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范文]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
中国古代天文、数学、医药学等成就一、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造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二、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一)中国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尤其是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八条”。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被后人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可以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令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他著有《缀术》,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最新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文史类
最新学习强国挑战答题-文史类1、____记载的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的彗星,各国学者认为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
A、《淮南子》B、《史记》C、《礼记·月令》D、《授时历》答案:B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为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诗名为____。
A、《入峡次巴东》B、《巫山高》C、《离思》D、《夜雨寄北》答案:D3、认为数学是天地万物最根本的东西,是“四时之终始,万物之祖宗”的著作是()。
A、《海岛算经》B、《周髀算经》C、《九章算术》D、《孙子算经》答案:D4、唐代有一种诗体叫“长吉体”,“长吉体”诗善于运用神话传说和怪诞、华美的语汇,创造出异想天开、从未有过的意象。
开创“长吉体”诗歌的是____。
A、李商隐B、李贺C、李白D、李清照答案:B5、中医著名古籍《黄帝内经》约成书于什么时期?____A、春秋战国时期B、魏晋时期C、唐宋时期答案:A6、稻、黍、稷、麦、菽均是我国种植历史悠久的农作物,其中的“菽”是指____。
A、叶菜类B、薯类C、豆类D、高粱答案:C7、唐代阙楼作为礼制性建筑,其最高等级为____。
A、皇阙B、三出阙C、二出阙D、龙凤阙答案:B8、“行百里半九十”出自____。
A、《离骚》B、《战国策·秦策五》C、《中庸》答案:B9、1972-1974年,考古工作者先后在湖南长沙发掘了3座西汉时期墓葬。
被命名为____的这批墓葬结构宏伟复杂完整,出土丝织品、帛书、帛画、中草药等重要文物3000余件。
A、三星堆遗址B、曾侯乙墓C、马王堆汉墓D、海昏侯墓答案:C10、大运河淮安至扬州间的淮扬运河,又称____。
A、中运河B、里运河C、南运河D、泇运河答案:B11、“语不惊人死不休”出自唐代杜甫的《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其体裁是____。
A、词B、绝句C、律诗D、散文答案:C12、北宋____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我国历史上观测到的彗星的爆发
我国历史上观测到的彗星的爆发1.哈雷彗星:我国可靠的最早彗星观测记录始源于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直至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的2150年间,我国曾记录了29次哈雷彗星的出现(见下附录),根据哈雷彗星平均76年经过近地点一次,这应该是哈雷彗星经过地球的完整的记录。
2.古人对于彗星的记录:古人对于彗星的记录(从殷商时代直至公元1911年)不少于360次,其中在古人对于天象的记录中,记做彗星,星孛,孛星的,一般是彗星。
我国古代人民对彗星爆发的观测十分仔细,除了对于时间等史实的记录外,还根据彗星不同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分类,在出土的西汉初年的帛书中,给出了27中不同的彗星的分类(见左图)。
3.我国现代对彗星观测的发现:1964年于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周期性彗星1965Ⅰ和1965Ⅱ1977于紫金山天文台发现非周期性彗星1988年于北京天文台发现彗星葛-汪彗星1997年于北京天文台发现朱-巴拉姆彗星附录:我国古代对哈雷彗星的29次观测1.秦始皇七年(240B.C)“始皇七年彗星先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十六日”——《史记》2.汉文帝后元年(163B.C)“文帝后二年正月壬寅天欃夕出西南”——《汉书》3.汉昭帝始元二年(87B.C)“孝昭始元中汉宦者梁成恢及燕王候星者吴莫如见蓬星出西方天市桓东门行过河鼓入营室中”——《汉书》4.汉成帝延元年(12B.C)“元延元年秋七月有星孛于东井”——《汉书》5.汉明帝永平九年(A.D.66)“永平八年六月长星出柳星......”——《后汉书》6.汉顺帝永和六年(A.D.141)“永和六年二月丁巳彗星见东方........”——《后汉书》7.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A.D.218)“建安二十三年三月孛星晨见东方二十余日夕出西方......”——《后汉书》8.晋惠帝元康五年(A.D.295)“元康五年四月有星孛于奎至轩辕太微经三台大陵”——《晋书》9.晋武帝宁康二年(A.D.374)“宁康二年二月星孛女虚三月丙戌彗星见于氏”——《晋书》10.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A.D.451)“元嘉二十八年五月彗星见卷舌入太微.......”——《宋书》11.梁武帝中大通二年(A.D.530)“永安三年七月甲午有彗星晨见东北方在.......”——《魏书》12.隋炀帝大业三年(A.D.607)“大业三年二月己丑彗星见于奎扫文昌.......”——《隋书》13.唐武后光宅元年(A.D.684)“光宅元年九月丁丑有星如半月见于西方”——《唐书》14.唐肃宗乾元三年(A.D.766)“乾元三年四月丁巳有彗星见于东方......”——《唐书》15.唐文宗开成二年(A.D.837)“开成二年二月丙午有彗星见于危长七尺于西指南斗戊在危西南.......”——《唐书》16.梁太祖乾化二年(A.D.912)“乾化二年四月壬申彗出张甲戌彗出灵台”——《五代史》17.宋太宗端拱二年(A.D.987)“端拱二年七月戊子有彗出东井积水西青白色光芒渐长晨见东北旬日夕见西北......”——《宋史》18.宋英宗治平三年(A.D.1066)“治平三年三月己未彗在营室晨见东方长七尺......”——《宋史》19.宋高宗绍兴十五年(A.D.1145)“绍兴十五年四月戊寅彗星见东方......”——《宋史》20.宋宁宗嘉定十五年(A.D.1222)“嘉定十五年八月甲午彗星出右摄提光芒约三丈以上其体小如木星......”