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
初中中考物理必考知识点整理一、声学部分。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例如,敲响的音叉放入水中会溅起水花,说明音叉在振动发声。
-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在探究声音传播条件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当空气几乎被抽尽时,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2. 声音的特性。
-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例如,女高音歌唱家的音调比男低音歌唱家的音调高,因为女高音歌唱家声带振动的频率高。
-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决定。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声音响度大;在教室外听到老师讲课声音比在教室后面听到的声音大,是因为距离发声体近响度大。
-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可以根据音色辨别不同的发声体。
例如,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和二胡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 噪声的定义: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境保护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 噪声的等级和危害:人们以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 40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70dB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 控制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如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在道路两旁植树)、在人耳处减弱(如戴耳塞)。
江苏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
江苏物理中考知识点归纳江苏物理中考是对学生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知识掌握程度的一次重要检验,其知识点覆盖面广泛,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对江苏物理中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一、力学基础1. 力的基本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大小与物体质量成正比,方向垂直向下。
3. 弹力: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后产生的恢复力。
4. 摩擦力:两个接触面之间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关系,以及矢量合成与分解的规则。
6. 牛顿运动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力与加速度的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二、运动学1. 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恒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
3.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包括自由落体运动。
4. 曲线运动:物体运动轨迹为曲线的运动,如平抛运动和圆周运动。
三、能量与功1. 功:力在物体位移方向上的分量与位移的乘积。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3.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保守力作用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四、热学基础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热状态的量度,热量是热传递的能量。
2. 热膨胀:物体受热体积增大的现象。
3. 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升高1摄氏度所需的热量。
4. 热机原理: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设备。
五、光学基础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返回的现象。
3.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4. 透镜成像:透镜对光线的折射作用,形成实像或虚像。
六、电学基础1. 电荷与电流:电荷是物质的基本属性,电流是电荷的定向移动。
2. 电压与电阻:电压是推动电荷移动的力量,电阻是阻碍电流流动的属性。
3.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初中物理难懂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难懂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许多自然现象的原理和规律。
对于初中生来说,有些知识点可能会显得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中难懂知识点的总结和解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概念。
# 1. 力和运动难点: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特别是牛顿的运动定律。
解析:牛顿的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表明,物体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受到外力作用。
第二定律提供了力和运动的量化关系,即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F=ma)。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理解这些定律的关键在于通过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观察和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
# 2. 能量守恒难点:掌握能量守恒的概念及其在物理现象中的应用。
解析:能量守恒定律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其总量保持不变。
例如,当一个物体从高处落下时,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
理解能量守恒的关键在于识别物理过程中能量的转换和转移。
# 3. 电路和欧姆定律难点:理解电路的基本概念,如电压、电流、电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解析:欧姆定律是电路分析的基础,它表明电流(I)通过导体时,电流的大小与电压(V)成正比,与电阻(R)成反比(V=IR)。
理解电路的关键在于掌握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它们如何组合,以及如何使用欧姆定律来计算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电阻。
# 4. 光的折射和反射难点:理解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的行为,包括折射和反射定律。
解析:光的反射定律指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光的折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斯涅尔定律描述了折射现象,即n1sinθ1 = n2sinθ2,其中n1和n2是两种介质的折射率,θ1和θ2是入射角和折射角。
理解这些现象的关键在于通过实验观察和模拟来掌握光的行为。
# 5. 浮力和密度难点:理解浮力的原理和阿基米德原理,以及如何计算物体的密度。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
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中考物理是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阶段,涵盖了力学、热学、光学、电学等多个领域的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中考物理的重点知识点归纳:1. 力学基础:-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具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与物体质量成正比。
