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检查规范化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

医学影像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模式探讨
20 . 08
但 比起单 纯 的教 师讲 解更 能 够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极 性 。同时 , 可 以给学 生提供 操作 的机 会 , 还 不仅 可 以使
学 生熟 悉操 作 的要 领 和 流程 , 可 以 纠正 学 生 操 作 中 还 容 易 出现 的失误 和错 误 , 以降低 日后 在 实 际操 作 时 发 生错 误 的几 率 , 为实 际操 作 打 下 坚 实 的基 础 。另 一 种 是 临床 实 习 实训 , 展 了 X 线 检 查 技 能 、 T 检 查 技 开 C
习 实训 的桥 梁 , 对 专 业 课 程 、 床 见 习 教 学 的补 充 , 是 临
是 学生 临床 实践 的“ 演 ”3。对 于 每 项操 作 , 生 在 预 [ ] 学 实施 真 实操 作前 , 先观 看视 频 , 并在 模拟 设备 上完 成训 练 。这种 训 练虽然 不 能 取 代 在 患 者 身 上 的操 作 训 练 ,

】 . 9】
医 学 影 像 学 住 院 医 师规 范 化 培 训 模 式 探 讨
董爱生 , 程 超 , 肇 博 , 张 建 , 刘庆 华 , 明军 , 长 京 高 左
( 第二 军 医大 学 第一 附属 医院核 医学教 研 室, 海 上 20 3 ) 0 4 3
摘要 : 医学影像技术发展迅速 , 医学影像学教学内容 多、 难度大、 时少, 课 为培养技术全面的复合型影像 诊 断人 才 , 满足 , 和科 研 需求 , 临床 开展 了报 告 书写 、 机操 作 、 上 病例 读 片 以及 读 书报 告相 结合 的住 院 医师
[] 3 戚跃勇 , 齐德广 , 邹利光 , 在 医学影像 检查技术 学教 学 中 等. 巧妙应用启发式教学[] J .医学教育探索 ,0 9 8 8 :8 — 20 , ( ) 96

医学影像学检查操作规范制度

医学影像学检查操作规范制度

医学影像学检查操作规范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学影像学检查操作,确保病人的安全与隐私,提升诊断准确度和医疗质量,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学影像科室进行的影像学检查工作,包含但不限于X光、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项目。

第三条检查人员资质要求每位参加医学影像学检查操作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的资质证书,并经过医院内的培训和考核合格。

第二章检查前准备第四条检查申请单1.检查前,必需检查申请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包含病人基本信息、检查项目、临床病史和临床诊断等内容。

2.如申请单信息不完整或有疑问,应及时与申请医生沟通,确保准确性和合理性。

第五条病人准备1.事先告知病人有关检查的注意事项,如是否需要禁食、服药等。

2.依据检查项目的要求,帮助病人完成去除金属物品、更换适当服装等准备工作。

3.向病人解释检查过程和可能的不适症状,除去病人的焦虑和疑虑。

第六条设备准备1.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行应经过日常检修和质量掌控,并进行严格的操作示范和校准。

2.检查前应检查相应的设备、耗材和辅佑襄助用具的充分性,确保工作的连续性和连续性。

第七条检查环境准备1.检查室应保持乾净、安全,避开杂物堆放和交叉感染。

2.检查室内应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确保病人的舒适感。

第三章检查操作流程第八条术前准备1.依据具体检查项目的要求,准备相应的检查设备、介入器材、药物和辅佑襄助用具等。

2.进行检查设备的预热、校准和功能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九条术中操作1.严格依照检查项目的操作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注意检查过程中的病人体位和姿势,保证影像质量和病人的舒适感。

第十条术后处理1.检查结束后,依据实际情况对设备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检查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2.归档和整理检查结果,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第四章病人安全和隐私保护第十一条病人身份确认1.检查前,医务人员应依照医院的相关制度,核实病人的身份信息,确保检查对象的准确性。

医院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

医院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

医院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摘要:放射诊断、放射治疗和核医学在疾病的预防与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医学辐射是一把双刃剑,但应用于医疗服务的同时也可引起人体组织分子结构和功能变化,在细胞水平引发染色体畸变以及细胞膜通透性增加等生物学反应,并进一步导致组织器官功能的障碍和整体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正常细胞癌变。

随着放射医学的发展,医疗机构放射卫生管理的安全性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

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中明确提出医疗机构在使用射线装置进行诊疗活动时中要加强放射诊疗安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人员健康。

本文主要对医院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以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医院;放射卫生管理;体系建设引言放射诊疗在提高疾病诊断效率和准确率的同时,过量的射线和使用不当的各种射线,也为放射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患者及公众带来了潜在的危害和损伤。

如何更好的进行放射卫生防护,降低辐射对从业人员和患者、公众的危害,是医院放射防护相关管理部位的主要责任。

1、现阶段医院放射卫生管理工作的现状当前,医院放射卫生管理工作虽然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①在监督工作方面,医院放射卫生管理虽然在意识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因为工作场所进行扩建以及改进等,有很多不符合规定的问题。

对于预防性的防护措施工作不到位,因此造成了很多安全隐患问题。

对于医院放射卫生监督管理不到位,缺少卫生许可,程序操作不规范等问题。

②在放射卫生防护工作方面很多工作进展不到位,主体责任不明确等问题,甚至存在着私人开放射治疗的情况,再加上对于放射设备的管理缺失,放射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的防护意识不足等。

③射线应用不当,虽然此问题出现概率很小,但是也有部分存在的情况,某些医院中的医生并没有全方位对放射检查适应证状进行充分了解。

随意开具放射检查单,将其视作常规检查项目。

2、医院放射卫生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建设2.1、放射安全管理制度为切实做好医院放射安全管理工作,成立放射安全领导小组,院长为第一责任人,主管医疗的副院长担任组长,医务处长和 /或主责人员担任副组长,辐射安全管理办公室设在医务处,制定各成员的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

影像报告书写规范

影像报告书写规范
① 斑点状
mm级,多指 钙化、沙砾大 小的高密度异 物等
② 斑片状
mm—cm大小范围, 多指小范围肺实变或 骨质破坏等
③ 粟粒状 (1~3mm,类圆形小结节)
④ 片 状(常指边缘模糊、形态不规则 病变,cm)
⑤ 云絮状(常指多数片状病灶融合、重 叠形成的不规则的边缘模糊的密影,形 如乌云)
⑥ 团片状(一般指类圆形、边缘介于模 糊与清楚之间的影像,多用于描述大块 干酪坏死灶或慢性炎症)
“左股骨颈部见斑片状密度减低区,外侧骨皮质呈筛孔样破坏,股骨大粗隆及其下方见葱皮样骨膜增生,…”
即阐明有无临床疑似疾病的表现或征象。 ” (肺泡微石症)
需要病员补充检查,可在诊断结论后提出建议,如建议补加增强扫描或加做MRI其他序列检查等。
如有,则应对所出项的病变部位、大小、 你失败了,他(她)当面安慰你,背地里笑话你。
⑫ 描述空洞或空腔时,重点描写其壁厚 情况,内外缘是否光整,厚薄是否一致, 洞内及洞周情况
⑬ 其它 如肺 纹理增多、扭曲、 紊乱等
慢性支气管炎
管状、羽毛状肺纹理
6. 病变的边缘:清晰、模糊、毛糙、光 滑、锐利等
7.病变的密度:均匀、不均匀(高、低、混杂)
8.邻近组织结构的改变:移位、聚拢、分 散等
影像报告书写规范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
X线片、CT、MRI、DSA等影像学资料 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和(或) 功能改变。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 床参考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临床诊断治疗 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诊断报告的内容必 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与质 量控制要求。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 应包括以下5项:
(二)检查名称、检查方法或技术
对于常规检查要注明检查名称,特殊 检查要注明检查方法或技术。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标准细则医学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整体性强、发展迅速、独立而成熟的学科。

它的研究范围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①放射诊断学(医学影像诊断),包括传统的X线诊断、计算机体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介入性放射学;②超声医学(US),包括B型超声、超声心动图、介入超声;③核医学,包括γ照相、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和核医学治疗。

一、培训目标通过3年的规范化培训,使住院医师打下扎实的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基础,能够掌握正确的临床工作方法,了解医学影像学范围内放射医学、超声医学和核医学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概念(包括影像诊断及其治疗)。

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能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际沟通能力,具有独立从事医学影像科临床工作的能力。

二、培训方法采取在放射科、超声科、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

通过管理病人、参加门、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数量,学习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书写病历;参与见习/实习医生和住院医师的医学影像科临床教学工作。

医学影像科住院医师培训分为3个阶段进行,各阶段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

第1~6个月,根据住院医师和临床培训基地的具体情况,安排到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其中内科2个月,外科2个月,非指定科室2个月。

根据本专业所涉及的科室安排非指定科室,包括儿科、妇产科、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耳鼻咽喉科、口腔科等;也可根据专业特点适当延长在内、外科的轮转时间。

第7~21个月,在影像科内各专业组之间轮转,其中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组7个月,介入组1~2个月,超声科3~4个月,核医学科3个月。

