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正常髋关节影像学

合集下载

正常髋关节股骨偏心距的影像学研究演示课件.ppt

正常髋关节股骨偏心距的影像学研究演示课件.ppt
1研究对象 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资料库中随
机选取100例标准双髋关节DR片,排除畸形、 肿瘤、创伤等病变。男、女各50例,年龄 18~80岁,平均年龄42.7岁。 2 实验设备 DR 摄片机、、SPSS 10 统计软 件包 专业医学图像测量软件:sante dicom viewer
Charles[2]2004总结了重建FO在THA软组织平衡中的重要性
1Charles.JBJS,2004,86A (5):1078~1088 2McGrory‍.‍J‍BJS,1995,77B (6):865~869
v.
FO的重建率只有40%.
重建FO不仅恢复了外展肌的张力,而且恢复 了外展肌力臂,从而维持外展肌力矩和重力 力矩的平衡,重建正常髋关节的生物力学功 能。
40
35
30
25
频率n20ຫໍສະໝຸດ 15105
0
30
33
36
39
42
45
48
数值mm
正常国人FO频数分布
正常国人FO大小为 36.64±5.31mm,总体均数 95%CI为35.59~37.69 mm
v.
正常国人男女两性股骨近端解剖参数 比较(n=100,单位mm)
参数
AGE D NSA(°) FO T+20 T0 T-20 ID CFI ALA BWLA
v.
v.
正常国人股骨近端解剖参数(n=100, 单位mm)
股骨参数
AGE D NSA(°) FO T+20 T0 T-20 ID CFI ALA BWLA
平均值
47.63 44.86 129.52 36.64 41.74 25.15 18.62 10.41 3.91 51.29 90.64

髋关节X线片各种测量方法

髋关节X线片各种测量方法

股骨颈前倾角
在髋关节侧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和股骨颈 纵轴线,两线的夹角称股骨颈前倾角,新生儿正 常为35°,成人为12°-15°,平均12.31°。 临床上股骨颈骨折应根据此标准复位。
沈通氏线
正位片,股骨颈内缘延长至耻骨下缘的弧线。 正常为光滑、连续的弧线影。髋关节脱位时,此 线不连续。
帕金(Perkin)方格
髂颈线
髂骨外下缘与同侧股骨颈 外缘弧形连续线影。为判断髋 关节脱位的参照线。
司肯尼(Skinner)线
在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从股骨大转子 顶端作股骨纵轴线AB的垂线CD,正常情况 下,此线应通过圆韧带窝或其下方,圆韧 带窝至上述两线交点的距离是4-5cm。若 司肯尼线超过圆韧带窝,提示股骨颈或大 转子错位骨折。
骨盆、髋关节解剖
正常骨盆X片
在前后位骨盆平片上评价髋关节的解剖标志 1=髂耻线; 2=髂坐线; 3=髋臼顶线; 4=髋臼泪滴; 5=髋臼后缘; 6=髋臼前缘 a.示意图 b.前后位骨盆平片
股骨颈干角
在髋关节正位片上,分别画股骨干轴线和股 骨颈轴线,两线相交内侧的夹角,称为股骨颈干 角,正常值为110°-140°。大于140°为骨外 翻,小于110°为髋内翻。
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 软骨中心画水平线AB,再通过两侧 髋臼外上缘引垂线CD和EF,AB线与 CD、EF线分别相交,两侧髋关节各 分为四个区域称帕金方格。正常时, 股骨头骨骺中心位于内下区域内, 当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 骺则位于外上区域。
新生儿髋关节间隙
新生儿骨盆正位片,通过两侧髋臼Y 形软骨作连线称为Hilgenreiner线,简 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之距离为上方间 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之距离 为内侧间隙,正常均值上方间隙为9.5mm, 内侧间隙为4.3mm,若上方间隙小于 8.5mm,内侧间隙大于5.1mm,应怀疑髋 关节脱位。若上方间隙小于7.5mm,内侧 间隙大于6.1mm,可诊断髋关节脱位。

「收藏」髋关节X线解剖和摄影技巧

「收藏」髋关节X线解剖和摄影技巧

「收藏」髋关节X线解剖和摄影技巧髋关节X线解剖图1 骨盆正位片(1)髋骨的X线解剖常规投照正位(图1)。

在X线像上,构成髋骨的三个部分融合于髋臼,可清晰分辨。

髂骨翼的内侧1/4影像与骶骨影像重叠,外侧3/4因有髂窝而较透亮。

髂嵴阴影较致密,边缘不光滑,外侧可见髂前上棘影,髂后上棘则重叠于骶骨影内。

弓状线及骨盆腔内侧壁形成复合影像,外侧可见弧形的髋臼阴影。

髋臼阴影的上段粗而致密,中段较细,它向下绕过髋臼切迹前部的下缘,与耻骨体的内面形成一条“U”形的致密线,称为泪滴线(Koekler泪滴),泪滴线二脚之间的距离,即髋臼窝的厚度。

