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蕴涵丰富的作文素材
(精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材料
![(精选)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ee77d33902020740be1e9b8b.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材料积累要善于从教材课文中寻找写作素材缘起: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有米,是成炊的关键;同样,有素材,是写作的关键。
读万卷书,行万望路,对于身在学校,数理化、史地生需要全面发展的学生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
没素材,写不了文章,多读多写,又不切合学生实际,那么怎样才能很好地解决无米这一问题呢?高考优秀作文的启示:每年高考,都有不少取材于课文的优秀篇章,仅以最近两年高考为例,有些课文始终是考生关注的热点。
写“感情亲疏与认知的关系”这个话题,有人用到了《鸿门宴》《屈原列传》《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样的文章,写“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这个话题,有同学又重新搬出了这几篇文章,因为邹忌的妻、妾、客在审美问题上因感情亲疏而影响认知问题,同一篇课文,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提取,就可以整理出不同的论据材料,只要我们会定向转述。
具体操作训练:我们可以选取内涵丰富的课文,要求学生多角度,多侧面的审读,提炼出不同的观点,定向转述,概括出不同的论据材料。
我们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为例,可以进行如下操作:从赵王的角度提炼观点,概括论据。
观点1.不拘一格用人才。
论据材料:赵王是值得我们赞赏的,他在人才的使用上不拘一格,并没有因为蔺相如出身卑贱而弃之不用,相反委以重任,体现了一代君王的用人之明。
观点2.宽容才能赢得下属的忠心。
论据材料:赵王是大度的,他有容人之量,即使属下讲出要叛逃这样严重的事情,他也原谅了,正因为他对属下的宽容,属下才会对他吐露真情。
从蔺相如的角度提炼观点,概括论据。
观点1.位卑未敢忘忧国。
论据材料:蔺相如的地位是低下的,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国家有难之时,他挺身而出,并且不辱使命。
观点2.智、勇,成功的双翼。
论据材料:完璧归赵,渑池会,蔺相如都成功了,其成功的背后,个人的能力是基础,可以说,智、勇,正是其成功的双翼。
观点3.面子问题。
论据材料:什么面子该争,国家的面子,国家的尊严一定争,渑池会蔺相如针锋相对,争得好;什么面子不该争,为了大局,个人的面手可以不要,因此身为相国蔺相如对廉颇一忍再忍,蔺相如是非分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范文5篇1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范文5篇1](https://img.taocdn.com/s3/m/f0341942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79.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范文5篇廉颇蔺相如列传, 出自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卷八十一。
战国末, 强秦实行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 乐观对外扩张。
赵国实力比秦稍弱。
本篇为合传, 以廉颇、蔺相如为主, 并记述了赵奢父子及李牧的主要事迹。
价值连城、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布衣之交、负荆请罪、刎颈之交、怒发冲冠、白璧微瑕等成语均出自本篇。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范文5篇, 欢迎借鉴参考。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范文5篇(一)书轻轻的已经合上很久了, 可是书中蔺相如的智慧和大度却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门客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相会”的故事中, 勇敢机智的与秦王以牙还牙, 毫不退让, 立了大功, 于是, 赵王将他拜为上卿, 位在廉颇之上。
廉颇听后非常生气, 便四处扬言:“如果我见到蔺相如, 就一定要侮辱他一番。
”蔺相如知道后, 便不和廉颇见面, 最后廉颇知道了实情, 便负荆请罪, 最后, 蔺相如和廉颇成为了好朋友, 一同辅助赵王成就了霸业。
读完了这本书后, 我感悟出了一个道理:人要团结, 要多为自己的家、自己的国家的利益着想, 而不应该只顾及自己的私人恩怨。
《廉颇蔺相如列传》读后感范文5篇(二)当看到《廉颇蔺相如列传》时, 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谁呢?是那机智英勇、不畏强权的蔺相如?还是那虽胸襟狭窄、妄自尊大却勇武过人、细心的廉颇?在渑池之会时, 当你看到那英勇的蔺相如寸步不让的与秦王唇枪舌战时, 你可曾想过, 为什么渑池会后, 秦军没有加兵于赵?那是因为廉将军勇武过人, 他部署重兵以防备秦兵的入侵, 使得秦军不敢轻举妄动。
在赵王一行人回国后, 蔺相如被委以重任, 且职位在廉颇之上。
试问这哪能让心高气傲的廉颇服气呢?正式因为这样, 导致了廉颇想要羞辱蔺相如的想法。
但是在知道事情的轻重缓急后, 他不也勇于改错, 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了么?在这篇文章中, 我更喜欢廉颇, 或许你会说, 蔺相如机智英勇、心胸宽广不是很好么?这一点我并不否认, 廉颇虽然为人鲁莽、心胸狭窄、妄自尊大, 他知错就改的品质更让人觉得他的人性化, 让我觉得他是一个与我一样的人, 毕竟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圣人。
廉颇蔺相如之作文素材
![廉颇蔺相如之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e5095a35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b.png)
廉颇蔺相如之作文素材廉颇蔺相如之作文素材(通用7篇)廉颇蔺相如之作文素材篇1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
宽容不是胆小无能,而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
做人要宽容,更要学会宽容。
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已都有益处。
反观历史上那些善于妒忌的人,遇到一点不满便怨天尤人,这些人纵然学问再好,也难成大器。
周瑜是个卓越的军事家,才能出众,足智多谋,把庞大的东吴水师管理得井井有条。
可是,当他得知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后,虽自知不如,但却不甘落败,于是整天心中盘算着如何打赢诸葛亮,发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凄叹后,最终落得个吐血身亡的结局,唉,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蔺相如那样宽容大量,我想,他的结局肯定不会是这样!在生活中,我们难免会与别人发生摩擦,当别人不小心踩到你,你应该摆摆手,说声没关系;当别人弄坏了你的东西,向你道歉时,你也应该宽容地付之一笑。