放射影像诊断专业应包括神经、骨关节组各1.5个月,胸部、腹部各2个月;酌情安排在放射影像技术组的轮转,可在放射影像诊断专业的各小组时间内各安排1周,或集中安排1个月,时间在各小组时间内减除;第22~33个月,住院医师在选定的执业方向的相关专业组内进行培训。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来源-山东省放射质控网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来源-山东省放射质控网

影像诊断报告是影像检查的最终结果,是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诊断报告反映了影像检查全过程的质量和水平。

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出使用的设备、检查的程序和技术参数,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

因此,医学影像学质量控制中,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非常重要。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 5 项:1.一股资料,普通是表格式的,应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 T号、M R I号、DSA 号、 X 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

2.检查名称3.医学影像学表现。

如 X 线检查所见、 CT 检查所见、 MRI 检查所见、 DSA 检查所见等。

4.印象或者诊断意见。

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

1 .普通资料: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

2.检查项目:应注明检查的内容,如胸部正侧位片,腹部增强CT 扫描等。

3.影像学表现:①应包含对检查部位的总体描述,如胸廓是否对称,②对主要器官和脏器的描述,如腹部扫描者应重点描述肝脏、胆囊、胰腺等脏器。

③对异常发现的描述,如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是否均匀,有无空洞、脂肪、钙化等,边缘征兆、与邻近结构的关系,增强后表现,强化程度等,如为复诊病人应描述病变的变化,如病变大小的变化。

④对临床关注问题的描述,有无临床关注的病变,如病变的存在与否,病变与大血管的关系、肿瘤有无转移等。

4 .印象:即诊断意见或者结论。

应按照以下原则书写:①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者诊断十分明确者,应给于肯定的结论;②对病变肯定,性质范围大致肯定的情况,应按照由大范围到小范围,由肯定诊断到不肯定诊断,由形态到病理的顺序写书结论,对不能肯定的部份要留有余地。

如:右肺占位性病变,肺癌可能大;③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应按照几率大小写出几种可能的疾病;④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正常变异或者各种原因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⑤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或者辅加做MRI 其它序列检查等等。

放射科操作规范(标准版)

放射科操作规范(标准版)

放射科操作规范(标准版)一、引言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放射科在临床诊断、治疗和疾病预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放射科操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影像质量,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健康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放射科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操作规范。

二、基本要求1.1人员要求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相应的专业技术职称或职业资格证书;(2)接受过放射科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培训;(3)了解放射科设备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维护保养知识;(4)熟悉放射科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5)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1.2设备要求放射科设备应满足以下条件:(1)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2)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校准和维护,保证其性能稳定、准确可靠;(3)设备操作软件应具有完善的权限管理、操作记录等功能;(4)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误操作和意外伤害。

1.3环境要求放射科工作环境应满足以下条件:(1)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温度、湿度适宜;(2)工作场所应配备必要的消防、安防设施;(3)工作场所应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患者和医务人员注意放射防护;(4)工作场所应定期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确保放射防护设施正常运行。

三、操作规范2.1检查前准备(1)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无误;(2)了解患者病情、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3)评估患者检查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4)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如去除金属物品、禁食等;(5)向患者说明检查过程和注意事项,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2.2检查操作(1)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根据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选择合适的检查参数;(3)对患者进行定位,确保检查部位准确;(4)进行影像采集,确保图像质量;(5)检查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2.3检查后处理(1)对采集的影像进行初步分析,确认无误后传输至PACS系统;(2)对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确保设备卫生;(3)对检查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进行分类、收集、暂存,定期交由有资质的单位处理;(4)对检查记录进行整理、归档,确保资料完整;(5)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观察和随访,了解检查效果。

医学影像检查报告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报告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报告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的准确性和规范化,便于医生进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本医院订立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医院全部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的编写和管理。

第三条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应当准确及时、规范,包含但不限于X光、CT、MRI、超声、核磁等影像检查报告。

第四条本规范中所称医学影像检查报告,是指由医学影像科医生基于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和患者的临床情况,编写的具有诊断、辨别等临床决策价值的文书。

第二章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的编写要求第五条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应当包含以下内容:1.报告表头:包含医院名称、科室、报告编号、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历号、检查时间等基本信息。

2.检查方法:列明所采用的影像检查方法、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设置。

3.检查所见:准确、认真描述患者的影像检查所见,包含疾病部位、形态、数量、大小、密度、信号强度等。

4.临床诊断:结合医生对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检查结果,提出可能的诊断或辨别诊断。

5.医生建议:给出医生对患者的治疗建议或随访建议。

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应当文明、规范,使用正确的医学术语和表达方式,避开使用不准确、模糊或带有主观性的词语。

第七条医学影像检查报告中的关键信息应当突出,并使用不同的字体、颜色或下划线等方式进行标注,以便医生快速取得相关信息。

第八条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应当依据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特点,结合临床需要,分别确定相应的报告格式和要求,以确保报告的规范性和全都性。

第九条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应当由经过专业训练且具备相关资质的医学影像科医生编写,并由主治医生或责任医生审核和签字。

第十条医学影像检查报告应当及时送实现相关临床科室,并记录报告发送和接收时间,以保证医疗工作的连贯性和信息的及时性。

第三章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的管理要求第十一条医学影像科应当建立完善的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管理制度,确保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的准确性、完整性、机密性和安全性。

第十二条医学影像科应当定期进行内部质量掌控和管理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矫正,提高医学影像检查报告的质量。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规范化的探讨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规范化的探讨

医学影像学诊 断报告 既是 临床 医生
诊断和确定治疗 方案的重要依 据 , 又是重 要 的医疗文件 。书写报告 的质量 既代 表 个 人诊 断水平 、 科 室诊断水 平 , 也代 表 医 院的诊疗水平 以及 学科 的发展程 度 。就
恰当地科学地用好 专业术语 , 提 高诊 断质量 , 展现 影像 诊 断艺 术 , 如 x线 、 C T 用“ 密度” 、 MR I 用“ 信 号” 、 超 声 用 “回
关系 , 尽量用“ 一元论 ” 来解 释多个 诊断 , 当确 实难解释 时 , 应考虑多种疾病并存 的 可能。③ 功能性 与器质性疾病 的关系 , 应 尽量最大程度 的排除 功能性 疾病 影响 器 质性疾病 的诊 断 , 不要轻易下功能性疾病
的诊 断意 见 。
上, 发现异常影像 并对 其细致 的审视 。
作 出。对于可能或者可疑诊断 , 要提 出合
理化建议 。 始终牢记 医疗安全 , 努力审视好每一 份报告 。在 出现影像 诊断 与临 床诊 断不 符合时 , 应查 找 原因 , 分析 可能并 及 时 向 上级 医师汇 报。必要 时 , 应集 体 阅片 、 临 床会诊 , 坚 决杜 绝单 打独 斗 、 误诊 、 漏诊,

3个 。对于肯定诊断 , 应密 切结合 临床及
其他检查 , 尽量做 到 定位 、 定量 、 定性 、 定
期; 对于病变的诊断 , 应指 明病变 的部位 、 性质 和范 围 ; 对 于否 定诊 断 , 不 要轻 易决
定, 必 须 要 有 充 分 的依 据 来 排 除 之 , 才能
般资料 : 患 者姓 名 、 性别、 年龄 、 科
确 保 诊 断 报 告 的书 写 质 量 和 艺 术 , 确 保 医 疗安全 , 防 范 医疗 纠 纷 。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检查流程及操作规范

