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象与具体

合集下载

抽象与具体在那一章考研徐涛

抽象与具体在那一章考研徐涛

抽象与具体在那一章考研徐涛
抽象是指事物某方面的本质在思维中的反映。

具体是思维对事物的各个方面的本质的综合反映。

科学不仅要把由感觉直接获得的具体事实作为科学抽象的依据和前提,从具体到抽象。

还要求要把抽象再次上升到理性的具体。

使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定在抽象的思维运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

此之谓从抽象到具体。

XXX承认前面所说的抽象为抽象,但并不承认感性对象为具体。

XXX认为具体是理性的具体,即具体概念,也就是以概念为本质的一切事物的多方面的规定、属性、关系的有机整体性,以及它们在认识中的反映。

在哲学史上XXX第一次按照上述含义使用这对范畴,明确地把孤立、割裂、片面这类思想方法称为抽象思维,把不同规定性的统一、对立面的统一、普遍和特殊的统一作为具体性的根本特征。

XXX主张世界上客观存在着的真实事物、概念、真理都是具体的,都是不同规定性的有机统一体。

世界上决没有那种抽象的、孤立的、非此即彼的东西。

具体性是概念、真理最基本的特性。

哲学的目标就是要把握具体真理、具体概念。

抽象与具体 六

抽象与具体 六

• 1) The signs of the times point to the necessity of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system of administration. (=It is becoming clear that the administrative system must be modified) • 管理体制需要改革,这已越来越清楚了。 • 2) No year passes now without evidence of the truth of the statement that the work of government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difficult.(= Every year shows again how true it is that…) 行政管理工作已变得越来越困难了,每年都证明确实如 此。 • 3) There seems to have been an absence of attempt at conciliation between rival sects. (=The sects seem never even to have tried mutual conciliation) • 对立的派别似乎从来就没有试图去谋求和解。
• 抽象表达法在英语里使用得相当普遍,尤其常用于社 会科学论著、官方文章、报刊评论、法律文书、商业 信件等文体。这种表达法得以流行,还有以下几个主 要原因: • 一、抽象思维被认为是一种高级思维(superior mind), 是文明人的一种象征(mark of civilized man).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达和文明社会的进步,原有的感性表达方式 已不足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因而需要借助于抽象、 概括的方法。 • 此外,许多作者为了显耀其思想深奥而故弄玄虚、追 随时尚,也嗜好抽象表达法。

具体和抽象

具体和抽象

(一)抽象和具体的含义抽象和具体是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

所谓具体是思维对事物多方面属性的综合。

马克思说:“具体之所以具体,因为它是许多规定的综合,因而是多样性的统一。

”由于客观事物都具有多种多样的属性,这些多种多样的属性相互联系着处在同一个整体中,在人的大脑里反映了这些属性,就形成了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

在认识过程中,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先形成感性具体,然后经过抽象形成理性具体。

感性具体是指人们在感性认识阶段所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生动而具体的整体形象。

理性具体是指人们在理性认识阶段所获得的关于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思维对事物多方面本质属性和关系的综合,使客观事物在思维中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整体。

所谓抽象是思维把事物整体中某一方面的本质抽取出来,是对事物某一方面本质的认识。

如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多方面的本质,有政治方面、经济方面、文化方面等本质属性。

为了认识这些方面的本质,就需要设立各个方面的学科、专业和各方面的科研、管理部门并对其分别进行研究。

对某一方面的本质的认识,必须先要认识研究对象的各个方面的特性,形成各种抽象的规定。

抽象和分析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析是抽象的手段,运用分析的方法对具体事物进行分解,才能找出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比如我们要研究城市经济问题,就需要对城市中各种要素进行分析,找出组成城市经济的那些要素。

而城市经济又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财贸、农业等许多部门,要认识这些部门的特性,也需要运用分析手段,才能确定这一部门不同于其他部门的本质。

