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制剂设计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十四章气雾剂、喷雾剂与粉雾剂

第三节 喷雾剂
2. 喷雾剂的装置 手动泵雾化器 喷射式雾化器 超声波雾化器 智能喷射雾化器
3. 喷雾剂的质量评价
第四节 吸入粉雾剂
1. powder aerosols for inhalation—— 微粉化药物或与载体以胶囊、泡囊或多剂量贮库形 式; 采用特制的干粉吸入装置 (dry powder inhaler, DPI); 由患者主动吸入雾化药物至肺部的制剂。 2. 吸入粉雾剂与定量吸入气雾剂〔metered dose inhaler, MDI〕相比,具有的优点: 不含抛射剂; 给药剂量较大; 患者主动吸入,顺应性好; 药物稳定性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雾剂 第三节 喷雾剂 第四节 粉雾剂
学习目标
✓ 掌握气雾剂、喷雾剂、粉雾剂的概念;气雾剂 的分类、特点、组成。
✓ 熟悉气雾剂的肺部吸收特点、影响药物在呼吸 系统分布的因素;常见的抛射剂,药物与附加剂 要求;气雾剂的处方分析。
✓ 了解气雾剂的耐压容器及阀门系统、制备工艺; 喷雾剂、吸入粉雾剂的特点、装置、质量评价。
第一节 概述
气雾剂 aerosols 喷雾剂 sprays 粉雾剂 powder aerosols
具有速效和定位作用
保持药物清洁无菌
优
使用方便
缺
点
可避免胃肠道的副作用 点
和肝脏首过作用
准确控制给药剂量
外用时可减少刺激性
抛射剂
对心脏的毒副作用 环保问题 皮肤刺激性
产品成本较高ຫໍສະໝຸດ 第一节 概述肺部吸入药物的吸收特点 吸收速度快→速效。 影响吸收的因素:
第二节 气雾剂
抛射剂的用量与蒸气压
paNapa0nan anbpa0 pbNbpb0nan bnbpb0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迟释制剂共26页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迟释制剂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人卫第七版药剂学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1、药剂学: 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使用得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2.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Dosage form)3. 制剂: 为适应治疗或预防得需要而制备得不同给药形式得具体品种,称为药物制剂,简称药剂学任务:就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于临床应用得剂型,并能批量生产安全、有效、稳定得制剂,以满足医疗卫生得需要、药物剂型得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调节药物作用速度,靶向作用,影响药效药剂学得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药典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得依据第二章:药物制剂得稳定性药物制剂稳定性得概念药物制剂得稳定性系指药物在体外得稳定性,就是指药物制剂在生产、运输、贮藏、周转,直至临床应用前得一系列过程中发生质量变化得速度与程度、药用溶剂得种类(一)水溶剂就是最常用得极性溶剂、其理化性质稳定,能与身体组织在生理上相适应,吸收快,因此水溶性药物多制备成水溶液(二)非水溶剂在水中难溶,选择适量得非水溶剂,可以增大药物得溶解度。
1.醇类如乙醇、2.二氧戊环类3。
醚类甘油。
4。
酰胺类二甲基乙酰胺、能与水混合,易溶于乙醇中。
5.酯类油酸乙酯。
6、植物油类如豆油、玉米油、芝麻油、作为油性制剂与乳剂得油相、7、亚砜类如二甲基亚砜,能与水、乙醇混溶。
介电常数(dielectricconstant)溶剂得介电常数表示在溶液中将相反电荷分开得能力,它反映溶剂分子得极性大小、溶解度参数溶解度参数表示同种分子间得内聚能,也就是表示分子极性大小得一种量度。
溶解度参数越大,极性越大。
溶解度(solubility)就是指在一定温度下药物溶解在溶剂中达饱与时得浓度,就是反映药物溶解性得重要指标。
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得最大克数来表示,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得量浓度mol/L来表示、溶解度得测定方法1。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一章绪论

31
第六节 药典与药品标准
➢ 药品标准--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保证药品质量的法定依 据。
35
第六节 GMP和GLP
➢ GMP--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用于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和原料药 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 检查对象
人
生产环境
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36
第八节 药剂学的沿革和发展 ➢ 1843年:发明压片机-- 机械化生产 ➢ 1847年:硬胶囊剂 ➢ 1886年:发明安瓿 -- 注射剂 ➢ 1947年:缓释制剂 ➢ 1970年:缓释靶向制剂
38
谢谢!
