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一.填空题1.给加线字注音。

怆()然决眦()腊酒浑()齐鲁青未了()答案:怆(chuàng)然决眦(zì)腊酒浑(hún)齐鲁青未了(liǎo)解析:字音题型容易考察学生对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边音的掌握情况。

本题中“决眦”的“眦”容易将“zì”误读为“cì”;“腊酒浑”中的“浑”是多音字,有“hún”的读音,意思是污浊,水不清,也有“hùn”的读音,意思是混同、混杂,“腊酒浑”是形容腊月酿的酒不清,浑浊,所以是读二声,即腊酒浑(hún)。

“齐鲁青为了”中的“了”也是多音字,有“liǎo”和“le”两个读音,“了”字在这里形容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没有完结,所以选择“liǎo”的读音,“liǎo”有明白,知道;完结,结束等释意。

因为“le”读音一般作为助词或者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2.诗歌文学常识考察及默写翻译。

(1)《登幽州台歌》中表明自己生不逢时,不遇贤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3)杜甫,字_______,_______朝,被尊称为_______,他的诗歌被称为_______,其代表作_______。

(4)《望岳》中诗人远望泰山,感受到泰山高大巍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中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

(7)《登飞来峰》中表达诗人不畏艰险,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游山西村》中展现山西村人情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望岳
一、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 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 由盛而衰的历史。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 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其诗对后世影响深远。有《杜工部集》传世。
四、问题归纳
1.《游山西村》首联渲染了一种什么气氛?
渲染出农家丰收后的欢乐气氛和好客的习俗。农民生活本来贫苦,但遇到丰年也要酿点酒,宰鸡杀 猪,庆祝一番,同时也要邀朋友来共庆。这是多么淳厚的乡风。“莫笑”一句表现出农民的厚道。
2. 颈联描绘了何样的风土人情?
写出了山西农村淳朴的风土人情。村中人穿着朴素正是民风民俗的体现,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对美 好愿望的企盼使整个乡村洋溢着生机和喜庆氛围。看到这些情景,诗人感到新奇和亲切。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我远眺的视线,当然是因为置身在最 高层。现在常用意: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
吓倒。其实,在社会生活和思想修养等各方面,也都需要站得高,方能看得远。
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溪水曲折,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绿 柳成荫,繁花似锦,又出现一个村落。现在常用来比喻困境中也往往蕴含希望。
三、课文翻译
注释
腊酒:腊月酿造的酒。
足鸡豚(tún):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这里指猪肉。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òu)门:敲门。
译文
不要取笑农家过年的酒不好,丰收年他们请客人也会菜肴丰足。(我走在山路上)山峦重叠,溪水 曲折,(草木茂盛,迷蒙一片)好像没了路,正迷惘间,(忽然眼前一片)绿柳成荫,繁花似锦, 又出现一个村落。将近社日,村里忙着迎神赛会,一路上迎神的箫鼓声随处可闻,村民们衣着朴 素,古风犹存。从今以后如果允许趁着月明来闲游,我拄着拐杖随时都会在夜里敲你家的门。

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0课《古诗五首》核心知识点整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20课《古诗五首》核心知识点整理

《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整理一、《登幽州台歌》(一)作者信息:1.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二)重点词语解释:1.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广大。

2.“古人”、“来者”指像燕昭王一样能招纳贤士、重视人才的明主。

【特别注意:此处3.“古人”、“来者”是特指,而并非泛指】4.怆然:悲伤的样子。

5.涕:眼泪。

6.念:想起、想到(三)、核心知识点: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

“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悲伤、愁苦的情绪。

2.这首诗的诗眼是一个“独”字。

诗人是怎样展现自己内心的孤独的?答:(1)、诗人将自己置身于过去到未来的漫长的时间轴里,然后用两个“不见”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无人理解、赏识的苦闷。

(2)、诗人把自己放置到无边宇宙的背景中(天地的阔大,时间的绵长),使自己显得越发渺小,从而产生一种苍茫孤独之感。

3、主旨:《登幽州台歌》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境遇和孤独苦闷的情怀。

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二、《望岳》(一)作者信息: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二)重点词语解释:造化:指天地,大自然;钟:聚集;曾:同“层”;眦:眼眶;会当:一定要,终要;凌:登上。

(三)核心知识点: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作者采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写自己的远望所见,展现了泰山的绵延辽阔、历史悠久。

