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和物体的平衡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复习:力与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复习:力与物体的平衡
栏目导航
14
C 考点二 力学中物体的平衡
[知能必备] 1.平衡中的“三看”与“三想” (1)看到“缓慢”,想到“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2)看到“轻绳、轻环”,想到“绳、环的质量可忽略不计”. (3)看到“光滑”,想到“摩擦力为零”.
栏目导航
15
2.“四点”注意 (1)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着杆的方向. (2)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与物 体的运动方向无必然的联系. (3)如果物体受多个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任何一个力与其余力的合力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 (4)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可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栏目导航
8
解析:D 对物体B受力分析可知,B一定受重力、支持力,将重力分解可知重 力有沿斜面向下的分力,B能匀速下滑,受力一定平衡,故A对B应有沿斜面向上的静 摩擦力;根据力的相互作用规律可知,A受到B的静摩擦力应沿斜面向下,故A、B错 误;对A、B整体受力分析,并将整体重力分解,可知沿斜面方向上,重力的分力与 摩擦力等大反向,故A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大小为2mgsin θ,C错误;对A、 B整体受力分析,受重力、支持力和滑动摩擦力,由于匀速下滑,故重力沿斜面方向 的分力与滑动摩擦力平衡,故2mgsin θ=μ·2mgcos θ,解得μ=tan θ,选项D正确.
栏目导航
29
C 考点三 电磁学中的平衡问题
1.电磁场中的常见力
[知能必备]
栏目导航
30
2.处理电磁场中平衡问题的方法 与纯力学问题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具体如下:
栏目导航
31
[典例剖析] 角度1 电场中的平衡问题
(2021·陕西咸阳三模)如下图所示,甲、乙两带电小球的质量均为m,所 带电荷量分别为+q和-q,两球间用绝缘细线2连接,甲球用绝缘细线1悬挂在天花 板上,在两球所在空间有沿水平方向向左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且有qE=mg,平衡 时细线都被拉直.则平衡时的可能位置图是( A )

新人教版物理课件:力和物体的平衡01力的基本概念

新人教版物理课件:力和物体的平衡01力的基本概念

例2.图中AC为竖直墙面,AB为均匀横梁,其重量为G,处于水平 位置.BC为支持横梁的轻杆,A、 B、C三处均用铰链连接.试画出 横梁B端所受弹力的方向. 解:轻杆BC只有两端受力,所以B端所受压力沿 杆向斜下方,其反作用力轻杆对横梁的弹力F沿 轻杆延长线方向斜向上方. A F B
C
轻杆处于平衡状态,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力产生的效果进行受力分 析。
⑶作用点:①概念:物体的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 效果(产生加速度或使物体发生形变)上看,我们可以认为物 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都集中在一点(各部分重力的合力的作用 点) ,这个点就是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②测 量:薄板可用悬挂法测出
物体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两个因素有关,只有质量分 布均匀的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的重心才在其几何中心。
有相 对运 动趋 势 有相 对运 动
1.与 弹力 方向 垂直 2.与 接触 面相 切
与相对 0<f≤fm 运动趋 牛顿定律或 势方向 平衡条件计 算 相反
与相对 运动方 向相反
f N
两个有关 两个无关
弹力和静摩 擦力是被动 力,它们由 主动力和物 体的运动状 态(加速度) 共同决定。 通常用平衡 条件或牛顿 运动定律判 断方向和求 解大小。 滑动摩擦力大 小可根据 f=μN直接求 解或根据牛顿 定律和平衡条 件间接求解
例5. 在一粗糙的斜面上放置一正方形的箱子,其内部刚好放入 一个质量一定的金属球,现在从斜面顶端释放箱子,在其加速 下滑的过程中,下列关于球对箱子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A.球对箱子a面有压力 B.球对箱子b面有压力 C.球对箱子c面有压力 D.球对箱子d面有压力 FN 解:金属球刚好放入箱子,什么球与箱子以共同的 ( M m ) g cos 加速度向下运动,先以整体为研究对象,进行受 力分析,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力平衡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物体上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

受力平衡的条件有三个:合力为零、力的矩为零和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

本文将分析和讨论这些条件以及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一、合力为零物体受力平衡的首要条件是合力为零。

当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以匀速直线运动。

合力的计算可以使用向量的几何法或代数法。

通过向量的几何法,我们可以将各个力按照其大小和方向画在图纸上,然后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将这些力的向量相加。

如果合力的向量为零,物体就处于受力平衡的状态。

例如,在一个平面上放着一个不动的箱子,我们可以通过画出箱子受到的各个力图像,然后求出合力的向量来判断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通过代数法,我们可以将每个力按照其在横轴和纵轴上的分量进行分解。

然后,将所有的横向力分量相加,将所有的纵向力分量相加。

如果横向力的合力为零,纵向力的合力为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这种方法在实际问题中更为常见,因为它不受力的方向限制。

二、力的矩为零除了合力为零外,物体受力平衡的第二个条件是力的矩为零。

力的矩是指力对物体产生的转动效应,它与力的大小、作用点和力臂(力对旋转轴的距离)有关。

当物体受到的各个力的矩的代数和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平衡。

计算力的矩可以使用以下公式:力的矩 = 力的大小 ×力臂。

力臂是力所作用的物体上一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

在物体受力平衡的情况下,所有力的矩的代数和都应该为零。

例如,考虑一个杆子平衡在一个支点上的情况。

如果杆子上只有一个力作用且产生一个正向的力矩,那么必须有另一个力产生负向的力矩才能使杆子保持平衡。

三、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受力平衡的第三个条件是作用点在同一直线上。

当一个物体上所有受力的作用点都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将保持平衡。

这是由于在这种情况下,力的矩都将相互抵消。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以通过绘制一个力的作用点图示来判断作用点是否在同一直线上。

