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语文教案文言文字词(词类活用)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
一、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
2. 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3. 实例分析和练习。
四、教学过程:1. 引入: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情况和答案的正确性。
3. 讨论表现: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4. 总结理解:对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应用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资源:1. 文言文句子实例。
2. 参考资料和教材。
七、教学时间:1课时(40分钟)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 练习法:提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九、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引入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特点,引起学生的兴趣。
2. 讲解:讲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3. 练习: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判断和分析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5. 总结:对词类活用的用法和规律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十、作业布置:1. 提供一些文言文句子,让学生回家后进行分析,判断其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十一、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学生的反应和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2023年部编版高中语文词类活用汇总(必修上下册)
词类活用汇总《登泰山记》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1、端章甫:端,名作动,穿礼服;章甫,名作动,戴礼帽2、风乎舞雩:风,名作动,吹风3、三子者出,曾晳后:后,名作动,走在后面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大,形作名,小事、大事5、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勇,形容词作名词,勇气6、异乎三子者之撰:撰,这里指上文子路等三人所陈述的志向。
7、可使足民:足,使…富足。
《齐桓晋文之事》1、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闻,使动,使……听到2、无以,则王乎(本文有多处):王,名词作动词,行王道,成就王业,取得天下3、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异,意动,对......感到奇怪4、是以君子远庖厨也:远,形容词作动词,远离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6、老①吾老②,以及人之老②:老①,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老②,形容词作名词,老人7、幼①吾幼②,以及人之幼②:幼①,形容词作动词,爱护;幼②,形容词作名词,幼儿,孩童8、刑于寡妻:刑(通“型”),名词作动词,作榜样9、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肥甘,形容词作名词,肥美的食物10、轻暖不足于体与:轻暖,形容词作名词,轻暖的衣服11、危士臣:危:使动,使……受到危害12、朝秦楚:朝,使动,使……来朝见13、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国家;大,形容词作名词大的国家14、寡固不可以敌众:寡,形容词作名词,人口稀少的国家;众,形容词作名词,人口众多的国家15、弱固不可以敌强:弱,形容词作名词,弱小的国家;强,形容词作名词,强大的国家16、然后从而刑之:刑,名词作动词,处罚17、是罔民也:罔(通“网”),名词作动词,张开罗网捕捉,引申为陷害18、树之以桑:树,名词作动词,种19、谨庠序之教:形容词作动词,谨慎从事,重视20、不识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21、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诸,介词,相当于“于”《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厚,形容词名用,厚度)良庖岁更刀(岁,名词作状语,每年)族庖月更刀(月,名词作状语,每月)《烛之武退秦师》(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③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语文教学:文言文知识之词类活用(高一教学资源)
语文教学:文言文知识之词类活用(高一教学资源)语文教学:文言文知识之词类活用(高一教学资源)文言文知识之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宾语。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
(籍,名词,户籍册,这里带上宾语吏民,活用为动词,登记。
)《鸿门宴》(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江水又东。
(东,名词,东面,在这受副词又修饰,活用为动词,向东流。
)《水经注》(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水,名词,前面加有能愿动词能,活用为动词,游水。
)《劝学》(4)名词+补语。
例如: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吏,名词,官吏,这里带上补语于土,活用为动词,做官。
)《送薛存义序》(5)所+名词。
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方形的渔网,前面有主次所,活用为动词,用网捕。
)《陈涉世家》(6)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语,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花,名词,在这里作动词,开花。
)《采草药》2、名词作状语:(1)表示比喻。
例如: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狐,名词,狐狸,在这里修饰动词鸣,作状语,像狐狸一样。
)《陈涉世家》(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名词,兄长,在这里修饰动词事(侍奉),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
)《鸿门宴》(3)表示处所。
例如: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草、露,名词,在这里分别修饰动词行/宿,作状语,在草地里/在路天下。
)《指南录后序》(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箕畚,名词,在这里修饰动词运,作状语,用箕畚。
)《愚公移山》(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面,名词,脸,在这里修饰动词刺(指责),作状语,当面。
)《邹忌讽齐王纳谏》(6)表示时间。
例如: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5篇范文第一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学案1.名词作动词2.名词意动用法3.名词使动用法4.名词作状语5.动词作名词6.动词使动用法7.动词为动用法8.形容词作名词9.形容词作动词 10.形容词使动用法 11.形容词意动用法。
12.数词活用一、名次作动词规律一:1、籍吏民,封府库.2、大楚兴,陈胜王.3、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规律二:1、范增数目项王.2、汉水又东.规律三: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左右欲刃相如.二、名词使动用法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②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
