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林黛玉进贾府教案(1)新人教版必修3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4、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红楼梦》主题曲和《葬花吟》欣赏。
二、必要的资料补充:1、曹雪芹和《红楼梦》介绍“开谈不说《红楼梦》,谈尽诗书也枉然。
”――得硕亭·《草珠一串》2、前三回内容简介《林黛玉进贾府》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是全书序幕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一回是开篇。
先用“女娲补天”“木石前盟”两个神话故事作楔子,为塑造贾宝玉的性格和描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故事,染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在“女娲补天”的故事中,作者特意描写了一块“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的顽石,这便是随贾宝玉一起降生、又为贾宝玉随身佩戴的“通灵宝玉”。
它对贾宝玉的叛逆性格有隐喻作用:一方面暗示他无“补天”之材,是个不符合封建社会要求的“蠢物”;另一方面也暗示他与封建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性格,具有像从天而降的顽石一样的“顽劣”性,难以为世俗所改变。
“木石前盟”主要交代了这块“无材补天”的顽石与绛珠仙草的关系,说明这顽石在投胎入世之前,曾变为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了一棵“绛珠仙草”,使其得以久延岁月,后来遂脱去草木之态,幻化人形,修成女体。
在这顽石下世之时,她为酬报灌溉之德,也要同去走一遭,把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
这绛珠仙草便是林黛玉的前身。
正因为有这段姻缘,在林黛玉初见宝玉时才有“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的感觉;贾宝玉也觉得“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
至于“还泪”之说,正与节选部分“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相照应。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承
接
环 节
鉴赏环境描写象
1、提问:文中黛玉眼中的贾府是一个怎样的大家庭?
2、点拨:文中描写了怎样的环境?结合手法分析
学生展示
学生补充、纠正
完善答案,记录
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
5分钟
3
练评结合环节
分析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
1、提问:文中有几处环境描写?
2、公布答案。
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1、小组讨论并写出答案
3、评价学生作答结果。
作答、补充记录。
情况
5分钟
6布置下节课
自主
学习
任务
1、练习册剩余习题做完
3分钟
让学生明确下课所学,有的放矢进行提前学习。
7板书
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
曹雪芹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8课后反思
学习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记住小说三要素。
2、能够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3、能够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品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由:大纲要求阅读鉴赏文本中的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小说三要素——环境描写
监督
检查
记忆
运用
纠正
记录
环境描写属于考高考点。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小说三要素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高级中学高中语文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三维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了解古典小说中常用的、古今义不同的一些词语的含义。
2. 文中易理解的内容,以学生自学讨论为主,教师小结;文中较难理解的问题,以教师分析讲解为主,教学重点是分析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小说运用的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
3.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这种思想教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完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及《西江月》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时数:安排3教时。
第一教时教学要点简介作者、作品、《红楼梦》开头四回的主要内容;认字解词;分析课文的情节结构。
教学内容与步骤1.介绍曹雪芹和《红楼梦》(在自学预习的前提下,可由学生介绍,教师再作些补充)。
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生于1715年,卒于1763年。
康熙皇帝时,曹雪芹家是非常显赫的贵族世家。
雍正皇帝即位之后,曹雪芹的父亲因与皇家派别斗争有牵连,被罢官抄家,曹家从此败落了。
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兴盛到衰败的过程,早年过着豪华的公子生活,晚年却穷愁潦倒,卖画度日,生活于贫困之中。
这种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曹雪芹深刻地思考自己的经历,对社会上种种黑暗产生了不满,这为创作《红楼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全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腐朽本质,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发展趋势。
