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审核。
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而对自己没有任何明显益处的自觉自愿行为。
中文名利他行为外文名altruistic behavior应用学科心理学应用范围社会心理学目录.1什么是利他行为.2利他行为的特征.3巴特森分类.4利他行为研究的范畴.5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利他行为的唤起.▪助人的得与失.▪求助者的特点.6助人者的特点和当时的心境.▪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人格因素.▪利他者的性别差异.▪利他者心境的作用.7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境因素.▪自然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响.▪社会环境对利他行为的影晌.8利他行为理论分析.▪利他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社会文化对利他行为的规范.▪利他行为的学习和模仿.9利他行为的促进.▪培养移情能力.▪强化利他行为.▪提供榜样示范.▪学习助人技能.10利他行为与亲社会行为什么是利他行为编辑社会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很早就对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根据许多学者公认的看法,我们将利他行为定义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利他行为的特征编辑从利他行为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利他行为有如下几个特征:①以帮助他人为目的;②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例如荣誉或奖品;③自愿的;④利他者可能会有所损失。
其中第二个特征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如果某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救火,而不期望得到什么回报,那么,这种行为就属于利他行为。
然而,人们利他行为的动机很少如此单纯。
通常的利他行为既包含利他的因素。
也含有利己的因素。
当一个慈善家大量捐款帮助穷人的时候,他可能也会期望在社会上获得声誉的回报。
如此说来,利他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其中有些行为是以利他为手段、以利己为目的,有些行为有微妙的利己动机,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助人,丝毫没有想到自己的得失。
[1]巴特森分类编辑巴特森(Batson)认为,利他行为应该指那些不图日后回报的助人行为,分为自我利他主义取向与纯利他主义取向。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
论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摘要] 利他行为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的一种社会现象,同时也是受到人们普遍赞扬的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我们要明确利他行为的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从而培养利他行为,防止利他行为的弱化。
[关键词] 利他行为产生原因培养利他行为一词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创始人孔德创用,但并未对其进行过理论概括。
对于什么是利他行为,在理论界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但利他行为应该具备以下四个特征,自愿、以利他为目标、不附带外在酬赏的期望、包括利他者的损失成分。
利他行为根据发生情景的不同,分为非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和紧急情况下的利他行为。
前者在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
例如,给老人和孕妇让座,为残疾人或儿童的教育事业募捐,义务献血,把迷路的小孩送回家等。
后者在日常生活中较少发生。
如抢救落水儿童、救火等。
从难度和行为后果的社会意义上讲,后者大于前者。
而前者却能更加考验行为主体利他意识的牢固程度。
对利他行为产生基础的理论解释有本能理论。
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认为:利他行为是遗传的、先天决定的,是一切群体动物生存的机能,是有价值的积极意义的行为。
威尔逊以动物为例,如白蚁、蜜蜂来论证他的观点。
而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不是与生俱来的,不是遗传的,而是在生活环境中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华生强调环境决定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在后天环境影响下形成的。
华生曾说过一段偏激的话:“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能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们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乞丐、小偷。
早期的学习决定了行为方式。
除此之外,还有霍曼斯的社会交换理论。