.③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三、名词意动用法①稍稍宾客其父..②鱼肉缙绅..③孟尝君客我.④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四、名词作状语规律: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秦军降诸侯,诸侯多奴虏使之。
..【关于状语】/ 4 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①秦孝公据殽函之固.②将军身披坚执锐..③小学而大遗。
..八、形容词作动词规律:①彼好游者不能穷也.②火尚足以明也.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④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九、形容词使动用法规律:①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②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③既来之,则安之。
.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⑤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十、形容词意动用法规律:①孔子登东山而小鲁.②且庸人尚羞之。
.③渔人甚异之.④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十一、数词作动词规律:1、固知一死生为虚诞.2、六王毕,四海一.3、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实战演练】找出下列活用了的词,并加以解释 1.左右欲刃相如/ 4第二篇: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2012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文言文词类活用整理《劝学》1、輮使之然也动词用作名词,指用火熨使物弯曲这道工序。
高中语文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课件 新人教版
A、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 B\表比喻。像“狐狸”那样鸣叫。
贞》)
A\表比喻。像“猱”“鸷”那样,表
B、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 陈胜王。”(《陈涉世家》)
C、常以身翼蔽沛公。
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C\表比喻。像鸟张着翅膀那样。 D\表比喻。像云那样;像回声那
样,像影子那样 。
• 规律三:3 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 借和方式,译为:用(乘,凭借)……
精选课件
•。 • ①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辱其群臣。 • ②赵襄王郊迎甘罗。
• 规律四:4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 译为:在……
精选课件
• ①则以刘病日笃 • ②岁征民间 • ③ 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潇、沅,北合
汉、沔
文言实词之词类活用
精选课件
词类活用
• 在古代汉语中,某个词属于某一个 种类是比较固定的,各类词的分工 也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具体的语境 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 惯临时灵活运用,于是出现了活用 的现象。
精选课件
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用法
名
词
形
活
容
用
词
活
用
动 词 活 用
其 它 词 活 用
精选课件
名词
“能”。
F 范增数目项王。
F 目项王:向项王使眼色。
G 置人所罾罾鱼腹中。 G 本义为鱼网,这里用作“
H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 用网捕捉”。前有结构助
为相。
词“所”。
I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 H 王:为王,称王。读
将军。
wàng(去声)。
J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 I 籍:登记。
有在者乎。
精选J课件侯:封侯。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重要性。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介绍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定义和特点。
分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意义和作用。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理解度: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名词的活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名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名词活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名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名词活用的意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2.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名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动词的活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动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动词活用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介绍动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动词活用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3.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动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四章:形容词的活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形容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形容词活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介绍形容词活用的常见形式和用法。
分析具体例句,解释形容词活用的意义。
4.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实例进行讲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4.4 教学评估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提问情况。
学生掌握度:通过练习和小组讨论,了解学生对形容词活用的掌握程度。
第五章:副词的活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副词在文言文中的活用方式。
部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课内文言文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1.通假字句子解析鼓瑟希.同“稀”,稀疏莫.春者同“暮”,“暮春”即春末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2.古今异义词词语例句解析童子童子..六七人古义:少年,未成年的男子。
今义:男孩子,泛指儿童。
师旅加之以师旅..古义:军队。
今义:军队的编制单位。