物体的平衡与力矩力的平衡与物体稳定的条件

物体的平衡与力矩力的平衡与物体稳定的条件

物体的平衡与力矩力的平衡与物体稳定的条件在物理学中,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在无外力的情况下保持该状态的性质。

而力矩的平衡是指物体在绕某一轴旋转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之和为零的状态。

物体的平衡与力矩力的平衡紧密相关,并且存在一定的条件来使物体保持稳定。

一、物体的平衡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保持平衡,需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 力的平衡:物体上所有作用在其上的力之合等于零。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反向相反。

因此,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物体必须受到力的平衡才能保持平衡。

2. 转矩的平衡:物体绕某一轴旋转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之和为零。

力矩是力对物体产生的旋转效应,它等于力的大小乘以力臂的长度。

当物体绕某一轴旋转时,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矩之和必须为零,才能保持平衡。

二、力矩力的平衡与物体稳定的条件力矩是物理学中描述旋转的重要概念,它是由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产生的旋转效应。

在力矩力的平衡状态下,物体保持稳定,不发生旋转或倾倒。

力矩力的平衡与物体稳定的条件如下:1. 作用力与力臂的关系:当物体受到多个作用力时,力矩的平衡要求作用力与力臂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力臂是力的作用点到旋转轴的垂直距离,它决定了力产生的旋转效应大小。

当物体受到多个作用力时,要保持力矩的平衡,作用力的大小与对应的力臂长度成反比。

2. 力的合力与力矩的关系:力的合力是所有作用力的矢量和,它决定了物体的加速度。

当物体处于力矩力的平衡状态时,力的合力必须为零,即所有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如果力的合力不为零,将产生一个总力矩,使物体发生旋转。

三、物体稳定的条件物体在力矩力的平衡状态下能够保持稳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重心位置: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所有质点所处位置的重心,它是物体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指标。

当物体处于力矩力的平衡状态时,重心必须位于支点的正上方,才能保持稳定。

高中物理-专题一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高中物理-专题一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1讲 力与物体的平衡 专题复习目标学科核心素养 高考命题方向 1.本讲主要解决力学和电学中的受力分析和共点力的平衡问题,涉及的力主要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电场力和磁场力等。

2.掌握力的合成法和分解法、整体法与隔离法、解析法和图解法等的应用。

科学思维:用“整体和隔离”的思维研究物体的受力。

科学推理:在动态变化中分析力的变化。

高考以生活中实际物体的受力情景为依托,进行模型化受力分析。

主要题型:受力分析;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静态平衡问题;动态平衡问题;电学中的平衡问题。

一、五种力的理解1.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 =kx 计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2.摩擦力(1)大小: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具体值根据牛顿运动定律或平衡条件来求解。

(2)方向: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电场力(1)大小:F =qE 。

若为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为恒力;若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力则与电荷所处的位置有关。

点电荷间的库仑力F =k q 1q 2r 2。

(2)方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一致,负电荷所受电场力方向与电场强度方向相反。

4.安培力(1)大小:F =BIL ,此式只适用于B ⊥I 的情况,且L 是导线的有效长度,当B∥I时,F=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安培力垂直于B、I决定的平面。

5.洛伦兹力(1)大小:F=q v B,此式只适用于B⊥v的情况。

当B∥v时,F=0。

(2)方向: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垂直于B、v决定的平面,洛伦兹力不做功。

二、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平衡条件:F合=0或F x=0,F y=0。

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知识点总结

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知识点总结物体的受力和平衡是物理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物体在不同受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和力的相互作用。

深入理解物体的受力和平衡对于解决物理学问题和实际应用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例子进行阐述。

一、物体的受力物体受力是指作用于物体上的力的集合,根据力的来源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外力是物体与外界其他物体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内力是物体内部各个部分相互作用产生的力,如分子间的库仑力、弹簧的弹力等。

1. 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产生的吸引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符号为Fg,单位为牛顿(N)。

2. 弹力:是物体与弹性体接触时产生的力,具有弹性特性,大小与物体的位移成正比,符号为Fe,单位为牛顿(N)。

3. 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或接触时产生的力,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前的摩擦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符号分别为Fs和Fd,单位为牛顿(N)。

二、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的平衡条件是指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平衡条件分为静平衡和动平衡。

1. 静平衡: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力的合力和力的合力矩均为零。

2. 动平衡:物体处于匀速曲线运动状态,力的合力为零,而力的合力矩不为零。

三、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物体的受力分析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绘制受力图:根据物体所受力的方向、大小和作用点,画出力的示意图,方便分析受力情况。

2. 列示力的平衡方程:根据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推导出力的平衡方程,利用数学方法解方程,求解物体所受力的大小和方向。

3.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利用物体的加速度、质量和所受合力,求解物体的受力情况。

四、实际应用示例物体的受力和平衡的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工程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示例:1. 建筑工程中,通过受力分析确保建筑物的结构安全稳定,避免因受力不均导致的倒塌事故。

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物体的平衡与力的平衡是物理学中很重要的概念。

平衡是指物体处于稳定的状态,既不向任何方向倾斜,也不发生任何运动。

力的平衡则是指物体上施加的各个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本文将探讨物体的平衡以及力的平衡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一、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之和为零,既不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也不受到任何外力的影响而发生运动。

