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16号文
教育部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
教育部2006年16号文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11.20•【文号】教基〔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11.2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教基〔2019〕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
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部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现就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努力构建与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相适应、与课程标准要求相统一的实验教学体系。
夯实基础,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实验,切实扭转忽视实验教学的倾向;拓展创新,不断将科技前沿知识和最新技术成果融入实验教学,丰富内容,改进方式;注重实效,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着力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
二、主要举措1.完善实验教学体系。
教育部制订中小学实验教学基本目录和操作指南。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将实验教学作为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纳入学科教学基本规范,强化实验教学要求;中小学校要针对不同学段教学要求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内容,组织开展好基础性实验和拓展性实验(含探究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
注重加强实验教学与多学科融合教育、编程教育、创客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社会实践等有机融合,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开发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2.创新实验教学方式。
各地各校要丰富实验教学实施形式,综合运用观察、观测、模拟、体验、设计、编程、制作、加工、饲养、种植、参观、调查等多种方式,促进传统实验教学与现代新兴科技有机融合,切实增强实验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
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9.10.24•【文号】教政法〔2019〕16号•【施行日期】2019.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意见教政法〔2019〕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驱动和引领作用。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教育科研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和显著成就,学科体系日益完善,研究水平不断提升,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进入新时代,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迫切需要教育科研更好地探索规律、破解难题、引领创新。
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教育科研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改革创新,推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教育科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
坚持党对教育科研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导权。
——服务实践需求。
立足中国大地,面向基层一线,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教育科研的实践性,以重大教育战略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支撑引领教育改革发展。
——激发创新活力。
深化科研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改革,推进研究范式、方法创新,推动跨学科交叉融合,完善教育科研考核和人才评价制度,充分调动教育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教职成[2011]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就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建设的紧迫性1.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新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下,通过加强师德规范、建立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开展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制度等一系列重大举措,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师队伍规模不断扩大,整体素质明显提升,为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障。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正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职业教育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完善培养培训制度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任务。
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是推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主要途径。
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初步形成,培养培训制度基本建立,培养培训质量不断提高。
但总体上看,制度建设仍然是教师培养培训工作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存在制度不健全、特色不鲜明、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
因此,必须把完善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作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统筹规划,加快改革创新,努力开创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新局面。
二、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3.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为目标,以完善教师培养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为重点,以创新教师培养培训校企合作机制为突破口,加快构建内容完备、特色鲜明、管理规范、相互衔接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体系框架,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整体水平,更好地满足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满足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的通知-教财[2005]16号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的通知(2005年8月31日教财[2005]16号)为适应国内外情况的发展变化,结合国家公派出国教师工作和教育援外工作实际,我们制定了《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现印发给你们,从2005年9月1日起执行,以前有关出国教师生活待遇方面的规定同时废止。
国家公派出国教师生活待遇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中外教师交流,加强国际汉语教学和教育援外工作,充分调动公派出国教师(以下简称出国教师)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出国教师的管理,特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根据我国政府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和双边协议选派出国长期任教(指在国外工作二年或以上)并由中国政府提供资助的出国教师。
第二章国外工资及补贴第三条出国教师在国外工作期间,根据出国教师所在单位确定的国内任教职称,按以下标准计发国外工资:单位:美元/月┌──┬────────┬────┐│级别│职别│工资标准│├──┼────────┼────┤│一级│教授、研究员│1300 │├──┼────────┼────┤│二级│副教授、副研究员│1200 │├──┼────────┼────┤│三级│讲师、助理研究员│1100 │├──┼────────┼────┤│四级│助教、实习研究员│1050 │└──┴────────┴────┘注:工资标准中含配偶补贴。
第四条根据任教国的地区类别,向教师发放艰苦地区补贴。
地区类别划分和艰苦地区补贴标准执行财政部制定的我国对外援助人员的艰苦地区补贴标准,二至六类地区名单详见附件。
16号文件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1)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2)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3)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5)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
(6)坚持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
3、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四、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2、形势政策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
3、高等学校哲学社会课程负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职责。
4、高等学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
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1、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2、大力建设校园文化。
3、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
4、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
5、努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问题。
六、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教育部14号、16号文件解读
教育部14号、16号文件解读2006年,国家教育部以教高[2006]16号文件的形式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工作重心发生了由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根本性的转变,重点在提高教学质量上。