霍曼斯的交换理论一改帕森斯、默顿等人宏观分析社会结构的传统,借用经济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成果试图进行微观分析,也就是从个体需要、心理动机即人的理性出发得出社会交换的实质其实就是个人或者为获得报酬或者为减少惩罚而采取的理性行动。
第七讲 利他行为
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 助人者的因素 • 1、家庭的影响和父母榜 样的作用 • 2、助人者的人格因素 • 3、性别差异:女性渴望 得到帮助,但不爱帮助 别人 • 4、心境的作用。积极心 境还是消极心境能导致 更多的利他行为产生? • 社会规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影响利他行为的 环境因素
• 晴朗的天气愿意助人, 而寒冷等恶劣的天气 较少助人 • 噪音会减少人们的利 他行为 • 优美的环境会助长人 们的利他行为
第四节 如何促进利他行为
• 一、促进旁观者干预 • 二、促进志愿者服务
几点启示: 1、知人者智,知己者明。 2、任何人都逃不脱与他人交往,所以人 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生存空间,而利他行 为是扩大个人社会生存空间的交通工具。 3、理想中的我和现实中的我是有距离的, 关键是如何缩小这种距离。
• 四、影响利他行为的环境和情境因素 • 自然环境 • 社会环境 • 事件的紧急性 • 时间压力 • 社会文化
紧急事件的特点
• 1、突然或出乎意料的发 生 • 2、当事人可能或已经受 到伤害 • 3、随着时间的推移,情 况会越来越严重 • 4、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 当事人 • 5、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 事人帮助
•
第三节 利他行为理论分析
• 一 进化心理学的 解释 • 利他行为的生物学 基础:在自然选择
过程中,有利他天性 的生物更有可能使他 们的物种留存下来。 (主观利他,客观利 己)
• • • • •
利他的产生是由于: 1 亲属选择 2 互惠规范 3 学习社会规范 4 选择配偶的影响
• 二、社会交换论的解释 • 人们的行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成本 最小化。利他行为是助人者对未来 的一种投资。期望日后自己需要的 时候提供相应的帮助。 • 给予的同时我们也在接受。
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之利他行为一、利他行为概述利他行为最广泛的定义是提供时间,资源,能力以帮助他人的行为.许多心理学家都认为利他行为是一种不期望日后报答而出于自愿的助人行为.这里的不期望报答的利他行为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利他主义的行为,即以助人为行为的目的;一是报答性行为,即因为曾受到过他人帮助而认为自己应该帮助人.总之,利他行为是一种处于自觉自愿的行为,以有益于他人为目的,不附有任何期望他人日后的报答.利他者本身有所损失.利他的表现诸如同情,慈善,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 后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利他行为还是有不同动机的,有些是有明显的利己主义,例如为了获得奖励;有些是有微妙的利己主义,例如获得心理安慰;有些是纯粹意义上的利他主义,即为他人的幸福而帮助他人。
巴特森指出,利他行为一般不图日后他人的报答,助人者看到他人处于困难的情境时,会产生一种专注于自我内心焦虑或专著于他人的同情情绪。
由此产生两种取向的利他行为。
一种是为了减轻自己内心的紧张和不安而采取的助人行为,这是自我服务性的,人们通过助人行为来减少自己的痛苦,使自己感到有力量,或体会到一种自我价值,此即自我利他主义取向;另一种受到外部动机所驱使,因他人的处境而产生移情,从而做出助人行为以减轻他人的痛苦,其目的是为了他人的幸福,此即纯利他主义取向。
二、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环境教育因素,社会文化因素。
个人因素主要包括:认知。
主要是认知归因和公平动机等方面;一般助人行为的中介因素是认识到他人的困难是不是不可控制的。
而个人的公平和互补认识也会影响助人行为。
人们往往怀有这样一种心态,即从长远的观点看,一切是公平的,互补的,现在别人能获得他为之奋斗的东西,不久后自己也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彼此的机会是公平的,所以现在帮助别人,日后别人也会帮助自己。
人们会在这样的认识下做出助人行为。
移情。
即设身处地地以别人的立场去体会当事人的心境和心理历程,从而产生助人行为。
第七章利他行为
讲授人: 讲授人:严玲
第七章 利他行为
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利他行为的特征,种类及特点,产生原因, 决定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利他行为的方法。 本章重点讲授内容: 利他行为的产生原因,决定 过程及影响因素,以及促进利他行为的方法。 本章拟用2个学时,系统阐释利他行为的概念与 原因,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寻求促进利他行为的 方法。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严玲
中国人的助人行为: 中国人的助人行为:施与报
第二个可能的区别是,中国人在做出助人行为时, 常常受到中国文化特有的“施报观”的影响,而 这种“施报观”与西方人的社会交换法则又有极 大的不同。在中国语言的俗语、谚语、和成语中, 存在着大量的与施报观有关的语言:投之以桃李, 报之以琼瑶;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种瓜得 瓜,种豆得豆;有恩不报非君子;......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严玲
利他行为产生的原因