“齐鲁青未了”中“齐鲁”二字,指出泰山横跨齐鲁两地,突出其占地面积之广,气势之大。

“青未了”在写出泰山山峦连绵辽阔的同时,又突出其千古常青的特点。

写出了泰山的历史悠久。

2.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诗虚实结合、夸张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景象。

3.颔联中的“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1)“钟”:聚集。

这句话的意思是: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28张)

语文七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望岳》课件(28张)
齐鲁青未了。 断。
造化钟神秀,( 近 望)
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的集中泰山,山的南北两面,一面明
阴阳割昏晓。 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荡胸生曾云,( 细 望)
层云生起,使心胸震荡。张大眼睛远望飞鸟归林。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愿 望 )
终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四周,群山在山脚下是那么渺小。
一览众山小。
•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学习目标: 1、熟知杜甫的生平、思想及创作风格。 2、把握重点词语,理解内容,体味作
者的思想感情。 3、准确流利地背诵并能默写这首诗。
一、 与诗人相遇
杜甫是一位怎样的诗人?
杜甫,字子美,是我 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诗歌风格沉 郁顿挫。
诗歌书写时代,被称 为“诗史”;
诗人忧国忧民,被誉 为“诗圣”。代表作: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 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杜甫《蜀相》)
此曲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赠花卿》)
当堂训练:
1、《望岳》中_会__当__凌__绝__顶_, _一_览__众__山__小__两句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杜 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 切的雄心和气概。
借助注释理
解诗文

fú )舒缓 语气
望岳
杜甫
泰山的别 称
岱宗夫如聚何集?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尽
睁大眼睛
自然界
阳:荡山的胸南生面层,水云的,北面决眦入归鸟。
阴: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以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望岳》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望岳》相关的主题,如“诗人的壮志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朗读体验: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歌朗读活动,通过朗读体验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体验的感受。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5.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自主拓展阅读,养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6.增强社会责任感:探讨诗歌中所体现的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歌朗读与节奏感培养:通过正确朗读《望岳》,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美,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在讲解诗歌主旨时,我尽量将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他们认识到古代诗歌在现代生活中的价值。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还是很有帮助的。但也有学生表示,对于诗歌中的一些抽象意境,他们仍然觉得难以把握。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诗歌意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如直观图片、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攻克这些难点,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岳》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登高远望的经历?”这个经历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杜甫在《望岳》中表达的壮志豪情。
-诗歌主旨的深层次理解:学生需要从诗歌中提取出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对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深度思考能力提出了挑战。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部编)初中语文七下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游山西村》的基本背景和意境。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村游览时的所见所感,体现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它是古代文人借景抒情的典型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意蕴。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诗中的具体描写。通过分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子,了解诗人如何巧妙地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表达情感。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对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这说明他们对于参与性、互动性的教学方式更感兴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采用更多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最后,总结回顾环节,虽然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但我认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例如,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美好景色,尝试用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巩固课堂所学,也能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一)导入பைடு நூலகம்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旅途中是否有过意外发现美丽景色的经历?”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诗歌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诗人如何发现和描绘生活中的美景。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的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几个值得注意和改进的地方。首先,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程度参差不齐,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诗歌的内涵和哲理,而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则应从最基本的诗歌意境、修辞手法入手,帮助他们逐步提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古代诗歌五首》课件

品读诗歌,赏析作品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其中“夫”字怎么理解? 这句话写出了泰山什么特点?
明确:“夫”是虚词,与“岱宗如何”相比,那种惊奇、赞叹之情 更明朗。这是作者远望所见,作者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的高大和 历史悠久。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写近望之景,有两个字用得 非常好,请你找出来并分析好在哪里。
品读诗歌,赏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品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的所见所感, 含蓄地表达了诗人高瞻远瞩、对前途充满信心 和不畏艰难、立志有所作为的政治抱负。
研读诗歌,分析写作特色
与一般的登高诗不 同:
这首诗没有过多的 写眼前之景,只写 了塔高,重点是写 自己登临高处的感 受,寄寓“站得高 才能望得远”的哲
理。
第一句 “千寻”夸语,写出自己的立足 点之高。 第二句 虚写旭日东升,表现了胸怀大志、 对前途充满信心。 第三句 “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 第四句 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 高瞻远瞩的气概。
中山大学教授罗常培 王安石在立志改革的同时,
也看到儒家顽固派必然会拼死反对。他在诗中把
那些顽固派比作“浮云”,认为它虽然可以一时
三首诗中以窥见杜甫思想转变的轨迹。其中有一点始终是相同 的,那就是他的忠君爱国之心了。
青年时杜甫想要为国出力,中年时他虽不得意,却仍有报国之 思,晚年时他念兹在兹仍是君主与朝政。
登飞来峰
王安石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 汉族,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 改革家。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同步讲义)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第1课时)(同步讲义)