物体的平衡可以分为静态平衡和动态平衡两种情况。

1. 静态平衡静态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的状态,并且不发生任何运动。

在静态平衡下,物体的受力之和为零,既不受到任何合力的作用,也不受到任何合力的影响。

2. 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是指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并且受到的合力等于零。

在动态平衡下,物体的受力之和也为零,但是物体会保持一定的运动状态。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上施加的各个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力的平衡可以分为平行力的平衡和非平行力的平衡两种情况。

1. 平行力的平衡平行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平行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在平行力的平衡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之间需要满足平衡条件。

根据平衡条件,可以求解平行力的大小和作用点位置。

2. 非平行力的平衡非平行力的平衡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非平行力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在非平行力的平衡下,各个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之间需要满足平衡条件。

一般情况下,非平行力的平衡需要通过向量分解和求解力矩的方法来进行分析。

三、平衡条件和力矩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平衡条件。

平衡条件包括力的平衡条件和力矩的平衡条件。

1. 力的平衡条件力的平衡条件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等于零。

即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的矢量和为零,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方程表示为∑F=0。

2. 力矩的平衡条件力矩的平衡条件是指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矩等于零。

力矩是力对于某一点的转动效果的量度,力矩的平衡条件可以用方程表示为∑M=0。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物理必修一力的平衡知识点
在物理必修一中,平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平衡指的是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的状态。

以下是关于力的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 力的平衡条件:对一个物体来说,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即ΣF=0,其中Σ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所有力的矢量和。

2. 力的平衡的效果:当一个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3. 平衡力的概念:在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那么存在一个平衡力,其大小与方向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其他力的大小与方向完全相反,从而使物体保持平衡。

4.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力的平衡的一个重要原理。

根据杠杆原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力的力矩之和为零。

力矩可以用公式M = F*d表示,其中M表示力矩,F表示力的大小,d表示力的作用点到转轴的距离。

5. 平衡力的示意图:在力的平衡问题中,通常使用示意图来表示力的大小和方向。

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6. 平衡力的用途:平衡力可以用于解决物体受力平衡的问题。

通过分析受力情况,可以确定平衡力的大小和方向,从而找到物体达到平衡的条件。

这些是物理必修一中关于力的平衡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的力学原理,并且在解决力的平衡问题时有所帮助。

静力学中的力与平衡

静力学中的力与平衡

静力学中的力与平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力与平衡的概念无处不在。

从我们站立、行走,到建筑物的矗立、桥梁的承载,都离不开静力学中力与平衡的原理。

那么,究竟什么是静力学中的力与平衡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究一下。

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力。

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或者使物体产生形变的一种作用。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要素。

比如说,当我们推一个箱子,我们施加在箱子上的推力就有大小,比如用了多大的力气;有方向,是朝着哪个方向推的;还有作用点,是在箱子的哪个位置推的。

在静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重力,大家都很熟悉,它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物体的质量越大,受到的重力也就越大。

我们站在地面上不会飘起来,就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弹力则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时产生的力,像弹簧被压缩或拉伸后想要恢复原状产生的力就是弹力。

摩擦力呢,是当两个物体接触并且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比如我们在地面上行走,鞋底与地面之间就存在摩擦力,如果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会滑倒。

了解了力之后,我们再来看看平衡。

平衡状态指的是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在静力学中,如果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作用在这个物体上的合力必须为零。

这就好像是一场拔河比赛,如果两边的力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绳子就会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平衡状态。

那么,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呢?我们可以通过分析物体所受到的力来判断。

如果物体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所受到的力都能够相互抵消,那么这个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例如,一个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静止的杯子,它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桌面给它竖直向上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合力为零,所以杯子处于平衡状态。

在实际生活中,力与平衡的原理有着广泛的应用。

比如在建筑领域,工程师们必须要考虑建筑物所受到的各种力,如重力、风力、地震力等,并且要确保建筑物在这些力的作用下能够保持平衡和稳定。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教案)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教案)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让学生了解物体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1.2 教学内容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介绍力的定义,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物体平衡的概念和条件:介绍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为平衡状态,平衡的条件。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力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采用实验法,进行物体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平衡的条件。

第二章:重力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重力的计算方法。

2.2 教学内容重力的概念和作用:介绍重力的定义,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重力的计算方法:介绍重力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重力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实验法,进行重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重力的计算方法。

第三章:弹力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弹力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弹力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弹力的概念和作用:介绍弹力的定义,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弹力的计算方法:介绍弹力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弹力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实验法,进行弹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弹力的计算方法。

第四章:摩擦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让学生掌握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4.2 教学内容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摩擦力的定义,作用点,大小和方向。

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介绍摩擦力的计算公式和测量方法。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实例和图示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和作用。

采用实验法,进行摩擦力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第五章:物体平衡的判断和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物体平衡的判断方法。

让学生了解物体平衡在实际中的应用。

5.2 教学内容物体平衡的判断方法:介绍平衡条件和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物体平衡的应用:介绍物体平衡在工程、生活等方面的应用实例。

5.3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进行物体平衡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平衡的判断方法。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受力分析与物体的平衡

受力分析与物体平衡一.共点力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如果这几个力都作用于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共点力.能简化成质点的物体受到的力可视为共点力。

二、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有固定转轴的物体匀速转动).....或匀速运动注意: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共点力的平衡:如果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就叫做共点力的平衡。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为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必须满足的条件,叫做两种平衡状态:静态平衡v=0;a=0 动态平衡v≠0;a=0①瞬时速度为0时,不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如:竖直上抛最高点.只有能保持静止状态而加速度也为零才能认为平衡状态.②.物理学中的“缓慢移动”一般可理解为动态平衡。

