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原子结构模型1 精品
沪科版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和结构示意图》
![沪科版高中化学《原子结构和结构示意图》](https://img.taocdn.com/s3/m/657b4b6e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29.png)
AA AB
BB
1mol 1mol 1mol
N(A)=1*2+1=3mol N(B)=1*2+1=3mol A%=3/(3+3)=50%
M平均=158*1/3+160*1/3+162*1/3=160
稳定
金属元素 一般少于4个 易失电子 ,形成 不稳定 阳离子
非金属元 一般多于等于 易得电子,形成 不稳定
素
4个
阴离子
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离子
• 定义: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后形成的带电微粒
❖离子分类:1、阴离子 带负电的离子 Cl- S22、阳离子 带正电的离子 Na+ Al3+
❖ 阳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阳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阴离子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阴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如左图,周期表中,35.45表示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如左图,试卷中,35.5表示 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判断: (1)10代表硼元素的质量数( ) (2)硼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10( ) (3)硼的某一同位素原子的质量数为10( )
• 铜有两种天然同位素29Cu和29Cu,参63考铜的65 原子量
①同素异形体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相似 ②相互间转化是化学变化
H2和D2不是同位素,是同素异形体吗? 不是。
“四同”的辨析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对象
概念不 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相同 不同
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专题01原子结构知识讲解含解析
![2024_2025学年高中化学专题01原子结构知识讲解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0d894d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c3.png)
原子结构学问网络2、离子核外电子数的计算:阴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电荷数3、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①电子是在原子核外距核由近及远、能量由低至高的不同电子层上分层排布;②每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n代表电子层数);③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即最先排第一层,当第一层排满后,再排其次层,等等。
④最外层电子数则不超过8个(第一层为最外层时,电子数不超过2个)。
核外电子第一层最多排2个电子。
核外电子其次层最多8个电子。
核外电子第三层最多18个电子。
核外电子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电子。
(只有1层的最多不超过2 个电子。
【总结】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别性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3.最外层电子数和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4.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C。
5.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是O。
6.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是Ne。
7.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Si。
8.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9.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10.电子层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是Li 。
11.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He 、C 、S 。
12.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3倍的原子是O 。
4、核素、同位素⑴ 核素:把具有肯定数目质子和肯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如12C 、13C 、14C 就是碳元素的三种不同核素。
⑵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即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如1H 、2H 、3H 三种核素均是氢元素的同位素。
⑶ 同位素的两个特征① 同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的化学性质相同;② 在自然存在的某种元素里,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原子百分比是相同的。
《原子结构模型》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模型》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cc8ab0d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f2.png)
原子结构模型◆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核外电子运动模型发展历程,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2.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能量不连续),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
3.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1.理解氢的光谱和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2.基态、激发态和电子的能量状态特征◆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导入语:从人类使用火开始,到使用铜器、铁器、陶瓷、玻璃,古代的四大发明,再到现在的玻璃钢、合成塑料、纳米技术等,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化学的世界是美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微观世界里的化学。
请同学们欣赏视频——化学的微观世界。
【视频】如需使用此资源,请插入资源“【原子结构模型】导入”。
【新知讲解】一、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2关于原子学说发展史的内容,理清人类原子结构发展史上各个学说的主要思想,填写下列表格。
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提问】请同学们结合教材p3图1-1-1,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氢原子光谱由什么特点?解答:氢原子光谱为不连续的线光谱。
(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如何运动的?解答: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绕原子核做不停歇的圆周运动。
