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成考艺术概论艺术活动考点
成考艺术概论艺术活动考点成考艺术概论艺术活动考点艺术活动是艺术学的主要研究对象之一,这部分应重点了解艺术活动的构成,理解艺术活动发生和发展的状况,掌握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性质。
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成考艺术概论艺术活动考点,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艺术活动的构成根据艺术活动的发展及其当代状况,可以将艺术活动视作一个系统,它由四个要素或环节构成。
1.客体世界即指艺术活动所反映和表现的客观社会生活及自然界,具有审美价值的客体世界是艺术创作主体观照的主要对象。
2.艺术创作与制作艺术创作即艺术家基于自身的审美经验和审美体验,运用特定的艺术语言和材料,将其审美意识物化为艺术形象或艺术意境的创造性活动。
艺术制作是艺术生产的另一种表现形态,它更多地体现出以物质性制作为主的特点。
在当代艺术活动中,艺术制作的地位日趋重要,具有相对独立性。
3.艺术作品即艺术创作和艺术制作的成果,是由艺术主体创造的审美意识物态化的表现形式。
4.艺术传播与接受艺术传播即借助于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多种艺术信息传递给接受者的过程。
艺术接受即在传播的基础上,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鉴赏者为主体,积极能动的消费、鉴赏和批评等活动。
二、艺术活动的发生和发展1.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学说(1)模仿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对于自然或现实生活的模仿。
这是一种有关艺术起源的最古老的理沦,它在古希腊的哲学家中比较流行,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等人均持这种观点。
模仿说在西方的影响极其深远。
(2)游戏说认为艺术活动起源于人类所具有的游戏本能。
一方面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同时由于人类可以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功利性的活动中,于是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
德国的常勒、英国学者斯宾塞、德国学者谷鲁斯均持这种观点。
(3)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
持这一观点的有意大利美学家克罗齐、英国史学家柯林伍德、美国学者苏珊·朗格等。
表现说对西方现代社会的艺术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1: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2: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3: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1】而创作中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关系问题,历来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曹禺在《雷雨》的创作中,对此体现得尤为充分。
剧本透露出来的焦灼、苦涩、愤懑,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雷雨”式的沉闷压抑,“雷雨”式的汹涌激荡,这种独特而炽热的审美情感,决定了他戏剧创作的形象思维进程具有情感与形象的直觉性特点,他凭借形象和激情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采撷到了一般人所无法获得的果实。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曹禺在《雷雨》中无论对情节、结构、人物甚或对表演所作的处理,又是极具理性的,合乎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进展的逻辑走向,“不过亦无不及”,显示了恰到好处的艺术分寸感。
“情”和“理”一起有血有肉地融和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体验,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的这一朵奇葩。
从根本意义上说,曹禺是一个情绪型的作家。
他曾经申明:他所写的《雷雨》是“一首诗”,而不是“社会问题剧”,“《雷雨》对于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语的憧憬”[3]。
正是这种诗情,这种憧憬的情绪,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唤起了他对行将灭亡的封建旧家庭的刻骨铭心的体验和对美好人生的不懈地追求,他就是凭着这样的情感的直觉来塑造形象和构思剧情的,正如他在《〈雷雨〉序》中所说?quot;现在回忆起三年前提笔的光景,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着我是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什么。
也许写到末了,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抑压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然而在起首,我初次有了《雷雨》一个模糊的影象的时候,逗起我的兴趣,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从这段常被人们截头去尾、割裂开来加以引用的话中,我们当然可以从时代主流思潮所容忍的社会的、现实的、政治的方面来阐释《雷雨》:在周朴园的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里,血缘的关系与阶级的矛盾相互纠缠,同时展现着下层的妇女(侍萍)被离弃的悲剧,上层妇女(繁漪)个性受压抑的悲剧,青年男女(周萍、四凤)得不到正常的爱情的悲剧,真诚美好的青春梦幻(周冲)破灭的悲剧,还有被压迫的劳动者(鲁大海)反抗失败的悲剧,而这所有的悲剧映射出的是社会和历史的深重罪孽。
美术专业知识大全
美术概论一、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瞬间性。
(一)造型性是美术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具有一种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二)视觉性是就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
(三)空间性和瞬间性是美术的存在方式和普遍的存在状态。