三、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1)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即F合=0 其正交分解式为F合x=0 ;F合y=0(2)某力与余下其它力的合力平衡(即等值、反向)。

二力平衡: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作用于同一物体(要注意与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

三力平衡:三个力的作用线(或者反向延长线)必交于一个点,且三个力共面.称为汇交共面性。

其力大小符合组成三解形规律。

三个力平移后构成一个首尾相接、封闭的矢量 形;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即是相互平衡)推论:①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②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说明:①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力和物体的平衡

力和物体的平衡

第一章力和物体的平衡第一单元力知识要点概述一.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2.力的基本特征(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产生一个力至少需要两个物体(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三定律力为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表示: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力的计算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4)力的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物体是否受到其它力的作用无关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①使物体发生形变②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者说产生加速度)力的积累效果:对时间的积累为冲量对空间的积累为功力的瞬时效果:产生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3.力的分类按性质划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按作用效果划分: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支持力,压力等按研究对象划分:内力和外力※效果和性质无必然联系: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

例如,支持力,压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相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不同。

例如,摩擦力,重力都可充当动力※对物体受力分析,必须找按性质命名的力二.重力1.重力的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关系:为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在地球表面附近(不考虑地球的自转效应)近似认为二者相等。

2.重力的大小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G=mg重力加速度g值的特点:与物体所在的高度和纬度有关3.重力的方向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4.重力的作用点作用点叫物体的重心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处。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三.弹力1.弹力的定义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跟它接触的且使其发生形变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弹力的产生条件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弹力的方向和受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同,和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和使物体产生弹性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弹力的方向一定和接触面垂直,也一定和摩擦力的方向垂直(平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接触面;曲面接触面间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过研究点曲面的切面;点面接触处产生的弹力,其方向垂直于面。

力及物体的平衡之平衡的种类

力及物体的平衡之平衡的种类

力与物体的平衡之平衡的种类班级 姓名一、稳定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发生的合力或合力矩使物体返回平衡位置,这样的平衡叫做稳定平衡.如图1—1(a )中位于光滑碗底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稳定的. 二、不稳定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发生的合力或合力矩能使这种偏离继续增大,这样的平衡叫做不稳定平衡,如图1—1(b)中位于光滑的球形顶端的小球,其平衡状态就是不稳定平衡.三、随遇平衡:如果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它所受的力或力矩不发生变化,它在新的位置上仍处于平衡,这样的平衡叫做随遇平衡,如图1—1(c )中位于光滑水平板上的小球的平衡状态就是随遇的.从能量方面来分析,物体系统偏离平衡位置,势能增加者,为稳定平衡;减少者为不稳定平衡;不变者,为随遇平衡.如果物体所受的力是重力,则稳定平衡状态对应重力势能的极小值,亦即物体的重心有最低的位置.不稳定平衡状态对应重力势能的极大值,亦即物体的重心有最高的位置.随遇平衡状态对应于重力势能为常值,亦即物体的重心高度不变. 四、数学 sinα ·cosβ=21[sin (α+β)+sin (α-β)] sinα ·sinβ=—21[cos (α+β)-cos (α-β)] 1、 有一玩具跷板,如图所示,试讨论它的稳定性(不考虑杆的质量).2、如图所示,均匀杆长为a ,一端靠在光滑竖直墙上,另一端靠在光滑的固定曲面上,且均处于Oxy 平面内.如果要使杆子在该平面内为随遇平衡,试求该曲面在Oxy 平面内的曲线方程.3、一根质量为m 的均匀杆,长为L ,处于竖直的位置,一端可绕固定的水平轴转动.有两根水平弹簧,劲度系数相同,把杆的上端拴住,如图所示,问弹簧的劲度系数k 为何值时才能使杆处于稳定平衡?4、(1)如图所示,一矩形导电线圈可绕其中心轴O 转动.它处于与轴垂直的匀强磁场中,( )(2)问每一种情况各属哪种平衡?5、l R的半球形光滑碗内,如图2-16R<l /2<2R .假如θ为平衡时的角度,P为碗边作用于棒上的力.求证: ⑴P=(l /4R )G; ⑵(cos2θ/cos θ)=l /4R .(A) (B) (C) (D)B B6、如图所示,一个半径为R的14光滑圆柱面放置在水平面上.柱面上置一线密度为λ的光滑均匀铁链,其一端固定在柱面顶端A ,另一端B 恰与水平面相切,试求铁链A 端所受拉力以及均匀铁链的重心位置. 7、如图所示,两把相同的均匀梯子AC 和BC ,由C 端的铰链下端A 和B 相距6m ,C 端离水平地面4m ,总重200 N ,一人重梯子与地面的静摩擦因数μ=0.6,则人爬到何处梯子就要滑动?8、有一半径为R 的圆柱A ,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面相接触.现有另一质量与A相同,半径为r 的较细圆柱B ,用手扶着圆柱A ,将B 放在A 的上面,并使之与墙面相接触,如图所示,然后放手.己知圆柱A 与地面的静摩擦系数为0.20,两圆柱之间的静摩擦系数为0.30.若放手后,两圆柱体能保持图示的平衡,问圆柱B 与墙面间的静摩擦系数和圆柱B 的半径r 的值各应满足什么条件? 答案1、分析和解:假定物体偏离平衡位置少许,看其势能变化是处理此类问题的主要手段之一,本题要讨论其稳定性,可假设系统发生偏离平衡位置一个θ角,则:在平衡位置,系统的重力势能为当系统偏离平衡位置θ角时,如图1一3所示,此时系统的重力势能为()[cos cos()][cos cos()]E mg L l mg L l θθαθθαθ=-++--故只有当cos L l θ<时,才是稳定平衡.2、分析和解:本题也是一道物体平衡种类的问题,解此题显然也是要从能量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即要使杆子在该平面内为随遇平衡,须杆子发生偏离时起重力势能不变,即杆子的质心不变,y C 为常量。