从这门课我们能学到什么?
基本理论 质量控制
药剂
Eg:红霉素片 处方:红霉素 1亿单位 淀粉 0.0575kg 淀粉浆 0.01kg 硬脂酸镁 0.0036kg 共制 1000片
处方设计
制备工艺
6
这门课程的要求是什么? ● 掌握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常用辅料 ● 分析设计制剂处方 ● 掌握基本剂型制备工艺、质量控制
* 非经胃体肠分道散给型药、剂微型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注射给药 静注、肌注、皮内 呼吸道给药 喷雾剂、气雾剂 皮肤给药 软膏、溶液 粘膜给药 滴眼剂、舌下片 透析用制剂
浸出制剂,无菌制剂
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
22
23
24
25
三、药物传递系统 ➢ DDS--药物传递系统 drug delivery system 新剂型和新制剂的典型成果代表 设计理念: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
药剂学第七版-第十五章-中药制剂

中,在药粉上连续添加浸出溶剂使其
渗过药粉,自加下入流药出材浸量出60液~7的0%一的种浸动
态浸出方法。出闭 溶放
剂 置
均 一
匀 定
润 时
湿 间
。并 使粉
密 末
充分吸液膨胀。
24~48h
在渗漉筒上部缓缓加 入溶剂并排出药材间 隙中的空气。
渗漉法的特点
动态浸出
溶剂
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
溶剂用量少
慢速浸出:1-3ml/min 快速浸出:3-5ml/min
注射液
提取
分离纯化
浓缩干燥
制成各种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
颗粒剂、片剂、 胶囊剂、丸剂
2. 中药材的预处理
☆药材的品质检查 药材的来源与品种的鉴定 有效成分或总浸出物的测定 含水量的测定(9%~16%) 挑拣整理 必要时水洗、干燥
☆药材的炮制
☆药材的粉碎 药材性质 粉碎要求
3. 浸出过程
浸润渗透阶段
第一节 概述
中药——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中 药 制 剂 ——pharm熟ace悉ut中ic药al 、p中rep药ar制at剂io和ns天fo然r
药物制剂的概念;中药制剂的 traditional Chinese m特ed点ic;ine
天然药物——natural d了ru解g中药剂型的改革。 天然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 preparations
for natural drug
中成药——Chinese traditional patent medicine
浸出制剂——用适当的浸出溶剂和方法,从药
材(动、植物)中浸出有效成分所制成的供内服 或外用的药物制剂。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第十章-灭菌与无菌制剂

细过滤器
电渗析或反渗透装置
阳离子树脂床
脱气塔
阴离子树脂床
混合树脂床
纯化水
多效蒸馏水机或气压式蒸馏水机
热贮水器(80℃)或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贮存
注射用 水 2021/2/4
注射用水的制备工艺流程 9
(三)原水的处理—纯化水的制备
❖ 目的 最大限度的去除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可 溶性盐类、微生物及热原。
16
控制面板
冷凝器 蒸馏塔 设备固定架
多效蒸馏水机
2021/2/4
17
2. 反渗透法 3. 综合法 4. 注射用水的收集保存 5. 注射用水的检查
2021/2/4
18
注射用水的制备
饮用水
细过滤器
电渗析或反渗透装置
阳离子树脂床
脱气塔
阴离子树脂床
混合树脂床
纯化水
多效蒸馏水机或气压式蒸馏水机
热贮水器(80℃)或65℃以上保温循环或4℃以下无菌状态贮存
药物制剂
非规定无菌制剂 (限菌制剂)
无菌制剂——在无菌环境 中,采用无菌操作方法或 技术制备的不含任何活的 微生物繁殖体和芽孢的一 类药物制剂。
限定染菌的
202种1/2/类4 与数量
4
无菌制剂 无菌制剂
注射用制剂 眼用制剂 植入型制剂 创伤用制剂 手术用制剂
2021/2/4
5
二、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的质量要求