——《宋史》21.元成宗大德五年(A.D.1301)“大德五年八月庚辰彗出井二十四度四十分......”——《元史》22.明太祖洪武十一年(A.D.1378)“洪武十一年九月甲戌客星见于五车东北发芒丈于.......”(出处不详)23.明景宗景泰七年(A.D.1456)“景泰七年四月壬戌彗星东北见于胃长二尺......”——《明史》24.明世宗嘉靖十年(A.D.1531)“嘉靖十年闰六月己巳彗星见于东井.......”——《明史》25.明神宗万历三十五年(A.D.1607)“万历三十五年八月辛西朔彗星见于东井......”——《明史》26.清康熙二十一年(A.D.1682)(未寻得可用引文)27.清乾隆二十四年(A.D.1759)“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彗星见南方月余乃减”——《青浦县志云》28.清道光十五年(A.D.1835)(未寻得可用引文)29.清宣统二年(A.D.1910)“是年四月彗星见夜流如织”——《丹阳县续志》参考文献陈久金张明昌著《中国天文大发现》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年冯时著《中国天文考古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中国天文学史整理研究小组著《中国天文学史》科学出版社 1981年朱文鑫著《天文考古录》商务印书馆 1933电离层以及电离层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电离层是离地表60~1000km的一层,大气中的原子在紫外线,X射线,带电粒子的作用下发生电离,形成正离子于自由电子。
2019高中历史备课素材:中国的彗星记录“最为完整”
2019高中历史备课素材:中国的彗星记录“最为完整”彗星是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特殊天体。
它形状很特别,远离太阳时,是一个发光的云雾状的小斑点;接近太阳时,由彗核、彗发、彗尾三部分组成。
中间近乎圆形透明发光的部分是“彗核”。
彗核周围的雾状物是“彗发”。
由于太阳风和太阳辐射的压力,彗发的气体和尘埃被推开,向一个方向延伸,形成“彗尾”。
宇宙中彗星很多,但肉眼能见到的彗星却很少。
因此,在古代除日食、月食以外,最令人惊异的天象就是彗星的出现。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
在世界天文学史上,最早最完整的彗星记录是中国的。
据初步统计,从殷商时代到清朝末年,中国的彗星记录不少于500次。
公元1500年以前出现的40颗彗星,它们的近似轨道几乎全是依赖中国的观测记录推算出来的。
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彗星出现的方位和形状的不同,给彗星起了不少名称。
例如:《史记·天官书》管出现在东北方的叫“天棓”,出现在东南方的叫“彗星”,出现在西北方的叫“天欃(chán)”,出现在西南方的叫“天枪”。
《开元占经》援引战国时期天文学家石申的话:“凡彗星有四名,一名孛星;二名拂星;三名扫星;四名彗星,其形状不同。
”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初年的帛书中有一幅彗星图,上面画着29种彗星图象,其中有一些图象画出了彗核结构。
这显然是古代中国天文学家对彗星长期观测的结果,而其观测的精细程度实在令人钦佩。
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天文学家对彗尾的成因作了解释。
《晋书·天文志》中指出:“彗星本身不发光,它的光是反射太阳的,所以晚上出现的彗星,彗尾指向东方,早晨出现的彗星,彗尾指向西方。
如果彗星出现在太阳的南面或北面,彗尾的指向总是跟阳光辐射的方向相同。
”在这里,中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彗尾延伸的方向与太阳辐射之间存在的客观内在联系讲得十分清楚。
这是他们在长期观测彗星的实践基础上,对彗星现象的规律性进行科学探索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幼儿教资】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三)(讲义+笔记)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三)(讲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五)地理学(3 本书+1 幅地图)(五)地理学(3 本书+1 幅地图)“马王堆”汉墓彩色城邑图——中国现存最早的实测地图。
真题回顾(2016 下)拓展.《徐霞客游记》是一部以日记体为主的地理著作,记述了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30 多年的旅行经历。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详细考察并科学记述了喀斯特地貌的特征B.纠正了文献记载有关水道源流的一些错误C.调查了西域地理并重现了汉代丝绸之路D.如实地记述了所到之处的人文地理情况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六)天文历法(1)《夏小正》(农历)——现存最早的历书(2)《太初历》——我国古代第一部完整的历法(汉代汉武帝时期)(3)《大衍历》——僧一行xíng(首次测定子午线长度)符合太阳运动规律(4)《授时历》——郭守敬,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口诀:“夏早太完,大衍合太阳,授时最先进”(六)天文历法(5)《春秋》——最早记载哈雷彗星(6)《甘石星经》——最早天文学著作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六)天文历法(四部历法、两部著作、一个人物)(7)张衡——浑天仪、地动仪真题回顾1.(2018 上-小学)在我国历史上,创造和改进了简仪、仰仪、高表等观测天象的仪器,主要编制了《授时历》,将一个回归年的天数精确到 365.2425 天的数学家、天文学家是()。
A.张衡B.祖冲之C.郭守敬D.徐光启2.(2018 上-幼儿)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
我国最早制定历法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西汉一个小结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三)(笔记)【说在课前】读书点亮生活,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各位同学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同学来听清晨读书栏目,今天接着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第三节。
有书的按照页码翻开书听课,没有书的可以看着课件听。
【解析】今天讲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最后两个模块,地理学和天文历法,这里最常见的考查方式是对地位进行描述,让对应著作和人物。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中外科技发展史
