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4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重点分子的特性。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分子的基本性质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⑵分子总是在不停地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一般来讲,气体分子间的间隔>液体分子间的间隔>固体分子间的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减小。

3、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4、如果物质由分子构成,则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

5、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的种类不变。

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

【易错提示】⑴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不是唯一的粒子。

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⑶物理变化中,物质的状态、体积的改变是因为分子间间隔发生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原子的结构及其结构示意图)1、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科学实验证明,原子是由居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可见,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地球2、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3、原子中各种粒子之间的关系(1)原子一般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这三种粒子构成的,但一个普通氢原子中中有一个质子和一个核外电子,没有中子。

(2)在原子中,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中子不带电,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但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

(4)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核外的电子数也不同。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末复习第四单元《自然界中的水》知识点汇总(附解析新人教版)
典例2【2019湖南岳阳】下列关于水净化过程中常用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
C.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可使海水转化成淡水
D.过滤或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成软水
【答案】A
【解析】A、明矾可以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正确,故选项正确;
B、过滤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所有杂质错误,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故选项错误;
A.葡萄糖酸锌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酸锌中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C.葡萄糖酸锌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22
D.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5g
【答案】A
【解析】A.由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组成的,故正确;
B.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22):(16×14):65=144:22:224:65,可见其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错误;
C、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电解水实验的结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是2:1,质量比是1:8,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6【2019.北京】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右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操作是用玻璃棒引流、滤纸边缘低于漏斗、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不用能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等。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必背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理工科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在九年级,我们将学习化学的第四单元,其中包含了很多必背的知识点。

本文将依次介绍其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第一个知识点是化学方程式的基本表示法。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变化的书面表示,由反应物和生成物组成。

它采用化学式和符号来表示物质,并以“+”和“→”表示反应过程。

在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位于箭头的左侧,生成物位于箭头的右侧。

例如,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为:2H2 + O2 → 2H2O。

第二个知识点是离子的命名和化学式的书写。

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它们以正负电荷存在。

在命名离子时,阳离子通常先命名,然后是阴离子。

阳离子的命名与金属元素的名称相同,而阴离子的命名有一定的规则。

例如,氯离子的化学式为Cl-,它的名称是氯化物。

在化学式的书写中,正负离子的总电量必须相等,可以通过交换它们的电量来满足这一条件。

第三个知识点是酸和碱的常见性质和反应。

酸是指能够释放出H+(氢离子)的物质,它们具有酸味、能够腐蚀金属和变红蓝色石蕊试纸的性质。

常见的酸包括硫酸、盐酸和硝酸。

碱是指能够释放出OH-(氢氧根离子)的物质,它们具有碱味、有腐蚀性并能够使红蓝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性质。

常见的碱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氢氧化钙。

酸和碱能够发生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例如,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的化学方程式为:HCl + NaOH → NaCl + H2O。

第四个知识点是金属活动性的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

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元素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生成而生成氢气的能力。

根据金属的活动性,可以将金属分为活泼金属和不活泼金属。

活泼金属的活动性大于氢气,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不活泼金属的活动性小于氢气,不能与酸反应。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金属失去电子变成正离子的过程称为氧化,非金属元素或离子得到电子变成负离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第五个知识点是物质的化学计量。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4单元)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期中(1-4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 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色、味、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 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蜡烛火焰分为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 相同点: 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不同点: 吸入气体: 氧气多呼出气体: 二氧化碳、水多结论: 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试管烧杯酒精灯漏斗滴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6.各种常见仪器:(1)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广口瓶。

②取用: 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存放: 细口瓶。

②取用: 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 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 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 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 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对物质加热用外焰(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 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 试管口略下倾, 先预热再加热, 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 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可间接加热的仪器: 烧杯、烧瓶不能加热的仪器: 量筒、集气瓶(8)取用药品时做到: 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 扇闻)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 固体只需盖满试管低部即可。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是关于元素和化合物的知识。

以下是这个单元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和笔记:
1、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原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3、化学式:化学式是用元素符号和数字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4、化合价:化合价是元素在形成化合物时表现出来的一种性质,它反映了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

5、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式和箭头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6、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的类型有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7、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过程。

8、催化剂:催化剂是一种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质量不变的物质。

9、酸、碱、盐:酸是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是解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解离时能产生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10、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是用来指示溶液酸碱性的物质,如酚酞和石蕊。

11、水的离子积:水的离子积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乘积。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主要涉及到反应与化学方程,我们将讨论以下内容:一、化学反应与物质转化1.化学反应的定义: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的原子核、电子互相重新组合的过程。