阳离子交换树脂:
氢型: RSO3- H+ 钠型(稳定) Na+
阴离子交换树脂:
氢氧型: RN +(CH3)3OH氯型(稳定): Cl-
处理原水的流程:
阳床 脱气塔(CO2)阴床混合床 新树脂:处理、转型
药剂学(第7版1-10章)

液体制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溶剂
液体制剂中的溶剂是药物的溶媒,它能够溶解药物,使其成 为均匀的溶液。根据溶解度的大小,溶剂可分为极性溶剂和 非极性溶剂。常用的极性溶剂有水、甘油等,常用的非极性 溶剂有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附加剂
为了增加液体制剂的稳定性、口感、外观等,需要添加一些 附加剂。常见的附加剂有防腐剂、甜味剂、着色剂、抗氧化 剂等。
目录
• 固体制剂(二) • 半固体制剂与气雾剂 • 经皮给药制剂 • 粘膜给药制剂 • 药物制剂的新技术与新剂型
01 绪论
01 绪论
药剂学的定义和任务
总结词
药剂学的定义和任务
详细描述
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 理应用的综合性学科。其任务是确保药物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和质 量可控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
液体制剂的特点与分类
特点
液体制剂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易于分剂 量,给药途径多,易于吸收,作用迅速 。但液体制剂易受外界因素(如温度、 光线、空气等)的影响,易发生化学变 化和微生物污染。
VS
分类
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均相液体制剂 和非均相液体制剂。均相液体制剂是指药 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于溶剂中,形成 均匀的溶液;非均相液体制剂是指药物以 微粒、小滴或薄膜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 成乳剂、混悬剂等。
06 固体制剂(二)
丸剂
丸剂的定义
丸剂的分类
丸剂是指将药物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 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 的制剂。
根据制备方法和材料的不同,丸剂可分为 蜜丸、水蜜丸、水丸、浓缩丸、蜡丸和微 丸等类型。
02
其他溶剂
根据药物性质和制备需要,有时会选择乙醇、甘油、丙二醇等作为溶剂。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包合物

溶解度、溶出速率法等
✓ 物理学方法:
热分析法(DAT和DSC )、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法、核 磁共振波谱法等
.
1.溶解度及溶出速率测定
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 物理混合物
原料药
水飞蓟素药物和PVP物理混合物及固体分散体溶出度曲线
.
相溶解度法
一定温度下,测定药物在不同浓度的CD溶液中的溶解度 绘制溶解度曲线,判断包合物是否形成。
.
1.环糊精的分子结构
.
2.三种CD的基本性质
项目 葡萄糖单体数 Mr 分子空洞内径 空隙深度 空洞体积 [α]25D(H2O)
α-CD 6
972 0.47-0.53nm
0.79nm 17.6nm +150.5°
β-CD 7
1135 0.60-0.65nm
0.79nm 34.6nm +162.5°
.
固体分散体 物理混合物 泊洛沙姆 原料药
间尼索地平固体分散体DSC图
.
图 丙硫米唑HP-CD包合物 的DSC图谱
a 为丙硫米唑原料;
b 为HP-CD;
c 为丙硫米唑与HP-CD物理混 合物;
d 为丙硫米唑与HP-CD 1:1投 料、经共沉淀法制备的包合物;
e 为丙硫米唑与HP-CD1:1投 料、经冷冻干燥法制备的包合 物。
.
2.组成:
客分子(guest molecule)
主分子(host molecule)
❖ 具有包合作用的外层分子称为主分子;被包合到主分子空间 中的小分子物质,称为客分子。
❖ 主分子为包合材料,具有较大的空穴结构,足以将客分子 (药物)容纳在内,形成分子囊。
.