二、美术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美术的三大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美术的教育功能是指人美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激发效能,启发欣赏着的感知意识和情感活动,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促使观赏者在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他们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从伦理意义上提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层次,从而达到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目的.三、美术门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
(四大类)根据视觉形式和形态的不同,美术可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一)具象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形象基本上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较为客观的反应(二)意象美术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人的情感、主观感受、幻想、梦境等的再现,创作出发点不再是为了较为客观的再现现实.(三)抽象美术是指没有具体形象的表现,主要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艺术家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
根据功能不同,美术分为纯美术(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和实用美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和设计等)。
(一)绘画从使用工具和技法划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素描等。
从题材内容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从画画形式分:岩画、笔画、单幅画、连环画、组画、架上画等。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
绘画属于空间视觉造型艺术,直观形象是绘画的典型特征。
(2)形式感。
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是线条、色彩与构图。
线条构成绘画艺术的基本风格,色彩也是=重要元素之一,构图是画家对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上的安排和组织。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既然艺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那么它就应与其他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又呈现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和区别,凸现出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活动的形象性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
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性。
所以,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活动中的形象与理性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作为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的形象是主体对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这就是说,任何艺术形象都必定是以视觉形态、听觉形态或通过想象能够唤起感官印象的语言描述形态呈现于欣赏者面前,并且,这种感性形态总是极富特色。
我们说,抽象的概念是不可感的,仅用纯粹概念的形式就不能成为艺术。
只有富于特征的、生动活泼的、具体可感的东西,才能唤起人的情感,让人陶醉于其中,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感悟。
因为人毕竟是现实社会的人,他要求了解、观赏与自己有关的时代、生活和人生,并且总是要求在与其相通而有别的感性对象中获得交流,从而在审美观中经历一种新的感性体验,进而领悟不可言传的精神意蕴。
第二,艺术形象的创造不能离开理性,艺术活动是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在分析时代氛围,选择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时,理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艺术形象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浓缩性。
艺术以形象来表现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真情实感,显现艺术家所感悟到的精神意蕴,决不是依样画葫芦地照抄现实生活就可了事。
不管艺术家采取具象再现还是非具象表现的方式来传达内在的审美信息,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都不仅应当是具体可感的,而且必须是高度浓缩的,以达到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高度统一。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艺术风格答: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3.艺术意境答: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4.艺术流派答: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流派是多种多样的。
它是艺术不断发展、多样化与繁荣的表现。
5.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6.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
