修复自由基攻击的抗氧化剂和酶等; ④ , 它调节蛋白的合成。
种子生物学
种子概念(从植物学,农业上分析)?答:在植物学上,种子是指有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它的最外面是种皮,内含胚和胚乳。
不包含花器的其他组织所发育的部分。
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是用于播种的植物器官,统称为农业种子。
农业种子几个类型?大体归纳为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人工种子四大类。
真种子:整个籽粒由胚珠发育而来。
类似种子的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来有的还附有花器的其他部分发育而成的附属物。
营养器官:生产上常利用某些植物营养器官而非繁殖器官作播种材料。
人工种子:是指通过组织培养产生的胚状体或芽包裹在胶囊中,使其外观、构造、功能均像天然种子。
1.种子内部哪一部分构造为最主要的部分?为什么?答:种子内部最重要的部位是种胚。
因为种胚由受精卵(合子)发育而成的新一代植物体的雏型(即原始体)。
在种子中胚是唯一有生命的部分,已有初步的器官分化,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2.种子的外表性状包括哪些方面?答:主要由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组成。
3.种子内部基本构造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特点?答:种子由种被、胚和胚乳三部分组成。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其层次的多少、结构的致密程度、细胞的形状及细胞壁的加厚状况等,因植物种类有较大差异,是种子的鉴别的重要依据。
种胚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幼小植物体,是种子最重要的部分,一般由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组成。
胚乳是有胚乳种子的贮藏组织,依起源不同胚乳分为内胚乳和外胚乳。
极核受精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称内胚乳,由珠心细胞发育而成的贮藏组织称为外胚乳。
绝大多数种子的胚乳是内胚乳。
4.简述种子的基本构造及绘出主要农作物种子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图(1)种子外部形态:外形---形状、颜色、大小三方面性状构成。
种被上的构造---种脐、发芽口、脐条、内脐、种阜。
(2)种子的内部结构具有共同性,均由种被、种胚和胚乳三大部分构成。
5.举例说明种子植物学分类(一)根据胚乳有无分类1、有胚乳种子(1)内胚乳发达---- 如禾本科、大戟科、蓼科、茄科、伞形科等(2)内胚乳和外胚乳同时存在---- 这类植物很少,如胡椒、姜等(3)外胚乳发达---- 甜菜、苋菜、菠菜。
种子基础知识
四、水稻种子催芽
2324种子的遗传性种子大小饱满度完整性凡小粒不饱满破损种子寿命短籽粒的生理状态凡受冻受潮不充分成熟的种子生理状态活跃寿命短子代种子受其亲代影响种皮结构化学成分相同条件下胚大的种子25二外因环境条件发育环境充足光照全面营养充分成熟活力高寿命长干燥条件忌曝晒忌高温忌发热水分传统型种子宜干燥温度低温利于寿命延长贮藏条件但必伴随低湿气体少氧利于寿命延长但必须低湿低温微生物和仓库害虫化学物质处理26三种子水分和贮藏温度对种子寿命的影响哈伦顿harrington提出如下准则
26
四、陈种子的利用
贮藏1年以上的种子常谓之陈种。陈种子能否在生产
上利用?这主要取决于种子的活力状况:
1 贮藏不好活力下降的陈种子不能用;
2 活力高的陈种子完全可以用,有的能缩短生育期,提 高经济产量; 3 虽为新种子但若活力严重降低,也不能用所以, 种 子新陈不是能否作种用的指标,唯一可靠的是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高低 。 4 利用陈种子要进行活力测定。
25
三、种子水分和贮藏温度对种子寿命的影响 哈伦顿(Harrington)提出如下准则: 1 种子水分在5-14%范围内,每降低1%, (Robert等人修正)每降低2.5%,种子寿命 延长1倍; 2 贮藏温度在1-50℃范围内,每降低5℃, (Robert等人修正)每降低6℃,种子寿命 也延长1倍; 3 种子安全贮藏的指标是:RH% + ˚F ≤100
3 中间型种子——贮藏习性介于传统型和顽拗型之间, 即开始寿命随水分降低 而延长,但当水分降低到一定 程度(7-12%)时,寿命与水分的负相关关系发生逆 转,如柑桔、小果咖啡等。
22
23
影响种子活力和寿命的因素
种子的遗传性 子代种子受其亲代影响 种皮结构、化学成分
种子学重点整理
