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重点

合集下载

逻辑学考试重点

逻辑学考试重点

一、“逻辑”的含义主要含义有四种:1、指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2、指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和看法。

3、指思维的规律和规则。

4、指逻辑学。

二、思维形式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构成。

其中常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不变的部分,它决定思维形式结构的类型,变项是思维形式结构中可变的部分,它容纳思维的具体内容。

例如,在“所有S都是P”中,“所有……都是……”是逻辑常项,“S”“P”是逻辑变项。

这种变项叫词项变项,可以用不同词项去替换。

再如,在“如果P,那么q”中,“如果……那么……”是逻辑常项,“P”“q”是逻辑变项。

这种变项叫命题变项,可以用不同命题去替换。

三、“Pvq”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p假,q假时,pv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四。

、“P→q”的逻辑性质当且仅当P为真,q为假时,P→q为假,其他情况下均为真。

习题:1、命题的两个逻辑特征是:任何一个命题都对思维对象有所陈述,不论正确与否和任何一个命题都有真假值,一个命题是真还是假,必须根据客观事实来判定。

2、下列语句中,表达命题的是(D)A请你坐下 B您贵姓 C噢,原来如此D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命题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是(D)A命题所陈述的内容不同B自然语言形式不同 C命题变项不同 D命题常项不同4、下列命题中,不表达复合命题的是(C)A会憎,才会爱B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C这个班的同学全都到齐了D并非参加民主运动的人全是马克思主义者5、只有他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会原谅他,这一命题可以转化成这样一个蕴含命题(C)A只有他不诚恳像我道歉,我才不会原谅他B只有我原谅了他,他才诚恳像我道歉C如果他向我道歉,那么,我原谅他 D如果我原谅了他,则他诚恳像我到了歉五、一个推理形式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会出现真前提和假结论,换句话说,有效的推理能够从真前提必然推出真结论;而一个推理形式是无效的,当且仅当具有此推理形式的任一实例都不能保证真前提不出假结论,换句话说,无效的推理从真前提不必然推出真结论。

逻辑学考试要点

逻辑学考试要点

逻辑学考试要点两个概念间的关系逻辑学所着重研究的是两个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般采⽤欧拉图解法即圆圈图形的⽅法表⽰)即全同关系,包含于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全异关系⼜分为反对关系和⽭盾关系),假设⽤“S ”和“P ”分别表⽰两个任意的概念,那么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必然具有上述五种关系之⼀。

1、全同关系(⼜叫同⼀关系):它是指外延完全相同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S ”和“P ”的外延完全相同。

例如:也可从不同⽅⾯揭⽰同⼀对象的丰富内涵。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全同关系的概念应该是两个概念,不能是同⼀个概念,⽐如等边三⾓形、三条边相等的三⾓形。

2、包含关系:外延较⼤的概念包含着外延较⼩的概念的关系。

即“S ”的部分外延包含“P ”的全部外延,⽽且“S ”的外延不是“P ”的外延,那么S 和P 外延间的关系就是包含关系。

例如:3”的外延之中,⽽且“S ”的外延不是“P ”的外延,那么S 和P 4、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必须部分重合,并且只有部分重合。

P ”的外延之中,并且“P ”的⼀部分外延包含在“S ”的外延之中,这种关系叫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不同的关系。

所有“S ”都不是“P ”,所有“P ”都不是“S ”。

全异关系可以⽤风马⽜不相及来形容。

在全异关系中有两种特殊情况在逻辑中需着重研究,即⽭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盾关系:同⼀属概念下的两个种概念的外延不同,其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的外延,这两个种概念的外延关系就是⽭盾关系。

S 与P 的外延等于Q 的外延。

⽐如说⼈是⼀个属概念,⽤性别来分类的话,有男⼈和⼥⼈之分。

男、⼥两个概念就是种概念。

例如:Q上述⼏对概念分别是⽭盾关系,⽭盾关系的概念的特点就是对⽴⽆中,肯定“S必然否定“S ”,下就说对。

因为,男⼥是⽭盾关系,⼀真必有⼀假,⼀假必有⼀真。

(2)反对关系就是反对关系,即具有全异关系的两个概念S 和P 同时包含于Q ,⽽且S 和P 那么S 、P 就是反对关系。

大学《普通逻辑学讲稿纲要》重点知识

大学《普通逻辑学讲稿纲要》重点知识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逻辑1、逻辑的语源学:逻辑一词并非我国原生,它是logic的音译,源于希腊文λóуοs,原意指思想、理性、言辞、规律性等。

故希腊称为“逻各斯”,演变为英语为“Logic”,印度称为“因明学”、而我国古代近代曾用“形名之学”、“名学”、“辩学”、“名辩之学”、“理则学”、“论理学”等表示。

清代大翻译家严复第一次将“Logic”译为“逻辑”。

2、“逻辑”的多义性:客观规律;思维规律、规则;逻辑学等(1)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例如:“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

“捣蛋,失败,再捣蛋,再失败,直至灭亡——这是帝国主义和世界上一切反动派对待人民事业的逻辑。

”(2)指人类的思维规律例如:“律师讲话的逻辑性很强”。

“概念要明确,判断要恰当,推理要合乎逻辑。

”(3)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思想。

(一般含贬义)例:“把侵略说成友谊,这是地地道道的强盗逻辑!”“这是什么话,荒谬逻辑!”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这些国民党人的逻辑和中国人民的逻辑是这样的不同,无怪乎很多问题都讲不通了。