- 摩擦力:物体间接触面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运动学:- 速度:物体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 加速度:速度变化的快慢,反映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快慢。
- 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化的直线运动。
- 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的直线运动。
3. 能量与功:- 功:力在物体运动方向上的作用距离乘积。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压强与浮力:- 压强: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 液体压强:液体内部某点受到的压力。
- 浮力: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5. 热学基础:- 温度: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量。
- 热膨胀:物体在温度升高时体积的增加。
6. 光学基础:-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反射:光遇到物体表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 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7. 电学基础:- 电荷:物体带电的性质。
- 电流:电荷的流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 电压:单位电荷在电场中移动时所做的功。
- 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8. 电路:- 串联电路:电路元件首尾相连,电流相同。
- 并联电路:电路元件两端并联,电压相同。
- 欧姆定律: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9. 电磁学:- 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力场。
- 电磁感应:变化的磁场产生电流的现象。
10. 物理实验:- 测量工具的使用:如刻度尺、天平、秒表等。
初中物理难点总结归纳
初中物理难点总结归纳初中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有些内容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难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一、力和压力1. 力的合成和分解力的合成是指两个或多个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时所产生的合力,而力的分解则是将一个力分解为与给定方向相垂直的两个力。
在初中物理中,学生需要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和方法,包括图解法和三角法等。
2. 压力和单位压力是指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单位是帕斯卡(Pa)。
学生需要掌握压力计算公式,理解不同物体之间受力大小的区别,并能灵活运用相关概念解决问题。
二、光的反射和折射1. 光的反射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定律之一,学生需要掌握入射角、反射角和法线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该定律解决与镜面反射相关的问题。
2. 光的折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涉及到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和介质之间的关系。
学生需要理解不同介质的折射率对光线折射的影响,并能运用折射定律解答与光的折射相关的问题。
三、电路和电流1. 串联和并联电路学生需要理解串联和并联电路的定义和特点,并能分析电流在不同电路中的分布和电阻的变化。
此外,还需要掌握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2. 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学生需要理解电流的定义和电流的方向表示方法,并能根据电路图推断电流的方向。
此外,还需要理解电流大小与电荷数量、电流强度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四、力学和运动1. 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学生需要掌握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理解匀速和变速运动的特点,并能应用运动学公式求解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问题。
2.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的基础,学生需要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和第三定律的意义,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解决与力和运动相关的问题。
在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以上内容可能是学生们常遇到的一些难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归纳,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中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在初中物理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涉及到力、速度、加速度等概念和原理。
下面将对初中物理中的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1. 力的概念和特点: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
力的单位是牛顿(N),它的方向由箭头表示,大小由箭头的长度表示。
力是矢量量,有大小和方向特点。
2. 牛顿三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力为零。
例如,一辆车开得很快,在刹车之前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车会继续匀速前进几米。
(2)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F=ma,其中F代表力,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一个物体所受的力和它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牛顿第三定律:行动和反作用力相等且方向相反。
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被施加力的物体同样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等大且方向相反的力。
3. 力的合成与分解:当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可以将这些力合成为一个合力。
合力的大小等于这些力的矢量和。
另一方面,当一个力可以被分解为多个力的矢量和时,我们可以将其进行力的分解。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解决力学问题时常用的方法。
4. 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相互接触时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尚未开始运动时阻碍它运动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已经开始运动时阻碍它继续运动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表面材质有关。
5. 弹力:当物体发生形变时,弹簧产生的力称为弹力。
弹簧的弹力大小与形变量成正比。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经常用到胡克定律,它描述了弹簧弹力与形变量之间的关系。
胡克定律可以表示为F=kx,其中F是弹力,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是形变量。
6.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F=mg表示。
