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科学活动提问方式的探索与尝试

合集下载

幼儿园探究式学习实践与探索幼儿园学习方式

幼儿园探究式学习实践与探索幼儿园学习方式

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阶段,而探究式学习则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

本文将从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特点、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效果、以及如何促进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发展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一、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概念和特点1.1 概念:探究式学习是指通过观察、实验、提问、探索等方式,让幼儿主动参与到学习中,通过自主发掘和发现,获得知识和经验的一种学习方式。

1.2 特点:探究式学习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幼儿大胆提问和质疑,注重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等。

二、探究式学习的实践和效果2.1 实践: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探究式学习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情境活动和游戏活动来展开,比如植物生长观察、小动物饲养、手工制作等,为幼儿提供广泛而有趣的学习体验。

2.2 效果:探究式学习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力,培养出富有好奇心、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习者。

三、促进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发展3.1 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教师是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主要推动者,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掌握相关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和认知构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支持。

3.2 创设丰富的学习情境:幼儿园应该创设出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探索空间和资源支持,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让他们通过观察、实验、探索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成长经验。

3.3 加强家园合作:家长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幼儿园应该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让家长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探究式学习,鼓励家长在家中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探索机会和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探究式学习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它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提问的策略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提问的策略

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提问的策略引导幼儿主动提问是科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策略之一,它可以帮助幼儿开展更深入和积极的思维,并促进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下面是一些策略,帮助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提问:1.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让幼儿感到好奇和惊奇。

例如,在幼儿园的自然环境中放置一座巢穴,然后提问:“你知道这个巢穴是哪种鸟建造的吗?它是如何建造的?为什么要建在这里?”2.提供观察材料: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观察材料,例如镜子、放大镜、显微镜、实验器材等。

然后鼓励他们观察并提出问题。

例如,在植物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给予幼儿放大镜,让他们观察植物的细节,并鼓励他们提出关于植物的问题。

3.引导提问技巧:教师可以教授幼儿一些提问的技巧,例如如何用“为什么”、“怎样”等问题引导思考。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询问词语,如如何、为什么、什么时候、哪里等,以帮助幼儿提出问题。

4.邀请讨论和分享:在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幼儿可以在思考中产生新的问题和观点。

5.借助图书和媒体资源:教师可以引导幼儿通过阅读图书、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更多的信息,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选择与科学主题相关的图书和视频,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6.实际操作和观察:教师可以鼓励幼儿亲自进行实际操作和观察,例如在实验室中进行简单的实验或观察自然界中的现象。

通过亲身经历,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科学的概念并提出问题。

7.提供反馈和引导:当幼儿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引导。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深入的问题,鼓励幼儿思考更多的细节和可能的解释。

8.尊重和鼓励:教师应该尊重每个幼儿的问题,并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肯定。

这将促使幼儿更加自信地提出问题,并继续思考和探索科学的世界。

在引导幼儿主动提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尽可能提供机会和资源,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角色,通过观察、引导和反馈,促进幼儿对科学的理解和兴趣的培养。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问题式指导策略1. 引言1.1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性中班幼儿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种能够激发他们探索兴趣的有效方法,通过参与实践性的科学活动,孩子们可以通过观察、提出问题、实验、总结等环节来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中班幼儿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动手技能。

科学探究活动还能够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他们与同伴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中班幼儿可以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探索中成长。

1.2 问题式指导策略的作用问题式指导策略是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问题式指导,幼儿能够在探究活动中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寻找答案,形成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问题式指导策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式指导策略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引导幼儿思考和提出问题,可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从而增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问题式指导策略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需要不断思考、分析、比较和验证,这有助于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式指导策略还可以促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在探究过程中,幼儿们可以共同讨论问题、分享观点、合作实验,从而增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问题式指导策略对中班幼儿科学探究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其批判性思维能力,促进其社会性与合作性发展。

2. 正文2.1 问题式探究活动的设计原则1. 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出发点。

设计问题式探究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选取他们感兴趣的主题,并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幼儿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教育过程。

它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活动和体验,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科学方法和科学技能,帮助他们建立起对自然环境和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

一、培养科学观念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

通过观察、实验和亲身体验,引导幼儿对自然界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思考,从而形成他们对科学的认知和理解。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活动来培养幼儿的科学观念:1.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提出问题。

例如,在幼儿园的花坛里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阳光和水分。

2.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实验和观察,让他们亲自动手进行科学实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比如,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食用染料,观察颜色之间的变化与关系。

3. 利用绘本、图片和幻灯片等教具,让幼儿了解科学知识,并通过主动提问和讨论,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探索。

比如,通过展示图片,让幼儿知道水的三态变化和原理。

二、培养科学方法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培养幼儿的科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方法是指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实验和推理等思维方式。

通过培养幼儿的科学方法,可以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几种培养科学方法的方法:1.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参观实验室、科技馆等,让幼儿亲身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通过观察和实验,学习科学方法。

2. 在日常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并提出问题。

在幼儿尝试解答问题的过程中,引导他们运用科学方法,并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和结论。

3. 利用教具和教材,进行科学实验和探索活动。

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培养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的能力。