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7.艺术直觉答: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8.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答: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9.意境答:是艺术家的思想、审美观念及审美理想与客观景物的融合。
它是情与景、意与境的统一。
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结合艺术作品分析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三点:1: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统一。
2: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3:审美活动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1】艺术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形象性,用形象反映生活是艺术同科学最重要的区别。
形象即艺术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景和意境。
形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艺术作品作为人的精神生产的产品,依存于一定的物质载体,它必须是直观的、具体的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感性存在。
形象是构成艺术作品的基本要素,所以,每个艺术形象都必须以个别具体的感性形式出现,把生活中人、事、景物的外部形态和内在特征真实地表现出来,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人产生一种活灵活现的感。
艺术形象又是艺术家认识体验生活的结果,是艺术家审美意识的结晶。
因此,艺术形象具有艺术家审察、体验生活时把握到的鲜活性和具体性。
艺术形象能通过人的感官感受和把握,能使人感受到客观事物的色彩、线条、声音。
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
艺术形象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它是艺术这有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
创作中形象把握与理性把握的关系问题,历来是较为引人注目的一个话题,曹禺在《雷雨》的创作中,对此体现得尤为充分。
剧本透露出来的焦灼、苦涩、愤懑,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内心的“雷雨”式的沉闷压抑,“雷雨”式的汹涌激荡,这种独特而炽热的审美情感,决定了他戏剧创作的形象思维进程具有情感与形象的直觉性特点,他凭借形象和激情去感受生活,表现生活,采撷到了一般人所无法获得的果实。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曹禺在《雷雨》中无论对情节、结构、人物甚或对表演所作的处理,又是极具理性的,合乎人物性格发展、情节进展的逻辑走向,“不过亦无不及”,显示了恰到好处的艺术分寸感。
“情”和“理”一起有血有肉地融和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感受体验,创造了中国戏剧史上的这一朵奇葩。
《雷雨》展示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激荡郁愤的风格。
剧作者的独特的审美情感,的确是充分显示了他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与形象的直觉性特征,剧本鲜明地留下了作家复杂感受的深深的印痕。
美术知识总结(一):美术概论
美术知识总结(一):美术概论美术概论一、美术的基本特征是具有造型性、视觉性、空间性和瞬间性.(一)造型性是美术的主要形态特征之一,具有一种直观性和具体性的特点。
(二)视觉性是就审美主体与对象之间的感知媒介,美术的创造和欣赏都必须通过视觉来进行。
(三)空间性和瞬间性是美术的存在方式和普遍的存在状态.二、美术的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
在美术的三大功能中,审美功能是美术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功能。
美术的教育功能是指人美在美术欣赏活动中,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力和激发效能,启发欣赏着的感知意识和情感活动,在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上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促使观赏者在思想、感情、理想、追求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化,引导他们能正确的理解和认识生活,从伦理意义上提高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层次,从而达到思想,品德和情操等方面的教育目的。
三、美术门类:绘画、雕塑、工艺、建筑。
(四大类)根据视觉形式和形态的不同,美术可分为具象美术、意象美术和抽象美术。
(一)具象美术的主要特征是艺术家所表现的形象基本上是对现实世界中的人或事物的一种较为客观的反应(二)意象美术是艺术家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包括人的情感、主观感受、幻想、梦境等的再现,创作出发点不再是为了较为客观的再现现实。
(三)抽象美术是指没有具体形象的表现,主要通过点、线、面的组合与色彩的变化来表达艺术家情感的一种绘画形式。
根据功能不同,美术分为纯美术(雕塑、绘画、书法、篆刻等)和实用美术(建筑、园林、工艺美术和设计等)。
(一)绘画从使用工具和技法划分:水墨画、油画、版画、水粉画、素描等。
从题材内容分: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风俗画、历史画、军事画、宗教画、动物画等。
从画画形式分:岩画、笔画、单幅画、连环画、组画、架上画等。
绘画艺术的审美特征:(1)直观性。
绘画属于空间视觉造型艺术,直观形象是绘画的典型特征.(2)形式感。
绘画的主要造型语言是线条、色彩与构图.线条构成绘画艺术的基本风格,色彩也是=重要元素之一,构图是画家对线条、色彩等绘画语言在画面上的安排和组织。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
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藏族被称为能歌善舞的民族,藏区的确称得上是歌舞的海洋。