髋臼内下方的透亮影为闭孔。

闭孔影的上界是耻骨上支、外侧界是坐骨体的下份,坐骨结节阴影与其重叠。

坐骨棘的阴影呈三角形突向盆腔。

(2)骨盆的X线解剖骨盆一般投照前后位,检查骶、尾骨时可加照侧位,检查骶髂关节时应加照45°斜位,产科骨盆测量另有其特殊投照方法。

骨盆前后位片上,骶骨中线应通过耻骨联合。

骶髂关节左右对称,关节间隙下半部分可以显示,上半部常投影出模糊双线影。

界线的影像在女性呈卵圆形,在男性略呈鸡心形。

髂嵴连线影正好通过第4、5腰椎间隙。

由髂嵴影向外可追踪到骼前上、下棘,由髂前下棘到股骨颈外上缘的连线称髂颈线,用以判定髋关节是否正常。

正位片上,可以测量耻骨下角,男性为锐角,女性为钝角。

女性骨盆径线的测量,可以采用正位(见图1)和侧位。

正位片上,界线影像最远点连线为入口横径,正常为12.3cm;两侧坐骨棘连线为中骨盆横径,正常为10.5cm;两侧坐骨结节间距为小骨盆出口横径,正常为11.8cm。

侧位片上,耻骨联合后缘上端到骶骨岬连线为小骨盆入口前后径,正常为11.6cm;耻骨联合后缘下端和坐骨棘中点的连线延长到骶骨的前缘,为中骨盆前后径,正常12.2cm;耻骨联合后下缘到骶尾关节的连线,为小骨盆出口前后径,正常11.8cm。

(3)髋关节的X线解剖常规拍摄正位(见图1)和侧位X线片。

髋关节文档

髋关节文档

正常髋关节的MRI表现髋关节的主要组织成分为以下四个部分:(一)骨性部分包括髋臼与股骨头、颈。

髋臼为髂、耻、坐骨之膨大体部所构成。

儿童发育期间,髋臼部为Y型骨骺。

股骨头为球形,上覆软骨,表面光滑,对向髋臼。

股骨头中心有一浅窝,为圆韧带窝。

在磁共振图像上骨皮质呈半环形低信号区,内为高信号松质骨。

头颈骨小梁束呈向心状排列,形成粗大放射状低信号区。

干骺端愈合的骨板仍清晰可见,呈波浪状低信号线。

由于股骨头的松质骨被皮质及致密的骨小梁所包绕,形成相对闭合的系统。

髓腔内处于正压状态,骨血运与髓腔内压力关系密切,动脉血流减少时压力下降,而静脉血流减少时压力上升。

反之,压力的升降又可以直接影响血运。

磁共振T1与T2加权像可直接反映股骨头血运的变化。

血管充血、静脉滞流可引起长T1与长T2信号改变,细胞外液的增加也使T2弛豫延长。

(二)软骨部分包括软骨关节面和关节盂唇。

软骨关节面由透明软骨构成,被覆于股骨头和髋臼表面,在髋臼前、上、后壁形成半月状关节面,髋臼内面中心凹陷为镜臼窝。

透明软骨约2mm厚,在MRI所有序列上均为中等信号强度。

透明软骨含水量高,弹性强,为关节内的承重结构,其T2值较纤维软骨高,但低于关节内滑液。

因此,透明软骨在信号上易与纤维软骨及关节液相鉴别。

关节盂唇由纤维软骨构成,附着于关节盂边缘,使髋臼加深,髋臼唇缘及下缘的软骨唇最宽,约10mm。

纤维软骨内所含蛋白成分及水分均与透明软骨不同。

纤维软骨含水量低,致密胶原组织的T2弛豫时间短,因而在T2加权像上其信号低于透明软骨。

(三)韧带与肌腱部分髋关节包括3个纵行韧带、1个圆韧带和2个附属韧带,其中以髋臼横韧带、股骨头圆韧带在髋关节病变的诊断中较为重要。

韧带与肌腱属于纤维结构,在MRI所有扫描序列上均呈低信号或无信号。

(四)关节囊关节囊与髋关节纵行韧带交织在一起。

关节囊起于髋臼的骨缘及横韧带,包括软骨唇、股骨头、颈。

关节囊在MRI所有序列上均为低信号,囊内少量滑液呈条形高信号。

骨与软组织的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骨与软组织的正常及基本病变影像学表现
3 、 血 管 造 影 ( angiography) 及 数 字 减 影血管造影(DSA)
(1)含动、静脉造影。
(2)用于骨和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 鉴 别、了解病变血供及进行介入治疗。
.
5
交 通 支 血 栓
股动脉造影
DSA
.
下肢静脉造影
6
二、C T检查
(一)平扫(Plain scan)
1、尽量达到病变和对侧相应部位同时 扫描。同一层面应有骨窗(L400,W1500) 和软组织窗(L60,W300)。
●肌腱、韧带和纤维间隔:T1、T2均呈低信 号。
●脂肪:T1、T2均为高信号。
●血管:位于肌间隙内,T1、T2均呈圆形 或条状低信号。
●粗大神经:T1、T2均呈中等信号。
正常软组织MRI表现
骨骼肌T1WI呈中等偏低信号,T2WI呈低信号
正常软组织MRI表现:T1WI
臀小肌 臀中肌 髂腰肌 股外侧肌
●骨膜和骨内膜:前者覆盖于骨皮质表面; 后者衬于骨皮质髓腔面和骨小梁表面。
●骨髓腔:居骨的中央,含骨干的中空部 分和骨端的骨小梁间隙。
.
28
骨内膜 骨外膜 半月板
骨的结构及哈-伏系统图
骨密质 骨髓腔
骨松质 关 节 软 骨
骨密质 骨髓
骨外膜 哈佛管
伏克曼管
(三)骨的发育
长骨发育
(Skeletal development) 软骨内骨化过程图
骺板、骨干和关节间隙。