医学影像科放射科检查流程1、登记工作站登记并核对X线检查的者信息,安排受检者到相应检查室检查;2、检查室医生核对被检查者信息后,带领者至检查室按检查要求,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检查注意事项;3、检查室医生再次核对检查者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对受检者的检查;并告知取报告时间;4、诊断医师核对受检查信息、检查部位及检查要求;完成诊断报告,急诊、病情危重者及时发出报告;5、上级医师审核并发出报告;疑难病例经科室集体阅片后发出报告;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DR检查操作规范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摄片体位平台或立式;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X线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祥云县中医医院放射科CT检查操作规范一、接到已交费申请单,核对姓名、检查项目及收费情况;并告知受检者到候检区等候检查;二、登记工作站录入受检者检查相关信息;三、检查工作站选择受检者并核对姓名、年龄、检查部位、检查时的体位;四、呼叫受检者姓名并核对年龄,告知被检者及家属检查注意事项,需要家属陪同时为家属及受检者提供必要的防护用品;五、按检查要求,协助受检者摆好相应体位;并告知受检者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六、检查结束后核对检查信息,告知受检者或家属取检查报告的时间和地点;七、检查中遇到危急值及时打出胶片,并告知诊断医生;放射科质量管理制度1.全科室人员必须把医疗护理质量放在工作的首位,强化质量意识,自觉接受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的检查监督;2.认真落实和严格执行科室制定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成立由科主任领导的,包括诊断和投照技术组及导管组人员组成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诊断和投照技术质量管理工作;4.坚持实行每日早间集体读片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规范诊断报告的书写;5.坚持实行技术读片制度,由医疗质量管理小组人员对照片质量进行讲评;6.加强质量管理力度,严肃制度的落实情况检查;7.明确各级人员的岗位职责,严格“三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8.加强影像资料的管理,实行入库前再次检查核对;二、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组长:宋启明成员:王福云、杨玉玲、子洪基、环雪琴、左正贵三、放射科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1.放射科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在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并对其负责;2.落实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建立的操作规程,医疗质量标准及措施;3.建立健全本科室医疗工作制度,制定切实可行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目标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4.定期开展活动,每月对本科室医疗质量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将检查结果通报全科及上报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5.对职能部门反馈的质量问题及时进行落实整改;6.负责落实本科室医、护人员的再教育,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7.负责制定本科室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措施;四、放射科质量保证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则根据卫生部放射诊疗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精神,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科室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制定放射科质量控制方案、质量管理目标及实施细节;一.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提高影像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获得最佳影像质量,减少放射剂量,为临床诊断提供准确依据,达到代价—危害—利益三方面的最优化;1.提高各级影像专业技术水平;2.改善影像科各专业人员间的关系,全面进行质量管理;3.建立各种设备、各项指标的标准和评价方式,为影像诊断质量的提高作出更客观、正确的决策;4.通过代价—危害—利益分析,以经营的观点管理放射科;二.放射科“X射线防护与诊断质量控制管理小组”下称管理小组负责制定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负责科室质量控制和日常的质量管理工作;三.管理小组以下列法规和文件为依据和准则,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和放射防护管理工作;包括医用X射线诊断放射卫生防护及影像质量保证管理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儿童X射线放射诊断卫生防护标准、育龄妇女和孕妇的X线检查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以及省、市卫生行政部门为贯彻执行以上法规而做出的有关规定和实施细则,同时认真执行医院的有关规定;四.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影像诊断质量保证和减少差错的重要环节;卫生部医政司编撰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必须严格认真执行;管理小组要组织全科人员认真学习,并经常监督检查执行情况;五.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放射科分为普放及CT两个组;CT室由从事多年CT工作的医师和技师为固定技术骨干,其他医师技师采取定期轮换,以保证质量和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轮换医师的诊断报告由主治以上的CT医师审核签发;CT室医师要负责审查签发中、晚班的急诊报告;每天各由一名CT医师值班;六.CT扫描方案和是否增强由医师进行确定,原则上由原扫描医师书写诊断报告;在扫描中凡遇到疑难或不能确定的病例,应及时请其它医师会诊确定进一步检查方法;在增强全过程,必须密切注意病人情况,如发现过敏或毒性反应,应立即处理,同时联系急诊科派人参加处理;七.坚持集体读片和会诊制度;每周一为读片时间,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主持,全科人员参加并作好记录;工作中遇到疑难病例要主动请上级医师或其它医师进行会诊;凡是要求会诊的医师必须首先介绍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照片上的各种影像征象,并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参加会诊的医师必须认真负责地阅读片,对所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诊断意见;首诊医师综合分析会诊意见后写出诊断报告,并由参加会诊的上级医师审核签发;八.从事放射诊断不满三年的住院医师的诊断报告要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所有住院医师的CT诊断报告需经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签发;.低年资医师值中、晚班的诊断报告一定要注明“急诊报告,以正式报告为准”,并嘱患者第二天早上取正式报告,以免错、漏诊;在值班中遇紧急的疑难病例应及时要求上级医师回科会诊,或报告科主任;凡被要求参加会诊的同志均须无条件迅速回科会诊;九.凡是透视发现有异常X线改变的患者都必须摄片复查病例或有旧片的例外,临床高度怀疑消化道穿孔的病例,经透视未发现游离气体,应嘱患者变换几次体位后摄包括双膈肌的立位腹平片,凡是怀疑肠梗阻的患者要拍摄全腹立位和卧位各一张;立位片要包双膈肌,卧位片包盆腔;原则上怀疑胸部病变的均要照胸部正侧位片,特别是肿块性病变、肺门区病变、纵隔处病变及心后方等处的病变,一定要照胸部侧位片,以确定病变部位和形态;外伤的要照全胸正斜位片,做胸部CT检查前一定要摄全胸正侧位片;中、晚班急诊照片由科主任或当班高年资医师审阅,中、晚班值班人员必须登记急诊病人的联系电话,以便复审发现问题时,能及时通知病人,修改诊断意见;十.认真执行病例随访制度,病例随访制是检查诊断质量、总结经验提高诊断水平,积累科研教学资料的一项重要措施;科内设有专门登记本,每月下旬派医师到病房和病案室查阅病历,核对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及最后诊断并进行登记;每月第四个星期四向科内通报随访情况,并进行回顾性读片,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十一.认真书写诊断报告书;诊断报告书是放射科最重要的医疗文件;是放射科工作成果的表现形式;也是反映诊断水平高低的最终表现;报告书写要规范化,要按卫生部编撰的放射科管理和技术规程中规定的“诊断报告的书写要求和格式”书写诊断报告;1.诊断室内保持肃静,室内光线适宜;严禁不用观片灯,在走道或不宜观片的地方随便看片,以免发生错误;读片时首先要认真查对片号、日期、投照部位及左右是否与申请单及片袋上一致;有旧片者要与旧片作比较;2.书写报告时,有异常表现的要重点描述;病变描述要真实地反映观察的过程;对异常征象应描述其部位、大小、形状、密度、边缘、数目及其与邻近组织、器官的关系或与正常组织的移行带等;有鉴别意义的阴性表现亦应描述,描述应尽量使用医学术语;复诊病例对诊断明确的,要指明病变演变情况,诊断不明确的通过随诊观察,可提出新的诊断,但应论述提出新诊断的依据;3.承诺出报告时间:⑴X线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小时;⑵CT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11点30分前检查的,15点取报告11点30分后检查的的,第二天9点取报告;十二.放射诊断的思维方法可按下列步骤进行:1.首先对每个病灶进行分析,确定其病理性质;2.将全部病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诊断意见;一般的诊断原则是将所有的影象所见用一个疾病去解释,解释不通时,才用两个或多个疾病去解释;3.影像诊断意见与临床症状及临床诊断比较,不符合者应重复读片及分析;在读片时要认真阅读申请单,参考各种临床资料和检查,必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询问并补充病史;如果放射诊断与临床表现和诊断不一致或差别很大,要重新审查X线所见或诊断意见是否正确,必要时重复X线检查,如果X线检查正确无误,应主动与临床联系,与临床医师会诊,以明确诊断;要求检查阳性率≥70%,诊断符合率≥90%;达不到者按考核标准予以扣分;4.X线的诊断与临床诊断基本相符者,可作出诊断意见;诊断意见用简单的概括语句表达,其内容包括:X线检查方法、重要X线所见、病理基础和可能疾病;5.因急腹症患者在不同时段X线征象可有明显变化,诊断医师应在透视或照片检查“阴性”的病人诊断书上写明检查时间;十三.每月28日,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随机抽查20份照片,按放射科报告质量要求及评分标准对照片质量进行评定,规范诊断报告书写,对诊断质量进行评定,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医师,评定结果作为专业考核的重要依据,对废片、错、漏、误诊与当月绩效挂钩;十四.摄片技术、照片质量是X线诊断质量控制的极为重要环节,也是作好受检人员防护工作的重要环节;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应协助科主任组织业务学习、技术研讨、改进技术提高照片质量;1.评片制度是保证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措施,每天由质控成员组织评片,全科人员都必须参加;实事求是地评判照片等级,作为技术考核依据;对废片要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作好记录;为了能准确掌握标准,应定期组织学习X线影片质量标准,甲级片率要达到≥55%,废片率≤2%;达不到标准者按考核标准扣分;2.摄片时要仔细认真,要求作到三查七对:1查申请单:核对姓名、病历号、X线号、摄片部位和位置;2查患者:核对检查部位和脏器、照片范围、照射野;3查摄影条件:核对电源电压、台次、程序、焦点和摄影参数如kV、mAs等;凡是复查照片的,应参考原照片及各种摄影条件;3.CT扫描前要向患者解释扫描方法,训练患者按指令屏气;摄胸片和腹部平片应训练患者呼吸屏气方法;4.检查完毕要认真填写各种记录,整理好申请单、照片和片袋,严格核对,发现不符要立刻纠正;同一病人,同一天同一部位第二次照片时应在X线片上标明照片顺序;5.为了减少因取报告时间问题上的无谓纠纷,摄片人员必须及时把影像传送到工作站处理;6.为了缩短危重病人在放射科停留时间和减少搬动病人,凡是绿色通道的危重病人,实行首诊负责制;即不管患者要照多少部位,均由首先接诊的技师完成,检查完后即刻进行影像处理,并将打印好的照片交给医师诊断;十五.实行专机负责制与定期轮换相结合的制度,以利于专业技术的相对稳定、保证质量和培养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机器的保养和维护;1.CT组与常规组人员定期轮换,原则上具有医师职称、持有上岗证人员方能进CT室单独操作CT机;2.本科室的专机专人每周轮换一次;每周五下午为机器清洁和保养时间,责任人都要做好所操作机器的清洁工作;工作中发现机器故障应报告科主任,并记录故障情况及时填写维修申请单;3.在使用前,技术员必须熟悉该机性能、操作方法和规程,以及适合该机的摄影参数;每台机应有相应的各种摄片参数表;不熟悉操作规程者,不能单独操作机器;十六.影像投照技术是稳定和提高照片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技术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工作制度和操作规程;1.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各设备的基本结构、功能,熟悉主要部件的装卸、保养方法,能排除简单故障;2.严格执行激光相机及洗片机的操作规程,严防胶片曝光;装完胶片后要及时盖上储片箱的内外盒盖;保证胶片的绝对安全;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导致机器损坏或胶片曝光者,根据情节和受损程度按有关差错事故标准处理;3.探测板要保持清洁,如发现有污染,应及时用无水酒精棉球清洁;十七.做特殊造影或增强时,必须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做好处理抢救过敏及毒性反应的准备工作;特别护理人员思想上必须树立任何一个使用造影剂的病人都有发生副反应可能的意念;1.检查前应详细了解和核实病人是否为高危人群,尤其是以往有过敏体质或过敏史,对危重病人如恶病质、心、肝、肾功能严重受损害等,应与临床有关科室一起协商,决定能否进行增强检查;2.检查前常规作碘过敏试验;方法是静脉注射30%泛影葡胺或优维显1ml,然后观察15分钟,看病人有无过敏反应;3.检查前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或在造影剂中加进10mg地塞米松,以减少副反应发生的可能;4.放射科护士负责管理科室内药品,及时更换补充,负责造影检查和增强扫描的药物注射;负责院感管理工作;5.造影或增强检查时,操作人员应全程观察病人,不准离开病人,发现有异常情况即刻通知医师和护士处理;检查前应做好术前谈话及签字,了解是否高危人群,做好常规术前预防工作,造影或增强病人的过敏试验结果应认真核对并保存过敏试验结果;6.每年一次请急诊科或内科医师对科室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和操作的培训和考核;7.造影检查及增强扫描完成后,尽可能保留带连接管的注射针在静脉内,并在准备室观察15分钟后方可嘱病人离开,防止出现造影剂延迟反应;十八.CT扫描室和X线机房内应备有充足的医技人员和病人用防护用品,执行各种防护规程,做好医患的防护工作;十九.登记室人员应严格执行登记室工作制度,认真编写CT号和X线号,防止错号重号,,以便以后查找旧片;预约造影时,一定要向病人或其家属解释清楚注意事项;五、放射科技术质量控制指标、检测计划一.质量控制指标:1.照片质量:优良率≥95%、优级率≥55%、良级率≥40%、废片率≤2%;2.设备完好率≥95%;二.检测计划:1.照片质量监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按技术读片、评片制度进行读片,及时统计照片质量,查找影响照片质量的原因并整改;2.设备因素监测:1.电源条件:每台X线机的配电柜均加装电压指示表,开机检查前应认真检查电压指示是否符合设备运行要求;定期检测接地电阻,阻值控制在≤2欧姆;2.X线机:每年由具有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检测机构进行计量检测,检测结果备案以便及时对机器进行维修调整;3.机房条件:机房内安装温湿度检测仪、空调机、除湿机,根据各台机器的使用要求调整温湿度,消除影响机器性能的环境因素;3.激光相机监测: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0≤0.25;在每次相机大保养时均要求工程师进行检测;及时调整X线机曝光条件表,确保各项指标均在达标范围;2.相机性能的控制:根据胶片的性能差异,及时调整激光相机的参数并打印测试片;。