2.简介《红楼梦》开头四回的内容。
(无需细节,只讲梗概,讲清与课文有关的地方,起到帮助理解课文的作用。
)(1)第一回,是全书的楔子,写了女娲补天、顽古转世、木石前盟的故事,既暗示了人物性格,又为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增添了浪漫色彩。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林黛玉进贾府》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林黛玉进贾府》一、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生僻字词、文言文语法知识点等,能够流利朗读并理解课文。
2.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叙事技巧,并通过分析和鉴赏小说情节,增强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小说创作风格,培养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林黛玉形象的刻画、小说情节的分析等,特别是林黛玉进贾府的流程、人物关系以及各种细节描写。
2.教学难点:文言文阅读技巧、小说叙事技巧等,特别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文言文阅读,深入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电视剧《红楼梦》的相关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手段,全面展现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
例如,利用PPT课件,逐一呈现林黛玉进贾府的流程和人物关系图谱,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学习脉络。
3.归纳:对小说情节进行总结,强调重要知识点,加深学生对内容的记忆。
例如,归纳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文言文语法知识点等。
4.讨论与互动: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自主性。
5.拓展与提升:引入相关的文学评论和赏析文章,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评价《林黛玉进贾府》,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采用互动式模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小组合作等,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度。
2.利用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等多种手段,如PPT演示文稿、视频、图片等素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
3.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合理的练习题目,例如生僻字词的默写、文言文语法知识点的应用等,巩固学生学习成果。
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三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2、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等培养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3、认识封建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贾宝玉追求个性自由、反封建的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等培养把握人物性格的能力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鉴赏分析法课时:第三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跟随林黛玉的脚步一起走进了贾府,通过黛玉的眼睛让我们看到了贾府宏伟的外观、讲究的布局和华贵的陈设,同时也让我们看见了贾府不同寻常的社会地位,今天再让我们跟随黛玉的足迹去游览一回那富丽堂皇的贾府。
(二)研究林黛玉在贾府的行走路线1、通过多媒体给出贾府的建筑结构示意图2、黛玉在贾府的那些地方留下了她的足迹,所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3、通过课件演示林黛玉所走过的四条路线,进一步的感受贾府环境(三)研究人物之间的关系1、通过刚才黛玉所走的路线图我们可以看出,黛玉初到贾府,按照封建礼教先去拜见了自己的长辈,而通过拜见长辈才引出众多人物的出场,那么都有那些人物出场了?2、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通过课件给出贾府的众人物3、在众多得人物中作者所用的笔墨也不一样,有的人物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有的人物是略写,有的是实写,有的是虚写,那么详写的人物有哪些?略写得人物有哪些?实写的有哪些?略写的有哪些?4、在这些人物中作者写的比较成功的、刻画的比较精彩的有哪些人物?5、那么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人物形象,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些人物的(四)人物形象分析观看《红楼梦》片段王熙凤:1、找出文中关于王熙凤描写的句子有哪些?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进行刻画的?2、这些描写体现了王熙凤怎样的性格特征?节选部分以四个层次展示王熙凤的性格特征:(1)写出场:这是《红楼梦》中极其精彩的一笔: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
高级中学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记住小说三要素。
2、能够找出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
3、能够分析概括景物描写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
1、思维能力:
通过学生品读,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2、运用能力:
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理由:大纲要求阅读鉴赏文本中的形象,感受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时间
