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式颖《外国教育史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一编 古代教育史(第5、6章)【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5.1 复习笔记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奴隶制社会的结束,从此,西欧进入了封建时代,从公元5世纪末到14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之前的这段历史一般称为中世纪。
一、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中世纪早期,基督教成为封建社会的精神支柱,教育被教会所垄断,教师由教会委任,教学内容以神学为主,世俗文化教育成为一种陪衬。基督教作为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与西欧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相联系,而且对人们的精神、情感、心理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影响社会发展和教化民众的主要力量,对西欧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
1.基督教的教育形式和机构
中世纪时期,教会学校一直是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包括修道院、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1)修道院
修道院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而且是西欧最主要的教育机构。一般认为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创立了最早的修道院。
①修道院的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但两类学生分开,前者称为“内学”,毕业后将终生做圣职。后者称为“外学”,入修道院只为学习知识,学成后仍为俗人。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十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大约为八年。
②修道院的教育内容。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仰的培养,知识学习的内容不
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成为主要课程体系。“七艺”是指由智者派创造的文法、修辞、辩证法,加上柏拉图后来加上的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共七种科目。前三项为高级课程,后四项为初级课程。
③修道院的教师与教学方法。修道院学校的教师完全由教士担任,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个别教学,学生的入学时间、学习进度和时间安排因人而异。学校的纪律十分严格,体罚盛行。
(2)主教学校
主教学校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学校的条件较好,水平也比较整齐,但数量有限。
(3)堂区学校
堂区学校设在堂区教士所在的村落,是由教会举办的面向一般世俗群众的普通学校。12世纪中期,教皇曾要求所有堂区兴办学校,这使堂区学校出现大发展趋势,成为中世纪欧洲最普遍的学校教育形式。堂区学校一般由教士或其他指定的教会人员负责,招收7~20岁的男青年入学(少数学校也招收女生)。学校的课程以灌输宗教知识为主,同时也进行读、写、算及简单世俗知识的教学。与修道院学校和主教学校相比,堂区学校的教育范围更大,培养目标更为宽泛,但学校的条件和水平较低。
2.基督教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基督教的教育思想具体体现为基督教的神学世界观、人生观(儿童观)、知识观、目的论等。
(1)神学世界观
基督教作为一种一神论宗教,设定了一个绝对的、完善的、超越的神。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是世界和万物的本源。基督教确立了一个超理性的信仰权威,同时又赋予其极丰富的道德内涵。在基督教看来,人和世上的万事万物一样,都是上帝创造的。敬畏与信仰上帝
被基督教看成是人最基本的特性。缺了它们,人类就与动物无异。
(2)儿童观
早期的基督教在对儿童的看法上还比较宽容,自从奥古斯丁的“原罪说”被看成是罗马教会的官方学说以后,儿童也成为具有“原罪”的人,要求严格控制儿童的欲望。由于儿童的本性罪恶,要想控制儿童邪恶的本性并使其成为高尚的人就必须惩罚他们的肉体,压制他们的欲望。基于这样的认识,对儿童的约束与惩戒成为中世纪教育的重要特征,戒尺、棍棒是中世纪学校不可缺少的工具。
(3)知识观
在知识观上,基督教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以神学为最高学问,世俗学问皆为其“婢女”。许多神学家都把宗教信仰看得重于理性,而且对希腊人所研究的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知识不屑一顾,认为世俗学科以追求高级学科为目的,而最高的目的是神学,因而科学要服从神学,神学理论高于其他科学。
(4)目的论
基督教从其形成之日起就把传播教义、争取信徒作为重要目标,教育正是它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对人的教育过程就是使人摆脱尘世的困扰,逐渐从俗世王国中挣脱出来的过程,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使人进入绝对真理的世界,成为具有纯粹信仰的人。
二、世俗封建主的教育
公元8世纪以后,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和王权的巩固,有别于教会学校的、满足世俗封建主需要的教育形式和机构开始出现。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主要包括宫廷学校和骑士教育。
1.宫廷学校
宫廷学校是一种由世俗封建主倡导的,以宫廷为中心的,主要培养王公贵族后代的教育
机构。加洛林王朝查理曼大帝即位后,大力发展文化教育,宫廷学校发展成为欧洲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宫廷学校的学习科目主要是“七艺”及拉丁语和希腊语等科目,教学方法采用当时教会学校盛行的问答法,教师按教学目的编写问答式的教材,叫学生背诵。宫廷学校主要是培养封建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但因为欧洲中世纪早期社会政教合一的特征,宫廷教育也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与教会学校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似性。
2.骑士教育
(1)骑士教育的概念
骑士教育是西欧封建社会的一种特殊教育形式。骑士制度始于9世纪末,盛行于十字军东征的11~12世纪。它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即都是在封建领主的家庭里进行的,并无专设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职的教育人员,它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
(2)骑士教育目的
骑士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勇猛豪侠、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
(3)骑士教育的阶段
①家庭教育阶段。7岁前由母亲在家抚养和教育,其内容为初步的宗教教育,尊重长上的道德教育和身体的养护;
②侍童教育阶段。又称礼文教育阶段,7岁后,封建主之家按等级把儿子(一般为次子)送入高一级贵族的官邸中充当随仆或侍童,侍奉主人和主妇,同时学习上流社会的各种礼节,一直到14、15岁;
③侍从教育阶段。从14、15岁开始进入待从教育阶段,重点学习“骑士七技”,即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侍从还要侍奉领主和主妇,侍从教育阶段在21岁时结束,举行授职典礼,授以骑士称号。
(4)对骑士教育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