种子学重点整理种子寿命: 指种子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能够保存生活力的期限。
即种子存货时间,亦指一批种子从收获到发芽率降到50%时所经历的时间。
植物学种子:种子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来的繁殖器官,或说是受精后发育了的胚珠。
农业种子:泛指“播种材料”,即凡用来繁殖的器官或营养体的一部分,统称农业种子,包括真种子、类似种子的果实、营养器官、植物人工种子四大类。
良种:即必须是优良品种的优质种子。
前者是品种特性,如丰产、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等;后者则指种子的播种品质,如纯、净、饱、健、壮等。
形态成熟:(收获指标)指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泽。
生理成熟:(种用价值指标)指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
脱水耐性:种子发育过程中获得的一种综合特性, 它指的是种子对低含水量或脱水的忍耐程度, 即植物种子在脱水后的活力或发芽力的变化情况。
种子水分:种子中所含有的一切水分,包括自由水和束缚水。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临界水分:即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留下的为达饱和程度的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
种子的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
脂肪酸败: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酮、酸类物质, 从而产生不良气味,称之为酸败。
高温、高湿、强光、多氧,种皮不致密、破损,易酸败。
酸价:中和1克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KOH(NaOH毫克数,表示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多少。
碘价:100 克脂肪所能吸收碘的克数,表示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生理休眠:种子本身未完全通过生理成熟或存在着发芽的障碍(这种障碍能逐渐消失或采用人为的方法破除),虽然给予适当的发芽条件而仍不能萌发;由遗传性决定。
综合休眠:种子的休眠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种子生物学
绪论种子的概念种子在植物学上是指由胚珠发育而成的繁殖器官在农业生产上种子是指所有被用作播种的植物器官真种子: 即植物学上所定义的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的器官类似种子的果实:即植物学上定义的果实,由整个子房发育而来,有的还附有花器的其它部分发育而成的附属物营养器官:由块根、块茎、球茎、鳞茎等营养器官作为无性繁殖器官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种子是指农作物和林木的种植材料或者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和根、茎、苗、芽、叶等。
种子的重要性:亲代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植物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性;为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提供物质保障;易传播、贮藏,能长期保持生命力。
第一章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种子大小的表示,一是以种子的长、宽、厚(mm)表示,另一种是以种子的千粒重(g)表示种被:由果皮和种皮组成,起保护作用,成熟后细胞死亡,内含物消失,只留下细胞壁。
果皮:由子房壁发育而成,一般分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及内果皮种皮:由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脐条(种脊):又称种脊或种脉,它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内脐: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种阜: 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种胚:可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胚根、胚轴和胚芽合称为胚中轴或胚本体。