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重点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课程,它涉及自然界的现象和规律,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 1. 力学1.1 基本概念- 物质: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实体。
- 质量:物体惯性的量度,与物体的速度、位置无关。
- 力:作用在物体上的推或拉,能够使物体的静止状态或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1.2 运动的描述-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基本规律。
1.3 力的作用-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 弹力:物体由于形变产生的力。
- 摩擦力:物体之间接触面之间的阻力。
-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可以在多个方向上分解为多个分力,分力的矢量和等于原力。
1.4 压强和浮力- 压强:力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效果。
- 浮力:物体浸入流体时受到的向上的力,与物体所排流体的重量相等。
# 2. 能量2.1 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 能量守恒: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不能被创造或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2 机械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
- 机械能守恒:在没有非保守力做功的情况下,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3 功和功率- 功: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使物体移动的结果。
- 功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 3. 热学3.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物体热冷程度的度量。
- 热量:物体之间由于温度差而传递的能量。
3.2 热传递- 导热: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振动传递的过程。
- 对流:流体内部由于温度差引起的热量传递方式。
- 辐射:热量以电磁波的形式传递。
3.3 热膨胀和热力学定律- 热膨胀:物体受热后体积膨胀的现象。
-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在热力学过程中的表现。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
力学物理知识点初中总结一、牛顿力学牛顿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牛顿三定律、惯性、摩擦力和力的合成等内容。
1. 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力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1)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称为惯性。
这条定律指出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只有在受到外力时才会改变。
(2)动力定律:物体受到的力越大,加速度就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这个定律指出了力与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3)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的作用力,它都必然会对其他物体施加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条定律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 惯性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直至受到外力作用时才改变的特性。
它是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概念,用于解释物体的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摩擦力摩擦力是物体在接触面上的摩擦阻力,它是由于不同物体表面之间的不平整程度和粗糙程度导致的。
摩擦力不仅会使物体受到阻挠,还会使物体加速度减小或变为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相关知识可以计算物体在受到摩擦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4. 力的合成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合成力是指代替这些力的一个力,使得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
力的合成原理可以通过向量或几何图形的方法来求解。
二、静力学静力学是研究物体在静止状态下受力平衡的学科。
在初中阶段,学生主要学习了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和杠杆的相关知识。
1. 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是用物理学的方法分析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得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在受力分析中,需要考虑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以及物体本身所施加的反作用力。
2. 平衡条件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静止状态下所满足的条件。
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受力矢量的合力和合力矩均为零。
这就是说,物体所受的合力和合力矩都应该为零,才能保持静止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是利用力矩平衡来达到工程目的的一种简单机械。
中考复习力学重难点精析(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无答案)
力学重难点集训教学目标:①对中考科学中物理部分有全局的认识②了解力学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掌握力学模块的核心思维—受力分析电学和电磁学。
力学的核心思维在于受力分析,大部分的题目最终分析出是平衡状态,以此得出等大反向的力,通过已知条件得出力的大小和方向。
对于一些证明推到题,则是根据受力分析,得出某些力是平衡力,等大反向,以此列出等式,进而化简得出需要的推导结果。
一、摩擦力存在下的二力平衡建立在摩擦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基础上,体现对物体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一般步骤:①确定体系中受力研究对象②从受力少的物体开始入手分析③利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受力简单物体到受力情况复杂的物体受力分析④根据条件提示和要求得出结论【针对练习】1.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2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用F=10N的力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小车所受地面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A.10N,水平向右B.14N,水平向左C.6N,水平向左D.4N,水平向右2.如图甲所示是消防队员小王进行爬杆训练的示意图,他沿杆竖直向上运动的速度v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0~6 s 内,小王沿杆匀速向上运动B.6~15 s 内,小王沿杆上爬的距离是5.4 mC.0~18 s 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下D.5~18 s 内,小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3.(2019七下·丽水月考)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AB两物体叠放一起,在力F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
