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肝胆系病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胆系病证
胁痛
●胁痛的概念
胁痛是指以一侧或两侧胁肋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胁痛的病机
病位:肝胆,脾胃,肾
病机:肝络失和;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胁痛的诊断要点
一侧或两侧胁肋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胁痛的鉴别
●胁痛的辨证要点
首辨胁痛在气在血
其次辨胁痛属虚属实
●胁痛的治疗原则
以疏肝和络止痛为基本治则。

实证宜理气、活血、清利湿热。

虚证宜补中寓通,滋阴、养血、柔肝。

●胁痛的辨证论治
●胁痛的转归
胁痛可与黄疸、积聚、鼓胀之间相互兼见,相互转化,互为因果。

一般胁痛,若治疗得当,多能消失,预后较好。

若致病因素不能消除,胁痛可能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患者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胸闷腹胀,嗳气频作,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柴胡疏肝散
B.五磨饮子
C.通道散
D.木香顺气散
E.六磨汤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肝郁气滞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引及胸背肩臂,疼痛每因情志变化而增减,胸闷腹胀,嗳气频作,得嗳气胀痛稍舒,纳少口苦,舌苔薄白,脉弦。

用柴胡疏肝散。

A.龙胆泻肝汤
B.柴胡疏肝散
C.复元活血汤
D.一贯煎
E.茵陈蒿汤
1.治疗胁痛肝胆湿热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胁痛肝胆湿热证用龙胆泻肝汤。

2.治疗胁痛瘀血阻络证,应首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胁痛瘀血阻络证用复元活血汤。

黄疸
●黄疸的概念
黄疸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病证,其中目睛黄染尤为本病的重要特征。

●黄疸的病机
病机: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下注。

病理因素:湿邪是关键
●黄疸的诊断要点
(1)目黄、肤黄、小便黄,其中目睛黄染是重要特征。

(2)常伴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胁痛腹胀等症。

●黄疸的鉴别
●黄疸的辨证要点
首辨阳黄、阴黄。

次辨阳黄湿热之轻重、胆腑郁热及疫毒炽盛。

三辨阴黄之病因。

四辨黄疸病势轻重。

●黄疸的治疗原则
以化湿邪,利小便为治疗大法。

●黄疸的辨证论治(1/3)
●黄疸的辨证论治(2/3)
●黄疸的辨证论治(3/3)
●黄疸的转归
阳黄病程较短,消退较易。

急黄病情重笃,救治得当亦可转危为安。

阴黄病程缠绵,收效较慢。

●黄疸的预防调摄
精神调摄,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勿妄作劳,避触秽浊之气。

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脉象之变化。

黄疸的病理因素关键是:
A.湿邪
B.寒热
C.疫毒
D.气滞
E.瘀血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黄疸的病理因素关键是湿邪。

下列除哪项外均与黄疸的发生关系密切:
A.肝
B.胆
C.脾
D.胃
E.肾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湿邪壅阻中焦,脾胃失健,肝气郁滞,疏泄不利致胆汁输泄失常,胆液不循常道,外溢下注。

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是:
A.茵陈蒿汤加黄连、龙胆草
B.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C.大柴胡汤加厚朴、竹茹
D.犀角散加味
E.茵陈术附汤合逍遥散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治疗黄疸湿重于热证的代表方剂是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患者,女,45岁。

突发身目发黄,黄色鲜明,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滑数。

其证候是:
A.热重于湿
B.湿重于热
C.疫毒炽盛
D.胆腑郁热
E.脾虚湿滞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胆腑郁热,身目发黄,黄色鲜明,上腹、右胁胀闷疼痛,牵引肩背,身热不退,或寒热往来,口苦咽干,呕吐呃逆,尿黄赤,大便秘,苔黄舌红,脉弦滑数。

积证
·积证的概述
积证是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积证的病机
病位:肝、脾、胃、肠
病机: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病理因素:以血瘀为主
·积证的诊断要点
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为主要临床表现。

腹内结块触之有形,固定不移,以痛为主,痛有定处。

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或黄疸、胁痛、虫毒、久疟、久泻、久痢、虚劳等病史。

·积证的鉴别
·积证的辨证要点
首先辨明积块的部位
其次辨积证的初、中、末三期
再辨病证的标本缓急
·积证的治疗原则
积证初期属邪实,应予消散;中期邪实正虚,予消补兼施;后期以正虚为主,应予养正除积。

积证的辨证论治
·积证的转归
积证日久,可导致气虚、血虚,甚或气阴并亏。

积证的病理演变,与血证、黄疸、鼓胀等有较密切的联系。

积证的病机主要是:
A.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B.肝脾肾受损,气滞血结,水停腹中
C.脾肺肾功能失调,水潴体内
D.心肝脾功能失常,水结腹内
E.肝脾肾受损,血郁脾内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积证的基本病机是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下列各项,不属积证病因的是:
A.情志失调
B.饮食所伤
C.感受寒邪
D.病后所致
E.跌打损伤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积证病因:情志失调、饮食所伤、感受外邪、他病续发所致。

