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重点

合集下载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1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1、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2、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3、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2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1、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2、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3、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4、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5、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3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1、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八个专题

教育社会学八个专题

第一编教育社会学的自身发展社会对教育的制约性教育社会学:教育自身的独立性教育对社会的制约性(一)教育的社会背景:1、社会结构:经济政治文化2、社会差异:地区差异阶层差异性别差异3、社会变迁:渐变混变(三)教育的社会功能:一、研究对象第一专题:教育社会学学科要素:二、学科性质三、方法论一、研究对象:(1)研究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佩思,涂尔干)(2)研究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学说1、教育制度与社会制度2、教育过程与社会3、教育与社会的关系(3)研究对象的界定教育社会学既姓教也姓社二、学科性质价值判断/服务性(一)(1)规范学科“规范”指方向、原则、规则、方法、技术、措施/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沃德)(2)事实学科论:不做价值判断/科学更具容观性,揭示和分析教育领域的现象、规律(3)事实与规范兼有学科论:价值判断科学(二)分析(1)教育学与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理论基础(2)社会学与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应用学科社会学教育教育社会学(三)方法论没有自己的方法论教育社会学是事实判断的学科三、定义:运用社会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和问题从社会层面进行事实判断的学科,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

第二专题学科发展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中叶到20世纪初)(一)教育学视野的扩展(赫尔巴特夸美纽斯)社会教育学教育哲学文化教育学公民教育学教育学科(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轴帕森斯:AGIL 结构“理论分析框架”(三)社会学的研究兴趣扩展(斯宾塞涂尔干沃德)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沃德美国社会导进论)研究成果的展示:(涂尔干“什么叫教育社会学视角”)教育功能:个人适应社会,将社会内化为个人二、学科的形成时期(20世纪出二战结束)1、在大学里开设专门的课程或讲座在1907 1926(一)学科制度的成形2、专门的学术刊物3、学术团体1923年(二)研究范式的成形理论滞后于制度规范性的研究服务于教育的社会学用社会学理论解决教育问题三、范式转换时期(一)证验性的研究范式沃德涂尔干汉森“寻找确定无疑的知识”(二)功能主义学派(结构功能主义)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产生以积极的社会功能为基轴帕森斯:AGIL 结构“理论分析框架”四、学术争鸣时期(一)冲突论1、新韦伯主义:传授处于支配地位的身份文化,动力来源冲突再生产理论:社会再生产;文化再生产2、新马克思主义抵制理论:(二)解释论:研究方式:抨击宏观的功能论,冲突轮(剖析学校教育内容的过程)1、教育知识社会学:代表人物:英国M.杨2、符号互动论3、人种方法论(三)功能论五、趋向修正时期六、宏观和围观结合,理论与实际结合第三专题社会结构政治、经济、文化、传递结构一、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结构)生产力方面的结构+ 生产关系方面的结构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及教育在这种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及教育在这种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后工业社会经济结构及教育在这种结构中所起的作用(一)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社会中国民经济产生主要是农业教育职能:培养精英庶民教化(二)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1、开放的2、不平等的经济结构3、多变的、流动的精英培养方式由保举筛选,范围扩大了教育职能不断教育普通百姓,变成资产阶级自觉行为社会调试(三)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贝尔“后工业社会即工业社会以后的时期”软件化国际化倾向特征模糊化倾向教育职能变动急剧化社会更新的职能二、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一)中央集权制的政治结构及教育的控制典型国家:法国(二)地方分权制的政治结构(美国)(三)中央集权制与地方分权制相结合的政治结构(日本)三、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价值系统核心与世隔绝的(一)后喻文化(重复过去)特征“师援学承”韦德提出原始的(二)前喻文化(开拓未来特征追求新的变化(求变的)开放性(开放的)四、传递结构与教育权威学校中心非学校中心思考:1、隔代教育2、如何看待家长不把学生放入学校而接受家庭教育?“文化阻力”教师,书籍(学校教育)传递者年长者(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网络(媒介)(社会教育)学校(中心)内容(文献、知识)家庭:家长师资垄断对象经济家庭教育政治(二)年长者媒体(全方位的影响)学校具有传递的能力和权力第四专题社会差异起点:入学(包括就学机会及学校条件的均等)教育机会均等过程:教育资源(包括教育内容及师生活动的均等)结果:(包括学业成就、最终活动学历及教育对日后社会生活机会影响的均等)社会差异客观存在,只能减少社会差异地区社会差异阶层性别第一节地区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一、省市区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少数民族与主流民族)我国现阶段省市自治区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水平所属层次一般较为稳定(二)是不同层次间差距逐渐拉大地区间教育机会状况失衡,表现1、首先表现为就学机会实际享有的失衡2、地区间教育机会失衡表现在儿童入学后就所能享有受到的资源失衡二、城乡差异与教育机会失衡历史原因国家政策:“制度性不公平”:资源配置失衡优质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追求资源共享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经验差异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有效模式第二节阶层差异与教育机会差异经济阶层文化阶层第三节性别差异与教育机会偏斜性别差异分为性别地位差异性别角色差异☺教育的性别公平它是指男女不同性别的公民享有受教育权的平等性☺教育不公平现象随着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不公平的程度逐渐扩大☺中国在教育性别公平方面,城乡差距较大。