则将AB水平放置且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时()A.A和B的运动速度将会不断增加B.B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力是一对平衡力C.A受到的推力F和摩擦力f是一对平衡力D.A对B也有力的作用,大小为F,方向水平向右4.(2019七下·上虞期中)如图所示,用F=6N 水平向右的拉力匀速拉动物块A 时,物块B 静止不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物块B 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为()A.4N,水平向右B.4N,水平向左C.6N,水平向左D.6N,水平向右5.如图甲所示,老李用水平向左的力F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力F的大小以及箱子的运动速度大小v随时间f的变化情况分别如图乙、丙所示。
初中物理难点归纳总结
初中物理难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本质、结构、运动以及相互作用等规律。
对于初中生而言,刚接触物理知识时会遇到一些难点,需要通过梳理和总结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本文将对初中物理学习中的一些难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力学篇1.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合成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的合成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学生需要理解力的平衡条件,以及如何进行力的合成。
常见的难点包括重力、张力、摩擦力等在平衡状态下的作用和相互关系。
2. 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在物理学习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的确定往往是初学者最容易混淆的地方。
学生需要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结合牛顿定律和几何知识来判断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力的作用和质点的受力分析力的作用和质点的受力分析是物理学学习的基础。
学生需要学会分析物体所受的力,并画出力的示意图,通过受力分析来解决具体问题。
二、光学篇1. 光的传播和反射对于光的传播和反射,学生容易对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法则产生困惑。
理解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而光的反射遵循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定律,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2. 光的折射和光密射光光的折射现象常常让学生感到困惑。
需要理解折射定律以及光在从光疏射向光密介质射入时的折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规律。
3.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应用学生常常难以将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应用到具体问题中。
例如,镜子和透镜的应用,需要理解成像规律和光线的传播路径。
三、热学篇1. 温度和热平衡温度和热平衡的概念是热学的基础,但初学者容易混淆二者的区别。
需要理解温度是物体热量高低的度量,热平衡是指处于相同温度的物体之间没有热量传递的状态。
2. 热量与物体性质热量和物体性质之间的关系是热学的核心内容。
学生需要理解热量的传递方式,不同物质的导热性能以及热量传递的条件和规律。
3. 相变和比热容相变和比热容是热学难点中的重要部分。
学生需要理解物质在相变过程中吸热或放热的规律,以及比热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初三物理难点归纳总结大全
初三物理难点归纳总结大全初三物理学科是中学知识体系中的一门重要科目,也是学生们常常遇到的难点科目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初三物理学科,下面将对初三物理学科的一些难点进行归纳总结。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难点及其解决方法吧!一、力学部分的难点初三物理的力学部分,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力学部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1. 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和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物理学的重点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理解物体在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原理,同时掌握如何应用动量守恒定律进行题目解答。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和实验进行巩固。
2. 摩擦力的计算摩擦力的计算也是一个常见的难点。
同学们需要掌握如何计算摩擦力以及摩擦力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例子和实验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此知识点。
3. 合力的求解合力的求解是初三物理学习中的难点之一。
学生需要学会将多个力的作用合成为一个合力,或者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对于三角形合力和平行四边形合力的求解,同学们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物理学习中。
二、光学部分的难点初三物理的光学部分也是学生们经常遇到的难点之一。
以下是一些光学部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1. 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的反射和折射是光学部分的重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了解光的入射角、反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折射定律进行题目解答。
在解答问题时,可以通过画光线的方法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镜子和透镜的成像镜子和透镜的成像是光学部分的难点之一。
学生们需要掌握镜子和透镜的成像规律,包括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公式和特点。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真实场景的观察和实验来巩固理论知识。
3. 光的颜色与光的分光现象光的颜色与光的分光现象也是光学部分的难点之一。
同学们需要了解光的颜色与光的频率和波长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如何利用棱镜将白光分解为七种颜色。
在学习中,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加深对此知识的理解。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初中物理是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科,包括了力学、光学、电学等多个分支。
以下是初中物理的重点知识和公式总结。
