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雷彗星1-PPT_精_
哈雷彗星
那对于
哈雷和
哈雷彗星呢?
爱德蒙· 哈雷
彗星记录 哈雷彗星
其他
爱德蒙· 哈雷的简介
爱德蒙· 哈雷(Edmond Halley,1656年10月29日出生于伦敦, 1742年1月14日逝世于伦敦),英国天文学家、地质物理学家、数 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1676年哈雷离开牛津,他首先拜访了 南大西洋上的圣赫勒拿岛并在那里研究南天星空。1678年他返回英 国。此后他发表了包含341颗南天恒星的详细数据的《南天星表》。 1684年8月他去剑桥与艾萨克· 牛顿讨论这个问题,但他发现牛顿已 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只不过牛顿什么也没有发表。哈雷说服牛顿发 表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701年他发表了《通用指南针 变化图》。1703年11月他被指定为牛津大学的几何教授,1710年他 获得了一个名誉法学博士的学位。1705年他发表了他的猜测,1456 年、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是同一颗彗星。他预言这颗 彗星将于1758年重返。当这颗彗星于1758年重返后它被命名为哈雷 彗星。1720年哈雷继约翰· 弗兰斯蒂德被命名为皇家天文学家。到他 逝世他保持着这个职位。他被葬在伦敦东南。
返回
其他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 苏联发射的韦加号探测器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 使者。在韦加1号启程6天之后,12月21日韦加2号接着升空, 结伴飞往哈雷彗星进行考察。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 了登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彗星的行 星轨道。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 开始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 照片;3月6日在距哈雷彗星只有8900千米的地方作了综合考 察。1986年3月9日,韦加2号在距哈雷彗星8200千米处飞过, 发回700多张哈雷彗星照片,传回有关彗核的物理化学特性、 彗核周围气体与尘埃等方面的新情
彗星和哈雷彗星介绍
光迹称为流星,少部分未燃尽的流星体块坠地称为陨石(石陨石和铁陨石)。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
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
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爱德蒙·哈雷应用牛顿的方法分析了在1337年至1698年间出现的23颗彗星。他 注意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的彗星有着非常相似的轨道要素,他进一步考 虑到木星和土星的引力摄动对轨道造成的微小差异,更有信心确认这三颗彗星是 同一颗彗星的一再出现,并预测这颗彗星在1758至1759年间会再出现。后被得 到证实。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 眼可能看见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 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
彗星
➢ 彗星:特殊明亮的长尾,周期性出现,轨道有抛物线、双曲线、椭圆三种
类型。彗星的质量、密度很小,当远离太阳时只是一个由水、氨、甲烷等冻 结的冰块和夹杂许多固体尘埃粒子的“脏雪球”。当接近太阳时彗尾逐渐变 长,状如扫帚。
(一般彗尾长在1000万至1.5亿千米之间,有的长得 让人吃惊,可以横过半个天空,如1842Ⅰ彗星的彗 尾长达3.2亿千米,可以从太阳伸到火星轨道。)
【高中数学】哈雷彗星
【高中数学】哈雷彗星天体的轨道是这样一种观念:它应能很容易用方程或它们的曲线加以描述.研究曲线固有时能够揭示轨道的循环和周期.这里提到的哈雷彗星,便是一例.直至16世纪,彗星还是一种无法解释的天文现象.它似乎并不遵从太阳系的哥白尼和开普勒定律.公元1704年,e?哈雷对各种彗星的轨道进行了颇有成效的研究.在广为收录的资料中,有不少是关于l682年的彗星的.他注意到该彗星的轨道与1607,153l,1456等年份的彗星穿过天空的同样的区域.由此他得出结论,它们应是同一个彗星,它绕太阳的轨道呈椭圆形,周期约75至76年.他成功地预测该彗星应于1758年回归.它就是后来变得非常著名的哈雷彗星.新近的研究表明,在公元前240年,中国人就已记录到了哈雷彗星.哈雷彗星的每一次出现,其渐渐谈去的彗尾奇观,就像最近1985一1986年这一次出现的那样明显.人们相信,彗星最初从一些冰体小行星而去.这些冰体小行星绕着太阳,在差不多距太阳l至2光年的球面上运转.这些小行星就是冰块和部分硅酸盐物质微粒的坦耶尔米物.在太阳的边缘,处在冰冻的低温,这些小行星绕着太阳以每分钟3英里的速度,用30000000年的时间拖太阳转动一周.由于过往其他天体引力的偶然性阻碍,并使它逐渐飞向太阳,并因此发生改变其圆形的轨道为椭圆形.自从它已经开始步入太阳的椭圆形轨道,它的部分冰块便已经开始气化,这就构成了彗尾,它永远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因为这种尾巴受太阳风吹来的缘故.彗尾就是气体和少量的微粒的坦耶尔米物,它受到太阳的反射而闪烁.彗星在稳步运转中如果没受木星和土星引力的影响,它将不能发生改变拖太阳的椭圆形轨道.每一个轨道都领略到彗星一次紧邻太阳的机会,这时冰融化得更多,从而造成了彗尾的拓展.彗尾使彗星的尺寸变得更大(一个典型的彗星直径约10千米).在彗星的尾部也漂向着一些陨石,它们最初就是镶嵌在彗星的冰条里的.陨石就是彗星分化后在轨道上的残留物.而当它的轨道与地球的轨道耐人寻味时,便造成了流星雨.。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
• 正式的名称是(1P/Halleyb)是最著名的短周 期彗星,每隔75或76年就能从地球上看见,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 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 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 中唯一可能以裸眼看见 两次的彗星。其它能以 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 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 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 一次的彗星。
哈雷彗星的由来
