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浙教版115页PPT
合集下载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食物的消化与吸收》PPT(第三课时)
【实验结果】
试 淀粉 管液
滴加
水浴 温度
加碘液
现象
A 2ml 2ml唾液 370C 1滴 不变蓝
B 2ml 2ml蒸馏水 370C 1滴 变蓝
2ml5%盐
C 2ml
酸
370C 1滴 变蓝
2ml唾液
结果 淀粉已分解 淀粉未分解 淀粉未分解
【实验结论】 1、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对淀粉分解有催 化作用。 2、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环境下,不具有催化作用。
大肠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分析讨论: 在消化系统中,
消化、吸收的最主要 器官是哪一个?
小肠
人体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小肠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差异大:人体 小肠大约长6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 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 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 200平方米以上。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
3、营养物质被吸收后的进入哪里? 进入循环系统,由血液运输到全 身各处。
水、无机盐、 维生素、葡萄 糖、氨基酸、 甘油和脂肪酸
少量水、 无机盐和部 分维生素
食物残渣排出体外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功能不同
消化道
吸收功能
口腔、食道 基本没有吸收功能
胃
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酒精
小肠
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 酸、大部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A、专一性
B、高效性
C、敏感性
D、都不是
3、以下是影响酶活性主要因素的是( C ) A.反应物的浓度、pH、压力 B.光照、温度、pH C.反应物的浓度、pH、温度 D.压力、温度、反应物的浓度
4、下表是某生物兴趣小组同学的实验记录,请问该小组
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浙教版PPT课件
比较过氧化氢酶和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
试管1:2ml H2 O2 + 1滴肝脏研磨液 现象: 产生大量气泡; 试管4:2ml H2 O2 + 1滴新鲜唾液 现象: 不产生气泡;
结论: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2021/3/9
授课:XXX
10
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试管1:2ml H2 O2 + 1滴肝脏研磨液
七、 实验现象及结论:
试管
淀粉糊 ( 2mL )
A(清水2mL) 振荡
10min后
结论
加碘液(2滴)
呈蓝色 淀粉未分解
B(唾液2mL )
2021/3/9
37℃保温授课:XX不X 显蓝色
淀粉已分解 6
课堂作业:
1. 本实验中,淀粉糊为什么不能太稠?
答:因为如果淀粉糊太稠,那么淀粉含量相对
较多,这在有限的唾液及有限的时间内,
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④轻轻振荡这两只试管,使试管内的物质混合均匀,
发现1号试管的气泡多且最先产生。 ⑤取豌豆大小的新鲜肝脏,放在培养皿中迅速剪碎
并投入到1号试管中。
⑴请根据实验原理,正确的实验顺序是
(D )
A⑵.该2①0实21②/3验/9③主④要⑤证B明. 了③酶④具①有②_⑤_高_授_C课_效:._③X_性X_X④__①__⑤的②特性D。. ③⑤①④② 9
淀粉将很难被完全分解。从而影响实验
效果,甚至可能导致实验失败。 2. 本实验中,制成的淀粉糊为什么要先冷却,
不能立即使用?而加入唾液溶液后,为什么又
要在37℃的温水中保温?
