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合集下载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探讨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探讨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方法探讨【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其护理方法。

方法:纳入64个应用PICC置管的神经外科重症病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PICC并发症预防性护理。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数值更令人满意(P<0.05)。

结论: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应用PICC并发症预防性护理可显著降低PICC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并发症;护理方法前言: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理念的不断更新与输液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成为了重症患者药物输注的另外一条重要选择途径[1],但仍有一定概率会发生并发症。

本次研究主要为分析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常见的PICC并发症发生原因,并实施相对应的护理措施,以更好改善患者预后,具体研究内容请自行翻阅下文。

1资料及方法1.1资料从我院神经外科2019年12月~2021年12月收治的重症患者中择取64例作为研究样本,所有病例均依据“信封法”进行随机分组,分别分入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可容纳样本总数32例。

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3;年龄上限与下限分别为80岁和12岁,年龄均值(46.33±5.63)岁。

观察组男女比例为17:15;年龄上限与下限分别为78岁和13岁,年龄均值(46.45±5.69)岁。

组间资料对比,P>0.05。

入组标准:①符合PICC置管相关适应证的病例;②临床资料完备且对研究内容详知的患者或家属。

剔除标准:①存在PICC置管相关禁忌证的病例;②合并存在其他严重躯体器质性疾病或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病例;③中途脱落研究的病例。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口头告知患者PICC置管相关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对出现渗液、渗血、静脉炎等PICC并发症的患者及时遵医嘱对症处理,与此同时提供卫生、饮食、用药等方面的护理服务。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PT

2级 局部疼痛伴有发红或/和水肿;发生范围扩展到导管长度以外
局部疼痛伴有发红或/和水肿;条索物形成;可摸到条索状静脉; 3级 发生范围扩展到导管长度以外
局部疼痛伴有发红或/和水肿;条索状物形成;可触摸到的静脉条 4级 索状物长度大于2.5cm;有脓液流出;发生范围扩展到导管长度
以外
9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静脉炎——症状
(四)胶带灼伤——发生原因及症状
➢病人对胶布过敏 ➢黏贴胶布太多 ➢使用某些种类的胶布
发红、烧灼感、撕除 胶布时有皮肤损伤
24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四)胶带灼伤——预防及处理
➢ 避免在皮肤上使用过多胶布 ➢ 使用固定板时将胶布贴在固定板上 ➢ 避免在患处贴胶布 ➢ 在患处涂上无菌药膏,如百多邦
25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15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二)渗漏——症状
疼痛
皮温 减低
局部 肿胀
点滴 不畅
16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二)渗漏——预防
➢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 输注过程中勤观察 ➢ 输注易渗漏药物,应选择好血管,避免选择下肢
静脉 ➢ 避免在肢体屈曲处注射 ➢ 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 ➢ 抽吸化疗等刺激性药物针头不直接接触病人 ➢ 穿刺前局部热敷 ➢ 长期输液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CVC、PICC等
(PICC) ※20世纪80年代出现置入式输液港
3
外周静脉输液概述
外周静脉输液的方法及其适应症
❖ 头皮针 ——适用于短期或单次给药
❖ 静脉留置针 ——适用于短期静脉输液治疗
❖ 中长导管 ——适用于中短期静脉输液治疗
4
外周静脉输液概述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优秀医学PTT课件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优秀医学PTT课件
15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二)渗漏——症状
疼痛
皮温 减低
局部 肿胀
点滴 不畅
16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二)渗漏——预防
➢ 提高护理操作技能,尽量做到“一针见血” ➢ 输注过程中勤观察 ➢ 输注易渗漏药物,应选择好血管,避免选择下肢
静脉 ➢ 避免在肢体屈曲处注射 ➢ 勿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输液 ➢ 抽吸化疗等刺激性药物针头不直接接触病人 ➢ 穿刺前局部热敷 ➢ 长期输液提倡使用静脉留置针、CVC、PICC等
LOGO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的预防及处理
目录
一 外周静脉输液概述 二 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其处理
2
外周静脉输液概述
※1662年德国约翰医师首次将药物注入人体 ※20世纪40年代二战爆发,静脉输液迅速发展 ※1949年Meng及其同事使用中央静脉高渗右旋
糖酐和蛋白质溶液 ※1958年开始由周边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
19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二)渗漏——处理(造影剂)
➢轻度——50%硫酸镁湿敷 ➢重度——保留针头回抽
利多卡因封闭 50%硫酸镁湿敷
20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三)血肿——发生原因
➢ 穿刺方法不正确 ➢ 过度消瘦、年老患者血管壁薄弱,管周血液漏出 ➢ 拔管后按压不当 ➢ 误穿动脉未确切止血 ➢ 静脉穿刺失败后在穿刺点上方重复扎止血带穿刺
5
一 外周静脉输液概述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二脉输液常见并发症
一、局部并发症
静脉炎 渗漏 血肿 胶带灼伤 血栓栓塞 血栓性静脉炎 注射部位感染 蜂窝织炎 神经损伤
7
二、全身并发症
发热反应 急性肺水肿 败血症 空气栓塞 晕厥
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一)静脉炎——发生原因