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一)中国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成就◇《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
◇《墨经》中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的叙述,还有声学和光学的记载,尤其是关于光影关系、小孔成像等,写得很系统,被现代科学家称为“墨经八条”。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被后人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科学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到千里之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人制作地动仪早一千七百多年。
◇成书于东汉的《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战国问世、西汉编订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我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
◇东汉的华佗擅长外科手术,被人誉为“神医”,他发明的麻沸散,可以大大减轻病人的痛苦,这一发明比西方早一千六百多年。
令东汉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后人称张仲景为“医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有了纸。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南朝的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至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外国早近一千年。
他著有《缀术》,对数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北朝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食品加工与贮藏、野生植物的利用等,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他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还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
什么是哈雷彗星
什么是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一颗周期性彗星,其周期为约76年。
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40年左右。
然而,并非挪威人留下的,而是古希腊天文学家克特修斯(Ctesias)在著作中提到的。
他在公元前4世纪的著作中描述了一颗“母亲之星”或“长星”,被认为可能是哈雷彗星。
关于哈雷彗星的周期性观察,最著名的记录之一是由英国天文学家埃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在1705年提出。
他注意到三次不同的观测中,分别在公元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彗星的轨道和外观都非常相似。
哈雷预测这是同一颗彗星,并估计它将在1758年再次回归。
当时,他已经去世,但哈雷的预测在1758年得到证实,这颗彗星后来被命名为哈雷彗星,以纪念他的贡献。
1/ 1。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
“基本能力”高考专题二——中国古代科技专题1.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1)先秦时期:①春秋时期,留下了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春秋》记载,公元前613年,“有星孛入于北斗”,即指哈雷彗星,这一记录比欧洲早六百多年。
②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自己固定的系统,基本上确立19年7闰的原则,这比西方早160年。
③战国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其中有丰富的天文记载,反映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天文的认识。
(2)两汉时期:①汉武帝时,天文学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②西汉关于太阳黑子的记录,被世界公认为是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③东汉时,张衡从日、月、地球所处的不同位置,对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④张衡发明制作的地动仪,可以遥测千里意外地震发生的方向,比欧洲早1700多年。
(3)隋唐时期:①唐朝天文学家僧一行制定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系统周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②僧一行还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创始人。
在实测中他认识到,在小范围有限的空间里得到的认识,不能任意向大范围甚至无际的空间推演,这是我国科学思想史上的一大进步。
(4)宋元时期:①北宋科学家沈括的突出贡献在天文学方面,把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十二个月完全统一起来的“十二气历”更加简便,有利于农事安排。
②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
③元朝杰出天文学家郭守敬,提出“历之本在于测验,而测验之器莫先仪表”的正确主张,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近二十件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
④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2.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两汉时期:《九章算术》约成书于东汉,分九章介绍了许多算术命题及其解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它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南北朝时期:①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运用极限理论,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中国是最早发现了哈雷彗星的国家