X
儿骨松质 童 骨 关骨皮质 → 节 正骨髓腔 → 常 线 表 现 临时钙化带 →
关节间隙 →
← 生长障碍线 滋养动脉沟
骨骺 骺板 干骺端
骨干
骨龄比较

髋关节正位的摄影方法

髋关节正位的摄影方法

髋关节正位的摄影方法咱先来说说髋关节正位的摄影方法哈,这可挺重要呢!就好像你要给髋关节拍张漂亮的证件照一样。

首先呢,得让被拍摄的人仰卧在摄影台上,两条腿伸直,可别弯着呀,那不就拍不完整了嘛。

然后把患侧的髋关节靠近台面中线,就像把宝贝放在最显眼的位置一样。

接下来呀,要调整那个 X 线球管,让它对准髋关节,就跟狙击手瞄准目标似的,要准准的。

X 线球管的高度呢,也要合适,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不然拍出来的片子可就不清晰啦。

还有哦,照射野得包括整个髋关节呀,不能只拍一半,那多不完整呀。

这就好像你拍照只拍了半张脸,那能好看吗?哎呀,想想看,如果没拍好,那多可惜呀。

医生就没法准确判断病情啦,那病人得多着急呀。

在拍摄的过程中呀,病人可得乖乖配合,不能乱动哦。

要是动来动去的,那片子不就模糊啦,就像照片拍虚了一样,啥都看不清。

这就好比你在画画,正画得好好的,突然有人晃了一下桌子,那画不就毁了嘛。

摄影技师也得认真负责呀,每一个步骤都得做到位,不能马虎。

就像厨师做菜一样,少放了一味调料,那味道可能就差好多呢。

而且呀,在选择摄影条件的时候也要注意呢,不能太强也不能太弱。

太强了对病人身体不好,太弱了片子质量又不行。

这可真是个技术活呀!你们说,这髋关节正位摄影是不是挺有讲究的呀?咱可得把每个细节都做好,这样才能拍出清晰准确的片子,帮助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呀。

要是因为摄影没做好耽误了病情诊断,那可真是太不应该啦!所以呀,大家都要重视起来,不管是病人还是摄影技师,都要齐心协力,把这件事做好,让髋关节的问题都能被及时发现和解决,让大家都能健健康康的,多好呀!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儿呀?。

髋关节摄影ppt课件

髋关节摄影ppt课件
和长期磨损导致。
常见症状包括髋部疼痛、僵硬 和活动受限等。
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 学检查,如X光和CT等。
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具体治疗 方案需根据患者病情制定。
髋关节发育不良
髋关节发育不良是一种先天性髋关节畸形,由于髋臼发 育不良或股骨头脱位引起。
诊断主要依靠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光和CT等。
在进行髋关节手术前,医生需要通过 髋关节摄影了解患者的关节状况,评 估手术难度和效果,以便制定合适的 手术计划。
术后随访
手术后,医生可以通过髋关节摄影观 察手术效果、评估恢复情况,及时发 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髋关节疾病的预防与康复指导
预防
通过定期进行髋关节摄影检查,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髋关节 疾病,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
人工智能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 率,减少医生的工作负担,提高医疗 服务的效率。
3D打印技术在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3D打印技术可以根据患者的具 体情况,定制个性化的植入物和 手术工具,提高手术的精准度和
成功率。
3D打印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 ,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术后恢复时
间。
3D打印技术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普及
ERA
髋关节疾病的诊断与评估
诊断
通过髋关节摄影,医生可以观察 到髋关节的形态、结构以及关节 间隙的变化,从而对是否存在髋 关节疾病做出初步判断。
评估
髋关节摄影可以帮助医生评估疾 病的严重程度,如关节炎的分级 、股骨头坏死的分期等,为制定 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髋关节疾病的手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
术前评估
康复指导
在髋关节疾病的康复过程中,医生可以根据髋关节摄影的结 果,指导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康复训练,促进关节功能的 恢复。

髋关节摄影体位.

髋关节摄影体位.
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四节 四肢摄影
崔军胜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节 四肢摄影
16.髋关节前后位
【摄影目的】观察髋关节各骨骨质及软组织情况。多用于 关节炎、关节结核、脱臼等关节病。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双下肢伸直且稍内 旋,足尖向上,使足跟分开、两拇趾接触。被检侧髂前上 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的中点,向外下作垂线5cm处为髋关 节的定位点,此点对准IR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定位点垂直射入。摄取双侧时,以两 侧定位点连线的中点垂直射入。
【影像显示】显示髋关节正 位影像,骨质及关节间隙清 晰,股骨颈显示充分;骨小 梁清晰显示,软组织显示良 好。
17.双侧髋关节与股骨颈侧位(蛙形位)
【摄影目的】观察两侧股骨颈侧位情况。主要用于小儿髋关 节脱位复位后的检查。 【体位设计】被检者仰卧,双侧髋部及膝部屈曲,且外旋 与床面皆呈约30°角(成人为75°角),两侧股骨大粗隆连 线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中心线】中心线对准两侧股骨大粗隆连线中点垂直 射入。
【照片显示】显示双 侧髋臼正位、股骨头 和股骨颈近似侧位像, 两侧对称;骨质及关 节间隙清晰。

