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乡风文明村容美范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风文明村容美

“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房舍”,这是走进石门镇溪底村的第一印象,穿梭于该村的大街小巷,行走于田间地头,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听说我们是来村里采访的记者,村民们纷至沓来,告诉我们“乡风文明村容美,美在农家人人夸。”

垃圾桶越来越满了

村庄环境的变化,可以说保洁员毛庆阳感受最深。

“垃圾桶越来越满了是我感受的最大变化,”毛庆阳说。2005年以来,溪底村进行垃圾集中处理,要求群众将生活垃圾倒在垃圾桶里。但让毛庆阳感到难过的是,很多人不习惯用垃圾桶,他们习惯于将垃圾倾倒在自留地或是河边,有的村民甚至把垃圾扫到路上。

为此,溪底村按照热爱家乡、尊老爱幼、遵纪守法、文明诚信、创业致富、家邻和睦、生态绿化、勤俭节约、乐于奉献、卫生整洁十项要求,修改完善了《村规民约》,并将村民中存在的陋习搬上广播进行曝光,让村民在收听中提高文明意识,改变村民的思想,渐渐地,垃圾桶里满起来了。毛庆阳说,虽然垃圾多了运送起来更累,但心里却更开心了。

垃圾桶越来越满,带来的是村庄变得干净而整洁了。以前的溪底村,被形容为“屋内现代化,屋外脏乱差”,村民卫生意识极差,垃圾到处扔,污水随地流,村庄环境极为恶劣。而今,溪底村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道路两边整齐有序,村民房前屋后干净整洁。眼下,“干净整洁”已成为溪底村民心目中衡量家庭文明的标准之一。

一溪清水惹人爱

贯村而过的溪底溪可以说是溪底村村民的“母亲河”,她孕育着溪底村民,也给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许多方便。看着涓涓流水,70多岁的老人王明花和记者谈起了一个小故事。

那是今年的3月初一天清晨,村里有一外地来的租住户姜某在溪里洗痰盂。“这条溪里不能洗痰盂!”王明花老人看到后及时予以制止,姜某认为老人故意欺负她这个外地人,就没好气地与老人争了起来。王明花老人并没有因此而生气,而是请来了一年轻村民向她宣传村规民约与村里的文明公约。由此,姜某也改变了她的这一“陋习”,并成为自觉保护溪底溪水资源不受污染的“新村民”。

一溪清水惹人爱。溪底村村民们常常在茶余饭后,围聚于波光粼粼的溪边,聊聊家事,其乐融融。

勇于奉献扶弱帮困

乡风文明建设,造就了溪底村广大村民“勇于奉献、扶弱帮困”的“溪底精神”。无论是碗窑水库、白水坑水库建设的需要,还是黄衢南工程建设的需要,溪底村的这一精神都得以充分显现。

“支持政府工程建设是分内事。”在黄衢南工程建设拆迁征地期间,这是在溪底村村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村民邹增交,因白水坑水库建设、黄衢南高速建设需要,3年内两次拆迁,每次都是先进,并成为黄衢南高速江山段的第一个动迁的拆迁户。平瓦厂地磅房、琉璃瓦厂部分厂房等也因项目建设主动拆迁。

扶弱帮困也是溪底村村民的美德。在得知周炉村修水坝缺少资金时,该村在资金上主动给予帮助,成为我市强村与弱村结对的又一个缩影。不仅如此,溪底村在岩河村硬化道路、集镇建设等方面都是出钱又出力。乡风文明村容美,溪底的村民们感到生活十分惬意。如今,村民们都享受到房屋财产、意外伤害及相关的政策性保险等待遇。每逢“老人节”,村里的老人根据不同的年龄段,还可领到50元至300元不等的慰问金。村民们由衷地说:“真没想到我们农村老百姓也过上了文明生活:垃圾不再乱倒,说话懂得礼貌,白天辛勤劳作,晚上读书看报……”

村居环境的领头羊

步入高淳农村,整洁的道路两旁繁花似景,花草树木交相辉映,村居环境建设面貌一新。近年来,高淳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紧紧围绕“三农”,以强基工程为抓手,以为民办实事为宗旨,围绕争创国家生态县,以村庄规划为龙头,以治理污染为重点,以“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工程为措施,以“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城乡环保一体化、村庄发展生态化”为主题,科学规划,统一组织,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改善农村环境质量,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

