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视角下上海自贸区对大连自贸区的经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创新视角下上海自贸区对大连自贸区的经验借鉴
作者:张点解柠羽董霞
来源:《辽宁经济》2019年第02期
〔内容提要〕2017年4月1日,中国辽宁自贸区大连片区正式挂牌。作为第三批成立的自贸试验区,其发展存在诸多机遇与挑战,大连自贸区应该借鉴上海等老牌自贸区发展经验,利用自身优势发展建设,打造东北亚新经济增长极。本文从金融创新角度对比分析上海自贸区与大连自贸区发展现状,总结出大连片区的发展策略:鼓励期货市场创新发展;扩大人民币离岸使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与自贸区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等经验借鉴。
〔关键词〕上海自贸区大连自贸区金融创新
2018年11月5—10日,首届进博会在上海举行。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提到中国将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为此,中国将继续加大自贸区改革力度,深化差异化建设,加强风险测验,以期将自贸区建设成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极。同时,为了更好发挥上海等地区在对外开放中的重要作用,会议提出,将扩大上海自贸区范围,增设新片区;支持上海自贸区创新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基础制度,以期未来上海自贸区能在金融创新方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自2017年3月31日大连自贸区成立以来,区内各金融机构推进改革,大胆创新,先行先试,积极开展有自贸区特色的金融服务,金融产品更加丰富,金融服务更加便捷,金融区域化、国际化不断增强。同时,为支持大连东北亚金融中心建设,一系列支持自贸区金融创新的政策法规出台。
尽管大连片区内金融创新成效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效果愈发明显,但与上海等老牌自贸区相比,其金融创新仍有待加强。对此,大连自贸区应该借鉴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经验,促进自身金融体系的创新性发展。
一、上海与大连自贸区金融创新发展态势分析
经过五年的探索发展,上海自贸区在期货国际化、外汇体制改革、FT账户体系建设、人民币跨境使用以及利率市场化等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实现重大突破。2018年3月,原油期货在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上线交易,这是我国第一个国际化期货品种。截至2018年9月1日,以人民币计价的原油期货总成交量高达近1109万手,累计成交总额达53900亿元。就成交量来看,上海原油期货已成为继WTI和OIL之后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品种。
近年来,上海自贸区不断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极大的便利了外贸和投资。区内以“区内优于区外”为政策原则,推进简政放权,在外资和外债自愿结汇方面开展试点,先行先试。区内正探索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的管理制度,加强结汇售汇有效管理,便利国际大宗商品在银行柜台的交易,同时深化外汇投资改革,促进符合条件的境外机构投资者进跨境证券投资。
为适应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和负面清单管理等新形势,加强金融風险防控,人民银行在自贸区建立了FT账户监测管理系统,并随着FT账户的不断扩大而发展完善。2015年,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启动FT账户本外币一体化服务功能,提供了包括跨境融资、并购理财等在内的金融服务,有效支持了自贸区航运指数及大宗商品衍生品中央对手清算业务等。2017年,自贸区内通过分账核算系统验收的金融机构达到55家,开设自由贸易账户约6.87万个,2017年全年FT账户累计收支总额超过40900亿元。目前,区内自由贸易账户已开设7万个,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1万亿元人民币。2018年,上海市还将继续扩大FT账户的实施范围,拓展其功能,以深化自贸试验区建设。
2015年10月8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ross-border Interbank Payment System,简称CIPS)第一期正式运行。经过近三年的发展,CIPS二期于2018年3月26日投产试运行。上海自贸区借助CIPS便利优势,拓宽人民币离岸使用,稳步推进双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池等创新业务,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8月底,上海自贸区内多达670家企业进行了双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池业务,人民币跨境结算总额高达7811.2亿元,占上海市的57%。2017年7月,工商银行上海分行成功为大润发集团搭建了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并投入运营,首批全功能型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落地上海自贸试验区。
此外,上海自贸区通过建立利率市场自律组织,全面实现了利率市场化。为适应金融环境对外开放逐步深入的要求,目前区内逐步形成了风险有效防控的金融创新制度,确立了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机制。与此同时,大连片区自挂牌以来,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立足大连实际情况提出多项创新性政策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区内跨境融资外汇结算等金融服务迅速发展。一年多来,区内已引进金融机构及总部企业近440家,总注册资本超138亿元。
围绕服务实体经济的目标,大连自贸区积极创新开放金融环境。大连银监局积极改进市场准入流程,取消部分金融审批事项,并印发一系列政策,支持自贸试验区金融、业发展;大连保监局支持保险资金服务和保险机构自贸区建设,取缔自贸试验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任职资格事前审批。外汇局大连市分局推出相关改革措施,促进跨境电商贸易、融资便利;工行自贸区支行展开跨境人民币试点工作,浦发、招商银行等诸多金融机构为帮助企业便利化、低成本利用外资,创新区内跨境金融产品,给大连片区的“走出去”跨国企业提供多样的金融服务。
虽然在大连片区挂牌成立后,区内金融创新能力有所提升,但由于其成立时间短,加之金融基础较为薄弱,自贸区内跨境人民币使用、外汇管理体制以及利率市场化等创新性金融制度环境较上海自贸区相比仍不够完善。
二、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对大连片区的经验借鉴
促进大连自贸区金融业创新性发展,关键要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加大金融制度创新力度。大连片区要借鉴上海自贸区金融制度创新相关经验,积极探索服务实体经济便于贸易和投资的金融制度与体系。
1.鼓励期货市场创新发展。充分利用大连商品交易所发展优势,鼓励期货新品种和新金融工具研发,对标国际,积极探索创新性期货服务、业务模式。
2.扩大人民币离岸使用。支持大连片区内企事业单位开展跨境人民币投资,并批准自贸区利用海外人民币资金,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探索建立支持大连自贸区内企业投资“一带一路”国家重点项目或取得境外人民币项目贷款等业务发展的扶持制度和奖励机制。加大金融工具的创新性研发,探索构建交易成本较低且有利于境外资金回流国内的境外人民币股票、证券等发行模式。
3.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将片区内国际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运行,同时放宽准入条件,创新建立与自贸区相适应的外汇管理新机制。抓住人民币国际化地位日益提升新机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稳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性,力争进行日、韩、俄等东北亚国家的货币互换业务,降低外汇风险。
4.完善与自贸区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政策法规,健全金融监管机制,强化监管。支持大连银保监会等监管机构完善监管手段,建立有利于金融监管机构和政府有关部门双向协调、良性互动的沟通机制构建信息共享、风险可控的综合监管体系,增强金融监管的全局性、连续性。在此基础上,探索自由贸易账户建设,稳步推进区内利率市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