GE1.5TMR腰椎规范化扫描方案

GE1.5TMR腰椎规范化扫描方案

腰椎MRI的重要性和应用
重要性
腰椎MRI能够清晰地显示腰椎间盘、脊髓、神经根等结构,对于腰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规 范化、标准化的扫描方案能够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加可靠的诊断依据。
应用
腰椎MRI广泛应用于腰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例如,对于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骨折等疾 病,腰椎MRI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帮助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同时,腰椎MRI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 果和预后情况。
层厚与间距
根据检查需求选择适当的 层厚和间距,以便获取清 晰、准确的图像。
扫描序列
根据腰椎病变的特点,选 择适当的扫描序列,如T1 加权成像、T2加权成像等。
扫描视野
根据需要检查的部位确定 扫描视野,确保覆盖整个 腰椎区域。

扫描步骤和流程
定位扫描
通过定位扫描确定腰椎 的具体位置和范围。
常规扫描
按照设定的参数和序列 进行腰椎的常规扫描。
医生还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 检查结果,对MRI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解读腰椎MRI图像时,医生需注意 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突出、脊髓是否受 压、神经根是否受累等细节,以便做 出准确的诊断。
腰椎疾病诊断标准
腰椎疾病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症状、 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体征主要包括腰部压痛、叩击痛、肌 肉萎缩、肌力下降等,严重时可出现 病理反射等神经系统异常表现。
病例讨论与解析
病例1解析
该患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能导致腰椎间盘承受过大压力,诱发椎间盘突 出。MR图像显示L4-5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是导致患者腰痛和左下肢放 射痛的主要原因。
病例2解析

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及报告规范化

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及报告规范化
脉远端轻度狭窄。
病例3
一位70岁男性,有长期高血压病 史,冠状动脉CTA显示左冠状动
脉主干重度狭窄。
实践经验分享
经验1
对于冠状动脉CTA图像,应采用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和 容积重建等多种后处理技术,以便更全面地评估冠状动脉 病变。
经验2
在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时,应采用国际通用的冠状动脉 狭窄程度分级标准,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扫描前的用药情况, 如硝酸酯类药物、钙 通道拮抗剂等。
患者病史、家族史、 过敏史等。
扫描和技术参数
扫描设备型号和参数设置,如管 电压、管电流、扫描层厚等。
扫描范围和重建层厚、间隔等。
是否使用对比剂及其注射方式、 剂量和流速等。
冠状动脉影像分析
01
02
03
04
冠状动脉的起源和分支 情况。
冠状动脉的钙化斑块情 况。
图像质量
要求图像清晰、无伪影,能够 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结构和病变

诊断准确性
要求诊断准确率达到95%以上 ,避免误诊和漏诊。
报告规范性
要求报告格式统一、内容完整 、语言简洁明了。
定期评估
对冠状动脉CTA后处理和报告 质量进行定期评估,发现问题
及时整改。
持续改进和培训
培训计划
制定定期培训计划,提高医生和 技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冠状动脉的狭窄程度和 部位。
冠状动脉的血流情况。
诊断结论和建议
根据冠状动脉影像分析结果,给出诊断结论,如正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 脉狭窄等。
根据诊断结论,给出相应的治疗建议和随访方案。
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和生活方式指导,如戒烟、控制体重、合理饮食等。
04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国家卫⽣计⽣委关于印发医学影像诊断中⼼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的通知各省、⾃治区、直辖市卫⽣计⽣委,新疆⽣产建设兵团卫⽣局: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意见》(国发〔2013〕4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0号)等相关⽂件要求,进⼀步完善医疗服务体系,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我委组织制定了《医学影像诊断中⼼基本标准(试⾏)》和《医学影像诊断中⼼管理规范(试⾏)》。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

现就开展医学影像诊断中⼼设置⼯作提出以下要求:⼀、设置医学影像诊断中⼼等医疗机构对于实现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推进分级诊疗具有重要作⽤。

各省级卫⽣计⽣⾏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作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政策,确保⼯作顺利开展。

⼆、医学影像诊断中⼼属于单独设置的医疗机构,为独⽴法⼈单位,独⽴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由设区的市级及以上卫⽣计⽣⾏政部门设置审批。

三、各级卫⽣计⽣⾏政部门要将医学影像诊断中⼼统⼀纳⼊当地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服务监管,确保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

在质控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医疗机构与医学影像诊断中⼼间检查结果互认。

⿎励利⽤信息化⼿段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由医学影像诊断中⼼向基层医疗卫⽣机构提供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

四、⿎励医学影像诊断中⼼形成连锁化、集团化,建⽴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与服务模式。

对拟开办集团化、连锁化医学影像诊断中⼼的申请主体,可以优先设置审批。

五、医学影像诊断中⼼应当与区域内⼆级以上综合医院建⽴协作关系,建⽴危重患者急救绿⾊通道,加强技术协作,不断提升技术⽔平。

各省级卫⽣计⽣⾏政部门要定期总结⼯作经验,及时将⼯作进展情况报送我委。

联系⼈: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罗庆华、胡瑞荣、王毅电话:************、68791887、68791886传真:************邮箱:****************附件:1、医学影像诊断中⼼基本标准(试⾏)2、医学影像诊断中⼼管理规范(试⾏)国家卫⽣计⽣委2016年7⽉20⽇附件1医学影像诊断中⼼基本标准(试⾏)医学影像诊断中⼼指独⽴设置的应⽤X射线、CT、磁共振(MRI)、超声等现代成像技术对⼈体进⾏检查,出具影像诊断报告的医疗机构,不包括医疗机构内设的医学影像诊断部门。