【概念引入】1.光:分为狭义的光和广义的光(1)狭义的光:波长400~700nm之间的电磁波(2)广义的光:即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光、紫外光、X射线等。
2.光谱:分为连续光谱和线状光谱(1)连续光谱:若由光谱仪获得的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则所得光谱为连续光谱。
如阳光等。
(2)线状光谱(原子光谱):若由光谱仪获得的光谱是由具有特定波长的、彼此分立的谱线所组成的,则所得光谱为线状光谱。
如氢原子光谱等。
【思考】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和经典的电磁学观点,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一定会自动且连续地辐射能量,其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而不应是线状光谱。
那么,氢原子的光谱为什么是线性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呢?【阅读思考】阅读教材p3关于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理清玻尔的三个假设并填空。
高中化学: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
![高中化学:第1节 原子结构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3cecd6f84a7302768f993915.png)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电子云 ①概念: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 概率大小 的图形。 ②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黑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 外出现 概率 的大小。
首页
些方面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提示:从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自旋运动状态、电子云
立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20 世纪 20 年代产生了量子力学模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n) 分层标准
电子离核的远近
n 的取值 1 2 3 4 5 6 7
符号 能量
K LM N O P Q 由低 到 高 ―――→
离核
由 近到远 ―――→
(1)门捷列夫提出原子学说,并发现元素周期律。
(× )
(2)氢原子外围只有一个电子,故氢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 × )
(3)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 )
(4)基态氢原子转变成激发态氢原子时释放能量。
(×)
(5)焰色反应与电子跃迁有关,属于化学变化。
(×)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2.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经历了若干个阶段,下列是这几个阶段
同电子层不同能级:nf>nd>np>ns; 不同电子层同能级:ns>(n-1)s>(n-2)s>(n-3)s; 同电子层同能级:npx=npy=npz。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结束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7c293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5.png)
统编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1.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1)原子结构示意图①小圆圈和圆圈内的符号及数字表示原子核及核内质子数。
②弧线表示电子层。
③弧线内数字表示该层中的电子数。
(2)离子结构示意图①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少一个电子层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②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与电子层数相同的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1.下列表示物质结构的化学用语或模型正确的是A.HF的电子式:B.O的核外电子排布:分子的球棍模型:C.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H4【答案】B【解析】A、HF为共价化合物,电子式为,故A错误;B、O为8号元素,核外有8个电子,其中第一层有2个电子,第二层有6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故B正确;C、S为16号元素,核内有16个质子,S2-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故C错误;D、为甲烷的比例模型,CH4分子的球棍模型为,故D错误;答案选B。
2、明确几个量的关系(1)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质量数可近似地代替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
(3)阳离子M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阴离子N n-的核外电子数=质子数+n。
2.某物质H2RO3分子中共有x个电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R原子核内含有_______个质子,________个中子。
【答案】x-26 A-x+26【分析】根据分子中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的和等于总电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其原子核内质子数,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计算。
【详解】H原子核外只有1个电子,O原子核外有8个电子,则根据H2RO3分子中共有x个电子,可得该物质分子中R原子核外电子数为(x-1)×2-8×3=x-26;由于原子的质量数等于其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R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等于x-26,则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也等于x-26,其质量数为A,故该原子核内中子数为A-( x-26)= A-x+26。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1.1.1 原子结构模型 (共21张PPT)
![鲁科版高中化学选修三课件:1.1.1 原子结构模型 (共21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2b884016bd97f192279e9c9.png)
[质疑] 根据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和经典的 电磁学观点,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的电子 一定会自动且连续地辐射能量,其光谱应 是连续光谱而不应是线状光谱。那么,氢 原子的光谱为什么是线性光谱而不是连续
光谱呢?
2、在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基础上提 出玻尔(Bohr)的原子结构模型 (玻尔理 论的三个假设)。 (1) 原子中的电 子在具有确定半径 的圆周轨道上绕原
卢瑟福原子模型
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原子的“核式模型”
波尔原子模型
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电子云模型)
一、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联想· 质疑]
对于“光”这种物质,如阳光、火光、 灯光等,你们是熟悉的。但是,你知道有 些光是由原子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吗? 原子发光的基本特点是什么?怎样用原子
结构知识来解释原子的发光现象?
