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长江大桥.

合集下载

上海长江隧桥消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上海长江隧桥消防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像等 信息 由视频摄 像头 传到 隧道监 控处 理 中心
后 ,监 控 处 理 中 心 通 过 对 这 些 数 据 进 行 分 析 , 实 现 以 下 管 理 功 能 :接 受 视 频 检 测 信 息 发 送 的 事 件 、拥 挤 警 告 .通 过 视 频 图 像 或 闭 路 电 视 图
像进 一步确认 事 件是否 发生 及其 地点 、严重性
交 通 系 统 中 重 要 的 信 息 发 布 设 备 。 它 由监 控 系 统 中 心 计 算 机 进 行 远 程 控 制 ,显 示 各 种 图 文 信 息 ,疏 导 交 通 ,促 进 行 车 安 全 。可 通 过 可 变 地 图 信 息 标 志 、大 型 可 变 信 息 标 志 、小 型 可 变 信 息 标 志 、 可 变 限速 标 志 等 , 以 图形 和 文 字 两 种 方 式 发 布 行 车 信 息 和 各 种 诱 导 指 令 ,使 驾 乘 人 员 能 够 及 时 、直 观 的 了解 前 方 道 路 状 况 ,选 择
道 卷 帘 门 、连 接 通 道/ 全 通 道 逃 生 门 、逃 生 盖 安
最佳行驶路线 ,大大提高高速公路 的通行能力 。
2 交 通 信 息 监 控 。 设 备 包 括 交 通 信 号 灯 和 .
板 和 疏 散 标 志 。 工 作 井 通 道 卷 帘 门 设 置 在 浦 东 工 作 井 和 长 兴 岛 工 作 井 通 道 两 侧 ,在 应 急 情 况 下 ,可 通 过 现 场 开 关 手 动 控 制 开 启 或 关 闭 ,也 可 通 过 软 件 来 控 制 卷 帘 门开 启 或 关 闭 。 连 接 通
完 善 数 据 分 析 和数 据 挖 掘 ,向 管 理 者 和 用 户 提
供 丰富的信 息服务。

崇明融入大上海——上海长江隧桥技术难点扫描

崇明融入大上海——上海长江隧桥技术难点扫描

(:鍪燕三蔓二豆至童互夏豆面飞虹2,世纪每逢大雾天气.上海的崇明岛就变成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2004年12月28日,世界上最大的隧桥工程——上海长江隧桥工程正式启动,计划于2010年7月全面完成,”一岛孤悬在水中”的景象,到那时将成为历史。

一桥一隧,跨江入海。

漫滩,深水.江中沙洲等复杂地形,强风.潮汐影响频繁,淡咸水交替腐蚀……这项工程不仅规模大.所要面临的长江口复杂水文条件的挑战.同样十分艰巨。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从1993年起,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就已着手相关领域的多项研究,大量科技成果被成功运用于工程的设计与施T.一根梁,大文章2008年2月19日上午11点.我国目前最大的钢一混凝土组合梁——长105米,宽16.95米.重达2300吨的最后一片梁,稳稳地落在上海长江大桥上。

该部分工程提前了85天完成.意味着自20055主F_8月上海长江隧桥大桥工程开工以来,上部结构的最大难关被一举拿下,这为上海长江隧桥今年6月底的全线贯通打下坚实基础。

单根梁越长,相应桥墩间的距离就越长,可以为桥梁下的通行留出足够的空间.符合国际桥梁大跨度的发展方向。

但是.如果采取常规工艺,使用混凝土作为造梁的材料.长度~旦超过70米.就会。

超重”,难以运输和吊运.上海长江大桥的设计者们,针对。

一根梁”做起了。

大文章”。

钢材能够很好地承弯和拉伸,混凝土善于抗压.两者如果结合起来.是否能让他们。

强强联合“7经过自主研发,一种钢和混凝土相结合的箱型梁诞生了。

由于很好地解决了钢梁和混凝土板的联结问题,这种新型梁不仅在重量上比混凝土质地的梁要轻,而且在长度上,一举就突破百米大关,达到105米.现有的运输.起吊设备完全能够运送和架设.较之最大跨度的桥面板为70米长的上海东海大桥.这次上海长江大桥大跨度的桥面板长度.重量和技术.皆属国内首创。

据工程负责人介绍.28片梁位-T-大桥主通航孔南北两侧700米的范围内,每片梁的桥面板面积相当于4个篮球场之和,为国内大桥单片桥面板之最。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长江源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源自青海唐古拉雪山,流经西藏、四川、重庆、云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注入东海,全长6397公里,居世界第三位。

从源头至当曲口(藏语称河为“曲”)称沱沱河,长358公里;当曲口至青海玉树巴塘河口称通天河,长813公里;巴塘河口至四川宜宾岷江口称金沙江,长2308公里;岷江口至入海口约2800余公里,通称长江;其中宜宾至湖北宜昌间称川江(奉节至宜昌间又有“峡江”之称),湖北枝城至湖南城陵矶间称荆江,江苏扬州以下称扬子江。

万里长江第一桥万里长江源头长江源头沱沱河金沙江金沙江按水文、地貌特点把长江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三段:湖北宜昌以上为上游段,宜昌至江西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万吨级轮船可达南京,三千吨级可抵达汉口,一千吨级可至重庆,五百吨极可通宜宾。

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万里长江上到底有多少条通道(包括桥梁和遂道)?至今没有见到官方的统计资料。

民间统计,金沙江以上河段的桥梁资料难以收集,可查到的资料显示金沙江、通天河、沱沱河建成或在建的大桥有46座左右,加上长江上游31座(11座在建)、长江中下游包括越江遂道共31座(7座在建、2座不贯通长江南北),截至2007年7月1日止,共计有108座长江通道(不含三峡大坝):上海市与江苏省之间1座越江通道(在建) ;江苏省境内8座(1座在建、2座不跨长江南北);安徽省境内3座;江西省与湖北省界之间1座;湖北省境内含隧道18座(其中5座在建);重庆市境内25座(7座在建);四川省境内6座(2座在建)。

另有规划、设计中尚未正式开工的长江大桥13座:京沪高速铁路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四桥、南京长江五桥、马鞍山长江大桥、芜湖长江二桥、望江长江大桥、九江长江二桥、黄石长江二大桥、赤壁长江大桥、万州长江三桥、丰都长江二桥、重庆市寸滩长江铁路大桥、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