静脉输液引起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引起并发症及处理措施

静脉输液引起并发症及处理措施静脉输液是护士基本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中的重要手段,在临床疾病的抢救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输液不良反应也时时困扰着我们,不同类型的输液反应可能具有相似的症状,往往难以区分。

全面了解不良反应、症状并具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静脉输液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疾病愈合的时间。

因此, 静脉输液并发症在护理工作中,应引起高度重视.下面将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1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预防:(1) 操作前要洗手,彻底消毒穿刺部位。

(2)穿刺后针头要固定牢固年,避免在关节活动度大的部位置针或置管。

(3)对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或留置深静脉导管。

(4) 避免在瘫痪的肢体行静脉穿刺及补液。

(5) 避免一个导管多次使用。

(6) 输入化学药物时,应选择较粗大的静脉,以确保足够的血液稀释,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将滴注速度适当减慢。

处理:(1) 停止在患肢静脉输液。

(2) 中草药外敷。

(3) 必要时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

(4) 营养不足,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加强营养,增强机体对血管壁创伤的修复能力和局部抗炎能力.2血肿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预防:(1) 加强培训,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

(2) 熟悉常用静脉和动脉的关系。

(3) 如一侧肢体不成功,应改为对侧肢体。

(4) 拔针后,勿立即在穿刺肢体的上方绑上止血带.处理。

(5) 已形成的血肿,小血肿无需特殊处理,大血肿早期冷敷,48小时后再用热敷,促进淤血吸收。

3发生渗出组织坏死的预防及处理措施预防:(1) 选用导管材料柔软的留置导管或输液器.(2) 牢固固定。

(3) 输注易致渗漏损伤的药物时,应选弹性好且较粗的血管,避免选用下肢静脉。

(4) 最大程度的稀释药物,尤其是化疗药物.处理。

(1) 立即停止输液拔观管。

(2) 局部冰副敷,渗出后局部冰敷6-12小时。

(3) 对于外渗引起的局部无菌性炎性性反应或局部软组织缺血坏死溃疡,可用六神莞4粒研成粉末,加适量蜂蜜调成糊,涂于暴露的患处,每天2次,一般2-3天方可治愈。

神经外科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预防

神经外科输液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预防
J u n l f qh rMe i l ol e 2 1 , 13 , . 3 o r a o ia dc l g ,0 0 Vo. 1 No 1 Qi aC e
神 经外 科 输 液 反应 原 因分 析及 处 理 、 防 预
邹冬梅 张 宇
分 析 引起 神 经 外 科 静 脉 输 液 反 应 的相 关 因素 , 讨 预 防对 策 及 处 理措 施 , 低 临 床 探 降 【 要】 目的 摘
麻疹 、 气管 哮喘 等过 敏性 疾病 史 者 3 支 1例 ; 液 量 最 少 为 输 10ml而 最 多 50ml最 早 发 生 时 间 为 输 液 后 3mi, 迟 为 0 , 0 , n最
6 mi 0 n。
12 方法 .
用 回顾 性 的调 查 分 析 方 法对 8 9例输 液 反应 发 生
输 液 反 应 是 指 输 液 过 程 中 或 输 液 后 2h内 因 输 液 引 起 的 、 输 液相 关 的不 良 反 应 的 总 称 。t 狭 义 的 输 液 反 应 指 输 与 ) 见表 1 。从 表 1看 出 , l 岁 组 输 液 反应 少 于其 它 年 龄 组 ( 2~ 一 组 构 成 比资料 分 析 , 。一 1 6 7 , = 0 00 , 2 ~ 岁 组 3.4P .0) 除 1 外 , 年 龄 组 输 液 反 应情 况相 似 ( = 0 6 , 一 0 8 0 。 各 .3P .9 )
的发生。 1 资 料 与 方 法
22 8 . 9例 患者 输 液 反 应 用 药 情 况 从 表 2 , 看 四种 以 上 药 物配伍输液反应低 于三 药配伍 ( 组构 成 比资料统 计分 析, 一
y = 1 .4 , 一 0 0 8 , 药 配 伍 输 液 反 应 低 于 两 药 配 伍 19 0 P 。1) 三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有哪些静脉输液是一种将药物、营养液等溶液通过静脉注入体内的常见治疗方式。