3.词类活用词语例句解析风风.乎舞雩名词作动词,吹风端、章甫如会同,端章..甫名词作动词,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鼓鼓.瑟希名词作动词,弹奏冠冠.者五六人名词作动词,戴帽子后三子者出,曾皙后.名词作动词,落在后面小、大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形容词作名词,小,小相;大,大相4.一词多义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方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名词,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方.六七十,如五六十名词,纵横、方圆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副词,正、将要、才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名词,方形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名词,地域、边境知不吾知.也动词,了解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动词,知道孰为汝多知.乎同“智”,名词,智慧如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连词,如果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连词,至于宗庙之事,如.会同连词,或者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动词,比得上纵一苇之所如.动词,到作铿尔,舍瑟而作.动词,起身、站起来其中往来种作.动词,劳作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动词,振作青春作.伴好还乡动词,当作5.重点虚词词语例句义项或用法与吾与.点也动词,赞成唯求则非邦也与.同“欤”,语气助词遂与.外人隔绝介词,和尔以吾一日长乎尔.代词,你们尔.何如代词,你子路率尔.而对曰助词,表状态,常放在形容词或拟声词后,相当于“然”铿尔.,舍瑟而作助词,放在象声词或形容词后面,相当于“然”乎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相当于“于”,比风乎.舞雩介词,相当于“于”,在异乎.三子者之撰介词,相当于“于”,与、和何伤乎.语气助词,呢以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毋吾以.也动词,用(一说同“已”,止)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动词,做为国以.礼介词,用以.俟君子连词,表顺承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6.特殊句式句式例句解析状语后置句以吾一日长乎尔“乎尔”是“长”的状语异乎三子者之撰“乎三子者之撰”是“异”的状语浴乎沂,风乎舞雩“乎沂”“乎舞雩”分别是“浴”“风”的状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以师旅”“以饥馑”分别是“加之”“因之”的状语为国以礼“以礼”是“为国”的状语定语后置句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五六人”“六七人”分别是“冠者”“童子”的定语宾语前置句毋吾以也/不吾知也两个“吾”分别是动词“以”“知”的宾语,属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齐桓晋文之事》1.通假字句子解析王说.,曰:……同“悦”,高兴为长者折枝.同“肢”,肢体刑.于寡妻同“型”,典范、榜样,这里作动词,做榜样盖.亦反.其本矣“盖”同“盍”,何不;“反”同“返”,回到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同“途”,道路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同“矣”,表示确定语气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同“网”,这里作动词,张网捕捉,比喻陷害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同“斑”。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词类活用
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词类活用(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词类活用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词类活用》,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一语文必修下册词类活用篇一形容词可做谓语,但是不能带宾语。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5篇范例)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5篇范例)第一篇:文言词类活用教案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例:狼不敢前(前:上前)规律二:代词前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
名词+“者”例:红装而蹇者——特殊的指示代词“者”的前面一般只粘附动词或动宾词组,名词“蹇”粘附在“者”的前面,作“骑驴”的意思讲。
名词+“之”例:名之者谁——代词“之”一般不受名词修饰。
“名”用在代词“之”前,作“命名”讲。
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如果二者是主谓关系、动宾关系,那么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①陈胜王(王:称王)②因屏人曰(命人退避)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①句中无动词或形容词可作谓语②能愿动词后的名词③代词前的名词④名词后的名词⑤副词后的名词否定副词(不、弗、无)+名词⑥“所”+名词(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跟动词或动宾词组)2、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活用为有“使......为”意思的动词,通常称为名词的使动用法。
其特点是必带宾语。
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规律:不能带宾语的名词带有宾语,常常活用为使动或意动词。
3、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如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表示的性质或状态,或者成为用作意动的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翻译成“以……为……”或“认为……是……”或“把……当作……”。
稍稍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也4、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谓语动词在句中总是出现在主语、状语后,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
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教案示例:一、文言文词类活用专题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的活用现象。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活用词的能力。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各种词类活用的具体用法和例句。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例句,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词类活用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2. 讲解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分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
3. 通过具体例句,分析各种词类活用的用法。
