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流行应对与现状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指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常常难以痊愈或不易治愈,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
包括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道疾病、恶性肿瘤等。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医疗资源匮乏,加上农民的生活、饮食和工作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使得慢性病在农村地区呈现出一定的流行趋势。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本文将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来看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
农村地区人口密集,生活和环境条件相对较差,农民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生活压力大,饮食结构单一,膳食热量过剩,营养不良,劳动密集型的农作业环境往往也会给农民带来一定的职业健康风险。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
统计数据显示,农村地区慢性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发病率更是居高不下。
由于医疗资源的相对匮乏,农村地区慢性病常常被忽视或得不到及时的诊治,导致病情加重,对农民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我们有必要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
加强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开展相关健康知识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自我防护意识,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从源头上控制慢性病的发生。
完善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的慢性病防治机制。
加大对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水平和能力,确保农民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医疗保障,及时发现和治疗慢性病。
推行健康扶贫政策,帮助贫困农民解决治病就医难的问题。
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等措施,对患有慢性病的农民给予免费治疗或补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现状相对较为严峻,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
只有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实施健康扶贫政策等综合手段,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为农民健康和农村社会稳定作出积极贡献。
慢性病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慢性病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一、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慢性病指的是持续存在并进展较缓慢的长期健康问题,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负担,还对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造成重大压力。
在当前慢性病管理中,许多国家面临着以下一些共同问题:1. 缺乏全面的管理体系:目前,很多国家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患者个人档案和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导致不同医院或医生之间信息无法共享和传递。
2. 管理分散不够协同:由于缺乏统一规范和指导原则,在患者就诊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协作和信息共享。
这导致了在治疗决策、药物处方以及后续随访等方面存在差异化。
3. 医生时间有限:由于医生资源有限,每位医生需要面对大量的患者,这就导致医生往往在短时间内不能给每位患者提供全面而深入的管理服务。
4. 缺乏患者主动参与:许多慢性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足够的自我管理和健康教育意识,无法积极参与自身疾病的管理。
二、慢性病管理的发展趋势尽管当前慢性病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但是随着科技进步和关注度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未来一些发展趋势:1. 信息技术在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随着电子健康记录系统的逐渐普及和跨医院信息传输的便利化,将有助于改善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全方位信息共享。
同时,在现代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在线健康咨询和远程监护等方式也可以促进医生与患者之间更好地沟通。
2. 强调个体化治疗:未来治疗方案将更加注重针对个体患者进行设计。
通过基因检测、精准医疗等手段,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疾病特点,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血液透析、规范管理等手段来帮助患者降低可能出现的慢性病并发症风险。
3. 加强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是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通过倡导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以及合理生活习惯,可以减少与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同时,在医学教育中引入心理健康知识和社会支持系统也有助于提高患者参与慢性病管理的积极性。
公共卫生慢病管理论文
公共卫生慢病管理论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重大挑战。
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不仅给患者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痛苦,也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因此,加强公共卫生慢病管理,提高慢性病的防控水平,对于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慢性病的现状及危害慢性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以我国为例,据统计,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 27 亿,糖尿病患者超过 11 亿,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超过 29 亿。
这些慢性病不仅患病率高,而且致残率和致死率也较高。
慢性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不仅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
慢性病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个人健康的影响:慢性病会导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出现各种并发症,如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失明、截肢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期寿命。
2、对家庭的影响:慢性病患者需要长期的照顾和医疗费用支出,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
同时,家庭成员的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3、对社会的影响:慢性病导致的劳动力损失和医疗费用支出,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此外,慢性病的防控需要投入大量的公共卫生资源,也增加了社会的负担。