幼儿社会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幼儿社会学重点知识点总结

幼儿社会学重点知识点总结一、社会化与社会发展1.儿童的社会化过程:社会化是指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和各种社会经验,习得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过程。

幼儿社会化主要包括同伴关系的建立、自我概念的形成、规范的习得等。

2.社交能力的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培养涉及亲子关系、师幼关系和同伴关系等方面。

重要的社交技能包括分享、合作、沟通和冲突解决等。

二、同伴关系与群体行为1.同伴互动:同伴互动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环节,通过与同伴的互动,幼儿能够学会友善、分享和合作等社会技能。

2.幼儿园集体生活:幼儿园是儿童开始接触群体生活的重要场所,幼儿在集体生活中需要遵守规则、与他人合作、解决冲突等。

三、性别认同与性别角色发展1.性别认同:性别认同是幼儿认识个人性别身份的过程,包括了对自己性别的认知、认同和社会化的学习。

2.性别角色发展:儿童在性别社会化过程中逐渐学会和接受对应其性别的行为规范和性别角色期望。

四、家庭与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1.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影响:亲子关系、家庭经济和教育资源等因素对幼儿的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

家庭应营造温暖、和睦的氛围,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社会互动机会。

2.社会环境对幼儿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文化价值观念、媒体影响以及社交机会等因素对幼儿的社会化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五、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1.幼儿的道德发展阶段:幼儿的道德发展经历了自我中心阶段、目标导向阶段和共同道德原则阶段等不同阶段。

2.道德教育策略:道德教育应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思维和行为能力。

有效的道德教育策略包括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故事讲解和道德讨论等。

六、幼儿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儿童的社会互动行为和社会化过程,了解幼儿在不同情境中的行为和发展。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幼儿和相关教育者的意见和观点,了解幼儿社会经验、社交技能和价值观等方面的情况。

3.实践法:通过实践和活动,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社会化经验。

简述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简述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简述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等问题。

它旨在理解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社会化过程以及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和作用。

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还承担着社会化、社会控制和社会流动等功能。

教育社会学通过研究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揭示教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

教育与社会变迁密切相关,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的变化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教育社会学通过研究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互作用,探讨教育如何适应社会变化,并对社会变迁产生影响。

第三,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教育的社会化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不平等现象,如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教育机会的不平等、教育成果的差异等。

教育社会学通过对不同社会群体的教育机会和教育成果进行比较研究,探讨教育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四,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

教育制度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育制度的建立和运行往往受到社会结构的制约和影响,同时教育也对社会结构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教育社会学通过研究教育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探讨教育对社会结构的维持和变革的作用。

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的社会影响。

教育不仅仅对个人产生影响,也对社会产生影响。

教育社会学通过研究教育的社会影响,探讨教育如何影响社会结构、社会价值观念以及社会发展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与社会变迁的相互关系、教育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教育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以及教育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育社会学旨在深化对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并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旨在探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作用。

以下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可以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通过培养人力资源和提供社会机会平等来推动社会变革。

2. 教育与社会不平等:教育系统可能存在社会阶层、性别、种族等方面的不平等。

这些不平等可以影响个体的机会和社会地位。

3. 教育与社会结构:教育制度与社会结构息息相关,教育的组织、内容和目标会受到社会需求和价值观的影响。

4. 教育与社会化:教育是社会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个体可以融入社会,并接受社会价值观和规范的传递。

5. 教育与劳动力市场:教育与就业密切相关,教育水平对个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6. 教育政策与改革:教育政策和改革对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变革起着重要作用。

政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通过制定政策来引导和改善教育系统。

7. 教育与文化:教育与文化相互关联,教育传递和塑造着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认同。

8. 教育与全球化: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如跨国教育合作和跨文化教育交流等。

以上是教育社会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

教育社会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最完整)1. 简介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它探讨教育对个体、群体和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诸多影响。

本文将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基础知识,包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等。