力与物体的平衡---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力与物体的平衡---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

专题05 力重力、弹力和摩擦力【基础回顾】考点内容:①形变、弹性、胡克定律②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考纲解读:1.掌握重力的大小、方向及重心概念.2.掌握弹力的有无、方向的判断及大小的计算的基本方法.3.掌握胡克定律.4.会判断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5.会计算摩擦力的大小.考点一弹力的大小、有无及方向的判断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4)替换法:可以将硬的、形变不明显的施力物体用软的、易产生明显形变的物体来替换,看能否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1)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2)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3.弹力的分析与计算:首先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弹力.考点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1.假设法:静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利用“假设法”可以判断出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2.状态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考点三摩擦力大小的计算计算摩擦力时首先要分清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1)滑动摩擦力由公式F=μF N计算,应用此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两点:①μ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F N为两接触面间的正压力,其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②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2)静摩擦力的计算①它的大小和方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密切相关,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F N无直接关系,因此它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变化性强是它的特点.对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平衡、加速等),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解.②最大静摩擦力F max: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运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F N成正比,在F N不变的情况下,F max比滑动摩擦力稍大些,通常认为二者相等,而静摩擦力可在0~F max间变化.【技能方法】1、几种典型接触弹力的方向确认:2、含弹簧类弹力问题的分析与计算中学物理中的“弹簧”和“橡皮绳”也是理想化模型,具有如下几个特性:(1)弹力遵循胡克定律F=kx,其中x是弹簧的形变量.(2)轻:即弹簧(或橡皮绳)的重力可视为零.(3)弹簧既能受拉力,也能受压力(沿着弹簧的轴线),橡皮绳只能受拉力,不能受压力.(4)由于弹簧和橡皮绳受力时,其形变较大,发生形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弹簧和橡皮绳中的弹力不能突变.但是,当弹簧和橡皮绳被剪断时,它们产生的弹力立即消失.3.滑轮模型与死结模型问题的分析(1)跨过滑轮、光滑杆、光滑钉子的细绳两端张力大小相等.(2)死结模型:如几个绳端有“结点”,即几段绳子系在一起,谓之“死结”,那么这几段绳中的张力不一定相等.(3)同样要注意轻质固定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需要结合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得,而轻质活动杆中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的方向.4.应用“状态法”解题时应注意的问题状态法是分析判断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大小的常用方法,用该方法可以不必分析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使模糊不清的问题明朗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使用状态法处理问题时,需注意以下两点:(1)明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根据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2)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没有必然关系,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还可能成一定的夹角.5.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当物体的受力情况发生变化时,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往往会发生变化,有可能会导致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之间的相互转化.该类问题常涉及摩擦力的突变问题,在分析中很容易发生失误.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如题干中无特殊说明,一般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略大于滑动摩擦力.(2)由于此类问题涉及的过程较为复杂,采用特殊位置法解题往往比采用过程分析法解题更为简单.6.特别提醒:(1)在分析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时,一般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进行分析.(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运动的.(3)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摩擦力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4)摩擦力认识的三个误区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物体速度大小有关②不能认识到摩擦力性质、方向、大小会发生突变而产生错误③认为静止的物体只能受到静摩擦力,运动的物体只能受到滑动摩擦力【基础达标】1.(多选)如图所示,斜面体ABC放在水平桌面上,其倾角为37º,其质量为M=5kg。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

物体的平衡和力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与力的平衡密切相关。

本文将探讨物体的平衡以及力的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一、物体的平衡物体的平衡是指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各部分之间的力矩和力的合力为零。

根据力矩的定义,力矩是由作用力和力臂组成,力臂是指作用力相对于物体某一点的距离。

物体的平衡可分为两类:稳定平衡和不稳定平衡。

1. 稳定平衡:当物体受到微小干扰后,能够自动返回原来的平衡位置,即物体重心的垂直投影落在支撑点的范围内。

例如,摆放在平面上的杯子如果没有外力干扰,会始终保持直立的状态。

2. 不稳定平衡:当物体受到微小干扰后,不能自动返回原来的平衡位置,即物体重心的垂直投影不再落在支撑点的范围内。

例如,将一个笔立在桌面上,稍微触动一下,它就会倒下。

二、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是指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的状态。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我们可以利用力的平衡原理解析这些力。

1. 静力学平衡条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时,力的合力和力矩都为零。

首先,力的合力为零意味着物体受到的内力和外力平衡,没有产生加速度。

这可以通过牛顿第一定律来解释。

其次,力矩为零表示物体各部分之间的力矩相互抵消,物体不会发生旋转。

这可以通过力矩的定义和力的均衡条件来推导。

2. 动力学平衡条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力的合力为零。

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通过合力的分解和合力为零可以推导出物体的运动状态。

只有当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物体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三、平衡的应用平衡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 建筑物结构设计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平衡原理是保证建筑物稳定和安全的基础。