由感性具体经过抽象,获得了对事物某一方面的本质的认识。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多方面的本质,人们都希望得到对事物全面、正确的认识,思维活动自然由抽象再上升到理性具体。

通过理性具体,才能把事物许多方面的本质属性、关系有机统一起来,使客观事物在思维中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要达到理性具体,需要以综合为手段,只有通过综合,才能把整体的各个部分联系起来,使整体在思维中重新表现出来。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

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1、概念不同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在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职权,针对特定的行政相对人,就特定的事项,作出有关该行政相对人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非针对特定人、事与物所作出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政行为。

它包括有关政府组织和机构制定的行政法规、行政规章。

行政措施、作出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和命令。

2、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委托的组织。

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地方各级立法机关。

3、法律特征不同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分为:1、行政处罚。

即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有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所给予的一种法律制裁。

如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没收等。

2、行政检查。

即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守法情况作单方面了解的行政行为。

如海关检查、税务检查、卫生防疫检查等。

3、行政许可。

即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赋予相对人从事某种法律所一般性允许的活动的权利和资格。

如颁发许可证或执照。

4、行政强制执行。

即行政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管理相对人履行一定义务的行政行为。

如查封、扣押、冻结等。

抽象行政行为分为:1、羁束行为,即法律、法规对实施行政行为的条件、程序和手续等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行政主体只能严格按照这些规定实施行政行为。

2、自由裁量行为,即法律法规对如何实施行政行为只作了原则性或留有余地的规定,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除遵守这些规定外,还必须根据自己意见来决定的行政行为。

3、要式行政行为,即符合法律特定方式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

4、不要式行政行为,即无须以特定的方式就可成立的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二、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哪些哪些内容(1)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行政行为具有确定力是指有效成立的行政行为,具有不可变更力,即非依法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和不可争辩力。

(2)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行政行为具有拘束力是指行政行为成立后,其内容对有关人员或组织产生法律上的约束力,有关人员或组织必须遵守、服从。

抽象知识具体知识点总结

抽象知识具体知识点总结

抽象知识具体知识点总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知识点千差万别,从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实践,都有着不同的形式和特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将这些知识点进行系统总结,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对抽象知识和具体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分析。

一、抽象知识点总结1.1 抽象知识点的特点抽象知识点是指那些不以具体形式存在的、脱离实际外观的知识。

它们通常是概念性的、理论性的,属于一般性的知识。

抽象知识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高度概括性:抽象知识点是对一类具体事物或现象所作的普遍性描述与归纳。

(2)普遍适用性:抽象知识点适用于广泛的范围,能够涵盖大量具体实践。

(3)相对抽象性:抽象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于具体知识而言的,它并不是完全脱离具体而存在的。

1.2 抽象知识点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知识体系,抽象知识点可以分为很多类别。

常见的抽象知识点有以下几种:(1)数学中的概念:如集合论、逻辑推理、数论等。

(2)自然科学中的理论:如物理学的牛顿力学、相对论等。

(3)社会科学中的思想:如哲学的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

(4)人文科学中的文化:如历史的古代文明、艺术的风格特点等。

1.3 抽象知识点的学习方法学习抽象知识点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1)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抽象概念来解释具体的实践,加深对抽象知识点的理解。

(2)概念辨析:通过比较和对比,澄清抽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加深对其深层次的理解。

(3)归纳总结:将抽象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方便记忆和应用。

二、具体知识点总结2.1 具体知识点的特点具体知识点是指那些以具体形式存在的、脱离抽象概念的知识。

它们通常是实践性的、操作性的,属于具体性的知识。

具体知识点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直观性:具体知识点可以通过感官直接获得,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

(2)个体化:具体知识点是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描述和表达,具有个体性和局部性。

(3)相对具体性:具体知识点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对于抽象知识而言的,它并不是完全脱离抽象而存在的。