2. 概念2.1 教育社会学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旨在研究教育现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教育制度的功能、结构、发展以及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2.2 教育与社会教育是一个社会化过程,充满了社会文化的影响。

教育与社会密切相关,教育制度和实践受到社会的制约和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2.3 教育不平等教育不平等是指教育资源、机会和成果在社会中的不均衡分配。

这种不平等表现在学校质量、教育经费、教职员工素质等方面,不平等的存在会影响个体的社会流动和社会公平。

3. 理论3.1 功能主义理论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社会维持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传授知识和价值观念来培养适应社会的个体。

教育通过社会化过程,使个体得适应社会所需的技能和行为规范。

3.2 社会交互主义理论社会交互主义理论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互动过程,个体在与他人的互动中建构知识、形成身份认同。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人际关系和文化认同的塑造。

3.3 制度理论制度理论关注教育制度的功能、结构和变革。

它研究教育制度的规则和组织形式,以及制度变革对教育的影响。

制度理论认为制度在塑造教育的同时也受到社会和政治力量的影响。

4. 研究方法4.1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方法使用定量数据和统计分析来评估教育现象和社会影响之间的关系。

实证研究方法重视收集大量数据,并进行量化分析,以验证或推翻假设。

4.2 论述研究方法论述研究方法通过对文献和文本的整理和分析,重点研究学者们在教育社会学领域的理论观点和思想。

论述研究方法强调文本解读和概念分析,以推动教育社会学理论的发展。

4.3 参与观察法参与观察法是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研究者通过参与和观察实际的教育活动,以获取深入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影响的经验。

教育社会学期末重点

教育社会学期末重点

教育社会学1、为什么要学习教育社会学?(学习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性)一、提高社会生存、发展能力1.组织化的社会生活,需要个人具有对社会结构和社会活动过程的了解与把握。

2.认识自身行动的架构:将个人行为同宏观环境结合起来,行为的方向、方法和意义,纳入社会意义框架之中,减少挫折。

3.反思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个人受社会的影响是明显的,个人对社会的构建作用则是点滴积累的缓慢过程。

要认识到个人与社会是相互影响的。

二、提高教育活动与教育研究能力1.教育社会学是认识和理解教育活动的三大基础理论之一。

(其他两大基础理论是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2.教育社会学对与专业素质提升的作用是,养成社会学的想象力。

运用这种独特的思考教育现象与问题的方法,更全面、更透彻地教育,提升我们的职业应对能力。

2、列出五本教育社会学著作《动态社会学》、《社会学的想象力》、《社会与教育》、《教育与权力》、《意识形态与课程》、《应用社会学词典》、《教育社会学概论》、《文凭社会》3、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特征)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中介学科,兼具教育学与社会学的双重性质。

4、教育社会学的发展趋势5、莫顿对教育功能的解释莫顿指出,社会结构构成单位的功能可以是“显在的”(可以意识到和看到的),也可以是“潜在的”(未意识到和未看到的),可以是“正功能”,也可以是“负功能”。

6、试用结构功能论分析校服的功能(1)冲突理论认为,社会不同身份集团之间总是存在着冲突,冲突必然引起斗争,斗争导致集团间地位升迁,变迁后取得优势的社会集团必然要强制处于劣势的集团与之合作,这种强制可以通过武力,也可以是宣传或教育。

(2)基本观点①冲突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自然地、不可避免的现象。

②社会变迁是一种普遍现象。

③社会关系存在强制性。

(校服消除了个体差异、承载着符号的意义、校服彰显了教师权力)校服是“学生”的身份标识穿上校服的学生都成为了教师管理的对象。

学校用校服将学生和非学生群体划分开,即使是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我们依然可以根据校服一眼辦认出学生和非学生之间的区别,我们依然会用“学生”这一身份来要求穿着校服的孩子们。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

《教育社会学》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6学时)[教学要点]第一节教育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社会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理论基础二、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第二节教育社会学学科性质一、学科性质诸论二、学科性质确定第三节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一、研究对象诸说二、研究对象界说第四节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论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二、决定因素与非决定因素三、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四、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五、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重点与难题]一、规范性与证验性两种教育社会学研究范式的区别二、当代教育社会学发展的特点三、明确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四、把握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思考题]1.什么是证验性的教育社会学研究?它与规范性教育社会学研究之间有何区别?2.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什么性质的学科?明确这个问题有何意义?3.什么是教育社会学?其研究对象是什么?4.联系我国当前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实际,谈谈当代教育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可持续发展(5学时)[教学要点]第一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与内涵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第二节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一、教育可传播和创造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的观念、态度、价值和知识,使人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意识,自觉参与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二、教育可促进经济增长、政治进步和文化繁荣,推动社会朝着“三个文明”与时俱进的方向发展三、教育有助于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有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第三节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对策一、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二、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重点与难点]一、应识记的概念:可持续发展教育可持续发展二、理解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战略中的作用三、把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对策[思考题]1.试析可持续发展教育与教育可持续发展。