1、氢原子光谱
狭义的光:波长400~700nm之间的电磁波; 广义的光:即电磁波,包括可见光、红外光、 紫外光、X射线等。
[知识支持] 连续光谱(continuous spectrum):
若由光谱仪获得的光谱是由各种波长的光 所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 则所得光谱为连续光谱。如阳光等。
子核运动,并且不
辐射能量;
(2)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具有不同能 量,而且能量是量子化的,轨道能量依n 值(1、2、3、· · · · · )的增大而升高,n称 为量子数。对氢原子而言,电子处在n=1 的轨道是能量最低,称为基态,能量高于 基态的状态,称为激发态;
(3)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能量为Ei) 跃迁到另一个轨道(能量为Ej)时,才会 辐射或吸收能量。如果辐射或吸收的能量 以光的形式表现并被记录下来,就形成了 光谱。
玻尔理论的局限: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精品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第1课时)精品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88c3337e53a580217fcfe4d.png)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质子(正电) 原子核 原子 (正电) 中子(不带电) 不显 电性 核外电子 分层排布 (负电) 与物质化学性质密切相关
2020/10/26
18
能层与能级
二、能层与能级
(1)能层
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 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以将核外电子分成不 同的能层。
2020/10/26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问题:宇宙大爆炸是怎么回事?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那 么原子是怎样诞生的呢? P4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大爆炸宇宙理论
宇宙大爆炸
2h后 诞生
大量的氢 大量的氦 极少量的锂
原子核的 熔合反应
合成
其他元素
2020/10/26
4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P4
2020/10/26
5
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人类认识原子的过程
人类在认识自然的过 程中,经历了无数的艰 辛,正是因为有了无数 的探索者,才使人类对 事物的认识一步步地走 向深入,也越来越接近 事物的本质。随着现代 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 现在所学习的科学理论, 还会随着人类对客观事 物的认识而不断地深入 和发展。
19
能层与能级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依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
离核远近:近
远
能量高低:低
高
1
2
3
4
5
6
7
K
L
M
N
O
P
Q
2020/10/26
20
能层与能级
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规律:
(1)各能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案高二化学教案
![高中化学第1章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教案高二化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13e1ee14791711cc7917fc.png)
第2课时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的含义。
2.理解用四个量子数描述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3.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一、原子轨道1.电子层通常,我们用量子数n来描述电子离核的远近,习惯上称为电子层。
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的符号为K,L,M,N,O,P等。
n越大,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越远、能量越高。
2.能级当量子数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
例如,n=1时,有1个s能级;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n=3时,有1个s能级,1个p能级和1个d能级。
3.原子轨道(1)概念: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的描述。
(2)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p 3p 3d 3d 5……………4.电子的“自旋”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运动状态只能有两种,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1)电子层、能级、原子轨道和自旋状态四个因素决定了电子的运动状态。
(2)与电子能量有关的因素是电子层和能级,即处于同一电子层同一能级中的电子具有相同的能量。
(3)处于同一个原子轨道上的电子有两种不同的自旋状态。
在同一个原子中不存在两个运动状态完全相同的电子。
例1下列有关认识正确的是( )A.各能层的能级数按K、L、M、N分别为1、2、3、4B.各能层的能级都是从s能级开始至f能级结束C.各能层含有的能级数为n-1D.各能层含有的电子数为2n2答案A解析各能层中的能级数等于其所处的能层数,即当n=1时,它只有一个s能级,当n=2时,含有两个能级分别为s、p能级,所以B、C都不正确;D选项中每个能层最多能填充2n2个电子,但不是一定含有2n2个电子。
例2(2018·邢台市月考)下列能级符号表示错误的是( )A.2pB.3fC.4sD.5d答案B解析每一能层的能级数与能层序数相等,且具有的能级依次为s、p、d、f……,M能层只有3s、3p、3d能级,没有3f能级。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教案2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教案2](https://img.taocdn.com/s3/m/cba89a05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56.png)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目标体系构建1.通过了解有关核外电子运动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认识核外电子的运动特点。
2。
知道电子运动的能量状态具有量子化的特征(能量不连续),电子可以处于不同的能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3.知道电子的运动状态(空间分布及能量)可通过原子轨道和电子云模型来描述。
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1.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史2.光谱和氢原子光谱(1)光谱①概念:利用原子光谱仪将物质吸收的光或发射的光的频率(或波长)和强度分布记录下来的谱线。
②形成原因:电子在不同轨道间跃迁时,会辐射或吸收能量。
(2)氢原子光谱:属于线状光谱。
氢原子外围只有1个电子,故氢原子光谱只有一条谱线,对吗?提示:不对.3.玻尔原子结构模型(1)基本观点运动轨迹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轨道上绕原子核运动,并且不辐射能量(2)贡献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指出了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1.原子轨道(1)电子层将量子数n所描述的电子运动状态称为电子层。
离核越来越远(2)能级:在同一电子层中,电子所具有的能量可能不同,所以同一电子层可分成不同的能级,用s、p、d、f等来表示。
微点拨:能级数=电子层序数,如n=2时,有2个能级。
(3)原子轨道概念单个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运动状态各能级上对应的原子轨道数n s n p n d n f 1357微点拨:处于同一能级的原子轨道能量相同;电子层为n 的状态含有n2个原子轨道。
(4)自旋运动:处于同一原子轨道上的电子自旋状态只有两种,分别用符号“↑”和“↓”表示。
