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3、能初步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来分析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学习通过小实验来体验什么是杠杆的平衡。
2、学习在体验的基础上猜想杠杆平衡的条件,通过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交流,自主实验并共同分析实验数据来获得结论,学习通过课堂活动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尝试在分析数据并获得结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归纳的能力。
三、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四、难点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教具仪器测力计、钩码、带有刻度的杠杆、铁架台等。
六、教法采用科学探究实验的7个要素的探究方法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必要的引导,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总结反思实验。
七、教学过程1、【引入】: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杠杆和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
”【设疑】阿基米德说这句话的根据是什么?你认为这可能吗?杠杆真的有这么神奇吗?2、提出问题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
大家可以看到桌面上有一个跷跷板,同学们小时候都玩过跷跷板吗?那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能玩跷跷板吗?现在我用一个大钩码表示大人和一个小钩码表示小孩,我先将小的钩码放到跷跷板上,大家可以看到跷跷板的一端翘起了。
那么我要怎样放这个大的钩码,才能使得这个跷跷板平衡呢?有没有同学想要上来尝试一下?(请学生上讲台将跷跷板调平衡)此时跷跷板处在平衡状态的,那么什么是杠杆平衡呢?(当杠杆动力和阻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时,杠杆就处于平衡状态。
)根据我们所学习的杠杆定义的知识,同学们认为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跷跷板看作是杠杆呢?(1)改变杠杆上钩码位置,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2)在标杆一端增加一个钩码,观察是什么因素使杠杆失去平衡呢?学生讨论回答。
通过这个小游戏,我们又可以杠杆平衡与那些因素有关?(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3、猜想与假设现在我想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动力F1、阻力F2、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之间要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杠杆平衡。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全国一等奖】
《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设计唐山市第十六中学岳晓丽设计理念:突出体现物理习中体会到学习物理的重要性,学会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现在的学生劳动机会少,生活经验少。
要他们把学过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带进课堂,让学生亲自体验到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物理就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生活。
在一定的认知基础上,再通过受力分析、力臂大小关系、结合杠杆平衡原理得出杠杆平衡时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关系,并对杠杆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在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材分析及处理:本节内容属于教育科学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机械与功》的第一节《杠杆》,三维目标要求学生认识杠杆及其分类,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杠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实用性,杠杆在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
二是探究性,《课标》要求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并达到独立操作水平。
三是基础性,杠杆是学习滑轮和其他机械以及机械效率的重要基础。
因此,《杠杆》十分重要。
为了给学生充分的感受和理解的时间,将本课处理为两部分。
此部分利用杠杆平衡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介绍给学生解决分析这类问题时应采用的方法。
学生分析:学生已经历了半年多的物理学习,通过力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已经对力、物体运动与力的关系、平衡概念等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同时通过学习天平的调节及使用,具备了一定的操作能力和感性认识及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
而且八年级的学习对解方程也有了一定的能力,因此我大胆设计,将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带进课堂,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相信学生能力,将课堂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结合杠杆平衡原理利用实便演示生动地引入杠杆分类,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能根据实际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杠杆,能根据自己制定的分类原则给杠杆分类;学习分类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取自于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十章第一节。
杠杆是一种重要的简单机械,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同时也是学习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教材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器具,经过科学抽象出杠杆的概念,初步体会物理教学中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并通过实验探究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各种用具和机械图片,提取出杠杆的概念。
(2)通过自主学和合作探究,认识杠杆的“五要素”并学会画杠杆的力臂。
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会提出猜想、并从实验数据中归纳结论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杠杆的概念,
难点:力臂的画法。
二、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是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工具开始引入.通过男女生拔钉子比赛游戏,体会使用简单机械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
三、学情分析
杠杆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工具,学生会切实感受到使用它的好处,学习兴趣浓厚.但对杠杆的概念及力臂的画法,学生还不十分清楚,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的过程,了解杠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帮助学生理解力臂的画法,降低学习难度.四、教学流程
F1
学以致用
手机自拍已成为一种时尚。
如图乙所示是使用自拍杆辅助手机进行自拍示意
如图是一种活塞式抽水机示意图,。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学设计
《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2)会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简单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2、教学难点(1)对力臂概念的理解。
(2)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多媒体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工具,如撬棍、天平、剪刀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工具的共同特点,从而引出杠杆的概念。
2、认识杠杆(1)结合图片和实物,讲解杠杆的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2)介绍杠杆的五要素: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确各要素的含义,并学会画出杠杆的力臂。
3、提出问题展示一个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实验装置,提出问题:杠杆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平衡?4、猜想与假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对杠杆的平衡条件提出猜想。
学生可能会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猜想二: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猜想三:动力/阻力=阻力臂/动力臂5、设计实验(1)介绍实验器材:杠杆、钩码、铁架台、弹簧测力计等。
(2)制定实验方案: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力臂。