人生如此短暂匆忙,我们又何必把每天的时间都浪费在这些无谓的摩擦之中呢?天地如此宽广,比天地更宽广的应该是人的心!学会宽容吧!做人如果能够宽容一点,那么我们的生活便会变得更加和谐美好!廉颇蔺相如之作文素材篇2天空有无尽的湛蓝,但仍为白云留出了些许空间,于是,蓝天满足了白云,白云点缀了蓝天;海洋有怒吼的波涛,但仍为游鱼留下了些许空间,于是,海水养育了游鱼,游鱼丰富了海洋。
谁说,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充斥的都是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我想,彰显自己并且承托别人才是立足社会的双赢大智慧。
这不禁让我想起了一位睿智的老果农。
他数十年如一日的研究果树新品种,他终于研究成功了。
高中作文:写作素材:万能课本素材:《廉颇蔺相如列传》
![高中作文:写作素材:万能课本素材:《廉颇蔺相如列传》](https://img.taocdn.com/s3/m/97ac231531126edb6f1a10ce.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奉命出使秦国,面对秦王毫无惧色,进退有仪,不卑不亢,最终取得了外交胜利。
渑池之会,秦王以鼓瑟为名羞辱赵王,蔺相如以死相逼,跪请秦王击缶,秦王无奈击缶。
蔺相如接连升官,地位高过了大将廉颇,廉颇欲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顾及国家利益,处处避让廉颇。
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
【多向解读】1.小不忍则乱大谋。
忍让并非懦弱,并非无能,而恰恰是自信、坚强和识大体的表现。
试想,如果蔺相如没有忍让,“将相和”又怎么会成为佳话美谈?2.双赢的智慧。
在秦廷上,蔺相如竟敢怒叱秦王,侮辱群臣,这是何等英勇!可是,面对廉颇,贵为上卿的蔺相如竟然“引车避匿”,这又是何等“窝囊”!然而,正是蔺相如的主动退让感动了廉颇,迎来了“将相和”的局面。
其实蔺相如的“让”,又何尝不是一种“争”?他既争得了国家的强盛,又争得了个人高风亮节的美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双赢的智慧。
3.关键时刻,需要冷静与智慧。
凭蔺相如“位在廉颇之上”的官职,不一定斗不过廉颇,但是,他深知“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的道理,于己于国都不利。
关键时刻,他冷静思考,做出智慧的让步,最后“将相和”,共图国之大业。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因此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
蔺相如知道后,不和廉颇计较,处处避让廉颇,上朝时假称有病,以便回避。
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驶到小巷里避开。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
蔺相如说:“像秦王那样的虎狼之人,我都敢在朝堂上斥责他,侮辱他的臣子,难道我就单独害怕廉将军吗?我只是想,强暴的秦国之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正是因为有廉将军和我两个人在啊。
我对廉将军一再退让,正是以国家利益为重,把私人恩怨抛在脑后啊!”此话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被蔺相如宽广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十分惭愧。
于是廉颇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条,到蔺相如家请罪,并真诚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您对我如此宽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素材[整理版]
![廉颇蔺相如列传写作素材[整理版]](https://img.taocdn.com/s3/m/4f44f31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85.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和他深明大义、“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高贵品质以及廉颇忠于赵国、勇于改过的可贵精神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在人生的历程中,我们当以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哪怕牺牲个人利益也要顾全大局,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最美好的品德。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也让我们明白内部的团结对于一个国家的巩固和安全是多么重要。
话题●抒情议论型——(提示:议论的同时会抒情,就能增加感染读者的力度!)德才兼备坐上穿越时空的列车,眨眼便来到秦王殿上。
瘦弱的蔺相如镇定自若地站在威风凛凛的秦王面前,沉着应战他的每一条诡计,而最终得以“完璧归赵”。
秦王的阴谋未得逞,便想借渑池之会,羞辱赵王一番却未曾想到反自取其辱。
蔺相如的才可谓彪炳千古,而他的德更让人汗颜。
当击退秦王一系列对赵的欲加之罪,相如功大,廉颇开始宣恶言,发誓“必辱之”。
而相如却引车避匿之,因为他明白“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徒以吾两人再也”。
真正的人才,不仅要有杰出的才能,更要有海纳百川的宽容的品德。
●思辨议论型(辩证地议论分析,条理清晰,深刻有力)一步与一生古语云:“一步错,步步错。
”“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些用血泪写成的话里包含着多少深刻的教训啊!不过,“一步错”真的就“步步错”吗?“一失足”真的就“千古恨”了吗?“浪子回头金不换”又给我们重新振作的勇气,只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同样,可以成就出色人生。
廉颇身为赵国重臣、一代名将,却为名利与蔺相如相争,不能不说他在错误的道路上迈出了一步,可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他及时发现并改正了自己的错误,从而成就了“将相和”的美谈。
越王勾践失去自己的国家,自己的也沦为奴隶,在这样的打击面前,再英勇的人也要低下头了吧?可是,勾践却能“卧薪尝胆”,积蓄国力,最终一洗国耻。
合作,共赢文有蔺相如的机智勇敢,武有廉颇的深谋远虑,有了他们一文一武的精诚团结、亲密合作,才有了和氏璧的顺利回归,才有了渑池之会上赵王的不被凌辱。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https://img.taocdn.com/s3/m/92c3897027d3240c8447efc9.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素材挖掘:【素材清单】《廉颇蔺相如列传》主要讲了完璧归、渑池之会、赵负荆请罪等故事。
记叙廉颇、蔺相如西抗强秦,为赵国的安全和尊严所做出的贡献;同时也写了他们二人为维护赵国的利益,彼此搞好团结的事迹。
【写作素材】1、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渑池之会”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
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
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传到廉颇耳中,廉颇很觉惭愧,便袒衣露体,负荆登门谢罪,说:“我粗野低贱,志量浅狭,开罪于相国,相国能如此宽容,我死不足以赎罪。
”于是将相重归于好,成了生死之交。
