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哈三中高三期末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0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下学期综合测试(五)语文试题(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毕业班下学期综合测试(五)语文试题(解析版)2020年2月7日 [提示]本试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依照答案自行批改,自行上传答题卡和分数。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
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
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
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
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
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
2020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沙海一苗树梁衡①没有在沙漠里生活过的人,不知道绿色就是生命的火种。
②世界排行第九的库布其大沙漠浩瀚无垠。
沙漠中的达拉特旗(县)如海中一叶,官井村就是这叶上的一痕。
但只这一痕,就有一百六十一平方公里。
四十年前这里曾是飞沙走石一片混沌。
村民住房一律门朝里开,如果向外,早晨起来沙拥半门高,你根本推不开门,人将被堵在屋子里。
村里所有院子都没有院墙,如有墙,一夜狂风满院沙,墙有多高沙有多深。
过去像达旗这样的地方,不用说庄稼难有收成,风沙起时,人们赶车出门,就如船在海里遇到台风,车仰马翻,淹没沙海。
平时小孩子出门玩耍,也有被风卷沙埋而失踪的。
人在这样的地方怎么生存?乡民渐渐逃亡殆尽。
③村里有个汉子名高林树,一个名字中有三个木,也该他命中有树。
全家人实在过不下去了,就逃到三十里开外一处低沙壕处。
一次赶车外出他向人家要了棵柳树苗,就势插在沙窝子里。
借着低处一点水汽,这树竟奇迹般地成活了。
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柳树长到一房高。
外来的人站在沙丘上,手搭凉棚四处一望,直到天边也就只能看到这么一点绿。
别看只这么一点绿,它点燃了不知多少远行人生的希望。
这是茫茫沙海中的唯一坐标,这里就被称为“一苗树壕”。
时间一长这个地名就传开了。
民间口语真是传神,不说“一棵”而说“一苗”,那风中弱柳就如一苗小草,在无边沙海中无助地挣扎。
但这苗绿色的生命启发了高老汉,他想有一就有十,就有百,栽树成瘾,几近发狂。
凡外出碰到合适的树苗,不管是买、是要,总要弄一点回来。
平时低头走路捡树籽,雨后到低洼处寻树苗。
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这条老沙壕染上一层新绿。
有树就有草,草下的土也有了点潮气。
1990年,当地人永远记住了这个年份。
高林树在树荫下试种了一片籽麻,当年卖油料竟得了一万两千元。
那年头,国家兴起改革,允许有人先富,一个万元户在城里也是让人眼热心跳,更不用说在寸草不生的窝子里淘出这么大一个宝。
2020届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2020届哈尔滨市剑桥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别姬,别姬刘雨昕①长达数年的抗战最终落幕。
②月悬中天,星垂平野。
满江城口,十里无人的城墙下有一道身影,那人在月光下暴露无遗,他站立不稳,倒在地上,激起满地烟尘。
浑黄的酒液夹杂着泥土沾染上皱巴的军服,使得李玉狼狈不堪,他面色微醺,蒙眬间似乎瞧见城楼上的红衣翻飞。
隐隐听见清越的女声自天边而来,叫人分不清梦境与真实。
“乌江旁美人泣红瓣点点染血泪,银锋一闪恨别离,生生世世再难相见,曰虞兮曰霸王”萦绕耳边,浸入骨髓的《霸王别姬》,来自遥远的三年前。
哪怕是后来兜兜转转,种种是非,几次出生入死,也是枉然。
她血溅满江城,引得城民暴动,给了李玉出逃的机会,那般决绝。
③如今战火停熄,日本佬儿被中国军民打回老家的消息传遍了华夏大地,本该是让人欣喜的事,而李玉心中凭空生出三分苦涩、七分凄凉。
这场胜利,流了太多的血泪,牺牲了太多的人。
他只是一名小小的军官,和百姓们一样渴望太平安稳,好好活下去,吃饱穿暖便为最好。
④可李玉清楚地知道,别姬离去那日,她的眸子是凉的,无数大雨洗刷过的城墙下,还能闻到那股子腥甜。
当年李玉重伤,想通过地下党将情报送出城去,奈何行动暴露,日军封锁全城,大街小巷全是巡逻的日本兵,手上拿着刺刀,胸口挂着机枪,挨家挨户地搜。
官大的,坐着几个大铁皮摩托,“哄哄哄”压过马路牙子,搞得鸡飞狗跳,人心惶惶。
⑤别姬将李玉藏在了红阁,化装成了白净小生,才逃过一劫。
中日战事吃紧,日方占着城,这持久战是打不得的,越拖伤亡越重胜算越小,他的情报显得尤为重要,必须赶紧送回军方。
还不待他行动,鬼子已经急了,像赶鸭子似的把老百姓从大小家中赶出来。
李玉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⑥哪知转头便见别姬坐在凉椅上,小腿一踢一踢的,半张脸掩在手执的戏谱中,笑得两眼弯弯,发出的声音闷闷的。
“别急,我已经想好送你出城的法子,你暂且喝杯茶冷静冷静。
哈三中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五(题+卡)
哈三中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五(2020年02月07日)【提示】本试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依照答案自行批改,自行上传答题卡和分数。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
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
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
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
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
