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设计专业调研报告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形象设计专业调研报告分析

摘要:形象设计专业具有较好的市场优势及发展前景。对其进行调研分析可以保证专业方向定位准确,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笔者通过调研培训师资,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及广泛的就业渠道,以期培养适应国内形象设计产业发展需要、具有较高专业素质的形象设计人员。

关键词:形象设计;调研报告;人才培养方案

一、形象设计专业及专业背景

1.社会背景和行业背景以及人才需求预测分析。形象设计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形象设计与国外相比起步较晚。国内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开始出现从事形象设计工作的人员,但一般都是从美容、美发、化妆、服装(饰品)中分离出来的。这些人员从业余到专业,从擅长一门技能发展到注重人物整体形象,与真正意义上的形象设计还有一定的差距,形象设计在最近几年才成为独立的行业。我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和审美意识的提高,人们对外表形象问题越来越重视。在人们消费行为的影响下,形象设计师应运而生。以前形象设计是单纯的脸部化妆,发型造型技能操作,现在已经发展到人物的整体着装风格及造型、服饰品的设计与搭配、肤色与五官修整、发型款式及色彩搭配等。当今社会,除了个人形象的塑造,随着电影、电视、广告、影楼、舞台艺术的发展,对影视化妆师、舞台化妆师和影楼化妆师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从高校毕业,理论基础比较扎实、实践能力较强、自身修养较高,具有

一定审美意识和流行时尚感觉的形象设计师必然受市场欢迎。

2.开设形象设计专业的必要性。从形象设计人才的现状来看,近年来国内一些院校陆续开始开设形象设计专业,在这些院校中,本科研究性的学院居多。形象设计专业的要求是以实践技能为主的专业形式,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以实际操作为主体的专业模式。这种“艺术加技术”模式是高职学院的强项,也是高职的培养目标定位,动手能力强是其办学的特色和强势之一。因此在高职学院开设形象设计专业是非常必要的。

二、开设形象设计专业及方向的可行性

目前社会上有单纯的短期定向培训,培训目的单一,学习内容相对片面。虽然能够确定毕业去向,比如单独学习影楼造型,但就业的选择余地比较窄,只能适应在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就业。如果能够系统学习相关的科目,就能在相关行业领域内有很多的就业机会。因此,在高职学院系统学习形象设计的各种知识,再根据市场需求从业,能够得到更多的就业机会。

1.明确培养目标、就业去向。主要包括影视剧组、电视台栏目组、电视剧演员化妆造型,化妆学校讲师,服装陈列师等。

2.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充分利用行业的纽带作用,学校努力创造与企业、社会合作的机会,采用校企合作和具体项目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聘请行业内优秀的技能人员参与实训教学,及时将最新的技能与理念以及用人需求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可以更加有的放矢地学习。不定期选派优秀学生进入合作企业实践,参加行业相关赛事,参

与行业社会活动,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与具有优秀办学经验的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引进国外先进的办学资源、办学理念及管理方式,增强办学活力,使专业的办学环境、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真正达到国际化标准。

3.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形象设计包括服装与形象两个大方面。形象方面已经建有成熟的形象设计工作室,可以满足学生课程实训以及校企合作项目的场地需要。在师资方面有优秀的师资力量,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训练和引导,学生可以对形象设计有更详细的了解,缩短毕业和就业之间的距离。

4.建设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按照目前的形象设计行业用人需求,学校要建设理念先进、技术领先、环境一流、管理创新、市场机制运行、规模化与多样性结合,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综合化、开放型的专业实训基地。

三、精心策划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学校应依据形象设计专业及所面向的岗位及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素分析,明确专业培养目标,突出行业性、应用性,服务社会,确立校企合作、产学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方案。在人才培养要求上,要求本专业学生掌握本岗位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实践动手能力,能熟练应用本岗位的专业技术。在具体培养方案上,教师要遵循“强能力、高素质、助就业”的原则,结合国内形象设计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及产业结构、岗位结构变化对

高职人才需求的变化趋势,构建以岗位与岗位群职业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开发和教学安排中,按照形象设计岗位要求组织课程内容,将校内授课和校外实习作为主要培养方法,突出从业能力,为本专业学生快速适应岗位提供良好的保障。

作者:祖秀霞单位:辽宁轻工职业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