答:制成的淀粉糊如果不经冷却就直接加入唾液,
唾液淀粉酶会因高温而变性,实验当然就不
可能成功。而加入唾液后,放在37℃的温水 中保温,可以提高酶的活性,使催化效果更
唾液对淀粉在口腔中的消化作用PPT课件
(3)取出淀粉纸纸条。
恒温
(4)加碘液,观察实验的反应现象。 (需同事配合)
3、实验结果与结论
编 号 材料 方法 时 现象 结论 间 (滴加碘液) 唾液 对淀 粉的 确有 消化 作用
直接放入 1号 唾液+淀粉 口腔中
不变蓝色
5 分 放入水温 钟 2号 清水+淀粉 37℃水槽 中
变深蓝色
4、拓展实验:探究茶、碳酸饮料等对淀 粉在口腔中的消化有无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学习外语并不难,学习外语就像交朋友一样,朋友是越交越熟的,天天见面,朋友之间就亲密无间了。——高士其 2、对世界上的一切学问与知识的掌握也并非难事,只要持之以恒地学习,努力掌握规律,达到熟悉的境地,就能融会贯通,运用自如了。 ——高士其 3、学和行本来是有联系着的,学了必须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当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学到了手。否则读书虽多,只是成为一座死书库。 ——谢觉哉 4、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的经验开始。——杜威 5、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 贝尔纳 6、学习要注意到细处,不是粗枝大叶的,这样可以逐步学习摸索,找到客观规律。 ——徐特立 7、学习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成的,特别是诗。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朱自清 8、一般青年的任务,尤其是共产主义青年团及其他一切组织的任务,可以用一句话来表示,就是要学习。—— 列宁 9、学习和研究好比爬梯子,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企图一脚跨上四五步,平地登天,那就必须会摔跤了。—— 华罗庚 10、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末,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苏霍姆林斯基 11、学会学习的人,是非常幸福的人。 ——米南德 12、你们要学习思考,然后再来写作。 ——布瓦罗 13、在寻求真理的长河中,唯有学习,不断地学习,勤奋地学习,有创造性地学习,才能越重山跨峻岭。 ——华罗庚 14、许多年轻人在学习音乐时学会了爱。—— 莱杰 1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我们一定要给自己提出这样的任务:第一,学习,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学习。 ——列宁 17、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毛泽东 18、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 ——列宁 19、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 列夫· 托尔斯泰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赞科夫 21、游手好闲地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约翰 · 贝勒斯 22、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学使人善辩。——培根 23、我们在我们的劳动过程中学习思考,劳动的结果,我们认识了世界的奥妙,于是我们就真正来改变生活了。 ——高尔基 24、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毛泽东 25、我学习了一生,现在我还在学习,而将来,只要我还有精力,我还要学习下去。 ——别林斯基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4.2.3 酶的催化作用ppt课件
整合方法·提升练
【点拨】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应该是随着pH的逐 渐升高,消化作用逐渐增强,达到一定pH后,随pH 升高,消化作用又逐渐减弱。酶是催化剂,产生的 麦芽糖不变,只是当pH变化时,时间有所变化。
整合方法·提升练
13.如图为某同学利用4种不同的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
影响的实验结果,其中温度梯度选择不当的是( D )
整合方法·提升练
(1)荔枝果皮内这种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是 _____温__度__越__高__,__酶__的__活__性__越__大_______。
(2)为提高荔枝的保鲜效果,选择的温度范围应在 ____A____(填字母)之间。 A.5 ℃~15 ℃ B.15 ℃~25 ℃ C.25 ℃~30 ℃
【点拨】酶具有专一性、在适宜的温度和pH下具有 高效性。1处由于唾液淀粉酶在酸性条件下失活,淀 粉不被分解,因此遇碘液变蓝;2处唾液淀粉酶在高 温条件下变性失活,淀粉不被分解,因此遇碘液变 蓝;3处蔗糖酶不能催化分解淀粉,也会变蓝;4处 唾液中唾液淀粉酶会将淀粉分解,加碘液不变蓝。
夯实基础·逐点练
整合方法·提升练
12.(中考·湖州)图甲是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受pH影响的曲线,图 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pH=b时一定量的淀粉在少量唾液淀粉酶 的催化下分解产生的麦芽糖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若图乙描述的 反应过程中,在保证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前提下改变某一初始条件, 则图乙中e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或d点(产生麦芽糖最大量时的最 短时间)的位置可能会发生移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pH=a时,e点下移 B.淀粉量增加时,e点上移 C.温度升高时,d点右移 D.酶的量减少时,d点右移
探究培优·拓展练
15.在探究“温度影响酶催化作用”的活动中,某同学设计了 如下实验方案: 步骤1:取三支编号为 a、b、c的洁净试管并分别注入1% 淀粉溶液2毫升。 步骤2:在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并摇匀。 步骤3:将三支试管分别放入盛有沸水、恒为37 ℃的温水 和冰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 步骤4:在三支试管中各滴加1滴碘液,并摇匀。 步骤5:观察并记录这三支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4课时)—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1张PPT )
4
实验条件:37℃水浴加热
2ml
________
5分钟左右
5
滴加: 碘酒溶液
实验现象
6
2滴
不变蓝
2滴
变蓝
实验结论:唾液淀粉酶能催化分解淀粉
小李同学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但 是滴入碘液后,还是呈蓝色,请分析可能的 原因?