影像报告的书写规范及注意事项-张志强

影像报告的书写规范及注意事项-张志强
• 描述式报告:(free text report)系统、规范、
全面的描述式报告除避免遗漏有意义的信息外,培养 住院医师综合分析的习惯与能力。
• 结构式报告:(format report)缩短影像报告时
间,但是不能有效地减少临床医师报告的阅读时间, 影响临床医师对报告的理解,不利于年轻影像医师的 学习和成长。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 下6部分内容:
1.一般资料 2.检查名称、检查方法和技术;设备类型及重要 参数 3.医学影像学表现或描述 4.医学影像学诊断 5.检查建议 6.报告医师签名
四、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
• X线片、CT、MRI等影像学资料反映疾病在某一阶段的 病理变化或(和)功能改变。 •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是提供临床参考的重要依据,对 临床诊断治疗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 诊断报告的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 证和质量控制要求。 • 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各个部分所包括的内 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
(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 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 (b)正常变异的表现; (c)成像伪影; (d)难以定性的或可疑的征象。
( 3 )对有鉴别诊断意义的阴性征象应加以描述,如肾 脏占位未见脂肪成分、颅内占位相邻蛛网膜下腔未见 增宽、增强扫描未见强化等;肿瘤与一些炎症的临床 分期与分级,应有相应的影像描述依据。 ( 4 )应简要描述片内已显示但未发现病变的组织和器 官。 ( 5 )当由于病人原因而不能行标准方法检查时,在“ 表现”叙述开始时应予以说明。 (6)若近期检查同一部位,则应与前片对照描述。
4. 医学影像学诊断:
• 医学影像学诊断有其局限性。不同疾病可有类似表现 ,同一疾病又可有不同表现,而且随时间改变,病变 可以发生变化。 • 医学影像学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资料,对照前片,必 要时要亲自检查患者,以提高诊断符合率。 • 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检查的结论,不少阅 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 • 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 这一检查结论。

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的规范化

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的规范化

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的规范化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的规范化医学影像技术诊断的规范化【摘要】随着现代医学影像技术在临床上的普及,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问题日益突出。

文章就怎样提高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建设,从提高医学影像技术队伍的素质、数字化建设医学影像网络工作系统以及规范书写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医学影像;规范化;临床诊断临床医学影像技术诊断规范化是为了让医学影像临床诊断达到一个全新的标准,通过合理、有效的运用医学影像检查手段对临床诊断水平做进一步的提高,医学影像技术规范化要求检查项目要根据现有设备和仪器条件合理的进行开展,在保证质量标准的前提下以最短时间达到相应的水平,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临床诊断率,杜绝漏诊、误诊现象的发生,对患者的需求予以最大程度的满足。

但就目前我国广泛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各地区医疗设备不完善,导致在不同地域医院的医学影像技术在水平和设备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即使是同一所医院也存在这多种型号设备搭配使用的情形。

为了进一步提升临床医学影像诊断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且易懂、易理解的诊断依据,对临床医学影像技术的规范化诊断建设加强就刻不容缓了。

1 岳普湖适时提高医学影像操作人员素质由于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临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也在不断的淘陈出新,且更新的周期也明显缩短了,医学影像学作为高新影像学设备中的一员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设备的不断更新其运用知识范围涵盖的面积也就会随之增加。

在使用设备的过程中其性能、工作原理会涉及到许多广博的计算机领域知识和工程学领域的知识。

换个角度说,也就是要将开放的、多元化的医技理念融入传统的工作模式当中去。

新的医技理念的树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1 运用一切工作闲暇时间对自身英语的写、读、听、说、翻译能力进行稳步而快速提升。