尽管静脉输液极大地方便了许多病患,但在实施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

一、感染静脉输液过程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感染。

感染可能发生在穿刺点附近的皮肤或静脉内。

感染的迹象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以及全身发热等症状。

预防感染的关键在于注意穿刺点的消毒和手部卫生以及使用无菌器材。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及时发现并处理有感染迹象的情况。

二、淤血和血栓输液时,若静脉通路不畅通,药液无法顺利流动,就会导致淤血。

淤血区域会出现疼痛、肿胀和静脉扩张等症状。

如果没有及时处理淤血,还可能引发血栓,严重时可能导致血管堵塞。

为了预防淤血和血栓,护士应该检查输液管路通畅情况,并定期更换输液点。

三、过敏反应有些人对输液所使用的药物或溶液中的某些成分过敏。

过敏反应的症状包括皮肤瘙痒、红斑、荨麻疹,以及呼吸急促、血压下降等。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医务人员需要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并进行相应的过敏试验。

如果患者已知对某种药物过敏,应避免使用含有该成分的输液。

四、电解质紊乱输液中的药物或溶液可能会改变体内的电解质平衡。

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包括低钾血症、高钠血症等。

这些紊乱可能引发肌肉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

护士应该根据患者的体格特征和病情合理选择输液剂量和速度,并定期监测血液电解质水平。

五、渗漏和浸润如果输液管或静脉穿刺点未正确固定,就会导致输液液体漏出至周围组织,称为渗漏。

渗漏的迹象包括局部红肿、疼痛,以及输液速度变慢等。

此外,如果过多的液体进入周围组织,就会造成组织浸润,引起浸润性疼痛和肿胀。

为了预防渗漏和浸润,操作人员应正确固定输液管,并定时观察和检查穿刺点周围的状况。

六、其他并发症除了上述常见的并发症外,静脉输液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

例如,静脉穿刺时可能损伤到周围神经,导致局部麻木和感觉异常;过快输液会增加心脏负荷,引发心衰;孕妇输液时可能影响胎儿的生长和发育等。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预防与处理常见并发症有:发热反应、急性肺水肿、静脉炎、空气栓塞、药液外渗和渗出等。

一、发热反应【发生原因】1.输入致热物质:多由于输液瓶清洁消毒不彻底或被污染。

2.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3.输液附加装置消毒不严或被污染。

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临床表现】多发生于输液后1小时内。

患者表现为发冷、寒战和发热。

1.轻者 38℃左右,伴头痛、恶心、呕吐、心悸,停止输液后数小时后可自行缓解;2.重者初起寒战,继而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呼吸困难、烦躁不安、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预防及处理】1.预防:(1)输液前严格检查药物质量及输液用具的包装、灭菌日期及有效期。

(2)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包括手卫生)。

(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加药,严格执行一人一药一具,不得重复使用。

(4)配液、输液时保持治疗室、病房的环境整洁,减少陪探人员,避免灰尘飞扬。

(5)两种以上药物配伍时,注意配伍禁忌。

2.处理:(1)评估发热程度,给予心理安慰。

(2)发热反应轻者,应立即减慢输液速度,注意保暖,及时通知医生。

(3)高热者立即减慢或停止输液,给予物理降温,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并遵医嘱给予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4)发热反应严重者即刻停止输液,给予对症处理,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检查。

如需继续输液,更换液体及输液器,重新选择部位进行穿刺。

二、急性肺水肿【发生原因】1.输液速度过快,短时间输入过多液体,使循环血量急剧增加.心脏负担过重而引起。

2.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输液速度控制不佳造成水钠潴留。

【临床表现】1.患者突然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促、咳嗽、咳泡沫样痰或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2.严重者稀痰液可从口鼻涌出,听诊:肺部布满湿性啰音,心率变快伴节律不齐。

【预防及处理】1.预防:(1)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情况,控制合适输液速度及输液量,尤其对老年人、小儿、心脏病患者速度不宜过快,液量不宜过多。