一文掌握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一文掌握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一文掌握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髋关节是人体较大且负荷最重的关节,不仅发病概率高,而且病种复杂多样。

熟练掌握影像诊断技术有助于提高诊断能力和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还能进一步加深对髋关节疾病的认知。

X线片由于检查方法简便快捷,费用低廉,因此是各种髋关节疾病首选和基本的检查方法,尤其对髋关节创伤、内分泌代谢骨病、先天发育畸形及部分骨肿瘤的定性等均有独特优势。

对髋关节疾病无论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均发挥重要作用。

髋关节前后位图1 髋关节正位片(生长期,9岁)1.髂骨;2.髋关节间隙;3.Y形软骨;4.股骨头骨骺;5.骨骺板;6.临时钙化带;7.泪滴;8.大转子骨骺;9.股骨颈图2 髋关节正位片(成人期)1.髋臼线;2.髂坐线;3.髂耻线;4.前唇线;5.后唇线;6.泪滴髋关节和股骨颈侧位图3 髋关节和股骨颈侧位1.髋臼;2.股骨头;3.股骨颈;4.大转子;5.小转子髋关节蛙位片图4 髋关节蛙位片1.髂前上棘;2.骶髂关节;3.髂骨翼;4.髂前下棘;5.髂骨体;6.髋臼;7.关节间隙;8.股骨头;9.耻骨上支;10.坐骨支;11.耻骨联合;12.耻骨下支髋关节后前斜位图5 髋关节后前斜位(谢氏位)1.髂骨;2.关节间隙;3.股骨头;4.股骨颈;5.大转子骨盆前后位图6 骨盆正位1.髂骨翼;2.骶髂关节;3.髂前下棘;4.髂骨体;5.髋臼顶;6.股骨头凹;7.股骨头;8.股骨颈;9.耻骨上支;10.大转子;11.坐骨支;12.耻骨联合;13.耻骨下支;14.小转子骨盆入口位图7 骨盆入口位1.骶骨;2.骶髂关节;3.髂骨翼;4.尾骨;5.坐骨棘;6.股骨头;7.耻骨上支;8.坐骨支;9.耻骨联合骨盆出口位图8 骨盆出口位1.髂骨翼;2.骶髂关节;3.骶骨;4.耻骨上支;5.耻骨联合;6.股骨颈;7.坐骨支;8.尾骨;9.耻骨下支闭孔斜位图9 右侧闭孔斜位1.前柱;2.髋臼后唇髂骨斜位图10 右侧髂骨斜位1.后柱;2.髋臼前唇来源:《髋关节影像学诊断学》声明:此文内容及图片由供稿单位提供,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骨科在线观点。

髋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髋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髋关节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瑞士医生Ganz于1999年首先报道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AI),并于2003年正式提出FAI 的概念。

FAI是由于股骨近端与髋臼盂缘的相对解剖关系异常,导致髋关节活动时两者之间不正常的接触、碰撞、损伤髋臼盂唇、关节软骨、从而引起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目前认为,FAI是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如果不经过合理的治疗,最终会发展为髋关节骨性关节炎。

一、相关解剖学基础髋关节是人体最大的球窝关节,由髋臼和股骨头组成。

髋臼:由髂骨、坐骨及耻骨共同组成。

正常髋臼轻度前倾。

髋臼缘周边有纤维软骨构成的盂唇,增大了髋臼的深度及覆盖范围。

正常盂唇附着于髋臼前缘及后缘,下缘与髋臼横韧带融合。

髋臼盂唇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冲击力,润滑关节及分担压力。

髋臼关节面呈半球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髋关节周围存在髂骨韧带、耻股韧带及坐股韧带以增强关节囊。

股骨头:呈球形,表面覆以透明软骨。

正常股骨颈稍前倾,股骨头颈交界处呈局限性凹陷。

二、临床表现FAI多见于中青年人,凸轮型(Cma型)FAI多见于爱好运动的青年男性。

钳型(Pinceer 型)FAI多见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多为轻微外伤后或无外伤的情况下出现腹股沟区慢性疼痛,髋关节活动受限,以屈曲和内旋为著,体育活动或者长时间行走后加重;有时疼痛会向外放射到大转子区,向内放射到内收肌区,甚至放射到臀部。

体检可以发现髋关节撞击试验阳性,4字试验阳性。

撞击试验分为前方撞击试验和后方撞击试验,前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被动屈曲90°时内旋、内收,后方撞击试验为髋关节过伸时外旋;如果出现疼痛、活动受限,即为撞击试验阳性。

二、影像表现1、X线表现:诊断髋关节FAI的标准X线平片主要是骨盆前后位、侧位及水平侧位片,均要求患者仰卧位,下肢内旋15°,X线管焦点到胶片的距离为1.2m,前后位片中心线指向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与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

髋关节的影像学测量

髋关节的影像学测量

这些髋关节的影像学测量,你全知道吗?刘彦髋关节的角度测量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各种数值和测量方法难免出现混淆。