2.物质转化的证据:物质变色、发出气体、产生光、放出热量等。

3.物质的转化过程:单向过程和逆向反应,化学反应是可逆反应的一种。

4.物质转化的速度:影响物质转化的因素有温度、浓度、物质状态等。

5.化学平衡:在闭合系统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化学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

二、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的定义: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过程。

2.反应物与生成物:化学方程中反应物写在反箭头的左边,生成物写在反箭头的右边。

3.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表示方法:分子式、离子式、化学式等。

4.化学方程的平衡:平衡标准和平衡常数的概念。

5.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左右原子数和电荷数相等。

三、化学方程的平衡1.方程的平衡法则:化学方程中不平衡的原子种类、原子个数要相等。

2.平衡方程的调整方法:可以通过改变系数来平衡方程。

3.化学方程的平衡条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摩尔比相等。

四、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摩尔比和质量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物质的摩尔数来计算其质量比。

2.质量比和体积比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质量来计算质量比和体积比。

3.化学方程中有限性原理:根据有限性原理来计算实际物质转化的量。

五、化学方程式的应用1.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根据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的量来计算生成物的量。

2.预测反应的进行程度:根据平衡常数来预测反应的进行程度。

3.反应温度和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根据反应速度和温度、浓度的关系来分析反应过程。

以上只是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些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课题 1 分子和原子一、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子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氧气(O2)、氨气(NH3)、氮气(N2)等物质;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氯化钠、硫酸铜等4、物质构成的描述: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

例如: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Na+和Cl-构成二、分子1、基本性质:⑴质量、体积都很小;⑵在不停地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⑶分子间有间隔。

同一物质气态时分子间隔最大,固体时分子间隔最小(气体比固体易压缩的原因)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分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变小的缘故。

⑷同种物质的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②1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1个水分子由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3、含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氢分子(H2)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从分子和原子角度来区别下列几组概念⑴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种类不变。

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⑵纯净物与混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⑶单质与化合物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⑷如:液氧和氧气都能够支持燃烧: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1、含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例: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重点知识点大全单选题1、水是我们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鉴别软水和硬水:加入肥皂水,振荡,泡沫较多的是硬水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实验中,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2:1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所以不必节约用水答案:BA、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不符合题意;B、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从而晾干,说法正确,符合题意;C、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故正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1:2,不符合题意;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着,水资源丰富,但是淡水资源有限,应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对下列物质构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金属单质B.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气体单质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D.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化合物答案:DA、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说法正确;B、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C、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化合物,说法正确;D、氯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说法错误。

故选:D。

3、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是一种常用的絮凝剂B.过滤可除去水中杂质离子C.活性炭可长期使用无需更换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是纯水答案:AA、沉降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明矾作絮凝剂是因为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胶状物,吸附悬浮杂质,使其沉降,符合题意;B、过滤可除去水中的难溶性物质,杂质离子是溶解在水中的,过滤的方式不能除去,不符合题意;C、活性炭长期使用,它的吸附能力会下降,所以一定时候应该更换,不符合题意D、经该净水过程得到的不是纯水,此时水中还含有可溶性的钙、镁离子,不符合题意。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元素是由具有相同原子序数(即原子核中的质子数)的原子
组成的纯物质,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元素按照一定的化学结构组合而成的
物质。

2. 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用来表示元素的简称,化学式是用来表示化合物的
符号和数字的组合。

3. 元素周期表:根据元素的周期性规律,元素周期表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的顺序排列,同时按照元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进行分类。

4. 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金属活动性等。

5.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反应:金属元素通常与非金属元素发生反应,产生化合物。

6. 化学式的推导:根据化合物的成分和化合价,可以推导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7.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一个元素的相对质量,相
对分子质量是指一个分子的相对质量。

8. 量的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利用量的关系进行计算,包括物质的摩尔数、质量、体积等。

9. 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
条件。

10.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以上就是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四单元的主要知识点。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归纳及练习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含量最多,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其他三种水总和只有占3.47%,因此我们看到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为蓝色就是这个原因。

(二)水的重要性质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有效去除污物杂质。

纯水--无色、无味、无臭,被称作是"通用溶剂",在平时没提到具体是什么溶剂时,都会把溶剂默认成水。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2)可以观察到:两个电极上出现 气泡 ,两玻璃管内液面 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 )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 淡蓝色 ,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氢 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这是 氧 气;(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 负 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 正 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2:1 。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 氢气 和 氧气 ,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通电 氢气+氧气 。

3.实验结论:氢气中的 氢 和氧气中的 氧 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 氢和氧组成的。