胚乳:贮藏营养,对幼苗健壮程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胚乳:由珠心层细胞直接发育而成内胚乳:由受精极核细胞发育而成根据胚乳的有无将种子进行分类,有些种子含有少量胚乳(胚乳遗迹),如十字花科和豆科的某些属,也都列入无胚乳种子植物形态学分类:1包括果实及外部的附属物2包括果实的全部3包括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4包括种子的全部5包括种子的主要部分第二章种子的化学成分以生理作用可分为四大类:1.结构物质2.贮藏营养物质3.生理活性物质4.水分淀粉:差异不大;蛋白质:小麦>玉米>水稻脂肪:玉米>小麦>水稻玉米胚大,含油高自由水:又称游离水,是指种子中不被种子胶体所吸引或吸引很小,能自由流动的水束缚水:又称结合水,是指种子中与亲水胶体牢固结合,不能自由流动的水临界水分:是指种子中自由水刚刚去尽,留下的为达饱和程度的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安全水分:是指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确定种子安全水分最重要的依据是临界水分。
第三章植物的器官-种子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草酸钙结晶 ( ) A钟乳体 B簇晶 C针晶 D方晶 2.气孔周围的副卫细胞,其长轴平行于保卫细胞和气孔长 轴的气孔类型是() A直轴式 B环式 C不定式 D平轴式 3. 侧根属于() A不定根 B定根 C主根 D纤维根 4.块根属于() A支持根 B寄生根 C气生根 D贮藏根 5.发育成花和花序的芽称为() A花芽 B叶芽 C混合芽 D不定芽
(一) 种子的萌发 定义: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转入生理活跃状态,开始生长并
形成自养生活的幼苗的过程。
主要外界条件: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 少数植物
的种子萌发还受光照有无的调节。萌发的适宜温度多在20-25℃左右。
(二) 种子的休眠 定义:成熟后的种子, 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不能立即进入萌发阶
段, 而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萌发的现象。
原因:植物种子的种胚还未发育完全,如人参、银杏等
种子体内一些重要生理过程并未完成,如苹果、梨、桃等 种皮太厚或种子内部产生有机酸、生物碱、某种激素等生长 抑制剂,使种子萌发受阻。
(三) 种子的寿命 定义:
种子所能保持发芽能力的年限, 通常以达到60% 以上的发芽率的贮 藏时间为种子寿命的依据。
列狭长细胞组成。
3、油细胞层—有的种子表皮层下方,有数列内贮挥发油的细胞组成,
有时常与色素cell相间排列在一起。
4、色素层—有的种皮表皮层含色素物质,有的种子在表皮层下方,具
有1-数列内含色素的细胞层。
5、厚壁细胞层—有的种子表皮内层几乎全为石细胞组成,如栝楼属植
物,或内种皮为石细胞层(如姜科植物的白豆蔻、阳春砂、草果等)。
(二)胚乳
由薄壁细胞或厚壁性细胞组成。胚乳细胞常含大量的淀粉粒、糊粉粒、 脂肪油等营养物质。
植物种子学研究植物种子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
植物种子学研究植物种子的形态与生物学特性植物种子是植物繁殖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仅具有不同的形态特征,还通过自身的生物学特性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完成萌发和生长,从而确保下一代植物的繁衍。
植物种子学是研究植物种子形态与生物学特性的一门学科,它对于了解植物的种子形成和传承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以及其研究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植物种子的形态特征是种子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种子的形态特征包括种子的大小、形状、颜色以及种皮的特点等。
不同植物的种子具有各自独特的形态特征,这些特征与植物的适应环境和种子传播方式密切相关。
例如,一些草本植物的种子通常较小,呈圆形或椭圆形,并具有光滑的种皮,这样的种子更容易被风或者动物传播。
而一些林木的种子则较大,呈不规则形状,种皮上常有突起或毛发,这些特点有助于种子在地面上附着,便于在腐殖质中发芽生长。
二、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植物种子的生物学特性是种子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包括萌发机制、休眠机制、耐旱性以及种子的寿命等。