一、力学部分:1.运动学:-速度:v=Δs/Δt,单位是m/s-加速度:a=Δv/Δt,单位是m/s²-位移:Δs=v*Δt,单位是m2.牛顿三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第二定律(力的动量定律):F=m*a,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单位是N-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但方向相反3.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当两个力共同作用于一个物体时,其合力等于两个力矢量的和-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按照不同的方向分解为两个力,其合力等于这两个力矢量的和4.力的计算:-力矩:M=F*l,力矩等于力的大小乘以作用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单位是Nm-重力:F=m*g,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单位是N5.力的效果:- 功:W = F * s * cosθ,功等于力的大小乘以移动距离乘以力的方向与移动方向夹角的余弦值,单位是J-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动能=1/2*m*v²,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单位是J-势能:势能=m*g*h,势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乘以高度,单位是J二、光学部分:1.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质均匀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光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一部分光穿过介质界面进入新的介质中-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折射率不同,会发生折射现象-光的散射:光在通过非均匀介质时,会发生随机方向的散射2.光的反射与折射定律:-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即i=r- 折射定律(斯涅尔定律):折射角的正弦与入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两个介质的折射率之比,即n₁sin(i) = n₂sin(r)3.光的颜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它们是可以通过叠加得到其他颜色的基本颜色-光的补色:光的补色是指两个颜色叠加得到白光的颜色,如红光的补色是青绿色4.光的成像:-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是通过光的反射来实现的,成像距离与物距和像距的关系为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5.光的色散:-彩虹的形成:光通过水滴等介质时,不同波长的光受到不同的折射角度,从而形成了彩虹三、电学部分:1.电流:-电流:I=Q/t,电流等于电荷的大小除以通过导体的时间,单位是A (安培)-电阻:R=V/I,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单位是Ω(欧姆)-电压:V=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单位是V(伏特)2.欧姆定律和功率:-欧姆定律:U=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功率:P=U*I=I²*R,功率等于电压乘以电流,或者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单位是W(瓦特)3.串联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只有一条路径可供流动-并联电路:电流在电路中有多条路径可供流动4.磁场和电磁感应:-磁力线:磁力的方向可以通过磁力线表示,磁力线是从磁北极指向磁南极的有向线-电磁感应: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并导致感应电流的产生。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三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力学是初中物理学的基础,是我们理解和掌握其他物理学分支的基础。
在初三学习物理力学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三物理力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一、运动和力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概念。
位置是物体所在的位置,位移是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距离和方向的变化,速度是位移 per 单位时间,加速度是速度 per 单位时间。
2.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
它由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和物体对物体的反作用力组成,满足牛顿第三定律。
3.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或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力时,其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 F=ma,其中 F 表示力,m 表示物体质量,a 表示物体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有对应的反作用力,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二、力的合成和分解1. 力的合成:当多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时,可以通过力的合成求出它们的合力。
合力的方向和大小决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力的分解:当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时,可以通过力的分解将其分解为多个分力。
分力的合成可以得到原始力。
三、平衡和不平衡1. 平衡状态:当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即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不平衡状态:当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时,物体处于不平衡状态,即物体会产生加速度。
四、摩擦力1. 动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它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以及物体间的压力有关。
2. 静摩擦力: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产生的摩擦力。
当施加在物体上的力小于静摩擦力时,物体保持静止。
3. 滑动摩擦力:当物体之间有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五、重力1. 重力的概念: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
中考物理高频重难点考点专题解读与训练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含解析
专题11机械效率的计算机械效率是初中物理力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是中考中必考的知识点之一。
机械效率知识综合性强,学生考试中普遍感觉较难,很多学生往往是机械的模仿,一味的套公式,不理解公式成立的条件,出错率偏高。
一、机械效率1、三功——有用功、额外功、总功2、机械效率(1)定义:物理学中,把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η表示。
(2)公式:100%W W η=⨯有用总(3)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增大重物、减小机械间的摩擦、减小机械自重、改进结构等。
注意:机械效率是一个比值,通常用百分数表示,由于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故机械效率总小于1;机械效率的高低与使用机械是省力还是费力无关。
二、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物体匀速运动)当滑轮组竖放使用时,克服物体重力做有用功,所以有用功是W 有用=Gh,总功W 总=Fs,额外功W 额=W 总-W 有=Fs -Gh,机械效率100%=100%W GhW Fsη=⨯⨯有用总(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额外功W 额=G 动h,机械效率100%=100%W GhW Gh G hη=⨯⨯+有用总动=100%GG G ⨯+动(不考虑绳子和摩擦的情况下适用)。
当滑轮组横放使用时,克服摩擦力做有用功,所以有用功是W有用=fs 物,总功W 总=Fs 绳,额外功W 额=W 总-W 有=Fs 绳-fh,机械效率100%=100%W fsW Fs η=⨯⨯有用物绳总,此时与物体重力无关,绳端移动的距离与物体运动的距离的关系为s 绳=ns 物。
注意:(1)当用竖放滑轮组提水中物体时,克服的不再是物体的重力,而是G-F 浮,在计算机械效率时,只有将G 换成G-F 浮即可。
(2)由于物体和绳端同时运动,将s=nh 或s 绳=ns 物两边同时除以时间t,所以得v 绳=nv物。
尤其在计算拉力的功率选用P=Fv 计算时,一定要用v 绳,不要用v 物。
(3)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提升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有关,与绳子股数、提升高度无关。
初中物理学科重难点整理
