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 传 与 变 异 现 象 说 课 稿
遗传与进化说课稿

内 容 结 构
6.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说教材 第4章以遗传学发展 1.一个主线 第 3 章是从分子水平 上 史为主线,逐步阐明了基 4. 基因的表达 来认识基因。是在第 2 章基 本模块的内容基本是循着人类认 因的本质。是前三章的进 础上完成的。本章内容又为 3.识基因之路展开的。 基因的本质 一步深入。 第4章基因的表达,第5章基 第5章:在第3章、第4章基 本章内容可以为后面三章 因的突变及其他变异,以及 础上,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 的学习打基础。 第 6 章基因的应用打下了必 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基因突 变及其他变异对生物体的影 要的基础。
6.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说建议
三、说建议
教学建议
评价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
说建议
本模块的教学中,既要注意利 充分挖掘、利用教 用《分子与细胞》模块的基础, 材资源; 适时提示学生回忆,做到温故 2.处理好本模块的地位 3.充分挖掘、利用教材资 讨论、合作; 而知新;又要考虑学习选修模 源,组织好探究性学习 创设情境 块的需要,在本模块教学中夯 如:实地调查色盲 实基础。 遗传病的发病率。 此外,还应注意“到位而不越 基因中碱基对的排 位”,有些本应在选修模块中 列方式。 学习的内容,在本模块就不宜 知识、能力、情感态度 实验室显微观察蝗 过多扩展。比如关于基因工程 1. 全面培养学生的 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 4.采用“先学后教,当堂 教 虫减数分裂的固定 的内容,本模块和《现代生物 科学素养 的要求对科学素养的形 训练”教学模式 装片。 学 科技专题》模块都有涉及,在 成都同样重要,缺一不 本模块讲清楚最基本的原理和 建 可。在重视知识教学的 方法,不要过多涉及技术细节。 议 同时,更加重视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和能力目标 的实现。
《性状的遗传》说课稿

《性状的遗传》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济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第三节《性状的遗传》。
本次说课包括六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和说时间分配。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
遗传是使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对遗传的认识,应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特征开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基因水平。
由于观察内容的分量并不重,重在对问题的讨论,要求教师应安排较充裕的实践让学生讨论。
2.教学目标。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新课改的精神,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2)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3.教学重难点。
(1)性状、相对性状的概念。
(2)基因控制性状。
二、说教法课堂上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加强与学生的合作。
在充分准备实物、图片和各种有关资料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来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三、说学法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说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举例说出一些学生常见现象。
例如: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出生就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目的:以学生熟悉的现象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哪一生物现象呢?教师:我们再来看一张照片。
这是我们班上一位同学和她母亲的照片,请同学们找找看,她的什么地方长得像妈妈?学生回答问题。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

综合性学习活动《身边的文化遗产》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与作用:《身边的文化遗产》是统编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本单元的课文都是我国古代的经典名篇,都是厚重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好材料。
通过这些课文的学习,对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加文化积淀,都有很大的帮助。
《身边的文化遗产》这一综合性学习,就是在这一基础上,更好的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以及民族自豪感,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也有很大的帮助。
2.教学目标:①知识与能力:认识文化遗产、了解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积极参加有关文化遗产的推荐、评选、撰写申请报告等各项活动,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文化遗产资源进行相应的了解,培养语文综合实践能力。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3.教学重点:通过搜集身边的文化遗产活动,对身边地域特色鲜明的本土化文化遗产资源有较深的了解。
4.教学难点: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增强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
二、说学生。
《身边的文化遗产》面对的学习群体是一群十四五岁的初中生,受经历与知识积累水平所限,虽然对文物有所听说,但对文化遗产的概念不理解。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带领学生明确区别,这对引导学生认识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意义有一定的作用。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已经了解如何搜集资料,也有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将材料进行整合,并进行交流合作。
三、说教法。
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现代教育理论也认为,比传授现成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何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鉴于此,我觉得应该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本着启发式原则,通过多种具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