课前
三分钟
小说三要素——环境描写
监督
检查
记忆
运用
纠正
记录
环境描写属于考高考点。
3分钟
1
承接导入环节
小说三要素
1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及时评价。
2补充相应知识。
1、各组上台展示,课代表协助老师检查完成情况。
2、整理完善
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验收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
主备人: 使用人: 时间:2018年4月21日
课题
林黛玉进贾府
课时
第三课时
课型
新授
教学
重点
1、小说三要素。
2、环境描写的作用。
依据:1、2018年高考大纲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教学
难点
引导学生对重点段落和环境的描写进行细读。
依据:分析概括文章结构和归纳内容要点,应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小组展示。
3.其他小组补充
4、书上记录相关答案。
训练学生质疑、概括、分析,领会作者意图的能力。
6分钟
4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课题林黛玉进贾府课时第三课时课型新授教课1、小说三因素。
依照:1、2018年高考纲领剖析:挑选并整重点2、环境描绘的作用。
合文中的信息教课指引学生对重点段落和环境的描绘进依照:剖析归纳文章构造和归纳内容重点,难点行细读。
应培育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知识目标:原因:大1、可以记着小说三因素。
纲领求阅学习2、可以找出环境描绘的有关语句。
读鉴赏文目标3、可以剖析归纳光景描绘的作用。
本中的形二、能力目标:象,感觉1、思想能力:此中包含经过学生品读,培育学生阅读的能力。
的文化内2、运用能力: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册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小说三因素——环监察记忆环境描绘3分钟三分钟境描绘检查运用属于考高纠正考点。
记录1小说三因素1巡视检查学生完1、各组登台展现,查收学生4分钟承接导成状况,进行实时课代表辅助老自主学习入环节评论。
师检查达成情的结果2增补相应知识。
况。
2、整理完美3、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承鉴赏环境描绘象1、发问:文中黛学生展现培育学生5分钟接玉眼中的贾府是学生增补、纠正鉴赏小说环节一个如何的大家完美答案,记录环境描绘庭?作用的能2、点拨:文中描力写了如何的环境?联合手法分析3剖析归纳环境描绘1、发问:文中有1、小组议论并写出训练学生6分钟练评结的作用几处环境描答案怀疑、概合环节写?2、小组展现。
括、剖析,2、宣布答案。
3.其余小组增补领悟作者评论学生作答结4、书上记录有关答企图的能果。
案。
力。
4总结本课知识。
1、指引学生总结1、回想、总结稳固本课讲堂本课重点。
背诵、所学,达成4分钟总结提2、点拨文中字词学习目标升环节读音。
5《优化教案》有关习1、巡视学生。
作答、增补记检查学生5分钟检测反题宣布答案。
录。
对本课所馈环节2、展现优等生练课代表辅助检学的掌握习册。
查状况3、评论学生作答结果。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优秀7篇)《林黛玉进贾府》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的性格特点以及小说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外貌、语言描写等主要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中国古典文学巅峰之作《红楼梦》的一些常识性了解,增加个人文化积累。
4.认识《红楼梦》的反封建意义和作者曹雪芹对当时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态度。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刻画这些人物所运用的主要描写方法。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事件运用多种方法介绍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1.理解本文中环境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2.理解《西江月》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方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可以从人物出场描写入手,研究描写人物的方法。
同时结合运用鉴赏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枉凝眉》。
导语:《枉凝眉》。
是大家熟悉的曲子。
歌中唱道:“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结果呢?一个是整天为他哭泣(林),一个是整天为她牵挂(贾)。
“水中月”、“镜中花”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对造成爱情悲剧的现实提出了质问。
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的《林黛玉进贾府》,走进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走近黛玉,走近宝玉,走近贾府中的其他人物。
二、简介作者及《红楼梦》创作《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18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部古典小说。
它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在我国及世界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趋势。
作者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
他的一生经历了曹家由盛而衰的过程,由“锦衣纨绔”的贵公子,降为落魄的“寒士”。
当他著书时,已过着“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和“举家食粥酒常赊”的贫困生活。
天壤之别的生活变化,促使他对过去的经历作一番深刻而痛苦的回忆。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三)德惠市第二实验中学课堂教学教案课题:林黛玉进贾府课型新授课课时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阅读古代小说的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过程方法1.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及特点。