中国是最早发现了哈雷彗星的国家史料记载:哈雷彗星其实最早是由中国人发现的!这是中国古代在天文学上的一大成就。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中国是最早发现了哈雷彗星的国家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世界公认的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彗星光出东方,见北方,五月见西方……彗星复见西方……”这一惊人的发现,比西方最早的彗星记录还要早228年。
直到1910年,哈雷彗星以76年为周期,共出现了29次,我国史书均有记载,甚至连彗星发光的原因,也在《晋书》中被阐释。
据载,彗星本来没有光亮,在它接近太阳的时候,靠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光亮。
宋、元以后,古人对哈雷彗星的观测越来越精确,记载越来越详细。
比如,西方人阿皮亚尼斯、开普勒、哈雷先后3次观测到哈雷彗星的事情,在《明史》、《清史稿》、《东华录》等书中都有详尽的记载。
虽然中国人最早发现了哈雷彗星,并把它详细地记录了下来,但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并没有掌握它的运行规律及预报它重新出现的时间。
而这一点,恰恰被英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哈雷实现了。
1704年,哈雷在研究彗星时发现,1531年和1607年先后出现的两次彗星,和他在1682年观测到的彗星有着相似的运行轨道,而它们相隔出现的时间是76年。
哈雷大胆地猜想,这3次出现的彗星可能是同一颗。
于是,他大胆地预言,76年后的1758年,这颗彗星将会重新出现。
果然,哈雷的预言成为了现实。
1758年,这颗彗星果然重现出现了,不过,当时哈雷已经离开人世,不能亲眼见证自己的预见。
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便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1910年,哈雷彗星再次重返天空。
据天文工作者预测,哈雷彗星的巨尾将横扫地球。
消息公布后,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大家都以为世界末日将要到来,结果却是虚惊一场,地球安然无恙地从彗尾中穿过。
事实证明,彗尾不过是一些聚集的尘埃而已。
1986年2月9日,哈雷彗星返回到达近日点。
中国古代的彗星记录
中国古代的彗星记录-权威文献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激你的阅读。
中国古代不仅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彗星记录,而且中国前人关于彗星有必然的科学熟悉。
尽管有少数彗星被视作祥瑞,可是大多数彗星在前人眼中都是灾祸的预兆。
为了趋吉避凶,在中国古代的历史舞台上不知上演了多少与彗星有关的悲喜剧。
公元1075年,北宋王朝正由王安石主持变法。
这次变法受到了很多人的猛烈反对。
北宋是中国文化的顶峰,可是迷信的“灾异论”也一样盛行。
这年十月初七,显现了一颗彗星,依照“灾异论”,这是很严峻的“天谴”。
宋神宗为此忧心不已,加上对新政的疑虑,因此不仅避正殿、减膳食,而且下诏,命王安石率领大臣直言进谏,并“改修政事”。
反对派抓住这一机遇,对王安石等变法派群起指责。
大臣吕公著说,这颗彗星的显现是由于皇帝用人不妥;大臣富弼那么劝神宗要择众说以执政,不能只听少数人的意见,事实上也是在反对王安石的新法;张方平更是直指“天变”是由新政所引发的;御史中丞邓绾那么借此“天变”指责变法派干将章淳。
王安石的变法决心超级坚决,面对各类攻讦,曾经有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名言。
这次面对彗星的“天变”和政敌的解决,他再次奋起应战。
他援引前代的历史,向皇帝说道:晋武帝的时候,彗星两次显现,权威的星占书以为这是帝王短寿的征兆,可是晋武帝却在位长达二十八年;春秋时,星占家裨灶依照天象,说郑国将会发生大火,建议执政的子产用财物向上天祈祷,以求免去火灾,而子产不信星占,拒绝禳灾,结果郑国安然无事。
可见星占不足凭信,想要政通人和,关键仍是皇帝固守道德,臣工勤于政务。
但是,由彗星引发的对变法的解决仍是取得了成效。
由于各类缘故,王安石不能不在次年辞去了宰相的职务,变法专门快中止。
孙小淳先生指出:“变革成败与否固然是由许多社会政治因素决定的,可是关于‘天文灾异’的论说在这场政治斗争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彗星记录前人以为,天象关乎人事,通过星占能够预测以后、了解天命,因此勤于观测,在史书中留下了大量天象记录。
哈雷彗星——精选推荐
哈雷彗星(太阳系中的天体)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
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宇宙飞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
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
这个任务提供的资料还大幅改革和重新配臵这些材料的想法;例如,理解哈雷彗星的表面主要是布满尘土的,没有挥发性物质,并且只有一小部分是冰。
哈雷彗星的平均公转周期为75年或76年,但是你不能用1986年加上几个76年得到它的精确回归日期。
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它周期变更,陷入一个又一个循环。
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阳时大量蒸发)也扮演了使它周期变化的重要角色。
在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公转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间变化。
最近的近日点为公元前11年和公元66年。
水、氨、氮、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不完备分子的自由基,是哈雷彗星彗尾的主要成分。
彗核的成分以水冰为主,占70%,其他成分是一氧化碳(10~15%)、二氧化碳、碳氧化合物、氢氰酸等。
整个彗核的密度是水冰的10~40%,所以,它只是个很松散的大雪堆而已。
在彗核深层是原始物质和较易挥发的冰块,周围是含有硅酸盐和碳氢化合物的水冰包层,最外层则是呈蜂窝状的难熔的碳质层。
对哈雷慧星的紫外线和射电观测已提供了首次直接证据,证明其慧核主要是由普通水冰构成。
天文学家已探测到氢氧根,它是慧星受到太阳紫外辐射辐照时水的分解产物。
当哈雷慧星靠近太阳时,太阳的热量足以使其冰冻物蒸发而形成巨大的气体头部,即慧发。
最近用拉帕耳马的牛顿望远镜进行的光谱观测表明在慧发中有CN、C_2和C_3基的证据,它的总延伸广度为10弧分(月亮表观尺寸的1/3)。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题目: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一书中。
A.《春秋》B.《墨经》C.《诗经》D.《尚书》答案:A解析: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
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
《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论所记资料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