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应用中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

静脉留置针在神经外科应用中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体会

者出现局部肿胀 、疼 痛等刺激症状 ,重者可引起组织坏 死。神经外 其 家属,让其 了解有关 留置针 的护理 知识 、置管期 间注意保持 穿
科病人药物治疗 中 20%甘露醇为最常应用 的药物 之一 ,甘露醇 刺部位 干燥 、清洁 、禁止淋浴等 。以便 医患双方相互配合,预防感
作为小分子晶体必须快速输入才能起作 用 ,对血管刺激强 ,在输 染 、堵管 、液体渗漏等并发症 的发生 。
1.2 皮下血肿
周 围皮 肤应每 日用 碘伏 、酒精消毒 或安尔碘 消毒 ,并 盖以透 明无
护士在穿 刺及 置管操作中技术不熟 练 、技巧 掌握不好 、操之 菌敷贴 。连续输液者 ,应 每天更换输 液器 1次,注意 留置针的通畅
过急等,容易使 留置针穿破血管壁而形成皮下血肿【1_。护理人员应 情况 。拔 管病 人针眼用 2%碘酊消毒 ,75%酒精脱碘后拔除留置套
患者肢体 ,防止患者拔 m留置针 。
1.4 堵管
2.4 观 察 局 部 反 应
在保 留留置针 时 ,封管不正确 或病 人肢体用 力过度 ,导致 留
注意观察局 部反应要经常巡视病 房 ,在护理 工作 中加强责

置针 管被血液凝 同所堵 塞。另外 ,肌 肉或静脉痉挛 ,也有 可能导 任心 ,细心观察 ,及早发现 问题 。嘱患 者避免 留置针 肢体过度活
2010年 11月 中 第 2卷 第 32期
0ctober 201 0 VO1.2 No-32
中国中医药 咨讯 Journal of Chin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nrmation
·109 ·
静 脉 留置 针在 神 经 外 科应 用 中 常见 并 发 症 预 防及 护 理体 会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神经外科危重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尼娜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4(7)26
【摘要】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是指把导管经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插管,管尖位于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和右心房的交界处。

随着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PICC)置管技术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为患者提供了一条安全、持续的静脉通道,神经外科危重患者因住院时间长,同时需要输注甘露醇、脂肪乳等多种高浓度的药物,对于外周血管的刺激性大,常导致液体外渗、静脉炎的发生,
【总页数】1页(P148-148)
【关键词】PICC;神经外科;并发症;护理对策
【作者】尼娜
【作者单位】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
【相关文献】
1.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J], 黄典清
2.神经外科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对策 [J], 张银兰;汤文平
3.神经外科长期卧床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J], 范林燕;盖圆
圆;周建新
4.神经外科长期卧床重症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 [J], 范林燕;盖圆圆;周建新;
5.神经外科ICU患者PICC置管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护理措施及预防 [J], 曾婷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通过将药物或液体直接注入患者的静脉以达到治疗效果。

然而,正如任何其他医疗操作一样,静脉输液也存在一些常见的并发症。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应对措施。

一、静脉炎静脉炎是静脉输液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它是由于静脉内发生感染或刺激而引起的,通常表现为注射部位红肿、热痛等症状。

要避免静脉炎的发生,医护人员需要遵循正确的穿刺和操作技术,保持手部清洁,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

对于已经发生的静脉炎,应及时更换输液管路,清洗感染部位,使用抗生素治疗。

二、药物反应某些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可能引发过敏反应或其他药物反应。

这些反应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

在输液前,医护人员应仔细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药物使用情况,选择安全的药物进行输液。

如果患者出现药物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给予适当的抗过敏治疗。

三、血栓形成长时间的静脉输液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特别是在采用较小的静脉通道或输液速率过快时。

为了预防血栓形成,应尽可能使用较大的静脉通道,并调整合适的输液速率。

对于已经发生的血栓形成,可以采用抗凝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

四、局部组织损伤由于静脉穿刺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局部组织损伤,表现为出血、淤血等。

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操作时应注意准确找到静脉位置,并选择合适的穿刺器械。

对于局部组织损伤,可以进行冷敷、止血等处理。

五、脱水和电解质紊乱静脉输液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地监测患者的体液平衡和电解质水平,可能会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合理调整输液速率和输液种类,避免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