淀粉溶液浓度太大; 唾液太少(浓度太小); 水浴时间不够(反应不够充分)
为什么要置于37 ℃水浴加热5分钟?
1ml
1ml
1ml
2
实验条件(5分钟)
0℃
37℃
沸水
3
新鲜唾液倒入同组淀粉
溶液中,充分摇匀
37℃
37℃
实验条件
5分钟左右水浴
4 滴加:碘酒溶液
2滴
2滴
2滴
5 实验现象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蓝色褪去
无现象
例、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分析后回答问题:
试管名称
1
加入物质 温度
浆糊、清 水
37℃
时间
如何设计实验方案?
1.取三支洁净的试管,编为1~3号,分别加入2毫 升1%淀粉溶液。另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为4~6号, 分别加入1毫升新鲜的唾液淀粉酶溶液。 2.将6支试管的1号和4号,2号和5号,3号和6号编 为3组,分别放入0℃、37℃和100℃左右的水中, 水浴5分钟。 3.将各组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组的1%淀粉 溶液中,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回原温度的水中, 水浴5分钟。 4.待溶液冷却后,往3组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碘液, 然后摇匀。 5.观察并记录3组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和血渍? 蛋白酶能催化分解蛋白质 ②使用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要用温水?
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第5课时—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20张PPT )
3.(2019江干)葱包烩儿是杭州的特色传统小吃,做法 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皮里,压烤或油炸至脆黄,配甜
面酱和辣酱,香脆可口,广受欢迎。关于葱包烩儿各营 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甜面酱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可以直接被人 体吸收。
B.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油条中脂肪分解 C.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面皮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在细胞内氧化分解 为葡萄糖
蛋白酶能催化分解蛋白质
2.使用这种洗衣粉为什么要用温水? 在温水中酶的催化分解效率高
3.为了更好地除去衣物上的油渍,在洗衣粉中还可以加入
什么酶? 脂肪酶
4.含有蛋白酶的洗衣粉不宜用来洗涤下列哪类衣 料?( B、D ) A 化纤 B 纯毛 C 纯棉 D 真丝
[注意事项] 本品不易用过热的水或与酸性物质同时 服用,否则会影响药效。
9.(2019江干)最近,人造肉可是火遍了网络。人造肉分
为两种,一种是植物蛋白肉,另一种是用动物的干细胞培
养得到的细胞肉。人造肉的蛋白质含量和肉一样甚至比肉 还高。下列是蛋白质在人体内代谢的思维导图,请回答:
(1)人造肉和天然肉的主要营养分都是蛋白质,蛋白质 在人体中的主要作用是_细__胞_生_。长和组织修复的原料 (2)正常情况下,a过程参与的消化液有胃__液_、__肠。液、胰液 (3)a、b、c、d各字母表示的生理过程依次是__B___。 A.消化、吸收、运输、分解 B.消化、吸收、合成、分解 C.消化、吸收、合成、排泄
为3组,分别放入0℃、37℃和100℃左右的水中,
水浴5分钟。
3.将各组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倒入同组的1%淀粉
溶液中,充分摇匀后,再分别放回原温度的水中,
水浴5分钟。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件:4.2.2酶的催化作用(共23张PPT)
食物的消化都离不开消化腺分泌的 消化液,消化液中有什么神奇的物质 能促使食物消化呢?
一、酶
活细胞
1、概念:酶是生物体细胞制 造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
酶使食物中的糖类、脂肪、蛋白质变成 可吸收的物质,所以酶是生物催化剂。
活动:
加入2ml
1
不
A
唾液
0
变 色
1%
淀
AB
分滴 钟入
1
粉 溶 液
4
B
3、A试管与B试管中溶液颜色分别有什么变化? 说明什么?
A试管中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
B试管中溶液颜色有变化,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的淀 粉没有被分解
3. 通过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 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了唾液淀粉酶对淀粉 具有催化作用,它能分解淀粉。
4. 图4-21是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消化作用的实验过程 请仔细阅读图示说明,并回答下列问题。
⑴ 实验结果显示__B___试管中的浆糊变蓝色
(填“A”或“B”)。
思考: 淀粉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的?