上海至宜宾长江大桥、遂道、大坝一览表(逆江而上顺序排列)(截至2007年06月30日止)大桥(通道)名称开工日期通车日期性质其他崇明越江通道 2004.12.28 公路/遂道/桥梁在建苏通长江大桥 2003.06.27 公路在建江阴长江大桥 1994.11.20 1999.09. 公路扬中长江大桥 1992.05. 1994.10. 公路不连通长江南北两岸扬中长江二桥 2002.09. 2004.10.28 公路不连通长江南北两岸润扬长江大桥 2000.10. 2005.04.30 公路南京长江二桥 1997.10. 2001.03. 公路南京长江大桥 1961.01. 1968.12.29 公路/铁路南京长江三桥 2003.08.29 2005.10.09 公路芜湖长江大桥 1997.03. 2000.09. 公路/铁路铜陵长江大桥 1991.12. 1995.12.26 公路安庆长江大桥 2001.12. 2004.12.26 公路九江长江大桥 1973.12.26 1993.01. 公路/铁路黄石长江大桥 1991.07. 1995.12. 公路鄂黄长江大桥 1999.10. 2002.09.26 公路阳逻长江大桥 2003.11. 公路在建天兴洲长江大桥 2004.09.28 公路/铁路在建武汉长江二桥 1991.05. 1995.06.18 公路武汉长江隧道 2004.12. 公路/遂道在建武汉长江大桥 1955.09. 1957.10. 公路/铁路白沙洲长江大桥 1997.03.28 2000.09. 公路军山长江大桥 1998.12. 2001.12. 公路荆岳长江大桥 2005.12. 公路在建荆州长江大桥 1998.03.28 2002.10.01 公路枝城长江大桥 1965.11.26 1971.09.23 公路/铁路宜昌长江大桥 1997.12. 2001.09. 公路宜万铁路长江大桥 2004.02. 铁路在建葛洲坝三江大桥 1970.12.30 1981.XX. 公路夷陵长江大桥 1998.11. 2001.12. 公路西陵长江大桥 1993.12. 1996.08. 公路巴东长江大桥 2001.04. 2004.07.02 公路巫山长江大桥 2001.12.28 2005.01.08 公路奉节长江大桥 1999.12. 2006.07.01 公路云阳长江大桥 2002.11. 2005.09.28 公路万州长江二桥 2001.10. 2004.09.28 公路万州铁路长江大桥 2002.12. 2005.06.12 铁路等待宜万线全线通车万州长江大桥 1997.XX. 公路忠县长江大桥 1998.09. 2001.09. 公路忠县高速公路长江大桥 2005.06. 公路在建丰都长江大桥 1994.10.18 1997.01.20 公路涪陵李渡长江大桥 2004.02. 公路在建涪陵长江大桥 1994.11. 1997.05. 公路涪陵石板沟长江大桥 2004.12. 公路在建长寿铁路长江大桥 2004.04. 铁路等待渝怀线全线通车长寿长江公路大桥公路在建重庆大佛寺长江大桥 1998.12. 2001.12. 公路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 2004.12. 公路在建重庆长江大桥 1977.11. 1980.07. 公路重庆菜园坝长江大桥 2003.02. 公路在建重庆鹅公岩长江大桥 1997.12. 2000.12. 公路重庆李家沱长江大桥 1991.XX. 1996.12. 公路重庆鱼洞长江大桥 2004.12.29 公路在建重庆马桑溪长江大桥 1997.10. 2001.12. 公路白沙沱长江大桥 1959.12.10 铁路地维长江大桥 2002.12. 2004.08.22 公路江津长江大桥 1994.XX. 1997.12. 公路泸州泰安长江大桥 2003.09.29 公路在建泸州铁路长江大桥 2000.11. 2004.02. 铁路等待隆叙线全线通车泸州长江二桥 2000.11. 公路泸州长江大桥 1977.10. 1982.10. 公路江安长江大桥 2003.07. 2007.05.28 公路宜宾长江大桥 2003.01. 公路在建长江中下游(上海市至湖北省境内)包括越江通道共31座:7座在建、2座不贯通长江南北。

上海长江大桥斜拉索施工方案

上海长江大桥斜拉索施工方案

上海长江大桥斜拉索施工方案一、引言上海长江大桥是长江三桥中的一座,位于中国上海市崇明县南桥镇,是连接上海市本岛与长江南岸的主要桥梁之一、为了确保大桥的安全和稳定运行,斜拉索作为大桥的一部分,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上海长江大桥斜拉索的施工方案。

二、斜拉索的选择1.斜拉索材料的选择斜拉索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大桥的安全性,因此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

在上海长江大桥的斜拉索选材中,我们选择了优质的高强度钢材作为斜拉索的主要材料。

这种钢材具有高强度和良好的延展性,能够经受大桥在运行中的各种力和振动。

2.斜拉索的布置方式上海长江大桥采用了仿生设计的梁柱结构,以提高桥梁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斜拉索的布置方式是基于桥梁的结构设计,并根据大桥的需要进行了优化。

我们采用了对称布置的斜拉索方案,以确保桥梁在受到水流和风力的作用时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三、斜拉索的施工流程1.斜拉索的预制斜拉索在施工之前需要进行预制。

首先,我们根据设计图纸制定了斜拉索的尺寸和形状要求。

然后,选择合适的钢材进行切割和成型,最后进行焊接和热处理,确保斜拉索的质量和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2.斜拉索的吊装完成预制后,斜拉索需要进行吊装安装。

由于斜拉索的尺寸较大且重量较重,吊装工作需要采用专业的起重设备和技术人员。

我们将斜拉索固定在大桥的主梁上,并通过调整吊装过程中的张力和角度,使得斜拉索能够承受桥梁在运行中的各种力和振动。

3.斜拉索的调整和固定吊装完成后,需要对斜拉索进行调整和固定。

斜拉索需要根据大桥的设计要求进行细微的调整,以确保桥梁的平衡和稳定。

我们使用专业的拉力调整设备和测量仪器,对斜拉索进行精确的调整和校准。

调整完成后,将斜拉索固定在桥梁的主梁上,确保其不会在运行中移动或松动。

四、斜拉索的施工安全措施1.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安全措施。

施工现场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进行相关安全培训,并配备专业的安全设施和设备。

世界著名桥梁汇总

世界著名桥梁汇总

堤中段有锦带桥,旧称碧涵桥,虽然名声没有 断桥那么响亮,但自有一种动人的情趣。锦带桥之 佳佳在里外西湖的一桥相通,碧波相连,却里外有 别。小船咿呀过桥洞,从万顷碧波渐入藕花深处, 水天一碧变成了闹红一舸。那清新,那热烈,让人 感受天地间的蓬勃生机。
春天到来时,两岸樱花满树,流芳异彩。在锦带桥的桥 头,有一棵特别粗大的樱花树,据说是日本的樱花标准 树,它的花一开,就宣布日本春天的到来。
第十名:风雨桥。中国有十大名桥,但是要与全世界的桥梁PK,我认为 风雨桥是最能拿得出手的。风雨桥流行于湖南、湖北、贵州、广西等地。 由桥、塔、亭组成。全用木料筑成,桥面铺板,两旁设栏干、长凳,桥 顶盖瓦,形成长廊式走道。塔、亭建在石桥墩上,有多层,檐角飞翘, 顶有宝葫芦等装饰,被称为世界十大最不可思议桥梁之一。因行人过往 能避风雨,故名。这座是最典型的程阳风雨桥。
眨眼桥”是世界上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摆式大桥,其独 特的理念让我们再一次见识到什么叫“思想,永无止尽”!
第八名:Kintaikyo Bridge。锦带桥,建于1673年,日 本三大名桥之首,是一座一座横跨锦川的五拱桥。采用 传统的木工工艺,全桥只用包铁和插销固定、充分应用 精巧的木工技术的桥梁结构。
4. 英国亨伯尔桥,主跨1410米,1981年建成。英国亨伯尔桥(又 译恒贝尔桥),主跨1410米280+1410+530正交异性板桥面,桥宽 28.5米,混凝土桥塔高155.5米,三道横梁支撑。
5. 中国江阴长江公路大桥,主跨1385米,1999年建成。 位于江苏省江阴市黄田港以东3200米的西山,主跨1385米( 328+1385+295),桥塔高190米,为两根钢筋混凝土空心塔柱与三 道横梁组成的门式框架结构,重力式锚碇,主梁采用流线型箱梁断 面,钢箱梁全宽36.9米,梁高3米,桥面宽29.5米,双向六车道,两 侧各设宽1.8米的风嘴,1999年建成。