总结起来,静脉输液虽然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治疗方法,但仍然存在一些并发症。

医护人员应该具备良好的操作技术,正确选择适当的输液器材,并定期监测患者的病情,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患者本身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时向医护人员反馈不适症状,以便及时处理。

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引言神经外科患者在术后恢复期间,通常需要静脉输液来维持营养和水分平衡。

外周静脉输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方式,但是在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风险。

特别是在长时间输液或者多次输液的情况下,患者可能会出现一些局部并发症。

针对这些并发症,我们需要对症治疗并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静脉炎静脉炎是外周静脉输液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其症状包括输液部位疼痛、红肿、发热等。

静脉炎的发生与输液部位的清洁程度、插管方式不当、输液管路污染等有关。

静脉血栓形成长时间的外周静脉输液、插管处不断地压迫以及局部炎症等因素,均会增加患者出现静脉血栓的风险。

患者可能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发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血流阻塞,进而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压疮输液部位长时间的压迫,会引起局部皮肤缺血、坏死等情况。

严重时甚至可以导致压疮的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

输液局部并发症的护理静脉炎的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输液前应洗手,穿戴好口罩、帽子、手套等必要的防护用品。

•选择整洁、干燥的环境进行输液操作。

•静脉输液必须经过消毒处理。

可以用酒精涂擦、碘酒消毒或其他医用消毒药物进行消毒。

患者护理方面•为患者解释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让患者了解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

•观察输液部位的情况,如有红肿、发热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并建议患者在居住期间注意局部卫生。

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技术操作方面•避免过长时间的输液。

•选择合适的输液位置,避免阻塞静脉,减少局部压迫。

患者护理方面•鼓励患者进行极部活动,尤其是长时间卧床、休息的患者,应有定期的翻身、抬腿等活动。

•定期按摩输液部位附近的肌肉,促进血液循环。

压疮的护理技术操作方面•输液时要注意缓慢、均匀的输液速度。

•避免输液部位长时间的压迫,定期更换输液部位等。

患者护理方面•定期帮助患者更换体位,保持身体干燥卫生。

•鼓励患者进行微笑运动、主动肌肉锻炼等体位转换,促进血液循环。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静脉输液的常见并发症及预防措施静脉输液是医疗领域中常见的治疗方式,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过程中。

然而,即便是在这种常见简单的治疗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潜在的风险与并发症。

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有效治疗,我们需要充分了解这些并发症,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一、静脉穿刺相关并发症在进行静脉输液时,最常见的问题之一是静脉穿刺相关的并发症。

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局部血肿与静脉炎。

1. 局部血肿局部血肿是指穿刺部位周围出现的血液积聚。

它常常伴随着疼痛、肿胀和皮肤颜色改变等症状。

预防局部血肿的关键是正确的穿刺技术。

医护人员在进行穿刺时,应选择适当大小的针头,并注意避开血管壁。

另外,正确的皮肤消毒、穿刺角度的掌握以及压力的控制也是预防局部血肿的重要因素。

2. 静脉炎静脉炎是指静脉穿刺部位的炎症反应。

它常表现为局部红肿、温度升高、触痛等症状。

静脉炎的发生往往与操作不当、穿刺部位消毒不充分以及输液过程中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

为了预防静脉炎的发生,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消毒操作规范进行消毒,选择适当粗细的输液管,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插拔。

二、药物相关并发症静脉输液常涉及使用药物,不同的药物可能会引发不同的并发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药物相关并发症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1. 过敏反应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等。

为了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在给药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并遵循相应的预防性药物给药原则。

另外,对于有过敏史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输液过程中的反应,并随时准备处理可能的过敏反应。

2. 药物不良反应除过敏反应外,一些药物还可能引起其他不良反应,如肝肾功能损害、心血管系统异常等。

为了预防这些不良反应的发生,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用药剂量等信息。

此外,在给药过程中,注射速度的控制也是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手段。

三、感染风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感染是一个重要的风险。

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医护人员需保持严密的无菌操作,并使用一次性器材。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
一、介绍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是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方法。

然而,在进行神经外科技术操作时,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

本文将对神经外科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介绍。

二、常见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1. 出血:神经外科技术操作过程中出血是常见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
- 迅速停止出血点的出血:使用止血措施或血管夹松紧止血。

- 维持血流供应:保持适当的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确保患者的正常血液循环。

2. 感染:术后感染是神经外科技术操作的常见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
- 尽早使用抗生素:术后及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