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整合各部门的力量,用2—3年的时间,重点培育20—30个乡村风情浓郁、生态环境优良、生产生活便利的典型示范村,引导全县村庄规划建设和人居环境改善,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县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典型示范和经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核心内容,具体如下:

1、清理垃圾,建立垃圾管理制度。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统一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处置机制,垃圾集中倾倒、统一收集、统一处理,垃圾收集率、清运率和处理率达到90%以上,农用薄膜回收、综合利用率达100%。

2、清理粪便,建立人畜粪便管理制度。在有条件的地方,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建设,推广利用厌氧发酵和好氧降解工程技术。人畜粪便远离水源,动物的粪便、污水一律在养殖场或养殖小区指定区域存放,配备专门的粪便储存处理设施,禁止排放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便、污水污染环境。探索建设简易可行、适度集中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3、清理秸秆,建立秸秆综合利用制度。禁止露天焚烧,禁止抛入河塘,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因地制宜建立示范工程,稳步推广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实现炊事燃气化、管道化,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秸秆青贮氨化养畜、食用菌生产等综合利用技术。

4、清理河道,建立水面管护制度。所有环境综合整治村庄河塘全部清淤一次,改造完善水利设施,保持水体流动,水质基本达到功能区要求。建立河道的长效管理维护机制,落实河道保洁、管护责任,禁止倾倒垃圾、粪便或者丢弃其他废弃物,禁止直接排放生活污水。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确保饮用水安全。

5、清理工业污染源,建立稳定达标制度。严格按规划要求,科学合理布局,指导镇、村工业向开发区和工业小区集中,并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三同时”制度。加强监督检查,彻底清理“十五小”,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建立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的监督机制。

6、清理乱搭乱建,建立村庄容貌管理制度。环境综合整治村庄的违法建设全部拆除,乱堆乱放、乱贴乱画彻底清除,村庄内道路通畅,房前屋后整洁,并建立长效管理制度。

通过上述“六清六建”、“三清一绿”活动,积极引导农民破除脏乱差等传统陋习,共建生态环境优良、文明气息浓厚的新型农村。以“无乱堆乱放、无杂草丛生、无露天粪坑、无污臭水沟、无裸露地块”为基本标准,发动群众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清洁家园;大力加强村卫生设施建设,兴建了一批垃圾箱、标准公厕,推行“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统一处理办法,村环境卫生明显改观。

从2005年桠溪镇蓝溪村列入江苏省首批试点村开始,去年11个试点村达标,今年是10个村达标,共计21个行政村已经通过了考核验收。从镇一级来看,淳溪镇已经达到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其他7个镇也已经达到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艰巨性、长期性的重要工作,通过这许多领导羊的示范,加之强基工程的有力推进,我县的村镇面貌正在起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北流市罗政村新农村建设村容整洁

近日,在北流市民乐镇罗政村住了一夜的记者,一大早起来,一股清新的空气自洁净的街巷里传来,令人赏心悦目。记者的内心里,一种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油然而生。

重规划,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村民告诉记者,罗政村之所以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村”,就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他们始终遵循科学发展、绿色发展的原则,努力实现建筑与发展协调互进、人与自然和谐相融。他们采取了几个做法,一个是严格新建房的规划布局,一个是着重抓好对旧房的改造提升。按照“玉贵文明走廊”生态家园建设的要求,罗政村发动群众在自家庭院建沼气池、卫生厨房、卫生厕所、标准畜禽舍,引自来水;在庭院内种草种花,实行硬化、净化、绿化、亮化;努力实现村庄楼房化、家具现代化、能源清洁化、行为文明化等“十化”目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随着村民们种植水果的增多,罗政村自然地形成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如今,该村农户新建或改建的楼房,每家每户的庭院自成一体,村里的人居环境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全村90%的农户用上了沼气池,100%的生产小组实现了道路水泥化;村里还完善了文化、旅游、休闲等各种实用的配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