4. 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5. 总结课程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
2. 练习题的正确率:评估学生对词类活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后阅读练习,评估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下册第2课《烛之武退秦师》词语考点(词类活用+一词多义+虚词意义)
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烛之武退秦师》词语考点一、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夜缒而出(夜:表时间,在晚上)②朝济而夕设版焉(朝:表时间,在早上)③既东封郑(东:表处所,在东边)④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西:在西方)2、名词作动词①晋军函陵/ 秦军氾南(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②与郑人盟(名词作动词,结盟、订立同盟)3、名词的使动与意动①既东封郑(封:疆界。
名作使动,使……成为疆界)②阙秦以利晋(利:利益、好处。
名词作使动,使……得利)③越国以鄙远(鄙:边邑。
名词作意动,把……当作边邑)(二)动词的活用1、动词作名词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动词作名词,恩惠)2、动词的使动①若不阙秦(阙:使动用法,使……削减)②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③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使……退却(撤兵))(三)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①越国以鄙远(远:远地)②臣之壮也(壮:壮年人)③今老矣(老:老年人)④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2、形容词作动词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邻之厚,君之薄也(厚,变雄厚;薄,变薄弱)(四)数词活用且贰于楚也(数词“贰”活用为动词,从属二主)二、一词多义1、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二”的大写,指两个国君。
《左传·隐公元年》国家不能有两个国君,现在您打算怎么办?其内任卿贰以上。
副职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那些在朝中担任正副部长以上的。
贰则疑惑。
不专一《荀子·解蔽》一心二用就会学不明白。
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离心,背叛《左传》诸侯的财物,都聚集在晋国,那么诸侯就会叛离。
不迁怒,不贰过。
再,重复。
《论语·雍也》心中有怒气不要迁怒他人,也不犯同样的过错。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从属二主。
《烛之武退秦师》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
2、鄙蜀之鄙有二僧。
边邑,边远的地方《为学》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
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常见实词和虚词用法总结
高一语文下学期文言文常见实词和虚词用法总结词类活用·常见虚词用法1.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履至尊而制六合(名词“履”带补语“至尊”,用作动词,登上。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名词“瓮”“绳”分别带宾语“牖"“枢”,用作动词,用瓮作,用绳系。
)将数百之众(名词“将”带宾语“数百之众”,用作动词,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引,招致)或棹孤舟(名词用作动词,划。
)则思江海下百川(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居于……之下。
)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
)(2)名词作状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为“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为“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
)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一样。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为“对内’,“对外”。
)南取汉中(方位名词“南”作“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向南。
)园日涉以成趣(作状语,一天天地。
)时矫首而遐观(作状语,时时,时常。
)廊腰缦回,檐牙高喙(“缦”原为一种帛,名词。
现作“回”的状语,像缦一样。
)骊山北构而西折(名词“骊山”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构”的处所,从骊山。
方位名词“北”“西”作状语,分别表示动作行为“构”“折”的方向,“向北”“向西”。
)蜂房水涡,矗不知几千万落(名词“蜂房”“水涡”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矗”的状态,“像蜂房’,“像水涡”。
)2.形容词活用会盟而谋弱秦(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
)尊贤而重士(形容词“重”带宾语“士”,用作动词,敬重、看重。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能力,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 通过分析实例,使学生能够熟练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二、教学内容1. 词类活用的概念: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
2. 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数词活用为动词。
3. 词类活用的规律:根据句子结构和语境来判断词类活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2. 难点:辨别和运用词类活用,特别是在复杂句子中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类型和规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掌握词类活用的运用方法。
3. 练习法: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词类活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文言文中词类活用的现象。
2. 讲解词类活用的类型:分别讲解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并举例说明。
3. 分析实例:分析具体例句,让学生观察词类活用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意义。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7. 作业布置: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词类活用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词类活用方面的差异。
2.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在不同语境中的表达效果。
3. 介绍一些经典的词类活用案例,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七、教学互动1.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类活用的实例,分享自己的理解和发现。
2. 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3. 角色扮演:设计一些文言文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实践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