下面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关于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欢迎参考阅读,希望你喜欢!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应届毕业生培训网!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特征及其分类篇1一、藏族民间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琳琅满目,繁华似锦的藏族舞蹈中,虽然具有各自独特的个性和固有的审美要求,但它们又都包含共同的精髓元素,以及共同的动作规律。
这种动作元素和规律构成了整个藏族舞蹈的审美观念。
“颤、开、顺、左、饶”是各种类藏族舞蹈的共同特点,或称为藏族舞蹈的五大元素,从而构成了它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舞蹈的美学概念。
这五大元素的构成是与藏族人民的历史条件、社会制度、风俗信仰、地理环境、生产方式、文化传统等有着密切联系的,是长期在人民群众中凝炼而成的审美标准。
在舞蹈的动律上还普遍存在着最基本的“三步一变”、“后撤前踏”、“倒脚碾转”、“四步回转”的共同规律。
在这种共同规律的基础上产生出种种不同的变化,在加上手势的动作、腰身的韵律、音乐的区别而构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藏族舞蹈的步伐十分丰富,从脚部动作上可概括为“蹭、拖、踏、蹉、点、掖、踹、刨、踢、吸、跨、扭”等十二种基本步伐。
藏族舞蹈的手势可归纳为“拉、悠、甩、绕、推、升、扬”七种变化。
藏舞中的技巧主要有:碾转、刨腿转、踢腿转、果谐转、跨腿转、跳跨转、推磨转、蹲转、跪转、掖转、正反转、纽腰正反转、拧身反跨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点转、平转、小蹦子、死人蹦子、躺身大蹦子、平转弧跳以及跨腿跳、吸腿跳、盖腿跳、撩腿跳、蹭步跨腿跳、兔子跳、猫跳等等。
1、体态的基本特征藏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是坐胯,上身松弛并向前倾。
由于藏族人民生活在海拔比较高的高原、草原等地区,气压相对比较低,爬山、跳水等劳做时假如挺胸,会导致气息不通畅,因此根据自然环境,动作体态需要含胸,松弛。
它主要来自劳动者为减轻体力负担的'自我协调,而从舞蹈角度看,却另具一种美感。
艺术概论(简答题)
艺术的本质就是审美的艺术形态,和审美的精神生产形态,艺术的特征则是艺术构成因素与功能,艺术的最基本的特征: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
几种观点:模仿说,亚里士多德张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理念说,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古典哲学家黑格尔表现说,佛洛伊德“潜意识”表现说形式说,20世纪英国视觉艺术家克莱夫.贝尔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1、什么是艺术流派?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
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
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4、什么是美育?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5、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
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1)线条与组合;(2 )具象与抽象;(3 )情感与象征。
6、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
⑴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⑵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⑶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7、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艺术特征
各个具体艺术门类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具 有不同的特点,如雕塑、绘画、电影、戏剧 等门类的艺术形象,欣赏者可以通过感官直 接感受到,而音乐、文学等门类的艺术形象, 欣赏者必须通过音响、语言等媒介间接地感 受。但无论怎样,任何艺术都不能没有形象。
1.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 感性的,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 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画家所画的, 雕塑家所雕塑的,“表面上是一张画, 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 表现。”
艺术创作的这种主体性特点,是由于艺术生产是
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 马克思在谈到动物的生产和人的生产的严格区别 时指出,动物也可以生产,如海狸筑窝、蜜蜂造巢 等,但是,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 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 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 象上去;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
(1770-1827)
德国伟大的作曲家 26岁时听觉衰退 35岁时完全耳聋„„
——世界不给他欢乐 他却创造了欢乐给世界
阿炳 (1893-1950)
原名华彦钧
二十多岁时患眼疾,双眼 相继失明„„
二胡作品《二泉映月》获 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 品奖。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也离不 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艺术欣赏中,首先直接作用于欣赏者 感官的是艺术形式。 艺术形式所以能感动、影响人,是由 于这种形式生动鲜明地体现深刻的思想内 容。
徐悲鸿笔下的 马不仅拥有优美的 体态,还具有勇猛 的活力和坚韧的耐 力。它们的鼻孔张 度很大,表明其具 有很大的肺活量, 善于长时间奔跑。 它们的腿修长,蹄 宽大,暗示其奔跑 时的矫健与迅捷。
《艺术概论》问答题复习重点及答案
二、艺术概论问答复习重点第一章艺术的本质1.艺术主要有几种基本涵义?答:艺术具有狭义(包括视、听艺术及综合艺术)、广义(狭义艺术+文学)、泛化(包括一切美的实用制品即实用艺术)等多种理解。