上海长江大桥

上海长江大桥
月8日,上海长江大桥竣工。
2009年10月31日,上海长江大桥通车运营。
建筑结构
1.整体布局:上海长江大桥全桥由主航道桥、辅航道桥、江中非通航孔桥、陆上引桥、两座桥 塔以及各桥墩组成;主
桥路段平面路线呈“S”型,呈东北至西南方向布置。
2.设计理念:上海长江大桥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成为上海地区的又一标志性建筑,对当时桥梁的景观应予以重视。经
200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与相关建设部门开展上 海长江大桥桥位的河势、水文、航运、风险等专
题内容的研究。
2004年12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动工兴建。
2006年8月3日,上海长江大桥完成主墩钢吊箱的 安装工程。
2007年11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完成主塔封顶工 程。
2008年5月,上海长江大桥进行合拢工程;6月27 日,上海长江大桥完成合龙工程,全线贯通; 11
式钢箱梁斜拉桥,辅通航孔结构为变截面连续梁桥;桥塔为混凝土结构,桥面以上为独柱形式,桥面以下分叉为倒V形于承 台衔接;索塔锚固区为钢锚箱与混凝土的组合结构,主梁为分离式钢箱梁,采用Q345qD钢材,索梁锚固采用钢锚箱结构;
全桥采用扭绞型平行钢丝斜拉索,空间扇形索面布置,主墩采用变截面钻孔灌注桩基础。
上海长江大桥
简介:
上海长江大桥(Shanghai Yangtze River Bridge)是中 国上海市崇明区境内的跨海大桥, 位于长江入海口之上,是上海崇明
越江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上海长江大桥于2004年12月28日 动工兴建于2008年6月27日完成合 拢工程,大桥全线贯通于2008年 11月8日全桥竣工于2009年10月
大吨位牵引力的难题。
2、因塔内空间较小,选用一弯常用设备不能满足塔内施工空间要求,需要开发新的设备、 机具。

上海长江大桥

上海长江大桥

SMEDI
上海市政院
2006.05
上海长江大桥
一、建设条件
大桥在保持六个车道的情况下另设两条轨道交通线路。桥面宽 度成为35.3m。汽车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列车按10辆编组考虑。
SMEDI
上海市政院
2006.05
上海长江大桥
一、建设条件
汽车荷载标准为公路Ⅰ级。 列车荷载按10辆编组考虑。 列车每辆车满载48t、长度16.5m,轨道系荷载双线66kN/m,维修 、逃生通道10kN/m。
SMEDI
上海市政院
2006.05
上海长江大桥
二、国外工程 三、结构设计
7.4×7.4m
主跨730m斜拉桥
桥塔的尺寸进行了严格控制, 以避免过大引起基础的进一步增 加。在运营、抗风、抗震需求方 面把握平衡。 塔柱外形为切角方形,通过 气动选型以尽可能减小风阻力系 数。此外还结合了建筑效果的要 求。 桥塔索锚区采用钢锚箱。
先进建设经验与相关研究的新进展,并合理地应用于具体工程
之中。希望本桥的设计经验对桥梁技术发展有所裨益。
SMEDI
上海市政院
2006.05
上海长江大桥

谢!
SMEDI
上海市政院
2006.05
(1)设计活载
考虑到城市轨道交通满载率高、行车密度大,双线铁路活载 组合时不折减,与公路活载组合时也不折减,仅对公路活载按规 范折减。
(2)竖向挠度
根据国内外规范,对于梁式桥,采用L/1500的刚度标准;对 于主航道大跨度斜拉桥,采用L/500的刚度标准。
SMEDI
上海市政院
2006.05
上海长江大桥
四、公规合建
主要技术要求
(3)桥墩纵向刚度

中国桥梁大全

中国桥梁大全
安定门桥
安华桥
安慧桥
安平桥
安庆长江大桥
安贞桥
八角桥
八里桥
巴东长江大桥
白沙沱大桥
白纸坊桥
百子湾桥
半璧桥
包头黄河大桥
包头黄河铁路大桥
保德黄河大桥
保福寺桥
宝城桥
宝山区吴淞大桥
北辰桥
北大之桥
北海之桥
北京大学校友桥
北京立交桥
北太平桥
北洋大桥
北运河之桥
北碚东阳嘉陵江大桥
上海长江大桥
上海长寿路桥
上海成都路南北高架桥
上海奉浦大桥
上海福建路桥
上海古北路桥
上海海防路桥
上海河南路桥
上海恒丰路桥
上海沪杭外环铁路桥
上海华江路桥
上海黄渡钱家桥
上海纪淞路桥
上海嘉松公路桥
上海江宁路桥
上海郊环线桥
上海凯旋路桥
上海立交桥
上海卢浦大桥
上海普济路桥
上海祁连山南路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强家角渡桥
上海轻轨明珠线桥
上海山西路人行便桥
上海四川路桥
上海松浦大桥
上海松浦三桥
上海外白渡桥
上海外环线桥
上海外青松公路桥
上海威宁路桥
上海乌镇路桥
上海吴淞路闸桥
上海武宁路桥
上海西藏路桥
上海西康路桥
上海校园桥
上海徐浦大桥
双井桥
水福桥
四方桥
四公里立交桥
四海桥

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工程总承包实践与探索

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工程总承包实践与探索

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工程总承包实践与探索阳建云【摘要】在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工程建设中,采用勘察、设计、建造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试运行与维护管理等多阶段总承包(EPC工程),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与探索,在投资受限、工期紧、协调工作量大、各阶段交叉关系密切的情况下,这种模式对保证工程质量与最大效率作用显著.介绍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工程总承包的实施体会.【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2(000)012【总页数】4页(P97-100)【关键词】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EPC工程;实践【作者】阳建云【作者单位】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1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6近年来,随着我国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船舶交通流量日益增长,船舶交通管理系统( VTS系统)在安全监管、交通秩序维护、人命救助、防止水域污染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现,因此在港口、航道与跨海大桥等重点工程中,VTS系统作为重要的安全保障设施,必须按照与主体工程“三同时”的要求建设[1]。

但由于较强的专业性及管理的特殊性等各方面原因,以往的VTS系统基本采用委托海事管理机构代建的方式。

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工程系勘察、设计、建造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试运行与维护管理等多阶段总承包(EPC),在国内VTS系统建设中属首次,对我国今后的VTS系统建设,特别是非交通运输部出资的工程VTS系统建设是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1 工程概况上海长江大桥VTS导航系统工程包括VTS子系统和CCTV子系统两大部分。

VTS子系统:在距离大桥主通航孔约4.8 km,距辅通航孔约700 m处新建陈家镇雷达站,管理大桥东、西两侧各8 n mile以内通航水域的船舶。

CCTV子系统:在崇明越江通道长江大桥6个大桥通航口处共布设12个监控点,固定监控点2个、转动监控点10个,监视大桥上下游附近水域和航道的船舶通航情况[2]。

超级工程——沪通长江公铁大桥钢梁架设工序施工纪实

超级工程——沪通长江公铁大桥钢梁架设工序施工纪实

超级⼯程——沪通长江公铁⼤桥钢梁架设⼯序施⼯纪实
钢梁架设
沪通长江⼤桥全长11072⽶,其中跨越长江达5800余⽶。

该桥钢桁梁架设组装的重量达25万吨,是武汉长江⼤桥的11.9倍,是京沪⾼铁⼤胜关⼤桥的3.5倍,堪称世界桥梁巨⽆霸。

所采⽤的500兆帕的超⾼强度桥梁专⽤钢,也是为该桥专门研制的。

沪通长江⼤桥共分为两个标段,由中交⼆航局承建的⼀标段包括:跨横港沙联络桥、跨天⽣港(140+336+140)⽶钢桁梁柔性拱桥、跨长江北⼤堤2×112⽶简⽀钢桁梁桥,以及长江北⼤堤外侧北引桥。