有关八年级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案7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
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
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
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
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授课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课前准备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
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教案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的不同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性状与相对性状的区别教学方法:创设情景---观察思考----分析讨论---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第一章我们讨论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了解了植物、昆虫、两栖动物以及鸟类的的生殖方式和发育过程。
了解到通过生殖和发育生物圈中的生命才能得以不断地延续。
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是经由母亲十月怀胎来到这个世上的,想一想自己有哪些特征像父亲,哪些特征像母亲,哪些特征与父母都不像?为什么会同父母既像又不像呢?再看图,这是一个猫家庭,它们彼此之间各有相同和不同的特征;而我国首例子用成年牛体细胞克隆出的五头牛,它们几乎一模一样,这又是为什么?现在我们已进入了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探究了。
二、合作探究:1、通俗地说,遗传是指亲子代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而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
观察书本p25上的几种生物性状。
小组成员间相互观察人体的下列性状:(1)耳朵有没有耳垂(2)眼睛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3)能否把舌头由两侧向中央卷曲?(4)能否使大拇指向背侧弯曲讨论:(1)仅凭肉眼的观察或简单的测量,就能知道自己所有的性状吗?试着概括什么是生物的性状。
通过观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出同种生物的同一性状常有哪些不同的表现形式。
(4)任选上述一种人体性状,看看你与父亲或母亲是否相同,如果不同,再看看你与父母的父母是否相同,这说明什么?[(5)生物体的所有性状都是能遗传的吗?如果不是,请举例子说明。
(6)在观察和讨论过程中,你还有哪些问题、思考:父母的许多性状为什么会在我们的身上出现呢?我们知道精子和卵细胞都没出携带任何性状,那么,父母究竟是把什么东西传给了合代,才使子女像父母呢?交流展示:指导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学生阅读分析书本资料,并讨论[来1.研究中,被研究的性状是什么?控制这个性状的基因是什么基因? 2.转基因超级鼠的获得,说明性状与基因之间是什么关系?由此推论,在生物传种接代的过程中,传下去的是性状还是控制性状的基因?三:归纳小结: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新苏教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课《生物的遗传》说课稿

新苏教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课《生物的遗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生物的遗传》是新苏教版秋学期六年级科学上册第5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了解遗传的概念,知道生物的遗传现象,以及探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遗传和变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周围世界的生物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遗传和变异的内在规律,他们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遗传的概念,知道生物的遗传现象,以及探究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的多样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遗传的概念,生物的遗传现象。
2.难点:遗传和变异的内在规律。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探究式学习、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等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亲子关系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遗传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遗传现象: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3.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考能力。
4.实验操作:学生进行遗传实验,如植物嫁接、动物杂交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遗传现象。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遗传的概念和规律,使学生对遗传有更深入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遗传的探究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概念:遗传是指生物体之间相似性的传递。
•现象:遗传和变异•规律:遗传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对遗传概念的理解程度。
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对我的说课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现代遗传学的关键内容之一。
人们对遗传与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比较亲子代的各种性状开始的,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人到基因水平。
对于本节的教学,教师也应按这样的思路设计。
先引导学生认识什么是生物的性状,然后探讨性状的控制。
学习了这些内容,学生才能在生物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复杂现象中,懂得遗传和变异的实质及规律。
本节既复习前面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又是后面学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理论基础,所以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学习了基因、DNA和染色体的知识,对生活中性状.转基因、遗传、变异的例子也有一些了解,但还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
所以课堂上教师要多学实例,多启发诱导,注重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大胆主动学习。
根据教材结构和内容的分析,结合初中生认知结构和分析理解能力,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以及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结论。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本着《新课标》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难点是: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二:说教法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为了讲清楚本节课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
我将采用直观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和讲解法。
三:说学法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
遗传与变异