2、当第一次与秦王交锋的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镇定和智慧,从秦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赵国。
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向秦王郑重表示,“请就汤镬”。
在渑池会上,当秦王不肯为赵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秦王”,遭到秦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的拼命之势逼使秦王乖乖就范。
最后,当秦之群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辱赵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将秦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
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助他穿云破雾,翱翔长空。
同时,蔺相如忍让的气度,更让人佩服。
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恶语相加,可是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
这绝不是怯弱。
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针锋相对,寸利必争,赵国何以得存?3、全凭肝胆固金汤,豪气真堪慑虎狼。
完璧终教归赵国,奉盆那肯屈秦五。
威加函谷风云壮,功在常山日月光。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267a03c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01.png)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
廉颇和蔺相如,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将军。
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们,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传奇人物。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敢、坚韧、忠诚的精神。
廉颇,战国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是赵国的名将。
廉颇年轻时就是一个勇猛善战的将领,他不畏强敌,敢于奋勇杀敌,所向披靡。
他曾经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上将军。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廉颇的身体渐渐不如从前,他的战斗力也随之下降。
赵国的国君认为廉颇已经老了,不再适合当将军,于是将他贬斥到了边远的地方。
但是廉颇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依然心系国家,依然不忘初心,努力训练士兵,守卫国土,最终成为了一名不朽的将军。
蔺相如,同样是战国时期的名将,他是魏国的名将。
蔺相如年轻时就是一个聪明机智的将领,他擅长谋略,善于用兵,曾经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大将军。
但是,蔺相如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依然谦虚谨慎,他深知兵法的重要性,深知战争的残酷性,他不断学习兵法,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成为了一名不朽的将军。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中国古代的名将,他们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他们的精神更加值得我们学习。
廉颇不畏强敌,敢于奋勇杀敌,他的勇气和战斗精神令人钦佩;蔺相如聪明机智,善于用兵,他的谋略和智慧令人敬佩。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胜利。
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中国古代的传奇人物,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人们。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勇敢、坚韧、忠诚的精神。
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勇往直前。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梳理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c6ea3999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9d.png)
为国举贤。 善于纳谏。 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 不要被假象迷惑。
赵惠文王
不拘一格使用人才。 群策群力。 知人善用。
1、抓住机遇,成就自我。
2、知错就改,勇于改过。
任选一个观点,运用《廉颇与蔺 相如》中的素材,运用两种分析 论据的方法写一个议论性文段。
医学资料
• 仅供参考,用药方面谨遵医嘱
宽容大度,胸襟广阔
德才兼备 成功的因素
个人素荐 赵王提拔 国家需要
一个人的成功,往往有很多因素。蔺相 如的成功,为我们带来很多启示。
要想成功,首先要提高自我修养,练好 个人本领,即做一个高素质的有才之人, 然后静静等待。 其次,要有一定的机会, 即命运的青睐。如果没有赵国的危难,国 家急需人才、缪贤的举荐,蔺相如可能如 暗投的明珠终泯灭历史中。 再次,当机遇 来临时,要有积极争取的主动。试想没有 为缪贤谋划的崭露头角,没有赵王询问时 的主动请求,才华又何以被赏识,而被命 运垂青呢。
团结的重要性
团队意识
兄弟阋于墙,外御欺辱 抗日战争时,国共合作
勇的重要性。 勇要会用。 要能言善辩,有好口才。
廉颇
勇于改过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朝闻道,夕死可矣
英雄不论出处,不 要以出身论英雄。
不要以己长比人之短。 用欣赏的眼光看人。
缪贤
善于发现人才
伯乐之于骏马 鲍叔之于管仲 萧何之于韩信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梳理
《廉颇与蔺相如》 写作素材梳理
人、事、言
蔺相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蔺相如以解除国难为己任,在国 家危难时,挺身而出,以其“捐 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大义 凛然,廷叱秦王,谱写了一曲爱 国主义的赞歌。
顾全大局,先公后私
为了赵国的安危,蔺相如面对廉颇 的挑衅与羞辱,顾全大局,隐忍避 让,毫不争执,那“先国家之急而 后私仇”的箴言,千百年后仍掷地 有声,震动人心。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_作文素材.doc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_作文素材.doc](https://img.taocdn.com/s3/m/150fa3bb02d276a200292e72.png)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_作文素材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一)位卑未敢忘忧国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时候,他义无返顾,慷慨呈辞:“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绝不推脱。