教学数学中抽象与具体的例子

教学数学中抽象与具体的例子

教学数学中抽象与具体的例子一、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在当今的中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以下是几个教学中的常见问题:1、学习兴趣不足数学学科因其抽象性和逻辑性,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导致学习兴趣不足。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过于关注知识传授,忽视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了抵触情绪。

此外,数学教学过程中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使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1)课堂互动不足。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的参与度不高,缺乏独立思考和表达的机会。

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产生学习兴趣。

(2)教学方式单一。

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教材,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使数学学习变得枯燥无味。

2、重结果记忆,轻思维发展在传统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强调对公式、定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这种现象导致学生在面对新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过度依赖题海战术。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让学生大量做题,导致学生陷入题海战术,忽视了思维能力的培养。

(2)缺乏启发式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发现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3、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普遍问题。

这导致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无法准确运用所学知识,从而影响了学习效果。

(1)概念教学过于抽象。

在概念教学中,部分教师直接给出定义,没有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讲解,使学生难以理解。

(2)缺乏对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挖掘。

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实践与思考为了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教学实践出发,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

以下是针对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例子的实践与思考:1、梳理脉络,全面理解教材(1)从培养目标出发,理解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体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首先明确培养目标,即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抽象与具体的作文素材

抽象与具体的作文素材

抽象与具体的作文素材哎哟喂,抽象与具体,这可真是个大话题!说起来,前几天我去逛街,就遇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正好可以拿来跟大家聊聊抽象和具体。

那天啊,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心情特别舒畅。

我走在街上,眼瞅着各种各样的东西,突然,我眼睛一亮,看到一家店门口摆着好大一盘西瓜。

那西瓜啊,真是又红又大,看起来就特别甜。

我当时就觉得,这西瓜真是太具体了!你看它的颜色,它的形状,它的尺寸,甚至还有它散发出来的香味,都是那么的具体,让人一看就忍不住想咬一口。

可我转念一想,西瓜的存在,它不就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吗?说白了,就是一种水果,一种食物,它并不仅仅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西瓜,它还代表着夏天的味道,代表着甜蜜的滋味,甚至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生活状态,就像电影里那种“在炎炎夏日,跟朋友一起吃西瓜”的场景,你说对吧?你看,这西瓜,它既具体,又抽象,真是一种奇妙的存在啊!再说了,抽象的东西,它之所以抽象,不就是因为它是对具体事物的一种概括吗?比如,我们说“爱”,它就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却可以具体地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家人的爱,对朋友的爱,对爱人的爱等等,这些具体的表现,才让抽象的“爱”变得有血有肉,变得真实可感。

所以说,抽象和具体,就像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

没有具体的描述,抽象的概念就会显得空洞无物;而没有抽象的概括,具体的描述就显得琐碎无趣。

你看,我一开始只是说去逛街看到了一个西瓜,但就是这样一个细节,却能让我展开联想,想到抽象的“爱”的概念,你说神奇不神奇?哈哈,这就是我对于抽象和具体的一些理解,希望你也能从这篇文章里找到一些乐趣,也希望你能从生活中发现更多有趣的抽象与具体。