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
2020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腊梅花开胥得意事情来得太突然了,本来还在认认真真地办着年货,等儿子回来安逸地过一个祥和的年,谁知道来了封城的消息。
城封得很快,头一天的消息,第二天就封了。
新闻里和通知里都讲了,人人都不能出门,要彻底把那种说不清的病毒隔离住。
全城人都行动了,这位母亲也不能例外。
她平时就是一个明事理的人,退休后,主动当起了小区里的志愿者,事事都带头。
这次,因为疫情封城,一定是因为事情非常重大了。
母亲给儿子打电话:“封城了,政府不让回来,你就不要回来了。
”儿子是海军的一名军医,一直跟着军舰出海,已经两个春节没有回家了,恰好今年没有任务,早就计划回来过春节的。
在接到母亲的电话前,在新闻中,他已经得知了家乡封城的消息。
不能出门,只好在家里看新闻。
母亲和父亲的心里焦急万分,他们所在的城市每天都有新增的病例,而且更可怕的是,一时还没有特效药,人们陷入一片恐慌之中。
好在,电视中不停地播放着各级政府抗击疫情的相关消息。
北京的专家队来了,上海的医疗队来了,全国各地都在支持着自己所在的城市,而且为这次疫情而建的医院正在一天一个样地拔着节,母亲和父亲心中有了些安慰。
可是,一觉醒来,父亲却开始咳嗽,并伴有发烧,一连串的症状都和新闻中所说的疫情相仿。
忐忑不安中,老两口拨通了防疫站的电话。
一个小时后,急救车来到了小区。
上门的医护人员仔细地询问完情况后,父亲迅速被急救车拉走了。
母亲被隔离在家了。
趴在阳台上看着呼啸着疾驰而去的急救车,母亲心里像长满了草。
她急切地给儿子打电话,儿子没接。
儿子在稍后的留言中告诉母亲他很忙。
听说儿子忙,母亲突然意识到自己给儿子添乱了。
全城几百万人都在家隔离着,又不是只有自己一个人,慌什么!自从父亲被接走后,母亲就开始了茫然无措。
直到一天,有一位专家在电视中讲,只要春天一到,疫情就会好转。
哈三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知识(3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呕心沥血(lì)青涩(sè)琢磨(mó)B. 惊愕(è)融会贯通(rónɡ)恣意(zì)C. 萧瑟(sè)谈笑风生(shēnɡ)拘泥(nì)D. 纷至沓来(tà)比翼双飞(yì)瞠目结舌(chēnɡ)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B.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C.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学校组织了一次“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主题班会。
D. 他的报告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既富有哲理,又发人深省,博得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崇山峻岭震天动地鸿篇巨制B. 轻歌曼舞碧波荡漾遮天蔽日C. 谈笑风生奋不顾身碧空如洗D. 铿锵有力破釜沉舟鸿鹄之志4.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慷慨激昂,声情并茂,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B. 在这场比赛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实力,一鸣惊人,成为了焦点人物。
C. 她的舞蹈动作优雅大方,宛如仙子下凡,令人陶醉。
D. 他的研究成果丰硕,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空白,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正确的一项是()A. 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自己的事业。
(改为: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热爱自己的事业。
)B. 这个问题很复杂,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改为:这个问题很复杂,我们得认真思考。
)C. 他的讲话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深受大家欢迎。
(改为:他的讲话简明扼要,深入浅出,深受大家欢迎。
)D. 他的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
(改为:他的成绩优异,曾多次获得奖学金。
黑龙江省哈三中2020届高三综合题(五)语文考试试卷
哈三中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五(2020年02月07日)[提示]本试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依照答案自行批改,自行上传答题卡和分数。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
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②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
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
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
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③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
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
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
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
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