2.试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谈谈教育在实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作用。

3.何谓教育可持续发展?其实现的对策选择是什么?第三章教育与社会阶层化(7学时)[教学要点]第一节社会阶层化与教育的基本关系一、社会阶层化的涵义二、阶层结构与教育结构第二节社会阶层化对教育的影响一、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二、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具体表现三、教育在促进社会分层合理化中的作用第三节教育与社会流动一、社会流动概述二、社会流动与教育的相互影响三、教育分流问题第四节教育机会均等问题一、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及历史发展二、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现状分析三、促进我国教育机会均等的对策[重点与难点]一、应识记的概念:社会阶层、社会流动、竞争式流动、教育机会均等二、社会阶层化影响教育的机制三、教育在社会流动中的作用四、教育机会均等问题[思考题]1.社会阶层化对教育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试析教育与社会流动的相关性。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

教育社会学重点梳理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主要关注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本文将对教育社会学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包括教育与社会关系、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化过程。

教育与社会关系教育与社会关系是教育社会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教育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它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递,更是社会价值、意识形态和文化的传承。

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影响。

教育不仅是社会的一部分,也是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不平等是教育社会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

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存在教育机会和资源的不平等分配。

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家庭背景、经济状况、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等方面。

这种不平等现象导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从而进一步加剧社会的不平等。

教育的功能与目标教育的功能是指教育在社会中所起的作用。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和技能,还具有培养公民素质、塑造个体人格、促进社会发展等多种功能。

教育的目标包括知识的传授、个性的发展、社交技能的培养以及培养公民意识和价值观等。

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个体通过教育接受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过程。

个体通过教育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逐渐融入社会。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和个人品德。

总结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学科,通过研究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教育与社会关系、社会不平等与教育、教育的功能与目标以及教育的社会化过程是教育社会学的重点内容。

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与社会的关系,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知识汇总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知识汇总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知识汇总摘要:一、教育社会学简介1.教育社会学的定义2.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3.教育社会学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二、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体系1.结构功能主义理论2.社会冲突理论3.社会构建主义理论4.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1.质性研究方法2.量化研究方法3.混合研究方法4.研究方法的选择与运用四、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领域1.教育机会均等2.教育体制与制度3.教育与社会分层4.教育与社会变迁五、教育社会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1.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平衡2.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路径选择3.教育政策制定与实施的社会学思考4.教育社会学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正文:教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探讨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影响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知识汇总了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研究方法以及主要研究领域,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首先,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研究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因素和社会影响。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对教育社会学的定义进行了详细阐述,认为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涉及教育制度、教育机会、教育分层等方面。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包括教育与社会分层、教育体制与制度、教育机会均等方面。

其次,教育社会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教育社会学则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教育社会学钱民辉对教育社会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教育社会学关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有助于揭示教育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为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依据,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平衡,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

在理论体系方面,教育社会学钱民辉介绍了结构功能主义理论、社会冲突理论、社会构建主义理论等经典理论,以及我国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

这些理论为教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方法,有助于深入探讨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在研究方法方面,教育社会学钱民辉重点介绍了质性研究方法、量化研究方法、混合研究方法等。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的复习资料教育社会学是研究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旨在通过对社会环境、社会结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揭示教育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教育的影响。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教育社会学涉及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和理论,对于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育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教育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教育社会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教育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教育可以传承社会文化,培养公民的社会化能力,提升社会的整体素质。

其次,教育是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的重要机制,通过教育的机会分配和教育的内容选择,决定了社会中不同群体的地位和机会。

同时,社会也对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包括社会变迁、社会结构、社会分层等因素,都会对教育产生深远影响。

二、教育社会学的基本理论教育社会学主要研究教育的社会功能、社会影响、社会结构与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到多个理论和方法。

其中,功能主义理论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功能在于传递文化、培养公民,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冲突理论强调教育的社会不平等与社会冲突,指出教育在分层和差异化方面的作用;符号互动主义理论关注教育中的符号交往和角色扮演,强调个体在交往中的互动与意义构建。

三、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内容教育社会学研究内容广泛而深入,包括教育制度与社会、教育家庭关系、教育不平等、教育流动等多个方面。

在教育制度与社会研究中,关注教育政策、教育管理、教育流程等方面的问题,分析教育对社会的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在教育家庭关系研究中,关注家庭对教育的支持和参与,以及教育对家庭的影响。