二、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的重要性公共卫生慢病管理是指通过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共同努力,采取综合的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对慢性病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公共卫生慢病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慢性病的防控水平: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早期筛查和干预等工作,可以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慢性病的防控水平。
2、降低医疗费用:有效的慢病管理可以减少慢性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降低医疗费用支出,减轻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
3、促进社会公平:公共卫生慢病管理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慢性病的全球负担与应对措施
慢性病的全球负担与应对措施慢性病是指持续存在,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的疾病。
在全球范
围内,慢性病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给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
负担。
本文将探讨慢性病的全球负担情况,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目前,慢性病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
球近三分之二的死亡是由于四类主要慢性病引起的,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
这些慢性病占据了全球疾病负担
的绝大部分,给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了沉重负担。
在发展中国家,慢性病也越来越成为主要健康威胁。
随着生活方式
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家的慢性病患病率逐渐增高。
由于医疗资源有限、健康教育不足等原因,这些国家面临着更为严峻
的挑战。
如果不加以有效干预和控制,慢性病将对这些国家的可持续
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要解决全球慢性病负担问题,需要多方合作,采取综合措施。
首先,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慢性病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和服务水平。
其次,要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包括宣传健康知识、倡导健
康生活方式、加强早期筛查和干预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
共同应对慢性病的挑战。
总之,慢性病的全球负担日益加重,需要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社
会各界共同努力,开展全面、协调的应对措施。
只有通过合作与努力,才能有效减轻慢性病给全球带来的负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水平。
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
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发布时间:2023-03-07T07:15:56.805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月12期作者:廖长春[导读]慢性病防治工作现状、问题和对策建议廖长春(廖长春;四川攀枝花617200)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入以及老龄化趋势的严重化,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全球范围内,慢性病的流行趋势愈发严重,因高血压、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及肿瘤等慢性病死亡的人数逐年增加,死亡率居高不下。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对慢性病的防治十分必要。
本文对目前慢性病防治工作、存在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对策进行分析,以进一步提高慢性病防治能力。
1.慢性病流行及防控现状相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因慢性病致死人数的构成比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居民慢性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女性略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农村,但农村地区的增速显著高于城市,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相较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及城市低收入人口的慢性病发病率更高,且增速较快;慢性病发病率位居前两位的分别为高血压和糖尿病,近年来增速较快,城市居民发病率高于农村,东部地区高于中部、西部地区,且患病人群逐渐年轻化。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国人患有慢性病,慢性病的死亡率高达86%。
另外,慢性病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占比也呈现不断升高的趋势,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导致的疾病负担约占总负担的70%,因此慢性病已成为目前主要的疾病负担。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特征与世界总体特征较为相似,主要表现为患病年龄的逐渐下降,患病人数的逐渐增加。
针对慢性病防控,21世纪至今,我国制定并实施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措施,用于应对日益严峻的慢性病流行趋势,如《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计划》、《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健康中国行动》等。
以上政策、措施均根据慢性病防治从不同层面制定具体、科学的对策,明确防治目标。
为了能够提高全国各地区的慢性病防治水平,近年来我国积极开展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制定中长期规划,政府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能和功能,注重以预防为主,推动疾病治疗向健康管理的转变。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
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问题及发展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慢性病管理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我国慢性病管理的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的改进和发展提供参考。
文章将围绕慢性病管理的政策环境、服务体系、技术手段、人才培养等方面展开论述,力求展现我国慢性病管理的全景图,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路径。
二、我国慢性病管理现状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以及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的提高,慢性病发病率和患病人数持续上升,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负担。
当前,我国慢性病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同时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政策支持方面,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慢性病管理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如《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等,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导和支持。