1)生物学理论:人有亲和的动机 2)社会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习建立的 3)社会交换论:人与人交往遵循社会经济原则。在社会 交往过程中,给予他人的东西对自己来说是损失,从他 人那里得来的东西对自己来说是受益。 4)社会规范理论:互惠规范(人类普遍遵循的道德规则, 是指对于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他们应心存感激,而且 在可能的时候应加以回报。) 社会责任规范(指我们无论能否获得回报都有责任帮助 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并伴之以行动的规范。)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 严玲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 旁观者效应
产生这种消极的冷眼旁观的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条: 产生这种消极的冷眼旁观的现象的原因大致有四条: 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 (1)在紧急情况下,他人在场会起到抑制作用; 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 (2)其他旁观者的无动于衷会对我们产生“别人不 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 管,我为什么要管”的暗示; (3)他人的冷漠会使你产生情境没有什么危急的错 觉; 他人在场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 (4)他人在场会“削弱”我们自身的责任感,即产 责任分散”的结果。 生“责任分散”的结果。
社会心理学--第七讲攻击行为与利他行为PPT课件
酒精: 酒精能使人变得易于被激怒及好斗,许多研究支持这种假 设。过量饮酒的人易于被激怒,从而表现出高的侵犯倾向。 为什么喝酒能使人们变得好斗呢?一些研究者认为是酒精 给侵犯行为提供了直接的生化刺激,使得喝酒的人的激起 增加:“酒壮人胆”。大多数的研究人员则认为酒精降低 了人们对侵犯行为的控制,Hull等人称之为“去抑制” 。
16
兴奋转移: 敌意性的侵犯行为总是伴随着情绪的激起,所以心理学家 想知道由于其他刺激所引发的生理激起是否会转移到侵犯 性冲动之上。Zillmann等人在研究爱情行为时发现,由其 他刺激诱发的情绪性激起会转移到爱的对象之上,他称这 一心理过程为兴奋转移。他认为兴奋转移不仅发生于爱情 中,也可以解释侵犯行为的发生。 启示:不要惩罚那些已经愤怒的人
17
(三)控制攻击行为
• 1.攻击行为的影响因素
• 厌恶事件:疼痛、炎热、攻击 • 唤醒 • 攻击线索:情境中与侵犯相关的一些线索,如刀、枪、棍等器械
往往会成为侵犯行为产生的起因,这种现象称为武器效应。比赛中应 该穿什么颜色的衣服?
• 媒体影响:文学、电视、电子游戏 • 群体影响
18
媒体与侵犯行为
Lore 和 Schultz(1993)指出:动物中普遍的侵犯现象之所 以在进化过程中被保留下来,乃因为其具有使动物存活的价值。 同时,几乎所有的动物似乎都已演化出一种有力的抑制机制, 使他们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抑制他们的攻击。
11
2.攻击行为的挫折——攻击理论
挫折总会导致某种形式的攻击行为。
挫折是指任何阻碍我们实现目标的事物。
挫折侵犯理论认为人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障碍时,会 增加一个人作出侵犯行为的可能性。挫是侵犯行为产生的 原因,侵犯是挫折的必然结果,二者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心理学家指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对意 图的认知的影响,当人们认为别人有意给自己造成挫折的 时候,人们才侵犯他人。
社会心理学之利他行为
社会心理学之利他行为——为什么在生死关头会有人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姓名:学号:班级:专业:把生留给战友在社会心理学上是一种“利他行为”,而“利他行为”从生物学和进化心理学上来看利他是生物的本能,有助于物种保存。
动物往往帮助那些有保存基因价值的对象,使得这一物种的传递更有可能。
助人是一种社会适应性行为,只有互相帮助,物种才能更好地战胜环境威胁,在竞争中胜出。
这被保存并在基因中传递下去,成为该物种赖以生存的本能。
所谓“利他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一般是这样来定义的,即:一个人所作出的行为对他人是有利的,而对自己则并没有明显的利益。
或者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只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因而,在社会心理学的文献中,与利他行为相近的术语还有“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
利他行为社会规范理论的解释:助人是被社会认可并受到鼓励的行为规范。
社会责任规范:对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每个人都负有一定的责任,为了自身的声誉和社会责任而采取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
“纯粹利他”,即利他主义者不追求任何针对其个体的客观回报。
比如有人会在生死关头把生的机会留给战友。
在动物身上一样如此,比如,汤姆逊瞪羚的利他主义行为:当狮子或猎豹接近时,往往会有一只瞪羚在原地不停地跳跃向同伴们发出警告。
生物学家观察到,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行为方式,它只发生在最早发现危险的汤姆逊瞪羚身上。
按照一般的行为原则,最早发现危险应该最早逃跑才是最佳生存策略。