(四)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海洋水——海洋 河流、湖泊 陆地水—— 土壤、沼泽冰川…… 大气水——空气 生物水——生物体 地 球上的水蒸馏 √ √ √2、硬水和软水 (1)、水的硬度:水中含钙、镁等矿物质成分越多,水的硬度越大。

(2)、硬水软水的区别:用肥皂水,产生产生浮渣较少、泡沫较多的是软水,产生浮渣较多、泡沫较少的是硬水(3)、硬水的软化方法:生活中软化方法——煮沸、最高软化方法——蒸馏 (五)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源:①工业污染:工厂的“三废”(废气、废渣、废液)倒入江河、地下,污染江河和地下水。

②农业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也易造成水的污染。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梳理成绩喜报 | 香涛书院2021中考、期末成绩再创辉煌,李老师棒棒哒!一、爱护水资源1、人类拥有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地球的表面积约有71%被水覆盖着),但可利用的淡水产资源是有限的(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2.53%)。

2、保护水资源(主要从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两方面考虑)(1)节约用水:①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如家庭中一水多用,工业上工业用水重复使用;②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如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滴灌;③改变用水习惯;如刷牙用口杯接水,洗澡用盆浴等。

(2)水体污染的主要因素:①工业废水未达标排放水中,②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③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①减少污染物的产生,②对被污染的水体进行处理,使之符合排放标准,③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二、水的净化1、水的净化方法⑴概念:①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⑵硬水和软水鉴别:①肥皂水法:把肥皂水倒入水样中搅拌,若产生大量泡沫,则水样为软水;若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则水样为硬水。

②加热煮沸法:将水样分别放入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后,若蒸发皿底部有较多白色沉淀,则该水样为硬水;若蒸发皿底部没有白色沉淀,则该水样为软水。

⑶硬水软化方法: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可以使硬水软化。

4、基本实验操作⑴过滤①所用仪器: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玻璃棒(作用:引流)、烧杯、滤纸②适用范围:分离液体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

③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与漏斗内壁不得有气泡,否则影响过滤的速度)◆二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液面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④过滤后滤液浑浊的原因: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知识点汇总单选题1、新冠疫情期间,我们通常用84消毒液对教室、寝室、食堂等场所进行消毒杀菌。

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下列物质中的氯元素与NaClO里的氯元素化合价相同的是A.KClO4B.KClO3C.CaCl2D.C12O答案:D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x+(+1)+(-2)×1=0,x=+1,同理可计算出KClO4中氯元素显+7价,KClO3中氯元素显+5价;CaCl2中氯元素显-1价;C12O中氯元素显+1价,故选D。

2、2019年3月22日﹣28日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B.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C.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减少酸雨对水的污染答案:B分析: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过滤的原理;防止水污染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的措施分析。

A、洗菜、洗衣和淘米的水可用来冲厕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不能除去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降低水的硬度,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C、工业废水需经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对水资源的污染,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B小提示: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

3、化学知识可以指导生活实践。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加热煮沸不能降低水的硬度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C.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答案:AA、生活中硬水软化的方法为煮沸,选项错误,符合题意;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C、合金的特性为抗腐蚀,则不锈钢抗锈蚀性能比铁好,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D、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灭火原理为隔绝氧气,选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九上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九上化学第四单元笔记

以下是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的笔记整理,包括该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相关概念: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
1.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如氦气、氖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2. 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大约为: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和杂质0.03%。

二、纯净物和混合物
1. 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可以是一种元素(单质)或几种元素(化合物)。

2.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没有固定的化学式。

三、氧气的化学性质
1.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

2. 氧气具有氧化性,能与许多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 氧气可以和许多金属、非金属、化合物等物质发生反应。

四、氧气的制取
1. 工业上通常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2. 在实验室中,通常采用加热高锰酸钾或氯酸钾的方法来制取氧气,也可以使用过氧化氢分解的方法。

3. 收集氧气可以采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五、空气污染与防治
1. 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人们的生活活动。

2. 空气污染物主要包括颗粒物(如PM2.5、PM10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

3. 防治空气污染的主要措施包括: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强绿化、加强空气质量监测和预警等。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学知识点概述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学知识点概述