在杠杆的两侧分别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改变钩码的位置,使杠杆再次在水平位置平衡。
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数据。
改变动力和阻力的大小及力臂的长度,多次实验,获取多组数据。
6.5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6.5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目标:1、观察生活、生产中一些常见的杠杆,知道什么是杠杆,并能在杠杆上确认动力、阻力、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
2、通过实验探究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利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够根据杠杆的使用特点和作用效果对杠杆进行分类。
4、了解杠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力臂的作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今天老师带来了几件同学们经常看到的物体,下面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取出一瓶未开启的啤酒、酒瓶起子、一块钉有铁钉的木板、羊角锤、镊子、筷子等物品。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将啤酒瓶打开;把木板里的铁钉取出来。
生:回答自己的设想方案,并完成活动方案。
师:那你们为什么不用镊子打开啤酒瓶或用筷子将铁钉取出来呢?生:作简答思考,由老师导入新课。
师:这正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杠杆”的问题。
自然导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预习交流师: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交流课前的预习情况。
生:5分钟预习交流,找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什么是杠杆、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分类等问题。
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三)明确学习目标师:找一同学说一下这节课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生:回答自己的预习(即学习目标)如:(1)知道杠杆概念;(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3)杠杆的分类;(4)了解杠杆在人们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等。
如果学生回答不完整,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
师:做最终补充确定本节课的主要学习目标。
(四)学生自主学习生:根据学习目标,结合自己的预习,进一步自主学习,并记录下自己在自学过程中解决不了的、有疑惑的地方,准备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师:根据学生学情,可提示自学相关问题,如:(1)什么是“杠杆”?(2)杠杆的五个要素是什么?如何画动力臂与阻力臂?(3)如何设计“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杠杆平衡的条件是什么?(4)结合生活实际,看杠杆应该怎样进行分类。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
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杠杆教学设计教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杠杆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的:知识要求:1. 知道什么是杠杆,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械中识别杠杆。
2.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3.知道杠杆的一些应用。
能力要求:1.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物理结论的能力。
德育要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解决简单问题能力教学难点:能够正确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的示意图,且能正确找出各种器具的支点。
教具:抽水机模型、瓶起子、镊子、扳手、羊角锤、天平等,跷跷板挂图,细线探究性实验:杠杆平衡、杠杆和支架(不带刻度)、钩码若干、刻度尺课型:探究型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看录像片或图片看录像片:(1)古代埃及人用杠杆搬动巨石修金字塔。
(2)游乐园里小朋友玩跷跷板。
(3)农村里从井里提水的压水机的杠杆。
(4)钓鱼。
(4)缝纫机的脚踏板。
师: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简单机械,如钳子、板手、螺丝刀、瓶起子(出示实物)等。
有些机械是复杂的,如车床、收割机等复杂机械由许多简单元件组成,其中象杠杆、滑轮等,初中我们主要研究杠杆、滑轮。
(二)新课教学:阿基米德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棍,我就能搬动地球。
”这说明杠杆能产生巨大的力。
那什么是杠杆呢?大家看这些装置有什么特点?学生:有一个绕着转动的固定点,一根绕着固定转动的硬棍。
撬棒撬石头的投影片。
1. 杠杆: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如果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叫杠杆。
师:杠杆是不是一定是直的?“硬棒”如何理解?学生:看图理解。
师:“硬棒”指在力作用下不易发生形变,可以是直的也可是弯的,形状也可是各种各样,可是方的、圆的等。
初中数学杠杆平衡问题教案
初中数学杠杆平衡问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数学推理,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基本概念,杠杆平衡的条件。
2. 难点: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阿基米德的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引起学生对杠杆的兴趣。
提问:什么是杠杆?杠杆有哪些要素?2. 新课导入:介绍杠杆的基本概念,包括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等。
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平衡的概念。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各种数据。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现象,总结杠杆平衡的条件。
4. 数学推理: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推导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通过图示和公式,让学生理解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的原理。
5. 应用拓展: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进行解答。
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体会物理学的实际意义。
6.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杠杆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
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生活中的杠杆现象,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杠杆的基本概念,掌握杠杆平衡的条件,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和推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始终秉持着用心去关爱每一个孩子的理念,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计——沪科版八年级物理10.1《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设计意图我的设计思路是以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操作、讨论,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杠杆模型、钩码、测量工具学具:笔记本、彩笔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孩子们观察杠杆模型,并提问:“杠杆是如何平衡的?”2. 观察与操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调整钩码的位置和重量,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并记录下来。
4. 讲解与解答:我来讲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解答孩子们提出的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孩子们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使杠杆平衡?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难点:如何运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次活动的效果,并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进行调整。
同时,我会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探索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进行相关的拓展延伸活动。
通过这次教学设计,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杠杆的平衡条件,并在实践中运用出来。
更希望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物理的乐趣,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我需要特别关注的。
