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画诗鉴赏要诀优选稿

合集下载

题画诗赏析.

题画诗赏析.

(1)画面中应有小溪、山(山坞)、树林(落叶)、 人、瓮、寺庙等六种景物。这画面呈现出的是乡村 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描述出一至二种景物的, 给1分;三至四种景物的,给2分;五至六种景物的, 给3分。答出画面呈现出什么样气氛的,给2分。) (2) “水潺潺”声音的描写,“秋风瑟瑟”声音的 描写,联想到附近有个村庄的描写,远处寺庙传来 “钟”声的描写,都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 样写的好处是:使画面上静止的景物活动了起来, 变得有声有色;拓展了画面,使之更显丰富多彩。 (能答出作者加入“水潺潺”声、“秋风瑟瑟”声、 “钟”声并联想到附近有村庄的,给4分,每答对 一点给1分;能答出好处的,给2分,每答对一点给 1分。)
(1)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 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副 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 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 是:是一种自然平和的田园生活。表面上作者 似乎是厚竹薄石,但实际上作者对石与竹同样 怜爱,因为在作者心目中,竹石都代表着一种 田园生活,无论是牛砥石还是残,都是作者 不愿看到的。 (如答成“作者认为竹石的寓意是一种坚韧的品 格、高尚的节操,作者对竹石的怜爱表现出他 对品节的珍视”也可)
二、借题发挥,抒怀咏志是题画诗最重要的意义 借画中的某些自然景物或场景抒发自己的感 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宣泄内心的不满,寄托深 沉的感慨。
徐渭的代表作《墨葡萄》一图,构图新颖, 用墨肆意洒脱,用破墨法塑造出山中无人 采摘,被风雨日晒干瘪败落的葡萄,状若 斑驳的泪痕,让人看了,心生怜悯。画中 空地题诗: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出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先写自己的晚年,再以墨葡萄自比。借 题发挥,托物言志,描绘出自己怀才不遇、 凄凉悲苦的一生,抒发心中的悲愤与苦楚。 题字老笔行次欹斜,字势跌宕、狂放雄奇, 字形、诗情、画意浑然一体。

题画诗精析高考诗歌鉴赏

题画诗精析高考诗歌鉴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 (chuí):竹鞭。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语出 《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 (2)你认为这幅“竹石牧牛”图在作者心目中的含意 是什么?有人认为作者在诗中“厚于竹而薄于石”,你 对此有什么看法?请说明。
• ①诗人先说众画工对唐玄宗的御马玉花骢都都描摹过,但各各不 同,无一肖似逼真;
• ②又用“生长风”形容真马的雄骏神气,作为画马的铺垫;
• ③再用来烘托画师的“真龙”,着意描摹曹霸画马的神妙,可谓 层层铺垫。
• 2006年全国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 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 ③棰(chuí):竹鞭。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 抖状。语出《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 牛。
• 郊野里有块小小的怪石,怪石边长着丛竹子,挺拔碧绿。 有个小牧童持着三尺长的鞭子,骑在一头老牛背上,怡然 自乐。我很爱这怪石,小牧童你别让牛在它上面磨角;磨 角我还能忍受,可千万别让牛争斗,弄坏了那丛绿竹。
• 2006年全国1
题竹石牧牛 黄庭坚
•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 (chuí):竹鞭。觳觫(húsù):恐惧害怕得发抖状。语出 《孟子·梁惠王》。这里以动词作名词,代指牛。