聚证
·聚证的概述
聚证是以腹内结块,或痛或胀,聚散无常,痛无定处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聚证的病机
病位:肝脾
病机:气机阻滞
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
·聚证的诊断要点
腹内结块,或痛或胀,以胀为主。

腹内结块特征为聚散无常,时作时止,痛无定处。

常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外邪侵袭等病史。

聚证的鉴别
·聚证的辨证要点
腹痛以胀痛为主,嗳气则舒,随情绪变化起伏——气滞
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呕吐——食积
脘腹痞闷,呕吐痰涎,舌苔滑腻——痰湿
大便秘结,排便困难,腹痛拒按——燥屎内结
·聚证的治疗原则
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治疗原则。

再根据病理因素的不同,分别采用行气散结、消食散结、化痰散结、导滞散结。

·聚证的辨证论治
·聚证的转归
聚证一般病程短,预后良好。

但聚证日久,或因虚损、燥热、痰湿、瘀阻而加重病情,进而病由气入血,可转化为积证。

患者,男,34岁,近日腹胀或痛,时有如条状物聚起在腹部,按之则胀痛更甚,纳食减退,大便秘结,舌苔腻,脉弦滑,证属:
A.气滞血阻型积证
B.气结血瘀型积证
C.肝郁气滞型聚证
D.食滞痰阻型聚证
E.肝气夹痰型聚证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聚证-食滞痰阻型,证候:腹胀或痛,腹部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之胀痛更甚,便秘,纳呆,舌苔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选方:六磨汤。

鼓胀
●鼓胀的概念
鼓胀是指腹部胀大如鼓的一类病证,临床以腹大胀满,绷急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显露为特征,故名鼓胀。

●鼓胀的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脾,久则及肾
病机:肝、脾、肾三脏功能受损
病理因素:气滞、瘀血、水湿
●鼓胀的诊断要点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皮肤紫斑等出血象。

●鼓胀的鉴别
●鼓胀的辨证要点
首辨虚实
其次辨明气血水三者轻重
再辨寒热偏盛
●鼓胀的治疗原则
标实为主,根据气、血、水的偏盛,分别采用行气、活血、祛湿利水或暂用攻逐之法,同时配以疏肝健脾。

本虚为主,根据阴阳的不同,分别采取温补脾肾或滋养肝肾法,同时配合行气活血利水。

●鼓胀的辨证论治(1/3)
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标实气

湿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嗳气、矢
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疏肝理

运脾利
湿
柴胡疏
肝散合
胃苓汤水
湿


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
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温中健

行气利

实脾饮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
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清热利
湿
攻下逐

中满分
消丸合
茵陈蒿





脘腹坚满,青筋显露,胁下癥结痛如针刺,面色晦暗黧黑,或见赤丝
血缕,面、颈、胸、臂出现血痣或蟹爪纹,口干不欲饮水,或见大便
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紫斑,脉细涩。

活血化

行气利

调营饮
●鼓胀的辨证论治(2/3)
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本虚阳



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脘闷纳呆,
神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白滑,脉
沉细无力。

温补
脾肾
化气
利水
附子理苓
汤或济生
肾气丸阴



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烦失眠,
时或鼻衄,牙龈出血,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苔少或光剥,脉
弦细数。

滋肾
柔肝
养阴
利水
六味地黄
丸合一贯

●鼓胀的辨证论治(3/3)
证候辨证要点治法方药
变证大


骤然大量呕血,血色鲜红,大便下血,暗红或油黑。

清热
凉血
活血
止血
犀角地黄

大汗出如油,四肢厥冷,呼吸低弱,脉细微欲绝扶正独参汤加
●鼓胀的转归
病情易于反复,预后一般较差。

因气、血、水互结,邪盛正衰,治疗较棘手。

●鼓胀的预防调摄
宜进清淡、富有营养而且易于消化之食物。

调节情志,怡情养性,安心休养,避免过劳。

加强护理,注意冷暖,防止正虚邪袭。

鼓胀的主症是:
A.全身水肿
B.单腹胀大
C.四肢水肿
D.头面水肿
E.眼睑水肿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鼓胀的诊断要点
(1)初起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而腹部胀大如鼓,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起。

(2)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齿衄、皮肤紫斑等出血象。

患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
A.实脾饮
B.调营饮
C.胃苓汤
D.柴胡疏肝散
E.济生肾气丸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鼓胀水湿困脾证
证候主症: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甚则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怯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证机概要: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代表方:实脾饮加减。

鼓胀患者,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神倦怯寒,肢冷,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其证候是:
A.瘀结水留证
B.气滞湿阻证
C.水热蕴结证
D.水湿困脾证
E.阳虚水盛证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鼓胀阳虚水盛证
证候主症:腹大胀满,形似蛙腹,朝宽暮急,面色苍黄,或呈(白光)白,脘闷纳呆,神
倦怯寒,肢冷浮肿,小便短少不利,舌体胖,质紫,苔淡白,脉沉细无力。