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学知识点概述1. 氧气的制备与性质1.1 实验室制取氧气- 常用方法:分解过氧化氢、氯酸钾或高锰酸钾- 装置:试管、酒精灯、集气瓶等- 注意事项:安全操作,避免火花引起爆炸1.2 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化学性质:支持燃烧,具有氧化性2. 化学反应与能量2.1 化学反应的本质- 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物质- 化学变化的实质:旧键断裂,新键形成2.2 能量变化-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等- 放热反应:生成新键能量高于断裂旧键能量- 吸热反应:生成新键能量低于断裂旧键能量3. 燃烧与灭火3.1 燃烧的条件- 氧气存在- 温度达到着火点- 可燃物具有可燃性3.2 灭火的方法- 隔绝氧气:用灭火器、灭火毯等- 降低温度:喷水、泡沫等- 清除可燃物:疏导、转移等4. 金属的化学性质4.1 金属的通性- 容易失去电子,具有还原性- 能与氧气、酸、盐等发生化学反应4.2 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钾 > 钠 > 钙 > 镁 > 铝 > 锌 > 铁 > 镍 > 锡 > 铅 > 氢 > 铜 > 汞 > 银 > 金4.3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腐蚀原因:与氧气、水、酸等接触- 防护方法:涂层、阴极保护、选用耐腐蚀材料等5. 有机物的基础知识5.1 有机物的定义与特点- 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二氧化碳、碳酸盐等- 多数有机物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物燃烧产生二氧化碳和水5.2 有机物的分类- 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 烃的衍生物:含碳氢以外元素的有机物5.3 有机物的化学反应- 加成反应:不饱和键断裂,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 取代反应: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替代以上为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化学知识点概述,希望能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单元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第
课题1 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资源总量多,淡水少,可利用的淡水更少。

我国水资源总量世界第六,人均少,分布不均匀,南多北少。

2.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治水体污染。

3.节约用水的措施:①生活中一水多用②工业上循环用水③农业上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4.从你做起,如何节水:洗米水浇花、洗衣服水冲厕所、使用节水水龙头等
5.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①生活污染(即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②工业污染(即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污染(即农业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6.防治水体污染的措施:①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②工业废水经先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农业上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7.生活中你能做到的防止水体污染的方法:①不使用含磷洗衣粉②废旧电池不随意丢弃。

第四单元课题2 水的净化
一、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其中常含有的杂质包括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2.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净化程度逐渐增高)
3.自来水的生产过程:取水——沉淀——吸附——投药消毒——送水。

絮凝剂是明矾,作用是生成胶状物吸附沉降小颗粒杂质。

吸附剂是活性炭,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消毒剂是漂白粉、氯气C l2、二氧化氯C l O2、O3等
4.自来水的主要生产过程(步骤)及作用:
(1)静置沉淀:使密度大,质量大的不溶性杂质沉淀,发生物理变化。

(2)反应沉淀:利用明矾与水生成的胶状物,吸附沉淀小颗粒杂质,既有化学变化也有物理变化。

(3)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物理变化。

(4)吸附:利用活性炭结构疏松,有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发生物理变化。

(5)消毒:利用氯气(或漂白粉)对水进行杀菌消毒,发生化学变化。

二、过滤
1.过滤的目的:将不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

2.过滤的操作要点:“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

(以免影响过滤速率)
“二低”: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以免滤液逸出漏斗。


②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以免液体从滤纸与漏斗的间隙流下。


“三靠”:①烧杯口紧靠玻璃棒。

(防止液体流出漏斗)
②玻璃棒斜靠在三层滤纸上;(防止滤纸破损)
③漏斗下端管口紧靠烧杯内壁;(防止液体飞溅)
3.过滤时需要的仪器: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等。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引流。

4.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的原因:①滤纸破损;②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5.过滤后滤液依然浑浊时应该怎么办?更换滤纸,重新过滤。

三、硬水和软水
1.硬水: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
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取样品加入等量的肥皂水振荡,若产生较多的泡沫,是软水;产生泡沫少的,是硬水。

3.长期使用硬水的危害:①使用硬水洗衣服浪费肥皂,还洗不干净。

②加热硬水时容易形成水垢,从而浪费燃料,并且还可能引起锅炉爆炸。

③长期饮用硬度过大的水会影响健康。

4.将硬水软化的方法:煮沸(生活中常用)或蒸馏(工业和实验室常用)。

(注意:沉淀、过滤、吸附都不能使硬水软化)
四、蒸馏
1.蒸馏的原理:液态水→水蒸气→液态水
2.基本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带导管的单孔塞、
试管、烧杯等
3.沸石的作用:防止暴沸。

长导管
和烧杯中冷水的作用:冷凝。

冷凝管中水流的方向:下口进,上口出
4.右图装置中小卵石、石英砂作用:过滤活性炭的作用:吸附色
素和臭味;装置中的材料洗净后能再利用的是:小卵石和石英
砂装置小卵石、石英砂和活性炭、膨松棉顺序能否调换:不能。