2.艺术活动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答:美国的艾布拉姆斯曾将艺术活动的要素归结为艺术品(work)、艺术家(artist)、宇宙(universe)、观赏者(audience)四个方面,艺术活动的四要素组成了一个生生不息的循环过程。
它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离不开物质的基础和物质利益的驱动。
它又是一个精神性的过程,离不开主体(艺术家、观赏者)的精神动力,发挥的主要是精神效用。
3.美学中的美通常在哪些意义上被使用?答:在美学中,“美”通常在两类三种意义上被使用:即美的现象(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与的本质。
美的现象具体体现在审美客体(美的对象)与审美主体(美感)两个方面。
第一,美=美的对象,即审美对象,审美客体,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第二,美=美感,即审美愉悦,针对审美主体而言,审美主体只能是人(在生活中)或人格化的物(在艺术作品中)。
美和美感都属于美的现象层次,是一物两体:美是美感的物态化形式,美感是美的心灵化内容。
作对象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作主体观,我们把它称之为美感。
没有离开美的美感,也没有离开美感的美。
在观念上,我们可以把两者明确地区分开来,在实际上,二者则是心物共鸣体的一体两面。
美的对象和美感都只是可为人的感官所直觉把握的现象,美的本质则是经过人的心灵所理性把握的存在于所有审美现象中的美的本质。
关于美的本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4.审美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答:①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审视、观照、感悟构成人的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相对于非审美活动(实际的、理论的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特征:②审美客体的形象性;③审美主体的非功利性;④审美过程的直觉性;⑤审美结果的愉悦性。
5.是否所有人都认同艺术与美的必然关系?为什么?答:出于对美概念的不同理解,有些人认为艺术不一定是美的。
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
论是导演的。导”,还是演员的“演。,都是在远 离观众的情形下进行并完威的。不会直接面 对观众:在影视作品的放映阶段,观众面对的 仅是在冷冰冰的银幕或荧屏上播映的视觉图 像,而不是演员活人的现场表演。总之,交流 与沟通的双方——创作者与观众总有一方 不在场。这就无法实现在戏剧舞台上观众与 演员之间现场的、即时的、活生生的交流与沟 通,而只能把这种交流与沟通留到影视作品 放映完毕之后,通过座谈、研讨、写影视评论 或在互联网上发表个人感想等方式进行。然 而,观众作为审美鉴赏的主体,他们观看演出 时当场反馈的信息对演员的表演具有十分重 要的作用,戏剧演员往往根据观众的反映调 整或加强演出状态,同时。这也可以体现出观 众在鉴赏活动中的主体性。但是,在影视鉴赏 活动中。由于观众和创作者交流和沟通存在 滞后性。这就使得影视观众在进行鉴赏的当 时处于被动的地位:也正因为如此,在观赏影 视的过程中。尽管观众也常常会为影视所表 现的内容激起强烈的情绪反应.但他们不会 把银幕或荧屏上的。人”当做生活中的真人, 当做可以与其交流或沟通的对象。观众至多 进行一些有限度的自我宣泄.而不会产生类 似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戏剧舞台上观众要 开枪打死“黄世仁”那样的极端反应。 仅就电影而言,其特定的观赏环境也使 电影的观众不得不保持在一种被动的状态 里。电影的观众必须始终保持所谓“全息性” 的观赏状态,整个影院除了屏幕那个方框之 外,都处在漆黑之中。此时,观众的视觉和听 觉高度兴奋,而其他感官则处于相对弱化状
作者简介 曹毅梅.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讲师。硕士,主 要研究方向为影视艺术、广播电视新闻学。
万 方数据
陌研
I主王I登士J
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曹毅梅 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电影评介 MOVIE REVIEW 2008(4)
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
影视艺术鉴赏的基本特点摘要影视艺术鉴赏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达到对美的体验、乃至对生命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快乐。
它除了具备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征外,还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具有被动性、亲和性、感受性等鲜明的特点。
关键词影视艺术鉴赏被动性亲和性感受性影视艺术鉴赏是指通过对影视艺术的观赏达到对美的体验、乃至对生命的体验,从而获得身心的愉悦与快乐。
影视鉴赏活动是人类审美创作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艺术鉴赏活动的一种具体的、特定的表现形式。
相对于绘画、雕刻、建筑、音乐、戏剧、文学等其他艺术样式来说,影视艺术是新兴的、独立的现代艺术,因此,影视鉴赏除了具备艺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征外,还因其独特的形态而具有鲜明的特点。
影视艺术鉴赏的主要特点是:一、被动性在鉴赏其他艺术样式的时候,观众或读者可以自己决定看什么和怎么看:然而,观众在鉴赏影视艺术作品的时候却完全没有选择的自由。
创作者首先规定好了影视作品表现的内容,不仅题材和故事情节是创作者已经设定好了的。
而且从银幕和荧屏上所传达出来的影像内容也都已经完全确定,观众只能被动地观看这些内容:另外,创作者通过规定摄像机的摄制方位和运作方式,强制性地规定了观众只能按照它所设置的视点、视界和目光移动的轨迹,去观看影视作品在银幕和荧屏上的视觉形象,观众没有选择观看角度的余地。
因此,在影视鉴赏的过程中,观众的欣赏只能随着以导演为代表的创作者的指挥棒打转转,从而使影视鉴赏呈现出鲜明的被动性特征。
影视鉴赏的被动性,还源于进行影视鉴赏的观众和以导演为代表的创作者相互交流和沟通的滞后性。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阶段,无论是导演的“导”,还是演员的“演”,都是在远离观众的情形下进行并完成的,不会直接面对观众,在影视作品的放映阶段,观众面对的仅是在冷冰冰的银幕或荧屏上播映的视觉图像,而不是演员活人的现场表演。
总之,交流与沟通的双方――创作者与观众总有一方不在场,这就无法实现在戏剧舞台上观众与演员之间现场的、即时的、活生生的交流与沟通。
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章艺术的本质与特征1、艺术的本质。