我国还加大了对慢性病防治工作的投入,提高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在服务体系方面,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覆盖城乡的慢性病防治服务网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慢性病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慢性病筛查、患者随访等工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全程、连续的健康管理服务。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推广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模式,提高了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在技术应用方面,我国积极推动慢性病管理信息化建设,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了慢性病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通过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等方式,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
尽管我国慢性病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有待提高,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率不够高,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待提升等。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慢性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社会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发展缓慢、多发生于老年人的一类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这些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也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加强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慢性病管理现状目前,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慢性病管理服务不足在我国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关于慢性病管理的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质量不高。
一方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缺乏专业的医护人员和相关设备,无法满足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需求;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需求也不足够重视,缺乏相关知识和意识,导致未能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
2. 管理缺乏个性化现有的慢性病管理服务多为一刀切的模式,缺乏对患者个体差异的重视。
由于患者的年龄、病情、心理等因素不同,对慢性病的管理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但目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缺乏个性化、精细化的管理服务,难以满足患者的个体化需求。
3. 缺乏全程管理机制慢性病管理需要全程性的干预措施,包括疾病预防、早期筛查、规范治疗、康复管理等环节的无缝衔接。
当前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缺乏全程管理机制,使得慢性病患者难以获得连续、稳定的服务,难以形成有效的病情控制。
二、慢性病管理对策分析1. 提升服务水平应加大对社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慢性病管理的投入,提升服务水平。
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增加专业的医护人员,提高服务质量。
开展针对慢性病管理的培训,提升医护人员和患者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慢性病管理服务的专业性和便捷性。
2. 强化健康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慢性病管理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通过举办健康讲座、发放健康手册、开展个体化的康复指导等方式,提高患者对慢性病管理的知晓率和积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管理。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慢性病不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且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
本文将就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其控制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1.慢性病高发: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肥胖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病成为农村地区最为严重的社会卫生问题,其中高发的为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血压。
2.疫情蔓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呈现蔓延趋势,患病率呈增长态势。
而农民由于缺少健康知识,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更容易患上慢性病。
3.就医程度低: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的治疗就医程度低,其中很大一部分农民选择自我调理或采取传统偏方治疗,导致症状加重。
二、对慢性病的控制管理对策1.加大健康宣传:农村地区应加大对慢性病预防的宣传,进行常识普及和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意识和培养健康生活习惯,引导农民正确饮食、定期体检等。
2.推广普及保健知识:为农村居民普遍提供基本的保健知识和服务,如开展健康体检、健康讲座、为贫困农村居民提供抗病毒药物、绿色通道等。
3.建立家庭医生制度:通过建立家庭医生制度,督促农民定期体检、线上咨询等,及时发现和引导农民进行早期治疗。
4.加强卫生治理:加强环境卫生治理,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较大程度上防止疾病的产生和传播。
三、慢性病防控方案改进策略1.制定专门的防控策略:建立完善、立体化的城乡一体化卫生体系,重点突出针对慢性病的预防、治疗和管理工作。
强化对农民的健康教育和普及保健知识,以便及时发现和防控疫情的扩散及零星病例的治疗。
2.加强监控和应急预案:加强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实时监控,建立应急预案。
在出现疾病疫情或有感情病人的情况下,及时采取有效的保护和治疗措施。
四、结论农村地区慢性病是影响老百姓健康的因素之一。
在预防和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过程中,培训健康教育知识和制定规范合理的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都非常重要。
农村地区慢性病的管理和控制需要多方面的参与,政府、医疗应急机构、社区卫生中心、医生和病人都必须共同努力,落实控制方案保障老百姓健康。
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现状及应对策略
目录
01 一、我国老年人慢性 病现状
03 三、实践建议
02 二、应对策略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问题日益凸显。慢性 病是一种长期积累形成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给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威胁。本次演示将对我国老年人慢性病的现 状进行介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和建议。
慢性病与生命质量的关系密不可分。慢性病容易导致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 生活质量降低。例如,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的老年人需要长期控制饮食、 按时服药,对身体和心理健康造成一定负担。同时,慢性病还可能导致老年人的 社会参与度降低,社交圈子变窄,进一步影响他们的生命质量。
社区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现状具有以下特点: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和文献综述的方法。问卷调查对象为南京市60岁及以 上的老年人,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0份。问卷内容包括基本信息、 慢性病患病情况、生活习惯、健康状况等。同时,文献综述主要从公开发表的文 献中搜集关于老年人多重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整 理和分析。