病原生物的毒力变异可表现为毒力减弱或
毒力增强。最典型的例子是广泛应用于预
防结核病的卡介苗,它是卡氏、介氏两人将
有毒的牛型结核分枝杆菌用长期人工培养
的方法,经13年连续230次传代后获得的毒 力减弱但仍保持免疫原性的变异菌株。
又如,不产生白喉外毒素的白喉棒状杆菌,
当感染β -棒状杆菌噬菌体后,可将该噬菌 体的毒力基因整合到宿主菌中,再由毒力基 因编码产生白喉外毒素,致使细菌的毒力增 强。
二、 遗传性变异的发生机制
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易于人工培养、繁
殖速度快、遗传物质较为简单,变异容易识 别,因而常以微生物(尤其是细菌)进行遗传 变异的规律和应用方面的研究。
(一)遗传性变异的物质基础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是DNA,包括细
菌的染色体、染色体外的质粒、寄生在 某些细菌体内的噬菌体和基因转座子等。
很大困难。
知识拓展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制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已成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了解细菌 耐药性产生的机制,有助于正确使用和开发新型抗菌药物。细菌的 耐药机制有: 1.固有耐药性 由存在于染色体上的基因决定的。 2.获得耐药性 由于细菌的基因突变或细菌基因发生转移造成。 3.钝化酶作用 耐药菌株通过合成钝化酶作用,使抗菌药物失去抗 菌活性。 4.药物作用 靶位的改变细菌通过产生诱导酶对抗生素的作用靶 位进行化学修饰或改变。
岛素、生长激素、干扰素等。
遗传工程技术还可应用于生产具有抗原性 的无毒性的疫苗,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新 的途径。
知识拓展
由玉米退化得到的启示
20世纪初,科学家们为了征服可恶的结核病,伤透了脑筋,法国 的细菌学家卡尔美和介林就是其中两位。他们为研制征服结核病 的疫苗,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失败。一天,卡尔美和介林路过一个农 场,看到地里玉米穗小叶黄了,便问农场主:“是玉米缺肥 吗?”“不,先生们,这种玉米引种到这里已经十几代,有些退化了。 哎,一代不如一代了。”场主苦笑着回答。卡尔美和介林立即从玉 米种子的退化联想到,如果把毒性很强的结核病菌一代接一代 定向培育下去,它们的毒性是不是也会退化?若将毒性退化了的结 核病菌制成疫苗,接种到人体不就可以预防结核病了吗?想到这里, 俩人十分兴奋,匆匆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开始了结核病菌的定向培 育试验,这试验一做就是漫长的13年。经过230次的传代,终于获得 了减毒的结核病菌并制成疫苗。肆虐人类的结核病终于被驯服了。 为了纪念这两位科学家,人们把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叫“卡介苗”。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abfd3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全五篇]第一篇: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第五节生物的变异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中,生物变异的普遍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是需要同学掌握的内容。
参看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花生果实大小的差异”,是为了提高学生处理调查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但我认为它只是对生物的性状作了一定的研究,并没有更多地探讨引起变异的原因;而且大小花生的性状除了长度以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性状,例如种皮的颜色,含油量的多少等等,仅仅从大小并不能说明问题,不是判断品种的主要差异。
通过分析杂交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数据,寻求其中的规律。
由于要了解“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所以必须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的区别落实清楚。
其实这里涉及的问题无非就是环境改变和遗传物质改变对生物遗传的影响。
所以要通过分析比较多的实例来理解其中的关系。
本课虽然是讲变异,但是决不能脱离了遗传,所以在讲课过程中要不断地融入遗传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虽然前面学习过遗传和性状,但本节的知识对于学生来说仍然是有一定难度的。
对于变异这一概念,学生的背景知识非常之少,需要更多的感性知识和基础知识,教材通过探究实验来说明变异的普遍性及原因;从另一个角度讲,学生如果能够了解遗传物质在杂交中的变化,从而能够对变异的遗传基础有更根本的理解的话,再来理解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就更加的容易了;包括后面的培育新品种,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学生都更易理解。
所以我把本节的重点放在了进一步理解遗传物质对变异的影响上。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同种和不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及原因是生物的变异。
2.通过对某一性状的变异的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描述.(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生物变异的原因:不同种类、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其次与环境有关。
(3)生物变异的类型: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3.让学生了解遗传育种的几种方法。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教案(集体备课)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教学设计教案集体备课专用版第七单元第二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一、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2.举例说出不同种性状和相对性状之间的区别。
3.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二、过程与方法以观察分析图片资料、文字资料及实验资料为主线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什么是性状、相对性状,并得出基因控制性状的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1、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与相对性状。
2、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1、举例说出生物的相对性状。
2、分析“转基因鼠的启示”的资料。
1.多媒体课件2.各组成员在上课前观察自己家庭成员的性状特点并填写以下表格:性状本人父亲母亲兄弟姐妹眼皮单眼皮双眼皮舌能卷舌不能卷舌耳垂有耳垂无耳垂拇指会弯不会弯酒窝有无1、提问:我们知道生物个体的寿命是有限的,而整个生物圈的生命却在不断的延续和发展,这是为什么呢?2、陈述:是的。
通过生命个体的生殖与发育、遗传与变异,以及与环境变化的相互作用,才使得生物圈的生命生生不息,绵延不绝。
3、陈述:遗传和变异是生命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内因。
生物的遗传是在生殖过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状则是遗传物质在发育中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前一章我们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接着我们就要学习第二章的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师:俗语“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反映了什么生物现象?“龙生九子,九子九个样”说的又是什么生物现象?4、陈述: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所以今天我们的学习就从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开始,(出示本节课课题: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师:回忆自己与父母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又存在哪些不同,为什么与父母既像又不像?生:学生判断是否有亲缘关系。
师:说了这么多遗传和变异,那么大家来总结一下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生物遗传与变异的现象说课稿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现象;2、能力目标∶通过猜谜语、欣赏漫画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识图能力;能举例说出动物、植物和人的不同性状及相对性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生物界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的认识,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尊重科学、热爱自然、珍爱生命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区别性状和相对性状;辨别并描述遗传和变异现象。
2、难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解释生物界中的生物学现象。
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一般都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且在生活中具有一定的生物性状、相对性状、生物的遗传、变异等相关的生活经验,能够比较容易寻找和发现周围存在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但是还没有形成理论知识,不能对相关的现象作出正确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新课课件展示一组图片师:同学们仔细观察她们,你注意到:1、他们像吗?2、他们哪些特征相似?3、他们哪些特征不相同?学生就会展开讨论,顺利进入主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要学习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二)组织学生开展几个活动活动1:连连看——学习生物的性状师:很多同学都去过动物园或者在书本或电视上看过很多的动物,这些动物你们都熟悉吗?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出了几道谜语现在请同学们帮我连连看:谜语一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大象。
是马不拉车,叫马也不错,满身黑道道,听声就奔跑。
——斑马。
一种动物名叫鹿,鹿角不长脖子长。
——长颈鹿。
形状象耗子,生活像猴子,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松鼠。
教师提问:恭喜你们都猜对了,你们为什么能猜出这些语句描述的是什么动物呢?学生:根据他们的形态特征。
师:很好大家都抓住了动物的重要特征。
像刚才描述耳朵像蒲扇,鼻子长等都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
同学们能说说其他生物的形态特征吗?生:树叶是绿色的,柿子是橘红色的,树干粗壮······还有说话的声音。
六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 苏教版