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3.电子在核外的空间分布(1)电子云图:描述电子在核外空间某处单位体积内的概率分布的图形.(2)意义:点密集的地方,表示电子在此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稀疏的地方,表示电子在此处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微点拨:量子力学中轨道的含义与玻尔轨道的含义不同,它既不是圆周轨道,也不是其他经典意义上的固定轨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精品课件 第四章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1课时 原子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c466a978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2.png)
34 8
知新
致用
1.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C )
。下列关于该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A.核外电子数为18 C.属于带负电荷的粒子
,关于该粒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B.核外有3个电子层 D.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3.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道尔顿 汤姆孙 卢瑟福 玻尔
电子云
致用
C
B
A
A.54
B.56
C.58
D.137
02
考点二 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的表示
导入
微量元素在人体内含量极微小,但具有强大的生物学作用,它们参与酶、核酸等 的代谢过程等。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14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包括氟、硒、碘、硅、 铁、铜、锰、锌、钴、钼、铬、镍、钒、锡。
序号
信息
元素名称 原子结构示意图
(1)
_硅___
____________
(2)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_硼___
__________
序号 (3) (4)
信息
续表 元素名称 原子结构示意图
_钠___
___________
_氧___
__________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第1课时 原子结构
1 考点一 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及规律 2 考点二 原子(或离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
1.知道原子的结构及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认识的逐 素养 步深入的过程,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 目标 2.能利用粒子结构图式(如结构示意图)描述粒子,能从微观角度认识原子的
《原子结构模型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
![《原子结构模型 第1课时》示范课教学设计【高中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dd5c94c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6.png)
第一节原子结构模型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原子结构模型的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联想质疑、交流讨论等活动,发展从化学实验及史实中寻找充分证据并解释证据与模型的建立及其发展之间的关系。
2.了解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知道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
通过分析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事实,认识原子结构的玻尔模型,发展从微观的角度分析原子结构的能力。
3.通过“问题产生——提出假说——实验验证”的循环过程,展示人类对微观结构的认识过程,认识到科学理论是不断发展的,强化对科学本质的理解,感受科学家在科学创造中的丰功伟绩,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本质的不懈追求。
◆教学重难点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真实情境】科学研究发现霓虹灯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是与原子结构有关。
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粒?【引导】公元前400多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等人把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叫作原子。
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看,你认为三个论点是否确切?请说明理由。
【展示】道尔顿的原子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学生阐述】现今看来,道尔顿学说是存在缺陷的。
原子并不是实心球体。
原子可以再分为更小的微观粒子。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启发】虽然道尔顿的实心原子学说是有局限的,但当时他的学说解释了很多化学的基本定律,关注到化学现象的本质是原子的化合与重组,影响深远。
直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通过实验证实阴极射线即阴极材料上释放出的高速电子流,才提出原子中存在电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
【设计意图】光与微观的原子结构相联系,这是人类智慧的发展,体会科学家对物质世界真理的不懈追求。
霓虹灯的真实情境为原子光谱实验与原子结构的探究埋下伏笔。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本章核心素养聚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本章核心素养聚焦教案鲁科版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2793a87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20.png)
引导学生思考周期表对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周期表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5分钟)
目标: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演示和播放教学资源。同时,还需要准备黑板和粉笔,以便进行板书和重点知识的强调。
6. 网络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网络资源,如在线学术文献、教育网站视频教程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参考和引导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7. 教学指导材料:准备教学指导材料,如教学PPT、讲义、练习题等,以便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评估。
-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注意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或辩论赛,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入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同时也要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需要提前准备好实验所需的器材和试剂,并确保其完整性和安全性。例如,可以准备一些常见元素的原子模型或元素样本,供学生观察和实验操作。同时,还需要准备一些实验仪器,如显微镜、电子天平、烧杯、试管等,以及安全器材,如防护眼镜、手套等,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室进行适当的布置。可以设置分组讨论区,供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设置实验操作台,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此外,还可以在教室内悬挂一些与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相关的海报或宣传画,以增加学习氛围。