”(4)指研究思维形式和思维规律的科学,即逻辑学。

例如:“今天上逻辑课”。

二、普通逻辑的对象和性质(一)什么是普通逻辑学或者普通逻辑的对象?普通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思维的逻辑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三大对象: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的逻辑规律简单逻辑方法1.思维的逻辑形式:(1)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2)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的科学(3)普通逻辑是关于思维的逻辑形式的科学第一、思维的逻辑形式含义:思维形式各组成要素(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之间的共同联系方式。

是由逻辑常项与逻辑变项构成的。

第二、思维逻辑形式的组成:任何逻辑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

逻辑常项:是指逻辑形式中不随思维内容变化而变化的部分。

体现了逻辑形式的本质特征,是区分不同种类的逻辑形式的唯一依据。

逻辑变项:是指逻辑形式中可变的部分。

第三、思维逻辑形式的表达(1)自然语言如果一个数能被2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偶数;某个数能被2整除;所以,某个数是偶数。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知识点整理一、概念。

1. 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 内涵: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例如,“商品”的内涵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 外延: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

“商品”的外延包括超市里的食品、衣服、电器等各种用于交换的物品。

2. 概念的种类。

-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 单独概念:反映独一无二的对象的概念,如“北京”“鲁迅”。

- 普遍概念:反映一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如“动物”“城市”。

-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 集合概念:反映集合体的概念,如“森林”(森林是树木的集合体,不能说某一棵树是森林)。

- 非集合概念: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如“树”。

- 正概念和负概念。

- 正概念:反映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正义”。

- 负概念:反映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的概念,如“非正义”。

3. 概念间的关系。

- 全同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完全重合,如“等边三角形”和“等角三角形”。

- 真包含关系: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重合,如“动物”真包含“哺乳动物”。

- 真包含于关系: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重合,如“哺乳动物”真包含于“动物”。

- 交叉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如“学生”和“党员”。

- 全异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没有任何重合部分,如“植物”和“动物”。

全异关系又可分为矛盾关系(如“正义”和“非正义”,二者外延之和等于属概念“行为的属性”的外延)和反对关系(如“黑色”和“白色”,二者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颜色”的外延)。

二、命题(判断)1. 命题的种类。

- 简单命题。

- 直言命题(性质命题)- 全称肯定命题(SAP):所有S都是P,如“所有金属都是导电的”。

- 全称否定命题(SEP):所有S都不是P,如“所有宗教都不是科学”。

- 特称肯定命题(SIP):有的S是P,如“有的学生是党员”。

- 特称否定命题(SOP):有的S不是P,如“有的动物不是哺乳动物”。

逻辑学学习重点整理

逻辑学学习重点整理

一、简答题1、简述A、E、I、O判断之间的关系(1)A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具有上反对关系;(2)IO不能同假,可以同真,具有下反对关系;(3)AO矛盾、EI矛盾,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4)全称为真,则特称必真;(5)特称为假,则全称必假。

2、简述充分条件假言判断的逻辑内涵如果P,那么Q前真后真,前假后假:P真则Q真,P假则Q真假不定,Q真则P真假不定,Q假则P假。

3、简述孔子和荀子在“正名”理论上的区别孔子认为名重于实,应根据名分确定责任;荀子认为实重于名,名必须围绕、依据“实”来确定。

4、简述特殊关系判断的特点(1)两个关系项是同一个对象;(2)谓项是能够施加于自身的语词。

5、简述逻辑词义的四个方面(1)逻辑是种客观规律;(2)逻辑是种思维规律;(3)逻辑是某种理论、观点、看法;(4)逻辑是种学科名称。

6、简述概念歧义的主要类型(1)基于语词的发音不同,产生不同概念;(2)语词的组合层次不同;(3)语词属于不同类别;(4)一词多义。

7、简述违背矛盾律的情形(1)在概念中同时肯定相互矛盾的内涵;(2)在判断中同时肯定相互矛盾的内容;(3)对两个矛盾的判断同时肯定;(4)自相矛盾8、简述简述发散性思维的特点(1)发散性思维不能脱离思维对象的本质属性;(2)要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3)要充分发挥想象力;(4)容易产生新颖的、创新性的结论。

9、简述概念外延矛盾关系的特点(1)两个概念具有全异关系;(2)两个概念具有共同的属概念;(3)两个概念外延之和等于共同属概念的外延。

10、简述划分的规则(1)划分出的子概念之间不能具有相容关系;(2)每一次划分只能使用一个依据;(3)划分出的子概念外延之和等于母概念外延;(4)划分不是分解。

二、选择题1、孔子、荀子、惠施、公孙龙的主要逻辑观点和提出的著名命题孔子:名重于实,根据名分确定责任。

荀子:实重于名,名必须围绕、依据“实”来确定。

惠施:合同异。

合异于同,把异归结到同之中,夸大对事物的差异。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完整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就是逻辑学答:逻辑就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就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就是概念答:概念就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就是命题答:命题就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就是推理答:推理就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就是定义答:定义就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就是划分答:划分就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就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就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就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就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就是同一律答:同一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就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就是排中律答:排中律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就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就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B 轮船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B 山东C 中国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B 褒义词C 贬义词D 合成词4.A 现代化B 社会主义现代化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B 卢沟桥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B 戏剧家C 诗人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就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就是商品,但不就是一般商品。