毕竟,生活处处都是学问,只要你留心观察,用心体会,你就能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奇妙的细节,也充满了深刻的道理。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各种不同质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如成衣工人 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服装,面包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 式各样的面包。正是由于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才产生了交换的必要。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都是同质的使用价值,就无 法进行交换。在各个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 从事的具体劳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各种使用价 值的具体劳动逐渐分离开来和独立化,从而形成社会分工。
抽象劳动是商品经济的范畴,它只有到了资本主义历史阶段才具有充 分的现实意义。因为,只有现代社会,‚个人很容易从一种劳动转到 另一种劳动,一定种类的劳动对他们说来是偶然的,因而是无差别的。 这里,劳动不仅在范畴上,而且在现实中都是创造财富一般的手段, 它不再是在一种特殊性上同个人结合在一起的规定了。在资产阶级社 会的最现代的存在形式──美国,这种情况最为发达。所以,在这里, ‘劳动’、‘劳动一般’、sansphrase“直截了当的”劳动这个范畴 的抽象,这个现代经济学的起点,才成为实际真实的东西‛
劳动二重性学说的意义 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问题,是经济学说 史上的重大问题。在马克思以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一直没有解决这个 问题。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劳动价值论上陷入了困境。英国的古典政治 经济学者A.斯密虽然撇开了劳动的各种具体形态,宣布了‚劳动一般‛ 是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虽然他在劳动价值论上比他以前的 经济学者前进了一步,但是他却错误地认为,创造商品使用价值和价 值的劳动是单一的或相同的劳动,他没有把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区分 开来。
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相同的人类劳动,是价值的实体,而价值 所体现的又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不论社会的经济形态如何, 也不论劳动的具体形式如何,人的劳动总是人的脑、肌肉、神经、 手等的耗费。这种生理学意义上的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就是一般 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但抽象劳动不仅仅是生理学意义上的一般 劳动力的支出,它同时还是通过商品交换而表现其社会性的一般 人类劳动,是形成商品价值的一般人类劳动。抽象劳动之所以成 为这样的一般人类劳动,是由商品的交换过程所决定的。在以私 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作为私人劳动表 现出来的;但是由于社会分工,各种私人劳动都是社会总劳动的组 成部分,因此也具有社会性。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名词解释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名词解释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名词解释现代社会中的劳动可以分为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

这两个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对于理解劳动和价值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解释什么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指的是一种无差别的、相同的、一般的劳动形式。

当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通过交换关系彼此转化为等价的商品时,它们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就是抽象劳动。

抽象劳动不同于具体劳动的个体差异,而是将各种不同劳动形式抽象为一种普遍等价的劳动形式。

举个例子,假设在市场经济中,一小时的石匠工作和一小时的程序员工作都可以通过交换等价来衡量。

这种等价关系就是通过抽象劳动进行的。

那么什么是具体劳动呢?具体劳动指的是特定的、个体化的劳动形式。

它与抽象劳动相对应,是一种多样化的、针对特定需要的劳动形式。

每个具体劳动都具有其特殊的技能和职业特点。

在社会分工和生产工艺中,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相互协作,形成了复杂的劳动分工体系。

例如,农民从事种田、渔民从事捕捞,这些都属于具体劳动的范畴。

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区分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抽象劳动是成为商品的劳动形式,是价值的来源。

在商品经济中,不同的商品由于具有不同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就需要通过抽象劳动来进行统一和衡量。

抽象劳动决定了商品的价值大小,决定了商品在市场中的交换比例。

而具体劳动则对应着各种不同的物质需求和社会需要,是手段和手段,为抽象劳动的进行提供了物质质料。

然而,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

抽象劳动在具体劳动的基础上发生,具体劳动则是抽象劳动的体现和实际开展。

在社会生产中,已经被抽象为一种交换价值的具体劳动,才有可能转化为商品进入市场交换。

同时,具体劳动也是抽象劳动的基础,因为没有具体劳动的存在和实际开展,抽象劳动也就无从谈起。

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的关系进一步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和价值的形成方式。

劳动作为人类社会活动的核心,不仅仅是经济生产的基础,更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源。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2篇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2篇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第一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定义及区别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用以描述劳动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和价值形式。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经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理解价值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本文将重点从定义和区别两个方面讨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一、具体劳动的定义具体劳动是指非常具体的、有形的劳动活动,它是为了生产特定使用价值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指特定行业或个人所从事的劳动,它具有明确的劳动对象和劳动手段。

例如,农民耕地、工人制作机器等都属于具体劳动。

二、抽象劳动的定义抽象劳动是指在生产中所付出的有效劳动时间,不论具体形式如何,都是由于劳动力的消耗和劳动对象之间发生的劳动。

在这种意义上,抽象劳动是人类劳动活动的共同属性。

抽象劳动不以劳动对象的具体形式和性质为转移,而只关注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三、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1. 劳动对象的差异:具体劳动是为了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因此它与特定的劳动对象相关。