三、培养科学技能幼儿园科学教育还应该培养幼儿的科学技能。

科学技能是指幼儿通过实践和探索,掌握的处理信息、观察、实验和推理等科学活动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为培养幼儿的科学技能,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利用实验室和科技馆等外部资源,开展科学活动和实验,锻炼幼儿的操作技能。

幼儿园教案好奇心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幼儿园教案好奇心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

幼儿园教案好奇心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幼儿园教案:好奇心探索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科学是一门充满好奇和发现的知识领域,而幼儿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的阶段。

因此,通过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引导他们探索和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不仅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观察是培养幼儿好奇心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可以激发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引导他们主动提问和探索。

1. 水的流动:在室内或室外的水龙头中放置一个透明的容器,观察水从龙头流出的过程。

让幼儿描述水的流动方式,引导他们思考其中的原理。

2. 彩虹的产生:在阳光照射下的雨天,请幼儿仔细观察天空中出现的彩虹,让他们尝试解释彩虹的形成原理。

3. 植物的生长:在教室或室外设置一个观察植物生长的角落,在幼儿的参与下观察种子的发芽、植物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思考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二、实践探索科学现象与原理除了观察外,实践探索是培养幼儿好奇心和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

通过实践活动,幼儿可以亲自动手、亲身体验,并对科学现象进行研究和探索。

1. 水的浮力:准备一些小玩具和不同重量大小的物体,让幼儿观察水中物体的浮力现象,并进行实践探索。

比如,让他们尝试放入不同重量的物体,观察它们在水中浮起或沉没的情况。

2. 空气的压力:通过简单的实验,让幼儿亲自参与,了解空气的压力。

可以使用一根吸管,在杯中放入一些水,然后用手指捏住吸管的一端,观察水的变化。

之后,让幼儿放松手指,观察水的变化。

引导幼儿思考背后的原理。

3. 温度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不同的物体,如金属、塑料、纸张等,触摸幼儿感受不同的温度。

比如,让幼儿触摸铁门和木门,感受它们的温度差异,并解释温度差异的原因。

三、创设情景,激发发现的好奇心在幼儿园里,可以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将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和原理融入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充分体验科学的魅力。

幼儿园有趣实验:简单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

幼儿园有趣实验:简单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

幼儿园有趣实验:简单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育机构开始重视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然而,对于幼儿园老师而言,如何设计有趣且符合幼儿认知发展特点的科学实验教案成为了一项挑战。

在本文中,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份有趣的幼儿园科学实验探索与发现教案,并共享个人观点和理解。

一、教案简介1. 目标:通过有趣的科学实验活动,让幼儿们培养对科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思维和动手能力。

2. 对象:幼儿园大班学生,芳龄在4-5岁之间。

3. 时长:2周(4次实验课,每次课45分钟)。

4. 主题:水与冰的奇妙变化。

二、教案内容第一次课:观察冰的奇妙变化1. 活动目标:让幼儿们通过观察冰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实验内容:将冰块放在不同的环境中,如太阳底下、在冰箱里等,观察冰块的变化。

3. 实验步骤:1)带幼儿们一起观察不同环境中的冰块。

2)让幼儿们用手碰触冰块,感受冰块的温度变化。

3)引导幼儿们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第二次课:水的特性探究1. 活动目标:让幼儿们了解水的特性,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2. 实验内容: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特性,如水的流动、黏性等。

3. 实验步骤:1)利用不同的容器和管道,让水流动,观察水的变化。

2)在桌面上倒水,观察水的形状。

3)让幼儿们尝试用手指在水中画画,观察水的特性。

第三次课:水和颜料的奇妙相遇1. 活动目标:让幼儿们通过实验探究水和颜料的混合变化,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2. 实验内容:在水中加入不同颜色的颜料,观察颜料的变化。

3. 实验步骤:1)在不同的水杯中倒入水,加入不同颜色的颜料,观察颜料在水中的扩散。

2)让幼儿们用棉签在水中作画,观察颜料的变化。

第四次课:冰的魔法变化1. 活动目标:让幼儿们通过实验探索冰的奇妙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维能力。

2. 实验内容:通过加热、加盐等方式,观察冰的变化。

幼儿园奇思妙想:科学探究式活动指南

幼儿园奇思妙想:科学探究式活动指南

幼儿园奇思妙想:科学探究式活动指南作为幼儿园老师和家长,我们都希望能够给孩子提供更多有趣、实用和引人思考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快乐成长的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

而科学探究式活动则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它不仅可以满足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还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在本文中,我将向大家共享一些幼儿园科学探究式活动的指南,希望能够为老师和家长们在日常教育中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活动主题:选择有趣的科学主题在策划幼儿园的科学探究式活动时,我们需要选择一个有趣的科学主题。

可以根据孩子的芳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主题,比如天气、植物、动物、宇宙等。

在选择主题时,要考虑到孩子的实际生活和经验,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参与其中。

二、活动准备:提前准备实验器材和材料接下来,需要认真准备活动所需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比如水杯、纸杯、小石子、小木棍等,也可以是一些实验器材,比如放大镜、显微镜、磁铁等。

在准备过程中,要确保材料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它们是否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动手能力。

三、活动实施:引导孩子动手实验和观察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要引导孩子进行动手实验和观察。

可以让孩子用放大镜观察各种日常生活中的物品,或者让他们用小石子、小木棍搭建简单的桥梁或小屋,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物体的结构和力学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孩子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并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兴趣。