医学影像数字化设备的操作使用提示、部位选择、界面显示和投照方式加上后期的处理内容无一例外都是以英文显示为主,英语既作为一门基础也是医学影像规范化操作的工具,此外,随着我国的医学事业与国外的接轨,与国外的学术交流也会愈发的频繁,技术与设备的更新周期也会越来越短。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诊断报告书写规范是诊断质量的最终反映:医学服务涉及人的生命与健康,其服务质量的重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为此,医学管理学就提出了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种种规范与办法;发达国家的医学质量保证,质量控制是由政府有关部门与医学学术团体共同实施的;从我国近年来的实践看,也是由政府部门施加一定的行政影响,并组织有关的医学团体制定统一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的规范与实施办法,并加以贯彻与推广;诊断报告书能反映医学影像的诊断质量;从一份规范的诊断报告书中可以看得出使用的设备是什么,检查的操作技术或程序是怎样的,诊断者观察是否全面,以及诊断的思路是否正确等等;因此,我们认为在逐步完善医学影像学质量保证或质量控制的进程中,第一步要走的路就是诊断报告书的规范化;二、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格式是一种形式,它反映的内容必须要符合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要求;纵观现在国内、国外的诊断报告书,形式各种各样,大小与繁简程度也不一致;但是从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角度出发,我们认为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报告书的格式应包括以下5项;1、一股资料,往往是表格式的;逐项填写: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病区、病床、门诊号、X线号、CT号、MRI号、DSA号、X片序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等等;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3、医学影像学表现;如X线所见、CT所见、MRI所见、DSA所见等;4、医学影像学诊断;5、书写报告与审核报告医师签名;三、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内容:规范化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书的五个项目所包括的内容各不相同,但却有一定的联系,它们与报告形式是统一的;我们将每一项目应书写的内容,建议如下;1、一般资料:各家医院可以根据各种不同设备的医学影像学科具体情况设计各自的表格,但必须是能精简地概括识别病员的标志、检查要求、目的与简要的临床情况或诊断;报告书写者应逐一填写;我们建议检查号分成几项,即X线号、CT号、MRI号与DSA号等,”适用于较大医院;如该院放射科还包括超声与核素成像,也可再加上相应的编号;这是因为放射科的技术部们或某几位技师往往相对固定于几组机房;而医师分别轮转工作于几个如CT、MRI、DSA等工作室,并分别各自书写报告;而检查号则由技师统一编排;序号是从属于检查号的;患者的姓名、送诊科室、住院号或门诊号是为了识别病员用的,对于同名同姓的患者,可根据住院号或门诊号,以及送诊科室的不同而加以识别;2、检查名称与检查方法或技术对于规模较小的医院放射科指二类乙级医院以下标准的医院放射科在影像诊断报告书中只用“检查名称”一项就可以;这类科室一股均采用检查常规,一切按常规办事;或虽无书面的常规,但有科室人员相互默契的常规;例如会诊单上写“胸部摄片”就一定是胸部正侧位;会诊单上写“鼻窦摄片”就一定是water位摄片等;但对于二甲以上标准医院规模较大的放射科,在报告中须增加“检查方法”或“检查技术”一项;这类科室开展项目很多,新开展项目出现且科室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较多,各人常用检查技术可能不一致,这些情况应在“检查方法”一项中有所说明;传统的检查如钡餐造影等,均按统一常规操作,其它临床医师也知道是怎么回事,故在“检查方法”项中注明为“常规”即可,否则应对“检查方法”或技术作一交代;3、医学影像学表现过去普通平片与较简单的造影检查,摄片数目较少,多主张对其表现作较全面的描述与讨论;例如对正常胸部正位片,要求对肺野、肺门、肺段、胸膜、横隔、纵隔,所见骨骼与胸廓软组织进行较详细描述;当然也有少数医师只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书写“心、肺、膈无异常”一句,同时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书写相同的结论,我们认为这样书写不规范;现在不少检查项目观察内容很多,如 CT增强前,后扫描的层面往往甚多,同一层面还可采用不同的窗位进行观察,书写报吉医师不可能也无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阳性或阴性的叙述;根据当前的情况我们认为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目中应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而书写繁简程度可由各组室自行决定;1临床对医学影像学诊断所要求的内容:即阐明有无临床所疑疾病的种种表现或征象,如有者则应对所出现的病变大小,形态与部位等等—一加以描述,并对该疾病应该或可能出现而未出现的表现说明“未见”;此外还应对疾病定位与定性有关表现或征象说明“见到”或“未见到”;“见到”者再加以必要的描述;2临床要求即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的阳性发现;a意外或偶然发现“临床所疑疾病”以外疾病的征象;如骨外伤患者所摄骨路片上偶然发现骨软骨瘤:b种种正常变异的表现;c成像的伪影的表现;d难以解释的不能据之作出医学影像学诊断的一些表现;对于后一种情况应在“医学影像学诊断”项下建议临床作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这些表现的意义;3讨论:对于判断为正常或诊断十分明确者,其诊断报告书一股无需“讨论”;对于诊断比较复杂,即有鉴别诊断的情况存在时,为了使读诊断报告的医师了解书写报告医师的思路与诊断依据,“讨论”就成为必须的内容;对于一些影像表现的病理基础,如CT所见代表脑水肿的脑内病灶周围低密度带,报告书写者可以用“讨论”的形式在“医学影像学表现”中述及;对于一些影像表现可能出现那些临床症状或是与临床症状相符,也可在“医学影像学表现”项下述及;4、医学影像学诊断:为整个医学影像这一检查的结论;不少阅读报告的临床医师只阅读这一项;报告书写者必须根据医学影像学表现恰如其分地做出这一检查结论;一股分为以下5种情况:1正常或未见异常;2病变肯定,性质肯定;3病变肯定,性质不肯定,这种结论又可分以下二种情况:a以某一疾病为主但不典型,应说明不典型的理由;b病变表现无特征性,可有多种可能性,依次说明每种可能性,符合诊断面与不符合的另一面;4可疑病变,所见表现不能肯定为病变,可能为止常变异或各种原因造成假象;要说明不能肯定的原因;5需要病员回来补充检查,如补加增强扫描嫩m加做MRI其它序列检查等等.5.医师签名:签名医师即是此份医学影像诊断报告书的责任人,如只有一名医师签名须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的医师;如书写报告者为住院医师,则他或她可在“书写报告”项下签名,而另有职称为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在“审核报告医师”项下签名;第二章普通X线检查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一、胸部X线报告胸廓:对称、畸形、骨骼情况;肺野:肺内血管纹理,肺内有无病灶,如发现病灶要描述其部位、一形态、边缘、大小、有无空洞等等情况;肺门:正常、增大,有无肿块等;纵隔:气管是否正中,纵隔有无增定及有无肿块发现等;横隔:位置、形态有无改变,肋隔角与心膈角情况;心脏:外形有无异常变化,心胸比率,各房室情况;二、心脏平片X线诊断报告摄片位置: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胸廓:纵隔与横蹄形态有无异常;肺部:重点描述肺门、肺内动、静脉血管纹理的变化,有无肺动脉高压或肺淤血等表现.心脏:心外形增大的类型,肺动脉段外形变化,各房室增大的情况,食道左房压迹变化情况;三、泌尿系统X线诊断报告1、平片: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与大小;2全尿路区域有无钙化或结石样阴影;3腰大肌及腹壁脂肪线影像情况;4脊椎、骨盆区、骨骼有无异常;5肠道内容情况及其他腹部异常阴影;2、排泄性尿路造影IVP1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2使用对比剂名称、剂量、浓度;3两肾功能显影情况:正常、延迟、不显影;对肾功能差者,造影需延时45’-60’或更长时间摄片观察;4两侧肾盏、肾孟轮廓显示情况;5膀胱充盈情况;6两侧输尿管显示情况;7腰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3、逆行肾盂造影RCPl两肾轮廓、位置、形态、大小、注明导管位置;2使用造影剂的名称、浓度、剂量;3两侧肾盏、肾孟、输尿管充盈显示情况;4腰骶椎与骨盆区骨质情况;4、膀胱造影1造影剂名称、浓度、剂量;2膀胱充盈的轮廓、形态、大小;病理性改变应说明病变范围大小,边界与邻近脏器的关系;3若观察膀胱壁者应测量其厚度,边缘与周围情况;4男性应包括前列腺增生向膀胱突出压迫情况;5有无其它异常发现;四、头颅、五官X线诊断报告1、头颅平片X线诊断报告1头颅大小与形态;2颅骨内外板与板障厚度与密度情况;3颅缝与囱门有无异常;4脑回压迹有无增多、增深;5颅板血管压迹有无异常;6蝶鞍大小、形态;骨质有无异常;7颅内有无生理或病理性钙化,其位置、形态;大小、数目如何; 8头颅软组织情况;2、副鼻窦X线诊断报告l各组窦腔发育情况;2各窦腔大小、形态、否度有无异常,扣腆有无增1学,有否液平; 3鼻腔与眼眶消况;4如美腔出现占位性病变应重点描述清理变化情况;3、乳突X线诊断报告1乳突类型气化型、板障型、硬化型,气房大小及密度;2鼓窦入口与鼓窦区有无扩大或骨质破坏;3鼓室、天盖、乙状窦骨质情况;4内外耳道情况;5周围组织骨质结构情况;4、眼眶X线诊断报告1眶窝大小与形态;2眶壁骨质结构;3眶内软组织密度有何异常改变;4眶裂、视神经孔形态、大小及骨壁清况;5周围副鼻窦与颅内情况;”5、下颌骨X线诊断报告1下颔骨骨质有无异常情况,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2牙槽有无病变情况;3软组织情况;五、骨与关节系统X线诊断报告1、骨与关节外伤X线诊断报告1骨折或关节脱位部位与名称;2骨折断端移位情况,对位对线情况;3软组织有无积气、异物或肿胀情况;4骨折断端或脱位关节有无骨质破坏,或其它骨质改变;2、关节病变X线诊断报告1关节病变发生部位:干骺端、骨干或关节;2骨与关节骨质结构有无异常:如有病变应按基本病理变化重点描述; 3关节间隙与软组织情况;3、四肢长骨病变X线诊断报告1病变发生部位及累及范围;2四肢长骨病变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3软组织变化情况;4如果是肿瘤病变应描述肿瘤生长方式膨胀性、压迫性或浸润性破坏与病变与正常骨组织分界线情况;4、脊柱病变X线诊断报告1脊柱曲度变化情况;2病椎的部位,数目与基本病理变化情况应重点描述;3椎间隙改变情况;4软组织特别是椎旁软组织改变情况;六、急腹症平片X线诊断报告1、立位片:胃肠腔有无扩张、积气、积液或液平面以及隔下有无游离气体;2、卧位片:1 膈肌位置,肝脏、脾脏、肾脏的轮廓,位置、形态及大小;2腰大肌与腹膜内外脂肪层影;3何段肠道积气扩张、肠壁厚度、肠道分布与位置如何有无肿块或高密度结石影;4脊柱、盆腔、骨骼有无异常;七、消化道造影X线诊断报告1、食道造影诊断报告1胸部常规透视情况、胃泡大小、食道内有无食物滞留;2食道钡剂通过各段充盈情况,有无受阻缺损或狭窄;3食道壁柔软度、扩张度、粘膜情况;4经过贲门钡流情况,有无受阻,局部有无肿块,有无受压、移位情况;5胃底部钡剂充盈情况,膈胃间距离如何;2、上胃肠造影诊断报告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2食道有无异常;3胃部:类型、位置、张力、蠕动、粘膜等情况;4胃壁柔软度、移动度、排空程度;5胃双重对比相,胃小区显示情况有无异常;;6十二指肠各部形态,功能变化;7如为全胃肠道造影应观察各组小肠粘膜位置,走行方向有无异常;并要连续观察直达回盲部显示为止;3、结肠造影诊断报告1腹部常规透视情况;2导管插入顺利与否;3结肠各段充盈显示情况,有无受阻,位置,结肠袋形、外形、移动度、肠壁柔软性、排钡后结肠收缩功能、粘膜皱壁情况;4气钡双重相:粘膜情况,有无充盈缺损或息肉样改变等情况;第三章CT与MA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CT与MRI各项检查所要观察的内容比常规X线观察的内容要多,近几年省内各大医院新增的多排螺旋CT的临床应用,其增强前后要观察的层面达几百层,如果同一层面采用不同窗位进行观察,其内容就相当多;又如MRI的各项检查,新开展使用的扫描序列也比前明显增多,加以三维成像观察与增强前后的观察,其内容显然要比普通平片检查丰富得多;因此,书写报告的医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对所观察过的全部内容,作所有阴性或阳性的叙述;这一观点我们已在第一章诊断报告书写常规中提及;以下就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常用全身主要系统部位CT或MRI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作一描述报告中提及的内容与范围,供工作中参考;一、颅脑与五官CT或MRI诊断报告1、颅脑:1颅骨骨质情况;2脑沟、脑池情况;3脑回、脑灰质与脑白质情况;4脑室大小、形态,位置与移位情况;5中线结构是否移位情况;如发现病灶则应重点描述其发生部位、外形、累及范围、境界、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等情况;2、眼眶:1眶壁骨质结构:眶顶、眶底、眶内外骨壁2眶裂与视神经管;3眼球:大小、形态与内部结构情况;4视神经情况;5眼外肌与眶内脂肪间隙情况;6如有增强片应注意眼上部静脉与眼动脉请况;7眶周村具窦与颅内情况;3、耳与颈骨:1外耳道情况;2 中耳:包括上鼓室、中鼓室、下鼓室、鼓上隐窝、耳咽管、听骨链等情况;3内耳:包括耳蜗、半规管、面神经管等结构情况;4鼓窦入口、鼓窦区、天盖与乳突气房情况;5颈静脉窝、颈动脉管、内耳道、乙状窦以及周围区域骨质情况;4、鼻与副鼻窦1鼻腔骨质结构,鼻中隔、鼻甲情况;2各组副鼻窦大小、形态及骨壁等情况;3鼻腔内与各组副鼻窦内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4鼻后孔及周围结构如眼眶,上颌齿槽骨、颞下窝、鼻隐窝部等情况;二、颈部CT或MRI诊断报告1、鼻咽部:1鼻咽腔:腭帆,鼻咽腔侧壁与顶壁、咽隐窝等情况;2咽旁间隙情况,咽鼓管隆突情况;3咽后间隙情况;4咀嚼肌间隙、茎突前咽旁间隙与茎突后咽旁间隙情况;5鼻咽部周围骨质结构情况;2、喉部:1声门上区:会厌、杓会厌皱襞,假声带等情况;2声门区:真声带,喉室腔等结构情况;3声门下区情况;4甲状腺与甲状旁腺情况;5舌骨、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杓状软骨等情况;6喉旁间隙与喉周结构及颈部其它结构有无异常情况;3、颈部:1脏器区情况:甲状腺、甲状旁腺、食管、喉部与气管及下咽部结构有无异常.2两侧外侧区情况:有无占位灶;3颈后区情况:有无占位肿块情况;4、涎腺:1腮腺大小;形态、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有无占位情况;2颌下腺大小、形态、位置、深度或信号有无异常,增强后情况;有无占位灶;三、胸部CT或MRI诊断报告1、气管:主气管及其各分支情况;2、肺门:肺门结构,血管与淋巴管情况;3、肺野:肺叶、肺段、肺小叶情况,发现病灶应重点描述;4、胸膜:壁侧与纵隔胸膜及叶间胸膜情况;5、纵隔:大血管、心脏各房室及纵隔各组淋巴结情况;6、胸壁:骨骼骨质结构与软组织情况;7、横膈情况四、心脏CT或MRI诊断报告1、心肌:厚度、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2、心内膜情况;3、心房:大小、形态有无异常情况;4、心室:大小、形态、肌小梁等情况;5、心瓣膜情况;6、心包情况;7、肺动脉主干与肺静脉主干情况;8、冠状动脉情况;9、心脏内血流情况;五、腹部CT或MRI诊断报告1、肝脏、胆囊:1肝脏外形与各叶比例有无关调;2肝门结构、肝内胆管与总胆管情况;3肝内动静脉包括门脉主干与分支情况;4肝脏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特别注意增强后各期扫描包括延时扫描其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5胆囊大小、形态、胆囊壁、囊内有无占位情况;6腹腔内及周围脏器情况;2、胰腺:1胰腺包括钩突、头、体、尾部大小、形态情况;2总胆管下端与胰管情况;3胰腺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措况;4胰周有无异常情况;5扫描区域内动、静脉、淋巴结情况;6周围脏器情况;3、脾脏:1脾脏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均匀度如何等情况;2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3脾门与脾周围结构情况;4、肾脏与肾上腺:1肾上腺大小、形态、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改变情况;2肾脏外形、大小、肾皮质与髓质结构情况;3增强前后肾上腺与肾脏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4肾盂、肾盏与输尿管上段情况;5肾周间隙、肾筋膜、肾周血管与淋巴组织以及肾周各脏器情况;六、盆腔CT或MRI诊断报告1、男性盆腔:1膀胱:包括大小、形态、位置、膀胱壁厚度等情况;2精囊情况;3前列腺情况;4直肠情况;5盆腔各脏器问脂肪间隙情况;、”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况;7盆腔骨质结构情况;2、女性盆腔:1膀胱情况;2子宫、阔韧带、附件等脏器情况;3宫颈、阴道情况;4直肠情况;5盆腔各脏器间脂肪间隙情况;6盆腔内其它组织情况;7盆腔骨质结构情况;七、脊柱、脊椎CT或MRI诊断报告:l、各椎体包括椎体、椎弓根、椎板;关节突、横突、棘突各部骨质结构,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2、各椎间盘结构、形态、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情况;3、椎管形态、结构情况:有无占位灶;4、脊膜情况;5、脊髓外形、位置、密度或信号有无异常改变情况;6、椎管内如有占位灶,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八、四肢关节、骨骼CT或MRI诊断报告:1.骨皮质、骨膜、骨髓腔、骨质结构情况;2、关节面、关节软骨、半月板等结构情况,3、关节腔情况;4、关节滑膜、滑膜囊情况;5、软组织情况;如发现病灶则要求重点描述部位、大小、形态、边缘、累及或浸润周围结构情况,增强前后密度或信号变化情况;第四章 DSA诊断报告书写规范DSA诊断报告书写中均要求首先写明插管的方式、导管型号、导管位置;对比剂名称、浓度及剂量;注射对比剂方式及对比剂的流速、造影过程的时间等等;一、心脏大血管DSA诊断报告:1、造影剂在各房室及主肺动脉循环显影时间有无异常情况;2、各房室大小、形态有无异常情况;3、各房室及主、肺动脉及分支包括瓣膜的充盈情况,有无异常表现;二、腹主动脉与选择性肾动脉造影诊断报告:按时间顺序描述血管充盈显示情况各支血管分布,形态粗细、走行、位置、结构等情况;有无异常血供或病理循环情况;三、脑血管DSA诊断报告1、颈动脉造影:1颈内动脉颅内段C1-5及其分支眼动脉、大脑前、中动脉、前后交通动脉、前脉络膜动脉充盈管径粗细、位置与形态情况;2大脑前动脉及各分支包括回运动脉、眶顶支、额极支、胼缘与胼周支充盈管径粗细,位置与形态情况;3大脑中动脉及各分支包括额顶升动脉、豆纹动脉、顶后、角回及颞后动脉显示充盈,管径粗细、位置与形态情况;4 无异常血管,有无静脉早显成侧支循环;5有无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6深部静脉的位直与形态情况;7颈外动脉及各分支情况;2、椎动脉造影1基底动脉位置、形态与充盈情况;2大脑后动脉及各分支包括中央小动脉、后脉络膜动脉,额支与枕支充盈情况,管径粗细、位置与形态;3小脑前上动脉充盈、管径粗细、位置与形态情况;4小脑后下动脉及各分支包括蚓支及扁桃体支充盈情况、位置与形态情况;5有无动脉瘤或其它异常发现;四、四肢血管DSA诊断报告:1、对比剂名称、浓度、剂量、导入途径;2、按顺序描述各段血管及各分支血管充盈显影情况,各血管分布、形态粗细、走向、位置、有无病理血管出现等等情况;。