题画诗

题画诗
郑思肖
•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拓 展

• 病牛
• 李纲) 宋(李纲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 拓展3.秋风纨扇图
• 秋来纨扇合收藏 • 何时佳人重感伤? 何时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 • 大都谁不逐炎凉 大都谁不逐炎凉! • 注:画面上是一女子手
• 请分析诗歌的深刻主 题
• 后两句想象画中人物的 身世际遇和如此感伤的 原因,不仅有看破世事 原因, 后的劝慰, 后的劝慰,也更深层地 表现出对于世态炎凉的 感慨和愤懑。 感慨和愤懑。
• (2)题画诗多采用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 ) 方式, 借景抒情, 方式,即借景抒情,借对画中的某些自然 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托物寄情, 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托物寄情,延伸 画意,将画格、诗格、 画意,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 使景致与情怀相互融通, 体。使景致与情怀相互融通,达到和谐统 一。
8.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对“渔家“有怎样的情感? 从这两首诗中看,作者是怎样一个人物? 从这两首诗中看 渔家“有怎样的情感? 9.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 第二首是题画诗,诗中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就其中的一种加以赏析。 第二首是题画诗
8.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作者对 渔家的艰难 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 作者是一个关心民生疾苦的县官 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 生活有着深切的同情。 9.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把萧萧的 示例一:托物言志。诗人借画中之竹抒情, 示例一 借画中之竹抒情 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 竹声与民间疾苦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做好民众父母官 中丞的 所以又有 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 的心声;又由于这幅画是送给上司大中丞的,所以又有 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 示例二:虚实结合。 劝勉之意蕴涵其中。 几分劝勉之意蕴涵其中。示例二:虚实结合。画中之竹 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 是实,萧萧的竹声与民间疾苦声是虚;画上的一枝一叶 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 是实,而它所关联的百姓情感是虚。以眼前实的画面, 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 点示出应该关注的民间疾苦,巧妙自然且意味深长。 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 (从其他方面.言之成理亦可。如把竹之“萧萧”声比 喻为百姓的“疾苦声” 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 喻为百姓的“疾苦声”;用“一枝一叶”比喻百姓生活 中的琐细小事, 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 中的琐细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暗含着一个“当官 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 应为民着想”的关心民生的问题。再如丰富的联想、婉 转的讽喻 讽喻等 转的讽喻等。)

经典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经典题画古诗赏析大全

经典题画古诗赏析大全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㧐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绦镟光堪擿,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赏析这是一首题画诗。

作者借鹰言志,通过描绘画中雄鹰的威猛姿态和飞动的神情,以及搏击的激情,“曲尽其妙”(《瀛奎律髓》),从而表现了作者青年时代昂扬奋发的心志和鄙视平庸的性情。

全诗共八句,可分三层意思:一、二两句为第一层,点明题目。

起用惊讶的口气:说是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了一片风霜肃杀之气,这种肃杀之气,第二句随即点明: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极赞绘画的特殊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

这首诗起笔是倒插法。

杜甫《姜楚公画角鹰歌》的起笔说:“楚公画鹰鹰戴角,杀气森森到幽朔。

”先从画鹰之人所画的角鹰写起,然后描写出画面上所产生的肃杀之气,这是正起。

而此诗则先写“素练风霜起”,然后再点明“画鹰”,所以叫作倒插法。

这种手法,一起笔就有力地刻画出画鹰的气势,吸引着读者。

杜甫的题画诗善用此种手法,如《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的起笔说:“堂上不合生枫树,怪底江山起烟雾。

”《画鹘行》的起笔说:“高堂见生鹘,飒爽动秋骨。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的起笔说:“沱水临中座,岷山到北堂。

”这些起笔诗句都能起到先声夺人的艺术效果。

中间四句为第二层,描写画面上苍鹰的神态,是正面文章。

颔联两句是说苍鹰的眼睛和猢狲的眼睛相似,耸起身子的样子,好像是在想攫取狡猾的兔子似的,从而刻画出苍鹰搏击前的动作及其心理状态,是传神之笔,把画鹰一下子写活了,宛如真鹰。

颈联两句是说系着金属圆轴的苍鹰,光彩照人,只要把丝绳解掉,即可展翅飞翔;悬挂在轩楹上的画鹰,神采飞动,气雄万夫,好像呼之即出,去追逐狡兔,从而描写出画鹰跃跃欲试的气势。

作者用真鹰来作比拟,以这两联诗句,把画鹰描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这两联中,“思”与“似”、“擿”与“呼”两对词,把画鹰刻画得极为传神。

“思”写其动态,“似”写其静态,“擿”写其情态,“呼”写其神态。

戴表元《题画》原文及鉴赏

戴表元《题画》原文及鉴赏

戴表元《题画》原文及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戴表元《题画》原文及鉴赏【导语】:〔元〕戴表元子昂作画,初不经意,对客取纸墨游戏点染,欲树即树,欲石即石,然才得少许便足,未尝见从容宛转如此卷十余尺者。

题画徐有贞的诗意及注释

题画徐有贞的诗意及注释

题画徐有贞的诗意及注释
原文:
《题画》
明·徐有贞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一、衍生注释:
“碧水丹山映杖藜”:碧绿的水,红色的山,映照着拄着藜杖的人。