因此,我们特意整理了各种相关测量方法及数据,希望大家收藏起来,遇到疑问时以备查阅!1股骨颈干角在髋关节正位片上,股骨干和股骨颈轴线的交角。

正常值110-140度,大于140,髋外翻,小于110,髋内翻。

2shenton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下缘连线,正常应为平滑曲线,若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者股骨颈错位骨折。

3Calve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髂前下棘下方髂骨外缘级股骨颈外缘连线,正常为光滑曲线,若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者股骨颈错位骨折。

4股骨颈前倾角髋关节侧位片上,股骨干和股骨颈轴线交角。

新生儿正常35度,成人12-15度,平均12.31度,股骨颈骨折,按此标准复位。

5Skinner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从股骨大转子顶端做股骨纵轴线的垂线,正常应过圆韧带窝或其下方,圆韧带窝直上述两线交点距离约为4-5厘米,若Skinner线超过圆韧带窝,提示股骨颈或大转子错位骨折。

6Perkin方格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画水平线,再通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其垂线,两侧髋关节被分为四个区域,正常时,股骨头骨垢中心位于内下区域,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垢位于外上区域。

7Kline线沿股骨颈上缘划线并沿股骨头方向的延长线。

正常此线应切割部分股骨头鉤部,若骨垢位于该线内方,提示股骨头骨垢向下滑脱。

8髋臼角骨盆正位片,双侧Y形软骨中心连线与髋臼面上下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时,新生儿30度,1岁以后不应超过25度,2岁20度,成人10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变浅,该角度增大(下图中角a)。

9髂骨角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连线与Y形软骨水平线的夹角。

新生儿55度,正常值范围43-67度(下图中角b)。

10新生儿髋关节间隙髋关节正位片,通过两侧Y形软骨连线称H线,股骨上端距H线的距离为上方间隙;股骨上端鸟嘴距坐骨支外缘距离为内侧间隙。

髋关节测量

髋关节测量

髋关节的X线测量
骨骺指数: 骨骺高度÷骨 骺宽度×100 髋臼商:指患 侧骨骺指数 除以健侧骨 骺指数
髋关节的X线测量
骨骺角:股 骨上端骨骺 线与两侧Y形 软骨连线的 夹角。正常 值为20°35°,髋内 翻此角增大。
髋关节的X线测量
夏普(sharp) 角:双侧泪滴 下缘连线与泪 滴下缘至髋臼 上缘连线的夹 角。正常为 33°-38°,大 于40°可诊断 为髋臼发育不 良
司肯尼 (skinner) 线:为于股 骨大转子顶 点作股骨纵 轴AB的垂线 CD,CD应 通过圆韧带 窝或其下方, 圆韧带窝至 两线交点的 距离为45cm
髋关节的X线测量
克兰恩(cline) 线:沿股骨颈 上缘划线并向 股骨头方向延 伸,此线应切 割部分股骨头 骺,股骨头骺源自向内下滑脱时, 骨骺移至此线 内方
髋关节影像学测量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正常髋关节X线解剖示意图
髋关节的X线测量
颈干角: 110°140° ﹥140度为 髋外翻 ﹤110°为 髋内翻
髋关节的X线测量
帕金(perkin) 方格:骨盆正 位片,经双侧 髋臼Y形软骨 中心划一水平 线AB,再通过 量髋臼外上缘 引垂线CD和 EF,正常股骨 头骺中心位于 内下区域,髋 关节脱位时位 于外上
髋关节的X线测量
髋臼角:骨盆 正位片,两侧Y 形软骨中心连 线与髋臼面上 下缘连线所成 夹角。新生儿 30°;1岁后不 应超过25°;2 岁为20°;成 人为10°

经典图片|髋关节相关解剖,太值得收藏了

经典图片|髋关节相关解剖,太值得收藏了

经典图片|髋关节相关解剖,太值得收藏了髋关节由髋臼与股骨头构成,属于球窝关节,可作屈、伸、收、展、内旋、外旋及环转动作,髋关节是一个复杂且极为重要的结构,日常生活中髋关节最常见的疾病:例如股骨头坏死、髋部骨折等等,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

下面是个人整理的髋关节相关解剖图谱,让我们进一步了解髋关节的具体结构吧。

•髋骨由髂骨坐骨耻骨构成,三骨会合于髋臼,16岁左右完全融合。

•髂骨构成髋臼的上2/5,髂嵴的前端为髂前上棘,体表可扪及,是重要的体表标志。

•髂骨翼内侧的浅窝称为髂窝,髂窝的下界为钝圆骨嵴,称为弓状线。

•髂骨翼后下方有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相关节,构成骶髂关节。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骶髂关节炎常为首发受累,影像学可发现骶髂关节破坏、甚至出现骶髂关节融合。

•股骨大转子(也称大粗隆)、股骨小转子(也称小粗隆),也是髋部重要的解剖结构,大粗隆体表可扪及,是重要的体表定位标志。

大小粗隆之间称为粗隆间,对于老年人摔倒后出现的髋部骨折来说,粗隆间骨折便发生于此。

大小粗隆之间在股骨前侧有转子间线,后侧有转子间嵴。

•髋关节属于球窝关节,关节周围关节囊及韧带结构坚韧致密,其中关节囊向上附着于髋臼周围及横韧带,向下包绕股骨颈,其中前侧面到达转子间线,后侧包绕股骨头的内侧2/3,所以对于老年人髋部骨折中另外一种常见的骨折——股骨颈骨折来说,根据骨折线侧位置可分为囊内骨折与囊外骨折。