1682年8月,年仅26岁的英国 天文学家哈雷发现天空中出现了一 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 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 他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于是就 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 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在通过大量 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 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 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哈 雷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 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 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记载
• 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慧星记录。大约在公元前1057年, 中国人记录了著名的哈雷慧星的 “档案”,比西欧最早 记录要早1100多年。 中国拥有最多哈雷彗星的历史记载 若把公元前1057年武王伐纣的回归次序当作第一次, 而第二、三、四、五、及六这5次回归至今尚未在史籍中 找到记录,而第七次回归即鲁文公十四年七月的那次(公 元前613年),第八次回归也未发现有记载,第九次回归即 秦厉共公十年那次(公元前467年),第十次及十一次回归 同样未找到记载资料印证,但从第十二次即秦始皇七年 (公元前240年)起至1910年第四十次为止,我国史籍上连 续有29次有关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若从公元前1057年起 计,在40次哈雷彗星的回归中,中国有32次的出现记录, 记录之多为世界之冠。
• /news/tech/201304/c729 9b50-a696-4680-ae21b4f8334d4554.shtml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太阳系中的天体)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
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
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
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臵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
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
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
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
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备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彗尾的主要成分。
彗核的成分以水冰为主,占70%,其他成分是一氧化碳(10~15%)、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氢氰酸等。
整个彗核的密度是水冰的10~40%,所以,它只是个很松散的大雪堆而已。
在彗核深层是原始物质和较易挥发的冰块,周围是含有硅酸盐和碳氢化合物的水冰包层,最外层则是呈蜂窝状的难熔的碳质层。
对哈雷慧星的紫外线和射电观测已提供了首次直接证据,证明其慧核主要是由普通水冰构成。
天文学家已探测到氢氧根,它是慧星受到太阳紫外辐射辐照时水的分解产物。
当哈雷慧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足以使其冰冻物蒸发而形成巨大的气体头部,即慧发。
最近用拉帕耳马的牛顿望远镜进行的光谱观测表明在慧发中有CN、C_2和C_3基的证据,它的总延伸广度为10弧分(月亮表观尺寸的1/3)。
神秘的彗星 ppt课件
神秘的彗星
草帽星云和仙女座大星云
神秘的彗星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中国对哈雷彗星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武 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 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时有彗星,柄在东方, 可以扫西人也!” 据推算,这是公元前105 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神秘的彗星
The end
神秘的彗星
神秘的彗星
总结: 彗星本质上是在偏心率很大的轨道
上绕太阳运动的冰冻物质,其奇特的外 貌,只是在通过近日点前后的暂时现象。
神秘的彗星
彗星是一种“短命”的天体。
它每次通过近日点,总要被太阳炙烤, 并损耗一部分物质。因此,经过千百 次的接近太阳以后,彗核的冰冻物质 消耗殆尽。
神秘的彗星
哈雷彗星
由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在1704年最先算出它的轨 道而得名.其公转周期为76年,被称为“一年一 约”的彗星。其最近一次回归为1986年。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缤纷多彩的宇宙世界
神秘的彗星
彗星 comet
扫帚星
神秘的彗星
在《天文略论》中写道:彗星为怪异之星, 有首有尾,俗象其形而名之曰扫把星。
由于每颗彗星人眼都能看见,在几乎全部 的有记载的历史中,人们往往把战争、屠杀、 瘟疫、洪水或地震等灾难的降临归咎于彗星 的出现。
周期彗星又分为短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短于200 年)和长周期(绕太阳公转周期超过200年)彗星。
彗星_天文科普讲座PPT
为了使每颗彗星的性质一目了然,决议还规定在彗星名字前面加上前缀,P/表示短周期彗星(P <200年);C/表示长周期彗星(C>200年);D/表示不再回归的彗星;A/表示可能是一颗小行星的 彗星;X/表示不可能算出轨道的彗星。另外,对短周期彗星在其轨道周期确认之后,按其过近日点或 在其发现后在远日点附近被观测到的先后次序,在这颗彗星的名字前面冠以一编号,对所有短周期彗 星从1开始,顺序排列。哈雷彗星编号为1号,恩克为2号,科普夫为22号。如果一颗彗星已经分裂, 则要在它的名字后面分别加上“-A”,“-B”等,如比拉彗星原来的名字为3D/1772E1、3D/1805V1, 分裂后的名字为3D-A、3D-B等。
断尾现象:在2007年4月20日就有一次值得注意的事 件,当恩克彗星的通过日冕物质抛射的时候,它的 离子尾就完全的被截断了。这种断尾事件现今已多 次观测到。