一、实践情景引入实践情景引入是本次教学活动的开始,我选择了杠杆模型作为教具,让孩子们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
杠杆平衡教学设计引言杠杆平衡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初中物理课程中的一部分。
学生通过学习杠杆平衡的原理和应用,可以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他们的创造力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关于杠杆平衡教学的设计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这个概念,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它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一、教学目标1.了解杠杆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能够解释杠杆平衡的实际应用,并且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杠杆平衡相关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熟悉杠杆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准备课堂教学材料,如实验器材、模型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杠杆平衡。
(3)制定教学计划和课堂活动。
2.学生准备(1)预习相关的知识,了解杠杆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对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有一定的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导入课题,例如:“你知道什么是杠杆平衡吗?”“在生活中有哪些使用了杠杆平衡的例子?”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引发学生对杠杆平衡的兴趣和思考,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杠杆平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杠杆平衡的定义和平衡条件。
可以使用示意图、实际例子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实验设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以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杠杆平衡。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要求,设计一系列实验来验证杠杆平衡的原理。
可以采用不同长度和质量的杆、不同重物等等。
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4.数据分析和讨论学生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发现杠杆平衡的规律和特点。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和讨论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一些结论。
5.应用扩展通过举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杠杆平衡的原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例如,解释门铃杠杆的原理、造桥等等。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这些实际例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教学设计【设计理念】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许多工具杠杆谈起,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分析、猜想、探究,从而得到杠杆概念及其平衡条件。
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尽量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物理知识,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的研究方法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生活中杠杆比较熟悉,也很感兴趣。
但如何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根据实际需要,正确地选择和使用杠杆还不清楚。
故让学生亲自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他们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
但须说明的是,我校处在城乡结合部,学生的知识和动手能力还有待于提高,为了减少探究活动的盲目性和无序性,教师应适时地给一些方向性的提示和指引。
对通过实验得不出结论的学生,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认知结果,要引导他们分析实验过程,找出错误所在或误差过大的原因。
培养他们敢于认错、改错的品质。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杠杆,知道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等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杠杆的结构。
通过探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活动,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归纳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重点】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杠杆平衡的方案。
【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课堂情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归纳出杠杆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①多媒体教学系统、课件②杠杆平衡的仪器一套(共8组)、钩砝若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FLASHMTV二、用图片、实物展示引入杠杆,通过讨论,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1)支点:杠杆转动时所绕的点(轴)。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4)动力臂: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 杠杆的平衡条件》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科学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学习主题】杠杆的平衡条件【时间】1 课时【课标要求】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
【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
(2)学法: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能从身边的物品中抽象出理想的杠杆模型,了解杠杆的定义;理解支点、阻力、动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两个情景,理解阻力臂、动力臂,并能正确画出。
3.通过实验,知道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理解杠杆平衡条件并能运用条件解决简单问题。
【学习重点和难点】重点:力臂的概念;杠杆的平衡条件。
难点:力臂的定义及画法;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过程。
【教学准备】信息化资源:电脑、暴风影音播放器、实物投影仪常规资源:剪刀(1 个)、镊子(1 个)、钳子(1 个)、螺丝刀(1 个)、核桃夹(1 个)、勺子(1 个)、三角板、食品盒(1 个)、核桃两个。
杠杆(10 个)、钩码(10 盒)、托盘天平(1 个)。
【评价设计】1.通过“探究”活动(一)(二)、问题1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1、2;检测目标1 的达成。
2.通过情景设置(一)、(二)及问题2、3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3;检测目标2 的达成。
3.通过“探究”活动(三)、(四)及问题4、5、6 及课堂形成性练习4;检测目标3 的达成。
4.通过“探究”活动(五)及问题7 检测过程与方法中目标4 的达成。
【设计说明】设计教学活动前,首先明确怎样评价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依据评价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达到明确“怎么知道学生已经到哪里?”的目的。
【教学过程】是杠杆呢?活动二:熟悉生活中的杠杆1. 多媒体动画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一组杠杆问题1 思考,它们有哪些共同特点?总结杠杆的使用特点。
结合它们的共同特征,得到杠杆概念:在力的作用下,能绕某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
初中生杠杆平衡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 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够感受到杠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 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的概念。
2. 难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1. 新课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撬棍、剪刀等,引导学生思考杠杆的作用。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平衡的条件。
2. 实验演示:- 教师演示杠杆平衡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观察杠杆两端的力的大小和方向,以及力臂的长度。