2.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入手,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红楼梦》这部古典名著的反封建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中《西江月》词的作用。
教学难点了解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方式知识结构与教学设计开门见山先声夺人陈述铺垫小说人物出场方式悬念设计金钩倒挂娓娓道来教学主案(教学内容)教学辅案(教学方法、手段、活动)一、导语设计文学大师历来都非常讲究作品中人物出场的描写,曹雪芹的《红楼梦》,有名有姓者不下四百人,较为活跃者不下百人,但各自出场决不相同,今天我们来欣赏贾宝玉和王熙凤这二人精彩而又经典的出场。
二、精读课文,西两首词的作用。
1.指导阅读《西江月》第一首词刻画了贾宝玉的狂放不羁,对封建礼教的叛逆对功名利禄的漠视以及追求个性的自我解放。
词中的“愁”和“恨”是宝玉欲求摆脱封建束缚而不得的苦闷心情的表现;“傻”和“狂”是宝玉在痛苦中寻求新生活新理想,却又找不到出路以致陷于迷惘的种种情态的表现。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写出了宝玉因不愿读孔孟的文章,被人看作是愚笨顽劣,说明他具有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厌恶功名利禄的思想。
第二首也斥责了当时封建社会特别是贵族家庭的世俗观念。
2.这两首词有什么作用?其一,作者假托封建卫道者的口吻,对宝玉似贬实褒,寓褒于贬,正文反作,赞颂宝玉。
歌颂了宝玉反封建的叛逆性格,暗示了小说为宝玉安排的悲剧结局。
其二,作者用“说反话”的手法,赞赏宝玉对封建主义采取的玩世不恭的态度;他的“傻”“狂”,是专制压迫和禁锢的结果,是他在痛苦中寻求新的生活和理想,而又找不到出路,陷于失望和迷惘的一种精神状态。
三、赏析人物出场描写1,小说人物出场方式⑴开门见山。
2024-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

2024-2024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一单元《林黛玉进贾府》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环境描写。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人物形象的分析。
2.情节和环境描写的理解。
3.主题思想的探讨。
三、教学难点1.人物关系的把握。
2.文学鉴赏能力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红楼梦》原著、教学课件、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红楼梦》原著、学习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介作者及《红楼梦》。
2.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导入本节课的主题——《林黛玉进贾府》。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生词、难句。
(三)人物形象分析1.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述林黛玉进贾府的段落,分析林黛玉的形象。
2.分析贾宝玉、贾母等人物形象,对比林黛玉与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课文中的环境描写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作用。
2.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社会背景和主题思想。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
2.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主题思想。
(二)情节分析1.让学生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原因,理解故事背景。
2.分析林黛玉在贾府中的生活,探讨她与贾宝玉、贾母等人的关系。
(三)主题思想探讨1.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反映社会现实的描写,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2.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命运,探讨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判。
(四)课堂小结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进行文学鉴赏。
(二)文学鉴赏1.让学生从课文中的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方面,分析小说的艺术特色。
2.分析小说中的语言风格,探讨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讨论1.让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人物关系,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案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及社会背景。
2.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经典名著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激发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贾府的社会背景,挖掘作品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谈论《红楼梦》的知名度,引导学生关注这部名著。
2.简要介绍《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及其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
2.学生思考:林黛玉进贾府的初衷是什么?她在贾府的地位如何?三、课堂讨论1.分析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人物性格特点。
2.讨论林黛玉与贾宝玉、薛宝钗的关系,分析三人之间的情感纠葛。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