逻辑学重点

逻辑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逻辑概述逻辑是关于思维的科学。

逻辑是关于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思维形式有词项、命题、推理,语言形式有词和词组、句子、句群,大体说来,词项是由词或词组表达的,命题是由句子表达的,推理是由复句或句群表达的。

▲学习逻辑知识的必要性(一)有助于公务人员掌握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首先,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基础性的特点。

其次,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工具性的特点。

再次,逻辑思维具有认识事物的普遍性的特点。

(二)、有助于增强公务人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种错误的论证,甚至貌似有理的诡辩,逻辑思维的运用也会帮助公务人员识别、反驳错误的认识或诡辩。

(四)、有助于提高公务人员表达思想、撰写文稿的能力。

第二章词项逻辑▲词项是意义确定了的语词。

▲词项与语词的关系:词项需要通过语词来表达。

词项与语词之间还有着一些特定的逻辑关系。

一方面,同一个语词可以表达不同的词项,也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一词多义。

另一方面,一个词项可以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

例如罗盘——指南针,自行车——脚踏车。

有时同一词项用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甚至幽默诙谐。

▲词项的内涵是指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即词项的内容与含义。

词项的外延是指具有内涵所反映的本质属性的对象的总和。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内涵是指词项的意义方面,它说明词项所反映的对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外延是词项的数的方面,它说明词项所适用的范围,包括哪些个对象。

▲词项内涵、外延理解不当,产生的逻辑问题(P9灵活运用,猜为纠错题)词项的内涵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由于对词项的内涵和外延不能准确把握,从而出现词项错用、词项不明、词项混淆、词项赘余、误用集合等多种逻辑错误。

▲词项的种类单独词项是反映唯一的某个对象的词项,其外延只有一个分子,是指称独一无二的事物。

例如“黄河”、“中国最大的城市”、“世界最高峰”等等。

普遍词项是反映一类对象的词项,其外延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子所组成的类。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重点第一章看法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看法的内涵:就是凝集于看法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余对象、因此能够同其余对象差别开来的根本特点。

2、看法的外延 : 就是拥有该看法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看法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

3、看法的分类:1)依据看法外延反应的对象数目的不一样,看法分为独自看法和一般看法。

独自看法: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看法。

一般看法: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量多个对象的看法2)依据看法外延指称的对象能否由若干个同样个体聚合而成的会合体,分为会合看法与非会合看法。

会合体:是指由若干个同样个体聚合而成的集体。

3)依据看法表现形式的不一样,分为简单看法与复合看法。

4)简单看法:就是不可以对之加以分解的看法。

复合看法: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看法联合而成的看法。

看法的其余分类*依据看法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仍是依靠于实体二展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看法与属性看法。

*依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拥有某种性质为特点还是以缺少某种性质为特点,分为正看法与负看法*空看法:是反应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看法(例:上帝)。

*论域:就是正负两看法所反应的所有事物所构成的类。

4、看法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一样看法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能否完好同样而形成的关系。

1)全同关系。

2)真包括于关系:就是指一个看法的所有外延与另一个看法的部格外延同样的关系(种属关系)。

3)真包括关系:就是指一个看法的部格外延与另一个看法的所有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 外延大的看法— - 属看法外延小的看法— - 种看法 4)交错关系 5)全异关系* 矛盾关系:假如两个拥有全异关系的看法A、B,都真包括于属看法 C,并且 A、 B 两个看法的外延之和,恰巧等于其属看法 C 的所有外延,则 A、 B 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

(完整)《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

(完整)《逻辑学》重点知识整合

概念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1、概念有两个基本的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1)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特有属性。

即概念的含义.(它回答概念“反映了什么对象”)2)概念的外延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即概念的适用范围。

(它回答概念“反映了哪些对象”)如:三角形:三条直线在同一平面上构成的封闭图形,三个角之和为180度。

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都是三角形。

3)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关系—-反变关系国家:阶级统治的工具—-中、美、英、法……(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统治的工具——中国内涵扩大,外延缩小;内涵减少,外延变大虚概念:有内涵无外延——鬼、孙悟空、贾宝玉2、概念内涵和外延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二、概念的种类(单独、普遍、集合、非集合、正、负)(一)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划分根据:概念的外延,即概念所指称对象的数量1、单独概念是指外延仅有一个对象的概念.它的外延是独一无二的。

从语言角度看,单独概念一般是通过专有名词或者摹状词表达的。

具体地说:A 人名、地名、单位名等一般表达单独概念.B 包含数目、序列或最高程度的词。

C 表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件.D 包含“这个"、“那个”的词或词组表达单独概念。

2、普遍概念是指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语言角度来说,普通名词、形容词和动词表达普遍概念。