在教育不平等研究中,关注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等、教育机会差异等问题。

在教育流动研究中,关注教育的社会流动作用和路径选择。

四、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

六年级社会教学重点

六年级社会教学重点

六年级社会教学重点社会学是六年级学生的一门重要课程,它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在六年级的社会学课程中,有几个重要的教学重点需要学生关注和学习。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些教学重点。

I. 传统与现代社会在六年级的社会学课程中,学生需要了解传统与现代社会的差异。

传统社会通常强调家庭的重要性,人们的角色和责任在家庭中分配得很清晰。

而现代社会则更加注重个人的自由和独立。

学生需要明白这些差异,并能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II. 文化差异与多样性文化差异是六年级学生需要关注的另一个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生活方式、信仰和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这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尊重他人的意识,并在与其他人交往时更加包容和理解。

III. 地理与环境地理和环境也是六年级社会学课程中的教学重点。

学生需要了解地球的构造、大洲和国家的位置,并熟悉各个地区的气候和自然资源。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和维护我们的环境。

IV. 历史与文明发展学生还需要了解历史和文明的发展。

他们应该能够回顾和理解一些重要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对于社会和世界的影响。

学生应该知道不同文明的兴起和衰落,以及这些文明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V. 经济与社会发展最后一个教学重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

学生需要了解经济的基本概念,学习货币的使用和交换,以及产业的组织和分工。

此外,学生还应该了解社会的发展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经济的不平等问题。

综上所述,六年级社会学课程的教学重点包括传统与现代社会、文化差异与多样性、地理与环境、历史与文明发展,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

这些教学重点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并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社会意识。

通过学习这些重点,学生将能够更好地适应和参与社会生活。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第一编教育社会学学科论第一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要素一、研究对象诸说1、社会化过程说代表人物:美国社会教育学之父佩恩/布朗/雷通群可追溯至涂尔干(教育社会学奠基人)2、相互关系说教育制度与社会相互关系说(“静态”米切尔【美】P.费里波夫【苏联】)教育活动(过程)与社会相互关系说(“动态”彼得威尔【美】费雷德金【美】)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林清江、厉一贤)3、群体关系说、教育独特性说、社会功能说、特殊社会现象说…二、研究对象界定(特点在于既姓“教”又姓“社”)三、学科性质分析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和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中介学科并不等于“事实与规范兼有的学科”;中介学科也不等于“边缘学科”)第二章教育社会学的学科发展(五个阶段及其代表事件)一、理论奠基时期(19世纪后半叶至20世纪初)1、教育学视野的拓宽(教育哲学的考察;“教育科学”的考察)2、社会学兴趣的扩展(教育社会学概念的提出;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展示)二、学科成形时期(20世纪初至二次世界大战结束)1、学科制度的成形(有关大学普遍开设课程或系列讲座;成立全国性学术团体;出版学术刊物)2、研究范式的成形(规范性研究范式)三、范式转换时期(二次大战结束到60年代中期)1、验证性研究范式的确立2、功能主义学派的垄断四、学派争鸣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1、冲突论学派的抗衡2、解释论学派的冲击五、取向修正时期(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结合(客观上促进了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的互补)2、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并存(对教育活动的开展发挥作用)第二编教育的社会背景第三章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一、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区分不同的结构对教育提出的要求)1、“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与教育职能经济结构:国民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基本特征: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份等级差异明显;变化师范迟缓教育需求:教育不承担劳动力再生产职能,因为手工劳动过程本身就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最好的“学校”。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知识点整理
教育社会学的定义
教育社会学是一门以教育为对象,以社会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视角为基础,对教育现象、教育制度、教育机会和教育成就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

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 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作用
- 教育制度与组织的社会学分析
- 教育的社会阶层和社会流动功能
- 教育机会与教育成就的社会学解释
- 教育与文化、价值观念传承和创新的社会学研究
主要研究方法包括:
- 实证分析方法
- 问卷调查方法
- 案例研究方法
- 历史研究方法
- 交互式访谈方法
教育社会学分支学科
- 教育文化学
- 教育经济学
- 教育法学
- 教育心理学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意义
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于广泛的社会领域都有很大的研究意义。

在教育领域,教育社会学可以为教育科学和教育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性指导,为改进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深化教育改革提供决策支持;在政治、社会和文化领域,教育社会学可以探讨教育在社会变革和政治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功能,为社会政策制定和社会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结束语
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社会学对于我们深入理解教育现象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教育社会学知识点进行了整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教育社会学》要点