杖藜,指藜杖。

“夕阳犹在小桥西”:夕阳依旧在小桥的西边。

“微吟不道惊溪鸟”:轻声吟唱没料到惊起了溪边的鸟儿。

微吟,小声吟唱。

“飞入乱云深处啼”:鸟儿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叫。

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

前两句以碧水丹山和夕阳小桥勾勒出美丽的景色,色彩鲜明。

后两句通过诗人的微吟惊鸟,展现出大自然的灵动与生机。

全诗动静结合,营造出一种清幽、恬淡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美景的陶醉和喜爱。

三、作者介绍:
徐有贞,明代中期官员、书法家、文学家。

他在政治生涯中有起有落,但在文学艺术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

四、运用片段:
我和好友一同漫步在山林间,那场景就如同徐有贞诗中的“碧水丹山映杖藜”一般,美极了!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恩赐,正沉醉其中时,好友不小心弄出了声响,惊得鸟儿“飞入乱云深处啼”,哎呀,这可真是打破了原本的宁静呀!。

完整版)题画诗鉴赏

完整版)题画诗鉴赏

完整版)题画诗鉴赏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指的是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

它将有形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实现了“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诗与画的关系可以珠联璧合,相映生辉。

它们都可以通过形象和意境来表达,但诗歌用语言文字,而绘画则用色彩线条。

因此,诗与画的结合可以让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从而更深刻地表现出诗画意境。

题画诗有两种结合方式,一种是因诗而作画,即诗意画;另一种是因画而题诗,即题画诗。

题画诗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画写物外情和诗传画外意,以及不即不离和虚处传神。

这些手法可以让诗与画更加融合,达到艺术上的完美。

在鉴赏题画诗时,最重要的是理解诗与画的结合。

有些诗是从画面本身入手,着重写画的精妙和灵韵。

因此,鉴赏这些诗首先要将原画还原,然后分析诗歌运用的手法,最后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题画诗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包括化静为动和动静相生。

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

因此,化静为动和动静相生是常见的表现手法,可以让画面上的静态景物和人物变得更加生动活泼。

例如,XXX的《竹石牧牛》就是一首运用了化静为动手法的题画诗。

这篇文章介绍了题画诗的鉴赏策略和化实为虚虚实相映的特点。

其中,第一部分以两首诗为例,分别描述了如何通过联想化静为动和写实虚实相映的手法,使画面更具生命力和表现力。

第二部分则解释了题画诗的作用,即通过描写画面以外的景和趣,丰富画面的内涵,使之更加生动有趣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在回答题目时,应注意把握这些特点和策略,准确描述画面内容和气氛,并分析诗中的虚实相映和描写表现。

这道题要求回答画面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诗中有哪些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扇面上应该有野水、山间、树林和村人抱瓮,而水声、风声、村庄和寺庙则是诗人想象出来的。

但这种想象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合情合理的艺术发挥。

XXX的《春江晓景》中,通过蒌蒿满地和XXX的描写,表现了画面上的实景,同时也想象出了河豚要上岸的情景。

《题画》诗鉴赏

《题画》诗鉴赏

《题画》诗鉴赏唐朝诗人李唐的古诗作品《题画》,其诗全文如下: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注释】①烟村:指烟雾缭绕的村落②时人: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③燕脂:即胭脂。

一种红色的颜料。

燕,一木作“胭”。

后亦泛指红色【翻译】云烟袅绕的村庄和雨水滂沱的河滩,山村时隐时现,滩水湍急,欣赏着画中美景很容易,谁知道画好它有多少艰滩。

早知道时人看不上这样的美景,就应该多买胭脂来画艳丽的牡。

【鉴赏】诗名为“题画”,而实际上涉及到画本身的只有第一句;其余三句,都是借题发挥,用以抒发个人的感慨和不平。

它的弦外之音,是耐人寻味的。

“云里烟村雨里滩”才七个字,就把一幅生动的画境形象地凸现出来。

画面层次分明,很有立体感;上方是云烟缭绕的山村,下方是雨水滂沱的河滩,一静一动,相互映衬。

画中的景色是朦胧的,但画面是清晰的,山村隐约可见,滩声仿佛可闻,不给人任何晦涩的感觉。

这幅画是经过艰辛的精神劳动才创造出来的。

因此下句说:“看之容易作之难。

”俗话说的好:“看人挑担不吃力,事非经过不知难。

”这是常人都懂的生活哲理。

但常人往往醉心声色犬马,贪图富贵荣华,缺少真正的审美能力。

对这种意境高妙的花看不上眼。

诗人写道:“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

”意思是说如果画牡丹花,施以浓色重彩,定会大受时人欢迎。

这自然是反话,这种既饱含着带泪的幽默,又喷射出愤世的怒火。

亦庄,亦谐,痛快,淋漓。

这种风格,为后世许多题画诗所效法。

作者通过对一副烟雨滩图的评论和感慨中,表达自己清高的品性,不愿意做迎合别人的事情。

作者在感叹画清高意境感叹的同时,不禁感叹世风口下,人心不古。

诗句表面上说要迎合时人,实际上却是对时人只重浮华富贵(浓色重彩的牡丹)、不识人才(眼前高妙的意境)的愤怒和讽刺,也流露出诗人怀才不遇之叹。

李唐在山水画和人物画方面都很有造诣。

特别是他的山水画,构图精炼,用笔有力,着重创设意境。

如此诗首句”云里烟村雨里滩“,就显示了李唐在创造意境和构图方面具有高度的才能。

鉴赏题画诗的诀窍

鉴赏题画诗的诀窍

鉴赏题画诗的诀窍一是运用想象,再现画面。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往往是将静止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写得画中之物如在目前,让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某某某景,诗与画交相辉映。