初中物理学科重难点整理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和能量转化的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遇到一些重难点。
本文将整理初中物理学科的重难点,并提供相关的解释和例子。
一、力学1. 运动与平衡:初中物理的核心是力学,学生首先需要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平衡条件。
例如,学生需要理解物体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才会发生运动,并且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 牛顿运动定律:初中学习的牛顿运动定律包括三个定律。
第一定律是惯性定律,即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第二定律是力的作用定律,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第三定律是作用与反作用定律,即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对外界的力具有相等且方向相反的特点。
二、光学1. 光的传播:初中物理学习的光学部分涉及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
学生需要了解光的传播是直线传播,可以通过光的反射和折射改变方向。
2. 光的反射和折射:学生需要理解光的反射是光线从光滑表面反弹的现象,而光的折射是光线穿过介质界面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定律,即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折射角由折射率决定。
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初中学习的热学部分包括温度和热量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而热量是物体之间传递的能量。
2. 热传递:学生需要了解热的传递方式,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
传导是通过物质内部的分子振动传递热量,对流是通过流体的运动传递热量,辐射是通过电磁波传递热量。
四、电学1. 电流和电压:初中学习的电学部分包括电流和电压的概念。
学生需要理解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而电压是推动电荷流动的电势差。
2. 电阻和电路:学生需要了解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包括电阻的定义、测量和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欧姆定律,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五、声学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初中学习的声学部分包括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生需要了解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中的分子振动传播。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完整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牛顿力学
1、牛顿第一定律:若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者相对空间恒定速度运动
状态,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实现加速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受外力作用,施加在物体上的加速力大小等
于外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3、牛顿第三定律: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之间存在定义的互相作用,两
个物体之间施加的力是互相等值而又相互作用的。
4、慣性定律:物体开始运动或者处于运动平面上,难以改变其运动
状态,物体想要改变运动状态,就需要有力的作用在其上。
5、力学,力的定义及特性:力是能够引起物体变形或者改变物体运
动状态的一种作用。
二、动能
1、动能的定义:任何物体都带有一定动能,其动能大小等于物体质
量乘以平方数除以2
2、动能守恒:动能大小不受物体的影响,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
能改变动能的方向,而不能改变大小。
3、势能守恒:势能大小由力量外力、物体的位置和物体的质量决定,只受外力的影响,外力只能改变势能的大小,而不能改变位置。
三、热力学
1、热力学定律:在宏观尺度上,物体转换热能和动能是有定律的,这就是热力学的定律,它包括热守恒定律、热力定律及热平衡定律。
2、热守恒定律:热能在宏观尺度上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它只能从一方传到另一方。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重难点汇总
初中物理知识点的重难点汇总初中物理是中学阶段的一门科学课程,它涵盖了很多重要的知识点。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的一些重难点,供你参考。
一、热学知识1. 温度与热量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热运动的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热量是物体间传递的热能,通常使用单位焦耳(J)来表示。
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它们的计量单位是理解热学知识的重要基础。
2. 热传递热传递是指热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的过程。
热传递可以通过传导、传导和辐射进行。
了解热传递的原理和方式,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能源的传递和利用。
二、力学知识1. 力和运动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的原因,常用单位是牛顿(N)。
了解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作用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2.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包括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概念。
了解这些概念的定义、计算方法和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描绘、分析和预测物体的运动情况。
3.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基本定律,包括惯性定律、动量定律和作用反作用定律。
理解这些定律的内容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物体的运动规律。
三、光学知识1. 光的传播光的传播是指光波从光源传播到接收器的过程。
了解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速度以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 光的反射与折射光的反射是指光波遇到界面时从原来的介质反射出来的现象。
光的折射是指光波遇到界面时从原来的介质折射进入另一介质的现象。
了解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光的传播和成像原理。
四、电学知识1.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传递的过程,通常用安培(A)来表示。
电路是指导体中形成的电流路径。
理解电流的概念、电流的方向和大小的计算,以及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电感等基本元件的作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电路的工作原理和解决电路问题。
2. 静电与电场静电是指物体中正负电荷的分离现象。
电场是指带电物体周围的力场。
了解静电的产生、电场的概念与性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场力和电场线的分布规律。
初中物理重点难点分析
【解答】 例1.(07南京)把重5N、体积为0.4dm3
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 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g取10N/kg)
物体3 浸没时,浮力大小
F浮=G排=m排g=ρ 液gV排
=1.0×103 kg/m3×10N/kg ×0.4×10-3m3=4N。
因为 F浮<G 所以物体下沉。