四、活动总结:帮助孩子总结和回顾活动内容在活动结束后,要帮助孩子总结和回顾活动内容。

可以让孩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来展示他们在活动中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通过问答的方式来检验孩子对活动内容的掌握程度。

而在总结和回顾过程中,要引导孩子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求知欲。

个人观点与理解: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幼儿园的科学探究式活动非常有益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通过这样的活动,孩子可以在快乐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培养更多的能力。

幼儿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幼儿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幼⼉课堂上如何进⾏有效提问 在幼⼉园科学活动中,有效的提问更有着点击关键、⼀问中⽳的效果。

幼⼉课堂上如何进⾏有效提问呢?下⾯店铺收集了⼀些关于幼⼉课堂上进⾏有效提问的⽅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幼⼉课堂上进⾏有效提问⽅法 ⼀.接点——在新旧知识衔接处 幼⼉的认知以已有经验为基础,提问能引发幼⼉产⽣新旧知识之间的冲突,让幼⼉通过学习探究实现⾃⾝的认知体系的不断拓展、丰富和完善。

因此,在科学活动伊始的提问要从幼⼉的最近发展区出发,让幼⼉产⽣预热,在幼⼉已有的科学知识背景中找到新知识的⽣长点。

在⼀次科学活动《有趣的转动》中,教师核⼼⽬标定位为:探索使物体转动的多种⽅法。

为了泛起幼⼉对已有转动经验的⽀持及帮助,教师⾸先引导幼⼉玩《迷迷转》的游戏,感知肢体转动,接着提供装⼊杯⼦的⽔、椅⼦、⼿帕、茶叶罐、球,让幼⼉进⾏第⼀次探索,“看看⼤家能不能让他们转起来?”接着抛出问题,“你⽤什么⽅法让物体转动起来呢?”出现新问题引发幼⼉认知冲突,幼⼉开始思考物体先前的运动状态,并收集到即时转动的⽅法,促进认知的进⼀步发展。

⼆.疑点——在幼⼉遇到困惑处 在幼⼉探究中,幼⼉常会对所学的内容、对同伴所说的现象产⽣疑问。

教师应捕捉住幼⼉最感困惑的地⽅巧设问题引导幼⼉积极思考,深⼊探究。

在⼤班《乌鸦喝⽔》研究活动中,教师在每张桌⼦上准备了两种⾼低不同⽔量的瓶⼦,⼀张记录表、⼀盘⽯⼦等⼯具。

请三⼈⼀组合作实验,每组先共同商量选出⼀⼈做组长,专门负责记录,剩下两⼈分别往不同⽔量的瓶⼦中加⼊⽯⼦,看看⽔到底能不能升到瓶⼝来。

当两⼈分别放⼊⽯⼦后,幼⼉发现由于⽔量不同导致⽔位升⾼也不⼀样,⾼⽔量的瓶⼦很快达到了乌鸦喝⽔的⽔位,⽽低⽔量的瓶⼦⽆论投⼊多少的⽯⼦也⽆法达到⽔位线,⾯对幼⼉产⽣的困惑,教师马上提出问题:“是不是有⽔的瓶⼦⾥,投⼊⾜够多的⽯⼦,乌鸦就能喝到⽔呢?”⾯对实验结果,幼⼉据实马上做出否定的回答,教师因势利导,“有没有办法让低⽔量的瓶⼦⽔位线也升到瓶⼝呢?”教师提供了辅助材料细沙,让幼⼉加⼊到瓶⼦⾥,看着慢慢升⾼的⽔位线,幼⼉欢呼雀跃,乌鸦可以喝到⽔了! 三.盲点——在遭遇知识⽆知处 在科学活动中常有⼀些知识不易被幼⼉所知,但会影响幼⼉的思维和操作的结果,因此教师可以采⽤提问的⽅式引导幼⼉去正确认识这些知识。

幼儿园科学探索者:实验探究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者:实验探究科学教育活动方案

幼儿园科学探索者:实验探究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在幼儿教育中,科学教育一直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幼儿园作为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于世界的好奇心,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实验探究的角度,探讨幼儿园科学探索者的活动方案。

1. 实验探究的概念实验探究是一种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积累经验,推理和总结规律的学习方法。

在幼儿园科学教育中,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幼儿可以用手触摸、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嗅觉和味觉感觉,以此来积累知识和提高技能。

2. 活动方案设计(1)活动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科学教育活动,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观察力,提高幼儿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活动内容① 控制变量实验:引导幼儿设计简单的实验,观察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② 观察实验: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了解事物的形态、颜色、大小、重量等特征。

③ 探究实验: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制定实验计划、开展实验、总结规律。

(3)教育手段通过幼儿间的团体游戏、小组合作、故事情境模拟、自主探究等形式,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3. 活动方案实施在实施活动方案时,教师首先要对活动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和演示,引导幼儿理解实验探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组织幼儿进行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幼儿主动提出问题、进行讨论、进行实验,最后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并进行展示。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实验探究科学教育活动方案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们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培养幼儿们的实验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要求。

总结:实验探究科学教育活动方案是幼儿园科学探索者活动的重要内容。

通过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方案,可以充分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其实验探究能力,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科学探索者实验探究科学教育活动方案的探讨,相信对于这一主题的全面理解已经迈出了一大步。