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课时原子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化学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第课时原子结构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cbaaa40a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bb.png)
答案:A
解析:A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是4,A的原子序数 为6;B元素的内层电子总数只能是2,最外层电子数为6,B的原子序数为8;C元 素原子有3个电子层,L层必有8个电子,M层有4个电子,C的原子序数为14;D 的阳离子与B的阴离子(即O2-)电子层结构相同,D为Na,原子序数为11;故原子 序数:C>D>B>A。
阳离子(Rm+) 阴离子(Rm-)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
质子数=电子数+m 质子数=电子数-m
(3)数量关系。 原子序数=质子数
目标2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应用 例2表示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示的原子只能为Ne B.表示的金属阳离子有3种 C.表示的微粒对应的元素一定为非金属元素 D.表示的微粒有2个电子层
2.离子结构示意图 (1)当主族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失去最外层所有电子变为离子时,电子 层数减少一层,形成与上一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2)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得电子形成简单离子时,形成和稀有气体原子 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如:
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特征 (1)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原子有H、Li、Na、K。 (2)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原子有He、Be、Mg、Ca。 (3)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存在倍数关系的情况 ①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的原子:Be、Ar。 ②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C。 ③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3倍的原子:O。 ④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4倍的原子:Ne。 ⑤最外层电子数=次外层电子数12的原子:Li、Si。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能级、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高中化学】原子结构第1课时(能层能级、构造原理与电子排布式课件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45b104f2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ed.png)
填入电子数
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顺序:
1s→2s → 2p→ 3s → 3p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巩固・评价】 根据构造原理分析19K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
×
√
KL
MN
1s 2s 2p 3s 3p 3d 4s
KL
M
N
1s 2s 2p 3s 3p 3d 4s
核外电子在能级中的排布顺序: 1s→2s → 2p→ 3s → 3p → 4s → 3d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
① 电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 ② 电子运动空间相对很大(绝对空间小) ③ 电子绕核作高速运动 (接近光速,约为108m/s) ④ 电子是做无规则的运动,没有确定的轨迹。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1.能层
电子层: 人们把电子运动的区域简化为不连续的壳层,称作“电子层”。
(1)能层:根据核外电子的能量不同,将核外电子所处的不同区域分成 不同的能层。
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想一想
电子排布式也可以用于表示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试写出Na+、Cl-和 Fe2+的电子排布式。
写出原子 的电子排 布式
判断原子 得失电子 的数目
①(价层电子)失电子的顺 序由外向里 ②得电子时,得到的电子填 充在最外层的某个能级上
(“行星系式”原子模型)
(核式模型)
一、关于原子(“ατομ” atom)
话题2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必修1 P88科学史话)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 又称分层模型:当原子只有一个电子时,电子沿特定
球形轨道(线型轨道)运转;当原子有多个电子时, 它们将分布在多个球壳中绕核运动。 ❖ 不同的电子运转轨道是具有一定级差的稳定轨道。
学新教材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第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
![学新教材高中化学原子结构与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第课时)课件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485ca40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63.png)
(3)价层电子排布式 为突出化合价与电子排布的关系,将在化学反响中可能发生电子变 动的能级称为价电子层(简称价层),其上的电子称为价层电子。 Cl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3_s_2_3_p_5____ K的价层电子排布式:_____4_s_1____
规律方法指导:①构造原理是绝大多数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 序。
②电子按照构造原理排布,会使整个原子的能量处于最低状态,原 子相对较稳定。
③从构造原理图可以看出,从第三能层开始,不同能层的能级出现 “能级交错〞现象。
能级交错指电子层数较大的某些能级的能量反而低于电子层数较小 的某些能级的能量的现象,如4s<3d、6s<4f<5d,一般规律为ns<(n -2)f<(n-1)d<np。
课堂素能探究
知识点
构造原理
问题探究: 小明同学认为:“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越高。〞你同意他的观点 吗?为什么? 探究提示:不同意。根据构造原理不难看出,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 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4f)>E(5p),E(4f)>E(6s) 等,所以小明同学的观点不合理。
解析: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所遵循的原理书写原子的电子排布 式,同时应注意从3d能级开始出现“能级交错〞现象。
规律方法指导:电子排布式的书写顺序与电子排布顺序有所不同, 电子进入能级的顺序是按构造原理中能级能量递增的顺序,而电子排布 式的书写那么按能层的顺序,能层中的能级按s、p、d、f能量递增的顺 序排列。
知识点 问题探究:
电子排布式
已知氮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什么?