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释放出种子胚乳中的储存物质,并经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完成胚发育和根、茎、叶的生长。
同时,一些植物种子具有休眠机制,能够在干旱或寒冷的环境中进入休眠状态,以延长种子的存活时间,并在适宜的条件下再度萌发。
此外,一些种子还具备耐旱性,能够在干旱环境中存活一段时间,并在水分供应充足时再度活化。
植物种子的寿命是指种子在适宜条件下存活的时间,这取决于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
三、植物种子学研究方法植物种子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调查、实验室观察和分析以及遗传学研究等。
野外调查是收集植物种子的形态和生态信息的重要手段,研究者通过采集不同植物种子样本,并进行形态测量、颜色观察、种皮显微镜观察等,从而得到种子的形态特征数据。
实验室观察和分析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种子的内部结构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揭示种子的发育过程和萌发机制。
作物栽培育种与种子科学
作物栽培育种与种子科学作物栽培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而种子则是作物生长发育的起点。
作物栽培育种与种子科学是研究和实践如何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学科。
它涉及到作物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在作物栽培育种中,首先要选择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农业需求的作物品种。
种子是作物的遗传载体,种子的质量和品种的适应性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种子科学研究包括种子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贮藏、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种子的形态和结构决定了种子的萌发和发芽能力。
种子通常由胚珠、种皮和胚乳组成。
胚珠是种子的核心部分,胚珠发育成熟后形成胚芽。
种皮是保护胚珠和胚芽的外层,起到保护和营养的作用。
胚乳是种子的主要营养来源,供给胚芽在发芽初期的生长需要。
种子的生理特性是种子发芽和生长的基础。
种子在成熟后进入休眠期,通过一定的条件刺激才能解除休眠并开始发芽。
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以及一定的光照条件。
种子在发芽过程中会产生一系列的生化变化,如水分吸收、光合作用和呼吸等。
种子的贮藏是保持种子活力和品质的重要环节。
种子的贮藏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因素。
种子应保持适宜的水分含量,避免发霉和变质。
种子贮藏时间越长,种子的活力会逐渐下降,因此定期更新种子是保证种子质量的重要措施。
种子的传播是作物繁殖的途径之一。
种子可以通过自然传播和人工传播两种方式。
自然传播包括风力传播、动物传播和水力传播等。
人工传播则是通过种植者的操作和管理,将种子播种到适宜的土壤和环境中。
种子的传播方式会影响到作物的种群结构和遗传多样性。
作物栽培育种与种子科学的研究成果已经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
通过选育优良的作物品种和改良种子质量,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的收益。
同时,作物栽培育种与种子科学也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持。
作物栽培育种与种子科学是农业领域的重要学科,涵盖了作物的选择、种子的形态与结构、种子的生理特性、种子的贮藏和传播等方面的内容。
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
第二章种子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前言】种子形态构造是鉴别植物种和品种的重要依据,同时与清选、分级与安全贮藏有密切关系。
同一科属的种子,不仅在形态上有相似性,而且在化学成分和生理特性方面亦有共同之处。
一、种子的形态特征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包括形状、大小(千粒重)、种皮色泽及附着物,种皮上的网纹结构等。