如苏轼《惠崇春江晚景》(其一):“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我们仿佛看到: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几只鸭子在江面上嬉水,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

画家画出了在自然界所能看到的景色。

苏轼在诗中,还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和要靠经验才能预言的“河豚欲上”,这却是画难以甚至无法表达的。

正是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而不再是无机的组合、静止的并列。

全诗前三句实写了眼中所见,又以虚写作结,不仅丰富了画面,使其更加充满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且还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充分体现了题画诗“画写物外形,诗传画中意”的艺术特色。

如今惠崇的画已不传,而这首题画诗却流传千古,成为脍炙人口的艺术品。

【拓展训练】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苏轼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银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1)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个词语是和。

(2)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歌刻画了梅花的什么特点?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诗人借以表现了怎样的志趣?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郑燮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4.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白鹭某某某刘羽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元末明初)倪瓒《题画》赏析意境解读

(元末明初)倪瓒《题画》赏析意境解读

(元末明初)倪瓒《题画》赏析意境解读《题画》倪瓒萧萧风雨麦秋寒①,把笔临摹强自宽。

赖有俞君相慰藉,松肪笋脯劝加餐②。

【注释】①麦秋:农历四月麦收季节。

汉蔡邕《月令章句》:“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

” ②松肪:即松脂,松树分泌的胶汁。

笋脯:笋干。

【评说】本诗选自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二二。

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五一录此图此诗为黄鹤山樵王蒙作,实非。

卞氏录黄鹤山人《乔松绝壑图并题》,题下注:“一本作至正十三年二月晦日作,倪瓒写,题诗与此同。

”卞氏已疑之,因附记。

细味王蒙识语云:“甲寅四月廿三日风雨中,达侯茂异相访於晚节轩中,因为写《乔松绝壑图》,并赋题,黄鹤山樵王蒙。

”王蒙题倪瓒诗于自己的《乔松绝壑图》上,后人遂误以此诗为王蒙作。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引《池北偶谈》云:“往见倪云林小画,自题诗云(略)。

”又引《居易录》云:“先从兄太液(士鹄)藏倪云林画小幅,极潇洒,上有自题诗云(略)。

予少时极爱之。

康熙甲辰,在扬州题程孟阳画和之矣。

适观卞中丞(永誉)《书画考》,有王叔明自题《乔松绝壑图》绝句,一字不异,第三句缺处是'俞’字,题下又注云:'一本作至正十三年二月晦日,倪瓒写’题诗与此同。

味此诗风致,断是云林作,然叔明何以剿袭不易一字,殊不可解也。

”王士禛曾亲见倪瓒此图,其判断是可信的。

题画诗而不干画面,不涉画理,却从自己作画时的环境氛围、心理状态落笔,极写友朋情谊,便是倪瓒这首题诗的艺术特征。

四月乍暖还寒时节,风雨萧萧,添人愁思。

首句着意烘托气氛,为次句的诗意蓄势。

次句写画家勉强宽慰自己,把笔摹写,排遣心头的郁闷。

诗到第三句,转出别意,推己及人,描写俞君善解人意,劝我努力加饭餐,给我以莫大的安慰。

一、二句写自我宽慰,三、四句写友人慰藉;前一层诗意为第二层诗意服务,突现朋友的深情厚谊。

题画诗有借题发挥一法,倪瓒运用此法写成本诗,比较典型地体现出这种写法的艺术特色。

王士禛精谙诗学,他对本诗能说出“予少时极爱之”的话,作出“极潇洒”的品评,足见这首题画诗确是一篇佳作。

如何鉴赏题画诗

如何鉴赏题画诗

谈胜轶题画诗,顾名思义,指的是题咏绘画之诗,它包括所有的画内题诗和画外题诗(指泛咏绘事之诗),这是广义的概念;狭义的题画诗则指在画内题写的专咏某位画家的某幅画作的诗篇。