而抽象劳动不关注劳动对象的具体形式和性质,只关注所花费的劳动时间。

2. 有形性与无形性:具体劳动是有形的劳动活动,可以直接观察到。

而抽象劳动是无形的,无法通过感官直接感知。

3.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具体劳动通过生产特定的使用价值,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

而抽象劳动则是通过社会平均劳动时间的具化,转化为商品的价值。

4. 价值形式的不同:具体劳动体现为使用价值,即商品所具有的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属性。

而抽象劳动体现为价值,即商品的一种社会关系,在交换中体现出来。

四、总结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用以描述劳动过程中的不同特征和价值形式。

具体劳动是为了生产特定使用价值的劳动,与劳动对象相关;而抽象劳动不关注劳动对象的具体形式和性质,只关注所付出的有效劳动时间。

具体劳动体现为使用价值,抽象劳动体现为价值。

通过对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价值形成的过程及其规律。

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式高考作文

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式高考作文

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式高考作文《具体与抽象的思维方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思维方式就像是指引我们行动的地图,而具体和抽象这两种思维方式,则像是地图上的不同路径,各有其独特的风景和作用。

我还记得高中时的一次班级活动,那是一场关于设计未来城市的小组竞赛。

我们小组的任务是构想一个充满创新和可持续性的城市蓝图。

一开始,大家的思维都很抽象,满脑子都是“高科技”“环保”“智能化”这些大概念。

我们兴奋地讨论着,仿佛未来的城市已经在眼前,但当真正要落笔描绘时,却发现无从下手。

这时候,小组里的小明提出了一个具体的想法:“咱们先想想城市的交通系统怎么样?比如道路该怎么布局,是采用多层立交还是地下通道?公共交通工具又该是什么样的,是无人驾驶的电动巴士还是磁悬浮列车?”这一下,就像打开了一扇门,大家的思维开始从抽象的云端落到了具体的地面。

我们纷纷提出各种具体的建议,有人说要设置专门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区,以鼓励绿色出行;有人说交通信号灯应该根据实时的交通流量自动调整时间;还有人说要在道路旁安装智能充电设施,方便电动汽车充电。

随着讨论的深入,我们发现具体的思维方式让我们的想法越来越丰富,也越来越可行。

但很快,新的问题出现了。

我们过于关注交通这一个具体的方面,忽略了城市的其他要素,比如居住、教育、医疗等等。

这时,小组里一向善于总结和提炼的小美站了出来,她说:“咱们先把关于交通的想法整理一下,抽象出一些关键的原则和目标,比如高效、便捷、环保。

然后再用这些原则去思考城市的其他方面。

”于是,我们把关于交通的各种具体想法抽象为“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人员和物资流动效率,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有了这个抽象的原则,我们在思考居住问题时,就想到了要建造多功能的社区,让人们可以在短距离内满足生活的各种需求,减少通勤带来的资源浪费;在规划教育设施时,想到了利用在线教育和虚拟现实技术,打破空间限制,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公平地分配;在设计医疗系统时,想到了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疾病的早期预警和精准治疗。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
【正确答案】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之间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

首先,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统一的。

商品生产者在从事具体劳动的同时,也就支出了抽象劳动。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不同方面。

其次,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又存在差别和矛盾。

一是具体劳动是从劳动的有用效果来看的劳动,抽象劳动则是抽去了劳动的有用性的一般人类劳动。

二是具体劳动在质上不同,因而在量上不能比较;抽象劳动在质上相同,只有量的差别。

三是具体劳动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切社会形态都存在的永恒的范畴;抽象劳动则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经济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四是具体劳动是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但它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配第说:“土地为财富之母,而劳动则为财富之父”,抽象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它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是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相联系的。

只有在交换过程中,商品的使用价值转让出去,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以后,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才能为社会所承认,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才能被还原,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才能得到解决。