1.物理概念(物理量):
功
功率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功
电功率 电热
通过实验建立概念而引入物理量的有:
密度
比热容
压强
功
热值
电阻
用类比的方法建立概念而引入物理量的有:
功率
电流
电压
内能
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速度
密度
压强
功率
用归纳的方法建立概念的有:
力
惯性
主要规律有: • 光的反射定律 • 光的折射规律 • 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 • 阿基米德原理 • 物体的浮沉条件
(六)从中考热点来谈 每年的中考试题在考察科学内
容和科学探究时,都力求体现基 础性、探究性、时代性、开放性 和创新性。
二、典型例题评析
例1.(07南京)把重5N、体积为0.4dm3 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 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g取10N/kg)
A.物体3漂浮,F浮=5N B.物体漂浮,F浮=4N C.物体悬浮,F浮=5N D.物体沉底,F浮=4N
(2)根据实验现象简要说明 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解答】
(1)
L1 L2
L2 L1
(2)按照小林的观点,电流从电源正极 出发后经过L2 、L1,电流是逐渐减小,应 该是L2 比L1亮,但实验现象仍然是L1 比L2 亮,说明小林的解释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中考力学重难点知识总结
一、力的作用效果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
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
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
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4、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
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5、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弹簧测力计:实验室测量力的工具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
二、惯性和惯性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第一定律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3.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
受非平衡力,合力不为0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三、功
1、力学中的功
①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②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③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
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
①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
做功。
②公式:W=FS ③功的单位:焦耳(J),1J= 1N·m 。
④注意: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 焦),不要把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率
①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②定义: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叫做功率
③公式:P=W/t ; P=FV
④国际单位单位:瓦特(W)、
其它常用单位:千瓦(kW) 兆瓦(KW)1W=1J/s 1kW=103W 1MW=103KW
四、机械效率
1、有用功和额外功
①有用功定义: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的,有用功是必
须要做的功。
例:提升重物W有=Gh
②额外功:
额外功定义:提升重物时,不可避免要对动滑轮做功和
克服绳与轮摩擦做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例:用滑轮组提升重物W额= G动h(G动:表示动滑轮重)
③总功:
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的和叫做总功。
即绳自由端
端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W额,W总=FS绳
2、机械效率
①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反映有用功占总功的比
例
②公式:η=W有/W总
③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
摩擦。
④说明:机械效率常用百分数表示,机械效率总小于 1
五、压强
1、压力:
①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②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
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 F = 物体的重力G
③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
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
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
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②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③公式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④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
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 1.5×104Pa 。
⑤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改变压力大小、改变受力面
积大
小、同时改变前二者.
六、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
性
2、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深度增大,液体的压强增大;
⑷液体的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
体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公式:p=ρgh
⑴、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⑵、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g:N/kg;h:m
⑶、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
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
著名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4、连通器: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
的液面保持相平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
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七、大气压的测定——托里拆利实验。
⑴实验过程:在长约1m,一端封闭的玻璃管里灌满水银,将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银槽中放开堵管口的手指后,
管内水银面下降一些就不在下降,这时管内外水银面的高度
差约为760mm。
⑵原理分析:在管内,与管外液面相平的地方取一液
片,因为液体不动故液片受到上下的压强平衡。
即向上的大
气压=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⑶结论:大气压p0=760mmHg=76cmHg=1.01×105Pa(其值随着外界大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⑷说明:
a实验前玻璃管里水银灌满的目的是:使玻璃管倒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