幼儿园活动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幼儿园活动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

幼儿园活动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作为一线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成长,还要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聊聊幼儿园活动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看看它是如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收获知识的。

一、探究式学习法的定义探究式学习法,顾名思义,就是让孩子在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法。

它强调孩子的主体地位,鼓励他们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二、幼儿园活动中的探究式学习方法1.观察法观察是探究的起点。

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用眼睛去发现周围的环境,比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动物的行为等。

孩子们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很多有趣的现象,从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实验法实验是验证假设的过程。

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可以设置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亲自动手操作。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尝试用不同的材料搭建一座桥,看看哪种材料更稳固。

通过实验,孩子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学会了如何验证自己的假设。

3.讨论法讨论是分享和交流的过程。

在幼儿园活动中,我们鼓励孩子就某个话题展开讨论。

比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谈谈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并分享它们的特点。

通过讨论,孩子们可以学会倾听、表达和合作,同时也能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4.游戏法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游戏中,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任务,让孩子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寻宝游戏,让孩子们在寻找宝藏的过程中,学会观察、推理和合作。

三、探究式学习法的优势1.激发兴趣探究式学习法让孩子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孩子们在探究过程中,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2.培养能力探究式学习法强调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活动中锻炼观察、实验、讨论等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孩子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提升素养4.促进个性发展探究式学习法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我从哪里来》活动目标:1、初步了解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体验爸爸妈妈的艰辛。

2、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

活动准备:课件:我从哪里来活动过程:一、以提问的形式与幼儿交流。

“宝宝们,你是从哪里来的呢?猜猜看。

”回答各异:有的说捡来的,有的说妈妈生出来的。

不同的回答给予不同的评价二、看课件。

1、爸爸的种子和妈妈的种子结合在一起。

师问:爸爸的种子像什么?(像小蝌蚪)师:这些小蝌蚪游得可真欢啊!学小蝌蚪游呀游的动作。

它们住在妈妈的肚子叫什么?(子宫)2、妈妈吃东西的情节,认识脐带的作用3、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的情节,宝宝在肚子里会干什么?幼儿:会睡觉,会伸手,也会翻身……我们一起来学小胎儿做做动作吧。

师:妈妈为了宝宝要改变许多不好的习惯。

4、宝宝出生时的样子。

有的宝宝自己爬出来,有的需要医生帮忙。

宝宝出生了,大家叫他婴儿或新生儿。

三、感受妈妈的辛苦,表达对妈妈的爱。

对妈妈说一句感谢的话。

妈妈我爱你!妈妈真辛苦!我要帮妈妈做事。

我要听妈妈的话。

课后小结:成功之处:上好一节科学活动,特别是有关宝宝出生方面的课,有一定的难度。

如果把握不好,会变得很枯燥,我充分利用课件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孩子明白一个生命史如何起源的,更体验到母亲的艰辛,在孩子的言行中有不少宝宝明白自己是妈妈生出来的。

相信这节课后,他们明白,一个生命创造是爸爸妈妈共同努力的。

不足之处:如果能请一位怀孕的妈妈或医生阿姨讲述妈妈怀孕时的艰辛,讲讲宝宝出生时的故事,幼儿会更感兴趣,记忆会更深刻。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肚子里的宝宝》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肚子里的宝宝》教师:*老师活动目标:1.通过看看、讲讲、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体验生长的快乐。

2.鼓励幼儿改编歌词并用动作表现出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提高幼儿想象力。

3.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从受精到逐渐长大)的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科学探索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科学探索活动,幼儿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展开,分析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和意义。

一、观察和描述科学探索活动的第一步是观察和描述,幼儿通过观察事物的外观、形状、颜色等特征,积累感性知识。

在幼儿园中,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观察材料,如生活中的物品、植物、动物等。

幼儿可以观察不同的植物叶子的形状、花的颜色,通过观察小动物的习性和行为,加深对自然界的理解。

二、实验探究通过进行实验,幼儿能够主动参与科学探索活动。

例如,通过制作简单的水果电池实验,幼儿可以了解到水果中的果汁可以产生电流。

这种实验既能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又可以让他们亲身体验到科学的神奇和乐趣。

三、问题与解决科学探索活动中,幼儿可以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幼儿园的小朋友对为什么天上没有恐龙这个问题感兴趣。

老师可以引导幼儿一起研究化石和恐龙的信息,了解到恐龙已经在几千年前灭绝,这样能够帮助幼儿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的概念。

四、生活中的科学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不仅限于课堂内,还可以延伸到日常生活中。

例如,在洗手时,幼儿可以观察到肥皂的泡沫消失得很快,这时老师可以与幼儿一起探讨泡沫的成因和结构。

这样的活动使幼儿在生活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增强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五、科学绘本科学绘本是幼儿科学探索活动中的重要资源。

通过生动有趣的绘本,幼儿能够接触到各种科学知识,并从中汲取科学思维方法。

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好奇心,让他们对科学更加感兴趣。

六、户外探索户外探索活动是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一部分。

在自然的环境中,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到大自然的神奇之处。

例如,带着幼儿去观察昆虫,了解昆虫的习性和特点,感受自然界的伟大。

七、多学科融合科学探索活动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形成多学科的综合教学。

比如,幼儿园可以组织科学展览,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展示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发现。