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带教医学影像实习生规范化措施探讨

教学医院医学影像科带教医学影像实习生规范化措施探讨

将会成为栋梁之才 。然后 ,必 须要清楚 的认 识到做好 医学影像 4 根据 实习生专业确定实 习侧重点
实习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并不仅仅是院校的任务 ,同时科室也责
对 于 医学 影像 实习生 ,不 能够仅 仅严格 按 照计 划要 求 ,
无旁贷。对于学生的实习 ,不能够当做是额外的工作任务与负 逐步的对常见病 、常规扫描 的摆位定位 以及 各种操作程序进
鳖 医堂 宣20 4年1月舅 28卷第1期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Jan 2014,V01.28,N0.1
· 93 ·
教 学 医院 医学影像 科带教 医学影像 实 习生规 范化 措施 探讨
马 强 (解放军第 44医 院医学影像科 ,550009)
【摘要 】 教学医院有着较为繁重的带教任务 ,因此对于带教工作有着非常高的重视程度。医学影像在准 确诊 断病情 中有 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 ,必须要重视对 医学影像实 习生 的带 教工作。文中主要就教学 医院医学影 像科 带教医学影像实习生规范化措施探讨 。 【关键词 】 医学影像科 ;教学医院 ;带教 【中图分类号 】R4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6763(2014)01—0093—01
担 ,必须进行积极的组织 、科学的安排 、提供 良好保 障。
行熟练 的掌 握 ,还必 须要加强对影 像报告 书写的训练 。要 注
2 根据具体的教学大纲 ,制定带教计划
意对病灶大小 、数 目、形 态 、密度 以及和 相邻 组织之间 的关 系进行正确 的描述 J。先让 实习生看教师 书写报告 ,然后教
室自身实际情况的 《实习医生影像学教学大纲》,同时安排 拥有丰 富经验 的人来 对带教工 作进行 专门管理 ,防止 “人人

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2022年6月第26期Jun. 2022No.26教育教学论坛EDUCATION AND TEACHING FORUM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体系的探索与思考汪星宇1,2,郁仁强1,2,吕发金1,2,张志伟1,2(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放射科,重庆 400042;2.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 医学影像技术学系,重庆 400016)[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医疗卫生技术的进步,各级医疗机构对医学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及临床胜任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然而,当前国内医学影像技师普遍存在医学基础知识薄弱,学科交叉知识以及医学影像专业知识不足等问题,同时各大高校对医学影像技师的培养问题仍在摸索中,使得医学影像技师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医学技术的要求。

基于此,结合医学影像技师培养的现状,从临床胜任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面探索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体系,为今后医学影像技师的规范化培训提供参考。

[关键词] 医学影像技师;规范化培训;临床胜任力;医学影像技术;人才培养[基金项目] 2021年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创新联盟一般课题“虚实结合‘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实验教学课时分配问题的实践研究”(VSE2102P15);2021年度重庆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一般项目“虚拟仿真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CMER202107);2020年度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PACS大数据的MRI技术教学案例平台建设”(202002323026)[作者简介] 汪星宇(1999—),女,四川眉山人,学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技术教育、MRI检查技术研究;郁仁强(1985—),男,山东枣庄人,医学硕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技师,重庆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学系教学秘书(通信作者),主要从事医学影像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26-0125-04 [收稿日期] 2022-02-17医学影像技术学自创立以来,一直是临床检查、诊断疾病甚至是治疗疾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

科室主任的影像科工作流程规范化

科室主任的影像科工作流程规范化

科室主任的影像科工作流程规范化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影像科成为医院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科室之一。