答:中外艺术史上,对于艺术的本质只要有“客观精神说”“主观精神说”“模仿说”(再现说)等三种代表性的观点。
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较早对艺术的本质进行哲学探讨,他认为,理性世界是第一性的。
感性世界是第二性的,而艺术世界仅仅是第三性的。
德国古典美学集大成者黑格尔的美学思想核心是:美就是理念的感性呈现。
中国古代也有类似的“文以载道”说。
如南北朝时期,刘勰的《文心雕龙》和宋代理学家朱熹。
主观精神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山祖德康认为艺术和游戏是相通的,他看到并强调了创作主体人的重要性。
德国哲学家尼采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世上万物的主宰,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因。
我国古代也有此方面的相关学说,如宋代岳羽的“妙悟”说和明代袁宏道的“性灵”说。
“模仿”说或“再现”说,这种观点认为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发展到后来,更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再现”,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和画家不应当“照事物本来的样子去模仿”,而是应当“照事物应当有的样子去模仿”。
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从他关于“美是生活”的论断出发,认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将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为解决艺术本质问题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2、马克思“艺术生产”理论对于艺术学研究的重要启示。
答:(1)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从艺术的起源来看,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从艺术的性质和特点来看,艺术必然是心与物的结合、主观与客观的结合,再现与表现的结合。
(2)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一定时代艺术的发展,从最终原因上讲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
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3)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秘密。
艺术生产理论把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这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统来研究。
第三节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
第三节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与性质一、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文化现象,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作为审美的意识形态,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1、艺术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与审美意识形态的双重特性。
这种双重特性是由它在社会结构中的特殊地位决定的:(1)艺术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社会结构指由人类社会生活过程的各种要素或各个方面的总和构成的总体组织。
在这个意义上,社会结构可以包括经济、政治、历史、哲学、法律、宗教、文学艺术等人类活动的各种形态。
社会结构有两个基本层次构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中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方面最终决定于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它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和紧密的,而是间接的和有一定距离的。
它以独特的审美性质而拥有相当的独立自由性。
艺术和其他意识形态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的共同性质,这便是艺术和其他意识形态共同具有的普遍性质,是共性;而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则是艺术不仅区别于经济基础和政治、法律制度,而且也区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独特性质,是个性。
(2)艺术的一般意识形态特性是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特性,即同哲学、宗教以及政治、法律观念一样是通过社会制度于经济基础。
(3)艺术的审美意识形态是艺术的特殊性质,显示着艺术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独特性。
审美是人类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丹麦学者勃兰克斯说过:“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独特性表现在:第一,艺术的实践性和主体性。
艺术家作为艺术生产和审美创造的主体,必须通过生活实践和艺术实践才能认识现实、改造现实和创造第二现实即艺术作品。
第二,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合目的性就是要符合人的审美目的,合规律性就是合乎美的规律。
第三,形象性。
离开的感情形象,就没有审美活动,也就不会有艺术。
第四,与形象性相联系的形式美与形式感。
举例论述艺术的基本特征。
举例论述艺术的基本特征。
吧
艺术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它强调非物质属性,它就是一种抽象性和符号性的表达方式。
它不仅仅是表面修饰,而且强调概念性、情感性和审美性。
首先,艺术具有审美性。
它是一种以视觉、听觉、触觉和味觉为主要作用器官的感官美学,它可以将现实中的复杂性抽象化,用形式语言表达出来,使感觉快乐、抚慰和唤起观众的
情感。
其次,艺术是一种抽象的表达方式。
作品不是一个简单的“单一的形象”,而是一种
复杂的联合形象,它包含一系列的理念,可以从各个角度探讨,甚至于能够进行某种程度
的超越。
此外,艺术的概念性也很重要。
艺术是一种表达自由的手段,它关注的不仅仅是表面,也