但汤姆逊瞪羚的“英雄主义”却放弃了第一时间逃生的机会,并以此代价向同伴报警,使自己暴露在捕食者面前。
这一行为看上去颇似我们前面提到的母鸟保护幼鸟的行为,但它们的内涵却有明显的差别。
因为汤姆逊瞪羚所保护的并非是它的子女或亲属,对个体来说这是一项没有任何收益的投资。
这一行为与吸血蝙蝠的“互惠利他”有着更明显的区别,对个体来说这一行为的投资风险与预期回报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而且也不可能通过识别机制来剔除那些具有机会主义倾向的“搭便车”者。
利他行为
Altruistic Behavior 利他行为个人出于自愿而不计较外部利益帮助他人的行为。
利他行为者可能需要做出某种程度的个人牺牲,但却会给他人带来实在的益处。
西方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利他行为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在一般社会交往中的利他行为;二是人们在紧急事件中的利他行为,即旁观者介入行为。
在非紧急情况下的一般社会交往中,社会规范对个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
实验表明这种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在人与人之间是互相的,而且在程度上也是相应的。
社会规范的制约作用还表现为在遇到有人需要相助时,会自觉地将提供帮助看作是自己的责任。
交往情景中的榜样作用也是影响利他行为的重要因素。
实验证明,人会不自觉地按照情景中榜样的行为方式行动,或采取利他行为,或在一边袖手旁观。
除上述环境因素外,个人内部的心理状态,如个人的认识评价,对产生利他行为也有影响。
此外,人在交往中因伤害他人而产生的内疚感也可以成为他采取利他行为的动力。
所谓“利他行为”,在社会心理学中一般是这样来定义的,即:一个人所作出的行为对他人是有利的,而对自己则并没有明显的利益。
或者是一种无私的行为,只是为了他人的利益。
因而,在社会心理学的文献中,与利他行为相近的术语还有“助人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等。
社会学奠基者孔德曾对亲社会性的利他行为进行过最初的描述,用来涵盖所有与攻击、欺骗、谋害等否定性行为相对立的一类行为,如同情、协助、善举、分享、捐款、救难、自我牺牲等。
人类亲社会行为有各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从一般性的有益他人的行为到做出自我牺牲。
通常,社会心理学家把亲社会行为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不期待外来酬赏,给他人带来利益,自发自愿,自动自选进行的行为,通常称为利他主义行为(简称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可能出现在一般情景下(或称非紧急情况中),也可能出现在紧急情况下。
在一般情况下出现的利他行为,如在公共汽车上让座、主动打扫公共卫生、为残疾人服务等等,这些利他行为通常是利人不损己的。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
• 问题探究:你是如何看待这些事件的?
旁观者效应
—拉塔奈和达利
课堂小实验
• 旁观者行为的研究
紧急报警实验 紧急助人实验 不幸女士实验
利他人格特质的个人 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的人 自认为具有同情心 相信世界是公平的 具社会责任感 内向性自我控制倾向 较不自我中心
非利他人格特质的人的对比 未在第一时间提供帮助的人 自认为不太有同情心 较不相信世界是公平的 较不具社会责任感 外向性自我控制倾向 较自我中心
利他行为
什么是帮助他人的行为?人们为什么、什么时候会做出利他行为? 谁会做出利他行为? 怎样才能减少冷漠而增加帮助行为?
利他行为概述 什么是利他行为 区分几个概念:
亲社会行为: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 会有益的行为。
助人行为:特指以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为对象的亲社会行为。
利他行为: 对他人有好处,没有明显?
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
• 进化理论 • 社会交换理论 • 社会规范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决策理论
• 三个根植于基因的因素:
• (1)亲缘选择 • (2)互惠 • (3)伦理和宗教规则
社会心理学第七章利他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
• 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 基本假设: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去助人。 • 报酬有外部的也有内部的 • 外部:金钱物品等,知识、友情等提升自我价值感 • 内部:减轻内疚感,缓解消极情绪 • 在社会交换过程中自我价值的实现,精神上、心理上的满足,其本身就是受益 • 偿还: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 社会交换论者吉尔德纳提出的互惠性规范,即交往双方互相帮助、互相受益 。
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
• 生物进化论 • 达尔文(C. Darwin)的进化论:经过自然选择的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 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
• 社会生物学( Sociobiology ) • 利他在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 • 威尔逊(Wilson E.O.,1975) :人的利他行为是由先天的基因遗传决定的,是本能行 为。
• 儿童实验——利他是不是一种本能?