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第一篇: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教学案一、文言文翻译的规范和要求1、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字字落实”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要求。
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到实处,每个字都要在翻译中体现出来,不得漏掉一个字。
即使是遇到发语词、语助词、语气词这些无法直接译出来的字词,考生也要明白哪些字词是不需要翻译出来的,要在自己的心中将它落到实处。
下面以近期做过的试题为例来说明。
例1: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八月月考《曾巩传》)译文: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能有超过(他)的。
例2:又临渭置采木场,戎人不之争,移帐而去。
(09六安一中第三次月考《张佶传》)译文:(张佶)又(在)靠近渭水(的地方)设置了采木场,戎人没有争抢这个地方,迁移帐篷离开了。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障达到“字字落实”基本要求的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语汇,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意译为辅”,是说对于少数难以直接翻译的句子或句中的部分语汇,就要根据意思来翻译。
如:例3: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劝学》)译文: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
这里“利足”译为“脚走得快”就是意译。
例4:若以其贫老邪,耋齿甚多,屡室比空,非吾一人而已。
(09全国二卷)译文:如果因为我又穷又老的话,老人很多,家家户户经常贫穷,不止是我一个人而已。
这里“耋齿”译为“老人”,“比室”译为“家家户户”都是意译。
秋毫不敢有所近: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
秋毫:比喻细小东西。
客观地说,意译比直译有难度,需要根据词语的本意及上下文来揣摩,如同打游击战,要与敌巧为周旋,才能将其消灭。
2、要识别并重点译好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跟任何题目一样,都是按得分点给分的,而且多是每1分一个得分点。
考生要通过训练,识别出句中的得分点,然后重点译好这些得分点。
文言文翻译中的得分点有:(1)重要的文言实词(尤其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2)重要的文言虚词(《考试说明》中规定的18个虚词);(3)文言句式(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和固定句式);(4)文言特殊用法(通假字、互文句式、偏义复词,特别是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文言文实词之词类活用
文言文实词部分词类活用实词词性:名词(在任何名词前可加数量词)、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变成“动词-一-动词”的形式,如“看一看”)、形容词(任何形容词钱都可以加“很”)句子成分:(定语)主语[状语]谓语(定语)宾语充当。
故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状语(通常活用为介宾短语)、形容词活用为状语(通常活用为副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名词活用为形容词等。
高中阶段动词活用为其他词性的情况很少,但也有出现,如“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中的“续”是动词(持续)活用为名词(后继者),但动词本身的三类活用是高考热点,使动、为动、意动。
使动:动词的执行者是动词后宾语,“使……(宾语)做……”;为动:可译为“替……(宾语)做……”;意动,可译为“以……(宾语)为……”或“认为……(宾语)……(怎么样)”。
通常有个不成文的规律,即名词或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时,往往接着有“使、为、意”的活用。
判断词类活用的一般思路(通过句子成分结构判断):1、在句子中找出动词如“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句中的动词是“蔽”(技巧:动词后通常有宾语,即有名词)2、判断句子结构根据句子成分可以判断“常”是主语,“以身”和“翼”作状语,“沛公”是宾语。
(技巧:动词前紧跟的词通常是状语)3、判断词类活用“翼”原本意思是“鸟翅”,故在这里是词类活用,“像鸟翅一样”。
偏义复词、同义复词偏义复词:指一个词有两个意思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只有其中一个语素有意义,另一个语素只作陪衬。
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中的“异同”仅有“异”的意思。
判断该词是否为偏义复词必须结合语境,看看作者对两个语素的表达是否有较明显的倾向性。
同义复词:由两个意思相同的语素构成的词。
文化名词将必修一~必修五的文化名词进行整理就可以了,考查范围不会超出课本范围。
如“弱冠”、“结发”等。
练习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项王复引兵而东沛公已去,间至军中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后人哀之而不鉴之赵王鼓瑟范增数目项王完璧归赵皆刑其长吏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秦王恐其破璧天下云集响应倚南窗以寄傲外连横而斗诸侯云青青兮欲雨却匈奴七百余里沛公军霸上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且庸人尚羞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会盟而谋弱秦赢粮而景从昼夜勤作息答案:一:名词活用为动词,意动用法,“认为……是一样的”。
【2018新课标 高考必考知识点 教学计划 教学安排 教案设计】高一语文:辨析文言词类活用—动词、形容词活用
词类活用就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一个词临时改变了它的语法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下面我们来接着讲辨析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二):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一、动词的活用1. 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主要作用是充当谓语,但有时也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为名词了。
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曹刿论战》) 解析:伏,本来是动词,埋伏,该词出现在宾语的位置上了,所以在这里活用为名词,意思是伏兵。
翻译:大国,难以测量啊,害怕有伏兵啊。
2. 动词使动: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活用作使动的动词,多数是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3. 动词为动:动词的为动用法就是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它怎么样”的意思。
为动用法的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不是支配关系,而是“动词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
识别一个动词在句中是不是为动用法,主要看这个动词和宾语之间的关系是不是“为动”关系,为动用法的动词对它的宾语含有服务的性质。
从语法结构上看,动词的为动用法是以动宾式来表达状动式的内容。
翻译时,应根据上下文意灵活地译为“为+宾+动”“替+宾+动”“给+宾+动”等格式。
例:①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急:为……着急)②且勇者不必死.节。
(《报任安书》)(死:为……而死)③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
(《病梅馆记》)(泣:为之泣,已经为它哭了三天)4. 动词作状语:可以翻译为表伴随方式的副词“着”或“地”。