△注意: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究竟是普遍概念还是单独概念,需联系语言环境。

例:《人民日报》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

(专有的报名——单独概念)小王和小张手里各拿着一份《人民日报》。

(印刷出来的一份份报纸——普遍概念)(二)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划分根据:词项内涵的不同,所指称的对象是集合体,还是非集合体而作出的分类。

集合体:是由许多个体组成的统一整体,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只为集合体所具有,而不必为这个集合体的某一个体所具有.1、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以事物的群体为反映对象).如:森林、书籍、群岛、车队、中国女子排球队、党、词汇、阶级。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

法律逻辑学复习要点第一章概念的一般逻辑知识及其应用1、概念的内涵:就是凝聚于概念中的、它所指称的那类对象具有的特有属性,也是它所指称的对象有别于其他对象、因而能够同其他对象区别开来的根本特征;2、概念的外延:就是具有该概念内涵方面构成性质的那些对象,也就是可用该概念来指称的所有被指称者;3、概念的分类:1)根据概念外延反映的对象数量的不同,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单独概念:就是其外延只有一个特定对象的概念;普通概念:就是其外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乃至无穷多个对象的概念2)根据概念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集合体,分为集合概念与非集合概念;集合体:是指由若干个相同个体聚合而成的群体;3)根据概念表现形式的不同,分为简单概念与复合概念;简单概念:就是不能对之加以分解的概念;复合概念:就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结合而成的概念;4)概念的其他分类根据概念外延所指称的对象,是独立的实体还是依赖于实体二显现出的某种属性,分为实体概念与属性概念;根据其内涵方面的构成性质,是以具有某种性质为特征还是以缺乏某种性质为特征,分为正概念与负概念空概念:是反映没有分子的类即空类的概念例:上帝;论域:就是正负两概念所反映的全部事物所组成的类; 4、概念间关系及应用:是指两个不同概念在外延方面的逻辑关系,亦即它们外延指称的对象是否完全相同而形成的关系;1全同关系;2真包含于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相同的关系种属关系;3真包含关系:就是指一个概念的部分外延与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相同的关系属种关系; 外延大的概念—-属概念外延小的概念—-种概念4交叉关系5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恰好等于其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之间的关系叫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如果两个具有全异关系的概念A、B,都真包含于属概念C,并且A、B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小于属概念C的全部外延,则A、B两个概念间的关系就叫反对关系;概念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从属关系的概念和外延之间存在这样的反变关系,外延愈大,内涵愈小,外延愈小,内涵愈大;5、定义-概念内涵的揭示1定义:揭示概念内涵的方法或表达式叫定义,凡是对某个概念含义作出解说,都可以称作定义;2定义的分类:实质定义与语词定义;实质定义:采用“种差+属”的方法作出;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语词定义6、定义的方法及概念的概括与限制1概念的概括:种概念过渡为属概念扩大概念外延2概念的限制:属概念过渡为种概念缩小概念外延3定义的规则:定义项的外延必须与被定义项的外延相等定义过宽、定义过窄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同语反复、循环定义定义项一般不能用否定概念定义项必须是清楚确切的科学概念以比喻代定义7、概念外延的揭示---列举与划分1列举:就是通过逐一列出概念指称的每个对象来证明概念外延的方法;2划分:就是按照一定标准,把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分成若干小类,也就是把一个属概念分成若干个概念,以揭示概念外延的逻辑方法;3划分的规则: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恰好等于母项的外延划分过窄--划分出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小于母项的外延;划分过宽--划分出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大于母项的外延同一划分中必须依据同一个划分标准多标准划分各子项的外延必须互相排斥、互相构成全异关系子项相容划分的层次必须清楚第三章命题的一般特征1、命题的形式及其分类1逻辑变项:被抽去具体内容的空位处,亦即代之以符号的成分; 2逻辑常项:余下的决定命题形式的成分;命题形式就是逻辑变项与逻辑常项的特定组合形式; 3命题的分类性质命题根据命题是否简单命题关系命题包含“必然、非模态命题联言命题可能、必须、选言命题禁止”等模态命题复合命题假言命题词,命题可分负命题为模态命题和真值模态命题非模态命题;模态命题规范模态命题第四章性质命题1、性质命题1性质命题:又叫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2构成: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主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表示断定对象的词项;谓项:是性质命题中用以陈述被断定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的某种性质的词项;联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连接主项和谓项的断定词项,它表明了对主项和谓项之间外延关系的断定,分为肯定性的断定和否定性的断定两种;量项:就是性质命题中表示所断定的主项外延数量或范围的词项,表明是否断定了主项的全部外延;3四种性质命题及其关系:全称命题:SAP/SEP,所有的S是或不是P;特称命题:SIP/SOP,有点S是或不是P;单称命题:某个特定的S是或不是P;性质命题词项的周延性全称命题的主项都周延,否定命题的谓项都周延 A 反对关系 E反对关系:由真推假,SAP 真 SEP 假,SEP 真 SAP 假 下反对关系:由假推真,SIP 假 SOP 真,SOP 假 SIP 真 差等关系:可以同真,可以同假,SAP 真真,SIP 假2、揭示其隐含命题的方法:1换质法:通过改变一个性质命题的质,并将其谓项换成它的矛盾概念,从而得出一个与原命题不同质的性质命题;1、结论和原命题不同质规则: 