- 术后伤口护理:保持手术伤口的清洁和抗菌,定期更换伤口敷料。

3. 神经损伤:神经外科技术操作可能导致神经损伤。

处理方法包括:
- 迅速识别和处理损伤点。

- 提供及时的神经保护:保护残余正常神经组织,减轻损伤程度。

4. 脑脊液漏:在某些神经外科技术操作中,脑脊液漏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处理方法包括:
- 封闭漏洞:使用可吸收缝线或其他封堵材料进行缝合,防止脑脊液继续漏出。

- 保持患者平卧:在术后一段时间内,保持患者平卧,有助于减少脑脊液漏的发生。

三、结论
神经外科技术操作中的并发症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因此,在进行操作时,医生需要充分了解并熟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应处理方法。

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可有效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治疗效果。

以上是对神经外科技术操作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的简要介绍。

(字数:246)。

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及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分析及护理(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关键词】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护理神经外科患者常因病情危重、用药品种繁多、输液治疗时间长,因此在治疗中、后期,很难坚持选用粗、直、有弹性、易固定、血流通畅、避免下肢及偏瘫肢体输液的血管,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虽然解决了输液中的疼痛、刺激等问题,但易出现静脉血栓,且是相关感染最常见的医源性感染,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为了能够减少输液局部并发症,提高静脉使用频率,减少深静脉置管输液,笔者根据二十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制定本科“静脉保护护理程序”,对本科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按“程序”要求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择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452例,年龄14~78岁,按GCS评分标准,重度颅脑损伤140例,中度损伤176例,轻度损伤179例,脑肿瘤、脑脓肿27例;输液时间最长60天,最短7天,药物种类最多11种,最少5种。

留置针每次留置时间4天以内。

2.方法(1)分组及对比方法按患者入院顺序,选择在年龄、性别、GCS评分、肌力、药物种类及输液量等基本相似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时间从输液第1天至第60天。

实验组226例,从患者接受输液的第1天开始,实行按计划选择血管、局部静脉热敷及新鲜马铃薯外敷等静脉保护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226例,按常规静脉输液法,局部静脉未做特殊处理。

统计两组病例发生并发症次数情况。

(2)局部并发症判断标准①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I度以上均列为疼痛阳性。

②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局部皮肤红、肿、痛、热为阳性。

③渗漏:溶液不滴,回血减少或者消失,注射局部肿胀疼痛为阳性。

④肿胀:输液局部肿胀面积3 cm×4 cm 以上为阳性。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外周静脉输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根據藥物選擇拮抗劑:蒽環類、氮芥及絲 裂黴素
➢局部冰敷6~12h,草酸鉑及長春堿類除外 ➢大、小水皰的處理
➢患肢抬高、避免受壓
➢經保守治療後仍疼痛或潰瘍,考慮外科手

1
常見併發症及其處理
(二)滲漏——處理(造影劑)
➢輕度——50%硫酸鎂濕敷 ➢重度——保留針頭回抽
利多卡因封閉 50%硫酸鎂濕敷
1
➢無菌操作不嚴格或同一部位長期輸液
➢使用過酸過堿藥物,如:多巴胺、多巴酚 丁胺
➢輸入高滲液體,如:甘露醇
➢刺激性較大的藥物短時間大量
輸注,如:抗癌藥物
➢高濃度刺激性強的藥物,如:
高濃度青黴素
1
常見併發症及其處理
(一)靜脈炎——分級
分級
臨床表現
0級 沒有症狀
1級 局部發紅有或者不伴有疼痛;發生範圍在導管長度以內
外滲——由於輸液管理疏忽造成的腐蝕性藥 物或溶液進入周圍組織。
1
常見併發症及其處理
(二)滲漏——發生原因
➢針頭脫出
➢局部靜脈內壓增高
➢藥物因素:高滲性溶液
陽離子溶液
鹼性溶液
縮血管藥物
化療藥物(發皰性藥物/刺激性藥物 /
非發皰性藥物)
1
常見併發症及其處理
(二)滲漏——滲出分級
0級:沒有症狀 Ⅰ級:皮膚發白,水腫範圍的最大處直徑<2.5cm
常見併發症及其處理
(三)血腫——發生原因
➢穿刺方法不正確 ➢過度消瘦、年老患者血管壁薄弱,管周血液
漏出 ➢拔管後按壓不當 ➢誤穿動脈未確切止血 ➢靜脈穿刺失敗後在穿刺點上方重複紮止血帶
穿刺
1
常見併發症及其處理
(三)血腫——症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外科患者外周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
分析及护理
(作者: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 )
【关键词】静脉输液;局部并发症;护理
神经外科患者常因病情危重、用药品种繁多、输液治疗时间长,因此在治疗中、后期,很难坚持选用粗、直、有弹性、易固定、血流通畅、避免下肢及偏瘫肢体输液的血管,而中心静脉导管输液,虽然解决了输液中的疼痛、刺激等问题,但易出现静脉血栓,且是相关感染最常见的医源性感染,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为了能够减少输液局部并发症,提高静脉使用频率,减少深静脉置管输液,笔者根据二十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并结合相关文献,制定本科“静脉保护护理程序”对本科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按“程序”要求进行护理,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接受外周静脉留置针输液的患者452例,年龄14〜78岁,按GCS评分标准,重度颅脑损伤140 例,中
度损伤176例,轻度损伤179例,脑肿瘤、脑脓肿27例;输液时间最长60天,最短7天,药物种类最多11种,最少5种。