后来,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尊严。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二)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当第一次与秦王交锋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镇定和智慧,从秦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赵国。
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正气和视死如归勇敢精神,向秦王郑重表示,“请就汤镬”。
在渑池会上,当秦王不肯为赵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秦王”,遭到秦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内“颈血溅大王”拼命之势逼使秦王乖乖就范。
最后,当秦之群臣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辱赵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将秦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
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蔺相如勇敢和智慧就像鸟两只翅膀,助他穿云破雾,翱翔长空。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三)不要以出身论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
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另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依照廉颇看法,一个人出身卑贱,就应该永远卑贱,一个人以前是贼也就永远是贼了,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
遗憾是,长期以来人们却一直都恪守着这一观念不放。
比如,过去几十年里,我们不是一直奉行只有“根正苗红”贫下中农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招工招聘等这一十分荒谬“出身论”吗?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四)口才也是才蔺相如在完璧归赵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赵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只是动了一下嘴皮子而已。
其实,会动嘴皮也是一种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口才。
蔺相如正是以其出类拔萃口才,在强秦面前,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秦王无礼,保全了价值连城璧玉,捍卫了赵国尊严。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和为贵的作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和为贵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525955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56.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以和为贵的作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有那么几个故事,总能让人忍不住笑出声来,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里的那些事儿。
说起廉颇和蔺相如,真的是一对奇妙的搭档。
你想啊,廉颇是个勇猛的将军,战场上叱诧风云,谁都不怕。
而蔺相如呢,是个智勇双全的谋士,机灵得很,嘴巴也特别利索。
按理说,这两人应该是天生的对立面,一个是刚,一个是柔,可他们却碰撞出了和为贵的火花,这可真是让人意想不到。
故事要从他们的“争执”说起。
那时候,蔺相如因为一次出使秦国的事情,竟然把廉颇给气得不轻。
你说,这俩人本来应该是一条心,结果偏偏为了个小误会,愣是闹得不可开交。
廉颇那时心里就想:“我这辈子打过那么多仗,怎么能输给这个书生呢?”于是,他就开始到处说蔺相如的坏话,甚至还想找机会和他对着干。
结果呢?蔺相如倒是一副淡定的样子,心里想着:“和气生财,何必呢?”这就让人觉得这小子真是个机灵鬼。
然后,故事又转了个弯。
有一天,廉颇在街上碰上了蔺相如,心里其实有点愧疚,但面子在那儿,谁也不想先低头。
结果两个人就这么对峙着,气氛一下子就紧张起来了。
这时候,大家都在旁边看热闹,就像看一场精彩的比赛,谁都不想错过这个瞬间。
可是,蔺相如却忽然做了一个让人意外的举动,他就朝着一旁让路,表现得非常谦逊。
其实这就像在说:“我不想和你争,我更在意我们的友情。
”哇,这可真是让人佩服,连旁边的人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从那以后,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心里慢慢开始有了转变。
毕竟,谁还没有年轻气盛的时候呢?他想着:“人家都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局,干嘛非要纠结于个人的小情小怨呢?”这时候,他心里的那股倔劲儿也渐渐消失了,反而开始对蔺相如刮目相看。
两个人的关系从此大变样,成了肝胆相照的好朋友,携手共进。
这段故事其实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那些小插曲,谁没有过和朋友吵架的经历呢?一开始可能是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但稍微冷静一下,想明白了就好了。
正如那句老话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友谊经得起考验,和气生财,才是长久之道。
廉颇蔺相如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
![廉颇蔺相如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af64ea0a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f.png)
廉颇蔺相如合作共赢的作文素材蔺相如“完璧归赵”的故事脍炙人口,这个故事出自司马迁所写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中,后被改编或者节选进入语文课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载“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
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也就是说秦昭王得知赵王得到了和氏璧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取和氏璧。
那么秦王是真的想要换取和氏璧吗?“和氏璧”是楚国卞和发现的一块璞玉,后来楚文王雕刻成为的一块宝玉。
这块宝玉后来在楚国丢失,下落不明。
后流落到赵国,被赵王得到成为赵国的珍宝。