2、结论的主项和量项与原命题保持不变3、结论的谓项是原命题谓项的矛盾概念O型命题不能换位,I型命题不能换质位2换位法:通过改变原命题主项与谓项的位置,不改变原命题的质1、原命题和结论的质相同规则: 2、结论的主项和谓项,分别是原命题的谓项和主项3、原命题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也不得周延换位:不能换位换质位:3、关系命题1构成:即关系命题的主项、关系项和关系量项;主项:即关系者项,表示一定关系的承担者的概念;关系项:即谓项,表示关系者之间存在的关系概念;关系量项:表示关系者数量的概念;公式:aRb 或 Rab2性质:1对称性:是指在特定的论域里,对象甲与对象乙之间具有某种关系时,对象乙与对象甲之间是否也具有这种关系;如果aRb真,则bRa一定真,则R为对称关系;如果aRb真,则bRa不一定真,则R为非对称关系;如果aRb真,则bRa一定假,则R为反对称关系;2传递性: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真,R为传递关系;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不一定真,R为非传递关系;如果aRb真,并且bRc真,则aRc一定假,R为反传递关系;第五章复合命题1、连言命题定义:连言命题就是同时断定两种以上事物情况p合取q; 连言命题p∧q与其肢命题p、q之间的真假关系:2、选言命题定义:连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p析取q;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不相容选言命题真值表:3、假言命题1定义:假言命题就是断定两种事物情况之间存在着某种条件制约关系的命题;2假言命题的分类及逻辑性质充分条件:有A就必然有B,若A、B两种事物情况之间,A情况出现或存在时,B情况就必然伴随着出现或存在;必要条件:无A必然无B,若A、B两种事物情况之间,A这一种事物情况不出现或不存在时,B这一种事物情况就必然不出现或不存在;充分必要条件:有A必有B,并且无A必然无B;3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定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前件p是后件q的充分条件;公式:如果p,那么q;p→q;p蕴含q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4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定义: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就是断定前件p是后件q的必要条件; 公式:只有p,才q;p←q;p逆蕴含q 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真值表:5、负命题1公式:并非p,~p2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并非所有S是P,等值于有点S不是P,~SAP←→SOP并非所有S不是P,等值于有点S是P,~SEP←→SIP并非有的S是P,等值于所有S不是P,~SIP←→SEP并非有的S不是P,等值于所有S是P,~SOP←→SAP3复合命题的负命题:连言命题负命题,~p∧q←→~p∨~q选言命题负命题,~p∨q←→~p∧~q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负命题,~p→q←→p∧~q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负命题,~p←q←→~p∧q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负命题,~p←→q←→p∧~q∨~p∧q ~P表示非P第六章规范命题第七章推理概述1、定义:推理就是根据几个已知命题推导出另一个命题的思维形式;2、构成:前提、结论和推导关系;如果p,那么q p→qp p所以,q q3、推理的分类:1必然行推理与或然性推理2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演绎推理:就是由一般性前提推导出特殊性结论的推理;归纳推理:就是由若干个特殊性的前提推导出一个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就是根据某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许多属性都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某个对象,与另一个对象的另外某种属性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第八章演绎推理1、三段论1定义:三段论就是借助于两个性质命题中共同词项的连接作用而得出结论的演绎推理;2构成:三个不同的词项逻辑变项,小项、中项和大项;小项:S,在三段论结论中作为主项的词项;中项:M,在结论中不再出现的词项;大项:P,在结论中作谓项的那个词项;凡是哺乳动物都是用肺呼吸的动物;鲸是哺乳动物,所以,鲸是用肺呼吸的动物;3三段论公理:凡是对一类事物有所肯定,则对该类事物中的每一个事物也都有所肯定;凡是对一类事物有所否定,则对该类事物中的每一事物也都有所否定;4三段论的规则:1、中项在大、小前提中必须是相同的概念2、中项在前提中必须至少周延一次3、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4、两个否定命题作前提不能得结论规则5、前提中若有一个是否定命题,则结论必为否定命题;若结论为否定命题,则前提中必然有一个否定命题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必然性结论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命题,结论必然是特称命题第九章归纳推理1、归纳推理1定义: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许多对象的共同情况,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2就其前提考察的对象与结论主项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关系来说,有如下几种情形:第一,可以是分子对象与类的对象之间的关系;第二,可以是一个对象的各个部分与该对象整体之间的关系;第三,由对象自身到自身的归纳;3分类穷举归纳推理典型形式完全归纳推理分类归纳推理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推理不完全归纳推理科学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每一对象都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出关于该类事物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特定:1、前提中所考察的个别对象是某类中的全部对象;2、前提中对每一个对象所作的断定是真的,由此而归纳出的结论就一定是真的;不完全归纳推理:就是根据一类事物包含的若干对象具有某种属性,从而推知该类事物都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特定:前提列举的事例,亦即前提考察得知的情况,只是结论断定的那类事物所包含的部分对象的情况,或者只是结论断定的某个对象在部分场合出现的情况;2、探求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