《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寻找遗传与变异的秘密》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下面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后,引导学生了解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科学史、应用情况以及最新进展,从而形成对遗传变异内容的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指导学生了解变异可以分为生物体自身产生的变异和用人工方法产生的变异,知道生活中很多的农作物也是变异的结果,人类利用遗传和变异知识,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极大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感受科技的神奇和美妙。
二、说教学目标本课通过介绍科学家们寻找遗传与变异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家们对遗传与变异的探究过程,以及利用遗传和变异为人类造福所做的不懈努力。
由于学生对遗传变异知识了解不多,也没有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这方面的知识。
所以,在教学中,就采用了讲授式,为学生详细地讲述了孟德尔研究豌豆,而总结出的遗传学定律。
三、说学情本课通过介绍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和孟德尔的分离规律,让学生通过研究发现,具有相对性状的亲代是紫色和白色的豌豆花杂交后,子一代呈现为显性性状,颜色都是紫色。
而子二代中,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分离,豌豆花的颜色为紫色和白色,而且两种颜色花的数目比是3:1. 再进一步研究,孟德尔还发现:具有两对不同相对性状的亲本豌豆杂交后所得的子一代,两对相对性状都只表现显性性状,但在子一代自交所得的子二代中,出现了4种不同类型,其中两种是两个亲本分别具有的性状组合,另外,还出现了不同于亲本的两种重新组合。
孟德尔由此推论,在体细胞形成生殖细胞是,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这就是自由组合规律,即孟德尔第二定律。
袁隆平培养杂交水稻的事迹,介绍了一下有关袁隆平爷爷的一些趣事,如袁隆平爷爷每天必定要骑车去试验稻田里走走、看看。
从而更好寻找了解遗传和变异的秘密。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利用遗传学知识,可以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生产。
遗传的教案7篇