例: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跂:动词作状语。
翻译:我曾踮起脚跟往远处看,不如登上高处看的范围广。
)②子路拱.而立。
《论语•微子》(拱:动词作状语。
翻译:子路拱着手站在那里。
)二、形容词活用1. 形容词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
高一语文下册知识点笔记高一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二、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生生: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2、眄庭柯以怡颜(怡:愉快,使愉快)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5、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日)6、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7、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三、一词多义:1、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到,动词)求之靡途(代“为长吏”,代词)四方之事(助词“的”)2、奚奚惆怅而独悲(为什么)乐夫天命复奚疑(什么)3、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折)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鸟倦飞而知还(表顺承)四、古今异义:(1)于时风波未静古义:指战乱。
今义:风浪,常用来比喻纠纷或乱子。
(2)尝从人事古义:指做官。
今义:常用义,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或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奖罚等工作。
(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古义:不久。
今义:常用义为“寻找”“追寻”等。
(4)悦亲戚之情话古义: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
今义:常用于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的成员。
(5)幼稚盈室古义:小孩。
今义:指不成熟的做法。
(6)于是怅然慷慨古义:感慨。
今义:指大方的行为。
(7)恨晨光之熹微古义:遗憾。
今义:指一种情感,多为“仇恨”之意。
(8)将有事于西畴古义:指耕种之事。
今义:指发生某事。
高一语文下册必修三知识点层峦叠嶂:重重叠叠的山岭。
雷霆万钧:比喻威力巨大。
雷霆,暴雷、疾雷,钧,古代的重量单位,合30斤。
缤纷:繁多而交杂的样子。
亭亭:高耸的样子。
课文用“亭亭笔立”形容一座高峰。
“亭亭玉立”一词的“亭亭”形容女子身材细长秀美或花木形体挺拔,也可以写作“婷婷”。
婀娜:姿态柔美的样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下语文教案:文言文字词(词类活用)
予分当引决(名词作状语,按名分)
诡踪迹(形容词作动词,诡秘,隐蔽)
草行露宿(名词作状语,在草丛里,在露天)
道海安、如皋(名词作动词,取道)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词作动词,为……作序)
去今之墓而葬焉(名词作动词,修墓)
其疾病而死(名词作动词,患疾病)
缇骑按剑而前(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名词作动词,抚慰)
众不能堪,而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倒地)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名词作动词,用盒子装)
不敢复有株治(动词作名词,株连治罪的事情)
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作名词,远近的百姓)
则尽其天年(形容词作动词,享尽)
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奴仆那样)
安能屈豪杰之流(动词使动用法,使……屈身)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名词作动词,作记)
晋军函陵(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在函陵)
邻之厚,君之薄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削弱)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动词使动用法,使……亡)
越国以鄙远(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鄙,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阙秦以利晋(动词使动用法,使……损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益)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在东方、在西方;名词使动用法,使……为边境)
乐盘游(意动用法,以……为乐)
宏兹九德(使动用法,使……光大)
将有作(动词作名词,兴建,指兴建宫室一类事情)
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使动用法,使神劳,使思苦)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名词作状语,向西)
间至赵矣(名词作状语,从小路)
卒廷见相如(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怒发上冲冠(名词作动词,向上,竖起)
臣乃敢上璧(名词作动词,献上)
舍相如广为传(名词作动词,安置住宿)
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名词作动词,穿,怀里藏着)
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名词作动词,发出苦笑声)
赵王鼓瑟(名词作动词,弹)
秦御史前书曰(名词作动词,走上前)
左右欲刃相如(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臣舍人相如止臣曰(使动用法,使……止,阻止)
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
归璧于赵(使动用法,使……归)
臣请完璧归赵(使动用法,使……完整)
大王必欲急臣(使动用法,使……急,逼迫)
秦王恐其破璧(使动用法,使……破)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动用法,使……坚明,坚守,恪守)毕礼而归之(使动用法,使……完毕)
且庸人尚羞之(意动用法,以……为羞)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
常以身翼蔽沛公(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道芷阳间行(名词作动词,取道)
籍吏民(名词作动词,登记)
范增数目项王(名词作动词,用眼示意)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作动词,与……友善)
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沛公今事有急(形容词作名词,危急的事)
豪毛不敢有所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触,沾染)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名词使动用法,使……为王)
臣活之(动词使动用法,使……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动词使动用法,使……随从)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动词使动用法,使……纳入)
拔剑撞而破之(动词使动用法,使……破)
秋水时至(名词作状语,按时)
顺流而东行(名词作状语,向东)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意动用法,以……为少;以……为轻)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众闻则非之(形容词作动词,指责、非难)
上为政者得则罚之(名词作状语,在上)
以亏人自利也(使动用法,使人亏)
从而誉之(名词作动词,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