1因果联系:事物之间的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如果一种现象的出现或存在必然引起另一种现象的出现或存在,那么这两种现象之间就具有因果联系;特定:1、原因和结果在时间上是先后相继的;2、因果关系是确实的;3、因果关系是复杂的;3、探求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重点掌握:契合法、求同法和剩余法;1契合法:又叫求同法,它是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不同场合中,只有一个先行的相关因素相同,进而确定这个惟一相同的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程度:第一,在可能情况下增加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第二,必须注意分析各个不同场合中的相同因素是否只有一个;第三,当我们排出了那些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干的因素而找出惟一相同因素之后,还不能轻易地就此判断这个惟一相同的因素就是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原因,还应借助于背景知识分析这一相同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的联系性质,分析这一表面相同因素的背后是否隐藏了真正的、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共同因素,以免被表面相同的现象所迷惑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差异法:又叫求异法,它是根据被研究对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其余相关因素都相同而只有一个相关因素不同,进而确定之一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同中求异;正确运用差异法:首先,运用差异法时不仅要严格要求其余相关因素都相同,保证只有一个因素不同,而且,还应注意分析差异现象的后面是否掩盖了真正的差异因素,不要被表面的差异现象所迷惑;其次,要分析找出的惟一不同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单独的还是复合的,以便进一步完整地把握它们之间的因素联系;3契合差异并用法:简称并用法,实际上是契合法和差异法的综合运用;它是根据被研究现象出现的一组场合中,其余相关因素都不同而只有一个相关因素相同;而在被研究现象都不出现的另一组场合中,其余相关因素也不同但都共同没有这个相关因素,进而确定这个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特定:在正反两组场合中分别求同;契合差异并用法是两次运用契合法,一次运用差异法,是在“求同”的基础上寻找差异因素以确定因果联系的逻辑方法;正确运用契合差异并用法:第一,正反两种场合考察的事例,分别都必须是除了一个相关因素相同外,其余因素都必须不同;第二,正反两组事例之间,除“A”与“无A”的差异外,两组事例在其他相关因素方面应尽可能相同或相似;4共变法:是根据被研究对象出现的若干场合中,在其余相关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一相关因素发生程度不同的变换时,被研究现象也伴随着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进而确定该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素联系的逻辑方法;正确运用共变法:第一,所考察的场合不能少于三个;第二,某种相关因素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在程度上的变化,只能是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的变化;第三,在考察的各个场合中,必须保证其余相关因素完全相同,并且,只能有一个相关因素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5剩余法:就是根据已知某一复合因素与被研究的某一复合现象有因果联系,并且减去已知有因果联系的那部分因素与现象,进而确定剩下的那个因素与剩下的那个现象之间有因果关系的逻辑方法;正确运用剩余法:必须确认除复合因素的剩余部分以外,被研究现象的剩余部分不能与其他任何因素有因果联系;第十章类比推理1、定义:类比推理又称类比法或类推法,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的某些属性相同或相似,从而推知它们的另一属性页相同或相似的推理;第十一章假说与侦察假说1、假说定义:又称假设或猜想,就是根据已观察到的事实和已有的科学原理,对尚未认识到的现象的性质或发生原因作出的推测行解释; 假说的提出2、建立假说的逻辑程序假说的推演假说的验证第十二章论证1、定义:论证,也叫逻辑证明,就是引用一些已知为真至少是论证者和论证对象已承认其为真的命题,以确定某个命题的真实性或正当性的思维过程2、论证的组成:1论题:就是其真实性或正当性需要通过论证予以确定的命题;2论据:就是用以确定论题真实性或正当性的那些命题,它是证明论题是否真实或是否正当的理由、根据;在论证中,不需要再给以证明的论据,称为基本论据或原始论据;第一,需对照事实凭感官才能判断其真实性的命题;第二,自然规律、科学原理、定理,以及一般人都知晓的常识性命题;第三,法律法规条文、有效的契约或合同条款、依法作出的司法解释;3论证方式:就是指论据与论题之间的联系方式,亦即论据如何推导出论题的方式;3、论证方法:演绎的直接论证直接论证归纳的直接论证方法类比的直接论证反正法间接论证淘汰法4、论证中必须遵循的逻辑思维方法:1同一律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思想与其自身同一;同一律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有的确定性,因此也可以说就是概念、命题各自与其自身同一;2公式:A=A或“A→A”3违反同一律的错误:偷换概念:就是在论证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改变了一个概念的内涵或外延,把两个本来不同的概念混为相同概念,并且用其中一个概念暗地替换了原先使用的另一个概念;转移论题:也叫偷换论题,在论证过程中用证明另一个无关的论题来代替拟证明的论题,亦即实际证明的论题与需要证明的论题不是一回事;2矛盾律1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排斥的两种思想不可能同时为真;矛盾律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有的一致性和矛盾性2公式:~A∧~A3违反矛盾律的错误:自相矛盾:在同一思维或论证过程中,既有某种思想、同时又否定这种思想,或者,把两种相互否定的思想看作都是真的;3排中律1内容:在同一思维或论辩过程中,任何一种思想和对这种思想的否定,二者之间必然有一真,不可能两种思想都是假的;排中律反映了正确思维必须具有的明确性;2公式:A∨~A3违反排中律的错误:观点模糊:论证中没有明确的观点,或者故意把观点说得含含糊糊、似是而非,令人捉摸不定;模棱两可:论证对某个问题的态度,“是”也否定,“非”也否定,让人无法确定论证者的观点和态度究竟是什么;或者,在对待别人关于某个问题的态度上,你这样做他要指责,不这样做他也指责,让人动辄得咎、无所适从;。