它们是种子鉴别、清洗、分级、包装和检验的重要依据。
(一)形态:种子的形状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主要有圆球形、椭圆形、扁形、肾形、盾形等。
(二)大小:不同植物间的种子大小可以非常悬殊,大可超过成人拳头如椰子,小如某些兰科植物的种子象尘土般细微。
种子的大小通常以长、宽、厚或千粒重表示。
长宽厚在种子清洗上有重大意义。
在生产实践中则常以千粒重作为指标一般可将种子依大小划分为4个等级(表2-1主要作物种子的大小、重量与分级参考表):1.大粒种子平均每粒种子在一克以上者和平均每克种子在1-10粒以内,如佛手瓜、莲子等。
2..中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11-150粒,如甜瓜、萝卜等。
3.小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151-500粒,如甜椒、韭菜等。
4.细粒种子平均每克种子含有500粒以上,如芹菜、兰花等。
(三)色泽和斑纹:种子含有各种颜色,使种子外表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斑纹。
在实践中往往可以根据颜色来鉴别品种。
例如菜豆的种子就有白、黑、褐、黄、灰、红、橙、蓝色之分。
这些颜色还各有深浅之别,同时还常在底色上嵌有各色花纹。
(四)其它表面性状:种子的表面还常有一些其它的性状,如光泽(菜豆)、表皮毛(棉花)、凹凸不平(洋葱)、浮雕状花纹(苦瓜)等。
二、种子的构造尽管种子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
但它的基本结构却非常相似,都可以分为种皮、胚和胚乳(有些种子成熟时退化)三部分(如蓖麻、番茄,图2-1)。
(一)种皮(果皮):在生产上有些果实也常作为“种子”播种。
例如禾谷类的颖果、菊科的瘦果、伞形科的双悬果等,所以在此将种皮和果皮的构造放在一起说明(如水稻、小麦的颖果,图2-2)。
八年级下册生物种子的结构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生物种子的结构知识点在生物学的学习中,种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种子的结构对于种子成活的过程和繁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将对八年级下册生物学中的种子的结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解析。
1. 种子的主要结构种子主要由胚珠、种皮、胚乳和营养组织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胚珠和种皮。
胚珠是种子里面的核心部分,它包含有胚珠轴、胚珠被膜、卵细胞和种皮的下部。
种皮则是种子的保护层,它可以保护种子不受外界的影响,同时还可以防止种子受到损坏和腐烂。
2. 胚珠的结构胚珠是种子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它的结构也非常复杂。
胚珠内部主要包含了胚珠轴、胚珠被膜、卵细胞、双体核和珠孔等几个部分。
其中,胚珠轴是跨越整个胚珠的支架结构,胚珠被膜在胚珠轴和珠孔之间,其主要作用是保护卵细胞,使其不受到外界的影响。
卵细胞则是胚珠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是种子的雌性生殖细胞,通过与精子结合来完成种子的繁殖。
3. 种皮的结构种皮是种子的外壳,它主要由两层组成,这两层分别是外种皮和内种皮。
外种皮通常比较粗糙,可以保护种子免受外界的影响。
内种皮则比较光滑,可以起到降低水分的作用。
除此之外,种皮还包含有种子的营养物质,保证了种子的正常生长发育。
4. 胚乳和营养组织的结构胚乳和营养组织是种子中存储养分的部分,通常占据了种子的大部分体积。
胚乳通常由脂肪、蛋白质、淀粉和维生素等物质组成,它可以提供给初生的植物营养和能量。
营养组织则通常由吸收在根部的养料,通过茎和叶子等部位输送过来。
总之,种子的结构对于种子的成长发育和繁殖至关重要。
了解种子的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对于保持生态平衡和促进植物繁殖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多加注意,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同时多加实践锻炼,相信你们都会成为一位优秀的生物学家。
2- 种子的生物学特性