两个标段以26号墩为界,⼆航局墩⾝施⼯到25号墩,钢梁架设到26号墩。

横港沙联络桥于2015年10⽉21⽇在10号墩开设⾸个架梁⼯作⾯,经过不断的优化施⼯⼯艺,项⽬部架梁形成了⼀套完整的⼯作流程。

THE END。

bim 在中国大桥工程中的案例

bim 在中国大桥工程中的案例

bim 在中国大桥工程中的案例
1. 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施工的大型悬索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之一。

在建造过程中,采用了BIM技术,进行3D模型分析、工程协调与管理、材料和设备的实时监控等各方面的应用。

2. 港珠澳大桥
港珠澳大桥是中国首个通过BIM技术建模的大型桥梁工程。

通过BIM技术,实现了施工模拟、工程协调管理、安全控制、材料和设备的实时监控等多方面的应用。

这些技术帮助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

3. 上海南汇大桥
上海南汇大桥是中国首个通过BIM技术建模并实现全程数字化的拱桥工程。

BIM 技术在桥梁的设计、施工、运营和维护等阶段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切都对工程的质量、安全和效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4. 浙江大桥
作为中国第一条公铁两用斜拉桥,浙江大桥的建设涉及到多种材料和设备,和复
杂的技术流程。

BIM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设计、施工、检验、管理和维护等阶段,有助于提高工程的质量和效率。

5. 世纪大桥
世纪大桥是广州市内一座标志性的建筑,其创新的设计和采用的BIM技术,为工程的施工、质量和安全等诸多方面提供了帮助。

它为中国桥梁工程中的BIM 技术应用提供了一个典范。

《长江大桥集锦》课件

《长江大桥集锦》课件
长江大桥的早期建设
在武汉长江大桥建设之前,中国长江 上的桥梁数量极少,主要依靠轮渡。 长江大桥的建设始于20世纪初,但多 为外国投资和设计。
长江大桥的发展历程
20世纪80年代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 步,长江大桥建设进入快速发展 阶段。如南京长江大桥、九江长 江大桥等。
21世纪
长江大桥建设进入高峰期,不仅 数量增多,技术也更加先进。如 苏通大桥、沪通大桥等。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应用
总结词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详细描述
介绍了新型材料如高强度钢材、耐久性混凝土等在长江大桥建设中的应用,以及新工艺 、新设备的推广,如3D打印技术、BIM技术的应用等。
04
长江大桥的文化与 旅游价值
长江大桥与文学作品
长江大桥与诗歌
许多诗人以长江大桥为灵 感,创作出赞美其雄伟壮 观的诗歌。
《长江大桥集锦》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长江大桥的历史与发展 • 长江大桥的种类与特点 • 长江大桥的建筑技术与创新 • 长江大桥的文化与旅游价值 • 长江大桥的维护与管理 • 长江大桥的代表性建筑
01
长江大桥的历史与 发展
长江大桥的起源
最早的长江大桥
武汉长江大桥,始建于1955年,是 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公铁两 用长江大桥。
长江大桥的未来展望
01
02
03
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进步,未来长 江大桥的设计和建造将更 加注重技术创新,如采用 新材料、新工艺等。
环保理念
未来长江大桥的建设将更 加注重环保,减少对环境 的负面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
长江大桥的建设将继续促 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强 地区间的联系与合作。

上海长江大桥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上海长江大桥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

上海长江大桥移动模架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摘要】移动模架施工适用于深水或高墩身使用支架或其它施工方法不经济的情况下建造桥梁上部结构,周转次数多,周转时间短,使用辅助设备少,减少了人力物资的浪费,特别适用于多跨现浇梁施工,既保证了工程质量,又能加快施工进度,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移动模架;连续箱梁;工艺流程;质量控制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一、工程概述上海长江大桥工程崇明岛侧浅滩区50m梁连续梁桥长700m,上部结构采用双幅等高单箱单室箱梁,跨径组合为7x50+7x50m,左右幅共28跨,其中pm130~pm121#墩为陆地箱梁施工,pm121~pm117#墩为浅滩区水上段箱梁施工,采用两套挪威nrs的mss移动模架造桥机施工。

二、移动模架的组成移动支撑系统(mss)主要由牛腿、主梁、横梁、后横梁、外模及内模组成。

每一部分都配有相应的液压或机械系统。

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简介如下:图 1移动支撑系统示意图1、牛腿牛腿为三角形结构,附着在墩身上并支撑在承台顶面上。

牛腿共有三对,它的主要作用是支撑主梁,将施加在主梁上的荷载通过牛腿传递到墩身和承台上。

每个牛腿顶部滑面上安装有推进平车,并配有两对横向自动移动液压千斤顶、一个竖向自动液压千斤顶和一个纵向移动液压千斤顶。

主梁支撑在推进平车上。

2、支撑托架墩旁托架起着将整机载荷和施工工作载荷传到桥墩的作用。

托架采用承台支承结构,分为左右两部分。

两部分之间采用14根φ36精轧螺纹钢筋连接。

托架上平面设有导向滑轨,便于模架的横向移动,托架下部通过立柱支承在墩身承台上。

托架与桥墩之间设有带橡胶垫的钢板支撑面,便于力的传递和调整。

3、支承台车:支承台车包括车轮组、支承架、模架前移机构、模架顶升机构及横移机构。

车轮组采用两级平衡梁安装,便于各车轮受力均衡,在其外侧墙板上设有反钩,钩住主梁外侧,对模架侧向稳定起保护作用。

支承架采用框架式金属结构。

基于角反射器的越江大桥InSAR_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基于角反射器的越江大桥InSAR_形变监测方法研究