2.引导学生关注贾府的社会背景。
二、课堂讨论1.分析贾府的社会背景,理解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象。
2.讨论林黛玉在贾府的地位及待遇,分析其心理变化。
三、名著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的艺术特色,如人物描写、景物描绘等。
2.学生举例分析《红楼梦》中的经典语句,体会其艺术魅力。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回顾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及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文化内涵。
二、课堂讨论1.分析《红楼梦》所反映的封建社会伦理观念,如婚姻观、家庭观等。
2.讨论林黛玉在贾府中的角色定位,理解其悲剧命运。
三、名著鉴赏1.引导学生关注《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体会其文学价值。
2.学生举例分析《红楼梦》中的经典诗词,感受其艺术魅力。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回顾林黛玉进贾府的情节及人物性格。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教育意义。
二、课堂讨论1.分析《红楼梦》对当代青少年的启示,如如何面对困境、如何处理人际关系等。
高中语文1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教案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的1.认识阅读古代小说的意义,掌握阅读方法;初步了解《红楼梦》和曹雪芹。
2.了解课文中怎样描写贾府这一典型环境,理解环境描写的特点。
3.从分析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的不同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设想构成本单元的讲读课文和课内自读课文均属我国古代长篇小说节选,拟增加单元阅读导言,阐明两点:①阅读我国古代小说的意义和阅读小说的基本方法,以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②就小说而言,根据课文特点,《林黛玉进贾府》重在研讨环境、人物;《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重在研讨故事情节;《明湖居听书》重在鉴赏;以做到学前心中有数。
本课,首先介绍《红楼梦》及其作者,使学生对这部古曲名著及曹雪芹这位文学巨匠有初步了解,引发他们读全书愿望。
其次根据课文特点,重点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难点则在于准确地把握黛玉和宝玉的性格特点。
至于教学方法有两种选择:如果课前能组织学生看《红楼梦》电影、《红楼梦》电视连续剧或有关章节的录像,则采取专题讨论的方法,集中解决两个重点;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则以教师引导、讲授为主,适当组织课堂讨论,通过教学全过程达到教学目的。
教案按后一种情况设计编写。
第三课时教学要点1.分析贾母、王夫人、王熙凤、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性格。
2.学习古代小说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言: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
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
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
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
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1.1林黛玉进贾府教案3新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分析,能圈点出有关贾宝玉、林黛玉和王熙凤等人物描写的语句,并能理解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2、能赏析本篇课文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描写的艺术;3、能在阅读过程中,抓住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线索。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在初读课文后即能抓住林黛玉的行踪;2、能抓住课文的有关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3、多姿多彩的语言描写艺术。
[课时安排】五课时第一课时(初步熟悉课文,理清林黛玉进贾府的行踪)一、导入课文谈话要点:1、有关中国的四大著名古典长篇幅小说:即《红楼梦》曹雪芹,《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
2、《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四大名著之一。
全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揭露了封建统治的罪恶和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以展趋势。
本文选自《红楼梦》故事的第三回《金陵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是全书的序幕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以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行踪为线索,通过她的所见所闻,介绍了贾府的一大批批重要人物,弄错时展现了贾府与众不同“的豪华府北,拉开了《红楼梦》故事的帷幕。
3、《红楼梦》人物众多,为了使用权我们了解众多的人物关系,我们印发了下表,供同学们参考。
宁府宁国公贾演——贾代化——堂舅父贾敬——堂表兄贾珍四表妹贾惜春荣府荣国公贾源——外祖父贾代善、外祖母史太君(即贾母)——大舅父贾赦、大舅母邢夫人——表兄贾链、表嫂王熙凤二姐贾迎春二舅父贾政、二舅母王夫人————————表兄贾珠表嫂李纨大表姐贾元春表兄贾宝玉三表妹贾探春母亲贾敏、父亲林如海——————————林黛玉4、林黛玉因母亲去世,她父亲决定让到外祖母家去,于是引出了本文所讲的故事。
二、学习班小说,我们仍然要抓住小说的情节链。
让学生装在阅读课文之后,通过讨论,找到情节链。