囊内骨折,因股骨颈没有骨膜覆盖,成骨能力差,所以出现骨折不愈合的概率较高。

•髂股韧带:最强健,走行于关节囊前方,起自髂前下棘→呈人字形走行→止于转子间线。

(作用:限制大腿过伸,维持人体直立)。

•耻骨韧带:起自耻骨上支→在关节囊前下壁与髂股韧带深部融合→止于大转子根部。

(限制大腿内旋)。

•坐股韧带:起自坐骨体→斜向外上(与关节囊融合)→止于大转子根部。

(限制大腿内旋)•股骨头韧带:连接股骨头凹及髋臼横韧带之间。

表面为滑膜包绕,其内行走股骨头小凹动脉(也称闭孔动脉髋臼支)。

中青年髋关节疼痛的影像鉴别诊疗

中青年髋关节疼痛的影像鉴别诊疗

《中青年髋关节疼痛的影像鉴别诊疗》xx年xx月xx日CATALOGUE 目录•概述•髋关节影像学检查•中青年髋关节疼痛的常见疾病鉴别诊断•髋关节疼痛的诊疗流程•病例讨论•总结与展望01概述髋关节疼痛是指由多种病因引发的髋关节局部或周围疼痛的一种症状。

定义根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髋关节疼痛和继发性髋关节疼痛;根据疼痛部位可分为髋关节前方疼痛、侧方疼痛和后侧方疼痛。

分类定义与分类发病率髋关节疼痛在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但以中青年为主,40-60岁人群发病率较高。

年龄分布髋关节疼痛好发于30-50岁人群,男女比例相近,但女性患者略多。

发病率与年龄分布常见病因髋关节疼痛的常见病因包括髋关节骨关节炎、股骨头坏死、髋关节发育不良、强直性脊柱炎等。

病理机制髋关节骨关节炎主要是由于软骨磨损、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引起;股骨头坏死主要是由于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髋关节发育不良主要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影响引起;强直性脊柱炎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常见病因与病理机制02髋关节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X线平片可以显示髋关节的形态、结构、骨质的改变以及关节间隙的变化等。

X线平片具有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但成像质量受限于体位、曝光参数等因素。

X线平片是髋关节影像学检查的基本方法,适用于大多数髋关节病变的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CT检查可以提供髋关节的横断面图像,对骨质的细微结构和病变的显示更为准确。

CT检查对于判断髋关节骨折、骨坏死及骨髓炎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检查的辐射较大,价格相对较高,但成像质量稳定可靠,对细节的显示优于X线平片。

磁共振成像(MRI)MRI检查可以提供髋关节的多种成像序列,对软组织、骨髓及关节软骨的显示效果较好。

MRI检查对于诊断髋关节炎症、肿瘤及结核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MRI检查的价格较高,成像时间较长,但无需使用放射性物质,对人体无损伤。

这些方法一般不作为髋关节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但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辅助诊断。

髋关节X线解剖+摄影技术+测量方法

髋关节X线解剖+摄影技术+测量方法

CE角 即中心边缘角,骨盆正
位片上,股骨头中心至髋 臼外上缘的连线,与股骨 头中心的垂线形成的夹角。 正常为2岁22° ,4岁28° , 6岁30° ,15岁35° 。 CE角表示髋臼与股骨头的 位置关系,当髋臼发育不 良、髋关节脱位、股骨头 外移及股骨头形状改变时, 此角变小。成人25°以上 正常,小于20°提示DDH。
股骨颈前倾角 髋关节侧位片上,股骨
颈纵轴线与股骨干纵轴线 所成的夹角,新生儿正常 35° ,成人为12° ~15° , 平均12.31° 。临床上股骨 颈骨折应根据次标准复位。
Perkin方格 骨盆正位片,经 过双侧髋臼Y形 软骨中心划水平 线AB,在通过 两侧髋臼外商缘 引垂线CD和EF, AB线与CD、EF 线分别相交,两 侧髋关节各分为 四个区域称为 Perkin方格。正 常时,股骨头骨 骺中心位于内下 区域内,当髋关 节发育性脱位时, 股骨头骨骺则位 于外上区域。
髂骨角
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间连线与Y形软骨水平线的夹 角。新生儿为55° ,正常值范围在43° ~67° ,角 度减小提示异常,如骨质软化症。(上图中角b)
骨骺角 骨盆正位片上,通过股骨
上端骨骺线的直线,与通过Y 形软骨的连线的夹角。正常值 为20° ~35° ,髋内翻时此 角增大。
Power角 在骨盆正位片上,通过
骨骺指数、骨骺商
骨骺指数,在髋关节 正位片上,分别测量 股骨头骨骺的高度和 骨骺的宽度,将骨骺 高度除以骨骺的宽度 X100即为骨骺指数。 该指数表示股骨头骨 骺变扁的程度,用于 评价Pathe并及发育 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效果。
骨骺商,指患侧骨骺 指数除以健侧骨骺指 数。骨骺商计算主要 用于与健侧对比以判 断病变程度及治疗效 果。
d Kohler线 即髂坐线,髂骨内缘切线与 坐骨体内缘的连线,正常时 为连续光滑曲线,髋臼陷入 症时髋臼突至此线内侧。 e 髂骶线 连接髂骨弓状线与骶骨岬的 弧线,代表骨盆后环的完整 性。 f 髂耻线 连接双侧髂骨内缘与耻骨上 缘的弧线,代表骨盆前环的 完整性。 g 泪滴线(U形线) 连接泪滴周围所形成的曲线, 代表髋臼的内缘,一般用于 髋臼假体深度的评价,髋臼 内缘紧邻泪滴线的外缘。 h 前唇线 髋臼前缘所连成的弧线,代 编髋臼前壁的完整性。