关于和氏璧的价值,文章并没有指出是多少,而是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
而那时候一座城池的价值如何?在《赵世家》中记载“长平之战”的起因时记载赵王和赵胜的对话:王召平原君与赵禹而告之。
对曰:“发百万之军而攻,逾岁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
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可见和氏璧的价值。
秦国愿意换取和氏璧,不仅仅在于和氏璧非常的珍贵,也在于“和氏璧”所代表的的文化内涵。
在先秦的典籍中经常会出现“玉璧”这种器物,并且这种器物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教等联系密切。
《周礼·春官》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
”就将“玉璧”作为祭祀的礼器,象征着宗庙社稷。
此外“玉璧”还和权力密切相关。
同样是《周礼·春官》记载:“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子执谷璧,男执蒲璧。
”玉璧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是权力的象征。
而在秦国灭六国之后将“和氏璧”做成了玉玺,它就成为了国家权力的象征。
此外,在春秋战国时期,玉璧作为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的礼器被大量运用在外交之上。
回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秦王才会想用十五座城池换取赵国的“和氏璧”。
2.秦王“以城换璧”的真实意图“和氏璧”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是“天下所共传宝也”,更在于它的文化内涵。
那么秦王是否真的想要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和氏璧”的象征意义要远远大于与它的实际意义,秦王也想要得到“和氏璧”,但是并不想用城池来换取,而是想要赵国双手奉上。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文素材
![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9a3c1bde26fff705cc170a28.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作文素材拓展一、从蔺相如方面1.位卑未敢忘忧国2.好马还要伯乐荐3.口才也是才4.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5、在个人私利面前要顾全大局6、忍得一时之羞,守得一片晴空二、从廉颇方面•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2.不要以出身论人•3、为人要谦虚三、从蔺相如和廉颇两方面同时着想•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团结(合作)才有力量。
•3、家和不被外人欺。
•4、军事和外交同样重要,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四、从赵王方面着想•1、领导者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要不拘一格,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规矩五、从缪贤方面着想•1、甘当伯乐,为国荐才•2、心底无私,为国荐才,为国分忧,不计个人安危的可贵品质。
文段示例:•1. 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使我们佩服。
虽廉颇一再地挑衅,一再地恶语相加,可是他的“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境界,包容了这一切,避开了这一切。
这决不是怯弱。
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适用话题:忍让、气度)•2、斯宾诺莎说:“人心不是靠武力,而是靠爱和大度、宽容去征服的。
”真正的智者从来都是胸怀宽广,有着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气魄和度量,所以他们不会对他人有意或无意的过错耿耿于怀,斤斤计较,更不会以牙还牙地去进行所谓的报复,所以他们永远有着亮堂堂的心灵世界,并能照亮身边的人正确的前进的方向。
•蔺相如面对廉颇的几次挑衅,他选择的不是以牙还牙,而是引车避匿,只因为他时刻牢记“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从而以德报怨赢得流芳百世的将相和。
(适用话题:宽容、度量、胸怀)•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勇气是人前进的基石,带着勇气上路,你将所向披靡。
蔺相如只身赴秦,安之若素,面对威严的秦王,挑衅的大臣,他依然故我、大气凛然,让人佩服。
•4、蔺相如“智斗秦王、完璧归赵”是勇,“先国家而后私仇”更是大勇,这“大勇”赢得了“赵国安定、维系尊严”的机遇;廉颇勇拒来犯之敌是勇,“负荆请罪、勇于改过”更是大勇,正是这“大勇”赢得了“将相合欢、共卫赵国”的机遇。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蔺相如的作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蔺相如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24868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cc.png)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关于蔺相如的作文
作文一:《勇敢智慧的蔺相如》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人的故事,他叫蔺相如。
蔺相如可勇敢啦!秦王那么凶,他一点儿都不怕。
有一回,秦王说要用十五座城换赵国的和氏璧。
大家都知道秦王坏得很,肯定不会真给城。
这时候蔺相如站了出来,带着和氏璧就去了秦国。
在秦国,秦王根本就不想给城,蔺相如急中生智,说和氏璧有个小毛病要指给秦王看,拿到和氏璧就威胁秦王,如果逼他,他就把和氏璧撞碎。
秦王没办法,只好客客气气地对待蔺相如。
蔺相如想办法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了赵国。
蔺相如不仅勇敢,还特别有智慧,能想出好办法对付坏人,我们要向他学习!
作文二:《了不起的蔺相如》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蔺相如吗?他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有一次,赵王和秦王见面。
秦王让赵王鼓瑟,赵王没办法只好照做。
这多丢人呀!蔺相如马上就站出来,请秦王击缶。
秦王不愿意,蔺相如瞪着眼睛说:“您现在离我这么近,不答应,我的血可要溅到您身上啦!”秦王没办法,只好击了下缶。
蔺相如就是这样,在面对强大的秦王时,一点儿都不害怕,用自己的勇敢和聪明,为赵国争了光。
我们也要像蔺相如一样,遇到困难不害怕,勇敢地去面对!。
关于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
![关于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d472915769dc5022abea006a.png)
论格局的重要性--《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文
![论格局的重要性--《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1a06d2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2e.png)