2、社会支持: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的支持力度,提供各种形式的照料和关 爱。此外,可以组织开展健康讲座、健身活动等,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 保健能力。
3、个人调节:老年人自身也需要积极调节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例如,可以培养兴趣爱好、参加社交活动等,以保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同时,老 年人应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1、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慢性病的患病率 也相应上升。因此,年龄是慢性病患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2、性别:女性老年人在慢性病患病率上高于男性老年人。这部分是因为女 性老年人往往比男性老年人更注重健康保养,但也需要女性老年人可能面临的特 殊健康问题,如骨质疏松等。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一、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流行现状慢性病是指病程相对较长、进展缓慢、病情复杂多样的一类疾病。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明显增加,成为威胁农村居民健康的主要因素。
农村地区生活方式的改变是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逐渐趋向多样化,肥甜食品的摄入量增加,农村地区居民体力活动减少,日常活动方式转变,久坐不动的生活习惯成为常态,这些不良生活方式促成了慢性疾病的高发。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资源匮乏导致慢性疾病管理困难。
农村地区医疗卫生设施相对城市较为简陋落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质量与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慢性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管理,加重了慢性病的负担。
农村地区健康意识观念滞后。
农村地区居民多以“治标不治本”为主,缺乏对慢性病的足够重视,认为一些疾病只是“小病”,不及时就医,缺乏对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知识,这些均是慢性病在农村地区高发的重要原因。
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管理现状较为严峻。
农村地区缺乏针对慢性病管理的有效机制,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与基础设施存在一定不足。
患者对慢性病管理认识不足,缺乏专业指导,患者自行管理慢性病的意愿与能力不足,常常出现药物不规律服用、病情监测不全面等问题。
慢性病管理缺乏全程健康管理服务,缺乏长期跟踪与管理。
社会对慢性病管理的投入不足,缺乏全社会的管理共识。
三、农村地区慢性病控制管理对策1. 提高农村地区居民健康文化水平。
通过传播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农村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增强自身的慢性病预防意识,以及促进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2. 完善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增加对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缩小城乡医疗资源差距,增加基层医生技术水平,提升基层医疗设施的保障能力。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一类在长期影响下逐渐发展而成的疾病,通常持续时间长,且发病率高,死亡率也相对较高。
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癌症等。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5%以上。
而农村地区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生活方式和医疗条件,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往往比城市地区更加严重。
本文将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
一、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1. 高发病率:近年来,随着农村地区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
尤其是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据统计,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发病率已接近城市地区水平,且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
2. 缺乏健康知识:农村地区居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识,对慢性病的认识不足,很多人对慢性病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常常出现忽视和轻视慢性病的现象。
这导致很多患者在早期患病时并未引起重视,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
3. 医疗条件落后:相比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医疗条件普遍较差,医疗设施稀少,医疗资源匮乏。
而且,农村地区的医院和诊所普遍缺乏专业的慢性病医疗服务,导致慢性病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4. 生活方式不健康:农村地区的生活方式普遍偏向于重体力劳动和单一的饮食结构,缺少运动和多样化的饮食。
这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很容易导致慢性病的发生和恶化。
二、农村地区慢性病控制管理对策1. 提高健康知识普及率:加强对农村地区居民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慢性病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农村居民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2. 建立健康档案:对农村地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时掌握慢性病的发病情况,实施早期干预和治疗。
3. 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如举办健康讲座、培训医生和村医参与健康宣传工作等,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管理能力。
4. 加强基层医疗服务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基层医院和健康服务中心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和能力,增加慢性病管理的力度。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
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状况及防控策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医疗以及居住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不断的发展也转变为了慢性非传染疾病。
常见的慢性非传染疾病有慢阻肺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
以慢性非传染为主的疾病死亡率近几年来不断上升,已经达到总死亡率的大部分。
在我国相关的临床数据显示,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也在不断地升高,影响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也在不断的增多。
我国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而在慢阻肺患病率上男性高于女性,脑卒中男女患病率的趋势在同一水平,糖尿病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因此女性应该更加重视心脑血管健康,而男性应该更加重视糖尿病等代谢类的疾病。
1.我国慢性疾病的现状1.1慢性非传染疾病的的患病率不断地上升近几年来,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生率在快速的上升。
患有高血压疾病的患者人群在不断的扩大,患病概率也在迅速上升,由大约5%增加到了目前的25%,糖尿病的患病率由之前的1%上升到了目前的10%左右。
根据国家卫生服务的数据显示,我国患脑血病的患者从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10‰,而冠心病的发病率由之前的4‰上升到目前的7‰。