骨关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骨关节正常影像学表现

L5横径明显大于长 径,椎体平面呈椭 圆形,椎管呈三叶 状,椎体后壁呈弧 形后突
侧隐窝
侧隐窝内走行 神经根
侧隐窝正常前后径为3 ~5mm,当小于2mm时 被认为是狭窄
腰椎上段椎管呈圆形
腰椎下段椎管呈倒三角形
正常腰段椎管前后径为15~25mm
椎间盘特点
1、胸段椎间盘最薄,腰段最厚,颈段介于两者之间。
6、注意照片上是否有不应该有的异物。
X线片阅读顺序:
• 软组织-骨外形-骨结构(骨膜、皮质骨【 密度-界限-边缘】松质骨)-其它骨结构( 子骨、副骨、骨骺、营养血管沟、骨岛、 生长障碍线)-关节
X线影像的分析与诊断
前提条件
1、要非常熟悉各种X线影像所反映出来 组织结构的解剖特点;
2、要掌握人体组织结构常见生理与病理 现象的X线影像特征;
骨骺板:骨骺与干骺端 间的软骨层,在X线片上显 示为横行的透明线
骨骺线:骨骺的不断增长, 骨骺板逐渐变薄,最后 消失,骨骺与干骺端出 现骨性联合,完成骨发 育,有时遗留一条横行 线状致密影
骨龄
骨骺内骨化中心的出现,完全骨化 及与骨干闭合都是按照一定时间顺序进 行,由此来推测年龄为骨龄。
骨龄的意义
•应力位 :正常踝关节
在内翻或外翻应力位时 ,距骨倾斜角度极小, 一般小于5°,大于5°以 上视为异常,如果距骨 倾斜度达到15°时,表 示韧带有断裂,一般倾 斜角度越大,损伤的韧 带数越多。
膝 关 节
髋 关 节
1.髂嵴2.髂骨翼3.髋关节间隙4.股骨头5.股骨颈6.粗隆间7. 闭孔8.小粗隆9.骶孔10.骶髂关节11.股骨头凹12.大粗隆13. 耻骨上支14.耻骨联合15.坐骨支
中 心 线:第4颈椎
颈椎张口位

股骨x线测量

股骨x线测量

股骨x线测量前两天看书看到一些关于前两天看书看到一些关于正常髋关节X线影像的东西,对于初学者很有帮助,分享给大家。

1、股骨颈干角在髋关节正位片上,股骨干和股骨颈轴线的交角。

正常值110-140度,大于140,髋外翻,小于110,髋内翻。

2、股骨颈前倾角髋关节侧位片上,股骨干和股骨颈轴线交角。

新生儿正常35度,成人12-15度,平均12.31度,股骨颈骨折,按此标准复位。

3、shenton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闭孔上缘与股骨颈内下缘连线,正常应为平滑曲线,若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者股骨颈错位骨折。

4、Calve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髂前下棘下方髂骨外缘级股骨颈外缘连线,正常为光滑曲线,若不连续提示髋关节脱位或者股骨颈错位骨折。

5、Skinner线成人髋关节正位片上,从股骨大转子顶端做股骨纵轴线的垂线,正常应过圆韧带窝或其下方,圆韧带窝直上述两线交点距离约为4-5厘米,若Skinner线超过圆韧带窝,提示股骨颈或大转子错位骨折。

6、Kline线沿股骨颈上缘划线并沿股骨头方向的延长线。

正常此线应切割部分股骨头鉤部,若骨垢位于该线内方,提示股骨头骨垢向下滑脱。

7、Perkin方格骨盆正位片,经过双侧髋臼Y形软骨中心画水平线,再通过两侧髋臼外上缘引其垂线,两侧髋关节被分为四个区域,正常时,股骨头骨垢中心位于内下区域,髋关节发育性脱位时,股骨头骨垢位于外上区域。

8、髋臼角骨盆正位片,双侧Y形软骨中心连线与髋臼面上下缘连线所形成的夹角。

正常时,新生儿30度,1岁以后不应超过25度,2岁20度,成人10度,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变浅,该角度增大。