论格局的重要性--《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文
蔺相如是一个爱国,机智勇敢,宽宏大量,和蔼可亲,视死如归,做事谨慎的君子,在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功劳最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蔺相如看秦王不想交出十五座城,就用以死相逼的方法要回了和氏璧,使秦王的计划落空。
过了几年秦王邀请赵王去渑池相会,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也毫不示弱的用计让秦王与赵王击缶,秦王没有占到一点便宜。
廉颇是一个鲁莽,妒忌心强,也善于谋略,勇于改过的人,他因为蔺相如的官职比他大,他不服气就心生嫉妒,打算下次让蔺相如下不来台,蔺相如为国家大局着想,之后就到处躲着廉颇,廉颇咄咄逼人,最后知道蔺相如为什么躲着他后,就背着荆条去找蔺相如,但是蔺相如并没有打他,两个人成为了好朋友,都成为赵国的栋梁之臣。
我觉得蔺相如是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话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了,事事以大局为重,私人恩怨放在最后,该出手时就必须出手,可见他的心胸有多么的宽广。
假如廉颇没有嫉妒心,也是一个很不错的有战略智谋的将军。
如果他没有嫉妒心,就不会有负荆请罪这事了。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精选14篇)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精选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caa43a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8.png)
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精选14篇)廉颇蔺相如作文素材篇1廉颇是赵国的杰出将领。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任赵国的大将,领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凭着他的勇气闻名于诸侯。
蔺相如是赵国人,是赵国宦官头领缪贤的门客。
赵惠文王时,得到楚国的和氏璧。
秦昭王知道了这事,派人送给赵王一封信,表示愿意拿十五座城请求换这块璧。
赵王同大将军廉颇等大臣商议:想把璧给秦国,恐怕不能得到秦国的城,白白地受骗;想不给,就担忧秦国发兵打来。
计策定不下,想找一个能够出使答复秦国的人,也没找到。
宦官头领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可以出使。
”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够胜任呢?”缪贤回答说:“我曾经犯过罪,私下打算逃亡燕国。
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我,说:‘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收容您呢?’我告诉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同燕王在边境上会过面。
燕王背地里握着我的手,说:愿意和你交个朋友。
凭此而晓得他,所以打算前往。
’蔺相如对我说:‘那时赵国强而燕国弱,而且您又受赵王宠爱,所以燕王要同你结友。
现在您是要背叛赵国去投奔燕国,燕国畏怕赵国,势必不敢收留您,而会把您捆绑起来送回赵国的。
您不如袒露身体伏在刑具上请求恕罪,或许能得到赦免。
’我听从了他的计策。
幸运得很,大王也赦免了我。
我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谋,适宜担任这个差使。
”于是赵王召见蔺相如,问相如说:“秦王要拿十五座城来换我的和氏璧,可不可给?”相如说:“秦国强而赵国弱,不可不答应。
”赵王说:“要是拿了我的璧,不给我们城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来换璧,要是赵国不答应,理亏在赵国;赵国给了璧,要是秦国不给赵国城,理亏在秦国。
权衡这两种对策,宁可答应他,而让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赵王问:“谁可出使呢?”相如说:“大王果真没有合适的人,我愿意捧璧前往出使。
等城给了赵国,我就把璧留给秦国;如果城不给,我保证完整无缺地把璧送回赵国。
”赵王于是就派蔺相如捧护宝璧西行到秦国去。
秦王高坐在章台宫里接见蔺相如。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53697a72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1.png)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高考作文素材前言高考,作为一件人生大事,其考试内容包括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九门课程,其中语文作文占据了较大比例。
在备考高考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作文素材,将有助于我们的作文水平提高。
本篇文字主要介绍古代中国著名的两位政治家廉颇和蔺相如的列传,作为高考作文的素材。
正文廉颇列传廉颇,生于战国末期,是赵国名将,其一生多次挑战强敌,为赵国安定的局面做出了很大贡献。
廉颇在战场上成绩卓著,其获胜的秘诀可以用“奇谋妙计、运动速度、忠诚”三个关键词概括。
作为一个名将,廉颇的作用不仅限于战场。
廉颇精于治军,也热心劝谏君主。
据记载,公元前268年,当时的赵国国君赵武曾因多次追赶野兽而疲惫不堪。
当时有人建议君王下馆子小饮,而廉颇则不赞同此举,他认为:“国内外事务繁忙,哀兵,弱民,宜加珍视。
而君若无度消磨时日,天下必非赵有也。
”此言之后,赵武果然回到了政务之中,大力推行农业生产和对外征伐,为赵武时代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蔺相如列传蔺相如,同样生于战国时期,是秦国知名的外交家。
他出任御史大夫时,始终认为和平是文治之道,他不仅劝说秦始皇停止对诸侯国的侵略,而且亲笔起草了《谏逐客书》、《咸阳三章》等奏章和文献,提出了多种有益于国家发展的政策。
蔺相如曾经历过一场波折颇多的谈判,即“蔺相如入秦”。
公元前307年,赵国派蔺相如赴秦,调解双方因谷地问题而爆发的战争。
然而,蔺相如的首次会面却被秦王以“不按礼节”为由驳回了。
蔺相如虽遭耻辱,但他没有想过放弃,他想出了一条巧妙的计策。
他故意慢悠悠地返回赵国,让秦国得寸进尺,从而获得有利的谈判地位。
最后,蔺相如提出将“九城县”割让给秦国,并以内燃剖腹的誓言来维护诚信,终于取得了成功。
总结高考作文题目很多时候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素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了解历史名人的故事,也可以作为阐释自己的思想观点的素材。
本文介绍的廉颇和蔺相如都是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政治家,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成功经历也给了我们在工作和人生中的启示。
廉颇作文
![廉颇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b3941dcce2f0066f533223a.png)
《廉颇与蔺相如》作文素材提炼一、秦昭王之于蔺相如1、可用于“忍”的话题,示例:“忍”字心上一把刀,刃之刺心而不发作是为忍。
(先解释“忍”)可见做到“忍”需要内心有强的的定力。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