留置针每次留置时间4天以内。

2.方法
(1)分组及对比方法
按患者入院顺序,选择在年龄、性别、GCS评分、肌力、药物种类及输液量等基本相似者纳入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时间从输液第1天至第60天。

实验组226例,从患者接受输液的第1天开始,实行按计划选择血管、局部静脉热敷及新鲜马铃薯外敷等静脉保护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226例,按常规静脉输液法,局部静脉未做特殊处理。

统计两组病例发生并发症次数情况。

(2)局部并发症判断标准
①疼痛: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疼痛程度分级标准,I度以上均列为疼痛阳性。

②静脉炎:沿静脉走向出现索状红线,局部皮肤红、肿、痛、热为阳性。

③渗漏:溶液不滴,回血减少或者消失,注射局部肿胀疼痛为阳性。

④肿胀:输液局部肿胀面积 3 cm M cm
以上为阳性。

⑤静脉血栓:患肢肿胀,局部皮肤颜色青紫、皮温升高、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延长为阳性。

结果
并发症发生情况即疼痛、静脉炎、渗漏、肿胀、静脉血栓等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v 0.01或v 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见表1。

表1两组局部并发症发生比较(略)
讨论
1.穿刺引起局部并发症的因素
神经外科患者常具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偏瘫,当健侧肢体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血管都被选用输液,而那些血管管径小和靠近关节的血管选作静脉输液容易发生渗漏及静脉炎]1]。

患者意识障碍,烦躁不配合,套管针因肢体频繁摆动,针头反复摩擦使穿刺处针眼变大或针头脱出血管,引起液体渗漏,局部肿胀;当冬季或环境温度下降、溶液中不溶性微粒的输入、输液量多、快速输液、加压输液或输液肢体被压迫等均可引起局部并发症。

意识未清醒者对局部并发症缺乏主诉,清醒者也因偏瘫肢体感觉麻木,疼痛不适感觉下降,因此,护士对患者输液时的疼痛难以评估或评估较晚;对已发生液体外渗者仍继续滴入液体,形成肿胀,最后亦可导致静脉炎发生。

患者病情危重,卧床时间久,营养状况差,甚至合并低蛋白水肿,也是造成局部并发症的诱发因素。

2.药物引起并发症及其发生机理
不同药物的渗透压、pH值、药物刺激性和毒性、输注速度等,均是引起静脉炎的因素[2]其中甘露醇、0七叶皂甙钠、含钾溶液、硝普钠、
复方氨基酸及脂肪乳剂等最为常用,此类药物均对局部造成
不同程度的并发症:甘露醇是一种强有力的高渗性组织脱水利尿药,临床上常规快速滴注,才能达到治疗效果,但因为渗透性高,使局部静脉内渗透压短期内迅速急剧地增高,从而对局部静脉损伤严重,轻者出现疼痛,重者出现静脉条索状改变;B ]七叶皂甙钠具有抗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减轻脑水肿等作用。

80%患者
使用该药物3~5 d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索状红肿、疼痛[3]。

钾离子对血管壁内膜的刺激,使支配血管的神经兴奋,引起血管收缩甚至痉挛[4]导致疼痛。

硝普钠是一种强效的血管扩张剂,对动脉及静脉平滑肌有直接扩张作用[5],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中常采用微量注射泵给药,药物在局部血管速度缓慢,对血管内壁及皮肤刺激,易引起静脉炎;复方氨基酸和脂肪乳亦为高渗性药物,当输入血管后,血浆渗透压升高,致使组织渗透压升高,血管内细胞脱水,进而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和E2,静脉壁通透性增强,静脉内膜层出现白细胞浸润的炎症改变,同时,释放组胺,使静脉收缩变硬,有报道[6]脂肪乳可致血栓性静脉炎。