,①②③分别表示的含义是
探究提示:①—能层 ②—能级 ③—能级上的电子数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后练习含解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后练习含解析鲁科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https://img.taocdn.com/s3/m/7da8cb13856a561253d36f8c.png)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论以来,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入、不断发展,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丰富、完善原子结构理论。
请判断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的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B.每一类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的个数都是相等的C.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D.原子中的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不可能再进一步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原子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三种基本构成微粒,故A错误;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但中子数与质子数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则原子核对电子的吸引作用的实质是原子核中的质子对核外电子的吸引,故C正确;随着科学的发展,可认识到质子等微粒还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故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s轨道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绕原子核做圆周运动B.电子云图中的小黑点密度越大,说明该原子核外空间电子数目越多C.n s能级的原子轨道图可表示为D.3d表示d能级有3个轨道轨道电子云呈球形,表示电子在以原子核为中心的一定区域的圆球范围内运动,而不是做圆周运动,A项错误;电子云中的小黑点仅表示在此区域出现的概率,B项错误;s能级原子轨道为球形,C项正确;3d表示第三电子层上的d能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圆形的面B.2s的电子云半径比1s电子云半径大,说明2s能级的电子比1s的多C.4f能级中有7个原子轨道D.电子在1s轨道上运动像地球围绕太阳旋转轨道为球形,所以1s轨道的电子云形状为球形,故A错误;2s的电子云比1s的电子云大,s 电子云的大小与电子层有关,与电子数无关,故B错误;每个f能级都有7个原子轨道,故C正确;电子在原子核外做无规则的运动,不会像地球围绕太阳有规则的旋转,故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第1课时)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
(2)知道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3)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图1)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测试目标】
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测试重难点】
重点:玻子原子模型
难点:原子光谱产生的原因。
【分层练习】
【基础练习】
1.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经起了很大的作用。
他的学说中包含有下述三个论点: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来看,你认为这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A.只有③ 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①②③
2.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同其他科学事实一样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中,正确的是()
A.汤姆逊原子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B.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
学模型→道尔顿原子模型
C.道尔顿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D.道尔顿原子模型→汤姆逊原子模型→卢瑟福原子模型→玻尔原子模型→量子力学模型
3.光谱技术是人们在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尤其是微观粒子的结构的过程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技术。
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是线状的而不是连续的,其根本原因在于()A.原子中电子能量的高低不同
B.外界条件的影响
C.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
D.原子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4.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光谱仪得到氢原子光谱,实验证明该光谱为线状光谱,该光谱的发现在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根据它产生了()A.卢瑟福核式原子模型
B.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
C.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D.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5.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物理学中的放射现象和电子的发现,使人们对原子的结构有了较为深入的探索,并产生了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下列四种关于该模型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带负电的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里高速运动
C.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主要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上
D.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的个数一定等于中子的个数
【能力提升】
6.为揭示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提出了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理论。
下列说法中,不符合这一理论的是()A.电子绕核运动具有特定的半径和能量
B.电子的特定半径的轨道上运动时不辐射能量
C.电子跃迁时,会吸收或放出特定的能量
D.揭示了氢原子光谱存在多条谱线
7.首次将量子化概念应用到原子结构,并成功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爱因斯坦C.玻尔D.普朗克
8.玻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电子能量的“量子化”,即在不同轨道上运动的电子是“一份一份”的,不连续变化的,下列实验中能证明该观点的是()
A.线状光谱B.连续光谱
C. 粒子的散射实验D.电子脱离原子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