教育界普遍认为,16号文件的实施,意味着国家要求把高等职业教育办成真正意义的职业教育的决心。
目前,各个高等职也院校都在认真学习16号文件,开展新一轮的高等职业教育思想大讨论。
解读(之一)一、对高职教育相关文件的简要回顾1999年,我国开始大规模举办高等职业教育。
在7年的发展过程中,教育部共出台了比较重要的相关的文件5部,即:1. 教高[2000]2号《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2. 教高[2004]1号《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3. 教职成[2004]12号《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4. 教高[2006]14号《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5. 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这五个文件的先后颁发,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变化。
〔2000〕2号文件主要解决了高职教育的基本办学要求问题。
提出的高职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是: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中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
力争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能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色鲜明、高水平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在这个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第一次提出了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
有些提法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在当时还是很先进的。
如要把教学工作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要加大经费投入;专业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培养“双师”型教师等等。
16和24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目录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大力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切实为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和发展提供政策保障教社政[2005]2号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精神,现就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编辑本段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辅导员、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组织保证和长效机制,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特殊重要性和紧迫性。
多年来,各地各高等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是,总体上看,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必须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要像重视业务学术骨干一样重视辅导员、班主任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使他们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出贡献。
编辑本段认真做好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选聘配备工作做好辅导员、班主任的选聘配备工作,是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基础。
高等学校要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科学合理地配备足够数量的辅导员和班主任。
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备,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都有一定数量的专职辅导员。
同时,每个班级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负有指导学生、关心学生的职责,要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10.12•【文号】教思政厅函〔2024〕16号•【施行日期】2024.10.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启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24〕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完善立德树人机制,着眼“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提质升级,着力建设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筑立德树人新格局,为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有力支撑,教育部决定启动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的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内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包括品牌项目示范推广、骨干队伍培育提升和平台基地辐射引领3个类别,共15个子项(见附件1)。
二、申报时间2024年10月15日—11月10日三、申报方式有申报意愿的高校根据项目申报说明(见附件1),结合工作实际,向所在地省级教育工作部门申报,并登录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高校思政工作申报系统”,按照系统提示和相关要求填报申报信息并上传相关支撑材料(见附件2)。
各省级教育工作部门登录系统,为有申报意愿的高校开通账号权限,在本地区有关高校完成网上填报后,根据各类别相关要求予以审核把关和遴选推荐,并在保证推荐质量的基础上,统筹兼顾不同类型高校。
其中,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典型案例、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典型案例每类按照不超过本地区高校数量15%的比例遴选推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文库、高校原创文化精品、高校场馆育人作用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高校网络教育名师、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每类按照不超过本地区高校数量5%的比例遴选推荐(不足1项的,按1项推荐);高校数字文物开发、红色文化弘扬基地按照每类不超过5项推荐;学生综合素质训练基地、全国高校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按照每类不超过5项由各省级教育工作部门直接申报;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在综合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情况数据报送和省级教育工作部门意见的基础上产生,无需高校专门申报。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法规类别】教育综合规定【发文字号】教政法[2016]16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6.09.01【实施日期】2016.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意见(教政法[2016]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厅(局)、司法厅(局)、普法办、团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团委: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创新和丰富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形式,提高法治教育的质量和实效,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的《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七五普法规划)提出的“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要求,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战略高度,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目标定位、形式内容等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
贯彻落实四中全会决定精神,需要将法治教育放在国民教育的重要位置,大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改革创新。
要针对当前学校法治教育存在的法律知识传授为主、教学模式单一、教育资源不足等问题,切实转变法治教育方式,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以法治观念养成为中心,实践教学、探究学习等多种模式相结合的法治教育格局,全面提高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以下简称实践基地)建设,是适应青少年法治教育目标要求变化,创新、完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制机制、方式方法的重要举措;是整合社会法治教育资源,推进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把实践基地建设作为新形势下深入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要环节和重要任务;作为落实《关于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16]26号),构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网络的重要节点,纳入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方案当中,采取切实措施,统筹推进,使依托实践基地实施多样化的法治实践教育,成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切实提高广。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主要内容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文件主要内容一、文件总标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重点:教学质量分项:九段即:1、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培养目标3、服务面向、专业改革与建设4、课程建设与改革,职业能力5、工学结合、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模式6、校企合作,实训、实习基地建设7、“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8、教学评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9、规范管理,持续健康发展二、各分段主要内容:1、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2、素质教育、职业道德、培养目标关键词: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重视:职业道德、法制、诚信品质、敬业精神、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教育。