第二章种子的生物学特性第一节种子的形态构造和分类(自学)第二节种子的形成和发育成熟(自学)第三节种子的化学成分及分布(自学)第四节种子休眠与调控休眠(dormancy)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植物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和保全自己一、种子休眠的概念和意义1. 概念:种子休眠——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在适宜发芽条件下不能萌发的现象。
种子休眠原初休眠——指种子在成熟中后期自然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不萌发的特性,又称自发休眠。
二次休眠——又称次生休眠,指原无休眠或已通过了休眠的种子,因遇到不良环境因素重新陷入休眠,为环境胁迫导致的生理抑制。
种子休眠的深浅,以休眠期的长短作指标。
种子休眠期——从种子收获到发芽率达到规定发芽率(如80%)所经历的时间。
种子休眠为一群体概念。
测定:将一批种子,从收获开始每隔一定时间测一次发芽率,然后计算该批种子从收获至最后一次发芽试验置床时的天数。
2. 意义:种子休眠在生物学上和农业生产上均有重要意义:•生物学上——种子休眠是一种优良的生物特性,•是种子植物抵抗外界不良条件的一•种适应性,有利于世代延绵。
•如:干湿冷热交替地区生长的种子一般都•有明显休眠期。
避免成熟时遇雨穗发芽有利方面(穗发芽、株上发芽)减少加工、贮藏损失农业生产上(胚部活动减慢,对环境敏感性减小。
)影响发芽结果不利方面有时降低种用价值除草困难不利于种子异季加速繁殖二、种子休眠的原因种子休眠的原因很复杂,造成一种种子休眠,可能是单方面原因,也可能是多方面原因综合影响的结果。
1.种胚未成熟(后熟)–有些植物果实成熟收获,但其种子还不具备发芽能力,需要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后熟。
(1)胚未(完全)形成(形态后熟):–①种子脱离母株后,种胚尚未形成。
eg:银杏在浆果落下之后,种胚才经过受精过程而逐渐形成。
–②种子采收后,种胚分化尚不完善。
eg:兰花果实成熟时,种胚还是一团未分化的细胞,经过4~5周后,才发育成熟。
–③种子成熟时,种胚已完成分化,但体积很小,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进一步发育方能萌发。
玉米种子的特征
玉米种子的特征
1. 形态特征
玉米种子呈扁平椭圆形或近圆形,一般长8-12毫米,宽6-10毫米。
种皮坚硬,光滑有光泽,颜色多种多样,有黄色、白色、红色、蓝色、紫色等。
种脐位于种子的基部,呈椭圆形或圆形。
2. 内部结构
玉米种子内部由种皮、胚乳和胚三部分组成。
种皮薄而坚硬,起保护作用。
胚乳占种子体积的80%以上,富含淀粉,是主要的储藏营养物质。
胚位于种脐一侧,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是种子萌发生长的部分。
3. 生理特性
玉米种子具有较强的休眠性,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可以长期保持活力。
种子含水量在12%-14%时,呼吸作用最旺盛,适合储藏。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种子的活力。
4. 遗传特性
玉米是一种杂交作物,种子往往具有较好的杂种优势,表现为株高、产量等性状优于亲本。
不同品种的玉米种子在颜色、大小、抗病性、营养成分等方面存在差异。
玉米种子的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和遗传特性都对其生长发育和农艺性能产生重要影响,是玉米育种和生产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物质基础。
植株中可 输入种子 种子可溶物质 合成转化 不溶性物质 溶性物质
糖类 蛋白质 脂类
种子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主要以合成 作用为主。
种子中 营养物
质积累 的规律
淀粉粒
脂肪体
蛋白质体
果种皮
胚乳外层 胚乳内层
可溶性糖、非蛋白态N含量降低
淀粉的支/直升高
随种子成熟 脂肪酸价降低、碘价升高
种子的受精过程
合子休眠期 (形成-分裂)
合子 不对称分裂 2细胞原胚
原胚发育期 (2细胞 -球胚)
胚器官分化期 (子叶原基分化-幼胚)
扩大生长期 (体积扩大)
胚柄是 短命的,
但作用 不容忽 视!
成熟胚
基
顶
细
细
胞
胞
胚
胚
柄
体
消
成
失
熟
(
胚
少
数
残
存
)
•
细胞的不对称分裂
胚柄的作用
将胚体推进到胚囊中央 (营养优势位)
少数胚珠 不正常途径 异常种子(异常现象):
1、多胚现象——1粒种子中有2个或2个以上
胚的现象
据多胚产生的 情况,又分
(1917年首次在柑桔中发现)
真多胚——多胚产生于同一胚 囊(多数)
假多胚——多胚产生于同一珠 心不同胚囊中(少数)
真多胚的
裂生多胚(合子、原胚、胚柄裂生),为有性 胚,多见于裸 子植物
具传递细胞特征,吸收母体 养分供给胚体 产生激素,调控胚体早期发育
球胚期以前,单双子叶有着相同形态,进入器 官分化期,出现了区别:
球胚
双子叶
(荠菜)
单子叶
(玉米)
心形胚 鱼雷形胚 拐杖形胚