逻辑学重点

逻辑学重点
3、模态判断:
真值模态判断:必然P,必然非P,可能P,可能非P。
规范模态判断:必须P,必须非P,允许P,允许非P。
这两种模态判断之间的对当关系。
4、联言判断
5、选言判断
着重掌握:这三种判断的真假与其肢判断真假之间的关系(真值表)。
6、假言判断
7、负判断 :各种负判断的等值判断
从题干的叙述可以看出,其中的“板城烧锅酒可以喝一点”是结论,其中,“可以喝一点”是大项,“板城烧锅酒”是小项。另外,从题干的叙述可以看出,“好酒可以喝一点”是前提,而且由于它包含着大项,所以可以确定它是大前提。同时可以确定中项是“好酒”。因此,可以肯定:需要补充的是小前提。为此,我们把小项“板城烧锅酒”和中项“好酒”连接起来,得到“板城烧锅酒是好酒”这个判断,这就是被省略了的小前提。
第四步: 由于中项在大前提中是肯定判断的谓项,不周延;而三段论的规则有“中项在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所以,中项在小前提中必须周延。为此,小前提只能是SOM,而不能是MOS。
第五步: 综上所述,该三段论为:大前提PAM;小前提SOM;结论:SOP。这是一个第二格的AOO式。
④ 运用三段论的知识解答综合性选择题
8、真值表的应用
(1)判断两个判断是不是等值? 课堂上已经讲过。
(2)判断一个逻辑形式是不是重言式(永真式)
所谓一个逻辑形式是 “重言式(永真式)”,就是指它的各个变项不论是取真值,还是取假值,它都是真的。举例分析:
请用真值表法判断【(p→q)∧p 】→q 是否重言式
解答:列出真值表如下:
举例:
所有安徽来京打工人员,都办理了暂住证;所有办理了暂住证的人员,都获得了就业许可证;有些安徽来京打工人员当上了门卫;有些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也当上了门卫;所有的业余武术学校的学员都未获得就业许可证。

逻辑学 复习要点

逻辑学 复习要点

12、“并非所有S是P”等值于( ①有的S是P ②有的S不是P ③所有S不是P ④某个S不是P
)。
2020/4/13
18
13、与SEP具有矛盾关系的命题是

)。
①SAP
②SOP
③SIP
④POS
2020/4/13
19
14、运用对当关系推理,从( 可以推出并非SIP。 ①并非SAP ②SOP ③并非SEP ④SEP
2020/4/13
23
18、若“p→q”真与“q”真,则

)。
①“p”真假不定
②“p”真
③“p”假
p”假
2020/4/13
24
19“p∧q”真,据联言推理分解式可推
出(
)。
①“p”真
②“p”假
③“q”假
④“非q”真
2020/4/13
25

20、“瑞雪兆丰年”这个结论不是可以:

)。
①用完全归纳推理得到的
重点掌握:
1、判断的两个逻辑基本特征。 2、简单判断包括几种判断 ? 3、性质判断由几部分组成?它的种类有哪些? 4、性质判断主、谓项的周延性情况 5、A、E、I、O四种判断间的对当关系怎样? 6、各种性项判断直接推理的有效式、逻辑形式及推
理规则?
2020/4/13
2
7、什么是三段论?它有哪些规则?违反这些逻辑规则会 犯什么逻辑错误?
②主谓项的周延性
③命题的形式
④语言表述
2020/4/13
15
10、“p并且q”真,当且仅当

)。
①p真q真
②p真q假
③p假q真
④p假q假
2020/4/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逻辑学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

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

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7、什么是直言命题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

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A 船 B 轮船 C 货船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2.A 泰山 B 山东 C 中国 D 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3.A 词 B 褒义词 C 贬义词 D 合成词4.A 现代化 B 社会主义现代化 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5.A 石拱桥 B 卢沟桥 C 拱形桥洞6.A 小说家 B 戏剧家 C 诗人 D 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3.四、下列语句作为定义是否正确?为什么?1、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商品。

答:不正确。

第一个分句犯了“定义过宽”的错误;第二个分句犯了“否定式定义”的错误。

2、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是残酷无情的。

答:不正确。

第一个分句“同语反复”;第二个分句“定义过宽”。

3、教师是辛勤的园丁。

答:不正确。

用了比喻。

4、商品是用货币作交换手段的劳动产品。

答:不正确。

“定义过窄”。

5、语素是最小的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正确。

符合定义规则。

6、句子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语言单位。

答:不正确。

“定义过宽”。

7、正方形是四边相等的平面几何图形。

答:不正确。

“定义过宽”。

8、健康就是没有疾病。

答:不正确。

犯了“否定式定义”的错误。

例解、题:所谓理性就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而高级神经活动就是理性。

答:这两句话作为对“理性”的定义不正确,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五、下列语句作为划分是否正确?为什么?1、把句子分为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

答:这个是分解,不是划分。

2、民主革命有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答:这个是正确的划分,符合规则。

3、商品可分为优质商品、劣质商品、畅销商品、滞销商品等。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同时还犯了“子项相容”错误。