关注内涵,包括思想、情感和认知等深刻的内容。
它强调假设,假设可以分辨世界,从不
同的角度去理解它,并根据自己的理解继续进行创作。
另外,艺术的情感性也是不可分割的。
不同的艺术形式,和不同的观众的情感反应,在理解艺术作品的隐喻性、超越性及审
美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艺术有审美性、抽象性、概念性和情感性等基本特征,它具有多重属性,淋漓尽致地把人类最深刻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表达出来。
艺术不仅仅是物质意义上的滋养,它是一
种隔离身体世界对大脑思想艺术修养的道路,突破心灵枷锁。
艺术活动基本特征模板
艺术活动基本特征模板在戏曲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行当艺术发展日益成熟,如京剧四大行当中的表演角色具有各自不同的表演特征,人物的个性与性格也各不相同。
这些多样化的戏曲行当角色共同成就了别样的戏曲表演艺术风格。
为了从整体上提升戏曲表演的艺术效果,就必须要结合其中一行当角色特征,做好其表演艺术的专项研讨。
一、旦角在戏曲表演艺术中的重要地位在整个戏曲表演艺术当中,旦角这一行当角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在提升整体艺术表现效果方面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本身具有各具特色的表演风格以及多样化的表演流派,相应的表演演唱技艺也多种多样,既可以展现出大众化、生活化的花旦人物形象,也可以将悲剧和喜剧等不同类型的戏曲艺术都表达得淋漓尽致、生动形象,这样更有利于提升整体的戏曲表演艺术效果。
由此可知,旦角在戏曲表演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戏曲旦角表演艺术中的基本特征叶以群是我国在文学理论界具有巨大名声而又令人时人和今人都敬仰的文学理论家。
他的一生都“遵命文学”,他热衷文学、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的研究工作,他在文艺理论方面造诣极深,著述很多。
他在文学特征观方面持的观点是:文学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这一观点,直到现在仍为我国很多文学论著所遵从。
同时,这说法几乎成了文学理论中一个不容怀疑的定律。
建国以来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几本文学概论著作,都毫无异议地坚守这一定律。
一、叶以群的文学特征观概述叶以群作为我国对文学理论研究极深的一位文学理论家,其文学特征观始终坚持“文学是用形象反映生活”。
叶以群得出文学、艺术是适应着人们认识现实的不同需要而产生的,是以“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和他们的生活为主要描写对象,因而也就决定了它必须借具体的、感性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
[3]所以,文学和艺术有着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基本特点,即文学的特征是以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二、叶以群的文学特征观形成的背景和过程叶以群的文学特征观形成的原因除了他自身对文理论的积极认真探索和研究,当时国内外具体的政治、文化环境也是观点形成的重要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既然艺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那么它就应与其他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一致性的同时,又呈现明显的差别,这种差异和区别,凸现出艺术活动的基本特征。
(一)艺术活动的形象性
形象,即审美形象,在广义上包含审美的情境和意境。
形象把握是艺术活动特有的方式,是主体对于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但是形象把握又不能离开理性,理性在分析时代氛围、遴选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艺术形象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审美认识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审美创造的结果,同时又是观众的审美对象。
审美认识、审美创造和审美欣赏都涉及到感性,同时又涉及到理性。
所以,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是艺术形象的一个重要特征。
艺术活动中的形象与理性统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作为艺术活动特有的存在方式的形象是主体对客体瞬间领悟式的审美创造,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
这就是说,任何艺术形象都必定是以视觉形态、听觉形态或通过想象能够唤起感官印象的语言描述形态呈现于欣赏者面前,并且,这种感性形态总是极富特色。
我们说,抽象的概念是不可感的,仅用纯粹概念的形式就不能成为艺术。
只有富于特征的、生动活泼的、具体可感的东西,才能唤起人的情感,让人陶醉于其中,激发欣赏者的审美感悟。
因为人毕竟是现实社会的人,他要求了解、观赏与自己有关的时代、生活和人生,并且总是要求在与其相通而有别的感性对象中获得交流,从而在审美观中经历一种新的感性体验,进而领悟不可言传的精神意蕴。
第二,艺术形象的创造不能离开理性,艺术活动是形象与理性的统一。
在分析时代氛围,选择素材和题材,构思主题和情节时,理性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使艺术形象具有高度概括性和浓缩性。
艺术以形象来表现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真情实感,显现艺术家所感悟到的精神意蕴,决不是依样画葫芦地照抄现实生活就可了事。
不管艺术家采取具象再现还是非具象表现的方式来传达内在的审美信息,他所创造的艺术形象都不仅应当是具体可感的,而且必须是高度浓缩的,以达到具体可感性与概括性高度统一。
总之,艺术形象必须浓缩生活,浓缩艺术家的审美感情,这一点与科学需要概括性是相通的。
不过,科学概括最后总归结为抽象的结论;而艺术的概括则始终不脱离具体可感的形象,它将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集中体现在个别对象身上,通过个别表现一般。
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用照相写实主义的手法,画着一个放大了的典型的四川农民头像。
这位活生生的父老,正端着半碗茶水,贫穷、苦难和劳动的创伤被放大了,汗珠和茶水是那样地分明,他正用憨厚的目光注视着你……。
这个富有个性的大巴山农民形象,象征着以自己的艰辛劳动养育着千千万万儿女的中国的父辈,也浓缩了画家在十年大巴山插队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对中国农民的同情、关注与深厚的感情。