遗传的教案7篇遗传的教案篇1课程分析:本课是在生物中找出不同的地方,认识生物不仅有遗传还有变异现象。
教材是从三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变异现象,沿袭上一课的思维形式。
首先从我们自己身上突破,让学生从家人、从同学中找差异,感知变异现象就在我们身边,像遗传现象一样是生物的一个特性。
接着对动物的观察,进一步拓宽深度。
最后,从植物身上加深对变异现象的理解,并引向更深层次,为下一课研究做好铺垫。
针对六年级的孩子来说,遗传现象能够有深刻的认识,变异现象也不难理解,方法和思维都是相同的。
当然方法还是观察-分析-判断。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在比较辨别中,完成特定的活动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就将学习所需要的信息筛选出来,从而认识变异的一般特征。
通过对植物的资料查找,更深刻地理解变异的两种特性:可遗传性变异,不可遗传性变异。
这样较好的达到课标提出的以下目标:通过观察现象,搜集整理信息,知道生物比仅有遗传的特性还有变异的特性。
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并能对同一现象作不同探索。
从科普资料中吸收各种信息。
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同时关注生活、关注生命、关注身边的科学技术,形成积极的科学热情。
从本课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看,对生物世界中有代表性的事物进行观察、分析,从而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并能对一些变异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为重点。
关于遗传与变异在生物中的应用的了解为难点。
关于应用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感受科学的无穷魅力。
也许由于上一节课的教学,学生还沉浸在生物的遗传中,甚至还在各种动植物中寻找生物的遗传信息,忽然这节课就提出一个相对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些不适应,怎样让学生自然的认识到这个差异,需要我们注意。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和辨认活动,认识遗传的一般特点;●通过有针对性的探讨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变异特性的感知和理解;●通过资料获取相关的信息。
●通过观察和推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六级上册《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含反思)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变异》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生物的变异》。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生物的变异》是苏教版科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第2课。
通过上一节课《生物的遗传现象》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了生物体的子代和亲代非常相似,即生物的遗传现象。
本课带领学生认识生物体的子代与亲代以及子代的不同个体之间又存在细微的不同,即生物的变异现象。
从逻辑上,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上一节课是并列关系,同时也为第三课指导学生发现遗传和变异的秘密做铺垫。
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这是一个导入活动。
学生通过观雾几幅动物的图片,发现小动物和它们的妈妈,以及这些小动物之间存在不同特征,同时思考其它生物是否存在同样的现象。
第二部分,认识生物的变异现象,这一部分有两个板块的内容;一是通过观察不同种类的米,让学生认识到植物和动物一样也存在上述现象,这种现象称为生物的变异现象;二是交流人类是否存在变异现象,这部分是通过课前调查和课上交流有机结合来进行呈现的,通过交流发现人类同样存在变异现象,变异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第三部分,认识生物变异的意义,首先通过几幅图片∶白色的康乃馨可以培育出颜色各异的康乃馨、野生鲫鱼可以培育出形态各异的不同鲫鱼,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变异使我们的自然世界丰富多彩。
在此基础上,通过视频和图片等资料进一步了解人类对生物变异的合理利用。
第四部分,通过阅读图片了解到变异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二、学情分析通过上一节课《生物的遗传现象》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生物的遗传现象,了解了什么是亲代和子代。
但是学生对"变异"这个概念,知之甚少,缺乏对应的背景知识。
本课教学中要重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变异"这个概念。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

《专题复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说课稿赣县田村中学周金兰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专题复习。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板书五个部分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要复习好一个专题就要对教材有充分的了解。
本专题来源于人教版编著的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的生殖和发育,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会出现遗传和变异现象,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变化长期地相互作用导致了生物的进化。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生物的遗传和变异内容,是探讨生命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也为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做好了铺垫,更为高中必修二继续学好遗传与进化的知识奠定基础。
在知识的学习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平。
教材抓住基因这一关键词,以基因为线索,共分5节来阐述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通过这5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对性状与基因的关系、遗传与变异问题的理解更加全面。
因此,本专题的复习,也应紧抓基因这个生物学重要概念来展开。
(二)复习目标在分析了教材地位之后,我根据考纲要求和中考命题趋势,确定复习目标如下:知识目标:举例说出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的各组概念,并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指导学生做题的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优生优育,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三)复习重难点复习重点:1、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2、人的性别遗传复习难点:运用图解方式描述控制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的传递特点。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在教学中,除了分析教材,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
个性特点:初三学生大部分内敛羞涩、不善言辞,但却渴望成长和提升。
知识基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这部分内容较抽象,相关的概念很多,学生在第一轮基础知识的复习中仅仅停留在对概念的回忆和再认,应用遗传知识去解决中考遗传题型中基因型及计算概率的能力较弱。
《生物的变异》教案

《生物的变异》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生物的变异》。
该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生物的形态特征和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差异。
本节课具体内容为第八课《生物的变异》,主要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知道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2.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难点:对生物的变异现象的理解和实验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验材料等。
学具:实验材料、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生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生物的差异。
2. 新课导入:介绍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让学生理解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遗传,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叫变异。
3. 实例讲解:通过展示图片和举例,让学生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4. 实验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6. 练习: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判断图片中生物的性状是否属于遗传或变异。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遗传: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变异: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生物,举例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答案:如父母亲的眼睛颜色和孩子的眼睛颜色一样,这就是遗传;如兄弟姐妹之间的身高、体型等方面的差异,这就是变异。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生物的变异现象。
答案:如将一颗种子种在不同的土壤中,观察它们的生长情况,发现有些种子在某种土壤中生长得更好,这就是生物的变异现象。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