国际上对新彗星的发现一直比较重视,每年发现的新彗星平均4-5颗。彗星发现后,一般先给予临时 命名。彗星的临时命名是“发现者(最多不超过3个人的名字)、发现年份以及发现次序”。发现次 序用拉丁字母表示,例如,我国紫金山天文台1965年发现的两颗彗星,是这一年发现的第二颗和第三 颗彗星,因此临时命名为1965b和1965C。根据观测算出轨道后,就按彗星在这一年过近日点的先后次 序在年代后用罗马数字取代拉丁字母,作为永久命名,如上述的两颗彗星就分别为1965Ⅰ和1965Ⅱ。 某一年新发现的彗星可能在另一年过近日点,所以永久命名常推迟二三年,以避免因再发现新彗星而 更动命名序号。
例如我国自古称彗星为“扫把星”,认为它的来临会给人们带来灾 难,当然这也是迷信的说法,但是如果想像这货撞击到地球上的时 候,是不是灾祸的来临呢?当然这点我们的问化石去!
什么是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基本概述哈雷彗星是一颗著名的彗星,以英国天文学家爱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的名字命名。
它是太阳系中最著名和最长周期的彗星之一。
哈雷彗星的轨道经过太阳系内部,大约每76年绕行一次。
它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哈雷彗星是由冰和尘埃组成的天体,它的核心被认为是一个直径约15公里的块状物体。
当它接近太阳时,太阳的辐射加热彗星的核心,使冰转化为气体,形成明亮的彗星尾巴。
这条尾巴通常指向远离太阳的方向,由于太阳光压的作用。
观测哈雷彗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
最早的观测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年左右。
爱德蒙∙哈雷在公元17世纪末通过对历史彗星的研究,预测到了哈雷彗星的周期性出现,并预言它将在公元1758年到1759年期间再次出现。
这一预测在哈雷去世后不久得到了证实,为彗星研究和天文学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哈雷彗星对地球的影响也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彗星的核心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其他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对地球的生命起到了重要的贡献。
此外,哈雷彗星的轨道与地球的轨道有交叉点,因此可能会引起彗星碎片的撞击事件,对地球环境产生影响。
未来,科学家们将继续对哈雷彗星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观测。
这包括利用探测器对彗星进行近距离的探测,以获取更多关于彗星核心和尾巴的信息。
此外,科学家们还将继续研究彗星的轨道演化和与地球的交互作用,以更好地了解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哈雷彗星的研究不仅为天文学提供了珍贵的数据,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宇宙中的起源和演化。
通过持续的观测和研究,我们可以进一步揭示哈雷彗星及其他彗星的奥秘,并为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提供更多的启示。
哈雷彗星的轨道和周期哈雷彗星的轨道和周期是彗星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它是太阳系中最著名和最长周期的彗星之一,其轨道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轨道特征:哈雷彗星的轨道是一条椭圆形轨道,离心率较高,轨道倾角相对较小。
它的近日点离太阳非常近,约为0.59天文单位(AU),远日点则较远,约为35.1AU。
哈雷彗星
初一(7) 邵钰霖 14
爱德蒙. 哈雷
生平简介
• 埃德蒙多〃哈雷 Halley, Edmond(1656-1742)。英国天文学家、地理学家、 数学家、气象学家和物理学家,曾任牛津大学几何学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 天文台台长。他把牛顿定律应用到彗星运动上,并正确预言了那颗现被称为 哈雷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实,他还发现了天狼星、南河三和大角这三颗星 的自行,以及月球长期加速现象。 英国天文学家,把牛顿定律应用到彗星运动上,并正确预言了那颗现被称为 哈雷的彗星作回归运动的事实。 埃德蒙〃哈雷,出生于1656年的英国,20岁毕业于牛津大学王后学院。此后, 他放弃了获得学位的机会,去圣赫勒纳岛建立了一座临时天文台。在那里, 哈雷仔细观测天象,编制了第一个南天星表,弥补了天文学界原来只有北天 星表的不足。哈雷的这个南天星表包括了381颗恒星的方位,它于1678年刊布, 当时他才22岁。
•
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 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 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 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 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 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 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 终于得到了证实。 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 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 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 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 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 了断尾现象。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2年左右。
哈雷彗星
爱德蒙. 哈雷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 2061年。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太空船 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 形成机制的资料。 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 别是弗雷德· 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 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 物。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臵这些材料 的想法;例如,现在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 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