英汉语言对比抽象与具体

英汉语言对比抽象与具体
英汉语言对比有助于深入了解两种语言的本质和特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 力。
通过对比英汉语言,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种语言的语法、语义、语用等方面 的差异,避免出现语言错误或误解。
英汉语言对比在翻译、语言教学、跨文化交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02 英汉抽象表达对比
英语抽象表达
英语倾向于使用抽象词汇和短语 来表达概念和思想,如使用动词 不定式、动名词、介词短语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英语中常用形容词或副词来修 饰名词或动词,以表达抽象的 概念或属性,而汉语中则更倾 向于使用具体形象或比喻。
03 英汉具体表达对比
英语具体表达
01
02
03
英语倾向于使用具体的 词汇和短语来描述事物 和概念,强调细节和具
体信息。
英语中常用名词、代词 、动词短语等来表达具 体的事物和动作,使得 表达更加具体和明确。
05 英汉语言抽象与具体的应 用
英语抽象表达在汉语中的应用
英语中常用抽象名词来表达概 念或情感,而在汉语中,这些 抽象名词可以被具体化或用动
词短语来表达。
例如,英语中的 "insensitivity"在汉语中可以 被翻译为"麻木不仁",将抽
象的情感具体化。
又如,"to be in love"在汉语 中可以被翻译为"坠入爱河", 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的动作来
汉语中常用具体形象或比喻来描述抽象的概念或属性,如“铁石心肠”、“水深火 热”等。
汉语中常用动词或动词短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或行为,如“想一想”、“说清楚” 等。
英汉抽象表达的差异
01
英语抽象表达更倾向于使用抽 象词汇和短语,而汉语更倾向 于使用具体词汇和短语。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1,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具有行政权能的组织运用行政权,针对特定相对人设定、变更或消灭权利义务所做的单方面行政行为。

2,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对不特定对象制定和发布普遍性行为规范的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虽然都属于行政行为。

但二者也存在本质区别,表现在:(1)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委托的组织;而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地方各级立法机关。

(2)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引起行政诉讼;而抽象行政行为不能引起行政诉讼。

(3)能否反复使用不同,抽象行政行为在同样的情况下反复适用,而具体行政行为只适用于本次的事项。

(4)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的特定行为、事项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而抽象行政行为则是针对不特定对象,不特定行为、事项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5)影响效果不一样,抽象行政行为不直接影响相对人的权利义务,而具体行政行为直接影响相对人。

(6)程序上不一样,抽象行政行为更接近于立法程序,而具体行政行为更强调调查程序和听证程序。

具体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具体与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

抽象行政行为和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1.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虽然都属于行政行为。

但二者也存在本质区别,表现在:(1)实施行政行为的主体不同。

实施具体行政行为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委托的组织;而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主体只能是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及地方各级立法机关。

(2)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引起行政诉讼;而抽象行政行为不能引起行政诉讼。

2.具体行政行为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以及这些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使行政职权,针对特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作出的有关该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单方行为。

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分为:(1)行政处罚。

即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有违法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违法者所给予的一种法律制裁。