淀粉 麦芽糖 ( 口腔)
葡萄糖 (小肠)(麦芽糖酶)
思考!
Q 1:作为生物催化剂,它与无机催化 剂相比,哪个效率更高?
Q 2:一种酶能催化所有反应吗?
Q 3:酶的催化作用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
人体中有很多种酶,如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 一种酶只能催化某一种或某一类化学反应。人体 细胞中如果缺乏某种酶或酶不足时,就会发生代 谢紊乱,并可能出现疾病。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毫 升
加入2ml
蒸馏水
后碘
酒
37℃ 水浴
九年级科学酶2(PPT)5-2
六 、实验过程:
1. 制作淀粉糊。 2. 准备唾液。 3. 观察酶的消化作用。 ⑴取2支试管,分别标记为A、B,各注入2mL淀粉糊。 ⑵向A试管注入2mL清水,B试管注入2mL唾液溶液。 ⑶把2支试管放在盛有37℃的温水的烧杯内保温10min。 ⑷取出试管,冷却后向2支试管内各滴入2滴碘液。
七、 实验现象及结论:
一、 实验原理:
1.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实质:是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分解成麦芽糖的过程
注:⑴ 本实验只能证明它有分解作用,但不能 验证分解后的产物是 麦芽糖 。
⑵ 淀粉是否已完全分解,可用 碘液 检验, 因为淀粉遇 碘 能变 蓝色 。
2. 设置对照组实验的目的:
为了证明 唾液淀粉酶 具有消化作用
~|他的学习成绩太差,毕不了业。 【闭】(閉)①动关;合:~门|~目养神|把嘴~上。②堵塞不通:~气|~塞。③结束;停止:~会|~经。④() 名姓。 【闭关】动①闭塞关口,比喻不跟外界往来:~政策。②佛教用语,指僧人独居一处,静修佛法,不与任何人交往,满一定期限才外出。 【闭关锁国】 闭塞关口,封锁国境,不跟外;尼日利亚物流 尼日利亚物流;国往来。 【闭关自守】闭塞关口,不跟别国往来。也比喻不跟外界交往。 【闭合】动首尾相连;封闭;合上:~循环系统|老人轻轻地~上双眼。 【闭会】动会议结束。 【闭架】动指由读者填写借书条交图书管理员到书架上取书, 交给读者阅览:~借阅。 【闭经】ī动妇女年满岁而没有来月经或因疾病、精神刺激、生活环境改变等原因月经停止三个月以上,叫做闭经。 【闭卷】(~ 儿)动一种考试方法,参加考试的人答题时不能查阅有关资料(区别于“开卷”)。 【闭口】动合上嘴不讲话,也比喻不发表意见:~不言。 【闭口韵】名 以双唇音或收尾的韵母。普通话没有闭口韵。 【闭路电视】-图像信号只在有限的区域内通过电缆或光缆传送的电视系统。广泛应用于工业、教育、医学、 科学研究等方面。 【闭门羹】名见页〖吃闭门羹〗。 【闭门思过】ī关上房门,独自反省过错。多指独自进行自我反省。 【闭门造车】关上门造车,比喻只 凭主观办事,不管客观实际。 【闭目塞听】ī闭着眼睛,堵住耳朵,形容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闭幕】∥动①一场演出、一个节目或一幕戏结束时 闭上舞台前的幕。②(会议、展览会等)结束:~词|运动会胜利~。 【闭气】∥动①呼吸微弱,失去知觉:跌了一跤,闭住气了。②有意地暂时抑止呼 吸:~凝神|护士放轻脚步闭住气走到病人床前。 【闭塞】①动堵塞:管道~。②形交通不便;偏僻;风气不开:他住在偏远的山区,那里十分~。③形消 息不灵通:老人久不出门,~得很。 【闭市】∥动商店、市场等停止营业。 【闭锁】动①自然科学上指某个系统与外界隔绝,不相联系:计算机~技术。② 医学上指瓣膜、管状组织等严密合拢:胆道~。③泛指封闭,与外界隔绝:心理~。 【闭月羞花】使月亮躲藏,使花朵害羞,形容女子容貌非常美丽。也说 羞花闭月。 【庇】遮蔽;掩护:包~|~护。 【庇护】动袒护;保护:~坏人|~权。 【庇护权】名国家对于因政治原因而来避难的外国人给以居留的权 利。 【庇护所】名保护人或动物等使其不受侵害的处所:流浪动物~。 【庇荫】〈书〉动①(树木)遮住阳光。②比喻尊长照顾或祖宗保佑。 【庇佑】
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PPT课件
授课:XXX
7
2021/3/9
授课:XXX
8
刚才的发言,如 有不当之处请多指
正。谢谢大家!