2020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与宇宙处于平等的地位,他是它的朋友。
也可以说李白心里装着整个宇宙,并以这种气魄看待社会与人生。
他仿佛有一种神秘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世间的凡人,这种感觉又因贺知章对他的称呼(谪仙人)而强化了,这种气魄和感觉,以及由此形成的境界是前人的诗里从未有过的,当屈原以其《九歌》对诸神顶礼膜拜的时候,他不过是匍匐于地上的一个微小的生灵。
当曹操“东临碣石”,歌咏那吞吐日月之大海时,他不过是宇宙的礼赞者。
至于南朝以山水诗著称的“二谢”,他们笔下就只有山容水态而已。
隋唐以来出现了王维、孟浩然这样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但他们的境界不过是清远静谧。
只有李白才开拓出一种全新的境界,即宇宙境界。
李白的宇宙境界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他往往是从大处把握对象,得其神气略其形色,李白似乎常常是站在高处鸟瞰世界,能看到大景观,得到大气象,其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
”就正好说明了他自己常取的视角。
又如“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这些诗句都是因宏观的视角而形成宏伟的境界。
如果以杜甫、孟浩然与李白比较,李白的这个特点就更显然了。
杜甫以体贴入微笔触细腻而见长,他能刻画别人看不到的景物内层的涟漪,表现自己内心深处情感的细微波动。
孟浩然的特点是淡。
他的心情是淡的,他的笔墨也是淡的,“淡得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
他的诗如一杯清茶、一缕清烟、一片月光、一丝云影。
对他们我不想有所轩轾,只是想指出,孟浩然的境界是世外境界,杜甫的境界是人生境界,而李白的境界则是宇宙境界。
其次,李白处理人事的态度往往是极其洒脱的,对其所爱的人他有火一般热烈的感情,也许因为这火太旺了反而难以持久;更可能是因为他以宇宙之眼光看待人事,反而把常人看重的种种关系看得无关紧要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减负,先要摸清负担来自何处。教师负担重,既有教育系统自身原因,也有治理体系不完善和治理能力不足等深层次原因,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例如,有的地方工作刚安排就开展督查检查评比考核,要求老师在微信群中上传工作照片、视频,重留痕轻实绩;有的地方培训走过场、搞“摊派”,人数不够教师来凑,培训内容脱离教育教学,让教师疲于应付;有的地方搞庆典、招商、拆迁等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项,也要找教师、进校园,等等。消除这些不合理现象,需要从思想根源上破除形式主义顽瘴痼疾,确保减负真正取得实效。
晋升晋职之负。大家都认同和认可教师是专业人士,体现教师专业属性最明显的就是教师职称。给教师评定职称并无过错,如果应用得好,对教师专业成长有积极引导和推动作用,但现在一些地方的教师晋升晋职却在走向“务虚”式比拼、“衙门”式配置、“非实践”式评价。因为职称评定信息采用的并非来自教育教学实践成效,如此可能引导教师偏离主业,引导教师脱离教学实践和教学一线,去做一些连自己都不相信的“成果”。这也是教师负担过重的主要来源。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表示:“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给学生减负,今天我要强调,教师也需要减负。”这一消息传出后,引起各方积极响应,纷纷点赞。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哈三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纸上答题无效。
4.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5.保持卡面整洁,不要折叠、不要弄脏、不要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学翻译是用另一种语言复制原作内容和形式,再现原作的艺术现实,创造一个新的艺术实体。
作为一种再创作的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功能是满足社会的美学要求,使译文读者能够享受到和原文读者相同的美学感受。
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用本族语言的艺术形式,再现原作的形象、情感和语言的艺术美。
艺术形象是文学作品的基本单位,文学作品就是由众多的艺术形象组成的形象体系。
任何小说都是以人物为中心的,一部小说的美感也是同人物性格的塑造分不开的。
翻译文学作品时,就要尽量把原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口气表现出来,以让读者感知人物的性格。
文学作品之所以感人,使人受到启迪,获得美的享受,不仅是它的人物形象具体可感,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人物形象中的情感。
它体现的是作者的爱和恨,传达了作者的作品态度。
文学作品的语言手段不只是语言外内容的中介,而且是作品的美学手段,直接或间接地属于文学作品的美学结构。
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的时候既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又要注意语言的表现力,才不会影响原作美学价值的传达。
拿莎剧的翻译为例。
莎剧是戏剧,同时又是诗,而且基本.上是用有格律的韵文行所组成,叫做戏剧诗,现今又叫诗剧。
在翻译它们时就必须考虑它们的节奏声调之美。
哈三中高三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yōu)B. 恣意妄为(zì)C. 谈笑风生(shēng)D. 蹉跎岁月(cuō)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而且是一位受人尊敬的学者。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获得了第一名,而且还赢得了观众们的喜爱。