如行政拘留、罚款、吊销营业执照、没收等。

(2)行政检查。

即行政主体依法对行政管理相对人守法情况作单方面了解的行政行为。

如海关检查、税务检查、卫生防疫检查等。

(3)行政许可。

即行政机关根据相对人的申请,依法赋予相对人从事某种法律所一般性允许的活动的权利和资格。

如颁发许可证或执照。

(4)行政强制执行。

即行政机关依法强制行政管理相对人履行一定义务的行政行为。

如查封、扣押、冻结等。

抽象行政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制定发布普遍性行为规则的行为。

行政主体实施抽象行政行为的结果,就是导致行政法规的出现。

抽象行政行为分为:(1)羁束行为,即法律、法规对实施行政行为的条件、程序和手续等作了详细具体的规定,行政主体只能严格按照这些规定实施行政行为。

(2)自由裁量行为,即法律法规对如何实施行政行为只作了原则性或留有余地的规定,行政主体在实施行政行为时除遵守这些规定外,还必须根据自己意见来决定的行政行为。

(3)要式行政行为,即符合法律特定方式才能成立的行政行为。

(4)不要式行政行为,即无须以特定的方式就可成立的行政行为。

3.判定及其区别1、具体行政行为是针对特定对象的特定行为、事项而作出的行政行为,而抽象行政行为则是针对不特定对象,不特定行为、事项而作出的行政行为。

具体与抽象

具体与抽象

从以上汉语与英语抽象表达法的比较可以看出,汉语 表达较为具体而英语表达较为抽象。汉英之间的这一特点 与以下语言现象和语用倾向有直接的关系,即:汉语是分 析语,英语是综合分析语;汉语偏意合,英语重形合;汉 语介词使用少,英语介词丰富,用法灵活;中国人习惯于 用相应的具象使概念生动可感而有所依托,西方语言则执 着于知性、理性。
It is a revealing fact about our language and culture that someone dedicated to pursuit of knowledge is compared to such a freak. 把专心追求知识的人比做这样一种畸形人,这一事实 突出地反映了我们的语言和文化现状。 这一句中的”knowledge”一词就不是抽象名词的表 达。
4.汉语形象化成语的翻译 唉,那是客臣的井蛙之见喽,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 啦。(郭沫若《屈原》) Alas, that was owing to my ignorance, that is what is called partiality. 他想远走高飞,免得心烦。 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5.汉语范畴词的翻译 汉语命名中倾向于加范畴词。一些较抽象的词语如: “问题”,“状态”,“情况”、“工作”等,有时本身 没有实质的意义,……翻译时可省去不译。如:
具体与抽象
(abstract and concrete)
具体(concrete)与抽象(abstract) 是汉英翻译中的一对 重要的概念。一般汉语用词趋于具体,而英语用词趋于抽象, 汉语常常以实的形式表达虚的概念,以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 内容。而英语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抽象名词表达复杂的思想和微 妙的情绪,往往有一种“虚”, “泛”,“暗”,“曲”,“隐” 的味道,因而倾向于抽象。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关系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指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二重属性, 前者是人类特殊的、具体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后者是 一般的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这是同一劳动 的两个方面,即劳动的二重性,是商品二重性的根源。
具体劳动 任何一种商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一种特殊的使 用价值。要生产某一种商品,人们就要进行一种特定种类的 生产活动。例如,人们为了生产衣服,就需要进行剪裁、缝制 这种特定种类的生产活动,这种裁缝或成衣工人所从事的特 殊的生产活动是由它的目的、操作方式、对象、手段和结果 所决定的。人们在制作衣服这种具体形式上进行的劳动就是 具体劳动,它是生产出某种特殊的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
各种不同质的特殊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如成衣工人 的具体劳动,生产出五彩缤纷的服装,面包工人的具体劳动,生产出各 式各样的面包。正是由于不同质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质的使用价值, 才产生了交换的必要。如果人们生产出来的都是同质的使用价值,就无 法进行交换。在各个社会形态下,使用价值都是多种多样的,因为人们 从事的具体劳动是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各种使用价 值的具体劳动逐渐分离开来和独立化,从而形成社会分工。
他感觉到,劳动就它表现为商品的价值而论,只是劳动力的耗费,但 他把这种耗费仅仅理解为牺牲安宁、自由和幸福,因而,他所提出的 “劳动一般”的涵义还不等于抽象劳动。D.李嘉图比斯密前进了一步, 他看到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区别,把价值归结为劳动时间,并始 终坚持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原理,但是由于他本人的资产阶级局限性和 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他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看作是永恒的社会形态, 因而他不能理解形成价值的劳动是一个特殊的历史范畴。他“从来没 有意识到,劳动的纯粹量的差别是以它们的质的统一或等同为前提的, 因而是以它们化为抽象人类劳动为前提的”