•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 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 一周的周期彗星,因英国物理学 家爱德蒙· 哈雷(1656-1742)首 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 归时间而得名。哈雷彗星的轨道 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 点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 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 至少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 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 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 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 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 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 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 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 算结果。
• 周期彗星
•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 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 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多数是小彗 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 只能算是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 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 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 但是你不 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主行星 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 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 要角色。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 (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最近 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哈雷彗星1-PPT-精-公开课获奖课件
纪录和联想
最先和最完备旳哈雷彗星纪录皆为中国;据 朱文鑫《天文考古录》考证:自秦始皇七年 (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23年 )共有29次统计,并符合计算成果。在欧洲 ,哈雷彗星旳纪录也十分详尽,最早旳纪录 在公元前23年,但哈雷彗星回归与其他彗星 一样,往往被众多迷信旳居民联想成稀罕旳 灾星跟恐慌与灾祸扯上关系;1066年4月回 归时,英国刚好遇着诺曼底公爵王朝前旳侵 略战争,当初居民见到彗星高挂旳恐惊情况 被绘在巴约城挂毯上留传后世。
二十一世纪旳观察
❖ 在20世纪最终一次在拍摄中发觉哈雷彗星为 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旳3.58米新技术望 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观察。 2023年3月6日,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 8.2米VLT望远镜在长蛇座头部再次拍到它( 81张照片,合计九小时曝光),距地球27.26 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文学家 相信:以现时观察技术,虽然它在2023年过 远日点(35.3 AU)还要暗2.5倍之下,也可 拍到其影像。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返回2061
哈雷和哈雷彗星
பைடு நூலகம்
摘要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 每76.1年围绕太阳一周旳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是人类首颗有统计旳周期彗星,也是人类研究 得最仔细旳彗星。哈雷(1656-1742)提起哈雷, 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旳佼佼者 ──哈雷彗星就是以他旳名字命名旳。
返回
哈雷彗星-哈雷其人
哈雷彗星旳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不能 用1986年加上几种76年得到它旳精返回确回归日
发光
发光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旳。早在我国晋 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 书·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 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旳。 一般彗星旳发光都是很暗旳,它们旳出现 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察到。只 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 长旳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1986年观测到的哈雷彗星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1986年1月13日拍摄到的哈雷彗星这是1986年1月13日拍摄到的哈雷彗星,是由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天文学家詹姆斯-杨拍摄的,桌山天文台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贝纳迪诺山脉,该天文台使用一台61厘米直径的反射望远镜进行拍摄。