短短的几年时间,每种慢性非传染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的上升。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目前估计新发的恶性肿瘤病例超过了500多万,男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趋于一个稳定的状态,而女性的恶性肿瘤发病率明显的在不断上升,每年的增长率在2%左右。
我国目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比之前的超重率和肥胖率高出了很多,而超重率和肥胖率也是诱发高胆固醇、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胆固醇血症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的患病率也在不断的增加。
1.2成为患者死亡因素的比例增加,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居民慢性病的死亡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患者最终死亡大部分是由慢性非传染所导致的,例如患者有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等情况都会成为导致患者出现死亡的因素。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目录慢性病┄┄┄┄┄┄┄┄┄┄┄┄┄┄┄┄┄┄┄┄┄┄┄┄┄┄┄┄┄┄┄┄┄3一、慢性病的基本情况┄┄┄┄┄┄┄┄┄┄┄┄┄┄┄┄┄┄┄┄┄┄┄┄┄┄3二、慢性病在我国的流行概况及社会危害┄┄┄┄┄┄┄┄┄┄┄┄┄┄┄┄┄┄3 (一)82%的居民死于各类慢性病┄┄┄┄┄┄┄┄┄┄┄┄┄┄┄┄┄┄┄┄┄┄3 (二)患病率呈持续快速增长趋势┄┄┄┄┄┄┄┄┄┄┄┄┄┄┄┄┄┄┄┄┄3 (三)危险因素水平不断上升┄┄┄┄┄┄┄┄┄┄┄┄┄┄┄┄┄┄┄┄┄┄┄4 (四)给社会发展带来沉重的负担┄┄┄┄┄┄┄┄┄┄┄┄┄┄┄┄┄┄┄┄┄4 三、我国慢性病防治工作概况┄┄┄┄┄┄┄┄┄┄┄┄┄┄┄┄┄┄┄┄┄┄┄4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4 (二)慢性病防治策略┄┄┄┄┄┄┄┄┄┄┄┄┄┄┄┄┄┄┄┄┄┄┄┄┄┄5(三)慢性病防控采取的措施┄┄┄┄┄┄┄┄┄┄┄┄┄┄┄┄┄┄┄┄┄┄┄6 (四)存在的问题┄┄┄┄┄┄┄┄┄┄┄┄┄┄┄┄┄┄┄┄┄┄┄┄┄┄┄┄8四、下阶段慢性病防治工作重点┄┄┄┄┄┄┄┄┄┄┄┄┄┄┄┄┄┄┄┄┄┄8 (一)完善工作体系,健全防治网络┄┄┄┄┄┄┄┄┄┄┄┄┄┄┄┄┄┄┄┄8 (二)多方筹措资金,保障经费投入┄┄┄┄┄┄┄┄┄┄┄┄┄┄┄┄┄┄┄┄8 (三)加强科技支撑,提高防治水平┄┄┄┄┄┄┄┄┄┄┄┄┄┄┄┄┄┄┄┄9 (四)开展健康促进,培育健康行为┄┄┄┄┄┄┄┄┄┄┄┄┄┄┄┄┄┄┄┄9 (五)创建示范基地,发挥带动作用┄┄┄┄┄┄┄┄┄┄┄┄┄┄┄┄┄┄┄┄9(六)加强监测评估,完善绩效考核┄┄┄┄┄┄┄┄┄┄┄┄┄┄┄┄┄┄┄┄9营养┄┄┄┄┄┄┄┄┄┄┄┄┄┄┄┄┄┄┄┄┄┄┄┄┄┄┄┄┄┄┄┄┄10一、概况┄┄┄┄┄┄┄┄┄┄┄┄┄┄┄┄┄┄┄┄┄┄┄┄┄┄┄┄┄┄┄┄10二、重点开展工作┄┄┄┄┄┄┄┄┄┄┄┄┄┄┄┄┄┄┄┄┄┄┄┄┄┄┄┄10 (一)营养政策推动┄┄┄┄┄┄┄┄┄┄┄┄┄┄┄┄┄┄┄┄┄┄┄┄┄┄┄10 (二)制订《营养工作规范》┄┄┄┄┄┄┄┄┄┄┄┄┄┄┄┄┄┄┄┄┄┄┄10 (三)成立卫生部营养标准专业委员会┄┄┄┄┄┄┄┄┄┄┄┄┄┄┄┄┄┄┄11 (四)开展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11 (五)宣传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1 (六)在部分地区开展食物强化试点工作┄┄┄┄┄┄┄┄┄┄┄┄┄┄┄┄┄┄11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12 (一)继续推进《居民营养改善条例》进程┄┄┄┄┄┄┄┄┄┄┄┄┄┄┄┄┄12 (二)加强营养监测工作┄┄┄┄┄┄┄┄┄┄┄┄┄┄┄┄┄┄┄┄┄┄┄┄┄12 (三)继续宣传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12 (四)加强营养工作人员能力建设┄┄┄┄┄┄┄┄┄┄┄┄┄┄┄┄┄┄┄┄┄12 (五)积极推动微量营养素食物强化工作┄┄┄┄┄┄┄┄┄┄┄┄┄┄┄┄┄┄12 老年卫生┄┄┄┄┄┄┄┄┄┄┄┄┄┄┄┄┄┄┄┄┄┄┄┄┄┄┄┄┄┄┄13一、背景情况┄┄┄┄┄┄┄┄┄┄┄┄┄┄┄┄┄┄┄┄┄┄┄┄┄┄┄┄┄┄13(一)老年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健全┄┄┄┄┄┄┄┄┄┄┄┄┄┄┄┄┄┄┄┄┄13 (二)老年医疗保障不断加强┄┄┄┄┄┄┄┄┄┄┄┄┄┄┄┄┄┄┄┄┄┄┄13 (三)老年卫生服务内容逐步拓展┄┄┄┄┄┄┄┄┄┄┄┄┄┄┄┄┄┄┄┄┄13 (四)加强营养工作人员能力建设┄┄┄┄┄┄┄┄┄┄┄┄┄┄┄┄┄┄┄┄┄13二、我国老年卫生工作进展┄┄┄┄┄┄┄┄┄┄┄┄┄┄┄┄┄┄┄┄┄┄┄┄14三、下一步工作重点┄┄┄┄┄┄┄┄┄┄┄┄┄┄┄┄┄┄┄┄┄┄┄┄┄┄┄1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流行现状及防治策略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是一大类严重影响我国人民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病残率和病死率高,带病时间长,服务需要量大,医疗费用高,严重消耗医疗和社会卫生资源。
慢病流行现状与防制策略
1 2 3 4 5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及中毒
恶性肿瘤 脑血管病 心脏病 呼吸系病 损伤及中毒
前4位死因合计:城市:78.68%, 农村:79.62%
资料来源: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
二、流行现状--高死亡
中国人群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化死亡率近20年变化
(1/100 000)
27%
城市, Urban
农村, Rural
我国城市居民参加锻炼的比例(%)
The Percentage of Physical Exercise of Chinese People
Total
Young
Middle-age
Old
南昌市居民行为危险因素的分布
男性 行为危险因素 百分比(%) 不参加体育锻炼 饮酒 84.6 45.3 顺位 1 3 百分比(%) 88.5 14.2 顺位 百分比(%) 1 3 86.5 30.4 顺位 1 2 女性 合计
2050
三、防制对策--理论依据
疾病的流行环节
传染病
传 染 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致病因素
慢性病
演变过程
(亚健康)
易感人群
易感人群
遗传源
遗传信息
三、防制对策--理论依据
防治对策与措施
消毒
传染病
管理 传
染 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教育
检测
治疗
消除中 间宿主
疫苗
三、防制对策--理论依据
减少暴露时间及频度 消除致病因素 早期发现 病人及危险对象管理 健康教育
二、流行现状--高患病
二、流行现状--高患病
中国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长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随着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在农村地区的流行程度逐渐增高。
慢性病是指病程较长、进展缓慢、治疗困难且易反复发作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本文将分析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高发病率:由于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较差、缺乏健康教育等原因,导致慢性病的高发病率。
农村居民的高盐饮食习惯和不良的饮食结构,使得高血压和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病率明显增高。
2. 检测和诊断的滞后:由于农村地区医疗基础设施的相对欠缺,医疗资源的不足以及居民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不高,往往存在慢性病的检测和诊断滞后的情况。
3. 缺乏健康知识:农村地区的居民普遍缺乏健康知识,对于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认识不足,往往以治疗为主,忽视了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和控制。
1. 加强健康教育: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了解,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2.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基层医疗机构的支持力度,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增加人力资源投入,完善慢性病的筛查和诊断工作。
3. 建立慢性病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慢性病管理制度,包括慢性病登记管理、定期随访和用药管理等,通过对慢性病患者的管理和监控,提高慢性病防控水平。