自古诗画同源,具有诗情画意特质的题画诗,在汉魏时期即已滥觞,属草创阶段,及至唐代已得到进一步发展,到了宋代已经比较成熟了。

2019年的高考语文“古代诗歌这一板块就选取了宋的诗义的三首题画诗。

全国卷I选的是《题许道宁画》,北京卷选的是《和—的其一和题人欲以文质的诗歌作考查考生的综合艺术素质的意图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命题方向,便具有情和一文的义(1090—1138),,,,系陈希亮曾孙,自幼颇有文名。

政和三年(1113)及,和朝廷,宣和末年遭贬黜。

不久,历靖康之难,广东一带。

建炎四年(1130)召赴临安,官至参知政事,绍兴八年(1138)卒,著有《集》义是一位兼擅绘事的诗人,其亲友亦多系书画家,家庭环境的耳濡目染,文友之间的交游唱和,为他的题画诗创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题画诗虽说数量多,只三十余首,但成就颇高,多数作品能熔自然美、绘画诗一炉,能反映所处时代的文化风习情趣,及诗人的身世感慨和独特的诗学观、文观。

他的题画诗有人物、山水、花鸟、畜兽等类型。

《题许道宁画》是山水题画诗,《和绝》是关于梅花的题画诗。

前者是五言律诗,后者是七言绝句;据说,后者曾得宋徽宗激赏,极负盛名。

为方便各位,题画诗最基本的鉴赏律,者试就此作一质的解读。

《题许道宁画》①: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晩,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①许道宁:北宋画家。

诗人一落笔就摹水状山,境界极为开阔。

满眼的长江之水横贯而出,滚滚东流,远处 不知是哪郡的一抹山岚,苍苍然茫茫然。

如果不看此诗标题,读者会恍然觉得诗人写的便 是眼前的自然山水;其实,诗人是在以其富有画意的诗笔描摹丹青山水,这种“使笔如画” (清代方薰《山静居论画》)的笔法是很高妙的。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

诗歌鉴赏之题画诗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一.诗与画的关系珠联璧合相映生辉1.重形象(塑造形象) 用语言文字用色彩线条2.重意境(营造意境) 意就是主观情志境就是客观物象二.诗与画结合的方式(一)因诗而作画——诗意画(二)因画而题诗——题画诗三.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一)画写物外情(区别于照相)诗传画外意(区别于解说)(二)不即不离(既不脱离画面的内容,又不拘泥于画面)虚处传神(取长补短,从画的空白处补充升华)四.题画诗艺术表现手法举隅(一)化静为动动静相生绘画是空间艺术,它是以色彩、线条为造型语言来表现生活的,因此所创造的艺术形象是静止不动的;而诗歌是时间艺术,它是通过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塑造艺术形象,因此它可以对审美对象进行动态的描写,以表现出生动活泼的生活场景。

化动为静、动静相生,正是题画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化实为虚虚实相映前人论诗曾有“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的说法。

所谓实,就是指具体的景致物象;所谓虚,就是指抽象的思维活动。

(三)借景抒情抒怀咏志“作诗者徒言其景,不若尽其情,此题品之津梁也。

”此语道出了题画诗创作的个中三昧:诗人只有将自己浓郁的主观情感渗透到画面所表现的客观景物中去,使其“皆着我之色彩”,才能写出情景交融的题画佳作。

(四)正侧相映睹影知竿好的题画诗往往语约义丰,写法灵活。

或起承转合,舒卷自如;或背面敷粉,正侧呼应。

构思极尽腾挪变化之致。

(五)寓理于物启人心智一个特殊具体的情境通过诗人的处理,就会变成普遍性和诗意的东西。

——歌德(六)象外传神形神兼备中国古典艺术理论的一个重要核心是讲求“气韵生动”,无论是诗文还是绘画都力求表现客观物象内在的神韵,脱略形迹,象外传神。

《题画》原文注释及赏析

《题画》原文注释及赏析

《题画》原文注释及赏析
【原文】
《题画》
[宋]李唐
云里烟压雨里滩①,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人时人眼,多买燕脂画牡丹②!
【注释】
①烟村:指云雾烟霞缘绕的山村。

②燕脂:即胭脂。

【赏析】
李唐为北宋与南宋之际的画家,晚年画江南山水,笔力益壮,画水有盘涡动荡之势。

本诗除首句再现画面景色,余皆为议论。

三四句正话反说,实际上是与流行的俗艳风立异,对崇尚称丽的花鸟画表示鄙弃。

其实,扩而大之,这也是在标举一种超脱流俗、不以富贵荣华为尚的审美与人生境界。

《题画》沈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题画》沈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题画》沈周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
《题画》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作品原文:
题画
沈周
碧水丹山映杖藜,夕阳犹在小桥西。