3.特点:
第七版-药剂学-固体制剂 ppt课件

3~20
中硬度物质
ppt课件
19
5. 筛分 sieving
借助网孔大小将不同粒度的物料 按粒度大小进行分离的操作。
粒径均匀一致的粉末 提高混合的均匀性 除去药材的杂质
ppt课件
20
6. 筛分设备
编织筛 药筛的种类
冲眼筛
药筛的标准 中国国家标准以网孔尺寸为基本尺寸,以筛 孔内径大小表示(μm); 工业用筛常用“目”表示,是一英寸 (25.4mm)长度上所含筛孔数目的多少。
圆筒型混合机
槽型混合机 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螺旋锥型混合机
ppt课件
27
V型混合筒 旋转轴
V型混合机
ppt课件
28
主动轴 从动轴
万向节
(外形图)
(结构图)
三维运动混合机
ppt课件
锥形圆筒
29
混合槽 搅拌桨 固定轴
减速器 转臂 加料口
锥形筒体 螺旋杆部件
槽型混合机
出料口
双螺旋锥型混合机
ppt课件
30
改善粉末的流动性; 防止各混合成分的离析; 防止粉尘飞扬及器壁上的粘附; 调整堆密度,改善溶解性能; 改善片剂生产中压力的均匀传递等。
ppt课件
32
湿法制粒技术(wet granulation)
原、辅料的处理
粉碎 细度:通过80~100目筛 (尤其是毒性药物、有色药物)
过筛
制颗粒
制软材:原、辅料混合→润湿剂/粘合剂→混匀
使处方中各成分含量均一,以保 证用药剂量准确、安全有效,保证 制剂产品中各成分的均匀分布。
混合度(degree of mixing)—— 物料混合均匀程度的指标。
大小介于0~1之间。 ppt课件
人卫版药剂学第七版 微粒分散系的制备技术

2. 改善药物在体内外的稳定性。 (包藏作用)
3. 根据微球的载体性质,使微粒具明显缓释作用,延长药物 在体内的作用时间,降低毒副作用。(包藏作用) 4. 不同大小的微粒在体内分布的选择性。(生物学效应)
聚合物胶束的释药机制 • 扩散
• 聚合物胶束解离药物随之渗出
• 化学键断裂而释放
影响聚合物胶束性能的因素 • 聚合物的临界聚合浓度(CAC)与胶束的稳 定性密切相关。 CAC值越小,聚合物胶束抗 稀释能力越强越不易解缔合。 1、聚合物材料的种类及组成(烃基碳链↑ 亲 水链↓ 支链↓ 单体分子量↑ CAC↓) 2、温度(温度↑ CAC↑) 3、外加电解质(CAC↓)
聚合物胶束的载体材料
聚合物胶束的分类
• 嵌段聚合物胶束
• 接枝聚合物胶束
• 聚电解质胶束
• 非共价键胶束
聚合物胶束的形成原理
• 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机理相似,但 是由于聚合物在水中形成胶束的临界浓度小,且 其疏水核心更稳定,故聚合物胶束可以经稀释而 不易解聚合。 • 因而可以用作药物载体。 • 临界聚集浓度(CAC,critical aggregation concentration)
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
<50 nm 微粒能穿透肝脏内皮,通过毛细血管末
梢或通过淋巴转运至脾和骨髓,也可达肿瘤组织。 静脉、腹腔注射0.1~3.0μm的微粒,很快被单核 巨噬细胞吞噬,最终到达肝脏和脾脏等部位,血
液中的微粒逐渐被清除。
巨噬细胞
> 7μm
微粒,静注后可被 治疗肺癌的卡铂微球
肺部毛细血管机械滤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
☆制剂的设计能够提高药物治
① 安全性(safety);
疗的安全性,降低毒副作用
② ③
有可效控性性((ceoffnetcrtoivlleanbeislist)y;);和☆Cr抗刺e稳m癌激应药给药o定药p性增品药物剂h性质物。强o本途剂型是r量紫作药身径型和安源杉增物处全于醇溶治方性设-剂疗-设、计、的计有理丙伊效念二始性,
5
创新药物发现与开发过程中的药剂学相关研究:
发现 靶点
确认 靶点
高通量 优化先导 确定候选 临床前
筛选
化合物 化合物
研究
临床 研究
上市后 研究
化合物库的 先导化合物 候选化合物的 处方和制剂 确定上市 改良制剂/仿
成药性评价 成药性优化 处方前研究
工艺 剂型和处方 制产品研究
开始制剂设计
进入制剂开发后,关键: 根据临床用药的需求设计适宜的给药 途径和剂型。 确定给药途径和剂型后,主要内容: 进一步设计和筛选合理的处方和工艺。 QbD:Quality by Design
用合适的盐,以提高制剂稳定性。 药物的pKa值、环境pH值、药物解离程度及溶解度的关系可
以用Handerson-Hasselbach方程表示 弱酸性药物 pH=pKa + lg[A-]/[HA] 弱碱性药物 pH=pKa + lg[B]/[BH+]
21
2.溶解度 药物必须处于溶解状态才能被吸收。溶解度影响药物的溶
生较大波动。
11
1. 口服给药-剂型设计要求 在胃肠道内吸收良好;固体制剂 避免胃肠道的刺激作用; 克服首过效应; 具有良好的外部特征:如气味、味觉、大小 适于特殊用药人群,如老人、儿童
12
2. 注射给药-特点 药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iv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适用于不宜口服的病人 产生局部定位作用 靶向、长效
④ 稳定性(stability); 醇的作有前溶效提就剂性和考保虑障确保质量的要
⑤ 顺应性(compliance); ☆☆缓病物释人理求制和、剂医化护学人、员生对物所有用效药性
物影的响接因受素程实度验(A、cc加ep速tan试ce验) 、
☆长注期射试疼验痛
9
二、制剂的给药途径的确定 ➢ 不同的药物制剂,通过不同的给药途径作用于体内后,药
•候选药物测试300 患者 (III期)
•制剂开 发
•发现
•项目组 与计划
•化合物 合成
•筛选
•候选 化合
物
•早 期案
例性 研究
•动物 安全 性研
究
药物研发的漫长之路
4
剂型与效应关系: 药物作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药物本身的活性,而且还与其
进入体内的形式和作用过程密切相关。 剂量≠生物效应 剂量+剂型=生物效应 制剂设计与优化是创新药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6
制剂设计新理念-质量源于设计 QbD:Quality by Design 强调通过设计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即药品从研发开始就考
虑最终产品的质量,在处方设计,工艺路线设计,工业化 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透彻理解基础上,精心设计。
7
第二节 制剂设计的基础
一、制剂设计的目的 确定适宜的给药途径ຫໍສະໝຸດ 剂型第八章 药物制剂的设计
如何设计 ?