科学养育中如何引导幼儿提问与探索

科学养育中如何引导幼儿提问与探索

科学养育中如何引导幼儿提问与探索幼儿时期是孩子探索和学习世界的重要阶段,而提问和探索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学习的有效方法。

科学养育中,家长和教育者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他们应该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幼儿发现问题、提问、探索,并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本文将探讨一些引导幼儿提问与探索的方法和具体技巧。

一、培养良好的观察力观察力是幼儿提问与探索的基础。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创造有利于观察的环境,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

比如,在户外散步时,可以鼓励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昆虫的生活习性等。

同时,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重自己的观察力,和孩子一起观察并分享自己的观察感受,给予幼儿一个好的观察榜样。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如图书、绘本、实物模型等,以便幼儿能够主动提问和探索。

此外,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科技展览等活动,扩大幼儿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并激发他们针对新事物提出问题和进行探索的意愿。

三、倾听和回应幼儿的问题当幼儿提出问题时,家长和教育者应该耐心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

这样可以鼓励幼儿继续提问,并感受到问题的重要性。

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不仅要给出简单明了的答案,还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幼儿自行推理和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提供适宜的实践机会幼儿通过亲身动手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探索问题。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鼓励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提供适宜的实践机会。

比如,当幼儿对物体的浮沉有疑问时,可以给他们提供水盆和不同材质的物体,让他们亲自实践并发现问题的答案。

同时,还可以利用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方式,帮助幼儿亲身体验和探索科学原理。

五、鼓励幼儿自主探索在科学养育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兴趣和个性特点,鼓励他们进行自主探索。

比如,幼儿可能对某个主题特别感兴趣,可以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指导,让他们主动提问和深入研究。

:幼儿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提问策略

:幼儿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提问策略

幼儿探究式学习中教师的提问策略巴城中心校幼儿园王春芸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互动活动。

西方学者德加默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教师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思维进入积极状态。

提问可以说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

然而目前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提问的作用远远发挥不够,影响着幼儿学习兴趣和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取决于教师提问的技巧与质量。

因此,提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为什么需要教师使用提问策略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积极思考。

好的提问能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创造力。

“问题提的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幼儿思维的浪花”。

然而幼儿园提问的现状,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如教师尚未转变角色,没有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还是以权威者自居,鼓励不足,批评有余,激发不起幼儿探询的愿望,压制幼儿质疑的冲动;又如,一些幼儿头脑中有疑惑、有问题,又不知如何表达,常常词不达意;而对于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问题,教师又很难把握取舍,不善于抓住其中有价值的闪光点随机点拨……久而久之,教育过程不再存疑,幼儿认知动机逐渐丧失,使幼儿的学习过程仅仅成为一种外界强加的活动。

这样不仅造成了教育效益的低下,而且养成了幼儿被动、服从、趋同的习惯。

新《纲要》要求“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也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

幼儿是通过问题进行学习的,有了问题才有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有问题不一定有创造,但是没有问题一定没有创造。

让幼儿对某一事物或现象产生问题,进而在老师的支持下,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我们幼儿园工作者的面临的一个重任。

幼儿园探索发现者: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方案

幼儿园探索发现者: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方案

幼儿园探索发现者: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方案幼儿园阶段是孩子认知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过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帮助他们建立科学思维和探索精神。

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至关重要,既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规律,又要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下面,我们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对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方案进行全面评估,为您介绍一些有价值的内容。

1. 理论基础在设计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方案时,首先要考虑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

幼儿的认知水平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对抽象概念和原理的理解能力较弱。

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尽量采用直观的方式呈现科学现象,注重观察和实践,引导幼儿通过亲身体验和感知来认识世界。

2. 活动内容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内容应该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经验结合,注重生活化和趣味性。

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和活动来引导幼儿进行探究,比如制作彩虹、观察植物生长、探究可溶性与不可溶性物质等。

这些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又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 实施方法在开展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时,要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在互动中学习,也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进行活动,增加趣味性和参与度。

要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总结,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提出假设,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4. 效果评估在实施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后,要及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估。

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听取他们的反馈意见,以及进行简单的问卷调查等方式来评估活动的效果。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活动方案,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通过以上分析,我认为幼儿园科学实验与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要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活动内容的趣味性和生活化,灵活多样的实施方法和及时的效果评估都是至关重要的。

在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发挥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探究精神,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和智能发展。

幼儿园大班探索活动方案(五篇)

幼儿园大班探索活动方案(五篇)

幼儿园大班探索活动方案活动目标:1、通过让幼儿观察、操作、探索,了解种子的内部特征。

2、激发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各种.种子、放大镜、纸、记号笔、录象活动过程:(一)、引起兴趣师出示各种各样的种子,进行提问:1、“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2、“为什么叫种子呢?”(二)、操作探索1、师提问:“请你们猜猜种子里面有什么?”(幼儿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2、幼儿介绍自己猜测的答案3、师再次提问:“种子里面到底有什么?种子有哪些部分组成?”(幼儿解剖各类种子,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再次将自己的答案以绘画的形式记录在纸上)4、幼儿介绍自己观察的结果(三)、观赏结束1、幼儿观赏录象,验证自己的答案2、总结结束幼儿园大班探索活动方案(二)活动目标:⑴幼儿通过音乐发挥想象,用动作表现种子成长过程。