欲成就大事小事,“忍”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质。
(提出观点)想当年,为一块和氏璧,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对堂堂强秦之君秦昭王先是忽悠,继之又当众廷叱,真可谓摸老虎的尾巴、太岁头上动土,实在是自寻死路。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秦昭王不但没有大光其火爆发虎狼之威,反而力排众议,廷见相如,礼毕而归之。
(叙述中评价)秦昭王之“忍”由此可见,“忍”成就了秦昭王之一代英名。
(回扣观点)2、还可用于“舍得”的话题“舍得”,顾名思义,有所“舍”才有所“得”,不舍不得。
(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当年,为何秦昭王未能得到他日思夜想的和氏璧呢?就在于他舍不得那十五座城池。
(正面自圆其说)俗语说得好,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诚如相如所说,“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反面假设)可惜,秦昭王不懂得“舍得”的道理,活该被蔺相如忽悠廷叱!!(回扣观点)3、还可用于“诚信”的话题古人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诚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讲信用,他的人生之路越走越宽;反之,一个失信的人不但到处碰壁,而且最终还得由他为自己的失信而埋单。
(先引用,后提出观点)想当年,为一块和氏璧,堂堂强秦之君秦昭王被舍人出身的蔺相如先是忽悠,继之又被当众廷叱。
(概括叙述)何也?就在于他不讲信用,不按牌理出牌,想用欺诈的卑劣手段空手套白狼。
结果呢,非但和氏璧未得、颜面尽失,而且还得承担理亏的名声,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分析论证)二、蔺相如之于廉颇1、可用于“宽容”话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海如此,人也如此。
宽容,是每一个人为人处事自我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品质。
(引用后提出观点)置身于社会,人与人之间免不了磕碰免不了冲突。
如果事事都锱铢必较针锋相对,甚而至于剑拔弩张,那么很难取得双赢的结果,势必两败俱伤。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_高考作文素材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_高考作文素材](https://img.taocdn.com/s3/m/1d389915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60.png)
高考话题作文素材之廉颇蔺相如列传话题一:爱国渑池之会,廉颇与赵王约“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之言论;渑池会上,面对强秦,蔺相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以命相搏,令秦王击缶,怒斥秦大臣,这又是何等的爱国之举止。
正是有如此的爱国之臣民,气焰嚣张的秦王也只能忍住心中的贪婪。
话题二:忍让蔺相如的忍让之气度,让我们何等佩服。
面对廉颇一再挑衅,甚至恶语相加,我们的蔺相选择了当“缩头乌龟”,而他那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却道出了什么叫大丈夫的“能屈能抻。
”这忍可能丢掉了一时的面子和尊严,却守住了一个国家。
这忍难怪还是怯弱吗?试想若没有蔺相如的忍让大度,“将相和”又如何会成为佳话美谈?试想蔺相如若与廉颇争锋相对,寸利必争,国何以得存?话题三:宽容历史上有个叫蔺相如的臣相,由于护驾有功,所以官职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将廉颇的忌妒与不满,便处处与蔺相如作对。
但是蔺相如面对廉颇的无理取闹,只是笑而避之,从而有了“负荆请罪”这个故事。
廉颇对于蔺相如如此宽宏大量,深感惭愧,从此两人便联手,一起为赵国奉命效劳。
所以说,学会宽容,于人于己都有益处。
话题四:人格(魅力)我常常怀念远古,那是一个充满人格魅力的时代。
那些君子翩翩风度的背后,是一个用诚实、信用、执著的信念支撑的人的结构。
那别萧萧易水而去的壮士,难道他不留恋自己的家园故国?难道他不知道深入虎穴的险恶与危难?他义无反顾地去了,去得那样坚定,带着一腔对国君的忠诚和满怀对誓言的忠贞;那手执和氏璧在秦王殿上慷慨陈词的蔺相如,难道不知秦王的阴险与贪婪?只是他在出发前就已经许下完璧归赵的诺言!他正是循着一条实践诺言的艰难道路,在以必死之心捍卫国家的尊严;那手执竹节,牧羊北海边的汉子,难道不知道时时都面对着死亡?但心灵深处那份不朽的契约,又怎能让他低下高贵的头颅。
何为君子?有着人格魅力之人,皆为君子!话题五:走与停蔺相如,赵国的大臣。
他善于言辞,长于计谋,勇于献身。
作文《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作文《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0566a77a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ce.png)
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篇一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说真的,这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上学那会儿背得我头都大了。
可现在想想,还真挺有意思的。
它告诉我们的道理,其实挺接地气的,没那么玄乎。
主要就一点:事儿得好好商量,别动不动就杠上。
想当年,我为了买个游戏手柄,跟朋友杠上了。
那手柄啊,限量款,贼拉好看,我一眼就相中了。
结果我朋友也看上了,还非说他先看到的。
当时我就是火上来了,非要跟他争个你死我活。
结果呢?手柄没买着,朋友也差点闹掰。
现在想想,当初要是能好好商量商量,一人一个颜色,或者干脆一人一半价钱,不就皆大欢喜了?这不跟廉颇蔺相如那事一个德行吗?蔺相如处处忍让廉颇,最后廉颇也明白了,主动负荆请罪。
你看,不就是个“好好商量”的事儿吗?当然,我买手柄那事儿,没蔺相如那么传奇,也没廉颇那么霸气,就是俩普通男人为个破手柄差点友尽。
篇二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其实啊,廉颇蔺相如的故事,不仅仅是告诉我们“好好商量”那么简单。
它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真不是说说而已。
我记得那天去逛超市,挑了一堆东西,排队结账。
前面有个大妈,买的东西不多,但她磨磨唧唧的,半天结不清账。
我当时心里那个急呀,恨不得冲上去帮她结账。
不过,我忍住了。
因为我看见大妈有点慌乱,像是在找东西,可能钱包或者卡找不到了。
这时候,我冲上去帮忙,搞不好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大妈更紧张。
我等了大概五分钟,大妈终于结完账了。
虽然耽误了我一些时间,可是我心里舒服啊。
人家大妈可能也有难处,我不至于因为这点小事就跟人家杠上吧?蔺相如忍辱负重,不也是为了大局吗?虽然超市结账没那么严重,但道理是一样的。
退一步,不光对自己好,对别人也好。
篇三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廉颇蔺相如的故事,到头来,其实就四个字:以大局为重。
我最近又想起这事儿,是因为我老妈给我安排相亲。
对象是个挺不错的姑娘,就是有点强势,性格跟我有点对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蔺相如列传》蕴涵丰富的作文素材
省云安县云安中学显志