作为影像科的负责人,科室主任在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和管理作用。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规范工作流程,科室主任应当努力推动影像科工作的规范化。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科室主任的影像科工作流程规范化。

一、制定工作标准1. 影像科工作职责细化科室主任应首先明确影像科工作的职责,并将其进一步细化为具体的工作内容。

包括门诊患者的检查安排、住院患者的优先级安排、紧急情况下的工作流程等。

科室主任需要与科室成员沟通,确保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

2. 影像科操作规范制定影像科的操作规范,包括设备操作、影像质量控制、报告书写等方面。

科室主任应与科室成员共同研究出适合本科室的操作规范,并进行培训与督导,确保每位技术人员都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3. 检查结果解读标准化为了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和一致性,科室主任应与科室成员共同制定结果解读标准。

建立标准化的结果解读流程,确保每个技术人员在结果解读时都能够按照相同的标准进行。

二、优化工作流程1. 病人检查预约与排队科室主任应与医院其他科室进行合作,推行病人检查预约与排队系统。

通过与科室主任协商,可以实现病人的检查预约制度,减少病人等待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2. 检查结果报告与交流科室主任应与其它临床科室建立良好的沟通协作机制。

定期召开会议,与临床医生就检查结果交流与讨论,及时解答医生的疑问,提供更准确的医学影像诊断。

三、推动信息化建设1. 影像科数据管理科室主任应督促科室成员妥善管理患者的影像数据,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建议科室主任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数据的保存和检索效率,减少数据丢失风险。

2. 科室信息共享与协作科室主任应与医院信息科紧密合作,推动科室信息化建设。

建立科室内部的信息共享平台,便于科室成员之间的协作和交流。

四、定期质量评估与培训1. 质量评估科室主任应定期组织对影像科工作流程的质量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致临床医师-医学影像检查规范化简介一、检查部位书写:1、X线检查正侧位:常规正侧位片能从各个角度观察整体情况,以及将病灶定位,但有时侧位片会造成过多重叠无法分辨左右时,则应正斜位,如:怀疑肋骨骨折;气胸复查;手、足(一个手指可以正侧位)。

2、骨盆、肩关节、髋关节一般情况正位片即可(专科要求除外);鼻骨侧位片即可。

3、X线检查站立位、卧位:由于比重关系,站立位时气体往上走,液体下沉。

当怀疑胃肠道穿孔、肠梗阻时,应注明为腹部立位片(腹部平片过于笼统)。

同样道理,单纯少量胸腔积液,立位可见肋膈角变浅消失,而卧位摄影将可能漏诊。

无特殊情况,婴幼儿一般均采取卧位摄影。

4、常见特殊部位X线检查:颧骨弓位,鼻窦瓦氏位,颞颌关节张闭口位,舟状骨尺偏位,跟骨轴侧位,颈椎双斜位,腰椎双斜位。

5、常见写法误区:①头颅CT:头颅分为面颅与脑颅,常规检查为颅脑CT平扫;②腰椎CT:CT检查分椎骨与椎间盘两
种扫描方法,一般三节椎体为一扫描部位(颈椎同,如无特殊,默认椎骨扫描);④左下肢血管彩超:动脉与静脉应分开写,也便于收费;⑤>12周胎儿门急诊医生应写成“产科B超”,方便区分检查前准备,也便于收费,同时注明孕周,有否不适及检查目的;⑥前列腺与阴囊分属两种
超声检查方式,前列腺为泌尿系,阴囊属于浅表彩超。

二、申请单的病情介绍:这是临床与医技沟通的最主要方式,是核心内容,也是减少“请结合临床”术语的方法之一。

简明扼要的介绍能使影像医师短时间内锁定目标,重点观察。

举些例子:①“血尿查因”泌尿系超声,如果稍加详细为“无痛性镜下血尿X月”则会细心查找泌尿系小肿瘤,如添加“尿常规Pro+”而不至于忙忽着找结石;②怀疑肺水肿患者,提供有无肺部、心脏、肾脏病史,现呼吸情况,心功能,而不至于诊断为肺纹理增粗、肺炎;③小儿先心病的影像学检查应提供瓣膜听诊情况,呼吸道感染情况,也有利于胸片对肺血改变的判定;④新生儿怀疑呼吸道疾患,应提供是否早产,
有无窒息吸入史,现呼吸情况,生命体征基本情况;⑤腹部肿瘤复查者,应注明相关实验室检查,现在病人基本情况,疼痛情况。

如有详细资料可嘱咐患者带以往检查;⑥甲状腺检查,触诊质地,包块情况,近期有否上呼吸道感染史,有否甲亢相关症状,实验室检查;⑦提供相关检查情况:摄片发现某地方骨质破坏,要求超声排外原发灶(或者超声有肝脏占位,要求胸片检查);腹部摄片钙化灶怀疑畸胎瘤,要求超声核对;⑧CT 发现下肢肌内血肿,要求超声观察是否肿瘤内出血,血肿范围,相邻组织情况。

三、病史及体格检查的重要性:在有的放矢前提下,仍应保证重点突出,首诊医生应对外伤患者做常规的检查,避免该做摄片检查的部位不做,延误患者的宝贵诊治时间。

举些例子:①多发创伤,挤压试验、肢体畸形、纵向叩击痛情况,优其酒后者,而不至于漏诊;②上腹痛,腹部三大系统超声,心电图,胸片,最后诊断为肋软骨炎;③下腹痛,最后诊断为腹外疝;④阑尾残株炎多数发生于手术后近期,在无内脏反位的情况下,
左下腹痛不应把阑尾扫查列入常规。

⑤家属送申请单,患者在留观室积尿,最后诊断为异位妊娠。

⑥药物性胆囊结石而误切胆囊;
⑦高处足跟坠地,漏诊跟骨骨折;⑧腕部鼻烟窝压痛,漏诊舟状骨骨折;⑨尽量少开非必要的床边心电图,以节约人力,减轻劳动负荷。

四、加强科室间交流及如何更好地发挥医学影像作用:①软组织包块,尤其是甲状腺与乳腺,常常需要术中冰冻切片,术前对疾病的全面评估,更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② “腹痛2小时,腹痛待查”申请CT检查,报告为胆囊炎,最后诊断为十二指肠穿孔。

本例应按诊疗常规次序检查,缺乏临床检查目的,缺少科室间交流。

如果给予怀疑穿孔病史或交流,或许能通过调节CT 窗宽窗位找出端倪;③“右腰痛”来诊,超声发现右肾区占位,进一步CT检查仍为右肾占位,考虑错构瘤。

最后诊断为肾错构瘤破裂出血。

临床可提供资料有:是否突发性,有否外伤史,曾有肿瘤史,血压及尿常规情况;④现代医学影像的发展,医疗环境的恶化,相互影像学印证是必要的,特别需手术
治疗者,不因术后诊断上的不符而埋怨,总结分析乃上策。

引用一句话“临床医生应该向影像医生介绍病人的情况,自己的初步诊断是什么、需要鉴别的是什么、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情况等,帮助
引导他们。

影像医生应该向临床医生了解病人的完整情况,了解临床医生的真实想法、目的,帮助他们从迷雾中走出来。

这里应是双方共同的事,互相帮助互相引导,取长补短,以使诊断、治疗更加完善,以从浩瀚医学中找到事物的本质、真理所在”。

五、检查前准备:①妊娠期妇女如需行放射学检查,均需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以免产生医疗纠纷。

②需静脉注射对比剂的影像学检查,事前做好碘过敏试验。

CT增强扫描最好空腹四小时以上,以防对比剂反应而出现呕吐。

如病情允许,有充足时间的患者,以下检查前准备很有必要:③胆囊疾患超声检查只需空腹即可。

④静脉肾盂造影(IVP)、考虑肠道来源肿块时的CT检查,需作肠道清洁,如检查前晚泡饮潘泻叶9克等方法。

⑤胃肠道的CT检查:常规空腹6~8小时,
腔内对比剂采用1~2%浓度泛影葡胺,使用的具体方法如下:胃、十二指肠检查,检查前15~30分钟口服300~500ml,必要时检查前再追加200ml使胃充分扩张。

检查前可适当使用低张药物,如654-2,可抑制胃蠕动,使胃肠腔扩张良好。

小肠检查,于检查前1~3小时口服600~800ml,再于检查前10~15分钟服300~500ml,以保证小肠充盈良好。

结肠、直肠检查,逆行灌注约300~500ml,若检查盲肠部位,可适当增加量。

检查前1小时喝水300~500ml,使患者膀胱充盈。

女性
患者应在阴道内放置阴道栓。

近年来,胃、结肠和直肠采用等密度(水或饮料)对比剂,效果满意可作为首选(小肠仍以高密度对比剂为宜)。

⑥腹腔大包块无法辨断来源时的CT检查,以及需判断胃肠道浸润情况的,均须作胃肠道腔内对比剂后检查,方法如上。

⑦胆管疾病是MRI检查的优势,但实践中考虑为胆总管囊肿或梗阻,以及肿块与胆管关系紧密者须行CT检查者,静脉滴注胆影葡胺40ml加50%葡萄糖50ml混合液,20~30分
钟后检查。

准备手术者可采用直接胆系造影。

医学影像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