通过合理设计结构和确定支撑点的位置,可以使建筑物达到稳定平衡的状态。

2. 车辆运动在车辆运动中,平衡原理也是重要的。

例如,汽车行驶时,驱动力和阻力相互平衡,使汽车能够匀速行驶。

同时,车辆转弯时,通过控制转向角度和速度,保持平衡,避免发生侧翻。

3. 机械系统在机械系统中,平衡原理对于机械结构的设计和运行也是至关重要的。

力和物体的平衡PPT课件

力和物体的平衡PPT课件

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可以对系统列平衡方程,也
可以对系统内的任何一个物体列平衡方程,并且在任意
一个方向上的合力均为零.
(11分)如图2-3-2所示, 质量为M的直角三棱柱A放在水平地
面上,三棱柱的斜面是光滑的,且斜
面倾角为θ.质量为m的光滑球放在三
棱柱和光滑竖直墙壁之间,A和B都
处于静止状态,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支
图2-3-2
持力和摩擦力各为多少?
先利用整体法求出地面对三棱柱的支持力,再利用 隔离法求地面对三棱柱的摩擦力.
[满分指导] 选取A和B整体为
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m)g,
地面支持力FN,墙壁的弹力F和地
面的摩擦力Ff的作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图2-3-
3所示)而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平衡条件有:
FN-(M+m)g=0
F=Ff
(2分)
(1分)
可得FN=(M+m)g
(2分)
再以B为研究对象,它受到重力mg,三棱柱对它的支持力FAB,
墙壁对它的弹力F的作用(如图2-3-4所示),处于平衡状态,根据
平衡条件有:
竖直方向上:FABcosθ=mg
水平方向上:FABsinθ=F 解得F=mgtanθ (1分)
(2分)
(2分)
源,即每一个力都应找出其施力物体,不能无中生有.
(3)合力和分力不能重复考虑.
(4)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按性质命名的力,不
要把按效果命名的分力或合力分析进去,受力图完成 后再进行力的合成或分解.
(5)区分内力与外力,对几个物体的整体进行受力分析时, 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 当把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外力, 要在受力分析图中画出. (6)当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研究其转动时.物体所受的 各个力应画成共点力,力的作用点可沿力的作用线移动.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教案)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教案)

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主题: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的平衡。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探索力的作用的积极性。

教学内容:1. 介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讲解物体平衡的概念。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力的概念和物体平衡的原理。

2.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平衡的现象。

教学步骤:1. 引入力的概念,讲解力的作用。

2. 讲解物体平衡的概念,介绍平衡状态的特点。

3.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各种性质的力在物体平衡中的作用。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力的概念和物体平衡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各种性质的力和物体平衡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重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重力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介绍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体验重力的存在和影响。

教学步骤:1. 讲解重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介绍重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进行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重力的存在和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重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和实例分析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重力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第三章:摩擦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摩擦力解释生活中现象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介绍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作用。

2. 利用实验和实例,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教学步骤:1.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及其产生的原因。

2. 介绍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3. 进行实验和实例分析,让学生体验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程度。

物体受力的平衡

物体受力的平衡

物体受力的平衡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所受的所有力合力为零的状态。

在力学中,我们将物体受力的平衡分为两种情况,即力的合成与分解和力矩的平衡。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物体受力的平衡。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合成是指将多个力合并成一个力的过程,而力的分解则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假设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作用在它上面的力,力A和力B。

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我们需要将这两个力合成为一个力。

根据力的合成原理,我们可以通过用力A和力B的起始点和终点来构成一个三角形,将力A和力B的起点和终点连线相交得到一个力的合力。

如果力A和力B的合力等于零,则物体将保持平衡。

另一方面,力的分解是指将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

假设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的作用,我们可以将这个力分解为两个力,一个水平方向的力和一个垂直方向的力。

通过对力的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所受力的性质,以及力对物体平衡状态的影响。

二、力矩的平衡力矩是指一个力对物体产生转动效应的能力。

当物体受到的所有力矩合力为零时,物体将保持平衡状态。

假设一个细长的杆通过支点O固定在墙上,杆的两端分别有两个力作用在上面。

为了使杆保持平衡,这两个力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

首先,这两个力的合力必须等于零,即两个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力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其次,这两个力产生的力矩和也必须等于零,即两个力产生的力矩大小相等且方向相反。

对于复杂的物体,力矩的平衡需要考虑物体的形状以及受力点的位置。

通过合理地选择受力点和调整力的大小与方向,我们可以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综上所述,物体受力的平衡状态可以通过力的合成与分解以及力矩的平衡来实现。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对物体所受力的分析和计算,找到保持平衡的方法,以确保物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力与物体平衡必备基础知识和方法

力与物体平衡必备基础知识和方法

力与物体平衡1.共点力的平衡(1)平衡状态: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2)平衡条件:F 合=0或F x =0,F y=0.(3)常见情形:静态平衡、动态平衡2.受力分析、共点力作用下的静态平衡思路静态平衡问题的解题“四步骤”3.平衡中的“三看”与“三想”(1)看到“缓慢”,想到“物体处于动态平衡状态”.(2)看到“轻绳、轻环”,想到“绳、环的质量可忽略不计”.(3)看到“光滑”,想到“摩擦力为零”.4.平衡问题的“四点”注意(1)杆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但活动轻杆的弹力方向一定沿杆.(2)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但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无必然的联系.(3)由“活结”分开的两段绳子上弹力的大小一定相等,两段绳子合力的方向一定沿这两段绳子夹角的平分线。