第四单元课题3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反应表达式:H2O H2 + O2 所属基本反应类型:分解反应
(注意:①电源用直流电②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或硫酸,目的是增强导电性)
1.实验现象:两极都有气泡产生,连接电源负极的一侧产生的更快,最终正负极气体体积比为1:2(口诀:父亲大)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
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2.实验结论:①水是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

二、氢气
②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物理性质:常温下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难溶于水(所以可以用排水法收集)。

2.化学性质:氢气具有可燃性
①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氢气中混有空气或氧气,遇火可能发生爆炸。

所以,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之前一定要先验纯。

④验纯方法:收集氢气,靠近酒精灯火焰点燃,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说明H2 不纯;声音很小,表明H2 纯净。

⑤氢气燃烧的符号表达式:H2 + O2 H2O
3.用途:用作燃料(是最理想的燃料,因为生成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
三、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如:澄清石灰水、洁净的空气、酱油、牛奶、汽水、自来水等
物质
纯净物单质(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如:O2、H2、Ne、Fe 属于单质
氧化物如MnO2、CO …
化合物(含多种元素的纯净物)
其它化合物如KCl、KMnO4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注意:1、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还可能是混合物!如:O2和O3 的混合物!含多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化合物!还可能是混合物,如水和双氧水的混合物含两种元素。

2、氧化物一定含氧元素,但含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

3.由图中混合物是;纯净物
是,单质是,化合物是

氧化是。

第四单元课题4 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的定义: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

2.化学式的意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物质由什么元素组成;【宏观意义】
③表示一个分子;④表示一个分子由什么原子构成。

【微观意义】
如CO2:表示二氧化碳;表示二氧化碳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表示1个二氧化碳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3.当化学式前面有数字时,只有微观一条意义!
2C O2:前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2H:表示2个氢原子
4.比较符号的意义:
(1)H:①氢元素;②1个氢原子
(2)2H:2个氢原子
(3)H2:①氢气;②氢气由氢元素组成;③1个氢分子;④1个氢分子由2个氢原子构成(4)2H2:2个氢分子
(5)H+:氢离子
(6)2H+:2个氢离子
(7)C u:①铜②铜元素③铜原子
5.单质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和固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表示化学式,如:F e、H e、S (2)气态非金属单质一般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来表示,如:O2、H2、N2、C l2 6.化合物的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1)金属元素写在前面;
(2)有氧元素的氧写在后面;
(3)通常化合价为正价的写在前面,负价的写在后面;
(4)先读的后写,后读的先写。

7.常见的原子团:
氢氧根O H—-1价、硝酸根N O3—-1价、硫酸根S O42—-2价、碳酸根C O32—-2价、铵根NH4++1价(注意:“铵”和“氨”的区别:铵根是NH4+氨气是NH3)
8.化合价的主要规律:(1)金属一定显正价,非金属一般显负价
(2)通常氧为-2价,氢显+1价
(3)单质的化合价都为0价
(4)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一定为0!
9.元素的常见化合价口诀:钾钠银氢铵+1,钙镁钡锌铜汞+2。


铁+2,铁+3,铝元素是+3价。

氟氯-1,氧-2,-1氢氧根、硝酸根。

-2硫酸根、碳酸根,单质零价要记住!
11、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
⑴通常金属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x价,该元素的形成的离子符号为R x+
⑵通常非金属元素R的最外层电子数为x,则R元素的化合价为-(8-x)价,该元素的形成的离子符号
为R(8-x)-
-1 -3 -4 -3 +5
12、比较特殊的化学式和化合价:过氧化氢H2O2、氨气N H3、甲烷C H4、硝酸铵N H4N O3、锰酸钾
+6 +7 +2+3
K2Mn O4、高锰酸钾K Mn O4 、四氧化三铁Fe3O4
13、酸根=酸根离子;酸根和氢结合形成酸。

如碳酸根【碳酸根离子】CO3,碳酸H2CO3
2-
请根据硫酸根、硝酸根符号,写出硫酸、硝酸;已知锰酸钾K2MnO4,写出锰酸根、锰酸钙,已知次氯酸HClO,写出次氯酸根、次氯酸钠、次氯酸钙。

11.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意

2CO2:前2:表示2个二氧化碳分子;后2表示: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2H:2个氢原子2Na+ :2个钠离子H2:每个氢分子含有2个氢原子
+2
Ca2+ :每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FeO :氧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12.相对分子质量,等于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3.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一般要求化为最简整数
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