4. 加强药物供应和管理:完善农村地区慢性病药物供应机制,确保患者能够及时取得所需药物,同时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避免滥用药物或长期使用药物导致药物依赖。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严峻,在控制管理方面亟需加强。
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建立慢性病管理制度、加强药物供应和管理等对策可以有效控制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政府和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于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关注和支持,共同促进农村地区的健康发展。
四大类主要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应对策略
2、加强基层医疗卫生建设,提 升基层服务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满足慢性病患者 的防治需求。同时,鼓励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实现 资源共享。
3、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 善慢性病防控体系
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慢性病预防、治疗、康复相结合的医 疗服务体系。同时,加强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供给质量。完善 医保制度,减轻慢性病患者医疗负担。加强药品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4、开展慢性病筛查与干预,早 发现早治疗
针对慢性病病程长、病情复杂的特点,开展慢性病筛查与干预工作,早发现、 早诊断、早治疗。同时,针对不同人群的慢性病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和干预,制定 个性化的防治方案。
5、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 先进技术与经验
积极参与国际慢性病防控合作与交流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慢性病防控技术 与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吸收应用。同时,鼓励国内医疗卫生机构与国际 知名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我国慢性病防控工作的发展。
1、健康教育:提高公众对慢性病的风险和预防措施的认识,促进健康的生 活方式。
2、预防接种:针对某些慢性病,如流感、肺炎等,接种疫苗可以有效地预 防疾病的发生。
3、改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有 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病率。
4、早期筛查: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慢性病。 5、医疗改革:改善医疗系统,提高慢性病的治疗效果和管理水平。
四、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慢性病的防治工作也将不断取得新的成果。 未来,人们将更加注重预防和早期诊断,通过更加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手段,降低 慢性病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国际合作也将进一步加强,各国共同探讨和研究慢 性病的防治方案,共同应对这一全球性的健康挑战。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现状及控制管理对策分析慢性病是当前全球范围内的一大健康挑战,其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而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流行情况尤为突出。
根据卫生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慢性病患者数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达到了40%以上,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慢性病是一类在长时间内发展成病、病情进展缓慢的疾病,常见的有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癌症等。
这些疾病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日常生活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习惯不规律,饮食单一、缺乏运动,饮食结构不合理,都是导致慢性病高发的主要原因。
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卫生知识普及率低,导致很多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管理。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很多居民缺乏基本的医疗保障和健康管理,导致慢性病的防控工作难以落实。
针对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制定科学有效的控制管理对策。
加大对农村地区慢性病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鼓励居民定期进行体检,加强慢性病的筛查和早期诊断,及时进行健康干预和管理。
加强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增加基层医疗卫生资源投入,推动健康扶贫工作,让更多贫困患者得到及时的诊疗服务。
开展慢性病管理机制的创新,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信息追踪等制度,实行全程健康管理,打通医疗卫生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慢性病的管理和治疗水平。
加大对农村地区居民的健康知识普及力度,倡导健康饮食、规律运动、适度休息等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居民的健康生活习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
加强对慢性病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加大对慢性病防控的投入,提高慢性病的防治水平,促进农村地区慢性病的有效控制和管理。
农村地区慢性病流行的现状尤为严峻,需要我们采取有力的措施进行有效的防控。
我国慢性病流行状况与防控策略
我国慢性病流行状况与防控策略近年来,我国慢性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给我国的卫生健康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有效防控慢性病,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旨在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首先,我国慢性病流行状况主要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肿瘤等。
这些疾病一般具有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费用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针对慢性病的流行状况,我国采取了以下策略进行防控。
首先,健康教育宣传。
我国加大了慢性病防治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向公众普及慢性病的相关知识,如宣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健康饮食和生活习惯。
通过提供科学的健康教育,使公众能够更好地了解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其次,医疗服务的改善。
我国加大了对慢性病患者的诊疗服务,提升了医疗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
在社区提供慢性病的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对患者的随访和管理。
通过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及时诊断和治疗慢性病,降低病情进展和并发症的风险。
同时,我国推行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
该计划包括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健康生活方式的促进、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的推广等。
通过公共卫生干预手段,如加强对高盐饮食、高脂肪和高糖饮食的管理,促进人民群众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此外,我国还加强了政策法规的制定和实施。
如实施烟草控制政策,通过提高烟草税、限制烟草广告等方式,削减了吸烟者的数量,减少了慢性病的发生。
