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

整合的几点看法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明德小学谢洪福现在21世纪初,人类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信息化整合小学科学教学应该有新的教学方法、形式,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做为新的教学尝试,改变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方法,而是采用近年来兴起的小组合作和信息技术融合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教学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启发、谈话等学习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标。所以我们有意识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学习科学知识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1.实验课的整合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课,是诸多课型中最常见、最基本的课型之一。实验课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动手操作,以获得正确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培养科学的分析方法和科学态度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与科学实验有机整合,特

别是指导学生动手实践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在《电和磁》的单元中,我对其中“暗盒简单电路的判断与接线方式”作了信息技术与科学实

验教学整合的探索。

“暗盒简单电路的判断与接线方式”一课的教学任务是1.通过实验和推理,使学生学会简单的电路连接方式,正确判断暗盒内接头的通断情况。2.通过假设推理及探究验证等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按照传统的自然课实验教学方法,常常是先让学生动手用暗盒外接电路做个实验,以证明暗盒中接头连接是否良好。然后,教师用演示图片展示暗盒内接头的连接状况,讲解暗盒中几种电路连接形式。这样的先动手后观察分析,看起来是符合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过程。但是实际上小学生只作了简单的操作与判断,没有动脑筋思考,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与发散、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这样的实验教学实际也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不能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质。为了从根本上改革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我在这节课教学中,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将信息技术与实验过程设计进行了充分的整合。在强调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以及协作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即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实验课的操作程序就是按照布鲁纳的“发现”教学模式分为:提出问题—推理假设—进行验证—作出结论四个阶段开展。其中信息技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观察课的整合教学:

我对信息技术与科学观察课教学的整合做了如下的大胆探索实践。例如:《昆虫》一课,是以昆虫身体的共同特征以及其他相关昆虫知识为内容的综合型观察课。按照以往的传统自然课教学方法,只是提供给学生有限的几盒昆虫标本或几张投影片,让他们跟着老师的教学过程认识几种昆虫,然后从头、胸、腹到触角、足、翅膀等一一进行归类概括,从而了解昆虫的身体特征,形成昆虫的概念。这样的学习,学生只能是被动、机械地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初始阶段的教学方式则是运用多媒体演示型课件。这种整合方式当然可以增加昆虫画面的观赏度,而且有些课件还能根据教学的重点,在学生认识昆虫身体特征时把各种昆虫的头、胸、腹分解开来,帮助学生观察、归类教学的难点,而且还增强了学生学习昆虫知识的兴趣与感受。但这种教学方式仍然没有打破传统自然观察课的“教师叙述,学生听讲;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观看”的被动接受程式。而现在采取以资源为中心的学科整合发展阶段的教学,则是以现代认知理论—“发现法”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整理资料以及探究性学习为重点,引导学生围绕“昆虫”这一主题从网上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加工信息,这种以资源为中心的在线学习模式,完全可以建构起新的知识框架。教学过程是采用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检索资料,自己分析比较,自己整理归类,自己自学拓展,自主探究答案”的教学策略。即在第一课时内学生基本了解动物的两大分类,什么是脊椎动物,什么是非脊椎动物以及它们的特征基础上,再提出对非脊椎动物的另类--昆虫进行探究归类。首先,学生围绕“昆虫”提出了许多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如:“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昆虫是如何繁殖后代的?”“昆虫是生活在哪里的?”“昆虫都吃些什么东西……”然后,教师在网上推荐部分昆虫身体构造的画面资料,供学生自己分析、比较;接着,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应用Word整理表格,对有关昆虫体形特点进行逐一整理、归类、填写,从而得出昆虫身体的共同特征是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其中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一到二对翅膀和三对足;最后,学生在对昆虫身体特征有所了解的基础上,通过在线网络自主选择教师介绍的各种昆虫网站,以独立自学或协作探究的方式拓展有关昆虫的其他知识,突破了以知识为中心的教材束缚,并由课堂虚拟网扩展到课外城域网。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既提高了自身信息素养,又丰富了知识、学会了网上选择、检索信息的学习能力,从而全面呈现了信息技术与自然学科的有机整合。本课除了在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协商会话能力的培养外,还充分运用了在线网络人机交互的优势,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欲望。从而构建起科学知识、探究能力、学习态度“三位一体”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新架构,并在在线网络的资源设计等方面,突破了仅呈现教材内容和情景画面的单一模式,增加了学生自主选择内容以及由局域网扩展到与城域网或广域网之间的超链接,从而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探索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与主动发展精神。

在科学教学之外,我总是先让学生上网查询资料、信息,从学生最关注的靖宇的空气以及环境现状入手,了解靖宇的空气以及环境现状,并且注意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科学知识的“原型”和

最新的信息,查询有关图片以及文字资料。然后马上让学生在网上查询造成环境污染的成因,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和对新鲜事物及新信息进一步探究的欲望,让学生研究环境污染的形成过程。然而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宏观、抽象,离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实际都比较远,因此我们借助信息技术,解决无法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宏观的现象浓缩进教室,把长白山的自然环境状况缩短至几分、几秒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复杂的污染环境的成因,变得集中、具体和形象。不仅让学生对空气和环境的污染有了深层次的认识,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更使学生经历了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

教学中,我利用了信息资源、现代化手段来跨越时空的界限。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科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和现代化手段,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改变传统的科学教学内容,不但使科学教材“活”起来,更让学生的科学学习置身于信息化的时代;同时也拓展了教师的知识视野。

总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课程有机的整合,就是信息时代中占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一定会成为21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因此,我们要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教学。打造新的教学思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