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

作品译文:
碧绿的水,殷红的山,映衬着老夫的拐杖,夕阳落下,在小桥的西边。

老夫低吟着,不经意地惊起了溪鸟,它们飞入乱云的深处啼呜着。

作品赏析:
这首题画诗描写溪边晚景。

28个字既写出了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又写出了溪鸟惊飞的动作和老翁低吟、溪鸟啼呜的声音,把静止无声的画写活了。

作者简介:
沈周(1427年-1509年)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等,明朝画家,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于明宣德二年,卒于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二岁(虚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传世作品有《庐山高图》、《秋林话旧图》、《沧州趣图》。

著有《石田集》、《客座新闻》等。

清郑燮《题画》翻译及赏析

清郑燮《题画》翻译及赏析

清郑燮《题画》翻译及赏析原文:《题画》清·郑燮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翻译:在江边的私塾教书,每逢清秋,早晨常起来观察竹子。

这时,烟光、日影、露气,都在疏枝密叶之间飘浮流动。

于是,胸中情致勃动,就有了作画的意念。

其实,这时在脑海里映现的竹子,已经不是眼睛所看到的竹子了。

于是赶快取砚磨墨,展开画纸,乘兴落笔,尽情挥毫,迅即呵成一幅幅图画。

这时,笔下所画出来的竹子又不是脑海里映现的竹子了。

总之,意念产生在落笔之前,这是无可置疑的法则;但情趣流溢在法则之外,则全凭个人的运化之功了。

难道仅仅作画是这样吗?赏析:题画着眼艺术创作的全过程,依次说明四个问题:一、整个艺术创作过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先是观察,得“眼中之竹”,次是凝思,生“胸中之竹”,最后是落笔,成“手中之竹”。

二、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眼、心、手的作用,竹子发生了多次“变相”:由现实之象,到心中之象,再到画幅之象。

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艺术创作源于生活、精于生活的道理。

三、“意在笔先”是艺术创作的必然规律。

在这里,“意在笔先”是必须先有“胸中之竹”然后才能有“手中之竹”的意思,故而作者称之为“定则”。

四、“趣在法外”是艺术创作的特有规律。

这里的“趣”,指的是渗透、展现在画面中的审美情趣。

“趣在法外”的大致意思是说,艺术创造虽有一定的理,但没有一定的法,审美情趣的有无、大小、浓淡、雅俗,不是由法框定的,全凭作者心灵的妙运,即在深切领悟创作规律后的巧妙运化,故而作者称之为“化机”;而“化机”的大小,则取决于作者的智能和才养,即所谓“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郑板桥的这则题画中,包蕴着丰富而深刻的创作原理,所以倍受后人赏识。

题画诗鉴赏

题画诗鉴赏

二、联系虚实的手法
4
牧牛图
田锡
干戈扰扰遍九州,
赋予 挽粟车行似水流。 画作 何日承平如画里, 以情 感
短蓑长笛一川秋。
三、题画诗对画意的作用
5
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
王冕
个个花开淡墨痕。 传达 作者 不要人夸好颜色 , 的心 志 只留清气满乾坤。
四、题画诗鉴赏总结:
题画诗的鉴赏要先从无 形和有形入手,找到有形的 画面内容和无形的画意诗情, 鉴赏有形与无形相联系的手 法,分析题画诗所传达的画 意。
三、题画诗对画意的作用
题侯明明先生《雨过山色清》图
2
一川烟雨过渔矶,
生 减瘦山围水漫圻[qí] 。 动 画 白鹭低飞知羽重画诗对画意的作用
3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 大中丞括
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 ,
赋予 疑是民间疾苦声。 画作 些小吾曹州县吏, 以情 感 一枝一叶总关情。
对 比
二、联系虚实的手法
2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实 春江水暖鸭先知。写
蒌蒿满地芦芽短,
虚 正是河豚欲上时。 写
想 象
二、联系虚实的手法
3
题侯明明先生《雨过山色清》图
一川烟雨过渔矶,
减瘦山围水漫圻[qí] 。 化 白鹭低飞知羽重, 静 为 花红乱坠润人衣。 动
二、联系虚实的手法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 大中丞括
练习二: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节选)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画工如山貌不同。铺 垫 是日牵来赤墀下,迥立闾阖生长风。
对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比 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 “一洗万古凡马空”?曹 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 分析。(5分) 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 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 要分析。(6分)