9、髂骨角髂前下棘和髋臼外上缘连线与Y形软骨水平线的夹角。

新生儿55度,正常值范围43-67度。

10、骨垢角骨盆正位片,通过股骨上端骨垢线的直线,与通过两侧Y形软骨的连线的交角,正常时20-35度,款内翻时角度增大。

11、Sharp角骨盆正位片上,双侧泪滴下缘连线与泪滴下缘与髋臼上缘的连线的夹角,正常35-38度,大于40度可以诊断为髋臼发育不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人髋关节影像
髋臼侧评估 股骨侧评估 对合关系评估 周围组织评估
髂腰肌滑囊炎
髂肌损伤
坐股撞击
小结
标准摄片是评估病变的基础 运用恰当的影像学手段和方式判断病变
谢谢!
位于后盂唇
不规则,边缘毛糙, 形态规则,边缘光 形态规则,边缘
局部盂唇常有退变、 整,多呈线状,局 光整,局部盂唇
磨损
部盂唇形态规则 形态规则
可同时累及关节面与 盂唇与相邻髋臼部 盂唇与相邻髋臼
关节囊面
分分离,仅达关节 部分分离,度 倾角变化 盂唇损伤 软骨损伤
髋臼盂唇损伤MR诊断标准( Czerny)
I期
d-MRA(Czerny)
II期
III期
盂唇内高信号未 达关节面或关节
囊面
盂唇内高信号达 关节面
盂唇与髋臼缘分 离
髋臼盂唇损伤
盂唇撕裂常见于髋臼前盂唇上部及外上盂唇前部 盂唇旁囊肿提示盂唇损伤
Kawan S. Rakhra. JBJS, 2011
Kawan S. Rakhra. JBJS, 2011
Kawan S. Rakhra. JBJS, 2011
髋臼盂唇解剖学变异
盂唇下隐窝—盂唇前下方 盂唇下沟—盂唇后方
盂唇下隐窝
盂唇下隐窝
盂唇损伤
盂唇下沟
程晓光医生惠赠
鉴别诊断
盂唇撕裂
盂唇下隐窝 盂唇下沟
位置 形态 范围
多位于前盂唇上部及 位于前盂唇下部 外上盂唇前部
对于盂唇周围滑膜增生不多,粘连不重的患者,关节积液能够进入撕裂的 间隙,可选择MRI,反之选择MRA
髋臼盂唇钟点图
斜矢状位 斜冠状位 斜轴位
斜矢状位图像
主要用于观察前盂唇及后盂唇,即8点至11点方向 和3点至5点方向
斜冠状图像
主要用于观察外上盂唇,即11点到3点方向
髋臼盂唇
正常髋臼盂唇在MR图像上一般呈三角形,为低信 号,边缘光滑,髋臼唇隐窝显示清楚
图片由罗殿中教授惠赠
正常<50 ° ,FAI >55 °
成人髋关节影像
髋臼侧评估 股骨侧评估 对合关系评估 周围组织评估
髋臼发育不良
Tönnis Sharp
(1)Shenton氏线 (2)股骨头移位程度
(Crowe分级)
匹配
轻度不匹配
不匹配
外展内旋位片
• 双髋关节尽量外展同时内旋15°,拍摄双侧髋关节正位片
成人髋关节影像学
成人髋关节影像
髋臼侧评估 股骨侧评估 对合关系评估 周围组织评估
髋臼影像学评估
覆盖不良 包容过度 倾角变化 盂唇损伤 软骨损伤
标准骨盆正位片
1~3cm
髋臼发育不良
LCE
Tönnis
Sharp
(1)股骨头覆盖率 (2)外侧CE 角(LCE) (3)臼顶倾斜角( Tönnis 角) (4)髋臼角(Sharp 角)
盂唇的作用:
MRI 及关节造影
MR 关节造影主要用于发现是否存在盂唇病变,包括: 盂唇撕裂或内翻 退行性变 囊肿形成 关节软骨的损伤
张洪、罗殿中教授提供
MR扫描方法
d-MRA (1:200GDDTPA 10ml+ MR 欧乃派克5ml)
MRI
优点:造影剂充盈关节囊,对比明显 缺点:有创性检查,患者接受程度低 优点:无创性检查 缺点:图像对比较MRA差
髋臼后壁过度覆盖
髋臼影像学评估
覆盖不良 包容过度 倾角变化 盂唇损伤 软骨损伤
髋臼后倾
正常前倾
轻度后倾
严重后倾
交叉征 Cross over sign (COS)
Reynolds D, et al. JBJS, 81-B, 281, 1999.
髋臼后倾
髋臼影像学评估
覆盖不良 包容过度 倾角变化 盂唇损伤 软骨损伤
假斜位片
假斜位(Faux Profile Radiograph)用于评估髋臼的前覆盖 骨盆相对于底片旋转65 度 两个股骨头之间的距离等于1~1.5个股骨头的宽度
髋臼影像学评估
覆盖不良 包容过度 倾角变化 盂唇损伤 软骨损伤
髋臼过深与内陷
正常 髋臼过深 髋臼内陷
钳夹撞击:股骨侧皮质凹陷(黑箭头)伴反应性皮质增生 (白箭头)
关节软骨损伤
评价较难 关节软骨与软骨下骨之间出现液体信号是软骨分离
的特征性表现,但是出现频率较低
正常软骨
软骨层裂
成人髋关节影像
髋臼侧评估 股骨侧评估 对合关系评估 周围组织评估
股骨前倾角
股骨颈干角
Dunn位片
不同体位观察部位不同
12点 髋伸直位 1点半 屈髋45° 2点 屈髋60° 3点 屈髋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