2
主要内容
1.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制剂设计 2. 药物制剂设计的基础
3. 处方前研究 ★
4. 药物制剂的优化
4
3
第一节 创新药物研发中的制剂设计
•充分研究
•100患者研 究(II期)
•探索研究
•临床数 据分析
•注册
•大量候选
药物的合 20-30健康志 成
愿者研究I期
出以至吸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药物能否成功制成注射液 或溶液剂 对于易溶于水的药物,可以制成各种固体或液体剂型,适 合于各种给药途径。 对于难溶性药物,不易制成溶液剂。更不适合制成注射给 药剂型,但给予一定条件时,也可制成溶液剂(包括注射 剂),但必须注意药物的重新析出,防止由此带来的不良 反应。
使用不方便、注射疼痛 易交叉污染、安全性差 制备过程复杂、质量要求高、成本高
13
无针注射剂
14
2. 其他给药途径 经皮给药:药物透过表皮层进入皮下毛细血管,通过体循
环作用于全身。 肺部吸入给药:基于肺部巨大表面积及丰富的毛细血管。
15
第三节 处方前研究
处方前研究(preformulation):在制剂研究阶段,首先 对候选化合物的化学、物理、生物学性质等进行的一系列 研究,统称为处方前研究。
物的吸收和作用机制以及药效等有可能大不相同。 ➢ 根据临床用药目的确定给药途径
眼、耳、鼻、皮肤:可考虑外用 不易触及的脏器及作用于全身的药物系统(全身)给药
:口服、皮肤、注射及粘膜透过等。
10
1. 口服给药-特点 胃肠道吸收进入体循环,达到全身治疗 具有自然、方便、安全、患者的顺应性好等优点 起效慢、药物吸收易受实物以及患者生理条件的影响而产
17
处方前设计的基本程序
化学结构
光谱及色谱特征 全
晶型
新
光学异构体
药
溶解性
物
解离性质
稳定性 分配性质 吸收性质 动物药动学 粉体学性质 辅料相互作用
已知药物
资料调研——分析方法选择—— 针对剂型及制剂的特别项目研究
确定及修改处方设计及工艺设计方案
18
1 化合物理化性质测定 2 原料药的固态性质 3 稳定性和配伍研究 4 处方前生物药剂学研究
目的:为后期研制稳定且具有适宜生物学特性的剂型提供 依据。
可穿插在新药研究的不同阶段开展,现倾向于在先导化合 物优化或确定候选化学物的同时,开展一部分处方前研究 。
已知化合物进行新制剂或改良制剂,可通过文献或数据库 获得有关参数。
16
一个药物从合成到最后上市,大致经历: ① 药理活性的筛选 ② 初步药理学及分析方法研究 ③ 处方前工作(preformulation) ④ 处方与制备工艺研究 ⑤ 临床前研究 ⑥ 临床研究 ⑦ 申报工作
19
一、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测定
为什么系统表征? 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等)是影响其
在体内作用的重要因素 影响制剂设计(制剂研发的重点、选择适宜的剂型、辅料
、制剂技术或工艺)
解离常数pKa 溶解度 分配系数 固有溶出速率
20
1.解离常数pKa 药物的pKa影响弱酸弱碱药物的溶解度以至吸收 pKa值可使研究人员应用已知的pH变化解决溶解度问题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