《教育社会学》要点

第三节 教育的文化功能
一、 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 • 文化传递是文化世代相接,是文化在世界
上的延续。 • 文化的传播是文化从一个区域到另一个区
域的扩散,使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 二、 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 • 教育的文化选择具有两种取向,一是按
照社会的需要选择文化,二是按照教育的 需要选择文化。
第四节 教育与文化变迁
①属于教育学的一个分支或具体学科 ②属于社会学的一个分支或具体学科 ③中介学科
学科功能及学科边界
1. 学科功能 ①描述功能 ②解释功能 ③咨询功能 2.学科边界
所谓学科边界,是指的一门学科在功能 上的限制。
研究对象
• 社会化过程说 佩恩:教育社会学是描述与解释个人如何透过
社会关系以获得并组织经验的一门科学。 涂尔干:“教育是年长的几代人对社会生活
二、社会结构与教育的关系 • 经济结构与教育 • 政治结构与教育 • 文化结构与教育 • 人口结构与教育的关系
第四章 教育与社会变迁、社会流动
— 、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 社会变迁及其类型 1. 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2. 进步的社会变迁和倒退的社会变迁 3. 进化的社会变迁与革命的社会变迁 4. 自发的社会变迁和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19世纪生物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物有早期的孔德、斯宾塞、涂尔干以及 后来的默顿、帕森斯等人 。
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 为社会人,并逐渐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 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 构得到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
• 教育社会学的冲突取向
3、社会流动
• 所谓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从一 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由于社会关 系 空间与地理空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因此,一 般把人们在地理空间的流动也归于社会 流 动。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社会学与学校管理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社会学与学校管理

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社会学与学校管理大学二年级教育学课教案:教育社会学与学校管理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与研究方法,并掌握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方法。

二、教学重点1. 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理论;2. 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方法。

三、教学内容1. 教育社会学的概念与研究对象:a. 定义教育社会学;b. 介绍教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社会关系等。

2. 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a. 介绍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交互主义等;b. 解释教育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3. 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方法:a. 介绍学校管理的基本概念;b. 分析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包括学校组织管理、师生关系管理、课程管理等;c. 探讨学校管理的方法,如参与式管理、管理评估等。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活动导向式教学方法,包括教师讲解与学生互动探究。

1. 教师讲解:a. 通过教师讲解,介绍教育社会学的基本概念与研究对象;b. 通过教师讲解,解释教育社会学的主要理论及研究方法;c. 通过教师讲解,阐述学校管理的重要内容与方法。

2. 学生互动探究:a.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教育社会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b. 视频案例分析:观看相关学校管理案例视频,学生以小组形式分析案例并讨论管理方法。

五、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评估:对小组讨论进行评估,包括参与度、讨论质量等;2. 视频案例分析评估:对学生在视频案例分析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分析深度、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六、教学资源1. PowerPoint演示文稿;2. 教学视频案例;3. 小组讨论题目与要点。

七、教学延伸1. 阅读教育社会学相关论文与书籍,加深对教育社会学的理解与应用;2. 实地参观学校,了解学校管理的实际操作。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教育社会学与学校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社会学第一节:什么是教育社会学1.概念界定迪尔凯姆:米切尔:彼得威尔和弗里德金:友田泰飞:佩恩:鲁杰:多德森:吴康宁:关于概念的基本共识1.研究对象:教育系统中的现象、制度、组织和活动等。

2.研究方法与视角:主要社会学的方法与视角,既然是独立的学科必然有自己的理论建构、视角3.逻辑起点和研究目的:有利于健全人格,完成个人社会化二、教育的本质属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还是社会学?分歧理论1.教育学分支学科说2.社会学分支学科说3.交叉学科说怎样认识教育社会学的学科性质?1.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教育学三大基础学科: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健全人格、适应社会)2.教育社会学是社会学的特殊理论学科社会学处于基础学科,教育社会学应用于教学领域3.教育社会学是教育学与社会学的中介学科(不能等同于边缘学科)第二节:教育社会学研究什么一、教育社会学研究的对象及领域教育系统中教育社会现象的研究-------最终目的焦点在于解决教育问题社会系统中教育社会现象的研究-------最终目的焦点在于个体和群体社会化问题(各层面、各机构、各时期的教育社会现象,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个人的影响和教育)教育社会关系的研究①教育与社会大系统关系②教育与社会大系统内部各子系统关系③社会因素与教育因素互相影响教育社会学学科自身的研究研究学科自身:①研究其理论、建构其学科理论②对教育社会学研究的研究几点基本知识:1.教育社会学对教育做广义的理解2.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是一个有机整体3.教育社会学研究对象处于关系中二、教育社会学所研究问题的类型热点研究主题:教育学成分、社会学成分都有教育过度教育与社会需求不一致老师灌输内容与学生身心发展不符第三节、教育社会学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事实解释社会事实,用教学方法是使社会学获得合法的地位的关键教育社会学有名有量化研究:科尔曼报告社会学最重要的视角:社会学的想象力米尔斯:社学学的想象力是一种独特的心智品质,就是一种思维模式,贯穿社会与历史①超越个人经验与观察,了解更宽广的公众议题②质疑常规和常识,离开熟悉的惯例③对未预知后果的洞悉→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在整体社会的运转过程中把握教育制度,在群体生活中理解个人的学习与发展,是教育社会学研究教育问题的独特视角教育社会学→关于情景的理论→从环境入手→侧重将教育行为归因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将人放在社会环境中)心理学→关于人的理论→从个体入手→侧重将其归因于个体自身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学与教育学原理第四节:为什么研究教育社会学学科功能:描述、解释、咨询功能受益主体:教师及其他专业人才,国家及纳税人,学生第三章:教育社会学理论流派从理论视角来着手研究一门学科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指导,或者说,一种有关社会如何运行的独特观念。