因而,当人们站在这幅画前,总会产生强烈的心
灵震撼。
(二)艺术活动的情感性
艺术中的情感即审美情感,是一种无功利的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情感在艺术活动动机的生成、创造与接受过程中均是重要的心理因素之一,同时情感又是艺术创作的基本元素。
但是艺术活动也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艺术活动中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
在审美情感的深层往往隐含着理性的认识。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了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艺术中的情感和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情感不同,后者的产生有相当明确的现实原因和功利色彩,即根据自己的利害而决定情感倾向。
前者则和现实有一定的距离,艺术创作者是以一种审美的态度审视和体会着世界,这种情感更持久,更深刻。
比如,我们在看到一个游手好闲、好吃懒做的无业游民时大都会生出厌恶的情感,而鲁迅从这些人身上发现了阿Q,创造了一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对阿Q的情感是对中国国民的怜悯、难过和痛恨。
艺术情感有普遍性,虽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和创作者同样的情感经验,但通过艺术审美活动,却可以同样地感受到这种情感。
好的艺术品总是为大多数欣赏者喜爱,就是因为人们的情感世界大致是相同的。
所以,创作需要情感,艺术欣赏同样需要情感,没有情感也就没有艺术。
是否突出情感的表现,是艺术活动与其它意识形态活动的重大区别。
何谓艺术活动,托尔斯泰如是说:“在自己心里唤起曾经一度体验过的感情,并且在唤起这种感情之后,用动作、线条、色彩以及言词所表达的形象来传达这种感情,使别人也能体验到这同样的感情——这就是艺术活动。
”情感作为一种心理因素9在审美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活动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审美中,以及在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中,情感是同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也是同认识联系在一起的。
审美情感不是生活中一般的情感,不是纯心理或纯生理的反应,而是伴随着审美认识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其基础是审美认识。
对于某些艺术作品,欣赏者必须经过审美认识,经过复杂的思想活动,否则难以把握作品的美,也难以产生美的感受和感动。
在艺术的审美活动中,情感与思想(认识)是交织在一起的,在情感的深层,隐含着理性的认识。
艺术活动是情感体验与逻辑认知的统一。
(三)艺术活动的审美性
所谓审美,即是对于美的欣赏。
美则是客观对象的某种价值或吸引力,就其存在形式来说,它是包含或体现社会生活的本质规律、能够引起人们特定情感反映的具体形象。
艺术美作为客观存在的现实美的反映形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
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特殊形态,实质上是审美意识物质形态化了的集中体现,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统一。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区别予其他社会实践以及意识形态活动的根本特征,但同时艺术又具有意识形态特性。
艺术的审美特性是形象的情感和多义的,它规范着艺术活动的基本倾向,其意识形态特性则是隐藏在审美特性之中的,它使艺术的审美世界具有了更为广阔和深邃的内涵。
综观中外艺术宝库中浩如烟海的文艺作品,凡是成功的艺术形象,无不具有鲜明而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正因为集个性与共性的高度统一于一身,才使得这些艺术形象具有不朽的生命力。
中外文艺理论对这个问题也早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清
代金人瑞在赞叹《水浒》中的人物形象时曾经说过:“《水浒》所叙,叙一百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黑格尔也认为,荷马史诗中,每一个英雄都是许多性格特征的充满生气的总和,“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的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
艺术形象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最集中地体现为艺术典型。
所谓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带有普遍意义的共性的典型形象。
例如鲁迅先生塑造的阿Q这一人物形象,就是中国文学宝库中一个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
艺术形象与艺术典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根本上讲,二者都是个性与共性的有机统一,具有共同的实质。
但是,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
也就是说,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炼与升华。
典型性是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对艺术形象塑造提出的更高要求,它是对整个形象的要求,也是对形象中的人物、环境、情节、细节、情感等因素的要求。
所以,只有那些优秀的作家、艺术家,才能在自己的作品中创造出具有不朽生命力的典型形象来,这些典型必定具有个性鲜明的艺术独创性,往往又都非常深刻地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意义来。
其他意识形态范畴也有一些具有一定的审美因素,但始终处于次要地位,不是主要功能所在。
只有艺术活动可以而且完全应该将审美置于首要的地位,这也是艺术的本质意义所在。
应注意的是,在艺术活动中,不必也不可能绝对排斥意识形态特性,意识形态因素对艺术的影响和制约是客观和必然的,艺术也会或多或少带有意识形态的因素,有时明显些,有时隐蔽些。
当然不可以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因素,一旦意识形态压倒审美因素,艺术就成为意识形态的传声筒。
如何正确认识审美因素和意识形态的关系,是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