⑵让幼儿了解种子发芽变化过程。

⑶体验音乐乐趣以及大自然神奇。

活动准备:⑴种子变化过程图片及豆芽生长过程图片。

⑵小种子儿歌。

⑶实物:绿豆,豆芽,瓜子,向日葵。

活动过程:一、教师出示种子发芽图片讲述故事故事:我是一粒小种子,被勤劳的人们种在了芬芳的泥土中,听说外面世界非常美丽,于是我扭动身体,一个劲从泥土里钻了出来。

哇,这个世界可真美,我看见了蓝蓝的天空,白白云彩。

(第一张图片) 有一天,春雨姐姐来到了我的身边,它轻轻抚摸着我,慢慢的我进入了甜蜜梦乡。

(第二张图片)当我醒来时,我才发现,在春雨姐姐哺育下,我成为了一颗快乐的小嫩芽。

(第三张图片)太阳公公也紧紧拥抱着我,在它温暖呵护下,我变得更漂亮,瞧,这就是我现在样子。

(第四张图片)在雨水姐姐和太阳公公照顾下,过了一天又一天。

终于我变成了一朵艳丽的花朵。

小鸟也在为我唱歌,蝴蝶也在为我跳舞,在这一刻我感觉到自己无比幸福。

(第五张图片)总结:小朋友们,这段美丽的小故事我们就欣赏完了,那周老师想问小朋友们一个小问题:①勤劳人们把谁种在了泥土里?(小种子)②有一天,春雨姐姐来到种子的身边,小种子醒来时,发现自己怎么样?(发芽了)③太阳公公也紧紧拥抱小嫩芽,小嫩芽越长越怎么样?(越长越高)④最后,它变成了漂亮的什么了?(鲜花)二、请小朋友用肢体动作表现小种子发芽长大过程①先请小朋友们上来做;②教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做。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一、创设丰富的科学探索环境1.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在幼儿园活动室里,应准备各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材料,如自然材料、生活用品、科技产品等,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不断丰富知识。

2.设计有趣的科学角落: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设立科学探索区,摆放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动植物标本等,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

3.利用自然环境:带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观察动植物、季节变化等,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引导幼儿主动参与科学探索1.提出问题:在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时,教师应提出有趣的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引导幼儿主动寻找答案。

2.鼓励猜测:在探索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猜测,培养幼儿的推理能力。

3.合作探究:组织幼儿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科学探索任务,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三、运用游戏化教学策略1.设计科学小游戏: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轻松学习。

2.创设情境:模拟实际场景,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角色扮演:让幼儿扮演科学家、实验员等角色,增强幼儿的代入感。

四、注重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1.教授观察方法:引导幼儿学会用眼睛、耳朵等多种感官观察事物,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培养分析能力:帮助幼儿分析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3.鼓励创新: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尝试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五、加强家园合作1.开展家长讲座:向家长宣传科学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家长的科学素养。

2.家园互动:组织家长参与科学探索活动,增进家长对幼儿园教育的了解。

3.家长资源:充分利用家长资源,邀请家长走进课堂,分享科学知识。

幼儿园科学探索活动的实施策略应注重创设环境、引导参与、游戏化教学、培养科学思维和加强家园合作。

通过这些策略,我们相信幼儿的科学素养一定能得到全面提升。

要让科学探索活动真正吸引幼儿,就得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

比如,可以通过观察蚂蚁搬家、蝴蝶蜕变等自然现象,让幼儿对科学产生浓厚兴趣。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

幼儿园教研活动记录:如何通过科学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活动简介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科学实验来激发幼儿园学生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能力。

通过参与实验,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和观察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并且提供了一种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

活动内容实验一:浮力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浮力实验,让幼儿了解物体浮在液体中的原因,引发他们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

2.实验材料:桶、水、各种不同形状的物体(如纸张、玩具等)。

3.实验步骤:–将桶中注满水。

–逐个放入不同形状的物体,在观察过程中引导幼儿思考物体浮起来的原因。

–提问引导,让幼儿表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引发他们对物体浮力的探索。

实验二:酸碱中和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实验,让幼儿了解酸碱物质的性质,并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2.实验材料:醋、小苏打粉、碗、滴管、纸巾。

3.实验步骤:–将醋倒入碗中,让幼儿闻一闻并描述味道。

–加入适量的小苏打粉,观察反应并引导幼儿思考酸碱中和后反应产物的特点。

–提问引导,让幼儿解释酸碱中和的原理和反应产物。

实验三:色彩变化实验1.实验目的:通过色彩变化实验,激发幼儿对化学反应的兴趣,并培养他们观察和分析的能力。

2.实验材料:红、蓝、黄三种食用颜料、橡皮筋、玻璃瓶。

3.实验步骤:–将红、蓝、黄三种颜料分别加入三个玻璃瓶中,并注满水。

–使用橡皮筋将三个瓶口相连。

–轻轻摇晃三个瓶子,观察颜料的混合情况及产生的新颜色。

–提问引导,让幼儿思考颜料混合的原理及产生新颜色的原因。

活动效果通过以上科学实验,幼儿园学生积极参与,引发了他们对科学现象和实验内容的好奇心。

实验过程中,他们通过观察、讨论和解释现象,培养了科学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实验也为幼儿提供了与他人合作和合理安排实验步骤的机会,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总结本次教研活动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成功激发了幼儿园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幼儿不仅加深了对科学原理的认识,还培养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