C.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D. 他之所以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不仅因为他努力,而且因为他有天赋。
3.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稀疏、稀少B. 恬静、宁静C. 美妙、绝妙D. 灵敏、敏捷4. 下列句子中,运用比喻手法的是:A. 这座山像一位威严的老人,静静地矗立在远方。
B. 他学习非常努力,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C. 这条河流宛如一条银色的丝带,蜿蜒流淌在山间。
D. 她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悦耳动听。
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序不当的一项是:A. 他不仅努力学习,而且积极参加课外活动。
B. 课外活动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课余生活,而且能够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
C. 为了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努力学习,又要保证休息。
D.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语言生动,值得我们反复阅读。
6.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项是:A. 一帆风顺B. 青出于蓝C. 一举两得D. 滔滔不绝7. 下列句子中,没有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引人深思。
B. 这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引人入胜。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缘好。
D. 他的成绩提高得很快,不仅因为他的努力,还因为他的聪明。
8. 下列句子中,没有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也出来了。
B. 他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
C. 那朵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D. 他的声音如同春风拂面。
9.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整天无所事事,浪费时间。
B. 这本书非常值得一读。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C.早年的清宫剧是借古鉴今,从宫廷斗争透视家国命运。而 近年的清宫剧全是表现“后宫女人”的争宠,以历史叙事隐射 当下职场的是非。
D.历史剧只要为广大观众提供一种历史想象,就能传递一 种历史观和价值观,并进而启迪观众对现实问题进行思考。
6.围绕历史剧的拍摄这一话题,后三则材料分别是侧重从哪 些角度阐述的?请概括并简要分析。(6 分)
B.古代劳动人民口口相传的民谚、诗歌、史诗之类的客观存 在是古代俗文学存在的有力证据。
C.《诗经·国风》产生于一个不自觉而然的全民诗歌运动中, 阅读这些诗歌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D.汉以后的语言文白分野及城市发展在很长时间使得俗文 学没有振兴起来,无法成为文学的主流。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 分)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 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国古代的全民文化水准低,识文断字的是少数,老百姓的 文学创作和享受几乎与文字无缘,而文学史又只能由文字来 写,能写的又只有所谓君子和士大夫这一类人。所以,留传下 来的古代文学作品和古代文学史其主流就是贵族文学史,也 就是所谓高雅文学的文学史。
哈三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哈三中2020-2021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请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无破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尚勇,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传统。
盘古开天、女娲炼石、愚公移山、大禹治水,这些言说先民心志的神话传说,都包含着对“勇”的崇仰和赞颂。
可以说,一部中华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英勇面对无数困难和挑战的不屈奋斗史。
在栉风沐雨一路向前的历史征程中,“勇者不惧”深深地刻写在中华民族的宝贵性格之中,成为无比珍贵的民族精神基因。
“勇者不惧”之“勇”,是大勇,而非小勇。
小勇者,不能忍小辱小过,睚眦之仇必报,这是匹夫之勇。
大勇者何?循大义、迎难上,义无反顾、无所畏惧,是为大勇。
大勇之“大”,在与“义”融。
鲁莽强悍、好勇斗狠,并不是真正的勇敢;真正的勇敢,是指人们在危难面前坚守道义、坚定前行的无畏气概。
勇者的无畏气概,产生于道义的感召。
如果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哪怕有千军万马的阻拦,我们也要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礼记》讲:“有义之谓勇敢。
”我们之所以推崇勇者,就是因为勇者能够无惧地坚守并光大道义。
勇者在道义的感召下能够不惧艰险,甚至不惧牺牲,但勇者并非一无所惧。
中国古人向来批评那种什么都不惧怕、什么都不忌惮、什么都不敬畏的蛮勇。
可以说,中华文化推崇的“勇者不惧”,实是“无惧”与“有惧”的统一。
从大义、大局的角度出发,要藐视切困难、无惧任何挑战;从具体行事的角度出发,则要心怀敬畏、怵惕,朝乾夕惕、如履薄冰。
此外,在道义感召下不惧外在艰险,但却时常忧惧道之不行、义之不彰,这也是勇者内心兼具的“无惧”与“有惧”。