1.作者简介。

陈子昂(661—702),著名诗人,文学家。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

他是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

有《陈伯玉集》传世。

杜甫(712—770),字,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被后人称为“”,他的诗被称为“”。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

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关头。

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

龚自珍(1792—1841),字璱人,号定盦,思想家、文学家。

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

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

2.背景链接。

《登幽州台歌》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随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望岳》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736),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本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课本知识

登幽州台歌一、作者简介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唐代文学家。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二、故事背景《登幽州台歌》: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三、课文翻译前:过去。

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

后:未来,后世。

来者: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念:想到。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怆然:悲伤的样子。

涕:眼泪。

译文:往前望不到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往后看不到后世重视人才的贤明君主。

想到广阔天地的无穷无尽,我独自悲伤,热泪纵横!四、问题归纳1.“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孤单寂寥、苦闷悲愁的心绪。

2.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诗人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五、课文主题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苍劲奔放,语调慷慨悲凉,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处境和苦闷悲愁的情怀。

望岳一、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巩县(今河南巩义)人。

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人被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他的诗篇像一面镜子,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由盛而衰的历史。

主要作品有“三吏”和“三别”。

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汇总与各首阅读赏析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 《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汇总与各首阅读赏析题(含答案)

第20 课《古代诗歌五首》1.文学常识(1)陈子昂,(今属四川射洪)人,唐代文学家,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有诗集《感遇诗》《陈伯玉集》等传世。

(2)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三吏”“三别”等。

(3)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谥号“文”,世称王文公。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4)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代表作有《剑南诗稿》《放翁逸稿》等。

(5)龚自珍,清代思想家、史学家、诗人,是近代启蒙思想的先驱。

后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2.重点字音怆然(chuànɡ)涕(tì)岱宗(dài )决眦(zì)凌(línɡ)吟鞭(y ín )拄杖(zhǔ)叩门(kóu )箫鼓(xiāo )衣冠(ɡuān )3.内容要素(1)《登幽州台歌》中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答:联想:大地茫茫,空阔寂寥,没有一个知音,内心满怀悲愤。

情感:对不被理解、怀才不遇的悲叹。

(2)《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本诗的主旨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尾联是整首诗的主旨句,化用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阐明了怎样的哲理?答: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

(4)《游山西村》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妙在何处答:妙在于描写难状之景以及对仗的工巧,而且出语自然天成,又富于哲理,耐人咀嚼。

上句通过“疑”字把徐行山西村而周围山峦重叠、流水萦绕的迷路之感,刻画得形神毕现;下句承上,把移步所见的繁花似锦的春日美景,描绘得宛然在目。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难点突破:通过字词的语境分析,联系现代汉语的实际应用,帮助学生理解。
-诗句的深层含义:如何引导学生透过字面意思,深入理解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难点突破:运用对比、联想等方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深层含义。
-诗歌情感的把握:学生可能难以把握诗人在特定背景下的情感,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感慨。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游山西村》,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歌原文:《游山西村》;
2.诗歌背景:作者陆游的简介及创作背景;
3.词语解释:生僻字、词的解释;
4.诗句赏析:分析诗句的意象、表达技巧和情感;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特别强调了诗句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并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种方法较为有效,他们能够逐渐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但我也发现,对于一些难点内容,如诗句的寓意和哲理,部分学生仍然难以理解。为此,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尝试更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对比分析、联想等,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诗歌中的自然景色与情感表达”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分析诗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体会。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诗歌中的景色描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生活中的类似体验。这一点让我感到欣慰,说明学生们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整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古代诗歌五首》知识点一、《登幽州台歌》1.陈子昂字伯玉,唐代文学家2.悠悠怆然涕3.“古人、来者”指能招纳贤士的明主4.前两句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5.后两句写诗人但见天地广阔、时间久远,却看不到一个能赏识人才的君主,不禁感到孤单寂寥、苦闷悲愁。