大头捧形胚
U形胚 凹形胚 成熟胚
荠菜胚的发育
2. 胚乳的发育——
胚乳的发育是从初生胚乳核开始的(内胚乳)初 生胚乳核无休眠期,一般先于合子分裂,因而胚乳 的发育早于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过程因发育方式 鲜体积): 小 细胞增多,扩大 大 含水量降低 稍 小
(早期)
(乳熟期)
(完熟期)
•颜色 :
白(淡绿)
绿 有色
•鲜重:
低 营养物积累 高 含水量降低 低
•干重 :
低
高
•比重:
低 高(一般)
•硬度和透明度 : 低
高
•热容量与导热性: 高
低 ∵水分降低
2. 生理生化变化——即物质的转化与积累,是种子充分发育
来源
助细胞、反足细胞
胚
有性(2n)
无性(1n)
珠心 、珠被细胞 胚(不定胚,为无性胚)
同一珠心形成多个胚囊
假多胚产生则可能由于 珠心融合
胚囊裂生
多胚现象的存在,可能产生发芽率 >100%的情况。 多胚在生产实践上意义不大,不定胚在果树繁殖上有利用 价值。
2.无胚现象——种子外形似乎正常但内部无胚的
发育中生理不协调,多 发生在不亲 和的杂交中
受病虫危害,又有直接(吃掉胚或
种子败育
寄生其中)和间接(毒素毒害)
的原因
营养缺乏,多发生在营养弱势部位 恶劣环境,如冷冻、高温、农药毒害
减少种子败育的措施,应视败育的原因而定。
三、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变化
从种子形成到发育成熟是胚珠细胞不断分裂、分 化及营养物质逐渐积累、转化的过程,明显的变化有 三个方面,即外形及物理性、物质的输入与转化、发 芽力,三方面互为依存,协调发展,种子方能正常发 育。
核型
核分裂
几个~几千个 细胞化 细胞胚乳
(nuclear type)
游离核
胚乳发
育方式 细胞型 自始至终为细胞分裂,无游离核时期
细胞型胚乳的发育
洋麻胚乳发育,从游离核增殖时 期(左),到形 成细胞时期 (右)。
3. 种皮的发育:
(被受精所刺激 )珠被
种皮
若胚珠有1层珠被,只发育成 若胚珠有2层珠被,可能发育成
四、种子的成熟
1. 成熟的概念和指标
真正成熟的 种子应包括
形态成熟 —— 种子的形状、大小已固定不 变,呈现出品种的固有色
生理成熟 —— 种胚具有了发芽能力
形态成熟 —— 收获指标; 生理成熟 —— 种用价值指标
种子成熟 的标志
养料运输已经停止,干物质不再增加 种子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 果种皮、内含物变硬,呈现品种固有色 种胚具有了萌发能力
2、环境条件对种子发育、成熟的影响
种子发育、成过熟程中环境条件的差异,对种子 成熟期、产量、品质均有影响。环境因素主要有光强、 温度、湿度和土壤营养。
一般
天气晴朗,光合强度大
温度适当高,昼夜温差 大
有利于种子产量
空气湿度较低(但不能干旱) 提高和正常早熟 N、P、K肥合理搭配施用
无性种子发育初期可能是多胚种子,其中的有性 胚被无性胚排挤而退化消失成为无性种。
无性种在形态上与有性种无明显差异,但它只具 有父、母本一方的遗传性。
4、种子败育——胚珠能顺利通过受精但却不能形
成具发芽能力的正常种子的现象
发育早期败育
果实空壳
发育中后期败育
瘦秕粒 异常粒
败育种子无种用价值,发生比例高会导致产量低、质量差
子房壁
果皮 脱离种子
1层种皮 2层种皮 1层种皮
真种子
不脱离种子 果实种子
多数种皮和干果的果皮发育到中后期, 原生质体消失成为死细胞 胞壁中积累大量纤维素、木质素、色素
——皮 韧、色深(艳) 表皮细胞突起、伸长 种毛(番茄)或茸毛(小麦)
二、种子发育过程中的异常现象
绝大多数胚珠 受精、发育
正常种子
现象
无胚现象分布也很广,但以伞形科植物为多,如胡
萝卜、芹菜等,个别情况下无胚率可达50%。
无胚种子无种用价值,应避免产生。
遗传,如伞形科
无胚种子
卵未受精
产生原因
远缘杂交,生理不协调,胚早期夭折
昆虫危害
3.无性种子——凡通过无融合生殖产生胚而
形成的种子
无融合生殖是指配子体不经配子融合而产生 孢子体的过程,只限于胚囊中不经受精产生胚的 现象,主要包括孤雌生殖,孤雄生殖,少数为无 配子生殖(助细胞、反足细胞 胚)
第三节 种子的形成、发育和成熟
生产出多而优的作物种子,是一切种子工作的基础。 了解种子生长发育的规律,为其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是种子生产的保证。
一、种子形成、发育的一般过程
胚珠
卵细胞+1个精子
合子
极核(2个)+1个精子 初生胚乳核
珠被(被受精所刺激)
胚 胚乳 种皮
种子
1. 胚的发育——胚的发育从合子开始,经历
贮藏蛋白(蛋白体)愈多
充分成熟的种子,产量高、品质好。
3、发芽力的变化
种子发芽力一般以发芽势和发芽率表示。
种子发 育过程 中发芽 力变化 的三种 情况
随种子发育逐渐提高,完熟期达最高(一般 无休眠品种表现此种趋势)
随成熟而升高,但到成熟后期又下降,
即低 高
低(有休眠期品种)
生长发育阶段不具发芽力,收获贮藏一定时间后 才产生发芽力,如银杏、毛茛、香榧、修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