图中的条纹结构是由于对宝瓶星座中恒星曝光形成的,图中可见部分是彗发气体和大约72.5万公里长的带电离子彗尾。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1910年5月13日拍摄到的哈雷彗星这是1910年5月13日拍摄到的哈雷彗星,是由美国亚利桑那州旗杆市罗威尔天文台广角望远镜拍摄的。
邻近彗发的条纹状结构是一个流星轨迹,并非是照片底片划痕。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乔托探测器观测到的哈雷彗星这是乔托探测器哈雷多彩摄像仪(HMC)拍摄到的彗核,1986年3月13日,乔托探测器抵达距离哈雷彗星不足600公里处进行观测。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乔托探测器与哈雷彗星彗核近距擦过1986年,乔托探测器(1985年发射升空)与哈雷彗星隐藏的彗核擦肩而过。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接近哈雷彗星乔托探测器在其白色灰色罩保护下,以68公里时速接近哈雷彗星核心区域。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哈雷彗星与太阳系星体的两个位置图这是1984年1月7日,两个角度呈现哈雷彗星和太阳系6颗行星的位置关系。
当时哈雷彗星距离太阳12.9亿公里,以18度倾斜角度在太阳系平面上运行。
百年哈雷彗星一个世纪内拍摄到的哈雷彗星,UFO中文网1910年夏威夷观测到的哈雷彗星这是1910年斐迪南-勒曼在夏威夷钻石山观测到的一系列时间顺序哈雷彗星图像,图中的小点和短线条结构是背景恒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雷1656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73年进入牛津 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20岁的哈雷毅然放弃了 即将到手的学位证书,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 上颠簸了三个月,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人 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 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们誉为“南天第 谷”。哈雷推动牛顿写出了经典力学的奠基之作《自然哲 学的数学原理》,并慷慨解囊支付这部巨著的出版费用。 仅此两项就足以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对人类的贡献远 不止这些。他还发现了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证明恒 星不是恒定不动的。以后,又选择了彗星这一前人涉及不 多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认识彗星和研究彗 星的新领域。
哈雷和哈雷彗星
摘要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 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也是人类研究 得最仔细的彗星。哈雷(1656-1742)提起哈雷, 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的佼佼者 ──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返回
哈雷彗星-哈雷其人
发光
发光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我国晋 代,我国天文学家就认识到这一点。《晋 书· 天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 为光”。彗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 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 只有天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 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 长的尾巴,才被我们所看见。
1910年回归
直至1910年回归时,尽管已是工业化的社会,仍对哈雷 彗星充满恐惧。当时经算出来的结果显示:过近日点后的 哈雷彗星彗尾将扫过地球,有报纸故意夸大其恐怖性,当 时有些偏僻村落的人感到异常恐慌,有报道在中欧和东欧 甚至有人因此自杀。这次回归开始,哈雷彗星有了照片和 光谱纪录;是次回归最早在1909年9月11日被发现,当时 彗星光度16等;1910年5月中旬直至月底的彗核亮度达 2~3等,5月17日彗尾长达100度,往后更发展至140度之 长。由于天文学家已预计5月20日地球经过哈雷彗星的彗 尾(两者相距只有0.15 AU),这样引起包括气象学研究 人员对环境的监测。这段时间拍下的彗头照片显示彗头复 杂动荡的结构,并且有晕状和鸟冠状的光芒,5月24日彗 核中心分为两个,各被抛物线状物包围;当年8月时为9等 星,翌年1月时变为13~14等,那次回归最后观测纪录是 1911年6月16日。来自返回哈雷彗星-名字由来
• 哈雷彗星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 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 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 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经 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他惊讶地发现,这颗彗星好像不是初次光临地球的 新客,而是似曾相识的老朋友。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 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 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 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 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 的时间。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 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 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 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 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 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 回归中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 1057年。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在哈雷彗星回归时, 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哈雷彗星的最近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 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发现了断尾现象。它的再次回归 要等到2061年左石。 返回