《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
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
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世界上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是哪本书?《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是世界上对“哈雷彗星”的最早记载。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最迟在公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
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记录时间的早晚《春秋》: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出现在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书中记载“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一记录不仅时间早,而且内容明确,标志着人类对哈雷彗星观测历史的开始。
《淮南子》:虽然《淮南子》中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公元前1057年)在时间上稍早于《春秋》中的明确记录,但其记载较为隐晦,且更多是通过故事形式表达,如“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2023年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
2023年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个国家1695年,已是皇家学会书记官的爱德蒙·哈雷开始专心致志地研究彗星。
他从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记录中挑选了24颗彗星,用一年时间计算了它们的轨道。
发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现的这三颗彗星轨道看起来如出一辙,虽然经过近日点的时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释为是由于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摄动所造成的。
一个念头在他脑海中迅速地闪过:这三颗彗星可能是同一颗彗星的三次回归。
但哈雷没有立即下此结论,而是不厌其烦地向前搜索,发现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历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记录。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
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
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
哈雷作出这个预言时已近50岁了,而他的预言是否正确,还需等待50年的时间。
他意识到自己无法亲眼看见这颗彗星的再次回归,于是,他以种幽默而又带点遗憾的口吻说:如果彗星根据我的预言确实在1758年回来了,公平的后人大概不会拒绝承认这是由一位英国人首先发现的。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
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
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
其实在历史上从公元前240年起的每次回归我国都有所记载,最早的一次可能是周武王伐纣之年,即公元前1057年。
哈雷彗星每隔大约76年都会按时回归。
在哈雷彗星回归时,可以对它进行大量的观测研究。
哈雷彗星的上一次回归是1986年,中国和各国一样对它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它的再次回归要等到2061年左右。
2023年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慧星记录。
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
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哈雷彗星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告诉你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是中国人留下的我国《春秋》一书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学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公元前1057年,中国人记录了著名的哈雷慧星的最早“档案”,比西欧最早记录要早1100多年。
中国人。
我国《春秋》一书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学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中国人。
我国《春秋》一书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学于北斗”.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
中国人。
我国《春秋》一书中记有“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学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关于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哈雷慧星小知识公元前1057年,中国人记录了著名的哈雷慧星的最早“档案",比西欧最早记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
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时间为2061年7月28日.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至迟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从地球看见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可能以裸眼看见两次的彗星。
其它能以裸眼看见的彗星可能会更壮观和更美丽,但那些都是数千年才会出现一次的彗星。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归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归将在2061年中。