最后,我国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慢性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水平。
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慢性病的规范化诊治,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临床效果。
综上所述,我国在慢性病的防控策略上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通过加强健康教育宣传、改善医疗服务、实施“健康中国行动”计划、制定政策法规和开展科学研究等多个方面的努力,有效提高了我国慢性病的防治水平,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我国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1996年流行病学调查,我省20岁以上人群糖尿病的标化患病率为4.63%(全国3.21%),IGT的标化患病率为5.07%,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约有糖尿病病例200万人(50%以上为隐性病例)。
1998年的全省慢性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35岁以上居民已知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及肿瘤的患病率分别为8.94%、2.87%、00.93%、1.01%和0.94%。
国内比较处于较高水平。
经体检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达31.12%(1/3),有71%的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
趋势预测:随着我国人群平均期望寿命的延长,老龄人口的增加,以及城市化、工业化等导致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增加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变化预示着我国人群中慢性病患病率和死亡率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呈上升趋势。
2 慢性病所致的危害严重慢性病的预后差,致残率高:慢性病通常病程长,预后差,并伴有严重并发症甚至残疾的发生。
如糖尿病患者肾功能衰竭发生率比非糖尿病者高17倍,致盲率高25倍。
我国现存的600万脑卒中患者中75%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40%重度致残,而且不可逆转,由此造成了人们生命余年的痛苦,加重了疾病的负担。
疾病负担是近几年提出的一个新的指标,是指疾病所造成的健康期望寿命的损失情况。
健康期望寿命可以定义为在健康条件下的期望寿命,即个人在良好的状态下的平均生存年数,它把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信息有机地融合为一个整体。
在当前众多的反映健康状况的指标中,残疾调整生命年(DALY)可以作为一个反映疾病负担的新指标。
它由早逝造成的损失(寿命损失年YLL)以及残疾造成的损失(残疾生存人年YLD)两部分组成。
慢性病防治的根本任务就是降低死亡率、致残率和提高生命质量,进而预防和控制其发生。
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带来沉重的社会负担:慢性病的患病率上升导致了城乡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利用增加。
我国城市及县级医院中慢性病住院病人占全部住院病人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2024年慢性病社区防治方案
2024年慢性病社区防治方案一、背景与现状近年来,慢性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慢性病是指持续时间较长、发展缓慢、进展迁延而且治疗困难的一类疾病。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数百万人因慢性病而因此导致死亡,同时也给患者家庭带来了经济和精神的负担。
二、社区防治方案1.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慢性病防治的基础,社区应加强对居民的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知识讲座、健康宣传活动等,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和控制知识水平。
同时,结合居民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指导居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管理自己的慢性病。
2. 健康体检社区应组织定期的健康体检活动,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健康检查。
通过体检结果,对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和干预,及时发现慢性病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的预防和干预。
3. 健康管理社区应积极推进慢性病管理,并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通过定期回访和管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跟踪监测和评估。
并且,社区健康管理中心还需与相关部门合作,提供全面、系统的慢性病管理服务。
4. 公共环境改善社区应加强公共环境的改善,从源头上减少慢性病的发生。
比如,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提高居民的饮用水质量,加强对食品质量的监管等。
另外,通过加强社区活动场所的建设,提供多种运动方式,引导居民积极参与运动。
5. 精准帮扶社区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精准帮扶。
比如,对于经济困难的患者,可以提供医疗费用补偿和社会福利支持;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可提供上门服务和家庭护理等。
6. 心理支持慢性病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还会对其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社区应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他们对抗疾病的信心。
7. 科技创新社区应积极借助科技手段推进慢性病防治工作。
如推广慢性病管理手机APP,为患者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建立社区慢性病数据库,为研究和干预提供基础数据。
三、预期效果通过以上社区防治方案的实施,预计能取得以下效果:1. 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认知水平,增强慢性病的预防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的重要途径 以大型公立医院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和共同 发展。
监测体系不断发展
前瞻队列研究 • 中美叶酸补充项目 常规监测 • 死因监测 • 危险因素监测 • 全国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 • 中英慢病前瞻项目 专题调查 • 全国高血压调查(心血管病中心) • 全国糖尿病调查(糖尿病学会) • COPD调查(广州呼吸所) • 全国吸烟调查 信息来源 • 山东:盐摄入基线调查
职业人群“双鞋行动”倡议书
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慢性病发病 人数快速上升,现有确诊患者2.6亿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已 经占到我国总死亡的85%,导致的疾病负担占总疾病负担的 70%。更值得注意的是慢性病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职业人 群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职业人群作为社会政治经济建设的中坚力量,除了工 作压力之外,不健康饮食和缺乏锻炼与身体活动,已经成为 上班族慢性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为此,“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吃动平衡 走 向健康)”项目于4月16日向广大职业人群发起“双鞋行动” 倡议,倡导大家准备两双鞋,即工作时穿着的皮鞋
治
10
中国慢性病防治规划
以防控规划促共识,建立支持环境
15部委联合发布《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
(2012-2015年)》
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治规划
目标:
完善防控网络和工作机制,建立监测和信息制度 构建支持性环境,落实部门职责
措施:
关口前移,拓展服务,规范防控,抓好示范, 明确职责,共享资源,加强科研
社会动员—百姓行动
百姓观念转变,健康技能提高 更多的百姓开始学习健康,维护健康 更多的百姓开始学
家庭和个人自我管理:
医务人员指导 患者间相互激励、信息分享和督促 提高自我管理技能。 满足病人多种需求 社会支持性环境建立