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
• 亲缘选择假设 • 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近亲的行为 •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孩子,还可以通过保全他们血亲的孩子来增加基因 遗传的机会。 • 越是确保近亲们的生存,他/她的基因在未来留传下去的可能性就越大。
• 互惠利他假设 • 社会生物学家特雷沃斯(R.Trivers,1971) • 利他行为动机是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增加他们将来帮助我们的可能性。 • 自私不利生存
利他行为的三层次 •把人的利益都视为同 等重要 •把利人放在利己之上 •牺牲自己以利他人
内容提要
1
利他行为概述
2 关于利他行为的理论解 释
3 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
4 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 者效应
• 为什么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 期待任何回报的情况下,也会关心和帮助 他人呢?
7利他行为
耶路撒冷的“正义之路”由几 百棵树构成,每棵树下的石板上, 都刻着好多人的名字,他们在二 战纳粹大屠杀时曾经给犹太人提 供过庇护。 纳粹宣布,庇护犹太人的人将 与犹太人一样被处死。但仍有很 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庇护了犹太人, 更有不计其数的庇护者没有留下 姓名。 据统计,每一个幸存下来的犹 太人背后,离不开数十人的英勇 行为。乐队指挥拉特就是因为受 到50名德国人的保护而活了下来。 人们为什么冒死庇护犹太人? 二战中,中国人也伸出了援手。
在吉林省蛟河市白石山镇,一名流浪人员躺在雪地里生 命垂危,镇政府民政办孟庆富得知后,向有关领导请示了 一圈,自己却没有到过现场。流浪者最终死亡。法院判孟 庆富玩忽职守罪。 孟庆富作为民政干部,救助流浪人员是职责所在,追究 其法律责任是完全应该的。最让人感到寒心的是,这名流 浪者从被发现到死亡,在田野里整整躺了两天。孟庆富 “请示”过,村民去看过,村干部去看过,当地民警去看 过,却没有一人伸出援手。这名流浪者实际上是死于人们 的“集体冷漠”。因此,其他人也应负道德责任。 类似新闻频繁发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这是责 任分散效应。心理学家发现:在不同的场合,人们的援助 行为是不同的。如果当时只有一个人能提供帮助,而他还 没有失去做人底线的话,那么见死不救会让他产生罪恶感、 内疚感;但如果有许多人在场的话,责任可由大家分担, 造成责任分散、“集体冷漠”。
若被助者为男性,只有2%的过路车停下。
2.值得帮助的人。
老人、孩子、病人、孕妇。
愿意帮助合理的原因,而非因 过错而遇到麻烦的人。 愿帮生病同学复习而非逃课者。
三.谁最可能获得到帮助?