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

幼儿科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有效策略幼儿科学活动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科学活动,幼儿可以积极探索和发现自身所处的世界。

而教师在幼儿科学活动中的提问是促进幼儿思维和学习的重要环节。

有效的提问策略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和解决问题。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提问策略:1.开放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开放性问题激发幼儿的思考和想象力。

比如:“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2.引导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性问题帮助幼儿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性?”,“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验证你的观点?”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思考。

3.探究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探究性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比如:“你可以对这个现象进行什么样的实验?”,“你认为为什么会这样?”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思考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4.反思性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反思性问题帮助幼儿总结和归纳已有的经验和知识。

比如:“你觉得这个实验有哪些问题?”,“你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幼儿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对接,巩固和强化他们的学习成果。

除了以上的提问策略外,还可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经验进行个性化的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点和思维方式,针对性地提问。

比如,如果一个幼儿对动物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问:“为什么有的动物会飞?”这样的问题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积极探索和发现。

另外,教师在提问时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问题的适度和难度:问题的难度应该适应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既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和反馈,调整问题的难度,确保问题能够激发幼儿的思考和学习。

2.尊重幼儿的思维和观点:教师在提问时应该尊重幼儿的思维和观点,鼓励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幼儿园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幼儿园课堂如何有效提问

幼儿园课堂如何有效提问有效的提问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与老师之间进行相互交流的一种最为便捷的沟通平台,是老师与幼儿之间相互沟通的一个良好的纽带。

有效的提问是点睛之笔,能引领幼儿积极思考;有效提问是富有弹性的,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探索要求;有效的提问是多向的,是由师生有效互动,共同探索的“抛接球”的过程。

幼儿园课堂如何有效提问一、定义的明确1.集体集体是一种组织形式团体,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

对于幼儿而言,一个班集体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使自己的成员团结起来,形成集体意识,产生集体荣誉感。

同时,幼儿多有“集群性”,为此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营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让幼儿在教师创造的愉悦的环境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

如,在教幼儿学习数字时,可开展“感知数量”的活动,以幼儿最为熟悉的水果为例,让幼儿通过说说水果的名称,数数水果的数量,并进行一一比较,哪种多哪种少,通过与幼儿玩游戏,不仅强化了幼儿对于数字的认识,还提升了他们的集体活动参与积极性,并且在集体的学习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提问提问是指在一定的情境下,教学的一方为促进学习而向教学的另一方抛出问题解决的任务并期望学生积极反应并作答的一类教学行为。

从而通过问答的方式去增强教育的质量。

同时使老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去相处,同时也可以使老师了解每一个学生对问题的了解程度,从而对症下药。

3.教学教学词典中指这样定义的“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主要是指学校对儿童、少年、青年进行培养的过程”。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

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性地去引导学生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掌握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素质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

二、提问的方式问题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方法方式。

是以创造的开始问题为纽带来组织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把问题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就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同时成为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把同学带动起来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产生及了解这个问题的产生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只有科学提问才能启迪幼儿的智慧
-—幼儿园科学活动提问方式的探索与尝试
“注意是心灵的窗户,没有它,知识的阳光就射不进来。

”在教学活动中,幼儿的注意力易受外界新异刺激的影响而转移,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实践,我觉得老师向幼儿提出有质量的问题能吸引幼儿的注意,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思维操作方式,所以对幼儿提出有针对性、有质量的问题是指导幼儿学习科学的重要一环。

提问有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如:“这是什么?”“是不是啊?”其答案是限定的,唯一的;另一种是开放式的,没有限定的答案,如:“你发现了什么?”“你有什么办法?”“你看看会怎样?”等等。

我在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时,改变了以往封闭式、暗示式的提问,而更多地采用了以下几种扩散幼儿思维的开放性的“巧提问”,充分发挥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发散性提问
幼儿因为生活的环境不同,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于是在生理、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个体差异,在组织科学教育活动中,我就相关知识先向幼儿提问,了解每个幼儿知道多少、知道些什么,在理解上有哪些误区,然后我就有的放矢,针对幼儿的这些情况,重点指导幼儿,使幼儿在各自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升。

例如,在“理解空气”时,我先提问:“哪儿有空气?”小朋友纷纷回答:“气球里有空气”;“肥皂泡里有空气”;“教室外面有空气”``````我再问:“那么教室里有空气吗?”小朋友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于是我和小朋友一起做了各种实验,请小朋友捏住鼻子、用塑料袋装空气、给皮球
打气、挤压热水袋等等,使幼儿明白到处都有空气。

再如在理解了月亮,介绍了月亮、地球、太阳的关系后,我提问:“月亮上有些什么呢?”一下子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月亮上有土,有石头”;“月亮上有嫦娥”;“月亮上有兔子”;“还有吴刚在砍树”;“有宫殿”``````再针对幼儿的这些理解告诉大家哪些是神话传说,哪些是科学知识,鼓励幼儿学好科学知识,长大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诸如:“袋鼠喜欢吃什么?”“秋天有哪些果实?”等等,都让幼儿按各自的生活经验讲述,使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