在1986年回归时,哈雷彗星成为第一颗被太空船详细观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结构与彗发和彗尾形成机制的资料.这些观测支持一些长期以来有关彗星结构的假设,特别是弗雷德;惠普的“脏雪球”模型,正确的推测哈雷彗星是挥发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尘埃的混合物。
数学应用的故事——《原理》出版与哈雷慧星的发现
数学应用的故事——《原理》出版与哈雷慧星的发现数学应用的故事《原理》出版与哈雷彗星的发现南京财经大学应用数学系王庚下面是英国天文学家哈雷的工作记录中的一段话:"相当多的事情使我想到,1531年阿皮安所观察的彗星,跟1607年开普勒和1456年隆哥蒙坦斯所描述的是同一颗,也就是1682年我自己观察的那一颗.全部轨道号数都是完全一致的,只有周期不等,其中第一个周期是76年零2个月,第二个周期却是74年零10.5个月,大概这里面有问题,但是它们的差是这样小……因而我坚决预言,这颗彗星在1758年还要回来……"果然,没有辜负哈雷的期望,它于1759年回来了.随后又于1835年,1910年,1985年归来.它,就是着名的哈雷彗星.引入深思的问题是,在哈雷之前看到这颗彗星的大有人在,为什么没有人像哈雷这样做出预言呢?特别是这"大有人在"之中就有中国人.是的,中国人的确是这"大有人在"之中重要的一员.鲁文公14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于北斗".这是中国古书《春秋》中的记载——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观测记载.其后,我们的祖先一直对它进行详细观察,并且对每项观察都做了详细的记录,从公元前613至公元1910年为止的2523年中,就有31次记录.现在翻开这些记录来看,它们描述所观察的彗星形状,是那么惊人的相似,而且各次记录相隔的时间,也都在76年左右.然而,实在可惜的是,我们的祖先却没有针对这样周密,系统,全面的观察材料进行研究,因而没能发现存在的必然规律!那哈雷为什么会仅仅根据几次观察就发现了这颗彗星的规律呢?让我们听一听哈雷自己的说法吧:"收集了从各处得来的彗星观察记录后,我编成一张表,这是广泛的,辛勤劳动的果实,对于研究天空的天文学家,这是不大的果实……天文学的读者必须注意到,我所提出的数字是从最精确的观察得到的,并经过多年忠诚的,尽我力所能及的研数学史话究以后才发表的."其实哈雷胜过我们祖先的是,他背后有"高人"指点.事情是这样的, 1667年,可怕的瘟疫刚消失,牛顿便重返校园,翌年获硕士学位.不知是胆怯还是出于慎重,他对自己在乡间研究得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再未张扬.在这时,伦敦物理界的几个优秀人物也在做同类研究.他们是胡克(1635~1703),波义耳(1627~1691),哈雷(1656~1742),还有雷恩等.其中胡克是当时皇家学会的负责人,又是当时物理界赫赫有名的权威, 泰斗.哈雷,则迷恋于研究彗星.年轻的哈雷认识到彗星与万有引力,行星轨道计算有关,但他对此缺乏研究.1684年8月,听说牛顿有新进展,哈雷便来到剑桥专门拜访牛顿.在那间仍然是衣服,茶具与稿纸相混杂的房间里,已身为教授的牛顿拖着一双掉到脚跟的袜子,起身迎接来访的哈雷.这位不修边幅的教授,待人却温和文雅."哈雷先生,您最近在研究些什么?""尊敬的牛顿教授,我最近在研究彗星.这种拖着一条大尾巴的星星,一直是传说的灾星.150多年前,鞑靼人正在和基督教徒打仗,这颗星突然出现在天空,基督教徒就慌忙对天祷告:主啊,请快来解救我们吧.这以前,还有一次,英王赫罗德正与来犯的威廉姆霸王激战,突然这星又出现在天空,赫罗德说:'这是不祥之兆,怕要失败了!'部下听言,便先失斗志,果然他也军败身亡.我现在也正被这颗灾星缠得坐卧不安. 1682年我观察到一颗,我怀疑它就是前几次有记载的那一颗,这家伙又转回来了.但是,我无法计算它的轨道与周期,因此也不能确定它们是不是就是同一颗星."牛顿眨了眨那双智慧的眼晴,微笑着说:"这倒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这时哈雷激动地站起来:"我此行就是专门为这件大事前来求教的,你说假如一颗星受到太阳的吸引,这引力是以与他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来递减,它是以什么曲线运行呢?"牛顿十分平静地答出了两个字:"椭圆."可是这种平静反倒使哈雷大为震惊.他大瞪眼晴问:"怎么得出来的?""算出来的."牛顿的声音还是那样平静.这时他所创立的微积分在计亲大后会气必要再写了."几个月后,哈雷又来到了剑桥大学牛顿那问杂乱的房间里.一进门,他就大声说:"牛顿先生,请您加快写作,您的书可以出版了.""怎么,皇家学会又有钱了?""不,我已借到一笔钱,以个人名义来出版这本书!"牛顿看这个比自己小14岁的青年天文学家,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他从小孤苦伶仃,顿觉面前的哈雷就像自己的小兄弟一般,忙喊仆人快去拿酒,又搂着哈雷的肩膀在沙发上坐下.哈雷也赶快取出特地为他带来的资料,说:"牛顿先生,你看,这是格林威治天文台新测的月球与地球距离的数据,这是巴黎天文台最新测得的地球子午线数据 (99)"啊,好极了,好极了.有了这些,我们的推导,计算就可以更精确了."牛顿将这些资料捧在怀里,也不问问哈雷一路是否辛苦,就像饿汉抢面包一样地翻阅起来.哈雷也不介意,他接过仆人送来的酒杯,斜靠在沙发上,慢慢地呷味.忽然他的目光停在门下角的两个一大一小的洞口上,再一看对面通向卧室的那扇门上也有两个.他用手碰碰牛顿问道:"牛顿先生,为什么每扇门下都要开两个一大一小的洞呢?"牛顿将目光从资料堆里移过来看了看门,很认真地解释道:"噢,哈雷先生,你知道我有一只漂亮的大花猫.为了能让它自由出入,我在门上开了一个大一点的洞,可是最近它又生下一窝小猫,于是,我又让仆人再在旁边开了一个小洞."哈雷不听犹可,这一听,笑得前仰后合,杯子里的酒也差一点洒到地上.牛顿很诧异,忙问为何发笑.哈雷说:"尊敬的牛顿教授,苹果和月亮都能同享一个你发现的万有引力,难道你开的那个大一点的洞,就只许大猫走,而不许小猫走吗?"牛顿听完不觉自己也哈哈大笑起来,随即将资料放到桌上说:"先吃饭,吃饭."两人手挽手向餐室走去.版付出也是鼓他要我书的问世可以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伽利略的《对话》媲美.许多人争相购买,有人买不到书,竟将这500页的巨着亲手来抄一遍.人们狂热地希望弄懂牛顿提出的新道理.有一位贵族问牛顿:"要读懂这本书,是不是一定要懂数学?"牛顿答:"除此外,别无他法."这位贵族立即花钱雇了一位数学教师.《原理》热一时遍及欧洲.牛顿用万有引力定律研究天体之后,就曾预言:"如果说,有两颗彗星,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出现,描画出相同的曲线,那么就可以下结论说,这先后两次出现的实质上是同一颗彗星.这时我们可以从公转周期本身决定轨道特性,并求出椭圆的轨道."这也为哈雷的彗星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和启发,按照牛顿的数学方法经深入研究与计算,以致有本文开头哈雷对彗星的精确预言,由此可见,"观察"之后既要有"详细的记录",更要用最新的科学理论(特别是数学)进行"整理"和"研究",探索其中的必然规律,才能产生有用的结果.至于哈雷出版牛顿《原理》这本书,原是出于一种对科学事业的正义感.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书会这样畅销,因此,作为发行人的他也赚了一大笔钱.到底赚了多少,这自然是他的一个不便公布的秘密.参考文献'1.梁衡.数理化通俗演义.北京:北师大出版社,19972.[美]姆洛迪诺夫着.沈以淡等译,几何学的故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43.[美]理查德.曼凯维奇着.冯速译,数学的故事.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7 4王庚.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3。