3.相似性: 跟我们相似的人易成为帮助对象,容易跟相似的 人产生共情。 同病相怜;“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性恋者更乐意在同性恋组织中做义工。 4.魅力和人品: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名词解释
社会心理学利他行为名词解释嘿,咱今儿来聊聊社会心理学里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儿——利他行为。
你说啥是利他行为呢?简单来说,就是那种对别人好,不为自己谋私利的行为呗。
这就好比大冬天你看见有人在路边瑟瑟发抖,你二话不说把自己的外套脱下来给人家披上,自己冻得直哆嗦也不在乎。
或者说你在路上捡到一个钱包,里面好多钱呢,可你一点儿歪心思都没有,就想着赶紧找到失主还回去。
咱生活里这样的例子可不少呢!你想想,那些在灾难面前挺身而出的志愿者们,他们不顾危险去帮助别人,这不是利他行为是啥呀!就像那次地震的时候,好多人自发地去灾区帮忙,送吃的送喝的,照顾受伤的人。
他们图啥呀?啥也不图,就是单纯地想帮别人度过难关。
这利他行为啊,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有的。
它得有几个条件呢。
首先,你得有那个心吧,得真心想帮别人。
要是心里压根儿就不想管闲事,那肯定不会有啥利他行为啦。
然后呢,还得有那个能力呀。
你说你想帮别人,可自己都自顾不暇呢,那也不行啊。
你再想想,要是这社会上人人都有点利他行为,那该多好啊!走在路上不用担心摔倒没人扶,遇到困难也不怕没人帮忙。
大家都相互照顾,相互帮助,那得多温暖呀!这不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嘛。
有时候,利他行为也不一定得是多大的事儿。
给老人让个座呀,帮邻居拎个东西呀,这些小小的举动也是利他行为呢。
可别小瞧了这些小事儿,积累起来那力量可大了呢!咱再说说为啥会有利他行为呢?有人说是因为人天生就善良,就有那种帮助别人的本能。
也有人说是后天教育的结果,从小就被教育要做好事呀。
反正不管是因为啥,这利他行为都是值得提倡的。
你说要是大家都光想着自己,那这世界得变成啥样啊?都自私自利的,谁也不帮谁,那得多冷漠呀!所以呀,咱都得有点利他行为,让这世界变得更美好。
反正我觉得吧,利他行为就是一种特别棒的行为。
它能让别人感受到温暖,也能让自己心里踏实。
你说是不是这么个理儿?咱都别光想着自己,多为别人考虑考虑,这世界不就更美好了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pyri3ght 20利1他9行-2为0的1影9响因A素spose Pty Ltd.
4 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
第七章 利他行为
社会期望行为 亲社会行为(prosocial behavior) 助人行为(helping behavior) 利他行为(altEruviaslum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 内化后的结果:
–内在酬赏:由于责任的实现而产生的满足感和精神愉 悦,减少负罪感和内疚
第七章 利他行为
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 v 与亲社会行为有关的特别重要的社会规范有社
会责任规范、互惠规范和社会公平规范。 §社会责任规范(社会角色的作用)
ted wit§h互A••s惠帮我p助们规os需应范e要当:.S或帮lEi依 助dve赖那as我些luf们曾aotr的经io.人帮NnE助oT过nl3自y..己5 的C人lient Profile 5.2 §C社o会py公ri平gh规t 2范0:19-2019 Aspose Pty Ltd.
C耶op稣yr:ig“ht如2果01你9只-2爱01那9 些As爱p你os的e人P,ty 那Lt么d.你
有什么权力去要求任何信任呢?……我告诉你, 爱你的敌人吧。”
第七章 利他行为
社会规范理论:责任、互惠与公平
v 影响亲社会行为的社会因素比生物学基础更重要 §亲社会行为对社会有益,成为社会习俗或规范 的一部分。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第七章 利他行为
2019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v 观察学习 §榜样的力量
§当 使个 没体 有仅 物仅 质是奖E观励va察或lu到表at他扬ion人,o表他n现们ly.出也利会他 在行 类为 似, 的即 情 ted with景A中sp表os现e出.S利lid他es行f为or。.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是完全出于自愿的行为; •牺牲自己以利他人 §不应该带有外在酬赏的期望; §利他者本身可能会有损失。
助人者的意图是判断利他的重要标准。
第七章 利他行为
内容提要
1
利他行为概述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2e.Sl关id于e利s他f行o为r的.N理论E解T释3.5 Client Profile 5.2
v 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
是犹太人; Evaluation only. ted vwi后th来A他sp们os追e杀.S工lid会e成s f员or,.N我E没T有3说.5话C—lie—nt因P为ro我file 5.2
不C是o工py会ri成gh员t ;20此1后9-他20们19追A杀s天po主se教P徒t,y L我td没. 有
说话——因为我是新教教徒; v 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却再也没有人站出来为我说
话了。
第七章 利他行为
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
v 非互惠利他主义的基础 §唐纳德·坎贝尔(Donald Campbell,1975)
§人 指类 向社 自会 私形 的成生E的物va伦性lu理偏at和好ion宗。o教n规ly.则,它们能阻止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3ght 20利1他9行-2为0的1影9响因A素spose Pty Ltd.