题画诗鉴赏要诀

题画诗鉴赏要诀

题画诗鉴赏要诀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二、变无为有,三、借题发挥。

题画诗的鉴赏试题,也大致是从这几个方面设计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题画诗鉴赏的答题策略。

一、化静为动类试题。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

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题竹石牧牛黄庭坚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着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问: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了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第一问可以答为:这首诗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写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

例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胡迎建论黄庭坚的题画诗

胡迎建论黄庭坚的题画诗

胡迎建论黄庭坚的题画诗内容提要:本文分三个层次:一、黄庭坚在题画诗中发抒他论画的见解与审美趣尚,认为画家须具备人品学识,其次要讲究画的形似、技法以及笔力,方能得心应手,在形似的基础上融入情感,力求做到神似,画中有“意”有“真趣”。

画之最高境界是遗形得神,出神入化,好的画应是无声之诗。

二、题画诗三种写法范式。

(1)就画论画,对画中之景作出恰当的描述、概括与补充,同时亦可借景抒情,略有阐发。

(2)借画师之画,言我之心志,将画意加以引申与发挥。

使绘画借诗的境界意趣而得到升华,(3)在题画诗中点明诗中之景乃写画景而非真实之景。

三、黄山谷题画诗的艺术特色。

(1)尽可能运用比喻与夸张手法去表现景物之物态。

(2)炼句琢字,力求生新出奇。

(3)章法布局,曲折而驰骤。

(4)于诙谐风趣中寓深意。

(5)议论带情韵而发。

这三个层次互为映发,构成其题画诗瑰丽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题画诗论画见解写法范式艺术特征-------------------------------------------------------------------题画诗的出现,最早有陈子昂的《山水粉图诗》,其后李白也偶作题画诗。

到了杜甫,气象为之一变,或古风或律绝,波澜壮阔,堪称精品。

诚如清代宋顾乐所云:“六朝以来,题画诗绝罕见,盛唐如李太白辈间一为之,拙劣不工,王季友一篇,虽有小致,不能佳也。

杜子美始创为画松、画马、画鹰、画山水诸大篇,搜奇抉奥,笔补造化,嗣是苏、黄二公,极妍尽态,物无遁形”(《梦晓楼随笔》)。

宋代苏轼、黄庭坚以其不凡的艺术鉴赏能力与高卓的见解,加以有生花妙笔,更将题画诗推进到了一个新高潮。

宋代文化高度发达,诗书画各门艺术非常繁盛,出现众多诗、书、画兼通的诗家,其中成就杰出的即为苏东坡、黄庭坚。

他们二人既是大诗人,又是大书家,且题诗论画,有深刻独到的绘画见解,两人互有影响,有异同。

本文无意就二人作比较,而着重点在研究黄庭坚题画诗方面的成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画诗鉴赏要诀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
题画诗鉴赏要诀
题画诗就是指题在画作上的诗歌或吟咏画作的诗歌,题画诗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朵奇葩,题画诗把有形的的画和含蓄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互相弥补、互相延伸、互相丰富,达到“诗画一体”的艺术境界。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画为视觉的艺术,诗为语言的艺术,二者结合使诗画意境更加深远。

诗因画而流传,画因诗而永存。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大致有三种:一、化静为动,二、变无为有,三、借题发挥。

题画诗的鉴赏试题,也大致是从这几个方面设计问题,下面我们就从这几个方面谈一下题画诗鉴赏的答题策略。

一、化静为动类试题。

所谓化静为动就是运用联想将画面上静止的景物人物写活写动,画中景物、人物如在读者眼前,即使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得到画面的图景,甚至是如果去掉诗歌的题目会让读者觉得这不是一首题画而是一首写景诗。

例如2006年全国卷Ⅰ的诗歌鉴赏题:
题竹石牧牛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野次②小峥嵘,幽篁相倚绿。

阿童三尺棰③,御此老觳觫。

石吾甚爱之,勿遣牛砺角!牛砺角犹可,牛斗残我竹。

[注]①伯时:宋着名画家李公麟的字。

②野次:郊野。

③棰:鞭子。

问: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如果去掉这首诗的题目和序言,简直就是一首描绘牧童骑牛场景的诗,郊野、石块、竹林,构成一副由远及近富有层次的画面,“峥嵘”写出了郊野的形,“绿”写出了郊野的色,倚”、“御”更是写出了画面景物的动作,赋予画面以动感,诗人以诙谐的笔调把画中景
物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后四句活画出诗人既怜石又爱竹的心理,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第一问可以答为:这首诗内容可分为二层,前四句为一层,高度概括了画的内容——石、竹、牧童、牛;后四句为第二层,是诗人对画的内容的想象发挥,把画中的内容写成了眼前的现实,将景物写活了,生动有趣。