故事梗概:国得楚和氏璧,提出以十五城诈取璧,国面临强权外交,进退两难,缪贤向王举荐了蔺相如。
蔺相如以其机智、勇敢完璧归。
后王与王会于渑池,蔺相如又一次以大智大勇战胜王,捍卫了国的尊严。
蔺相如两次为国立功,得到王信任,被破格提升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不服,发誓要当面羞辱相如。
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处处躲避廉颇。
相如的舍人自觉受了委屈,不愿意为相如驾车。
相如向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
廉颇闻之,被相如高风亮节所感动。
最后,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拓展方向】
一、从蔺相如方面着想
1.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诗)
蔺相如虽只是宦者令缪贤的舍人,一个普通门客,但当国家有难,需要他效力的时候,他义无返顾,慷慨呈辞:“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绝不推脱。
后来,在完璧归和渑池会中,他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维护了国家的尊严。
2.好马还要伯乐荐
蔺相如在缪贤门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出不凡的智慧。
比如,有一次缪贤曾因犯罪,想投奔燕王。
蔺相如以他高屋建瓴的分析,成功地劝缪贤放弃了这一想法,最后使缪贤获得了王的原谅。
好马还要伯乐荐。
要不是后来缪贤的荐举,蔺相如这匹好马也许就会一辈子湮没无闻,更谈不上后来在完璧归和渑池会中的成功。
3.口才也是才
蔺相如在完璧归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王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只是动了一下嘴皮子而已。
其实,会动嘴皮也是一种才,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口才。
蔺相如正是以其出类拔萃的口才,在强面前,不卑不亢、义正辞严地驳斥了王的无礼,保全了价值连城的璧玉,捍卫了国的尊严。
4.勇敢加智慧,无往而不胜
当第一次与王交锋的时候,蔺相如以其临危不乱、处变不惊的镇定和智慧,从王手里巧妙地夺回璧玉,并派人机智地送回国。
然后,蔺相如又凭借其凛然不可侵犯的正气和视死如归的勇敢精神,向王重表示,“请就汤镬”。
在渑池会上,当王不肯为王击缶时,蔺相如先是柔中带刚,不卑不亢,“跪请王”,遭到王拒绝后,又以五步之“颈血溅大王”的拼命之势逼使王乖乖就。
最后,当之群臣提出“请以十五城为王寿”辱时,蔺相如棋高一着,智胜一筹,对之以“之为王寿”,将之威风扫得一干二净。
在这两场外交斗争中,蔺相如的勇敢和智慧就像鸟的两只翅膀,助他穿云破雾,翱翔长空。
二、从廉颇方面着想
1.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当廉颇得知蔺相如的官位超过他的时候,心里十分不服,发誓一定要当面羞辱相如。
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每朝时,常称病”,一旦“望见相如”,也是“引车避匿”。
同时,还向受了委屈的舍人晓之以理,说明“强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者,徒以吾两人在也”的道理。
廉颇闻之,终于被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高风亮节所感动。
最后,他放下大将军的架子,亲自到相如门前负荆请罪,与相如成为生死之交。
此段材料还可从不同角度论证不同的道理,如从廉颇的角度论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从蔺相如角度论证“所至,金石为开”等等。
2.不要以出身论人
蔺相如在完璧归和渑池会中立了大功后,被王拜为上卿,地位超过了廉颇。
廉颇对此颇不服气,其中的另一条理由就是,蔺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
依照廉颇的看法,一个人出身卑贱,就应该永远卑贱,一个人以前是贼也就永远是贼了,这种观点显然是十分错误的。
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人们却一直都恪守着这一观念不放。
比如,过去几十年里,我们不是一直奉行只有“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才有资格被推荐上大学、招工招聘等这一十分荒谬的“出身论”吗?
三、从蔺相如和廉颇两方面同时着想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团结才有力量。
家和不被外人欺。
当王要与王会于西河外渑池时,王畏惧不去。
廉颇与蔺相如一起商量着说对王说:“如果大王不去,就表明国弱小胆怯了”。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与王针锋相对,迫使王为王击缶,并对以“之为王寿”,使其“终不能加胜于”,而此时在军事上“亦盛设兵以待,不敢动”。
在这里,蔺相如的文(外交)与廉颇的“武”(军事)可谓配合默契,相得益彰,强大的国最终也“不敢加兵于”。
否则,“两虎共斗”,则“其势不俱生”,国就会遭致重大损失。
此段材料还可论证“军事和外交同样重要,文武之道,一一弛”的道理。
四、从王方面着想
领导者要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要不拘一格,打破论资排辈的旧规矩
当提出以十五城诈取璧,国面临强权外交,处境艰难,缪贤向王举荐了蔺相如时,王并不因为蔺相如只是一介宾客而拒于门外,而是破格录用,委以重任,让他代表国出使国。
当蔺相如完璧归,出色地完成了国家使命后,又不拘一格,王又及时将蔺相如提拔为上大夫。
后来,当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以其勇敢和智慧捍卫了王和国的尊严,凯旋归国后,王不顾老将廉颇的面子,再一次破格提拔蔺相如,以至官位都超过了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
王这种知人善任,赏罚分明,不拘一格的用人观不是很值得我们现代人特别是领导干部学习吗?
五、从缪贤方面着想
甘当伯乐,为国荐才
蔺相如在缪贤手下做门客时,已经表现得有胆有识。
后来,得和氏璧,想以十五城诈取璧。
因国力弱小陷入给与不给的两难处境,“求人可使报者,未得”。
在这个关键时刻,正是缪贤毫无保留地及时向王举荐了蔺相如,最终才有了蔺相如完璧归,为国立功的卓越表现。
最值得赞赏的是,缪贤那种心底无私,为国荐才,为国分忧,不计个人安危的可贵品质。
缪贤把蔺相如推荐给王,王让他代表国出使国,此行的结果是难以预料的。
因为此去责任重大,不确定的因素甚多,假如蔺相如不但没有换回国的城池,连“天下所共传的”的和氏璧也被国夺去了,辱没了国的威名,王一怒之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人了事,连缪贤也将会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
这些缪贤当时不是没有想过的,然而他并不惧怕,他识才敢用,信任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然把蔺相如推荐到王面前。
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又怎么能做到呢?
反观今天的某些单位部门,当国家需要人的时候,他们不但不积极荐举,相反却以种种理由和借口,大搞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对单位人才实行关、卡、扣、留。
比较起来,缪贤甘当伯乐、推贤进士的举动,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吗?
(本文发表于2004年《新作文中学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