通过扩散性的提问使幼儿获得新知,更好地促动了幼儿思维想象的发展。

二、趣味性提问
幼儿幼稚天真,对小动物倍感亲切,所以在理解动物的过程中,应向幼儿提出一些有趣味性的问题,使幼儿主动积极地从事某种活动,从中获得经验和乐趣,掌握更多的相关知识,激起探究的欲望。

如在理解了大公鸡、老母鸡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鸡有耳朵吗?”幼儿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了,有的说鸡有耳朵,有的说鸡没有耳朵,在“有”和“没有”的争论中,我组织幼儿去实地观察、寻找,答案找到了,幼儿的积极性甚高。

再如:“鱼要睡觉吗?”“马睡觉怎样的?”“小鸡生下来会走路吗?”等等,一个个关于动物的有趣问题,既可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深深的吸引幼儿,又可纠正幼儿的一些错误想法,激发强烈的探索欲望。

三、延伸性提问
幼儿好奇、好问、好想,我就抓住他们的这些特点,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注意提问的设计,不受传统教学的束缚去抹杀幼儿的好奇心,提出的问题应灵活地渗透于整个活动中,并注意它的延伸性。

如:在理解蝴蝶时,理解了蝴蝶有两对翅膀、一对触角、三对足后提问:“在你见过的昆虫中哪些小虫也有六条腿?”“你见过哪些动物头上也有一对触角?”让幼儿扩展想象,开阔知识面,使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发挥,为以后的教学打下伏笔。

又如在理解了老虎、狮子是野兽后我提问:“你知道还有哪些动物也是野兽?”“你知道哪些动物也要伤害小动物和人?”等等,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有利于发挥他们的推理、联想,使幼儿既满足了好奇心,又增长了知识。

四、层次性提问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良好的教学,否则,只有充当发展的尾巴。

”为此我们在教学中设计的提问要有层次性,首先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然后再以层次性的提问逐步加深,扩展内容,丰富知识,建构概念,使整个过程结构严谨,体现发展性原则。

如“风的形成”中,让幼儿观察风中飘动的红旗、树叶,以“红旗、树叶为什么回动?”导入教学;再以“我们还会在什么情况下感到有风,是什么原因?如果没有刮风,你有什么办法产生风?”了解风是怎样形成的;在玩风车的游戏中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风车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让幼儿探索发现。

再如在理解影子的过程中提问:“小朋友,你们见过影子吗?什么时候会有影子?还有什么东西也有影子,为什么会有影子?”先让幼儿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做实验,了解影子的形成,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怎样来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形状?”随着问题的层层深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寻找答案:物体不动,光上下左右前后移动都会改变影子的大小和形状。

着两个活动,从经验入手——找原因——发现变化——引伸学习,一步步加深学习,充分体现了提问的层次性,在幼儿原有的水平上步步深入,扩展了幼儿的充分想象,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五、概括性提问
概括水平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维果茨基指出:概括发展中的每一个新阶段,都依赖于先前阶段的概括,是在先前基础上发生的,所以在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后,应该让幼儿学会简单的概括,这就需要我们对他们提出概括性的问题。

如“影子是怎样产生的”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和实践以后,已了解到人、房子等不透明的物体在太阳、手电、蜡烛等发光物体的照射下都会留下一个阴影,就可向幼儿提问:“影子是怎样产生的?”请小朋友把自己的操作实验过程简单地讲述一下;再如在理解了袋鼠、青蛙、兔子等会跳的小动物之后可向幼儿提问:“这些小动物为什么都有跳的本领?”让幼儿通过观察概括出:因为它们都是前腿短、后腿长,所以都会跳。

这样使幼儿既理解了光和影子的关系和几种动物,并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来描述操作、实践、观察后得出的结论,又使幼儿的具体直观思维逐步向抽象概括思维发展。

六、探索性提问
幼儿都有好想象的特点,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幼儿期儿童的想象活动中开始出现一些创造性因素,他们的想法不只停留在原有的物象上,而是在他们所熟悉的知识空间到处遨游,所以老师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探索性和启发性,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发挥。

例如:在“理解轮子”的过程中,提问:“除了汽车、自行车、小推车有轮子外,哪些东西也应装上轮子,为什么?”问题具有探索性,幼儿说了好多:“鞋子上装上轮子,我们穿上有轮子的鞋子会跑得很快”;“电视机装上轮子搬起来很省力”;“电冰箱装上轮子能够推来推去”;“房子装上了轮子,房子能够搬来搬去,想住哪儿就把房子搬到哪儿”``````这些回答不无道理吧,在理解了几种动物后提问:“为什么青蛙的前腿短,后腿长?袋鼠呢?”这样的提问既有指向性,又有探索性,能使幼儿从多方面去思考和探索,并在活动中操作感知,比较得出科学的结论,体验成功的喜悦。

总来说之,活动中的“巧提问”应旨在激发幼儿对活动内容、过程、科学的兴趣,巧妙地把幼儿的无意性、偶然性和不稳定性的兴趣转移,转化为学科学的兴趣,使幼儿在发散性思维的同时集中注意地去实践、探索,寻找准确的科学的答案。

所以,在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设计一些有助于培养幼儿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巧提问”,让幼儿在轻松和谐的环境中逐步走向科学的殿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