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的点拨:本文的情节链是——林黛玉进贾府的一天的行踪:步步留心——进贾府大门——贾母的正房大院,见贾母——三个姐妹——不足之症——王熙凤来了——已经放了月钱、找缎子——去大舅父、大舅母处——去荣禧堂二舅父、二舅母处——王夫人说贾宝玉——路过王熙凤的住处——在贾母的后院正房用饭——林黛玉和贾宝玉相会——暂置碧纱橱。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1.林黛玉进贾府3

教学设计课时讲课时间: 2016 年月日第周本学期总第4课时课题《林黛玉进贾府》课标要求能读懂浅易易懂的小说。
知识与技经过对第 13、14 自然段的剖析掌握贾府建筑的布局讲究、陈教能设豪华状况。
学过程与方学生频频阅读,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合作研究。
目法标感情态度读懂古典小说,培育学生对祖国语文的热爱之情。
与价值观教课重点经过对描述性语句的鉴赏,剖析贾府的豪华形象。
教课难点鉴赏重要语段。
教课方法学生频频朗读,合作研究教课器具多媒体课堂小一、复习上节课的内容结二、重点课文阅读指导:与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第13、14 段课文。
板2、剖析第 13 自然段中间“荣禧堂”的描述性文字。
书设计检应备:节,实备节,超备教教查节。
研学主20 年管评月组20 日价质量评论:年月日内容与过程教课环节与内容反省增补第三课时(复习上节学习的语段,指导学生学习13 至 14 自然段)一、复习课文重点:1、“步步留意,不时在乎”和“不愿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这是黛玉的行动准则。
2、第 6 至 9 自然段,以下问题:(1)王熙凤的感情变化线索是:先表奉承,后表怜悯,最后是表关怀。
(2)一见林黛玉,有这样几个动词,十分惹人注视:携着、打谅、送至、笑道、拭泪、转悲为喜、问。
这些动词十分鲜亮地表现了她的虚情假面具意、和聪明能干。
(3)她对林黛玉说:“想要什么吃的、什么样玩的,尽管告诉我;丫头妻子们不好了,也尽管告诉我。
”这些话说了然什么?(说了然王熙凤既要讨好老祖宗,又欲在黛玉和大家眼前表现自己在机房府的势力大。
)(4)课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王夫人)因又说道:‘该顺手取出两个(缎子)来给你妹妹去裁衣裳的,等夜晚想着叫人再去拿来吧,可别忘了。
’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可是这两日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过来。
’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
”请问,当时王熙凤为何这么说?王夫人为何笑一笑,点头不语?(王熙凤在贾母眼前要表示对黛玉关怀异样,说‘早已预先想到’,以索取贾母的欢心。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 林黛玉进贾府》3

《再进贾府,探班林黛玉》教案——小说鉴赏之人物形象分析【教学设想】本课针对高考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特点进行教学组织,重在形象分析方法的指导,同时体现才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
【教学目标】通过对《林黛玉进贾府》文本的回顾,总结概括林黛玉形象,梳理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答题方法【教学重点】小说中人物描写的方法【教学难点】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题的答题模式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情节、环境、人物是小说的三要素。
文学即人学,小说一般是通过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会问题、价值观念等的。
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
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
让我们再次回顾高中课本,探班林黛玉,从整理她的形象特征的过程中探究人物形象之答题方法!一、回顾林黛玉形象特点:外貌描写:①众人眼里的黛玉:“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 只作初步勾画。
众人关心的是黛玉的身体,注意点是体质的病弱和不足。
②王熙凤眼里的黛玉:“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谅了一回,……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 描写进了一层,突出黛玉容貌的标致和气派的不凡。
③这一形象只有宝玉的眼睛能看出来,其他任何人都是无法发现的。
林黛玉的外貌给人留下的印象:美貌多情、体弱多病、惹人怜爱。
语言动作的描写:归纳:①贾母一见黛玉,疼爱得了不得,“一把搂入怀中大哭”,并不计较礼节,可是待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还是补行了拜见的礼节。
见了迎春姐妹三个,也“忙起身迎上来见礼”。
②听到后院有笑声,听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心里觉得那人“”,只是不说,见了面还是“连忙起身接见”,称呼上也非常小心。
外祖母说:“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1 林黛玉进贾府》12

《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人物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准确把握人物思想性格特征。
(2)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发学生对《红楼梦》的认知兴趣,针对性的进行自主探究,进行个性化解读。
(3)整体认识小说悲剧的必然性和思想价值。
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与讨论提取文中信息,分析归纳文中要点。
(2)通过讨论探究作者对文中人物的情感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价值,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
(2)通过四大家族的腐朽没落理解封建社会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理解贾宝玉的叛逆精神。
二、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人物形象描写,提高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2、认识封建社会的腐朽性及小说悲剧的必然性。