二、《望岳》(所有课下注释及诗句释义都要背)1.(1)首联用设问、夸张手法写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2)颔联虚实结合、夸张地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景象2.全诗无一处“望”字,但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首联:远望颔联:近望颈联:细望尾联:望中所愿3.颔联中的“钟”“割”有什么表达效果(1)“钟”,聚集(释词),大自然将神奇秀丽集中在泰山(释句)。

(2)用夸张和拟人手法(点手法),赋予大自然人的情感,大自然将灵秀之气全集中于这座山(释手法)。

(3)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效果)。

(1)“割”,分割(释词),从山的北面来看,那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释句)(2)用夸张的手法(点手法)写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释手法)(3)突出了泰山高大巍峨的形象。

(效果)4.赏析颈联颈联写细望之所见,诗人抓住对云、鸟两个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心胸的震荡和眼界的开阔。

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5.赏析尾联(1)手法:化用孟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

(2)句意: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四周的山峦看起来都会显得矮小。

(3)感情: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和坚毅豪迈的气概,抒发了诗人奋发向上、勇攀高峰的凌云壮志。

(4)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6.写泰山的诗句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人心齐,泰山移。

7.有哲理的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预习复习材料--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基础知识点归纳预习复习材料--第20课古代诗歌五首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总结第20 课其一《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登幽州台歌》选自《》,作者:(661~702 年),字,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朝代)(成就)。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

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现存诗一百多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故事背景公元 696年,契丹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随军出征。

武攸宜为人轻率,少谋略。

陈子昂进言,武攸宜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等诗篇。

问题归纳1. “独怆然而涕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诗人。

2.这首诗歌,句式有何特点?这有什么作用?前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音节比较短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

后两句,各增加了一个虚词,每句六字,四个停顿,音节比较舒徐流畅。

表现了诗人、的情景。

全诗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增强了。

诗文主旨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悲歌。

全诗并未对幽州台作一字描写,只是抒发了登台感慨,语言语调,表现了诗人的处境和的情怀。

诗文赏析《登幽州台歌》这首短诗,由于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语言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成为历来传诵的名篇。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却不为武则天采纳,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的心情非常苦闷。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

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

武为人轻率,少谋略。

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

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古代诗歌五首 知识盘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十课 古代诗歌五首 知识盘点

20 古代诗歌五首一、文学常识陈子昂(659~700),字伯玉,唐代文学家。

他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诗歌思想进步而充实,风格质朴而明朗,格调苍凉而激越,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标志着唐诗风的转变,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其代表作品《感遇》和《登幽州台歌》等。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汉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的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

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龚自珍(1792~1841),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

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二、重点字词1.重点字怆.然(chuàng)岱.宗(dài)豚.(tún)叩.门(kòu)2.多音字jiē(结实) chóng(山重水复)结重jié(结构) zhòng(重点)3.形近字喧喧闹篱篱笆怆悲怆暄暄腾璃琉璃沧沧海岱岱宗塔宝塔峰山峰岳五岳搭搭档锋锋利凌凌云鼓鼓励落落后陵陵墓敲敲打洛洛河喧喧闹篱篱笆怆悲怆暄暄腾璃琉璃沧沧海三、重点句子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古代诗歌五首》赏析知识点与阅读问答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情感:向前望,望不见古代的贤君;往后看,看不到当今的明主。

表现了诗人壮志难酬的苦闷。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炼字:“念”字表现了诗人容纳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独”字渲染了诗人心中不可名状的孤独悲凉之感。

【主旨】诗人通过抒发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的文人遭受压制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阅读回答:1.请简要分析“念”和“独”字的表达效果。

(2分)答:“念”字写出在广阔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个人的渺小孤寂;“独”字表现了诗人内心孤独悲凉之感。

2.本诗前两句中使用了两次“不见”,表达了诗人内心怎样的情感?(2分)答: 两次“不见”相互映照,往前不见古代招贤的圣君,往后不见求才的明君,既表露出对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的钦佩仰慕,也暗含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哀愁感伤。

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修辞:以设问统领下文。

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道出了泰山的绵延、高大。

炼字:“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表现了山势绵延不尽。

这是写远望所见,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表现手法:虚实结合。

上句用虚笔写出泰山的神奇秀丽,下句实写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

炼字:“钟”字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使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炼字:以“云”衬托山高,“入”字写出了倦鸟归巢,目光由近及远。