第11期2023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No 11April,2023作者简介:吴铭飞(1988 ),男,江苏江阴人,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桥梁变形监测技术㊂基于角反射器的越江大桥InSAR形变监测方法研究吴铭飞(上海城建城市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200023)摘要:星载InSAR技术具有获取地表大范围㊁高精度形变位移信息的能力,已经成为对地形变观测的有效技术手段之一㊂文章将C波段SAR影像用于越江大桥形变监测,利用角反射器提高监测结果可靠性与精度㊂以上海长江大桥作为监测对象,在大桥主桥和邻近区域安装4台角反射器,采用大桥区域时间跨度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通过多时相InSAR分析技术,获得了角反射器所在位置大桥形变速率与时序变化情况㊂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基于角反射器的越江大桥InSAR形变监测方法可以实现越江大桥高精度形变监测㊂关键词:InSAR;角反射器;越江桥梁;形变监测中图分类号:U446 2㊀㊀文献标志码:A0㊀引言㊀㊀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ApertureRadar,SAR)是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的一种微波成像遥感技术㊂微波遥感可以穿透云雨,不受昼夜和气候的影响,能够实现全天时㊁全天候观测成像,甚至能够穿透植被和地表获取信息㊂另外,合成孔径技术极大改善了雷达成像分辨率,星载SAR卫星被广泛应用于远距离㊁大范围的对地监测中,尤其在灾害监测㊁环境监测㊁海洋监测㊁资源勘查㊁农作物估产㊁测绘和军事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㊂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SyntheticApertureRadar,InSAR)技术在近30年内发展迅速,尤其是时序InSAR技术的提出,通过对永久散射体(PermanentScatterer,PS)的干涉相位时序分析,获取高密度㊁高精度的地表沉降信息,使得InSAR成为地表形变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1-2]㊂InSAR形变计算的精度与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PS点的相位相干性和信号稳定性,可以利用散射信号稳定㊁相干性高的角反射器(CornerReflector,CR)来提高PS点密度与InSAR形变监测计算精度㊂本文将对现有InSAR变形监测技术特点进行阐述与分析,以上海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利用越江大桥及周边区域布设的角反射器作为辅助手段,基于星载InSAR技术监测上海长江大桥结构变形,并对角反射器散射效果和越江大桥形变特征进行分析㊂1㊀InSAR变形监测技术原理㊀㊀InSAR技术基于时间测距成像机理,通过卫星上装载的两副SAR天线同时观测(单轨双天线模式),或两次平行的观测(重复轨道模式),获得同一区域的重复观测数据,即单视复数影像对㊂由于两副天线和观测目标之间的几何关系发生变化,同一目标对应的两个回波信号之间产生相位差,由此得到的相位差影像通常称为干涉图,结合观测平台的轨道参数和传感器参数等可以获得地面高程信息[3]㊂在此基础上,若需进一步获得地面目标几何位置相对于SAR传感器发生的变化(即形变),则需要去除干涉相位中平地㊁地形等因素对相位的影响,这个过程被称之为差分干涉测量(DInSAR)㊂根据地形相位去除方法的不同,DInSAR可以分为二轨法㊁三轨法和四轨法,其中以二轨法最为常见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分辨率SAR卫星发射并投入使用,InSAR监测领域由宏观㊁大尺度的区域地表监测拓展至更微观㊁局部的城市基础设施监测㊂交通基础设施是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健康问题关乎市民出行安全㊂多时相InSAR(Multi-TemporalInSAR,MT-InSAR)的出现与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基础设施监测的精准化与精细化㊂时至今日,InSAR已经成为道路设施全天时㊁全天候㊁大范围㊁高精度变形监测的有效技术手段㊂2㊀基于角反射器的InSAR数据处理流程2 1㊀角反射器设计原理㊀㊀角反射器是SAR定标中使用较为广泛的无源点目标,一般具有大且稳定的雷达散射截面积(RadarCrossSection,RCS),其RCS远大于周围环境的散射,并且表现出与雷达波长和角反射器尺寸无关的3dB波束带宽(见图1)㊂角反射器一般采用铝制金属面板,结构简单㊁性能稳定㊁架设容易㊁成本低廉,固定安装于待监测区域㊂由于角反射器的散射特征和空间位置稳定,不仅可以作为SAR辐射标定参考目标,还可以作为几何参照物,用于几何定标和InSAR形变参考㊂图1㊀角反射器工作原理目前,使用的角反射器大多采用三条棱边等长的三面角结构形式㊂常见的角反射器有矩形三面角反射器㊁扇形三面角反射器和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其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4]㊂表1㊀三类角反射器性能参数类型RCS最大值3dB带宽/(ʎ)平均RCS矩形三面角反射器12πb4/λ2250 7b4/λ2扇形三面角反射器15 6b4/λ2320 47b4/λ2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b4/3λ2400 17b4/λ2㊀注:b分别为矩形角反射器的正方形边长㊁扇形角反射的扇形半径和三角形角反射器的直角边长;λ为工作波长㊂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的3dB带宽大于矩形和扇形三面角反射器,但其RCS值小于另外两种角反射器(见表1)㊂相关研究表明,当入射角度变化时,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的RCS值缩减速率最小,在较大的角度范围内可以获得较大的回波功率㊂在实际定标过程中,角反射器朝向不可避免偏离SAR雷达波入射方向,必须保证角反射器在较宽入射角度范围内都能取得较大的RCS㊂因此,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的使用最为广泛㊂本文亦选取三角形三面角反射器作为形变参考点进行形变监测解算㊂2 2㊀InSAR数据处理方法㊀㊀干涉相位是InSAR处理分析的基础㊂在理想情况下,两幅SAR影像的干涉相位只与参考面㊁地形及地表形变有关㊂但在实际观测过程中,两次观测期间的目标散射特性㊁观测视角㊁大气条件等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干涉相位受失相干㊁大气延迟㊁地形相位补偿误差㊁卫星定位误差㊁相位解缠误差等因素综合影响㊂为了消除上述误差对真实形变相位解算的影响,产生了以PS和SBAS技术为代表的MT-InSAR时序分析技术[5-6]㊂MT-InSAR技术对构成干涉相位的各相位分量进行建模,真实的干涉相位组成如下:φ=φflat+φtopo+φdefo+φorb+φatm+φnoise式中:φ为干涉相位;φflat为平地相位;φtopo为地形相位;φdefo为形变相位;φorb为轨道误差相位;φatm为大气影响相位;φnoise为噪声相位㊂基于差分相位信息建立相位函数模型,将φtopo地形相位㊁φorb轨道相位以及φatm大气延迟相位从干涉相位中分离出来,得到φdefo形变相位,进而计算出地面各点的形变信息,其处理过程如图2所示㊂图2㊀MT-InSAR时序分析处理流程3㊀角反射器布设方式3 1㊀上海长江大桥简介㊀㊀上海长江大桥位于中国上海市,东起上海市崇明岛,上跨长江水道,北至长兴岛与陈海公路相接后,汇入向化公路跨线桥㊂大桥于2004年12月28日动工兴建,于2009年10月31日通车运营㊂大桥总面积34 23万平方米,线路长16 63千米,跨越长江部分正桥长9 97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每小时㊂大桥选择了独特的 人 字形结构斜拉桥造型,相应于桥塔构型,主梁采用了分离结构,是上海市地标性建筑㊂大桥所处位置与实景照片,如图3所示㊂3 2㊀角反射器的安装㊀㊀为提高上海长江大桥InSAR形变监测精度,项目组在上海长江大桥及附近区域安装了4个三角形角反射器,角反射器直角边长为1 2米㊂其中,一个布设于上海市长兴岛隧桥管控中心,编号CRCX,如图4a所示;另外,3个角反射器布设在长江大桥上,编号图3㊀上海长江大桥位置与实景为CR1,CR2和CR3,3个角反射器的现场安装情况分别如图4b,4c和4d所示㊂图4㊀角反射器安装现场考虑到野外防风和防积水,角反射器上安装了电磁波可穿透的聚乙烯塑料材质盖板㊂此外,大桥上安装的角反射器设计了专门的固定支架,可在不损害大桥表面结构的情况下,将角反射器平稳地固定在桥梁上下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和叠合梁上㊂为了达到对SAR卫星发射微波脉冲最佳的反射效果,角反射器安装的朝向垂直于卫星航向,并通过调整倾角使得角反射器的中心指向线对准雷达微波的入射方向㊂4㊀基于MT-InSAR的上海长江大桥形变监测4 1㊀影像数据㊀㊀为了充分利用上海长江大桥及周边区域安装的角反射器,本文选用2020年9月 2022年3月覆盖上海长江大桥的44景Sentinel-1A卫星平台升轨SLC单视复影像为数据源,观测模式为IW宽幅干涉,分辨率为5米ˑ20米,极化方式为VV极化㊂选取2021年6月30日的影像为PS处理主影像㊂本文采用由欧空局开发的SAR影像处理软件(SeNtinelApplicationPlatform,SNAP)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基于USGS发布的30米分辨率SRTMDEM数据去除地形相位并进行地理编码,完成轨道校正㊁条带选择㊁主影像选取㊁配准与干涉图生成等处理步骤㊂辐射定标前后角反射器所在区域影像如图5所示㊂在强度影像中,角反射器区域表现为非常明亮的十字光斑,所在区域信噪比有极大的提升,可以作为稳定的干涉测量形变参考点㊂本文采用StaMPS进行时序分析与形变提取㊂StaMPS/MTI(StanfordMethodforPersistentScatterers/Multi-TemporalInSAR)方法由英国利兹大学Hopper教授等学者于2004年提出,该方法采用三维时空解图5㊀角反射器安装前后强度对比缠算法获取目标的时序形变信息,同时支持PS与SBAS处理方法,能提高时序InSAR在低相干区的监测能力㊂基于该方法,本文得到区域形变速率解算结果如图6所示㊂图6㊀区域形变速率4 2㊀形变监测结果分析㊀㊀在默认情况下,StaMPS方法以解算得到的区域内所有PS点的 相位 形变 量平均值作为相对值,计算各点的相对形变量㊂为了更准确地获取越江大桥重点位置真实形变量,本文将长兴岛角反射器作为形变参考点,计算角反射器所在3处桥梁位置在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间的绝对形变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7所示㊂由形变时序曲线图可见,CR1,CR2和CR3在监测期间内形变波动较小,形变区间基本处于以形变量0为对称轴ʃ10mm范围内,符合正常运行状态下越江大桥形变变化特征㊂其中,CR1,CR2的形变波动范围比CR3更小,其主要原因是CR3安装于主桥斜拉桥段,相比于非斜拉桥段,斜拉桥形变状况更容易受温度㊁荷载变化影响㊂因此,利用角反射器可以实现对越江大桥形变的有效㊁高精度监测㊂监测结果表明,上海长江大桥主桥结构稳定,未产生明显的沉降趋势㊂图7㊀角反射器位置示意及形变曲线5 结论㊀㊀本文基于欧空局Sentinel-1A卫星平台2020年9月至2022年3月共44景SAR影像对越江大桥变形监测方法开展研究㊂以上海长江大桥为研究对象,在大桥主桥和周边区域安装角反射器,采用MT-InSAR时序分析技术,得到角反射器位置大桥形变监测结果,上海长江大桥结构稳定,无明显沉降位移趋势㊂研究结果表明,角反射器可以极大地增加监测位置的雷达反射信号强度,有助于提高越江大桥InSAR变形监测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㊂本文提出的基于角反射器的越江大桥InSAR变形监测方法对于运营期特大型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与安全风险管控相关工作具有借鉴意义㊂参考文献[1]何秀凤,高壮,肖儒雅,等.InSAR与北斗/GNSS综㊀㊀合方法监测地表形变研究现状与展望[J].测绘学报,2022(7):1338-1355.[2]李振洪,朱武,余琛,等.雷达影像地表形变干涉测量的机遇,挑战与展望[J].测绘学报,2022(7):1485-1519.[3]朱茂,沈体雁,黄松,等.基于COSMO-SkyMed数据的水库边坡InSAR形变监测应用[J].水力发电学报,2018(12):11-21.[4]张婷,张鹏飞,曾琪明.SAR定标中角反射器的研究[J].遥感信息,2010(3):38-42.[5]路聚峰.时间序列高分辨率COSMO-SkyMed影像地表形变监测研究[D].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6]潘超,江利明,孙奇石,等.基于Sentinel-1雷达影像的成都市地面沉降InSAR监测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20(2):198-203.(编辑㊀何琳)InSARdeformationmonitoringmethodofcross-riverbridgebasedoncornerreflectorWuMingfeiShanghaiUrbanOperationGroup Co. Ltd. Shanghai200023 ChinaAbstract SpaceborneInSARtechnologyhastheabilitytoacquirelarge-scaleandhigh-precisionsurfacedeformationanddisplacementinformation andhasbecomeoneoftheeffectivetechnicalmeansforterraindeformationobservation.Inthispaper C-bandSARimagesareusedtomonitorthedeformationofthecross-riverbridge andcornerreflectorsareusedtoimprovethereliabilityandaccuracyofthemonitoringresults.ShanghaiYangtzeRiverBridgeisusedasthemonitoringobject andfourcornerreflectorsareinstalledonthemainbridgeandaroundtheadjacentareaofthebridge.UsingtheSentinel-1AsatelliteimagesofthebridgeareawithtimespanfromSeptember2020toMarch2022 thedeformationrateandtimingchangesofthebridgeatthepositionofthecornerreflectorareobtainedbasedonthemulti-temporalInSARanalysistechnology.TheresearchresultshowsthattheInSARdeformationmonitoringmethodofthecross-riverbridgebasedonthecornerreflectorproposedinthispapercanrealizehigh-precisiondeformationmonitoringofthecross-riverbridge.Keywords InSAR cornerreflector cross-riverbridge deformationmonitoring。