证机概要:脾肾阳虚,不能温运,水湿内聚。

治法:温补脾肾,化气利水。

代表方: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加减。

瘿病
·瘿病的概述
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瘿病的病机
病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
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
病理因素:气滞、痰浊、瘀血
·瘿病的诊断要点
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可随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

女性多发,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病史,或地区性发病。

早期多无明显的伴随症状,发生阴虚火旺的病机转化时,可见低热、多汗、心悸、眼突、手抖、多食易饥、面赤、脉数等。

瘿病的鉴别
瘿病瘰疬
共同点均可在颈项部出现肿块
肿块部位颈部正前方颈项的两侧或颌下
肿块性状肿块一般较大肿块一般较小,每个约黄豆大,个数多少不等
瘿病(阴虚火旺证)消渴多饮、多食、多尿有多食,无多饮多尿有
颈部瘿肿有无
伴随症状烦热心悸、急躁易怒、眼突、脉数尿中常有甜味
·瘿病的辨证要点
首先需辨明在气在血
其次辨别火旺与阴伤的不同
其三辨清病情的轻重
·瘿病的治疗原则
理气化痰,消瘿散结为基本治则。

质地较硬及有结节者,配合活血化瘀。

火郁阴伤而表现阴虚火旺者,以滋阴降火为主。

瘿病的辨证论治
·瘿病的转归
瘿肿小、质软、治疗及时,多可治愈。

若肿块坚硬、移动性差而增大迅速,预后不良。

出现烦躁不安、谵妄神昏、髙热、大汗、脉疾等症状时,病情危重,预后不良。

肿块在短期内迅速增大,质地坚硬,结节高低不平者,可能恶变,预后不佳。

·瘿病的预防调护
缺碘地区,可经常食用海带,使用加碘食盐。

密切观察瘿肿的形态、大小、质地软硬及活动度等变化。

颈前肿块,柔软光滑,兼烦热,易出汗,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此证的治法是
A.清热化痰
B.疏肝理气
C.养阴清热
D.清泻肝火
E.清心泻火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瘿病-肝火旺盛证,证候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一般柔软光滑,烦热,容易出汗,性情急躁易怒,眼球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泻火,消瘿散结。

选方: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

瘿病辨证为气郁痰阻者,其最佳选方是
A.海藻玉壶汤
B.藻药散
C.四七汤
D.半夏厚朴汤
E.四海舒郁丸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瘿病-气郁痰阻证,证候: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颈部觉胀,胸闷,喜太息,或兼胸胁窜痛,病情常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

治法:理气舒郁,化痰消瘿。

选方:四海舒郁丸。

疟疾
●疟疾的概念
疟疾是感受疟邪引起的以寒战、壮热、头痛、汗出、休作有时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

●疟疾的病机
病位:少阳
病机:疟邪伏于少阳,出入营卫,邪正交争,引起发作。

病理因素:疟邪
●疟疾的诊断要点
周期性发作的寒战、发热、出汗。

在间歇期间症状消失,与常人无异,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有传染及流行病史。

●疟疾的鉴别
●疟疾的辨证要点
首辨瘴疟与一般疟疾的不同
其次辨寒热的偏盛
再辨正气的盛衰及病程的久暂
●疟疾的治疗原则
以祛邪截疟为基本治则,区别寒与热的偏盛进行处理。


●疟疾的辨证论治(1/2
●疟疾的辨证论治(2/2)
●疟疾的转归
正疟初起,运用和解达邪之法可愈。

疟疾日久不愈,可胁下结块,成为痞块、积聚之证。

●疟疾的预防调摄
本病为蚊虫传播,故应加强灭蚊、防蚊措施。

疟疾发作期应卧床休息。

寒战时加盖衣被,注意保暖,多饮热开水;发热时减去衣被。

服药宜在疟发前2小时,发作时不宜服药或进食。

疟疾患者,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其治法是:
A.和解表里,温阳达邪
B.祛邪截疟,和解表里
C.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D.益气养血,扶正祛邪
E.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温疟证候主症:发作时热多寒少,汗出不畅,头痛,骨节酸痛,口渴引饮,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证机概要:阳热素盛,疟邪与营卫相搏,热炽于里。

治法:清热解表,和解祛邪。

代表方: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

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

舌质红降,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方用:
A.加味不换金正气散
B.何人饮
C.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
D.清瘴汤
E.柴胡截疟饮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热瘴证候主症:热甚寒微,或壮热不寒,头痛,肢体烦疼,面红目赤,胸闷呕吐,烦渴饮冷,大便秘结,小便热赤,甚至神昏谵语,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垢黑,脉洪数或弦数。

证机概要:瘴毒内盛,热邪内陷心包。

治法:解毒除瘴,清热保津。

代表方:清瘴汤加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