2020-2021学年哈尔滨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哈尔滨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汉卿与莎士比亚悲剧特点对比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在设置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上,都突出了主要人物的重要性和次要人物的辅佐性。
他们的悲剧中,都只有一个突出的中心人物。
关汉卿的《窦娥冤》中,中心人物自然是含冤赴死的窦娥,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中,中心人物则显而易见地分别是哈姆莱特、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
当然,莎士比亚的另外两部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心人物是处于矛盾旋涡中心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两对情侣,但他们都是可以当做一体看待的。
两位戏剧家的核心人物设置手法,区别于后来出现的“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双主角,甚至多主角的戏剧人物设置,体现了较为保守的戏剧人物设置手法,符合单一戏剧线索的要求。
关汉卿的戏剧人物全部是善恶分明、正邪明晰的典型人物。
正面人物就是一身正气、意志坚定、抗争到底的典型;反面人物则是狡猾奸诈、恶毒卑鄙、瞒上欺下的典型。
这种人物的脸谱化,和中国戏曲的角色脸谱处理是分不开的。
同时,也体现了由于时代的限制,文人思维的固定性一时无法改变。
相比之下,莎士比亚的人物则显得比较丰满和富于多面性。
他所描绘的每一个英雄都有其自身不可消弭的缺陷:哈姆莱特的优柔寡断、奥赛罗的嫉性冲动、麦克白的好胜野心等等。
这些都是人类性格共有的缺憾,这样的处理,使得英雄的形象既不被刻意夸大,又显得明朗鲜活、真实可信。
关汉卿的悲剧《窦娥冤》说的是劳动妇女受欺压冤枉的故事,主人公自然是社会的底层百姓,而且还是在封建时代地位最卑贱的女性形象。
她们力量微薄,信任所谓的王法,寄希望于皇家任用的所谓清官,然而却总是事与愿违。
这部悲剧既揭示了剧中主人公受压迫被欺凌的悲惨命运,也颂扬了她的坚毅反抗精神。
而莎士比亚的主人公则必须是贵族。
2020-2021学年哈尔滨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哈尔滨市第三十三中学校高三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秦伐赵,拔石城。
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
赵王畏秦,欲毋行。
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赵王遂行,相如从。
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
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
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
”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秦王怒,不许。
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
秦王不肯击缶。
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缶。
”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泰王寿。
”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
”泰王竞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域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顿相如引车避匿。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感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第三中学高三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传统美学所讲的“意象说”主张“美在意象”:美在“象”外之“意”,言外之情。
任何一件美的文艺作品,其本身或为声色,或为言词,都是有“象”的(“在场的东西”)。
能体悟到“象外之意”“词外之情”,就是一种美感。
此种美不是低层次的感性美,而是深层次的意境美、精神美。
“意象说”突破了美在声色之类的局限性,深刻地揭示了美之为美的本质内涵,不仅值得中国美学继承和弘扬,而且也值得世界美学借鉴。
但为什么要深入到象外,才能达到此种美的境界呢?“意象说”没有做论证。
我根据“万有相通”的哲学本体论认为,原因就在于,任何一件美的作品,都是作者凝聚了作品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的结晶。
这背后无尽的联系之网,说得通俗具体一点,就是指形成作品本身的背后的人、事物和社会历史背景等。
我们对一件作品的欣赏,不过是把凝聚在作品这一点“在场的东西”中无尽的内涵(“不在场的东西”)展现在想象中,点点滴滴地加以玩味;不过是回归到形成作品的母源,从母源中,我们对作品获得了一种“原来如此”的醒悟,从而产生了一种满足感。
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美的愉悦”“美的享受”。
这种愉悦和享受不是感官的娱乐或感性的满足,而是精神上的满足,思想上的满足。
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为什么能引起美感?“山河在”是一点在场的东西,但形成此“在”之背后的东西,则是什么都“不在”。
正是这什么都“不在”构成这“在”的内涵(此即司马光的解读:“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
我们欣赏这诗句时,就回归到这“在”的母源﹣﹣什么都“不在”,自然倍感凄凉。
但这里的凄凉绝非现实生活中的凄凉可以比拟,它是审美意义下的凄凉,它超越了现实生活中凄凉的现实性,给欣赏者引发了一种对“在”的内涵的醒悟,这种醒悟就是审美的愉悦感,给人以“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