上海长江隧桥

上海长江隧桥

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简介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位于上海东北部长江口南港、北港水域,是我国长江口一项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桥起于隧道长兴岛登陆点,沿地面横穿长兴岛,由长兴岛东北部跨越长江口北港水域至崇明岛陈家镇,工程全长16.65公里(其中接线道路6.68公里,跨江桥梁9.97公里,设计车速100公里/小时)。

上海长江隧桥(崇明越江通道)工程位于上海东北部长江口南港、北港水域,是我国长江口一项特大型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也是上海至西安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工程的建成将改善上海市交通系统结构和布局,加速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更好地带动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发展,提升上海在全国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工程起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五好沟,经长兴岛到达崇明县的陈家镇,全长25.5公里。

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即以隧道形式穿越长江口南港水域,长约8.95公里;以桥梁形式跨越长江口北港水域,长约16.65公里。

工程按高速公路标准,双向六车道,设计荷载公路I级,设计车速80-100公里/小时。

工程于1993年起开展研究,2004年下半年完成初步设计,2004年12月28日正式启动。

1、长江隧道工程。

隧道起于浦东新区五好沟,穿越南港水域在长兴岛西南方登陆,全长8.95公里,其中穿越水域部分达7.5公里。

隧道整体断面设计为上下的双管隧道,两单管间净距约为16米,沿其纵向每隔800米左右设一条横向人行联络通道。

单管外径为Φ1500厘米,内径为1370厘米,内设三条(3×3.75米)车道,双向即六车道,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

隧道在浦东侧及长兴岛侧均设有敞开断矩形暗埋段及22×48米深约25米的工作井。

两台直径为Φ1543厘米泥水加气平衡盾构,从浦东侧工作井由南向北一次掘进至长兴岛侧工作井实现隧道贯通。

隧道工程共用混凝土819100立方米,使用钢筋152214吨。

中国桥梁之长江大桥(岷江口以下)

中国桥梁之长江大桥(岷江口以下)

中国桥梁之长江大桥(岷江口以下)
南京长江第二大桥
备注
1.^只有连接整个长江两岸的桥梁、隧道或桥隧组合,才被计为一条过江通道;两座并列但各自独立建成的桥梁,计为两条过江通道。

2.^ 2.02.12.22.32.42.52.62.7仅跨越长江夹江或支汊,未跨越整个长江两岸。

3.^原名:长青沙二桥
4.^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公路地铁两用隧道
5.^第一条穿越长江的隧道
6.^第一条穿越长江的地铁隧道
7.^第一座长江大桥
8.^原名:江津观音岩长江大桥
9.^原名:粉房湾长江大桥
10.^原名:泰安长江大桥
11.^原名:茜草长江大桥
以上资料来自维基百科。