(4)由“绳”“杆”连接的两个物体,沿绳或杆方向的力大小相等5. 共点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共点力作用下动态平衡问题的求解方法求解方法适用情况解决办法解析法力的合成、分解、正交分解、拉密定理图解法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大小变化,第三个力则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把三力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以不变的力的始端为出发点,向方向不变的力的作用线画线找变化关系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有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力的夹角不变,大小、方向均发生变化把三力集中在一个三角形中,做外接圆,另外两个力的夹角不变的力的交点一定在圆周上相似三角形法物体所受的三个力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确定,另外两个力大小、方向均不确定,但是三个力均与一个几何三角形的三边平行把力的三角形和边的三角形画出来,利用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比例相等求解6.平衡中的临界、极值问题临界问题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能够“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极值问题一般是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出现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力和物体的平衡本单元知识由形变、弹力、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内容组成。

其中力的合成与分解及共点力的平衡是本单元的重点。

与前一单元相似,力和物体的平衡也是学习牛顿运动定律、周期运动、机械能乃至电磁运动的基础。

特别是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及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其他单元知识有重要的相关性。

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力和力的平衡的概念及共点力平衡的条件。

本单元通过合力与分力概念的建立过程认识等效替代方法;通过实验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经历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的过程,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

此外,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感悟力和力的平衡在诸如运输、建筑、体育、杂技等社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广泛应用价值。

学习要求内容1.形变。

弹力。

2.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

平行四边形定则。

3.力的分解。

4.共点力的平衡。

5.学生实验:研究共点力的合成。

要求1.知道形变,知道弹力知道弹性形变和范性形变,知道弹力与弹性形变有关,能判断弹力的方向。

2.理解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知道合力和分力,理解互成角度两力的合成的概念,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能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合力,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合成的一般法则。

学会利用橡皮筋、测力计等器材“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有关实验技能。

认识力的合成是一种等效替代方法。

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

3.理解力的分解知道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的方法,能根据力的作用效果用作图法或解直角三角形方法求分力。

感悟力的分解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价值。

4.理解共点力的平衡理解共点力平衡的条件,知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平衡状态。

能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解决简单的与共点力平衡有关的实际问题。

说明:(1)关于“形变弹力”的学习,不要求学习胡克定律及相关的计算;(2)关于滑动摩擦力,仅限于初中的学习要求,不要求用Ff=μN来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学习指引知识梳理实验指要学生实验:“研究共点力的合成”1.实验目的:本实验是一个探究性实验,目的是探究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即得出平行四边形定则。

2.主要器材:图板、图钉、白纸、带绳套的橡皮筋、弹簧测力计(2个)、刻度尺、量角器等。

3.注意事项:(1)首先要猜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接着考虑如何用一个力替代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

先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的活动端,使橡皮筋的活动端移至某一标记点,并记录这两个力的大小、方向。

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替代这两个弹簧测力计做实验,关键是使橡皮筋活动端移至同一标记点,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3)应当用作图法得出结论:以两个分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及其对角线,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看看它是否与实验得出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基本相同。

写出实验结论。

(4)为了减小实验误差,首先要对弹簧测力计调零,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应保持弹簧测力计与图板平行,且沿着绳套方向拉伸。

观察时要自上向下正视图板,使点与线的位置记录准确,读数准确,作图也要正确。

实验时不能用手触碰橡皮筋和绳套。

应用示例例题1如图所示,用光滑小轮将三角形斜劈压在竖直的粗糙墙壁上,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斜劈受到的作用力是3个,不可能是4个。

(B)斜劈对墙壁的压力是墙壁形变时要恢复原状而产生的。

(C)斜劈对小轮的压力一定垂直于斜面。

(D)墙壁对斜劈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是向上的。

分析:本题涉及到的知识是常见的力的基本概念及受力分析方法。

直接可以分析出斜劈所受的力是重力G,小轮对斜劈的推力F1和墙壁对斜劈的支持力F2(如图2-2)。

如果在这三个力作用下恰好平衡,那么摩擦力就不存在。

如果F1较大,使斜劈有向上运动趋势,则斜劈还受到向下的摩擦力;如果F1较小,斜劈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则所受摩擦力向上。

由此可见,斜劈可以在3个力作用下平衡,也可以在4个力作用下平衡。

选项A是不正确的。

同时也可以看出,选项D是错误的。

弹力是形变引起的,斜劈对墙壁的压力是弹力,但它是斜劈本身形变时要恢复原状而作用在墙壁上的,所以选项B是错误的。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支持面相垂直,所以选项C是正确的。

解答:C。

例题2如图所示,一辆小车不慎滑至路边坡F,一人用大小为490 N的水平拉力试图将车拉上坡。

若小车下滑的坡面的坡度为37°,问此时使小车沿坡面向上的作用力多大?分析:本题要求用直角三角形计算的方法求力的大小。

水平拉力作用于小车的左端,其作用效果可以使小车沿斜面向上运动和垂直于斜面向下压斜面。

于是可将这个力分解为这两个方向的分力。

要使小车拉回到路面,则沿斜面向上的力越大效果越好。

解答:如图2-4,将F分解为沿斜面方向分力F1和垂直斜面方向分力F2。

它们相互垂直,由斜面倾角37°可得:F1=Fcos37°=490×0.8N≈392N,F2=Fsin37°=490×0.6N≈294N。

所以使小车沿坡面上升的分力F1是392 N。

例题3在例题2的情景中,现由甲、乙两人互成角度在水平方向共同拉绳OA,使小车同样受到490N的水平拉力,如图2-5所示。

某时刻甲作用在O点的拉力F1的大小为300N,沿OB方向;乙作用在O点的拉力F2沿OC方向。

请用作图法求出乙的拉力F2的大小。

分析:本题要求用作图法。

用作图法求力,必须先画出标度,根据标度先画出F1、F合的大小、方向,然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分力F2,再用标度量出其大小。