壮美的山景触发了诗人的感受,胸中激起了浩然之气,眼界顿然大开,视野开阔。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炼字:“凌”字表现了诗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

“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以“众山小”反衬泰山的高大雄伟。

《古代诗词五首》教学课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古代诗词五首》教学课件-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

涕:指眼泪。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怆然:悲伤的样子。
诗意:想到天地广阔,历史久远, 独自一人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 纷纷。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粗笔勾勒,凸现宇宙 天地的浩渺宽广和古 今人事的沧桑易变。
直抒胸臆
抒发诗人孤单悲苦的心情。
1.“念天地之悠悠”,怎样对“悠悠”一词作出 赏析的?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诗意:(望着)层云叠起,不 禁心胸震荡,望着飞鸟归林, 眼角几乎要裂开。
荡胸:心胸震荡。
曾:同“层”。
决眦:眼角(几乎)要裂 开。这是由于极力张大眼 睛远望飞鸟归林所致。
“凌”字表现了诗人 登临泰山顶峰的决心 和坚毅豪迈的气概。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会当:终当,终要。 凌:登上。
3.最后一句话阐明了怎样的哲理?
人不能只为 眼前的利益,应 该放眼大局和长 远。
诗歌表现了诗人远大的 政治抱负和对前途充满信心 的精神境界。
千寻之塔——极言其高
写景
登 飞
鸡鸣见日——衬塔高耸
无坚 私定
来 峰
不畏遮目——站得高、看得远
议论
无果 畏断
身在最高层——语意双关


陆 游
西 村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 翁,越州山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 家、爱国诗人。一生笔耕不辍,诗词 文都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 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 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 情对后世影响深远。代表作有《剑南 诗稿》《放翁逸稿》等。
宋孝宗乾道三年初春,陆游罢官闲居在家,心情相 当复杂,苦闷和激愤的感情交织在一起,然而他并不 心灰意冷。“慷慨心犹壮”的爱国情绪,使他在农村 生活中感受到希望和光明,并将这种感受倾泻到自己 的诗歌创作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五首》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给加线字注音。

怆()然决眦()腊酒浑()齐鲁青未了()
答案:
怆(chuàng)然决眦(zì)腊酒浑(hún)齐鲁青未了(liǎo)
解析:字音题型容易考察学生对平翘舌、前后鼻音、鼻音边音的掌握情况。

本题中“决眦”的“眦”容易将“zì”误读为“cì”;“腊酒浑”中的“浑”是多音字,有“hún”的读音,意思是污浊,水不清,也有“hùn”的读音,意思是混同、混杂,“腊酒浑”是形容腊月酿的酒不清,浑浊,所以是读二声,即腊酒浑(hún)。

“齐鲁青为了”中的“了”也是多音字,有“liǎo”和“le”两个读音,“了”字在这里形容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没有完结,所以选择“liǎo”的读音,“liǎo”有明白,知道;完结,结束等释意。

因为“le”读音一般作为助词或者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2.诗歌文学常识考察及默写翻译。

(1)《登幽州台歌》中表明自己生不逢时,不遇贤主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天地之悠悠,_______________。

(3)杜甫,字_______,_______朝,被尊称为_______,他的诗歌被称为_______,其代表作_______。

(4)《望岳》中诗人远望泰山,感受到泰山高大巍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望岳》中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6)荡胸生曾云,________________。

(7)《登飞来峰》中表达诗人不畏艰险,豪情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游山西村》中展现山西村人情之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翻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翻译“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独怆然而涕下。

(3)子美唐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决眦入归鸟。

(7)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8)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9)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柳绿花艳忽然眼前又出现一个山村。

(10)飘落的花瓣不是无情之物,它化作春泥后会更好地培育花朵。

解析:(1)抓住题目中的关键信息“自己生不逢时,不遇贤主”。

(2)熟记诗歌,把握本句诗歌中的重点字“怆”“涕”。

(3)熟记诗歌诗人文学常识。

(4)巧抓题目关键信息“远望泰山”“高大巍峨”。

(5)抓住题眼“博大的胸怀”。

(6)主要考察“眦”字的写法。

(7)巧抓题目关键信息“不畏艰险,豪情壮志”。

(8)锁定题目核心信息“山西村人情之美”。

(9)翻译句子,要做到尽量直译。

重点关注“疑”和“又”字的理解。

(10)翻译句子,要做到尽量直译。

重点关注“无情物”和“更护花”的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