哈雷彗星的记载
哈雷彗星的记载
当然可以!哈雷彗星啊,它可是个大明星,老早就被咱们人类盯上了。
最早关于它的记载,大概得追溯到好几千年前的中国,那时候的人们看到天上突然跑来一颗拖着长尾巴的星星,觉得很神奇,就把它记下来了。
最开始的记录虽然简单,但特别有意义,比如在公元前600多年的一本叫《春秋》的书里,就写着“有一颗星星跑进了北斗七星那儿,还闪闪发光”,这很可能就是在说哈雷彗星呢。
后来,咱们聪明的老祖宗们一遇到它回来,就赶紧记上一笔,时间长了,一记就是二十多次,每次回来都给它拍了个“天空写真”。
直到一个叫埃德蒙·哈雷的英国科学家,在1705年的时候,把这些记录拼在一起,算出这颗彗星每76年左右就会回来串门一次,从此这颗星星就有了“哈雷”的大名。
所以,哈雷彗星的故事就像是跨越千年的老朋友来访记,每次回归都让古人今人兴奋不已,还在天文学的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马克吐温在哈雷彗星飞过地球的同一年出生和死亡
马克吐温在哈雷彗星飞过地球的同一年出生和死亡今天我发现塞缪尔·克莱门斯是在哈雷彗星年出生和死亡的。
这是一个不常见的现象,因为哈雷彗星大约每76年才经过地球一次。
更值得注意的是,克莱门斯预言了他的死亡年份。
在1909年,克莱门斯以笔名闻名,马克吐温说,我是1835年和哈雷彗星一起进来的。
明年又来了,我想和它一起出去。
如果我不和哈雷彗星一起出去,那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望。
万能的上帝说,毫无疑问:“现在这是两个不负责任的怪胎;他们一起进来,他们必须一起出去。
”克莱门斯确实是在1835年哈雷彗星出现后出生的,他死于心脏病发作后的一天,它出现在1910年最明亮的。
尽管这种联系,再加上克莱门斯对自己死亡的预言,可能是独一无二的,但哈雷彗星自1705年以来一直是一系列预测的对象。
哈雷彗星的轨道这是爱德蒙·哈雷爵士第一次意识到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发现的彗星同一颗彗星。
哈雷在他的《彗星天文学概要》中说,彗星在轨道和各种其他参数上都非常相似。
根据他的结论,他计算出它将在1758年再次出现。
哈雷死前,他能够看到他的预言成真。
与以往一样可靠的是,这颗彗星出现在当年晚些时候,并在1759年从太阳的另一边出现时到达近日点。
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以纪念发现它的模式的人。
因为它的轨道,哈雷彗星总是每76年出现一次,正如哈雷计算的那样。
然而,由于它经过的行星的引力作用,有时会偏离标记一两年。
在发现之后,科学家们开始计算过去哈雷彗星出现的时间,同时试图解释这个微小的偏差。
他们得出的日期与历史上记录的彗星目击数量惊人地吻合。
哈雷彗星首次被记录在案的最早被普遍接受的参考日期是公元前240年,当时中国天文学家发现了它。
慧星的经过在《史记》和《文汇报》中都有记载。
然而,它有可能是在公元前467年在希腊观测到的彗星,这使它成为已知最早的观测记录。
在当时,没有人想到要跟踪彗星之间的时间,看看是否有可能再次出现。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初中历史】初中历史知识点: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扁
鹊)
最早的哈雷彗星的记载:
《春秋》鲁文公十四年(前613年)秋七月记“有星孛入北斗”,天文学家公认这是“哈雷彗星”在世界上的最早记录,比欧洲早670年。
夏代历法:
我国传统的干支记日法起源很早,夏代末期帝王很多都用天干为名,夏代的历法是我
国最早的历法。
商代历法,在夏代历法上,把我国最早实行的阴阳合历逐步调整,使它趋
于完备。
扁鹊:
扁鹊原名秦越人,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诊断疾病。
四
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法,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正式传记而记载的古代医学家。
先秦时期的天文和历法:
先秦天文关于日食的记载:
先秦的天文不仅有关于彗星的记载,也有详细的日食的记载,据《竹书纪年》记载
“懿王元年天再旦于郑”,学者推断“天再旦”是日出前的日食,经天文学家研究和实地
考察,基本得以确定,经过大量科学演算,断定“懿王元年天再旦”发生于公元前899年
4月21日,这也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一次有确定日食记录。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范文]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最早记载哈雷彗星的书
题目:
古代中国人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记录,它记载在()一书中。
A.《春秋》
B.《墨经》
c.《诗经》
D.《尚书》
答案:A
解析:
中国史书上对哈雷彗星的出现有详细记载。
论记录时间之早,首推《春秋》。
《春秋》说:鲁文公十四年(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论所记资料之早,则首推西汉的《淮南子》。
《淮南子·兵略训》说:“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彗星出,而授殷人
其柄。
”据中国天文学家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从公元前240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出现,中国都有记载,其次数之多和记录之详,是其他国家所没有的。
哈雷彗星的原始质量估计小于10万亿吨。
如取近似值,彗核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则彗核半径应小于15公里。
估计它每公转一圈,质量减少约20亿吨,这只是其总质量的很小一部分,因此它还会存在很久。
【相关阅读】
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因英国物理学家爱德蒙·哈雷(1656-1742)首先测定其轨道数据并成功预言回归时间而得名。
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至少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中国、古巴比伦、和中世纪的欧洲都有这颗彗星出现的清楚纪录,但是当时并不明白这是同一颗彗星的再出现。
据朱文鑫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贴合计算结果。
哈雷彗星的轨道周期为76~79年,下次过近日点为2061年7月28日。
中国人对哈雷彗星的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殷商时代。
“武王伐纣,东面而迎岁,至汜而水,至共头而坠。
彗星出,而授殷人其柄。
时有彗星,柄在东方,能够扫西人也!”