上海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思路

上海长江大桥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设计思路

( )采用 实 时监 测 和 定期 监 测 相 结合 的方 法 , 5 力求用 最少 的传感 器和最 小 的数 据量完 成工作 。 ( )系统硬 件 性 能应 充分 满 足 监 测要 求 , 适 6 并
当具 有 冗 余 。 ( )系 统 硬 件 要 有 良好 的 耐 久 性 。 7
器失效 、 号异 常 、 系统 功 能失 效 或 系统 异 常等 。 信 子
出现 故障时 , 系统应能立 即 自动地将 故障信息上传 至
数据 处理与控制服务器 , 并激 活警 报信息 , 与此 同时 ,
隔离 故障传 感器或子系统 以保 障其余部分 正常工作 。
( )当 系统 的 1个 或 多 个 部分 暂 时 断 电 时 , 6 系 统应 能保 留断 点信息 。 根据 以上要 求 , 系统施工 已经完 成 , 各测 点能实 时采 集数据 , 能在线 阅读 和下 载数 据 。 并
6 数 据 处 理 与 控 制 系 统 总 体 要 求
( )数据处 理和控 制 系统管 理工 作站 进行 数据 1
采集 的工作 。
( )所 有数 据 采 集 、 据 预处 理 均 由工作 站 承 2 数
4 软 件 的 开 发 原 则
担 , 有数据 的二 次 预处 理 则 由数 据 处理 和控 制 服 所
力 最大处 、 力变 化 最 大处 、 移 最 大 处 、 应 位 几何 变 形 最 大处 、 结构 模态 分 析必 须 控 制 的 点及 风 力 荷 载 主
要 监控点 等地 方 , 时还 需 考 虑对 桥 梁 使 用 功能 产 同 生 重要 影 响 的 参 数 ( 桥 墩 沉 降 、 刷 、 构 腐 蚀 如 冲 结
3 4
世 界 梁

1上海标大桥,全长人千三百五十算米,这个数写作

1上海标大桥,全长人千三百五十算米,这个数写作

1上海标大桥,全长人千三百五十算米,这个数写作案例一:上海长江大桥跨江段10公里,全桥长16.5公里,其设计方案为技术成熟的斜拉桥桥型,按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每小时100公里。

不过,这座长江大桥的主塔造型不同于杨浦大桥的倒Y型,也不同于徐浦大桥的`A字型,更不同于南浦大桥的H型,而是形如“人”字,平直的桥面从腰际穿过。

因此,作为今后的“长江门户第一桥”,秀丽而大气的景观也将是上海长江大桥的特色之一。

连接崇明岛和长兴岛的上海长江大桥主通航孔跨径达到730米,这一标准超过了上海已建的任何一座大桥,比东海大桥主通航孔还大300多米,在国内仅次于苏通大桥和香港的昂船洲大桥,在世界上位居第五。

据介绍,这一跨度能满足规模3万吨的集装箱货轮及5万吨的散装货轮的双向通航要求。

20xx年11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主塔顺利封顶。

上海长江大桥是上海市长江隧桥工程的主体工程之一。

根据目前的施工总体进度安排,上海长江大桥将于20xx年6月实现全桥结构贯通。

案例二:星期五的傍晚,妈妈开车带我去看望爸爸,爸爸在上海崇明岛工作。

路上,我好奇地问妈妈:“以前去爸爸那里要先乘火车、地铁,再乘轮船,现在为什么可以直接开车去呢?”妈妈笑眯眯地看着我说:“等一会儿你就知道了。

”两个小时以后,我们的车子下了高速,转了一个弯又上了一座大桥。

夜幕下,大桥上灯火通明,车子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热闹极了。

这座大桥很长,弯弯曲曲的像一条巨龙一样卧在江面上。

桥的中央有两根粗大的柱子,远远望去就像是孙悟空的金箍棒,棒上还写着六个红色的大字——上海长江大桥。

20分钟以后,我们就见到了爸爸。

到了之后,妈妈又摸摸我的头问我:“现在知道为什么可以直接开车来了吗?”我点点头,大声地回答:“因为有上海长江大桥嘛!”回家之后妈妈又教我查找资料,现在我还知道了:上海长江大桥连接崇明岛和长兴岛,跨江段10公里,全桥长16.5公里;形如“人”字,平直的桥面从腰际穿过。

因此,作为今后的“长江门户第一桥”,秀丽而大气的景观也将是上海长江大桥的特色之一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混合料运输 为确保沥青混合料的摊铺温度及TLA-SBS复合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的质量,在混合料运输过程 中应做到以下几点: 1)运输前,在车厢及底板上涂刷一层油水混合 物,使混合料不致与车厢粘结。运输过程中加盖油毡 布保温、防雨和防尘。 2)运料车在运输途中,不得随意停歇。运料车卸 料必须倒净,如发现有剩余的残留物,应及时清除。 3)运料车到达现场后,由专人逐车严格检查 SMA混合料的温度,不得低于摊铺温度(,160℃)的 要求。
成本估计过程
隧道整体断面设计为上下的双管隧道,两单管间净距 约为16 米,沿其纵向每隔800米左右 设一条横向人 行联络通道。单管外径为Φ1500厘米,内径为1370厘 米,内设三条(3×3.75米)车道,双向即六车道, 设计车速为80公里/小时。隧道在浦东侧及长兴岛侧 均设有敞开断矩形暗埋段 及 22×48米深约25米的工 作井。两台直径为Φ1543厘米泥水加气 平衡 盾构, 从浦东侧工作井由西向东一次掘进至长兴岛侧工作井 实现隧道贯通。隧道工程共用混凝土819100立方米, 使用钢筋152214吨。
上海长江大桥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 成海燕 魏廷芳 卢启云 胡霄凌 刘翠萍 唐琳 南慧 张成浩 高守成
一、项目简介 二、项目实施背景 三、项目时间管理 四、项目质量管理 五、上海长江大桥项目存在的问题 六、改善建议
一、项目简介
㈠、 基本情况
上海长江大桥跨江段10公里,全桥长16.5公里,其设计方案 为技术成熟的斜拉桥桥型,按双向6车道设计,时速为每小 时100公里。 上海长江大桥是旧世纪开始设计建设的,到1997年建成恰 逢中国改革开放20周 年,因此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大桥 连接的生态宝岛-崇明岛,桥梁本身应该承载更多的生态与 环保要求;越江桥梁长达10公里并预留轨道交通,是一座世 界级的公轨合建长大桥梁工程;大桥建在万里长江的入海口, 堪称万里长江第一桥。
㈢、设计要求
设计时考虑到将来大桥所处北港水域可能的通航需求,大 桥主通航孔按照通行5万吨级轮船设计,采用了跨度730米的 斜拉桥,这一跨度超过了上海已建的任何一座大桥,列国内 第三、世界第五,同时也是世界上公路交通与轨道交通同在 一个桥面上的公轨合一的大桥。在桥面两侧,也已预留了 4.15米宽的轨道交通通道。将来大桥上的轨道交通列车可能 是3条铁轨,中间一条为列车受电用。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卢永成介绍,大桥 在很多方面都达到了国内最高水平。
四、项目质量管理
上海长江大桥的质量管理,不仅体现在施工时候的质量监管, 还对原材料以及供应商都有严格的审核。 第一,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定质量目标,建立由项目 经理、总工、各部门、各工段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管理网 络,责任到人,分级管理,实行“谁施工,谁负责“的质量 责任制。强化监督,狠抓落实。并严格执行PDCA循环,即 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的循环控制。施工现场除配设专职 质检员外,还在工段、班组聘用兼职质检员。
第二,加强施工准备期的质量控制,从源头抓起,控制进场 原材料、半成品和构配件质量,特别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大宗 材料和关键性材料,如砂石料、钢筋、水泥和外加剂等,对 于不符合国家规范、行业标准和设计要求的材料一律不得使 用,首先到供应厂方取样做试验,试验合格后才签订购货合 同,每批材料到场后检验经取样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三,完善施工方法、方案,编制施工作业指导书和施工实 施细则,通过工地试验室自检和权威机构送检相结合的原则 严把材料和施工工艺关。购置先进的测量仪器,利用GPS相 对静态技术做控制网,利用GPS-RTK技术做桥墩承台以下 的基础放样,利用GPS技术和常规测量相结合的办法解决主 塔、钢锚箱等精度要求非常高技术难题。