3.静脉保护程序的实施对策
①静脉保护措施:主要是选择四肢粗直、弹性好、易固定的血管进行静脉输液,血管选择顺序为健侧上肢]健侧下肢一偏瘫上肢一偏瘫下肢。

健侧肢体输液,病人躁动不安时,可用夹板固定穿刺点局部或使
用约束带固定,但避免在穿刺点上方固定约束带,防止阻断静脉回流导致肿胀;在下肢及偏瘫肢体输液时,要抬高肢体并活动每2小时
一次,每次20分钟,活动时用左手手掌托住穿刺局部,避免牵拉引起局部液体渗漏或针头移位,通过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肢体肿胀和静脉血栓形成。

选择输液留置针应根据输液量、血管大小及药物滴速要求,在不影响液体输注速度的情况尽量选用小号留置针,因小号针进入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的损伤,从而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静脉炎的发生。

护士在静脉穿刺时
要有耐心,对血管不显露者,先局部热敷,再采用止血带结扎-打开-再结扎方式反复进行一到二次,可使静脉充盈,提高穿刺成功率。

② 早期预防性静脉外敷:从输液第一天开始,在从静脉穿刺点开始延静脉向心方向10 cm范围采用新鲜马铃薯切成0.1〜0.2 cm厚度的薄片,宽度为3〜5 cm,平敷于静脉上方10 cm,外用保鲜膜包裹,防止马铃薯浆液污染被服难于清洗,每小时更换马铃薯片一次,直到输液完毕,每次更换前均用温水毛巾擦净皮肤,以便观察效果。

新鲜马铃薯外敷可使药物渗出血管外致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消失,条索状的血管弹性得到改善,具有散淤、消肿、止痛、消炎、促进损伤组织细胞修复的作用]7]。

同时,在输液肢体下方,垫上50 C以下水温的热水袋,以加速血流,缩短药物在肢体静脉滞留时间,减轻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减少静脉炎、液体渗漏、肿胀及血栓的形成。

③合理安排用药顺序及封管拔针方法:在输注甘露醇、B 一七叶皂甙钠、含钾溶液、复方氨基酸及脂肪
乳等刺激性溶液前后,用其它液体或0.9%生理盐水缓冲,以缩短该类药物在血液中的存留时间,消弱对局部血管的刺激;使用硝普钠泵注时,用非刺激性液体维持血管,以稀释硝普
钠在局部血管的浓度。

封管采用脉冲方式,利用0.9%生理盐水20ml 封管,以便能使残留在针头前端的刺激性药物进入血流,减少局部刺激。

留置针留置时间4天以内,如有局部并发症,及时拔针。

拔针时采用新式拔针法,先拔出针头后立即用棉球或两根棉签头压迫1分钟后,再用胶布加压固定,防止出血及液体从针孔渗漏,并继续用新鲜马铃薯外敷直到局部症状消失。

本科通过制定静脉保护护理程序后,护理人员主动按照程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输液治疗,使局部并发症的产生降低到最低点,护理结果表明,实验组局部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V 0.01或V 0.05)。

笔者认为,神经外科患者输液时,主要做好早期静脉保护,是可以使局部并发症发生率降到最少,损害降到最低,避免了深静脉置管输液带来的危险。

【参考文献】
:1 ]秦燕.脑卒中偏瘫患者静脉输液发生渗漏的观察
[J ]. 中华护理杂志,2004,39 (7) : 507-508.
:2]王建化.输液所致静脉炎的药物原因分析]J].中国
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8,25(8):766-767.
:3 ]蒋东梅,王晴红,李亚平.复方七叶皂甙防治输液致静脉炎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40.
:4]李子瑜,于志铭.医用生理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81.
:5]潘学田•中国药品实习手册[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9.
:6 ]宋月琼•滴注脂肪乳致血栓性静脉炎1例护理[J ]
四川医学,2003,24(8) : 837.
:7]刘昌红,曹乃美,王国英.马铃薯外敷与硫酸镁湿敷治疗甘露醇外渗的疗效比较]J].护理研究,2004,18(7B):1289-12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