(《淮南子·兵略训》)据张钰哲推算,这是公元前1057年的哈雷彗星回归的记录。
更为确切的哈雷彗星记录是公元前613年(春秋鲁文公十四年)的“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
”(《春秋左传·鲁文公十四年》)这是世界第一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从公元前240年(战国秦始皇七年)起,哈雷彗星每次回归,中国均有记录。
对哈雷彗星的记录有时是很详细的。
其中最详细的记录,是公元前12年(汉元延元年)“七月辛未,有星孛于东井,践五诸侯,出何戍北率行轩辕、太微,后日六度有余,晨出东方。
十三日,夕见西方,犯次妃,长秋,斗,填,蜂炎冉贯紫宫中。
大火当后,达天河,除于妃后之域。
南逝度犯大角、摄提。
至天市而按节徐行,炎入市中,旬而后西去;五十六日与苍龙俱伏。
”(《汉书·五行志》)中国古代彗星记录较精确可靠。
20世纪初,英国人克罗密林和科威耳以前利用中国古代哈雷彗星记录,跟计算所得的每次过近日点时间和周期相比较;最古记录上推到公元前240年。
对照结果都比较贴合,足证古代记录的可靠。
五十年代法国人巴耳代在完成研究1428颗彗星的《彗星轨道总集》之后断定说:“彗星记载最好的(除极少数例外),当推中国的记载。
”1955年苏联什克洛夫斯基赞扬:“在中国近2000年的史志记载中,毫无遗漏地记载哈雷彗星的出现”。
由
于中国彗星史料丰富、连续和较精确可靠,所以在近现代的天体探索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巨大的现代科学价值。
1850年欣德(j.R.Hind)曾根据中国彗星史料进行计算,发现哈雷彗星的轨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在逐渐变化,从而对研究彗星的起源和演化作出帮忙。
1972年美国勃勒德(Brady)应用中国彗星记录,探索1682年来的彗星运动,来探索1986年哈雷彗星的回归,从而提出太阳系中存在着未知的第十大行星的假设。
1971年在爱尔兰的华人江涛重新审查了有关记录,虽否定存在第十大行星的假设,但证实非引力效应的存在。
1978年张钰哲应用中国这些彗星记录进行研究,得出可能的确存在的这个冥外行星,或在离太阳50天文单位处有一环状的总质量略等于地球的彗星云。
这些状况都说明了中国古代关于哈雷
彗星的记录,确有其重要的科学价值,它为解决现这天文学的有关问题,带给了宝贵的资料。
”遗憾的是,我国古人未能确定某次出现的彗星是不是曾出现过的那一个。
观察记录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了登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
彗星的行星轨道。
在1986年,五艘来自苏联、日本、欧洲委员会的飞行器拜访了哈雷彗星;ESA的Giotto号飞行器得到了近Halley核的照片。
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开始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照片;3月6日在距哈雷彗星只有8900千米的地方作了综合考察。
1986年3月9日,韦加2号在距哈雷彗星8200千米处飞过,发回700多张哈雷彗星照片,传回有关彗核的物理化学特性、彗核周围气体与尘埃等方面的新状况。
在20世纪最后一次在拍摄中发现哈雷彗星为1994年1月10日,以智利的米新技术望远镜(NewTechnologyTelescope)观测。
2003年3月6日,天文学家以南欧天文台三座米VLT望远镜在长蛇座头部再次拍到它(81张照片,共计九小时曝光),距地球(亿公里),光度等;天文学家相信:以现时观测技术,即使它在2023年过远日点()还要暗倍之下,也可拍到其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