《生物的变异》说课稿《生物的变异》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的《生物的变异》本节课是在学生们学习了生物的遗传后,对基因决定生物性状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所进行的知识的延伸。
并为下一节《生物的进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本节课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答案,并能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基于对教材啊分析和《课标》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生物变异的原因。
2.举例说明遗传变异的在实践中的运用。
难点:探究花生两个品种的变异实验。
二、学情分析(心里方面)八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培养探索精神。
(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已对生物的生殖发育,生物的性状以及决定性状的因素有所了解。
但对生物变异方面还知之甚少,因此,教师应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去发现变异的存在,并进一步探究变异的原因。
结合教学内容及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里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变异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了解遗传变异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3.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变异的存在及变异的普遍性。
2. 以花生果实大小变异为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探究答案、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培养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了解生物的变异及原因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使学生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2.通过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意识,并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知识,我选择下面的教法学法。
四、教法学法本着《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等方面得到提高”的要求,以及我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我采用了:1.多媒体教学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与变异现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生命在生物圈中是不断延续和发展的。
这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其中,生殖和发育是表因,而遗传和变异才是真正的内因。
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第20章第一节。
前一章即第19章的内容是《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材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之后安排遗传和变异的内容,是探讨生命如何延续和发展的自然深入。
从教材内容的组织来说,本节教材从经典遗传学的庞大体系中提取了几个关键名词: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作为入门。
再步步深入到后面几节课的: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探究遗传的规律性、遗传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
这样的内容组织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
从内容呈现的方式来说,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知识,培养技能,并从中积极地情感体验,注重科学与社会、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从未学习过遗传学的相关知识。
但他们在日常生活
中或多或少接触过相关内容或观察过此类现象。
只是未能上升到理论的层次。
这已经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的基础。
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理解、判断、推理、判断的能力。
教师应充分调动起他们的这些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总结,让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升华,上升到理性的层次。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我认为初中生物课程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作为对学生基本生物知识的构建
我设定以下几点作为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等名词。
2、阐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
3、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遗传变异现象。
能力目标:通过感性的图片及探究活动,提高分析、推理、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尝试横向和纵向的研究方法。
情感目标:体验实事求是,治学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重点:
1、理解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名词
2、能解释并举例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现象。
难点:1、理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理解遗传和变异现象
四、课前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做好对各自性状的自我观察。
比如:是否卷舌,有无耳垂。
五、教学设计
1、情境导入:性状
①以班上同学为例,提问大家这位同学是双眼皮还是单眼皮,是有酒窝还是无酒窝。
----------形态特征。
②让一位同学说话,请学生辨认是谁的声音。
---------生理特征
③引出名词:性状的概念
2、相对性状:
①观察教师和具有典型性状的学生模特,并及时展示成对相对性状的图片。
让学生找出对比明显的相貌特征,让学生初步建立起相对性状概念。
②小组间开展探究活动“个体间性状的比较”,进行自我检查性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探索自身秘密的兴趣。
小组成员之间比较各自性状,是否有所有性状都相同的。
③交流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两个生物的所有性状完全相同的概
率很低,几乎为零。
④明确名词相对性状的概念。
⑤学生大量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教师针对学生的例子进行点评找出其中错误的例子。
如不是针对同一种生物或不是指同一性状的。
3、遗传和变异现象
①让学生和他的父母之间的性状进行纵向对比,他们之间的性状存在什么关系。
②用几张动物的亲子图片,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运用在平常所见到或者是听到的俗语解释这种现象: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③引出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④欣赏和评价有关性状遗传和变异的漫画:《新鼻子》《旧砖上脱落的碎片》。
针对漫画小组进行讨论:
(1)《新鼻子》中的钩鼻子和《旧砖上脱落的碎片》中的断腿有什么不同?
(2)哪幅漫画中表达的生物学现象是可能发生的?为什么?
(3)哪幅画中存在变异现象?你的理由是什么?
4、课堂小结,全面理解内容,形成知识网,提升能力要求
1、正确表述性状、相对性状、遗传、变异等概念;
2、举例生物的相对性状;
3、用俗语说出生物遗传现象和变异现象。
5、精讲多练,巩固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
1、性状:生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2、相对性状:同一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遗传:亲子之间的性状相似性------副板书,多个例子
4、变异:亲子之间的性状差异-------副板书,多个例子
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