例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蔡肇的《题李世南画扇》:“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诗的首颔两联把“野水”写得有声(“潺潺”)能动(“落涧”),把“秋风”写得有声(“瑟瑟”)能动(“吹林”)。

鉴赏策略这类试题考察题画诗化静为动的特点,所以在回答问题时要答:这首诗运用联想化静为动,使画面上的景物、动物、人物活动起来,使画面更具生命力,使画面富有动感,生动有趣或生动形象,便于渲染气氛表达情感。

二、变无为有类试题
由于受画幅的限制,画面不可能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绘画的很多内容需要我们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出画面应有而没有的景物。

而题画诗恰好弥补了绘画的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写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写画面上没有的景物。

例如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有画面实景,又有想象之景。

例如2008年宁夏卷高考题
题李世南画扇①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着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蔡肇(
—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

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③瓮:这里指水瓮。

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

这里指山坞。

1.请简单描述一下李世南画的扇面中应有的景物。

这样一幅画面呈现出什么样的气氛(
5分)
2.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你觉得这首诗哪些描写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实际上,这道题的第一题问的是画面上有什么景物,第二题问的是画面上没有而诗中却有的景物有哪些。

很显然,扇面应有野水、山间、树林、村人抱瓮,而水声、风声、村庄、寺庙则是诗人根据画面内容想象出来的。

但是,这种想象不是凭空捏造,而是合情合理的艺术发挥。

鉴赏策略回答这类问题,首先要弄清哪些是画中之景,那些是画外之景。

回答这类问题时要答:这些景外之景的描写运用了想象手法,使画面上的景物活动起来,变得有声有色,体现了画外之景和画外之趣,拓展了画面内容,使画面内容丰富多彩,便于诗人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

三、借题发挥是题画诗的最大特点。

诗歌就是来抒发思想情感的,当然,题画诗也不例外。

不否认有个别题画诗的作者悟透了画作的意蕴,用诗歌来表达画作的思想情感。

大部分的题画诗还是作者借题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就是借题发挥。

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借画咏志,使画面更具生命力。

例如明人徐渭自题《墨葡萄》:“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人买,闲抛闲掷野藤中。

”自己题自己的画作,当然,诗意与画意浑然一体。

作者把自己一生的怀才不遇,人生的不平、郁勃之气,通过笔墨宣泄出来。

读完此诗,再看画作,那点点撒落的,不知是墨还是泪。

例如元诗人王冕自题《墨梅》诗:“吾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借诗表达了自身淡泊名利、一身正气的思想。

再如:白鹭图刘羽
芳草垂杨荫碧流,雪花公子立芳洲。

一生清意无人识,独向斜阳叹白头。

这是一首题画咏物诗,诗人笔下的白鹭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作者句句是在写白鹭,又句句是在写人,写自己。

四句诗塑造了一个孤独、寂寞、追求清高而无人理解的悲剧形象。

这首诗看似在题画作,实则是在借画抒情。

鉴赏策略在鉴赏题画诗时,不能单纯的把诗歌理解为写景诗或状物诗,不同的绘画题材在中国画家的笔下,往往是人格的象征或意趣的指向,如梅之冷艳高雅、竹之清雅高贵、兰之坚贞高洁、菊之不畏风霜、山水之逸士优游、渔家之闲适自在等等,因此读题画诗一定要体味诗人借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

题画诗或谈论画作的艺术造诣,或咏叹画面的意蕴抒发自己的感情,表白自己的心志,寄托深沉的感慨,或是宣泄内心的不满。

*2011年辽宁卷选了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五首》(其一)作考材。

【练兵题】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其一)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⑴诗歌中有两个词语都点明了秋景,且前后相应,构成了秋象,这两
个词语是
⑵和。

⑶首二句为我们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⑸请说说三、四两句在本诗中的作用。

2.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画竹郑燮
且让青山出一头,疏枝瘦干未能遒。

明年百尺龙孙发,多恐青山逊一筹。

问:诗中的“龙孙”指什么?请分析本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哲理的。

答:
【参考答案】
1.(1)疏林黄叶村(2)一片萧疏的水乡深秋景象(3)读后引人
产生无尽的遐
想,在景物中融入人情,赋予画幅以悠然无尽的情味,似与舟中人浩然长往,心情无限畅适。

2.“龙孙”指的是初长的幼竹(竹笋的别称)。

用“山”的固定不动与“竹”的生
枝拔节作对比,揭示了新生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哲理。

(或应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新生事物这一哲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