三、教学难点1、品味小说的语言,体会其丰富的内涵,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2、分析人物出场的描写艺术,提高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标题:三生石上旧精魂—宝黛初会(一)导语设计:“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泰戈尔))这是一段一见钟情、刻骨铭心的的爱情,也是一段注定要成为传奇的爱情,可是,他们为何如此痛苦?明明近在眼前,却又咫尺天涯,只能遥遥相望,不能终生相依。
他们的爱情,注定是一个悲剧!“人生若只如初见”,是的,初见时,一切多么美好啊!今天,我们来分析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形象,感受他们纯洁的情感与思之而不得痛苦。
(二)人物形象分析师生一起回忆复习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正面描写(服饰、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细节)、侧面烘托。
1、林黛玉、贾宝玉的形象(1)学生快速阅读,找出文中描写林黛玉、贾宝玉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黛玉进贾府》教案第三课时 (人教版高一必修三)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林黛玉、贾宝玉的性格特征;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使用说明】1.10分钟课前独立完成导学案.2.20分钟讨论、交流、质疑,老师点拔.3.10分钟当堂训练.4.5分钟巩固、记诵、小结.【预习热身】阅读《西江月》二词,完成下列问题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
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
行为偏僻性乖张,哪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
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孝无双。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1.对两首词中某些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纵然生得……草莽”一句中,“草莽”指丛生的杂草,比喻没有学问,这里的学问当然是借统治阶级的眼光来看的。
B.“行为偏僻性乖张”是指宝玉要求独立不羁、个性解放,正表现了他对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孔孟之道的大胆挑战与批判。
C.“愚顽怕读文章”指宝玉只知在内帏中厮混,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也是他厌恶功名利禄的表现。
D.“那管世人诽谤”则更是对他叛逆性格的赞扬。
2.文中写道“《西江月》二词,批宝玉极恰”,“恰”字则体现在该词所采用的手法上,其手法是()A.似贬实褒B.似褒实贬C.似褒似贬D.反面衬托3.下面关于《西江月》二词内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二词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宝玉,实际上却是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B.二词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
C.二词预示了作为封建贵族家庭里的富贵闲人的不幸结局--富贵分散,家道败落。
D.《红楼梦》续书的结尾,宝玉高中乡魁,荣受朝封,光耀祖上,又生贵子,继承祖业,与“天下无能第一”相矛盾,继续写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宝玉的原意。
参考答案:1.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中语句的理解。
答案:CC项中“所有文章他都厌恶,包括《四书》、《西厢记》、《牡丹亭》等都怕读”一句有错误,首先贾宝玉并非讨厌所有文章,他只是厌恶用作敲门砖求取功名利禄的四书五经,而对于《西厢记》、《牡丹亭》等追求个性解放,追求美好爱情的书,他是爱不释手的。
2.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作所用手法。
答案:A3.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察词的内容的概括评价。
答案:BB项概括有错误。
二词并非“对宝玉的不谙世务、不喜读书、不思进取的不肖行为作了批判”,从第二题我们可以知道该词运用了似贬实褒的手法,因此我们可以作出判断,二词不仅没有对进行批判,反倒对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赞扬。
(1)选出对“膏粱”理解正确的一项()A.膏药和高粱B.肥肉和精米C.膏药和高粱,指身体不好的人。
D.肥肉和精米,借指富贵子弟。
(2)选出对“可怜辜负好韵光,于国于家无望”解释正确的一项()A.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没有希望。
B.对不起大好时光真是可怜,对国家对家庭都不存在什么希望。
C.可惜对不起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无指望。
D.可惜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对国家对家庭都无希望。
(没有大用处)(3)对《西江月》二词理解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西江月》二词和对贾宝玉出场前的侧面勾勒、出场后的肖像描写,是课文中对贾宝玉性格描写的三个重点。
B.《西江月》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
C.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子弟的一个代表,这两首词采用幽默含蓄的手法,揭露封建大家庭后继无人的事实,暗示封建社会必然灭亡。
D.所谓“似傻如狂”,“草莽”,“不通世务”,“偏僻乖张”,实际上是贾宝玉卓然独立,与世俗传统相背离的表现。
(4)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A.对比B.对偶C.反语D.借代参考答案:(1)D(2)D(3)C(4)B【焦点讲练】一.试分析作者描写贾宝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一)描写方法1.出场前的侧面描写:介绍了一般人对宝玉看法和他在贾府中的地位。
许多人对宝玉持贬斥态度:(1)王夫人:是个“孽根祸胎”“混世魔王”,“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2)黛玉:曾听母亲说“衔玉而诞”的表哥“顽劣异常,极恶读书,最喜在内帏厮混”。