家庭和个人的自我管理
促进邻里和谐
技术层面—防治结合
人群管理:降低群体危险因素水平 早期管理:开展早诊早治 日常管理:加强社区主战场 综合管理:整合医学、医联体 信息管理:促进防治结合,提高工作效率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卷烟包装标识的规定》 •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长期规划
• 《1996-2000年国家糖尿病防治规划纲要》 • 《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 规划》 • 《中国癌症预防与控制规划纲要(2004-2010 )》 •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 • 《中国烟草控制规划(2012-2015年)》
我国慢性病流行现状与应对
孔灵芝
2014-11-27日
内容概述
慢性病防治形势 防治策略与行动 挑战机遇与展望
2012年我国居民主要死因构成(%)
8.9
15.8 23.0
38.7
农村
资料来源: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
中国居民脑血管病患病、死亡趋势
1993-2008 患病率变化趋势
2003-2011年死亡率变化趋势
促进积极的身体活动
2010年倡导每月的11日为步行日 2012年城市最佳长走路线评选 2013年3月白岩松、姚明等政协委员提案5月18日为全国步行日
倡导步行骑车等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加强绿道建设,开放免费公园
2013年4月倡导上班族“双鞋行动”、吃动平衡、办公室微运动“走进大会” 2014年国家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策
百 万 元
年份
省部共建—共同应对慢性病挑战
2011年卫生部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协议共同开展控盐防控高血压行动
建立完善政策与支持性环境 促进部门合作和共同行动 依托医改,完善高血压防治措施 措施 建立监测与评价体系
2012年12月卫生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签署了共建慢病综合防控示 范市协议 2012年卫生部与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签署的协议中有加强淮河流域肿 瘤防控内容
• 肿瘤登记(国家癌症中心)
• 脑卒中、心脏病(部分省)
• 脑卒中(全国脑防办)
• 口腔流行病学调查
2014年卫计委整合营养与慢病监测系统;增加慢阻肺监测、 心脑血管病报告;死因监测点扩大到605个县。
构建国家级慢性病防治体系三驾马车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三驾马车 形成合力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国家癌症中心
多部门政策开发
卫生部门 深化医改 保基本:提高慢性病患者门诊统筹和住 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实施好公共卫生服 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管理。 强基层:加大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 造和建设力度,逐步使基层医疗卫生机 构成为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之处。 建机制: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 转的关键。 多部门合作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 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关于全面启动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 育运动的通知》 《全民健身条例》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Logo
初步成效
我国居民每人每日平均食盐摄入量(克)
g/day
推荐量 (6克)
城市 (Year)
农村
Data source: Nutritional Survey; PRC BRFSS
Ministry of Heal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初步成效
中国15- 69岁人群居民现在吸烟率
Male (Year)
Female
Urban Area
Rural Area
Source: Yang Gonghuan, Hu Angang. “Tobacco Control and Future of China”
Ministry of Heal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哈尔滨防止二手烟草烟雾危害条例》获通过, 成为目前最接近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
约》要求的无烟环境地方法规
•天津市禁止公共场所吸烟条例出台 •重庆、南昌、兰州、沈阳、深圳等城市的市长承 诺按照《公约》要求,修改当地二手烟危害防治
法,追求绿色发展。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
2007年,卫生部疾控局、全国爱卫办、中国疾控中 心共同发起。 行动主题:和谐我生活,健康中国人 行动口号:我行动,我健康,我快乐! 行动理念:不只是传播知识, 更重要的是技能和行动 第一阶段行动 :健康一二一行动
伤残模式转变
带病生存 时间增加
降
科技进步 生活提高 医疗改善
经济和健康 不公平增加
传染性疾病死 灰复燃
•生活方式转变 •强大的慢性病后备军 •应对能力不足
有利条件
国内:中国梦,健康是基础
•深化医改
•国务院关于发展健康产业的指导意见
•信息化、大数据
国际:联合国慢性病峰会
• WHO西太区慢病会:首尔宣言
基层慢性病管理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 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 ― 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检查; ― 在社区开展35岁以上人群的
截至2014年6月: 高血压管理:8500万人 糖尿病管理:2400万人
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
― 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
整合医学
整合不同医学专业领域、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使实现有效沟通, 让患者获得基于团队的一体式的医疗服务,享受全程关爱
规范
• • • • 《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工作规范》 《营养工作规范》 《营养改善工作管理办法》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
中央财政加大慢性病重大公共卫生项目投入
中央财政对慢性病防治项目的资金补助逐年增长
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项目内容不断增加:慢性病监测、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慢病综合防控示
范区、癌症早诊早治、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和干预、中西部儿 童口腔综合干预等
双鞋,即工作时穿着的皮鞋和走路时穿的布 鞋
社会动员—企事业单位行动
慢性病防治规划: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单位医务室对健康体检与筛查中发 现的高风险人群,进行定期监测与随访,实施有针对性 的干预,有效降低发病风险 企业健康维护办公室(人生4S店)
Spread(传播健康理念) Survey(筛查健康隐患) Service(服务健康需求) Supervise(督导健康行为)
提高检出率——机会性测量
培养居民健康自我管理意识 动态监测慢性病患者健康
血糖仪 血压仪
BMI仪
骨密度仪
脂肪测定
肺功能检测 心电图检测
25
心功能检测
综合防治—疾病的早期发现及管理
以社区为基础的工作
血压正常高值、IGT管理 上海、天津社区结直肠癌早诊取得良好效果
全国性项目:
农村妇女二癌检查 癌症早诊早治:农村高发区、淮河流域、城市试点地 区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 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
心脏中心:打破高血压、冠心病、内外科界限 糖尿病会诊中心:一站式解决糖尿病并发症 促进临床与检验科等科室的交流 修补医院-社区-家庭服务链 增加患者在治疗中的参与度 五个处方:药物、饮食、运动、戒烟、康复
医联体模式
在一定区域内,不同类型、层级的公立医疗机构成 立医疗集团,成为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患者 在医联体的联盟内,可以享受基层医疗机构与三甲 大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检查结果互认,三甲医院 的专家到社区出诊等优质诊疗服务。
获第八届中国最佳公共关系案例大赛金奖
宣传主题:高血压、糖尿病、癌症、慢阻肺、血脂、胆固 血脂、胆固 醇、骨质疏松、吃动平衡、维持健康体重 政府主持,一流专家与媒体互动 专业机构编写核心信息和口袋书 患者诉说自己故事,权威专家点评解读 衍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