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党团组织建设、发展学生僧党团员。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3、服务面向、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
有条件高职院校都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毕业生取得“双证书”的人数达到80%以上。
4、课程建设与改革、职业能力改革要求: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重心:融“教、学、做”为一体。
5、工学结合、实践能力、人才培养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三个关键环节:实验、实训、实习。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模式: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的本质: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企业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育部16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校园通知加入时间:2009-3-9 10:30:43 点击:561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教育部16号文解读
教育部16号文解读《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16号文)解读一、16号文的全称及国家出台16号文的目的16号文全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2006年11月16日,教育部颁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这个文件的目的是正确引导构建新的高职教育办学模式,切实把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放在首要位置。
二、教育部16号文也称“新九条”,其主要内容分别为:(1)关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关于人才培养目标: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3)关于专业改革与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4)关于课程建设与改革: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5)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6)关于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7)关于师资建设: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8)关于教学评估: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9)关于领导保障: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16号文件的“一个重点”、“两个要求”、“三个建设”、“四个加强”、“五个重视”:(一)一个重点:以全面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为重点。
(二)两个要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三)三个建设:实践基地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保障体系建设(1)实践基地建设:6个“要”:①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律,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②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③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④要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⑤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⑥要力争进入建设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职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重点专业领域。
完整word版,教高【2006】16号文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 [2006]16号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
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教基[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等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以下四个教育行业标准经全国教学仪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通过,现予以发布:JY/T0385-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6-2006初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7-2006初中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JY/T0388-2006小学数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标准以上标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
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功能与要求”、“面积与间数”、“建筑要求”、“环境要求”、“固定设施”、“布置”和“实验室设备”等7个方面。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的装备建设。
其中,九年制学校和完全中学在本标准中没有单列。
在实际执行中,九年制学校可根据学校规模参照本标准小学和初中的相关内容综合考虑;完全中学可参照本标准的中学部分内容综合考虑。
2规范性引用标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在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700 室内照明测量方法GB 5701 室内空调至适温度GB 8772 电视教室座位布置范围和照度卫生标准GB/T 17226 中小学校教室换气卫生标准GB 500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3分类普通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建设的要求分为两类,即“基本要求”和“规划建议”。
“基本要求”是学校实验室装备建设应达到的最低要求,“规划建议”是在达到“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为有较高实验室装备能力的地区和学校提出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教财[2000]16号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正文:----------------------------------------------------------------------------------------------------------------------------------------------------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的通知(2000年6月27日教财〔2000〕16号)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系统的基本建设资金不断增加,建设规模不断扩大,为了加强管理,避免损失浪费,许多部门和单位都开展了对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工作。
通过审计,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约了工程投资;维护了教育单位的合法权益;同时促进基建、修缮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为进一步加强对基本建设资金的管理,加大对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力度,现提出如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教育系统各部门、各单位对各种资金来源的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均应进行审计。
修缮(装饰)工程项目审计的资金起点可根据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二、对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的审计应包括以下内容:1.建设资金来源的合规性;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开工前基本建设程序执行情况和工程项目建设规模、投资批准情况;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内容的有效性、真实性。
2.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预算(概算)执行情况及变更内容、变更程序的合法性、合规性;材料设备的采购;隐蔽工程的验收;工程项目经济合同履行情况;工程项目成本及相关财务收支核算的真实性、合法性。
3.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竣工决算报表和有关监理报告及竣工决算报表编制依据的真实性、合法性。
三、建设工程、修缮工程项目审计由各部门、各单位审计机构组织实施。
学校也可委托社会审计组织实施审计,具体委托事项由审计机构办理,委托费用按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列入建设成本。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3]1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了推动高职高专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部拟在今后几年内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对全国所有高职高专院校进行一次水平评估。
今年首先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今年将选择30所左右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开展评估试点工作,上半年评估4至5所,下半年评估25所左右。
二、参评的院校需举办高职高专教育满三年以上,并有一届毕业生。
三、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推荐二所参加今年评估试点的备选学校,我司将选择其中一所进行评估。
四、上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5至6月份,下半年的评估时间初定在9至11月份。
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于3月10日前将推荐评估的备选学校及拟评时间书面报我司高职与高专教育处。
今年评估工作的具体安排我司将另行通知。
联系人:李津石、常建军联系电话:************E-mail:************************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二〇〇三年二月十二日附件: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一、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有关说明1.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为依据,坚持“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