返回
哈雷彗星-观测器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苏联发 射的韦加号探测器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使者。在韦 加1号启程6天之后,12月21日韦加2号接着升空,结伴飞往哈 雷彗星进行考察。 韦加号探测器, 两个韦加号结构相同,质量4吨,都有一碟形 天线和仪器平台。平台上装有分光计、摄谱仪和相机等,4块 太阳能电池板为探测器提供能源。探测器由三轴陀螺仪保持 稳定,并使它指向任何方向。其主要任务是在哈雷彗星回归 期间探测彗星的气体成分及其外流速度,拍摄彗核的红外和 光谱照片,从而获取彗核的温度、尘埃质点和气体分子的性 质、密度分布等数据。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了登 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彗星的行星轨 道。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开始 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照片; 3月6日在距哈雷彗星只有8900千米的地方作了综合考察。 1986年3月9日,韦加2号在距哈雷彗星8200千米处飞过,发 回700多张哈雷彗星照片,传回有关彗核的物理化学特性、彗 核周围气体与尘埃等方面的新情况。
返回
周期
哈雷彗星每76年回归一次,绝大部分时间深居在 太阳系的边陲地区,即使用现代最大的望远镜也 难以搜寻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们只有在它回 归时有三四个月的时间能够见到它。一般来说, 人的寿命只有70岁左右,因此一个人很少能两次 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寿星”才有这种机 会,第一次看到它是在咿呀学语的幼年,而第二 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蹒跚的晚年了。
•
•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哈雷彗星-特性
大部分彗星都不停地围绕太阳沿着很扁长的轨道运行。 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 星,叫“周期彗星”。公转周期一般在3年至几世纪之间。周期只有几年的彗星 多数是小彗星,直接用肉眼很难看到。不循椭圆形轨道运行的彗星,只能算是 太阳系的过客,一旦离去就不见踪影。大多数彗星在天空中都是由西向东运行。 但也有例外,哈雷彗星就从东向西运行的。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6年, 但是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 确回归日期。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非重力 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在公元前239 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 化。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元。 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 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另外,像其他彗星一样,偏心率较大。哈雷彗星的彗核 大约为16x8x8 千米。与先前预计的相反,哈雷彗星的彗核非常暗:它的反射率 仅为0.03,使它比煤还暗,成为太阳系中最暗物体之一。哈雷彗星彗核的密度很 低:大约0.1克/立方厘米,说明它多孔,可能是因为在冰升华后,大部分尘埃都 留了下来所致。 哈雷彗星是由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 备分子的自由基组成的。 哈雷彗星在众多彗星中几乎是独一无二的,又大又活 跃,且轨道明确规律。这使得Giotto飞行器瞄准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它无法代表 其他彗星所具有的公性。 彗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早在中国晋代,中国天文学 家就认识到这一点。 《晋书●文志》中记载,“彗本无光,反日而为光”。彗 星是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光的。一般彗星的发光都是很暗的,它们的出现只有天 文学家用天文仪器才可观测到。只有极少数彗星,被太阳照得很明亮拖着长长 的尾巴,才被人们所看见。 返回
21世纪的观测
在20世纪最后一次在拍摄中发现哈雷彗星为1994年 1月10日,以智利的3.58米新技术望远镜(New Technology Telescope)观测。2003年3月6日, 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8.2米VLT望远镜在长蛇 座头部再次拍到它(81张照片,共计九小时曝光), 距地球27.26 AU(40.8亿公里),光度28.2等;天 文学家相信:以现时观测技术,即使它在2023年过 远日点(35.3 AU)还要暗2.5倍之下,也可拍到其 影像。哈雷彗星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公元前240年《史记-始皇本纪》“七年,彗星先出 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
纪录和联想
最先和最完备的哈雷彗星纪录皆为中国;据朱文鑫 《天文考古录》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 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 并符合计算结果。在欧洲,哈雷彗星的纪录也十分 详尽,最早的纪录在公元前11年,但哈雷彗星回 归与其他彗星一样,往往被众多迷信的居民联想成 稀罕的灾星跟恐慌与灾祸扯上关系;1066年4月 回归时,英国刚好遇着诺曼底公爵王朝前的侵略战 争,当时居民见到彗星高挂的恐惧情况被绘在巴约 城挂毯上留传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