解答:如图2-6所作的平行四边形,可求得F2=200 N。

例题4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氦气球系于地面A点,在水平风力作用下系绳与地面间的夹角为60°(图(a))。

今在B点悬挂一个质量为2m的重物后,绳的AB段与地面的夹角变为45°(图(b))。

求风对气球的作用力和气球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

分析:这是一个共点力平衡的问题。

它的实际意义是,只需用一个已知质量的重物和量角器就能测定风力和浮力。

在未加重物时气球受力情况如图2-8所示,它受到重力mg ,风力F 1,浮力F 2和绳的拉力F T ,处于平衡状态。

其中mg 是已知的,其余的力都未知。

若将F T 分解为F TX 和F TY ,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有F TX =F 1,F TY +mg =F 2。

在加上重物后,结点B 受力情况如图2-9所示,B 点共受三个力作用,即F T ʹ、F P 和2mg 。

由于F T ʹ与前面绳子的拉力大小相同(因为绳的上半段与水平面夹角仍为60°),将其分解为F TX ʹ与F TY ʹ,也与前面两个分力相同。

再将F P 分解为F PX 和F PY ,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可求出各力的大小。

解答:由图2-8、2-9可知:F 1=F TX =F ʹTX =F PX ,F ʹTY =F PY +2mg 。

由于绳AB 与地面夹角是45°,因此F PY =F PX =F 1,F ʹTY =F 1+2mg ,F TY =F ʹTY =F 2-mg ,F 2-mg =F 1+2mg ,所以F 2-F 1=3mg 。

…………①由图可知F TX F TY =tan30°,即F 1F 2-mg=33 …………② 将①式和②式联立,可得浮力F 2≈5.7mg ,风力F 1=F 2-3mg =2.7mg学习训练第一部分(一)填空题1.复习本单元内容,完成图2-10的填空:a ,b ,c ,d ,e ,f ,g 。

2.弹力是因物体发生而产生的。

在图2-11上画出球受到弹力的方向。

图中绳子受到的弹力分别是由于和形变而产生的。

3.有两个共点力F1和F2,其中F1=F,F2=3F,则它们合力的最大值为_____,最小值为________。

当它们的合力是3F时,用作图法(可用圆规和直尺)在图2-12的虚线框中画出F1与F2这两个力,并标出它们的夹角θ。

4.如图2-13所示,劈角为θ的直角三角形斜劈卡在墙壁和重物之间。

当竖直向下加一个压力F时,劈对重物的压力为。

(摩擦及劈自身的重力不计)5.如图2-14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木块,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则此时斜面对木块的支持力为_______,木块与斜面间的静摩擦力为_______。

(θ<45°)(二)单选题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但有施力物不一定有受力物。

(B)两物体接触一定有力,不接触就没有力。

(C)力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D)可以用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来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

7.关于共点力的合力,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能完全替代几个力作用效果的这个力,就是这几个力的合力。

(B)几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大小和方向,等同于其中某一个力是可能的。

(C)几个共点力的合力是这几个力的矢量和。

(D)几个力的合力可以大于这几个力的代数和。

8.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个力只能分解为两个分力。

(B)分力的大小必定小于被分解的这个力。

(C)通常按力的作用效果来分解力。

(D)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共点力,只能有一种结果。

(三)实验题9.在“研究共点力的合成”的实验中,先用两个互成角度的弹簧测力计,将橡皮筋的自由端拉伸到某一位置O点。

要记录的是。

然后,。

最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做实验记录的是。

本实验结果造成有一定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四)计算题10.如图2-15所示,一根细绳一端系于水平地面上,另一端系于竖直墙壁上,在绳上O点处竖直向上加一个拉力大小为F,OA与水平面夹角为θ,绳OB垂直于墙壁,此时处于平衡状态。

(1)求绳OB的拉力;(2)如果F的大小不变,方向改为垂直于OA斜向左上方,并保持OB仍垂直于墙壁,此时绳OA的拉力为多大?11.如图所示,一个表面光滑的半球形木块,所受重力为30N,放置在水平地面上。

当它受到一个斜向下方与地面成37°角的80 N的力作用时,仍保持静止。

此时地面对半球的支持力为多大?地面对半球的总作用力为多大?第二部分(一)填空题12.如图所示,在天花板下用2根细绳悬挂着薄板,薄板处于静止状态。

试作图画出该板的重力作用线。

1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上,在方向与斜面夹角为37°的斜向上拉力作用力下,物体恰能保持静止,则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大小为_______。

14.如图所示,重10N的球放置在倾角为60°的斜壁和地面处,今加一个平行于斜壁,指向球心O的大小为20N的作用力,则斜壁所受的压力为________N,地面受到的压力为______N。

(摩擦不计)(二)单选题15.一个物体静止在斜面上时,正确表示斜面对物体作用力F方向的是图2-20中的()16.用同样的细绳悬挂质量相同的小球,在图三种情况中,绳容易断的是()(A)甲(B)乙(C)丙(D)乙和丙(三)实验题17.在学习了“共点力的平衡”之后,如果选用三个弹簧测力计,再做验证“共点力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则实验应如何进行?简述实验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