4、这次公审的罪犯有工人、农民、干部、学生和高干子弟。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同时还犯了“子项相容”错误。

5、一望无际的田野上长满了棉花、花生和粮食作物。

答:不正确。

“超级划分”,“棉花”“花生”是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并列的应该是“经济作物”,而不是“棉花”“花生”。

6、所有学校,包括大学和中学,都要开展素质教育。

答:不正确。

“子项未尽”,缺少子项“小学”。

7、市场分为国际市场、国内市场、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和超级市场。

答:不正确。

“划分根据不同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与“农贸市场”、“资本主义市场、社会主义市场”分别用了三个不同根据,而且“农贸市场”的并列子项没有出现,犯了“子项不全”的错误。

8、划分由三个要素组成:划分的母项、划分的子项和划分的根据。

按划分的不同层次,划分可分为一次划分和连续划分。

答:第一句话是分解不是划分,第二句话是正确的划分。

例解、题:汉语的词有单纯词、多音词、外来词、方言词。

答:这个划分不正确。

犯了“划分根据不同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因为“单纯词”是按词的结构划分出来的,“多音词”是按音节划分的,“外来词”、“方言词”是按词的来源划分的。

除“外来词”与“方言词”之间不相容的情况,上述各子项之间都是交叉的。

六、下述议论是否违反逻辑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什么规律。

1、金人王若虚云:“或问文章有体乎?曰:无。

又问无体乎?曰:有。

然则果如何?曰:定体则无,大体则有。

”答:不违反。

王若虚对同一对象“文章”从不同方面作出不同的断定。

2、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

答:这句话包含如下逻辑矛盾: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包含了“任何人的话都不能信”这句话本身也不能信,即包含了对自身的否定,这就违反了不矛盾律。

3、有的人拼命追求轻松。

答:这句话包含逻辑矛盾:“拼命”即“不轻松”,要“轻松”就不能“拼命”,“拼命”与“追求轻松”不能共存。

这句话是自相矛盾的,违反了不矛盾律。

4、说“如果一个人是年满十八岁,那么他有选举权”,这显然是不对的;说“有人年满十八岁,但他没有选举权”,这同样是不对的。

答:前者是“如果p,那么q”的形式,后者是“p 并且非q”的形式,二者是不同真、不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二者都加否定,自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5、甲问:“该犯是否可判缓刑?”乙答:“对该犯判决过重了些。

”答:乙对甲的回答违反了同一律,犯“答非所问的”错误。

6、一个美国人问一个华侨:“你是日本人,还是韩国人?”这个华侨拍着胸膛说:“我是中国人!”答:美国人的问话是个虚假二支选言命题,遗漏了真支“你是中国人”,而且语气中还有对中国人的轻视。

正确的回答应是:“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韩国人”,这是对虚假问题的拒绝。

而华侨避免正面拒绝,直说:“我是中国人”,表面上“答非所问”,实则隐含了“我既不是日本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回答,并不违反同一律和排中律。

例解、题:我们应该考虑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而不是个人利益。

为什么呢?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我国个人主义是不可能占有合法地位的。

答:违反同一律,犯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个人主义”和“个人利益”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淆。

七、简答题:1、例解(P208)题:数学家斯摩林,根据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中的情节编成一道逻辑推理题:女主人公鲍细亚对求婚者说:“这里有三只盒子,每只盒子的铭牌上各写有一句话。

三句话中只有一句是真话,谁能猜中我的肖像放在哪一只盒子里,谁就能做我的丈夫。

”金盒上写的是:“肖像在金盒中”,银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银盒中”,铅盒上写的是:“肖像不在金盒中”。

有一个求婚者猜中了,你知道他是怎么猜中的吗?答:肖像在银盒里。

求婚者的推理过程是:金盒上的话“肖像在金盒中”与铅盒上的话“肖像不在金盒中”是矛盾关系的命题。

根据排中律,二者必有一真。

又已知三句话中只有一句真话,由此可知银盒上的话“肖像不在银盒中”是假话,根据排中律,“肖像在银盒中”应是真的。

2、例解(P205)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某国空军有一条军规规定:如果飞行员被医生断定有精神病,他就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但在退出作战以前,他本人应当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而假如他意识到自己有病不能参加战斗,就证明他头脑健全,没有精神病。

答:这条军规包含着逻辑矛盾:在飞行员被断定有精神病的情况下,如果他能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那么证明他头脑健全,没有精神病,因而按规定不能退出战斗;如果他不能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那么,按规定也不能退出战斗。

他或者能,或者不能提出不参加战斗的理由,总之,他都不能退出作战(这是二难推理的简单构成式)。

这个“不能退出作战”的结论与“他可以不参加作战飞行”的规定相矛盾,违反不矛盾律。

3、据传,有一年元宵节,司马光夫人想上街逛灯会,跟司马光说:“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出去看?”司马光夫人又说:“我不但要看灯,还想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请问,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使用了什么样的诡辩方法?(P206)答:司马光为了阻止夫人上街游玩,故意混淆“花灯”和“灯”,“游人”和“人”的概念,同时偷换了“看花灯”和“看灯”、“看游人”和“看人”两对论题,违反了同一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