抽象和具体目标与微习惯相结合

抽象和具体目标与微习惯相结合

抽象和具体目标与微习惯相结合目标分为两类——抽象目标和具体目标。

一个抽象目标可能是“我想成为有钱人”,一个具体目标可能是“我打算今天下午 3 点靠卖柠檬汽水挣15 美元”。

大多数人会推荐你设定具体目标,可是清楚自己的抽象人生目标和价值同样重要(我在我的博客Deep Existence 上写过相关内容)。

抽象思维对抽象目标有利,但也会妨碍具体目标所需的自我调节。

拉博卢(A. A. Labroo)和帕特里克(V. M. Patrick)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情绪能对我们的思维产生潜在影响。

这些实验涉及各种各样情绪操控技巧(比如让人们“想起一生中最美好或最糟糕的一天”),然后通过测试来测量抽象思维能力或偏好。

他们从这项研究的五项实验中得出如下结论:幸福感会促使人们进行抽象思考,这有助于看清全局,但会不利于实现目标,因为实现目标需要具体思维。

我们能从阿耶莱·费斯巴赫(Ayelet Fishbach)和莱维·多尔(Ravi Dhar)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看到另一个问题:它认为较早的满足感或对成功较高的期待值会使我们感觉自己似乎已经成功了。

在实验中,一群节食者被分为两组。

研究人员只会告诉其中一组他们节食的成果如何,之后两组都会得到一次选择奖励的机会——一个苹果或一块巧克力。

不知道自己节食成果的小组中只有58%的人选择了巧克力,而清楚自己成果的那一组中有85% 的人选择了巧克力,暗示了“我应该得到奖赏”的心理。

微习惯策略的一个主要优势就是不管感受如何,你都能完成这样的一小步,连实现目标之前容易让你半途而废的满足感也不会影响到你。

因为目标实在太小,你根本找不到正当的借口(幸福感或嗜睡症都不行)跳过它。

幸福感会削弱你完成具体目标的能力,但因为微习惯的具体部分仅仅是1 个俯卧撑(举个例子),即使思维处于抽象状态,这个目标还是很容易实现的。

而且因为幸福感会提高执行力并把抽象目标看作重点,在实现具体目标之后,你可以利用“想获得健康”这个抽象目标让自己再多做一些锻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抽象与具体
从现象具体到抽象规定,再从抽象规定上升为思维具体,是辩证思维的一个基本原则,也是思维用来掌握具体并把它变为精神上的具体再现出来的基本方法。

历史认识中的现象具体,就是通过史料反映出来的历史事实。

它是历史认识的起点。

但这种通过史家感知的感性具体,是对历史的本质与非本质,必然性与偶然性认识相混杂的东西,因而还是表面的,非本质的感性认识。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史家通过抽象思维活动,对感性事实进行分析和比较,撇开差异的,偶然的,非本质的方面,抽出相同的,必然的,本质的方面,并用概念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

为了深入地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史家应在思维能够达到的层次上尽可能地把具体的各种本质规定抽象出来。

科学抽象的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环节:一是分离,即在思想上暂时把认识对象从整体的历史联系中剥离出来,在相对孤立的状态下进行考察;二是提纯,即在思想上对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比较,排除其偶然的,非本质的因素,抽出必然的,本质的因素,在纯态下进行考察;三是简略,即将抽出的结果,用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固定下来。

抽象规定只反映研究对象的一些局部、方面或属性,历史认识的目的是要达到对认识对象整体的本质和规律性的认识,因而还须用具体的方法,即通过一定的思维操作活动,把运用抽象方法得到的各种抽象规定综合到统一的关系中,使认识从抽象规定上升到思维具体。

思维具体以感性具体为依据和起点,不是感性具体的复归,是思维在更高阶段和更深程度上对认识客体的反映。

它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 而比感性具体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了研究对象,是主体认识历史的思维过程的终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