(价值中立原则)第一节:教育功能论1.功能主义基本原则及其观点①社会与生物有机体一样都具有结构②与生物有机体一样,一个社会要想得以延续就必须满足自身的基本需要③与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似,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也需要协调地发挥作用以维持社会的运行。

现代功能论帕森斯:A(适应):获取能量并分配G(达鹄):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目标I(整合):各系统中的沟通状况L(维模):对潜在威胁的控制,如越轨行为默顿:①对帕森斯宏大结构理论的批叛-----中层理论(显现实用性)②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③正功能与负功能二、教育的社会化功能1.传递“共享的价值观”:个人成就、教育机会均等2.社会化的重要机构:学校、家庭、媒体、同辈群体社会化功能包括个体责任感和能力的发展责任感:①社会共识的,如不能浪费资源、具有同情心②其一特定类型的角色所需的能力:①有能力完成某件事②对他人期望的理解力,如老师能否理解学生对其的期望,他的行为能否与这种期望匹配三、教育的社会选拔功能1.教育选择与社会整合2.教育制度与社会选择(怎样进行选拔、何时进行教育选拔、谁应该入选、入选的理由是什么)How When Who Why选拔功能:测评分类,分阶教育,继续深造或选择工作第二节:教育冲突论一、冲突论的基本观点1.冲突是普遍的,它假设在社会及其组成部分中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利益竞争存在一种张力2.冲突是社会变迁发展的主要源泉和动力3.秩序只是社会各部分之间不断进行的冲突的一种结果,是力量与强制的产物二.马克思主义取向的教育冲突论主要问题:社会是如何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其不平等社会秩序的合理延续的1.学校教育帮助面存社会秩序的再生产,《资本主义美国的学校教育》教育的功能------再生产教育如何实现再生产-----对应原则推动再生产的力量------经济结构再生产的途径:①合法化----通过教育将某些价值观传给学生,使其认为合法②社会化2.学校是意识形态冲突的主要场所既传递意识形态,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学校教育中的“抵制”现象二、韦伯取向的教育冲突论关注点:教育是一种稀缺资源,因此教育中的竞争与冲突不可避免①地位群体与科层制的分析②学历社会的竞争③文化资本与社会再生产第三节:教育互动论一、教育互动论的基本假设沐浴于一种文化的个体可能以相似的方法解释和界定社会制度,因为他们拥有相似的社会化过程,经验与期望,因此,形成了共同的规范来指导行为。

二、教育互动论关注的问题1.同辈群体间的互动2.师生间的互动3.教师和校长对待学生的态度与成绩的互动4.学生价值观,自我概念与自身志向的互动三、教育社会学的主要互动理论1.拟剧论:社会是一个舞台、场景,个体是表演者2.标签论:探讨学生与教师间的互动3.交换论:交往中存在付出和回报第三章、功能与冲突:关于学校教育的主要争论围绕教育功能或目的的,是有关权力,享用权与知识的争论,本章讨论的是与学校教育功能相关的一些争议问题。