4 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
第七章 利他行为
v 为什么一个利他的人即使在无利可图或不 期待任何回报E的va情lu况ati下on,o也nly会. 关心和帮助
ted wi他th人As呢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v 会C真o正py存rig在ht纯20粹19的-2利01他9主As义po吗s?e Pty Ltd.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第七章 利他行为
进化理论:本能与基因
v 亲缘选择假设 §自然选择偏好那些帮助近亲的行为
• 人们不仅可以通过自己的孩子,还可以通过保全他 们血亲的孩子来增加基因遗传的机会。
• 越是确保近E亲v们a的lu生at存io,n他o/n她ly的. 基因在未来留传下 ted with As去p的os可e能.S性li就de越s大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社T 3会.5心Cl理ien学t P导ro论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第七章 利他行为 1
第七章
利他行为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3ght 20利1他9行-2为0的1影9响因A素spose Pty Ltd.
4 利他的社会情境因素与旁观者效应
第七章 利他行为
内容提要
1
利他行为概述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2e.Sl关id于e利s他f行o为r的.N理论E解T释3.5 Client Profile 5.2
v 互C惠o利py他ri假gh设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社会生物学家特雷沃斯(R.Trivers,1971)
• 利他行为动机是期望帮助他人后能增加他们将来帮 助我们的可能性。
• 自私不利生存
第七章 利他行为
马丁·尼莫拉
v 在德国,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没有说话 ——因为我不是共产主义者;
Co规py则ri,g更ht容2易01适9应-2社0会1。9 Aspose Pt Grusec,1989)实验P178
• 人格倾向的赞扬比一般性的赞扬更有效。
–你真是个爱帮助人的好孩子 –你愿意把筹码分给其他小朋友,这是非常好的帮助他人的行
为
第七章 利他行为
学习理论:强化和观察学习
• 同等贡献同等报酬 • 分配不均,就会有重新分配或再分配的压力,
最后达到两者均等。
第七章 利他行为
社会交换理论:成本与报酬
v 霍曼斯社会交换理论 §基本假设:只有当报酬超过成本时,人们才会 去助人。
§报酬有外部的E也va有lu内at部io的n only. ted with A• s外p部o:se金.S钱l物id品es等f,or知.识N、ET友情3.等5提C升lie自n我t 价Pr值o感file 5.2
第七章 利他行为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第七章 利他行为
内容提要
1
利他行为概述
Evaluation only. ted with Aspos2e.Sl关id于e利s他f行o为r的.N理论E解T释3.5 Client Profile 5.2
•回报性行为:为了回报曾经得到过他人的好处而助人 •补偿性行为:补偿自己曾使他人蒙受损失而助人。
v 利他行为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包括 利他行为,但不等于就是利他行为。
第七章 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Altruism)
v 一种自发形成的、把帮助他人当作惟一的目的 ,且不期望任何外在酬赏的社会行为。(可以
v 社会规范理论:个体的认知和主动 v 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第七章 利他行为
学习理论:强化和观察学习
v 强化 §利他行为是通过强化(在赞扬和批评中)建立起 来的。
• 对儿童行为E的v奖a励lu和at惩io罚n only. ted with A• s规p范o和se习.S俗li的de最s好f学or习.者NE具T有生3.存5 优C势lie,n学t P会r了o这fil些e 5.2
ted wit§h亲 为A社 规sp会 范os内行e为化.S是为lEid个v自eas体己luf在的aotr社行io.Nn会为Eo化模Tn过式l3y..程后5中产C,生lie将的nt这。P种ro行file 5.2 C•o内py化ri的g过ht程2019-2019 Aspose Pty Ltd.
–遵守得到肯定、赞扬 –违背遭到社会排斥或其他惩罚。
Copyright 2019-2019 Aspose Pty Ltd.
助
利他行为
人
行
亲 行社 为会
为
第七章 利他行为
亲社会行为 (Prosocial behavior)
v 美国心理学家威斯伯(L.G.Wispe) 《社会行为 的积极形式考察》
§代表所有与攻E击va、lu欺at骗ion、o戕n害ly.等人类的否定性 ted with行A为sp相os对e立.S的lid行es为f,or如.N同E情T、3.分5享C、lie协nt助P、ro慈file 5.2
有内在酬赏) Evaluation on利ly他. 行为的三层次 ted vwi四th种A特sp征os:e.Slides for .NET•等把3重.人5要的Cl利ie益nt都P视ro为file同5.2
§C以o帮py助ri他gh人t 2为0目19的-2;019 As•p把o利se人P放ty在L利td己. 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