3. 学生实验操作:-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自动手操作杠杆,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 学生通过改变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观察杠杆的平衡状态的变化。
4. 数据分析:- 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归纳,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
- 学生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杠杆平衡条件,即力矩相等。
5. 知识应用:- 学生运用杠杆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杠杆的平衡点位置。
- 学生通过实际应用,体会物理知识的实用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找出杠杆平衡的条件,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培养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5.2杠杆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五年级上册大象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材分析
《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杠杆”的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认识杠杆的平衡条件,了解力臂和力的关系,以及杠杆的应用。本节内容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在学习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学生可能会遇到理解力臂概念的困难,以及确定力臂位置的挑战。此外,学生可能对于如何正确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存在疑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培养运用科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杠杆”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介绍与杠杆内容相关的拓展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前沿动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情感升华:
结合杠杆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鼓励学生分享学习杠杆的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杠杆内容,强调杠杆重点和难点。
分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力矩相等,即力乘以力臂长度等于重力乘以重心到支点的距离。设力臂长度为x,则有:
5N * x = 10N * 0.5m
解得:
x = 0.5m
答案: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力臂长度为0.5m。
3.例题三:一个杠杆的重量为10N,支点距离重心的距离为0.5m,作用在杠杆上的力为5N,方向与杠杆平行。求杠杆在平衡状态下的力臂长度。
7.教学PPT:制作教学PPT,包含课程导入、知识点讲解、实验操作步骤、案例分析等内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和讲解。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
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实验教学说课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说课稿一、引言今天我要为大家说课的内容是《实验教学杠杆的平衡条件》。
请允许我先给大家展示一下我精心设计的实验教学流程图,通过这个流程图,你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教学过程。
二、教学目标我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够通过实验验证这个条件。
我还希望学生能够理解杠杆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教学内容我要为大家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杠杆的平衡条件的介绍,二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
1. 杠杆的平衡条件在介绍杠杆的平衡条件时,我会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形象的比喻,让学生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和平衡条件的含义。
我还会引导学生思考杠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天平、钳子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验证在实验验证环节,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具体的实验步骤和观察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杠杆平衡条件的真实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注意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我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动有趣的杠杆平衡条件的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会组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实验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我还会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做实验,验证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我要为大家介绍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和布置作业。
1. 导入新课在导入新课时,我会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实例,如扳手、钳子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并提问学生它们为什么能发挥作用。
通过这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杠杆的平衡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杠杆平衡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杆,知道杠杆的概念和五要素,会画力臂;
(2)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
(3)知道杠杆的分类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杠杆,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更进一步认识物理是有用的,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画杠杆的力臂。
经历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能对杠杆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1.对力臂的理解,并能在示意图中画出力臂。
2.探究方法的设计和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杠杆、细线、铁架台、钩码。
自带生活常见工具,如羊角锤、开瓶器、杆秤、衣服夹、老虎钳、剪刀、核桃夹等。
2.教师演示器材:小黑板、课件、自制玩具跷跷板。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放像、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
1.本节课在设计上主要采用了探究性学习模式,“认识杠杆”部分采用接受式探究,“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采用发现式探究,本课分别以这两种形式进行了设计,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2.让学生自备工具,既把生活引进课堂,激发学生对生活热爱之情,又开拓了教师的眼界(如学生带来的榨蒜泥器就是我未见过的),真可谓“教学相长”!
3.在“认识杠杆”的教学中,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培养了学生自学物理的能力。
“教”不是教材的“留声机”,是一个教学再创造的过程,是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
通过先让学生指挥教师画“撬大石块的棍”的五要素,再观看课件中画铡刀的五要素,最后由学生自己画玩具跷跷板的五要素,有效地突破了画力臂这个难点。
4.本节课的重点放置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验“从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到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分析现象数据、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尝试科学探究的方法,更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人翁地位,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的理念。
作为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流程。
要多创设一些物理情景,多展示一些问题,多创设几个冲突,引导学生探究、质疑、思考,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既有学生所想又有学生未想到的,引领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把课堂变成师生相互倾听的场所,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做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