教育的功能:社会化、社会选拔、文化传承、维持现有秩序、推动社会进步第一节:社会化功能一、早期儿童教育之争1.早期儿童教育的特殊重要性:自我概念和社会识的形成有关早期儿童教育的问题:a.儿童何时开始接受学校教育 b.何地进行认知发展 c.学前教育对父母上班的孩子有何益处2.早期儿童教育的场所:家庭还是专业机构?专业机构优点:父母不一定是最好的老师,接受除家庭之处的其他知识,与家人之处的其他人交流沟通,父母须回到社会进行工作缺点:对母亲角色、家庭功能的剥夺,只对上层阶级的人提供,下层的没有经济能力3.当前教育的持续影响力第二节:文化传递功能一、怎样传承文化1.面对的现实2.教育方法与学习效果与教育方法相关的教育哲学观:回归基础课程运动---核心的、基本的技能,阅读数学逻辑进步主义教育观-----激发儿童参与,教育内容与未来有关(学习效果的好环与学生的自由参与经验有关)儿童中心的课程观-----以人们的需要和兴趣为核心,兴趣小组、培训学校3.批叛性思维的训练与作用:对讲授知识的反思,对教育活动本身的反思(为什么要接受教育,学校教育是否合理)二、传承何种文化1.谁决定了课程内容直接:校务委员会,教师联合会,政府规章制度,家长间接:科技,宗教,政治经济,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社会运动与时尚,人口变迁2.应该教什么:敏感领域的讨论性、滥用毒品与教育教科书与图书馆书籍的审查利益群体与课程第三节:社会控制与个人发展的功能1.功能论认为:学校被期望灌输与社会控制和个人发展相关的价值观,从而将个体训练成能以众人认可的方式适应社会,以减少社会问题。

冲突论声称,学校是维护政权的工具,它控制着训练,将人类归类到社会系统中的不同位置,并使不平等的阶级体系永久化。

二、学校中的暴力与纪律体罚、停学:减少其与积极因素接触的机会,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积极的学校氛围:加强师生间互动,各种联谊会,营造绿色景观第四节:筛选与分配功能一、智力测试智力的本质是什么?我们真正测量的是什么?遗传和环境在多大程度上决定测试的结果?测试是文化中立的吗?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说“: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

智力的遗传与环境之争经济上的成功与否更依赖于社会阶级而不是智商,我们必须将个人特性放在社会结构中方能找到不平等的根源。

第五节:变革与创新功能计算机技术在教育中的使用一、后现代课程模式教育对计算机技术的依赖计算机在学校教育中应达到的目的:帮助学校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按学生的发展水平教学,建立有效的教学环境,丰富学校的生活第四章:教育与社会分层教育超越人类其他任何方法,是人类环境伟大大的平衡器,即社会机制的平衡之轮。

-----美国公立学校之父“贺瑞斯·曼恩”第一节、分层:不平等现象不可避免吗?1.对分层标准的解释马克思:生产资料占有状况韦伯:财富,权力,声望(三位一体)布劳和邓肯:职业结构(教育被纳入分层体系指标)2.对分层过程的解释功能论解释:社会分层是必然的体会教育因素闻对分层的作用:能过外在的奖励(金钱、声望)激发人们去做社会会所需之事,履行某些角色;角色的重要性以及有资格胜任这一角色的人选的稀少,决定了地位的声望程度;那些最复杂、最重要的,同时需要才能与培训的位置,回报率最高。

冲突论解释:权力系统再生产过程影响个体教育和职业位置的六种主要先赋1.父母受教育的状况,父亲的职业,家庭的收入;2.通过成绩或智商测试衡量的能力;3.学业成绩;4.重要他人的鼓励;5.教育、职业志向(个体动机、价值观与态度);6.受教育成就直接影响的职业获得情况第二节:分层与教育的总体联系1.总体相关性:阶级与教育状况的关系2.分层对教育的积极影响生活方式、精神追求由分层决定促进资源的合理分配3.分层对教育的制约①受教育机会-----阶级具有封闭性,越往上越强烈②受教育取向-----社会价值体系a.社会教育机构投置的标准本身存在不合理的影响教育发展,公平的障碍;b.不同阶层的父母被动地根据自已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取向为子女投定受教育目标。

③教育成就A.文化的相对剥夺理论:低层领域的子女教育受挫,主导文化不利于他们智力的发展B.文化差异理论:受教育环境存在差异,但没有被剥夺,不同阶层的人们拥有不同的文化资本第三节:分层教育机会均等1.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机会均等:当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机会获得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时,机会均等才存在。

教育机会均等意义的变化:平等的享受学校资源------教育结果的平等科尔曼:仅仅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可能产生平等的结果。

群体本身存在不平等,资源的获得也存在不平等。

平等的涵义本身就包含了所有区别的对待。

2.学校的优劣和“选择权”教育表现和成就与学校的优劣有很大的关联,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凭借能力进入。

A.判断学校优劣的标准:教师,学校氛围,生源,教学模式,资金与教学条件,管理模式B.教育成就的差别C.选择权的支持之声与反对之声支持:提高学校质量,利于教学分层;增强学校责任感;提高家长和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