这些贬斥说明贾宝玉所作所为与封建正统观念相抵触,与世俗常情格格不入,他是封建阶级的叛逆。
(3)两首《西江月》:表明贾宝玉作为封建统治阶级逆子贰臣。
2.外貌描写(出场后的侧面描写):课文中对宝玉的外貌描写是通过黛玉的眼睛写出的,在黛玉看来宝玉却是一个眉清目秀、英俊多情的年轻公子,不但看不出有什么惫懒与懵懂,而且感到非常眼熟,产生亲热感。
使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3.行为描写:“通灵宝玉”在别人看来是他的命根子,但他并不看重。
现在黛玉也没有,更增加了他的反感。
“摔玉”表现了宝玉对所谓天命的反抗,对世俗的否定,对封建礼教的蔑视,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他追求人人平等的思想。
4.语言描写:初见黛玉,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送完字,又问“可也有玉没有?”,……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二)人物形象小结:1.强烈的叛逆性格;2.追求平等自由;3.尊重欣赏女子(女尊);4.追求爱情自由。
二.试分析作者描写林黛玉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特点?(一)描写方法1.侧面描写(1)宝玉眼中的黛玉细看形容,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似蹙非蹙:多愁善感;罥烟眉:眉黛如一抹轻烟,清、淡、秀;含情目:多情;愁情生妩媚(风韵),病体生娇怯(情态)。
两靥愁、一身病:体弱多病;闲静……行动……:姣花照水--柔情媚态,弱柳扶风--婀娜之美。
超尘脱俗的空灵。
心较比干多一窍:脂砚斋评:多一窍固是好,然则未免偏僻了,所谓过犹不及是也。
心思细密,想的太多。
性格决定命运(悲剧之源)。
病如西子胜三分:美比西施;病态美(清新脱俗、铅华洗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表现其无与伦比的姿容、神韵和风采。
)(2)众人眼中的黛玉……言谈举止不俗,身体面庞怯懦不胜……(3)熙凤眼中的黛玉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2.黛玉的心理描写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3.语言描写邢夫人“苦留吃过饭去”黛玉回答“舅母爱惜辞饭,原不应辞……”贾母和宝玉问其读何书的不同回答(“刚念了四书”“不曾读……些须认得几个字”),充分表现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的敏感、谨慎、细心、多疑的性格特点。
4.行动描写吃饭时“度其位次,便不上炕,只向东边椅子上坐了”拜访时“曲曲折折走了很多路”(二)人物形象小结1.气质脱俗,美貌多情;2.弱不禁风,多愁善感;3.孤高自尊,行为谨慎;4.敏感细心,生性多疑。
【当堂练习】下面是《红楼梦》里的最精彩情节之一“宝黛初会”,读后回答问题。
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宝玉看罢,因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贾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1.宝黛初会时,黛玉“便大吃一惊”,宝玉是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
”这与原著中的那一情节相照应?【解析】这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的运用。
第一回中写到过“木石前盟”,也就是跛足道人和癞头和尚所说的前世“未了的孽缘”。
【答案】木石前盟。
2.“宝黛初会”这一细节,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人物性格。
对与宝黛的描写,所用手法有何不同?体现了人物的什么不同特点?【解析】高明的作家,采用什么样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是与要表现的人物身份性格特点相契合的。
抓住宝黛的不同身份和性格特点,这道题就不难破解。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心理活动,写动作是“见”,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
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3.宝玉、黛玉相见时,作者对黛玉的服饰只字未提,原因是(C)A.为了行文简洁,突出人物形象特点。
B.黛玉服饰平常,没有什么特别。
C.在宝玉眼中,服饰是不屑之物,所以视而不见。
D.宝玉是个懵懂顽童,不注意服饰细节。
【解析】在这一节中,黛玉的形象是从宝玉的观察角度去写的。
宝玉的性格特征之一就是纯真任性,C项与宝玉性格特点最吻合。
【答案】(1)写黛玉侧重写心理活动,写动作是“见”,这对于羞涩的少女,这是得体的,与黛玉的性格身份特点相同特点。
而写宝玉是侧重语言和动作,“笑”,“看罢”“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
这符合宝玉无拘无束,率真人性的性格。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
宝玉又问表字。
黛玉道:“无字。
”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
”探春便问何出。
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
’况这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
”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
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
”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贾母急的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泣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如今来了这们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
”1.在宝黛初会这段文字中,主要从四点写了宝玉的言行,请各用两个字分别概括(1)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_2.宝玉为何给黛玉取字“颦颦”(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前文贾母问及黛玉念何书时,黛玉回答:“只刚念了《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