2021/3/9
9
2021/3/9
口腔中的唾液对淀 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讲课人:高新区实验学家平时吃馒头时,慢 慢咀嚼会感觉到有甜味, 为什么?
2021/3/9
授课:XXX
2
试管两支
实验主要材料:
烧杯两个 玻璃棒一支
温水、清水、面粉、碘酒、唾液若干
2021/3/9
授课:XXX
3
唾液的制取方法:
用凉开水漱口,取一块消毒的 脱脂棉含在口中,约1分钟后, 用干净的镊子取出脱脂棉,将 其中的唾液挤在一个烧杯里待 用。
2021/3/9
授课:XXX
4
淀粉的特性:
遇到碘液变蓝色
2021/3/9
授课:XXX
5
实验步骤:
2021/3/9
授课:XXX
6
实验结论:
唾液中淀粉酶能将 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2021/3/9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课稿ppt课件
七、板书设计
一、实验准备: 二、研究问题和实验假设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注意事项 五、实验过程 六、 实验现象及结论
最新版整理ppt
15
八、教后反思
这节实验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在认 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 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并 有所创新,同时反思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使这节 实验课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实现了学生动 脑与动手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 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最新版整理ppt
6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的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 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 态度。
最新版整理ppt
4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二 章《人体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中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馒头越咀嚼越甜这一 生活现象引题,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为 下一节“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教学奠定基 础。
最新版整理ppt
5
(二)教学目标
④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 粉的变化。
最新版整理ppt
10
(三)实施计划(合作探究)
1、各组选取材料,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 果
2、教师观察并指导各小组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的 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
(1)多数小组参考教材上的实验设计,用了2支 试管(其中1号试管加2ml唾液和馒头碎屑、2号试 管加2ml蒸馏水和馒头碎屑)。 (2)少数小组在书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 置1、2号试管外,还增加了3、4号试管,3号试管 是将馒头碎屑换成馒头块,而4号试管少了搅拌的 操作)。这样的设计可以模拟了牙齿的咀嚼,舌头 搅拌作用,非常不错的设计。
一、实验准备: 二、研究问题和实验假设 三、实验设计 四、实验注意事项 五、实验过程 六、 实验现象及结论
最新版整理ppt
15
八、教后反思
这节实验课教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我在认 真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充分调 动了学生积极性,让学生自己设计和完成实验,并 有所创新,同时反思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使这节 实验课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又实现了学生动 脑与动手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2) 通过收集唾液等操作活动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
态度。
最新版整理ppt
6
(三)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教学难点: 如何有效的组织、引导整个探究过程,并抓 住时机训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 态度。
最新版整理ppt
4
三、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选自七年级下册第二 章《人体的生活需要营养》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中的实验探究活动。通过馒头越咀嚼越甜这一 生活现象引题,探究唾液对淀粉消化的作用。为 下一节“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的教学奠定基 础。
最新版整理ppt
5
(二)教学目标
④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可以用碘液来检测淀 粉的变化。
最新版整理ppt
10
(三)实施计划(合作探究)
1、各组选取材料,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 果
2、教师观察并指导各小组进行实验,根据不同的 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
(1)多数小组参考教材上的实验设计,用了2支 试管(其中1号试管加2ml唾液和馒头碎屑、2号试 管加2ml蒸馏水和馒头碎屑)。 (2)少数小组在书本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除了设 置1、2号试管外,还增加了3、4号试管,3号试管 是将馒头碎屑换成馒头块,而4号试管少了搅拌的 操作)。这样的设计可以模拟了牙齿的咀嚼,舌头 搅拌作用,非常不错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