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迎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ppt-Po
•16号文件出台的背景
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十六大确定的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 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 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 班人。
贯彻教育部养1工6作号评文•湖估件p精南p神t-工P迎o业接人职才业培技术学院
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迎接人才培 养工作评估ppt-Po
3、评估的基本任务
评估的主要目的概括有四方面: ❖鉴定作用:判别状态(全面、客观) ❖诊断作用:查找原因(真实、准确) ❖导向作用:指明方向 (就业导向、教学中心) ❖激励作用:办出特色 (社会公告) 总之,评估是对学校全面工作的检验。
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迎接人才培 养工作评估ppt-Po
贯彻教育部16号文件精神迎接人才培 养工作评估ppt-Po
4、评估的原则
• (四)评价与引导相结合。既要坚持标准, 对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做出判断,又要为学校的 改革与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思路与办法; • (五)平等交流、公平公正。评估专家与被 评院校双方应平等交流,客观、公正地发现问 题、分析问题,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 • (六)不向被评学校收取评估费用,不影响 学校日常教学秩序。
4、评估的原则
• (一)学校自评与专家评估相结合。以学校自 评为基础,充分依靠专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 培养工作评估机制; • (二)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既要考察人才培养 效果,又要注重人才培养工作过程,还要关注学 校发展潜力; • (三)全面了解与重点考察相结合。既要把握 人才培养工作全局,又要抓住关键要素进行重点 考察;
• 教育科学依据:遵循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 职业教育规律和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规律,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职业针对性、大众性、产业性、地方性 或行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教高【2006】16号
在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现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为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对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富了高等教育体系结构,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框架;顺应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新型国家对高技能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既面临着极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等职业院校要深刻认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要求,也是高等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适当控制高等职业院校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
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要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为指导,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
要加强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倡导选聘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高等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灵活调整和设置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及时发布各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变化、就业状况和供求情况,调控与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高等职业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要根据市场需求与专业设置情况,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辐射服务面向的区域、行业、企业和农村,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选择一批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办学水平和就业率高的专业点进行重点建设,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优势凸显以及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国家、地方(省级)、学校三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推动专业建设与发展。
发挥行业企业和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加强专业教学标准建设。
逐步构建专业认证体系,与劳动、人事及相关行业部门密切合作,使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建立
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推行“双证书”制度,强化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有职业资格证书专业的毕业生取得“双证书” 的人数达到80%以上。
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地方和学校加强课程建设。
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
加强教材建设,重点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并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企业接收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六、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是高等职业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
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
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在重点专业领域选择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进行支持与建设,形成一批教育改革力度大、装备水平高、优质资源共享的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七、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按照开放性和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根据国家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部署,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
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同时要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
重视教师的职业道德、工作学习经历和科技开发服务能力,引导教师为企业和社区服务。
逐步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任职标
准和准入制度。
重视中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教师的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加强骨干教师与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建设一批优秀教学团队、表彰一批在高职教育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八、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高等职业院校要强化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重视过程监控,吸收用人单位参与教学质量评价,逐步完善以学校为核心、教育行政部门引导、社会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完善5年一轮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体系,在评估过程中要将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双证书”获取率与获取质量、职业素质养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落实情况以及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九、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将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重点支持建设100所示范性院校,引领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强化办学特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各地要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统筹管理,加大经费投入,制定政策措施,引导高等职业院校主动服务社会,鼓励行业企业积极参与院校办学,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特色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重视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加强对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的宣传,增强社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了解,提高社会认可度。
要高度重视高等职业院校领导班子的能力建设,建立轮训制度,引导学校领导更新理念,拓宽视野,增强战略思维和科学决策能力,要把人才培养质量作为考核学校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
高等职业院校党政领导班子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校的发展重心放到内涵建设、提高质量上来,确保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特别是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招生管理。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完善运行机制,维护稳定,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