1、原材料质量控制
(1) 矿料
(2)沥青
用TLA专用沥青改性设备将80 ℅ SBS改性沥青和20 ℅TL沥 青混合,配制成TLA-SBS复合改性沥青。复合改性后的青, 集各类改性沥青的优点于身,性能优越,具有以下特点 1)改善沥青及混合料的温度敏感性; 2)增加在高温环境下的稳定性和抗变能力; 3)增加在低温环境下的韧性和抗裂性能; 4)增加抗疲劳开裂强度和减少龟裂; 5)增强降噪性能; 6)增强耐久性,延长使用寿命。 7)降低维护保养成本; 8)增强防滑 力,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等等。
㈠、上海长江大桥复合改性沥青SMA 桥面铺
装施工质量控制
上海长江大桥气候环境恶劣,而且为减轻钢桥自重 桥面沥青铺装设计厚度4 cm。为保证桥面铺装路用 性能和耐久性,采用了800oSBS改性沥青与20%特 立尼达湖沥青配置而成的TLA- SBS复合改性沥青 SMA13混合料。上海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人海口,桥 面温度早晚温差大,桥面变形大,故要求沥青桥面 铺装必须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和抗变 形能力;同时大桥处于长江之上,空气中水分较高, 经常有雨雾天气出现,桥面风力较大,
长江大桥主要工程量
跨越长江桥梁建设总面积34.23万m2;接线 工程桥梁建设总面积7.89万m2;接线工程道 路建设总面积21.91万m2。
二、项目实施背景
㈠、项目背景 1.素有“长江门户,东海瀛洲”之称的崇明,是中国第三大岛, 但自有人居住的近1300年来,水路是唯一通向大陆的交通路 径,这也成为崇明发展的最大制约。“ 2. 崇明岛为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上海倾力打造的生态绿岛,然 而交通不便成为了制该岛的发展。 ㈡、目的 1.彻底改变上海与崇明岛以及长江以北地区没有陆路通道的状 况,满足长江两岸往来交通需求; 2.改善上海交通系统结构,优化上海交通网络体系,开发崇明 岛资源,促进浦东经济发展; 3.加快崇明现代化生态岛建设,促进上海城乡一体化,推动长 江三角洲、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发展。
第四,加强专业承包和劳务承包队伍的资质审查,严格挑选 承包队伍。土建部分采取纯粹劳务分包的形式进行承包施工, 技术、设备、材料、质量、安全都有项目部提供和管理,通 过对多家申请单位进行严格资格审查,通过对它们近五年来 所承建的类似大型项目业绩考察,以及对该企业的社会信誉 和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调研后,通知具备相应或以上资质、 业绩,并具有良好社会信誉和财务状况的单位进行竞标,竞 标采取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四) 长江大桥工程项目组成

1、长江大桥工程由接线段和长江越江桥段组成: 长兴岛接线工程长2.20km。工程项目包括路提段、潘园 互通立交、二座跨河桥、三孔、长兴服务区、潘园立交收费 站、立交管养中心等设施。 崇明岛接线工程长:4.64km。工程项目包括路提段、陈海 互通立交、白陈和陈仿二座分离式立交、四座跨河桥、三孔、 陈海立交收费站等设施。 长江大桥工程跨越长江桥段总长9.97km。大桥设主航道主 孔一处、副孔一处;大桥设辅航道孔一处。

资源计划过程
1981年,上海长江隧桥的建设设想 被正式提出;1983年2月,崇明越 江隧道工程项目建议书获国务院批 准立项;1984年8月中旬,崇明越 江通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国务 院发改委批准。1996年2月28日, 上海长江隧桥东线工程正式奠基启 动。总投资123亿元。上海长江隧桥 于2009年10月31日正式通车。
㈡、设计理念
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设计。上海市政工程设计 研究总院的设计团队,首先确立了把它建成一个可持续发展 工程的理念,并定下了如下目标:建成一座真正具有百年使 用寿命的桥、一座便于养护维修并具有全寿命经济性的桥、 一座技术先进并且造价经济的桥,一座不仅交通功能完善而 且能够充分表现美学价值的桥。
上海长江大桥起于隧道长兴岛登陆点,沿地面横穿 长兴岛,由长兴岛东部偏北跨越长江口东北港水域 至崇明岛陈家镇,工程全长16.65公里(其中接线 道路6.68公里,跨江桥梁9.97公里,设计车速100 公里/小时)。桥面两侧预留了宽4.15米的空间,今 后供轨道交通使用。
为沟通岛内交通,长兴岛潘园公路及崇明陈家镇各 设有一座互通式立交。跨江桥梁总共154跨,其间 设有满足远期3万吨级集装箱及5万吨级散货船的主 通航孔,及满足3000吨级船舶通行的辅通航孔。主 通航孔其结构形式为主跨730米双人字形塔柱,塔 柱高212米,分离式钢箱斜拉桥;辅通航孔为80米 +140米+140米+80米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 其余桥跨分别为30米、50米、60米、70米预应力 钢筋混凝土连续箱梁及105米钢-混凝土组合箱梁。 全桥累计浇筑混凝土798284立方米,钢筋100952 吨,预应力钢束12912吨,钢材122106吨,填土方 686202立方米。
连接崇明岛和长兴岛的上海长江大桥主通航孔跨径 达到730米,这一标准超过了上海已建的任何一座 大桥,比东海大桥主通航孔还大300多米,在国内 仅次于苏通大桥和香港的昂船洲大桥,在世界上位 居第五。这一跨度能满足规模3万吨的集装箱货轮 及5万吨的散装货轮的双向通航要求。 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上海长江隧桥 从上海浦东通往中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长江隧桥工 程,采用“南隧北桥”(预留轨道交通线)的建设 方案,西南起浦东五号沟、经长兴岛,东北止崇明 陈家镇,全长25.5公里,其中长江隧道长约8.9公里, 长江大桥长约10.划
1993年,正式提出工程设想。 1994年,完成《长江口越江通道工程重大技术问题前期研究报告》。 2001-2003年,开展了河势、水文、航运、风险等专题内容的研究。 2005年9月,上海长江大桥开工。 2006年6月,该桥第一片箱梁的预制完成。 2007年6月,由大桥局承建的大桥,非通航孔70米预应力混凝土箱梁预制、 运输、架设工程全部完工,大桥进入上部结构施工阶段。 2007年11月28日,上海长江大桥主塔顺利封顶。 2008年5月,实现了与大桥 江中段的提前合龙。 2008年6月27日,上海长江隧桥工程实现全线贯通。 2009年10月31日18时,正式通车。


所以为解决以上问题,上海长江大桥的桥面铺装 层设计采用80 0 o SBS改性沥青+20%特立尼达湖 沥青(简称TLA)配置而成的TLA-SBS复合改性沥青 SMA-13施工。 在上海长江大桥TLA-SBS复合改性沥青SMA-13桥 面铺装的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桥面铺装的工程质量 和使用性能,从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拌和、摊铺、 碾压等几个方面,进行质量控制。以下3张表格是 对各种技术指标的描述以及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